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拱坝渗流监测规定

合集下载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

简要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巡视检查第三章变形监测第四章渗流监测第五章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第六章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附录一总则附录二巡视要求附录三变形监测附录四渗流监测附录五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附录六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打印刷新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主编单位:《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批准部门: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的通知能源技[1989]577号《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

试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1989年3月20日简要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工作而制定的。

混凝土坝体的监测是确保坝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坝体监测。

二、术语和定义1.混凝土坝体: 指由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的坝体。

2.监测: 通过对坝体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报告等工作,了解坝体的变形、应力、温度等情况。

3.监测点: 在坝体内设置的定点,用于监测坝体内的变形、应力、温度等情况。

4.监测仪器: 用于监测坝体变形、应力、温度等情况的仪器设备。

三、监测内容1.变形监测(1)监测点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形式和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②监测点应覆盖坝体的重要部位,如坝顶、坝肩、坝基等。

③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免相邻监测点间距过大或过小。

(2)监测方法:变形监测的方法包括:①水准测量:通过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监测点的高程变化。

②测斜仪监测:通过测斜仪监测监测点的倾斜变化。

③全站仪监测:通过全站仪监测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3)监测频率:变形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坝体的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应不少于月度监测。

2.应力监测(1)监测点布设:应力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应力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形式和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②应力监测点应分布在坝体的关键部位,如坝体的高应力区、缝隙区等。

③应力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免相邻监测点间距过大或过小。

(2)监测方法:应力监测的方法包括:①应力计监测:通过应力计监测监测点的应力变化。

②应变计监测:通过应变计监测监测点的应变变化,进而计算出应力变化。

③压力计监测:通过压力计监测监测点的压力变化,进而计算出应力变化。

(3)监测频率:应力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坝体的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应不少于季度监测。

3.温度监测(1)监测点布设:温度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形式和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混凝土坝运行期渗流监控指标的探讨

混凝土坝运行期渗流监控指标的探讨
Ke r s u l r s u ec e f in ; n tr gh l ae v l p r a i t ae s b l y c e k y wo d : pi p e s r o f ce tmo i i o ew trl e; e me b l yr t; t i t h c t f i on e i a i
Ab t a t o o c ee d ms i p r t n d sg e p i r su e c e f in su e smo i r gi d x f r p i r s s r c :F rc n rt a n o e ai , e in d u l t e s r o f ce t s d a nt i n e o l tp e ・ o fp i i on u f
中图分类号: V 9 . T 6 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 1 19 (0 0 0 一 08 0 17 ~ 0 2 2 1 )4 o 1 — 6
0概

l 坝 基 扬压 力
11扬压 力强度 系数 .
混凝 土 坝渗 流是 影 响大 坝 稳定 和应 力 的 主要
因素 。在大 坝 安全 管理 中 , 无论 大 坝高 低 、 级别 如 何 , 必 须 进 行 扬 压力 、 流量 和绕 坝 渗 流监 测 。 都 渗 对坝基 扬压力 监测 的控制 , 一般均 采用设 计用 的扬 压 力强 度 系数 作 为扬 压力 是 否 超 限 的控 制 指 标 。 当坝基 设有 防渗帷幕 和排水 孔时 , 控制扬 压力强 度 系数 仅 不超 过 设 计值 ; 当坝基 设 有 防 渗 帷幕 及 主 、 副排水孑 并 抽排 时 , 制主排水 孑 前 的扬压力 强度 L 控 L 系 数 和 残 余 扬 压 力 强度 系数 理不 超 过 设 计 值 。 。 : 但运行 中发现 , 的坝段扬 压力 强度系数 超 限往 往 有 在低 水 位时 出现 , 扬压 力 作用 水头 并 不大 ; 的 其 有 坝段 扬压 力超 限很 多 , 进行 稳定 和 应力 复核 时 , 在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混凝土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结构,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测技术和规范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监测技术的选择。

在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常见的监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位移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裂缝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在选择监测技术时,需要考虑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最佳的监测技术方案。

二、监测设备的布设。

在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中,监测设备的布设至关重要。

监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监测点的合理性、覆盖范围的全面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混凝土坝的安全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四、监测报告的编制与管理。

监测报告的编制与管理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报告应及时、准确地反映监测数据的情况,对混凝土坝的安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为混凝土坝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加强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监测技术规范,为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六、结语。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是保障混凝土坝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混凝土大坝渗流监测的观测

混凝土大坝渗流监测的观测

混凝土大坝渗流监测的观测
观测方法随仪器设备的不同而异,各种常用仪器的观测方法见附录四第五节。

观测的一般要求如下:
一、采用压力表量测测压管的水头时,应根据管口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力值,选用量程合适的压力表,使读数在1/3~2/3量程范围内。

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5级。

压力表不宜经常拆卸。

对于拆卸后重新安装的压力表,废待压力稳定后才能读数。

每年应对压力表进行校验,确定能否继续使用。

二、量测测任管内水面至管口的距离时,两次读数之差不应大于1cm.
三、渗漏量观测的精度对于容积法,两次测值之差不得大于其平均值的5%;对于量水堰法,所测堰上水头,两次测值之差不得大于1mm.
第 1 页共1 页。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摘要:一、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概述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主要内容1.监测项目2.监测方法3.监测频率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意义和作用正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是为了规范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大坝安全运行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规程的概述、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概述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是根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近年来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制定的。

规程对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项目、方法、频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主要内容1.监测项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对混凝土坝的监测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裂缝监测、基础监测等。

2.监测方法规程对各种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仪器观测法、人工巡检法、遥测法等。

同时,规程还要求监测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3.监测频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对各种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监测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监测单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完整的监测报告,为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意义和作用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我国混凝土坝安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混凝土路基渗透系数测试标准

混凝土路基渗透系数测试标准

混凝土路基渗透系数测试标准一、前言混凝土路基渗透系数测试是保证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路基渗透系数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全面的、具体的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路基渗透系数测试。

三、术语和定义1. 渗透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水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量。

2. 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

3. 路基: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的基础部分,包括路基填方、路基排水、路基加固等。

4. 试验样品:进行渗透系数测试的混凝土样品。

四、设备和试剂1. 渗透仪: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2. 试验样品:用于进行渗透系数测试的混凝土样品。

3. 水:用于进行渗透系数测试的溶剂。

五、试验方法1. 准备工作(1)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相同大小的块状。

(2)将渗透仪装置好,调整好温度和湿度。

(3)将试验样品放入渗透仪中,与水接触的面积应达到要求。

(4)记录试验样品的尺寸、重量等基本信息。

2. 渗透系数测试(1)将水倒入渗透仪中,待水面稳定后开始测试。

(2)记录渗透仪中水位的变化情况,记录时间和渗透仪中的温度和湿度。

(3)经过一定时间的测试后,将试验样品取出,去除表面的水分,测量试验样品的重量。

(4)计算渗透系数,公式为:K = Q/(A*t),其中,K为渗透系数,Q为水的渗透量,A为试验样品的面积,t为测试时间。

六、结果计算1. 计算渗透系数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2. 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七、质量控制1. 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试验样品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管理,保证试验样品的质量和可比性。

3.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环境的控制,确保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八、测试报告1. 测试报告应包括试验样品的基本信息、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2. 测试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渗透性检测标准

混凝土渗透性检测标准

混凝土渗透性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渗透性是评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混凝土渗透性检测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检测原理混凝土渗透性检测是通过测量混凝土中水分的渗透速率来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

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有静态水压法和动态水压法两种。

静态水压法: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压力,观察混凝土中水的渗透速率。

通过测量水的渗透深度、渗透时间和施加压力等参数来计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动态水压法:在混凝土表面施加连续或间歇的水压,观察混凝土中水的渗透速率。

通过测量水的渗透流量、施加压力和渗透时间等参数来计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三、检测仪器和设备静态水压法:压力传感器、堵塞装置、水箱、计时器、温度计等。

动态水压法: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水箱、计时器、温度计等。

四、检测准备1.混凝土试件制备:按照标准规定制备大小规格的混凝土试件。

2.试件养护:试件养护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3.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缺陷,同时表面应处理干净,无灰尘和杂物。

4.检测环境:检测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温度、湿度等参数应稳定。

五、检测流程1.静态水压法:(1)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应清洗干净,处理干净、平整。

(2)试件安装:试件应水平放置在检测装置上,并将试件边缘密封。

(3)施加水压:在试件表面施加一定水压,观察试件中水的渗透情况。

(4)记录数据:记录水的渗透深度、渗透时间和施加压力等参数。

(5)计算渗透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2.动态水压法:(1)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应清洗干净,处理干净、平整。

(2)试件安装:试件应水平放置在检测装置上,并将试件边缘密封。

(3)施加水压:在试件表面施加连续或间歇的水压,观察试件中水的渗透情况。

(4)记录数据:记录水的渗透流量、施加压力和渗透时间等参数。

(5)计算渗透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拱坝渗流监测规定
1、重力拱坝坝基扬压力监测,可参照重力坝扬压力监测布置方法,按纵向监测断面和横向监测断面布设测压管或渗压计。

纵向监测断面直布置在防渗帷幕后第一道排水幕线上,每个坝段直布置1个测点。

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可适当增加测点数量。

横向监测断面沿径向布置,宜根据坝高、坝长、坝厚及地质条件确定断面位置。

横向监测断面上的扬压力测点数量不得少于3点。

必要时可在重要监测坝段的灌浆帷幕前布置测点、地质条件优良的薄拱坝,经论证可少设或不设扬压力监测设施。

2、拱坝坝基深部渗透压力监测可根据坝基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地质缺陷,有针对性地布置测压管或渗压计,监测坝基深部和拱座部位基岩的渗透压力。

3、坝体渗透压力的监测,对薄拱坝坝体可不进行;重力拱坝若需观测坝体排水管效能和坝体渗透压力分布时,可参照重力坝坝体渗透压力监测方法,布置渗压计进行监测。

4、绕坝渗流监测,在两岸坝肩防渗帷幕后,沿流线方向布置2~3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不少于3个观测孔。

孔深应达强透水层,并深入到筑坝前地下水位线以下。

5、渗漏量监测,宜在坝基廊道内的排水沟上分段布设量水堰,分别监测坝基和坝体的渗漏量。

漏水量较大的排水孔,宜采用容积法
进行单孔量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