水塘隧道换拱施工方案

水塘隧道换拱施工方案
水塘隧道换拱施工方案

水塘隧道换拱施工方案

摘要:毕威六标水塘高瓦斯隧道位于赫章县水塘乡,是本标段乃至毕威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长隧道,设计时速80km/h.隧道限界(宽×高)10.25×5.0m,左幅起讫桩号为

zk107+070-zk108+915,全长1845m,右幅起讫桩号为

yk107+100-yk108+950,全长1850m,最大埋深381m,左右幅均为上坡。

关键词:水塘隧道换拱施工方案

一、地质情况

左线出口端zk108+842.7~zk108+873段中zk108+850~

zk108+873原设计为vi级围岩,via支护形式。围岩地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及煤,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位于采空区地段,覆土多为坍塌堆积体,施工期间裂隙水比较发育,岩质遇水软化。2011年3月,zk108+851.5处施工时发生一次冒顶,根据冒顶暴露出部分老煤窑半腐烂衬枕木,可以推测该段隧道位于采空区坍塌土体区域。

二、施工及初支收敛监控情况

本段隧道用三台阶开挖方式施工,在洞身开挖及初支完成后。2011 年6 月21 日和8 月2 日,监控单位对zk108+842.7~

zk108+873 段,初支断面轮廓进行了两次跟踪检测,发现该段不同程度存在初支侵入二衬限界,初支完全侵入二衬导致洞身二衬厚度小于设计厚度。zk108+868.5 断面拱部最大侵限38cm(6 月21 日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模板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1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隧道所在地位于***。隧道附近有**县道和乡村道路通往,交通条件便利。采用连拱隧道, 左线起讫ZK70+875~ZK71+035, 长约160m; 最大埋深40m; 右线起讫YK70+850~YK71+025, 长约175m; 最大埋深40m。采用灯光照明, 自然通风, 无横通道设置, 属短隧道。隧道平面位于A-570缓和曲线接R R-∞直线上, 纵坡为0.6%/1200, K71+150, H-631.210。尺寸( 长×高×宽) 为11.3×2.6m ×2.0( m) 。砼均采用C30、C40。 2、编制依据 1、《****************》文件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5、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气象、水文、交通、通讯及资源情况 3、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低山地貌, 海拔高程一般约为620-675米, 拟建隧道穿越一座长约330m的山体, 路线近似垂直穿越其山脊, 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隧道进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7°, 下方发育一狭长U型山谷; 出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3°, 出洞口下方为冲沟, 进出洞口植被茂密。 4、围岩级别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本隧道围岩分级采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 ) , 结合地质调绘、岩土体试验、震探提供的围岩弹性纵波速等对围岩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以BQ/[BQ]值为标准进行分级。 4.1.1 K70+850~K70+905段: 该段Ⅴ级围岩, 地层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极破碎, 为极软岩, 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由于浅埋对围岩影响, 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开挖时易发生冒顶。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 4.1.2 K70+905~K71+000段: 该段Ⅳ级围岩, 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体较破碎, 为较硬岩, 工程地质性质及围岩自稳能力一般, 地下水出水状态为点滴状,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局部局部小坍塌。 4.1.3 K71+000~K71+035段: 该段为Ⅴ级围岩, 围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极破碎, 结构面极发育, 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拱部及侧壁自稳性差, 开挖时易发生中~小塌方; 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仰坡以强风化层为主, 自然坡清表后采取喷锚挂网防护。

隧道仰拱施工方案26067

一、编制依据 1、我公司编制的兰州至郎木寺高速公路(S2)临夏至合作段LHSJ1合同段(LH15合同段)投标文件; 2、兰州至郎木寺高速公路(S2)临夏至合作段LHSJ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LH15合同段:K85+748.252~K95+000.000); 3、现行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定额,以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4、工程现场调查资料; 5、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 6、我公司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以及经济技术实力情况; 7、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 二、工程概况 合作北隧道右线出口YK91+158.5~YK91+120为V级围岩,设有仰拱。仰拱初支采用I20a工字钢,纵向间距为75cm,26cm厚C25喷射混凝土;仰拱衬砌采用50c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回填采用C15片石混凝土;采用预制C25矩形中心排水沟(0.6×0.6m);检查井(内径0.8m、外径 1.0m)布置位置:ZK90+990、ZK91+77.5、ZK91+165、YZK90+990、YK91+77.5、YK91+165均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三、仰拱施工施工方案 1、施工工序 测量放样→开挖出渣→清除浮渣→中心排水沟安装→安装仰拱

钢拱架→喷射C25砼→安装仰拱衬砌钢筋→安装模板→中心水沟模板立设→模筑C30钢筋砼→仰拱回填及检查井 2、仰拱开挖 仰拱开挖不能半边跳槽开挖施工,必须一次全断面开挖,封闭成 环,施工临时通行设刚便桥跨越,V级围岩地段仰拱开挖长度控制在 2.5m以内,为了避免两侧初期支护悬空,可在拱脚处增加一些临时支撑,确保结构安全。 仰拱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到位,必要时采用控制爆破;基 底开挖应圆顺、平整,不得欠挖,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仰拱采用自卸车出渣,出渣后应及时清除仰拱上的浮渣。 3、中心排水沟安装 中心排水沟(0.6×0.6×2.5m)预埋于仰拱底设计高程-2.9m处,隧道V级围岩仰拱防排水示意图: 基底采用C15混凝土,中心排水沟两侧采用3~5cm碎石回填。横向 引水管(Φ100HDPE波纹管)与中心排水沟相接。 中心排水沟预埋前必须清除管内污垢、杂物,铺设应牢固。

隧道初支侵限换拱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2) 2工程概况 (3) 2.1隧道概况 (3) 2.2XXX隧道开挖及支护工程概况 (3) 2.3工程地质 (4) 2.4水文地质 (5) 3初支侵限情况 (6) 4原因分析 (7) 4.1地质原因 (7) 4.2施工原因 (7) 5换拱方案 (7) 5.1总体方案 (7) 5.2施工方法 (8) 6资源配置 (10) 7施工注意事项 (10) 8安全保证措施 (11)

XXX隧道进口初支换拱专项方案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1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4)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6)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 (8)《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9)《湖北汉十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 (10)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 (11)投标人依据GB/T19001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12)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XXX隧道施工图。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规

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503-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建萍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中导洞-主洞施工方法是双连拱隧道施工的一种高效施工方法。它根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光面爆破大断面开挖,使用锚、喷、网、钢拱架和超前导管及超前管棚等支护手段,先开挖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左、右主洞,最后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 早期的双连拱隧道多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对围岩扰动的次数多,施工周期长,工效慢、工期长、成本高,不利于隧道防水。通过连拱隧道工程实践采用中导洞-主洞台阶法施工,效果良好。 1.2工艺原理 1.2.1 本工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新奥法。开挖后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从而释放部分地应力;通过监控量测和适时支护来控制围岩变形,使围岩不会失稳;围岩与锚喷等支护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承载结构。 1.2.2中导洞-主洞法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简化施工工序,在三个工作面平行施工的情况下缩短了工期。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采用新奥法施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度。 2.2 与三导洞法相比,减少了两个侧壁导洞,施工干扰少、临时支护量小,有

效地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减少工程投资。 2.3中导洞首先贯通,可揭示隧道围岩情况,为左右两洞大断面开挖施工提供依据。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双连拱山岭隧道的各种围岩情况,隧道主洞的开挖方式则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正台阶二步开挖法是全断面一次开挖法的改进方法,多用于围岩能短期内处于稳定的地层中。台阶法根据台阶长度的不同,可划分为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在Ⅲ级以下的围岩中一般采用长台阶或全断面开挖法,对于III、IV级围岩多采用短台阶开挖法,对于Ⅴ级以上的软弱围岩则常采用超短台阶开挖法,对于土质围岩及软弱围岩则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本工艺工法主要介绍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双连拱隧道。 4 主要引用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J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02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 5 施工方法 采用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其步骤为先开挖中导坑,并做导坑临时支护直到中导洞贯通,然后由内向外浇筑中隔墙混凝土。 中隔墙施工完成后,将其顶部与临时支护之间间隙采用与设计同标号的喷射砼喷(回)填密实,待喷填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挖两侧主洞。 根据主洞的地质情况,首先做好洞口的防护、排水和洞身的超前预加固,然后

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店村,设计为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分离式,设计速度为100Km/h。隧道建筑界限净宽为14.5m,建筑界限净高:左侧车道5.0m,右侧车道5.5m,荷载为公路Ⅰ级。隧道基本情况如下表: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山势较陡,坡度40°~50°。进口附近基岩裸露,坡度较陡。出口附近植被发育,坡积层厚,坡度较陡。RK2+730附近为最高峰,高程为397.28m。隧道左线最大埋深在ZK2+680处,右线最大埋深在K2+730处,埋深为95米。 2、气候气象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横跨太行山中段东坡和华北平原的山前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冷平均气温-2.8℃,最热平均气温26.6℃。降水集中,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556.4毫米。 3、水文地质 隧道由一道山脊下部穿过,山脊坡降较大,利于地表水的排泄。隧道范围内的雨季冲沟内会有暂时性流水,由于下部为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地表为残坡积碎石及全风化基岩,可造成地表水的渗入,施工时可能会产生滴水现象。

隧道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进口处裂隙中及出口段碎石层,由于地表坡度较缓,可能产生滴水和渗水,雨季可能形成珠串状流水。 4、地质特征 断裂于隧道进口附近处(ZK2+755)经过该断裂,该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晚第三纪晚期,中更新世有过明显活动,该断裂长治以北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水准测量表明(1971-1991)上盘下降速率约为0.2mm/a。沿断裂有多次中强地震及小震群发生,最大震级为5.5级,该断层为寒武系白云岩地层内的逆断层,为高倾角断层,坡走向NWW,倾向SE,断层破碎带宽度不大,断层西侧为Z1d紫色砂石,页岩地层,东侧为白去岩地层。位于隧道进口东北向约230米处,存在一向斜,向斜倾向为295°,倾角22-25°,走向为NE20°,受向斜影响,该处岩层较为破碎。 隧址区山坡分布第四系坡积(Q2d1)碎石、块石,其它地段大部分基岩裸露。基岩为寒武系白云岩、震旦系砂页岩。 隧道进口部位基岩出露且埋深较浅,受晋获断裂带的影响,裂隙很发育,且为紫红色砂、页岩与白去岩接触带,隧道仰坡稳定性差,应当进行加强防护。隧道出口位于坡积碎石处,坡积坡度较陡,受到开挖扰动后可能会失稳,建议对出口处坡积物进行清理,并进行适当放坡并对仰坡进行支护。 5、地震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南龙铁路扩能工程NLZQ-3标 城关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NLZQ-3标段城关隧道设计图(南龙施(隧)17)。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二、工程概况 起讫里程为DK62+905~DK70+211,隧道全长7306m。 隧道设置单车道斜井一座,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左线线路中线相交于DK65+904处,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为45°,综合坡度7.85%,长度395m。 隧道DK64+913.87~DK68+631.90段3718.03m位于右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上坡,进口段坡度3.0%,出口段坡度9.408%,变坡里程DK65+900。 隧道围岩分级,Ⅱ级围岩5865延米,占整个隧道80.28%,Ⅲ级围岩895延米,占整个隧道12.25%,Ⅳ级围岩385延米,占整个隧道5.27%,Ⅴ级围岩161延米,占整个隧道2.20% 。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白垩系沙县组(K2S)粉砂岩、侏罗系兜岭群(J3dl)凝灰熔岩、喜马拉雅期侵入(γ∏)花岗岩,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坡积层及杂填土。粉砂岩、凝灰熔岩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段,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出口段。 隧道区埋深≥350m的地段DK69+619~DK69+654段地温温度≥28°,属存在地温危害的区域。 隧道埋深≥340m的深埋段凝灰岩、花岗岩地段,构造简单,较不利于围岩应力释放,为高应力-极高应力区。 隧址区发育有2条断层,F1断层,位于DK63+484附近,断层破

套拱施工方案新

长埠隧道套拱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图设计; 2、项目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长埠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线隧道起讫桩号ZK500+677~ZK501+769,隧道长1092m,右线隧道起讫桩号YK500+632~YK501+738,隧道长1106m,其中左右线进出口明洞均为15m。隧道进出口洞门均为削竹式。左右线隧道纵坡均为+1.0997%。主洞净宽10.75m,高5.0m,采用三心圆曲墙式衬砌。 本分项工程套拱里程YK500+632~YK501+738,在工字钢拱架安装架设之前,利用全站仪对护拱内侧拱顶和左右拱角标高坐标进行了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工字钢拱架呈环行布设,间距90cm,共布设三榀,护拱混凝土浇注厚60cm。 套拱主要工程量:C25混凝土71.56m3,Φ22钢筋4906.8kg,Φ12钢筋1590kg,I14工字钢2658.6kg,Φ133*6导向管172根。 二、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人员配备 本护拱工程由我单位隧道一、二队负责施工,施工人员配备如下:

2、护拱施工所需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进场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见附表) 钢筋切割机1台,型钢弯曲机1台,30KV A交流电焊机3台,混凝土搅拌站1座,混凝土运输车2台,装载机1台,输送泵1台。3、施工进度安排(具体进度安排见附表) 长埠隧道右线进口护拱计划2008年10月10日开工,工期14天,于2008年10月19日施工完成。 三、护拱施工方案及工艺 1、护拱施工工艺框图见附图 2、护拱施工方案 边仰坡开挖挂网锚喷砼之后,按照施工图纸加工I14工字钢拱架,加工好后检查工字钢尺寸,检查无误后,拼接好整榀工字钢拱架。支撑稳固后,绑扎钢筋,钢筋施工完成后,安装导向管,于模架外侧安设模板按设计布筋和安装导向管,保证布筋准确、导向管的位置和角度准确,然后进行套拱砼的施工,拱外预埋Φ133*6导向钢管,导向管环向间距50cm,导向钢管与钢拱架焊接牢固(导向钢管沿钢拱架周

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中铁十一局集团昭通市大山包一级公路第三标段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 - 1 -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及目的 (2) 二、工程概况地质及水文特征 .......................................... - 2 - 2.1项目说明 (2) 2.1.1工程简介 .................................................... - 2 - 3.1本工程特点及设计的处理措施 (5) 三、施工计划与安排 .................................................. - 6 - 3.1总体思路 (6) 3.2施工计划安排 (7) 3.2.1施工工期安排 ................................................ - 7 - 3.2.2仰拱施工人员配置 ............................................ - 7 - 3.2.3仰拱施工主要机械配置 ........................................ - 8 - 四、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 - 9 - 4.1施工准备 ...................................................... - 9 - 4.2仰拱开挖 ...................................................... - 9 - 4.3仰拱初期支护 ................................................. - 10 -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隧道出口套拱施工方案

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 (K4101+108-K4111+665.176) 隧道出口套拱首件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星路桥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 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十月十八日 隧道出口套拱首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将选取K4103+177-K4103+179段隧道出口做为套拱首件工程,长度为2米,设计围岩级别V级,纵向坡度为-2.641%的单向坡,道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时速40km/h,隧道内轮廓线按建筑限界宽9.0m,高5.0 m设定,设计荷载:公路—II级。 进口段围岩级别属于Ⅴ级,本洞口施工理念是:严禁盲目大挖大刷,造成人为高边仰坡;在施作洞外截水沟时尽量保留原山体植被,减少截水沟的开挖痕迹。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和截水沟之间的植被必须保留,避免水土流失。 二、工程地质 隧道区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亚热带北缘,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一年分雨、旱两季,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据1953-1997年的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3.1℃,最高为14.4℃(1953年),最低为12.2℃(1963年);最大年降水量为1708.7mm(198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943.5mm(1971年)。雨季一般在每年的3-10月份;旱季从11月至次年2月。降雨日多,一般日降雨量为几毫米至数十毫米,也有暴雨,但出现频率小,降水垂直梯度达82.9mm/100m。 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受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的影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60.5mm,降雨日多,雨日率达50%以上,雨季主要分布在每年的4~10月,雨量较平均,偶有较强的连续暴雨发生。 三、施工准备情况 在开工前,修建好临时便道,配备好临时供水、供电、通风和通讯设施,对隧道口平面控制三角导线网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测量,以确保开工后顺利施工。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桐子湾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工程询价文件 二、设计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三、施工承包方合同范本 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叙古高速起于泸州市叙永县震东乡,止于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本项目全长4.435 km,桐子湾隧道入口位于古蔺县古蔺镇联合村7社,出口位于 联合村5社,隧道穿过低缓丘陵,地形起伏大,海拔800-1100m,隧道最大埋深约 62m。隧道起讫桩号为K21+396-K21+719,全长323米,为一座4 车道连拱短隧道。 隧道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V、IV 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导洞开挖法开挖。施工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和锚杆联合支护,并辅以管棚、小导管等超前支护。 第二节工程技术标准 一、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二、设计速度:80km/h; 三、隧道纵坡3%。 四、设计荷载:公路-I级; 五、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六、隧道建筑限界: 净宽:2X(3.75*2+0.5+0.75+0.75*2)(中隔墙)=24.32m 净高:5.0m 第三节工程地质 本隧道围岩分为IV、V级,各级围岩地质及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隧道围岩地质及分布情况表 第四节气候条件 该隧道处于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春早、夏热、秋冬多绵雨,日照少、 湿度大,云雾多、无霜期长为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区内最冷月份为元月,平均气温1.07C,最热月为7-8月份,平均气温39.5C,每年平均气温17.9C。年均降水量1174.4毫米,单月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集中在5-10月份, 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5.4%,全年各月降水天数差异不大。 第五节工程重难点 一、隧道进出口段地处斜坡平均坡度约30~35°,基岩出露,局部表层有坡残积角砾土,厚度0~2.0m,岩层产状倾向坡内,边坡地表植被发育,未见堆积土、崩塌

隧道仰拱、仰拱填充施工方案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1标隧道仰拱、仰拱填充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四项目部 2009年12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施工工艺及方法 (1) 2.1前期已施作段仰拱及仰拱填充预留厚度浇筑施工工艺及方法 (2) 2.2仰拱、仰拱填充施工工艺流程 (4) 2.3仰拱、仰拱填充施工方法 (4) 3、钢筋施工质量保证 (9) 4、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 (11) 5、施工注意事项 (12) 6、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4)

隧道仰拱、仰拱填充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前期仰拱填充为确保达到无砟轨道拱填充顶面高程精度要求(允许误差为±15mm),填充顶面向下暂预留35cm厚的砼暂不浇筑,待隧道贯通后统一浇筑预留的仰拱填充。 现根据局指强力推行标准化作业的要求,仰拱砼施工顶面底出仰拱填充顶面20cm,并收面成反坡(反坡面指向仰拱圆心方向),仰拱砼施工必须采用弧型模板。仰拱填充施工时按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即内轨顶面标高至填充顶面为52cm),仰拱填充砼施工至填充顶面标高处,仰拱填充不再预留。前期仰拱填充预留35cm厚的填充砼要求浇筑至仰拱填充顶面标高处,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环仰拱及仰拱填充的施工。仰拱填充顶面在隧道中线左右各90cm范围内及距左右侧沟槽侧壁80cm范围内设置2%的横向排水坡,隧道侧沟槽侧壁边设置φ160过水孔。填充顶面确保达到无砟轨道填充顶面高程精度要求(允许误差为±15mm)及平整度要求,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断面图如下所示。 2、施工工艺及方法

2.1前期已施作段仰拱填充预留厚度浇筑施工工艺及方法 由于前期隧道仰拱填充施工为达到平整度要求,要求仰拱填充预留35cm,待隧道贯通后统一浇筑预留的仰拱填充。现要求仰拱填充浇筑至填充顶面,施工方案如下: 2.1.1.为保证车辆通行,前期仰拱填充砼部份预留应分幅浇筑,车辆在隧道内单侧通行。 2.1.2浇筑前期仰拱填充预留部分砼前,技术人员均要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已浇筑段的顶面高程,如测算出有预留厚度小于30cm的,需凿除多余填充砼,保证30cm以上的预留厚度。 2.1.3浇筑混凝土前对原仰拱及填充砼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用用高压水将仰拱填充顶面冲洗干净,不得有泥灰、积水等杂质。 2.1.4无论是中心水沟已浇筑段还是中心水沟预留段均先安装模板浇筑中心水沟砼,中心水沟砼强度为C25,中心水沟一侧采用中心水沟模板,另一侧采用L30a型槽钢或小型钢模,浇筑砼须捣固密实。待水沟终凝后浇筑仰拱填充砼,内侧利用水沟砼为模板,外侧采用L30a型槽钢或小型钢模。中心水沟砼浇注和仰拱填充预留砼可根据实际施工调整施工工序,即先浇注中心水沟砼或者先浇注仰拱填充预留部分均可行。 2.1.5模板安装必须测量放线定位,通过水准测量,用木条垫起模板底部,调节模板高度,控制仰拱填充砼顶面高程达到精度要求。模板安装牢固,平整顺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每次砼浇筑长度不大于24m。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领工员方可允许开盘浇筑砼。有变形缝的地方,按原变形缝预留并处理,即变形缝处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材料进行防水处理,由于原仰拱施工已安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施工原预留仰拱填充砼时可不再埋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2.1.6为保证填充混凝土顶面的平整度及光洁度,试验室应做好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加强拌合站的管理,必须按要求拌制混凝土。加强振捣提浆,收面时为保证砼表面平整

隧道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新建铁路标 (DK + ~DK + ) 某某隧道初支变形处理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2年3月19日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 换拱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隧道设计图》第一、第二、第三测设计施工图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铁路混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适用范围 《某某隧道变形段换拱施工方案》适用于隧道DK + ~DK + 段初期支护变形段处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换拱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进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3.变形段地质及水文情况: 该段水文地质情况:该段处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粉质黄层,含卵、碎石土夹层,厚度50-70m。粉质黄土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及低压缩性。掌子面围岩揭示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 隧址区属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地貌形态复杂,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DK147+600处为冲沟端头,其次小里程方向有5处深沟,经现场测量,隧道线路中线走向均跨越深沟。所经之处山势陡峻,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山

体植被繁茂,相对高差达10m~30m不等。 4.设计围岩情况 变形段原设计为IV级围岩,开挖过程中实际掌子面围岩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由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过程中渗水、股状涌水现象严重,经与设计、监理现场勘查变更为V级围岩支护施工。 5.初期支护变形情况 根据设计图纸,隧道DK + ~DK + 段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在拱部120度范围内采用长3.5m、壁厚3.5mm的Ф42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纵向每2m施作一环;初期支护施作格栅拱架,纵向间距1.0m(其中DK + - 纵向间距0.75m),边墙设置长3.5m的砂浆锚杆;钢筋网为环向Ф8×纵向Ф6钢筋加工制作,网格间距为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2cm。 DK + ~段于2011年12月18日至2011年12月30日完成上台阶的开挖、初期支护施工,2011年1月10号完成中、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施工。 在开挖过程,实际揭露围岩与设计围岩有一定出入,隧道两侧主要为老黄土及风化岩,掌子面中部主要为黏土充填层,围岩自稳能力差,两侧拱脚部位有基岩裂隙水下渗,岩体遇水较易产生软化,围岩整体稳定差。 由于隧道埋深较浅,且存在一定的偏压现象,加上围岩情况较差,通过监控量测发现该段的拱部下沉及周边水平围岩收敛变形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超前支护的施工,纵向每1.2m施作了一环超前小导管,增加了锁脚导管的数量,确保了施工安全。通过监测,目前该段初期支护已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DK147+ ~DK147+ 左侧拱腰部位变形过大,导致拱腰至起拱线部位初期支护侵入二衬设计厚度,为确保二次衬砌厚度和施工质量,

隧道进口套拱专项施工方案

XX1号隧道导向套拱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XX1号隧道右幅XX端洞口段穿越岩堆的中上部,该岩堆总长约350m,堆积体厚度10m~50m不等,总体积约2.1×106m3,主要由碎石、块石组成,块石块径一般200mm~1000mm,地表可见大者可达1.8m,块石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砂岩,棱角状,碎石、粉质黏土、角砾充填,结构较发育,均匀性差。该岩堆体坡面基本呈直线形,为 级,XX1单面坡,地分布有含碎石黏土,植被发育。单堆积体坡度较大,围岩级别:V 2 号隧道右幅进口明暗交界处设2m超前管棚导向套拱,起止桩号为:K24+118~K24+120。 2、劳动组织 本分项工程由隧道一队负责施工,队长:xx。安排现场技术人员2名:xx。其中模板工6人、电焊工4人、混凝土班组10人,杂工6人;配备装载机1台、挖掘机1台、混凝土搅拌机1台、输送泵1台、电焊机4台、混凝土振动棒3台。 3、施工准备 3.1电力准备情况 目前高压电线尚未架设,自备250kw发电机一台,可以满足洞口管棚施工的需要。 3.2施工用水准备情况 洞口上方便道处配备20m3储水罐,另配3kw水泵2台,能够满足施工用水及水压要求。 3.3施工便道准备情况 洞口施工便道已经修建完毕,已投入使用,并且通过压路机碾压已经满足施工车辆通行要求。 3.4技术准备情况 施工图纸已经审核完毕,设计意图及要求已经掌握,实地情况已经多次调查,技术交底已经下发。 4、工期安排 计划开工时间:2013年4月20日; 计划完工时间:2013年4月30日。 5、施工工艺及方法 套拱采用C20厚60cm的混凝土浇筑,套拱长度为2米;套拱内设I18工字钢,间距为50cm,导向管每根长2米,中至中环向间距为40cm。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隧道概况 南安Ⅰ号隧道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马坑乡南安村,起讫桩号为K71+760.00~K71+956.00,全长196m,为整体式连拱隧道,曲线短隧道。单洞建筑限界净宽10.25m,净高5m,进出口设计标高分别为94.878m和98.404m,隧道最大埋深50.4m。 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接圆曲线,曲线半径为R=2700m(左偏),曲线处不设超高,路面横坡为2%。隧道线路纵坡为+1.78%,由安庆端向景德镇端上坡。隧道洞内结构概况详见表3-1《南安Ⅰ号隧道工程概况表》。 南安Ⅰ号隧道工程概况表 表3-1 隧道形式里程桩号长度(m)围岩级别及长度(m)明洞 ⅤIV III 整体式连 拱隧道 K71+760~ K71+956 196 20 29 121 26 所占比例(%) 10.2 14.8 61.7 13.3 衬砌内轮廓设计衬砌结构类型Ⅴ级加强Ⅳ级加强Ⅲ级明洞一般 内轮廓形式:单心圆 内轮廓半径:5.45m 净高:7.14m 净宽:10.61m 初期支护主洞: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Ф25中空注浆锚杆;Ф8钢筋网;I20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5cm 中导坑: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Ф22早强砂浆锚杆;Ф8钢筋网;I16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0cm 侧导坑:Ф22早强砂浆锚杆;Ф8钢筋网;I16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0cm 主洞:Ф42超前注浆小导管;Ф25中空注浆锚杆;Ф8钢筋网;I16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2cm 中导坑:Ф22超前砂浆锚杆;Ф22早强砂浆锚杆;Ф8钢筋网;I14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16cm 主洞:Ф22早强砂浆锚杆;Ф6钢筋网;喷C25早强砼15cm 中导坑:Ф22早强砂浆锚杆;Ф6钢筋网;I喷C25早强砼10cm 二次衬砌 C25钢筋砼50cm厚 (设仰拱) C25钢筋砼50cm厚(设仰拱)

隧道仰拱找平层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隧道仰拱找平层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大金沟隧道设计图》京沈客专施隧88-01~10; (2)《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京沈客专施隧参01-01~73;;(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0753-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0424-2010; (5)京沈客专隧联【2016】(沈阳)002 号 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京沈客专辽宁段8标项目经理部管段娘盘山隧道、大金沟隧道仰拱找平层施工。 3.工程概况 娘盘山隧道位于阜新市七家子乡石场村境内。进口里程504+010,出口里程504+775,全长765m;大金沟隧道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清河村大金沟组北100m,进口里程511+300, 出口里程512+180,全长880m;标段两座隧道仰拱填充施工均预留部分仰拱找平层未浇筑,目前隧道要进行剩余仰拱找平层施工,特制定此方案以

指导现场施工。. 4.仰拱找平层施工流程 覆盖找平层再次确定标→→凿毛→→→施工准备清洗→清洗高线施工洒水养生 5.仰拱找平层施工 仰拱找平层总体采用清洗凿毛浇筑方案,提前清洗凿毛不少于5版仰拱位置,仰拱找平层施工缝应与衬砌施工缝在同一断面,每次浇筑4~5版仰拱找平层,施工时在施工缝位置插入2.5厚三合板,施工完成后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生14天。 5.1 施工准备 ①现场技术负责人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②施工用小型机械、工具准备; 5.2清洗 清洗地面浮土并采用清水清洗干净。 5.3凿毛 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散层,采用人工凿毛或机械凿毛,凿毛后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 5.2再次清洗 对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5.3 确定标高线 沿线路方向每隔12米(即施工缝位置)标记各个变坡点标高,纵向点与点间挂线以控制标高(其中半圆型水槽位置可以采用半圆型钢

隧道初支注浆施工方案

***隧道初支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隧道设计图纸; ⑵****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⑷公司及项目相关技术文件。 二、工程概况 **隧道是**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位于***市境内,为上、下行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90+120~ZK94+040,长3920m;右线起讫桩号YK90+125~YK94+065,长3940m。 隧道防水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混凝土的的抗渗等级不得低于S8。隧道V、IV级围岩断层破碎带水头压力小于0.3Mpa地段,抗渗等级不低于S10,拱墙砼掺加防水剂,仰拱砼掺加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拱墙背后设置厚度不小于1.5mm单面自粘式HDPE复合防水卷材。隧道变形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隧道施工缝采用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 ***隧道渗漏水集中在两侧排水沟排出,旱季开挖过后实测渗漏水量较小,但渗点明显。由于隧道岩溶、断层垂直发育,渗水量、水头压力与气候气象、地形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地表水下渗是造成雨季渗漏水量和水头压力主要因素,水量和水头压力无法预估。 三、水文地质概要 ***隧道地表水:出口端从ZK93+500开始,沿线路左侧地表有一条溪沟,从出口端ZK94+050处转向线路右侧,流入沟谷,常年有水流,枯水期流量约为1~2升/s,丰水期0.5~1 m3/s,暴雨季节1~3 m3/s;ZK91+440~ZK91+640北侧发育岩溶洼地,形成落水洞,两条沟水汇于该洼地,顺落水洞,沿地下暗河向下游排泄。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地表径流条件较好,隧道进、出口位于斜坡中部,分布标高较高,但汇水面积大,水量多,地表水对隧道施工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暴雨期间地表面流对洞口的冲刷破坏作用,宜采取截流、疏排措施。 ***隧道地下水:表层为残坡积粉质黏土、碎石土中的孔隙水、基岩风化带内的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岩溶水,水量大小受空隙率、溶蚀、裂隙发育程度及季节变化影响,

隧道套拱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东花园隧道进口位于周宁县七步镇偏东方向约900m,S302省道东侧山坡处,往西下穿省道;出口位于周宁县七步镇东花园西侧山包西坡。为双线双洞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起迄桩号ZK68+745(▽672.609)~ZK70+580(▽712.927),长1835m,纵坡2.20%;右线起迄桩号YK68+705(▽671.092)~YK70+550(▽712.658),长1845m,纵坡2.25%,洞口洞门均为削竹式。隧道洞口围岩主要为残坡积土~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洞身围岩主要为弱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隧道Ⅱ、Ⅲ级围岩占隧道总长35.9%,Ⅳ级围岩占46.1%,Ⅴ级围岩占18.0%。 隧道主体工程主要包含洞口、洞身、防排水等,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防排水综合采用防、排、截、堵等治水手段,尽可能避免水土流失对地表生态的影响。 单位个套拱工程量表

计划完成日期: 1、隧道进口2009年11月20日至2009年12月20日; 2、隧道出口2009年12月15日至2010年1月15日。 详见附件五《进度计划表》 二、施工布署 1.进入施工现场。首先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施工用水,施工用电问题解决,施工现场平场到位,现场的机械停放场地、材料堆放场地、碾压到位再硬化C20混凝土20Cm厚,各种施工机械,中小型机械安装到位并安装调试完成,各种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并且合格证等资料齐全,材料试验报验到位,方可开始各项工序的施工。 2.在施工过程中,严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上步工序完成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只要有工作面就立即安排施工,不让工作面闲置,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增减,加强现场的施工和安全管理,创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确保工期,保障工程顺利施工,全面履行合同工期。 3. 首先施工套拱两侧C15片石混凝土基础,待基础混凝土达到强度后立钢拱架(每个套拱三榀),然后测量放样准确定位出35根φ127导向管的位置并完成焊接加固,接着施工套拱内、外侧模板及封头板,验收工作结束后浇筑套拱混凝土,最后完成φ108超前管棚的钻孔和注浆施工。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厦门机场路一期(仙岳路~演武大桥段)工程第JC3合同段浅埋暗挖隧道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YK7+685~YK7+824.789、ZK7+670~ZK7+810)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厦门机场路一期(仙岳路~演武大桥段)工程 第JC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0八年三月十五日

目录 1前言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 工程概况 (1) 2.1设计概况 (1) 2.2地质情况 (2) 3总体施工筹划 (4) 3.1总体施工方案 (4) 3.1.3总体施工顺序 (6) 3.2施工组织管理 (7) 3.2.1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7) 3.2.2现场技术决策领导小组 (7) 3.3资源组织 (7) 3.5工期安排 (10) 3.5.1工期计划 (10) 3.5.2主要进度指标 (10) 4隧道施工方案及主要措施 (11) 4.1全断面及帷幕注浆施工方案及主要措施 (11) 4.2超前支护施工方案及主要措施 (15) 4.3隧道开挖方案及主要措施 (17) 4.4隧道止水注浆施工方法及措施 (20) 5 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监控量测 (21) 5.1超前地质预报 (22) 5.2地表沉降监测 (23) 5.3地下水位监测 (23)

5.4隧道洞内净空收敛监测 (23) 5.5房屋沉降监测 (23) 5.6房屋裂缝监测 (23) 5.7控制标准 (23) 6 管线保护 (24) 7 环境保护措施 (24) 7.1施工废水及污染物处理 (24) 7.2抑制施工粉尘 (25) 7.3降低施工噪音 (25) 8应急抢险及救援措施 (25) 8.1危险源辨识 (25) 8.2隧道坍塌、涌水应急措施 (26) 8.2.2应急抢险措施 (26) 8.3建筑物控沉措施 (27) 8.4管线损坏应急措施 (28) 8.5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应急救援措施 (29)

隧道仰拱找平层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编制范围 (2) 3.工程概况 (3) 4. 仰拱找平层施工流程 (3) 5.仰拱找平层施工 (3) 5.1 施工准备 (3) 5.2清洗 (4) 5.3凿毛 (4) 5.2再次清洗 (4) 5.3 确定标高线 (4) 5.4找平层混凝土施工 (4) 5.4.1半圆型水槽设置 (4) 5.4.2检查井设置 (5) 5.4.3模板安装 (5) 5.4.4混凝土浇筑 (5) 5.4.5 施工缝、沉降变形缝设置 (6) 6.劳动组织 (6) 7.材料要求 (7) 8.设备机具配置 (7)

9.质量控制及检验 (8)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8) 10.1安全要求 (8) 10.2.环保要求 (9) 隧道仰拱找平层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大金沟隧道设计图》京沈客专施隧88-01~10; (2)《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京沈客专施隧参01-01~73;;(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京沈客专隧联【2016】(沈阳)002 号 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京沈客专辽宁段TJ-8标项目经理部管段娘盘山隧

道、大金沟隧道仰拱找平层施工。 3.工程概况 娘盘山隧道位于阜新市七家子乡石场村境内。进口里程DK504+010,出口里程DK504+775,全长765m;大金沟隧道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清河村大金沟组北100m,进口里程DK511+300, 出口里程DK512+180,全长880m;标段两座隧道仰拱填充施工均预留部分仰拱找平层未浇筑,目前隧道要进行剩余仰拱找平层施工,特制定此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 4.仰拱找平层施工流程 →→→→→→ 5.仰拱找平层施工 仰拱找平层总体采用清洗凿毛浇筑方案,提前清洗凿毛不少于5版仰拱位置,仰拱找平层施工缝应与衬砌施工缝在同一断面,每次浇筑4~5版仰拱找平层,施工时在施工缝位置插入2.5mm厚三合板,施工完成后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生14天。 5.1 施工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