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三则

合集下载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名人苏东坡的故事(通用2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故事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苏东坡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篇1一年,苏东坡微服出访,到江浙一带暗察民情。

这天,他来到浙江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宴,大家并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席间,有人提议:“我们都来赋诗助兴,并且凭诗的好坏轮流坐首位,诸位看怎样?”县令王笔说:“我领头先赋一首。

”接着念道,“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一个官员马上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知府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忽然醒悟过来:好哇,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我还听不出吗?“龟”和“贵”“鳖”和“笔”是同音字呀。

他当下指着苏东坡骂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诗才是骂人。

试想: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烧成灰的,茶酒进肚要变成尿的,这还不是骂吗?至于我的诗才是祝寿的,龟鳖是长寿的标志,你们难道连这点常识也不懂吗?”他的话说得王笔无言以对。

知府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忙问:“请问贵客尊姓大名?”当他们知道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一个个都愣了。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篇2宋朝的时候,每年元宵节,常州城里到处张灯结彩。

有一年正月半,苏东坡正好在常州。

吃过夜饭,他和好朋友钱济明一起上街看灯。

两人走到城隍庙前的大庙弄,这里的灯市最热闹,花灯店铺排一排二,店家为了招揽生意,还设了猜灯谜游戏,猜中的就可以得到一盏花灯。

这时,“龙城灯铺”门前围一大群人,正在猜灯谜。

钱济朗走上前去一看,谜语是:“婆媳戴重孝——打一口头禅。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着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着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苏轼的传说故事

苏轼的传说故事

苏轼的传说故事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那你知道苏轼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苏轼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传说故事篇【1】有一次,苏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

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

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

这时,主考官走了过来,叫住了他们,说:“我出个对联,你们如果答上了,就可以进考场,否则就请回吧。

”主考官出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想了一下,立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主考官一听,连称对得好,就放苏东坡他们进去考试了苏轼的传说故事篇【2】苏东坡在凤翔做官时,有一年冬天到山上去赏雪。

在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银色世界里,苏东坡清心涤虑,吟诗作赋,好不快活。

突然,他看到一棵高大的桧树下,有一块约两尺见方的地上,竟然没有一点雪迹,他觉得非常奇怪。

不久以后,他又经过这里,看见那块没有雪的地方竟隆起两寸多高。

苏东坡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去问普门寺的长老和尚。

和尚告诉他,这种现象表明那块地是仙人藏宝的地方,只能显示给有缘的人。

别人没发现,你发现了,说明上天有意把宝赐给你,快去挖吧。

苏东坡听了非常兴奋,马上跑回家去拿家什,准备去挖宝。

王弗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问明了原因,正色对他说:“你还记得先夫人不许发藏的教诲吗?”东坡一听,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苏东坡小时候,住在眉山城西一个叫纱縠行的地方。

有一年,仆人在花园里发现一块用石板盖着的地洞。

大家都认为下面藏着金银财宝,纷纷提议把宝挖出来。

东坡的母亲程夫人知道了,赶来拦住众人,说:“非份之财,谁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品德!”让仆人取土来,把洞填了,用夯夯实,还在上面垒了一座假山,下令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去挖。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故事一:苏轼与茶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爱茶者。

据说,苏轼在写作时总是喜欢有一杯香茗陪伴。

有一次,他在创作中遇到了困难,思路不清晰,于是他决定去泡一杯好茶来提神。

当他回到书房时,却发现茶已经凉了。

苏轼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微笑着说:“喝茶就像写作,时间久了会变凉,但这并不影响茶的品质。

同样地,我的思考也会逐渐冷却,但我可以再次点燃它。

”于是,苏轼重新泡了一杯热茶,坐下来继续写作。

他深深地享受着茶香和创作的乐趣,最终完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态度,保持乐观和沉着,并且用心去重新点燃我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故事二:苏轼与菊花苏轼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对菊花情有独钟。

有一年秋天,苏轼参观了一座著名的菊花园。

在那里,他被菊花的美丽和坚韧所深深吸引。

当时正值菊花开放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

苏轼仔细观察每一朵花,他发现其中一朵花瓣上有一个小小的裂缝。

他觉得这朵花与其他花相比并不完美,于是走过去问花:“为什么你会有这个裂缝呢?”花儿微笑着回答说:“这个裂缝是我经历风雨后留下的印记,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正是因为这个裂缝,我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

”苏轼听后深思熟虑,他从菊花身上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并非所有事物都完美无缺,但正是这些瑕疵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他决定以菊花为题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生中,完美并不等于美丽。

正是那些带着瑕疵的事物和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有趣。

故事三:苏轼与水墨画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

他尤其喜欢水墨画,因为它给人以想象和自由的空间。

有一次,苏轼正在画一幅山水画,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他思索片刻后,决定加入一只小鹿来丰富画面。

可是,每当他画完小鹿后,总觉得不太满意。

他觉得小鹿不够灵动,于是又画了一只兔子放在小鹿旁边。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1. “东篱乐府”故事:苏轼在南唐时期曾在东篱诗社活跃,出版了一本名为《东篱乐府》的歌谣集。

这本乐府集的唱段中,有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歌曲,这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是以苏轼离别老家、远赴外地任官时的心情为主旨,描绘了对故乡的留恋,及对前途的憧憬和自嘲,表达了苏轼复杂的心理和对人生的感悟。

2. “黄州寒食”故事:苏轼曾被贬到湖北黄州,当地人民非常尊敬他,把他视为神仙。

当地传统习俗是在寒食节时前往山上祭祖,而苏轼却是带着家人去河边品茗赏景。

这个故事表现了苏轼的独立态度和不拘一格的个性。

3. “竹枝词”故事:据传说,苏轼在婚礼上演唱了由他所作的《江城子》。

而当时的观众都非常欣赏,把这种新的文艺形式称作“竹枝词”。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对文学传统的挑战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故事三则
苏轼的仕途虽有不顺,但是他的典故还是很有趣的,以至于流程至今。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苏轼的故事三则,希望你们喜欢。

苏轼的故事:佛印
(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
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四)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

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

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

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

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

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

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的'故事: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

”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

”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

”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
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

”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

”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轼的故事:东坡凉粉
相传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 签书判官时,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也称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之后流传与凤翔民间。

后人为纪念他称其为“东坡凉粉”并流传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