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世说新语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课件 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课件 版

相关知识
• 《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 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 义庆(403—444)撰,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 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 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 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 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 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 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 将它列入小说家。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 确切,但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 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
树果实茂盛时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写王戎)。 • 第二层(“人间之”……末尾“取之信然”):事实证明王戎的推测(推理)
是正确的。பைடு நூலகம்王戎的答话中有逻辑推理的运用)。
• 《复裈》可分两层。
文本探究
• 1.《咏雪》一文中,“公大笑乐”的原因 是什么?兄子胡儿用“撤盐空中差可拟”来 形容白雪纷纷的情景,有什么不恰当?
字词把握
• 俄而:一会儿。 • 欣然:愉快地。 • 信然:确实,这样不虚假。 • 笺疏:古书的注释,分条说明的文字。 • 内集:家庭集会。 •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 未若:比不上。 • 数岁:几岁(指小时候)。 • 酷贫:极穷。
翻译下列句子。
• (1)尝与诸小儿游。 •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3)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三则
自读导言

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 物形象。
关于作者
•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衮州刺史、都 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 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 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 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 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 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 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方法:诵读、复述、疏通、讨论,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整体感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五)研读课文:
(二)分析题目:陈太丘是元方的父亲,做过太丘县令。“与友期”是与他的朋友相约。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去掉标点,让学生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文。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一是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是“笑”前喻“乐”后喻;三是为“柳絮”一喻而“笑乐”。赞赏道韫的才气。
5.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道韫的赞赏?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
小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雪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
“柳絮”一喻更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25《世说新语》三则(修正版)

25《世说新语》三则(修正版)

• 《咏雪》采用衬托手法,先以谢朗的回 答作铺垫,然后引出谢道韫的比喻,锦 上添花。善用比喻 • 《道旁李树》采用对比的写法,以诸小 儿不能推晓事理,竞走取之来反衬王戎 的”不动“,表现王戎的聪慧过人之处。 善用推理 • 《复裈》注重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揭示 其思想。善用类比。
• 一词多义:故 之 而 然 • 古今异义:儿女 走 寻 • 重点实词: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差可拟 未若 欣然 尝 折枝 信然 异 国器 复裈 著襦 已足
— 《世说新语》—

寒冷的下雪天

家庭聚会 家中的子侄辈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给 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急而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
不久,一会儿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又急又大,谢安高兴地问:“白雪纷纷扬 扬像什么呢?”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 国器。
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柄就热了, 现在我已穿上短袄,下身也暖和了,所以 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对他所说的话感到非常惊异,认为他 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 • • • • •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咏雪》
参考译文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给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又急又 大,谢安高兴地问:“大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 中大致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 “不如说像柳絮凭借风漫天飞舞。”谢安高 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 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25课《杨氏之子》-言语篇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25课《杨氏之子》-言语篇

解 字

造字本义:动词,布署兵力,指挥战斗。
说 文
“设,施陈也。”
甘,甜味 木,果树
解 字

(某)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 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 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 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 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 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到了前方 有水源的地方。
给…看
说一说


老板,老 板!!!你这 鱼香茄子怎么
没鱼呢?
没得鱼, 干嘛叫鱼 香茄子呢?
鱼香茄子 本来就没
有鱼
照你这么说,如 果你点个“虎皮 青椒”,我还得 给你弄张虎皮不
成?
故事角色
《杨氏之子》
孔君平,名坦,字君 平,晋朝人,孔子第 26代后人,担任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 明贡举之制,崇修学 校。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
杨氏子的回答很妙。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 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 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 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 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 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 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 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没有
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 家果
未闻 是夫子 家禽。
解 字

造字本义:动词,成年男子束发,并用发簪固定。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5《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5《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②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②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③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公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教学难点:①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的评价②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过程:《咏雪》一、导入(设计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家”,诗歌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里的“王谢”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家族?我国古代哪一部书将这段历史记载得最详细?(设计二)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一读课文,根据文意断句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二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1.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2.教师归纳:咏:赞颂;傅:本义是教导,太傅是指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俄而:时间副词,表示时间不久,即“一会儿”;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文义:指“诗文”之类;骤:本义指“马奔驰”,文中是“急速”的意思;乐:快乐,高兴;“因风起”:因,介词,趁着。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指导同学把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同学熟悉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同学进行制造性阅读。

二、课时支配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叙述故事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老师叙述“曾子杀猪”的故事,留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同学的学习爱好,为后面同学复述故事作铺垫。

)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同学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2.导入新课“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很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日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脚印,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三)指导同学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①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殊要留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推究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学校同学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要让同学知道评价人物的依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

要鼓舞同学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组织同学学习《期行》1.引导同学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留意下列加下画线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2)同学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同学进行文言小说其次阶段的学习。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1、【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管中窥豹】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指片面看问题。

有时也指从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

与“见微知著”近似。

3、【肃然起敬】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华亭鹤唳】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释义】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5、【身无长物】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6、【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释义】道路旁的苦的李子。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7、【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释义】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8、【难兄难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

今多反用,难字念去声,讥讽两人同样坏。

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9、【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7)全文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7)全文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7)全文(25)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①。

卤簿中惊扰,太宰惶怖,求下舆。

顾看简文,穆然清恬②。

宣武语人曰:朝廷间故复有此贤。

【注释】①宣武:桓温,谥号宣武。

太宰:武陵王司马晞,晋穆帝即位后,升任太宰。

②穆然:镇静的样子。

清恬(ti n):心神平和安适。

【译文】桓温和简文帝、太宰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大喊大叫。

仪仗队伍受惊混乱,太宰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

桓温回看简文帝,他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

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仍然有这样的贤能人才。

(26)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①。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②;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③。

论者以劭为优。

【注释】①王劭、王荟:是王导的两个儿子。

庾希:是皇亲国戚,兄弟皆为显贵。

桓温忌恨他们,借故杀了他弟弟。

后庾希聚众反,桓温派兵讨伐,庾希被俘,兄弟子侄五人被斩。

②逡(qu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③得不定:得与不得成为定局。

按:王劭只是想看个水落石出。

【译文】王劭、王荟一起去拜访桓温,恰好碰上桓温派人逮捕庾希一家。

王荟心里不安,徘徊犹豫,想离开;王劭却稳稳当当地坐着不动,直等到派去逮捕的官吏回来,知道事情的结果后才退出。

评论者认为王劭比王荟强。

(27)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①。

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②。

郗犹在帐内。

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宾也③。

【注释】①郗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接着义调任散骑侍郎,为桓温所器重。

芟(Shān)夷:除去。

条牒:分项的文书。

②疏:给皇帝的奏议。

③生:先生的省称。

入幕宾:占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称幕府,幕府中的属官是幕僚或幕宾。

幕有帐幕义。

郗超正在帐中,所以谢安这样嘲讽他。

【译文】桓温和郗超商议撤换朝廷大臣的事,上报名单拟定后,当晚两人同一处安歇。

第二天桓温一早起来,就传呼谢安和王坦之进来,把拟好的奏疏扔给他们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世说新语
咏雪
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

俄而4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5曰:“撒盐空中差可拟6。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7。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8,左将军王凝之9妻也。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大)(欣然:高兴的样子)
5、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8、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和原文对照]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忽然间,雪下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古今异义词]
【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2与友期行4,期日中3。

过20中5不至,太丘舍去6,去后乃至7。

元方1时年14七岁,门外戏8。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9?”答曰23:“待君久不至,已去21。

”友人
便怒:“非15人哉2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6。

”元方曰:“君17与家君10期日中,日中不至,则24是无信1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9。

” 友人惭18,下车引11之,元方入门不顾12。

1、元方: 陈纪,字元方,陈太丘的长子
2、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3、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期行: 相约而同。

期,约定。

5、过中:过了正午。

6、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去,离开。

7、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0、家君:谦词,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11、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2、顾:回头看。

13、信:诚信,讲信用。

14、时年:当时。

15、非:不是。

16、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放弃,舍弃。

而,表示修饰。

17、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8、惭:感到惭愧。

19、礼:礼貌。

20、过:过了。

21、已去:已经离开。

22、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23、曰:说
24、则:就是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游,(他们)约定(在)正午(见面)。

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先)走了,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了。

”友人便发怒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文章鉴赏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懂礼貌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