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世说新语
初中语文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课件 版

相关知识
• 《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 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 义庆(403—444)撰,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 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 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 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 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 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 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 将它列入小说家。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 确切,但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 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
树果实茂盛时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写王戎)。 • 第二层(“人间之”……末尾“取之信然”):事实证明王戎的推测(推理)
是正确的。பைடு நூலகம்王戎的答话中有逻辑推理的运用)。
• 《复裈》可分两层。
文本探究
• 1.《咏雪》一文中,“公大笑乐”的原因 是什么?兄子胡儿用“撤盐空中差可拟”来 形容白雪纷纷的情景,有什么不恰当?
字词把握
• 俄而:一会儿。 • 欣然:愉快地。 • 信然:确实,这样不虚假。 • 笺疏:古书的注释,分条说明的文字。 • 内集:家庭集会。 •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 未若:比不上。 • 数岁:几岁(指小时候)。 • 酷贫:极穷。
翻译下列句子。
• (1)尝与诸小儿游。 •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3)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三则
自读导言
•
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 物形象。
关于作者
•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衮州刺史、都 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 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 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 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 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 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 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方法:诵读、复述、疏通、讨论,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整体感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五)研读课文:
(二)分析题目:陈太丘是元方的父亲,做过太丘县令。“与友期”是与他的朋友相约。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去掉标点,让学生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文。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一是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是“笑”前喻“乐”后喻;三是为“柳絮”一喻而“笑乐”。赞赏道韫的才气。
5.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道韫的赞赏?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
小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雪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
“柳絮”一喻更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25《世说新语》三则(修正版)

• 《咏雪》采用衬托手法,先以谢朗的回 答作铺垫,然后引出谢道韫的比喻,锦 上添花。善用比喻 • 《道旁李树》采用对比的写法,以诸小 儿不能推晓事理,竞走取之来反衬王戎 的”不动“,表现王戎的聪慧过人之处。 善用推理 • 《复裈》注重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揭示 其思想。善用类比。
• 一词多义:故 之 而 然 • 古今异义:儿女 走 寻 • 重点实词: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差可拟 未若 欣然 尝 折枝 信然 异 国器 复裈 著襦 已足
— 《世说新语》—
咏
寒冷的下雪天
雪
家庭聚会 家中的子侄辈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给 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急而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
不久,一会儿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又急又大,谢安高兴地问:“白雪纷纷扬 扬像什么呢?”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 国器。
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柄就热了, 现在我已穿上短袄,下身也暖和了,所以 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对他所说的话感到非常惊异,认为他 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 • • • • •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咏雪》
参考译文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给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又急又 大,谢安高兴地问:“大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 中大致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 “不如说像柳絮凭借风漫天飞舞。”谢安高 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 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25课《杨氏之子》-言语篇

解 字
设
造字本义:动词,布署兵力,指挥战斗。
说 文
“设,施陈也。”
甘,甜味 木,果树
解 字
梅
(某)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 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 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 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 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 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到了前方 有水源的地方。
给…看
说一说
【
】
老板,老 板!!!你这 鱼香茄子怎么
没鱼呢?
没得鱼, 干嘛叫鱼 香茄子呢?
鱼香茄子 本来就没
有鱼
照你这么说,如 果你点个“虎皮 青椒”,我还得 给你弄张虎皮不
成?
故事角色
《杨氏之子》
孔君平,名坦,字君 平,晋朝人,孔子第 26代后人,担任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 明贡举之制,崇修学 校。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
杨氏子的回答很妙。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 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 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 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 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 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 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 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没有
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 家果
未闻 是夫子 家禽。
解 字
夫
造字本义:动词,成年男子束发,并用发簪固定。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5《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5《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7ebaa3d0d233d4b04e6910.png)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②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②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③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公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教学难点:①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的评价②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过程:《咏雪》一、导入(设计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家”,诗歌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里的“王谢”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家族?我国古代哪一部书将这段历史记载得最详细?(设计二)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一读课文,根据文意断句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二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1.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2.教师归纳:咏:赞颂;傅:本义是教导,太傅是指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俄而:时间副词,表示时间不久,即“一会儿”;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文义:指“诗文”之类;骤:本义指“马奔驰”,文中是“急速”的意思;乐:快乐,高兴;“因风起”:因,介词,趁着。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指导同学把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同学熟悉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同学进行制造性阅读。
二、课时支配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叙述故事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老师叙述“曾子杀猪”的故事,留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同学的学习爱好,为后面同学复述故事作铺垫。
)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同学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2.导入新课“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很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日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脚印,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三)指导同学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①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殊要留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推究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学校同学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要让同学知道评价人物的依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
要鼓舞同学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组织同学学习《期行》1.引导同学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留意下列加下画线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2)同学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同学进行文言小说其次阶段的学习。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1、【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管中窥豹】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指片面看问题。
有时也指从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
与“见微知著”近似。
3、【肃然起敬】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华亭鹤唳】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释义】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5、【身无长物】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6、【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释义】道路旁的苦的李子。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7、【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释义】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8、【难兄难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
今多反用,难字念去声,讥讽两人同样坏。
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9、【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7)全文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7)全文(25)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①。
卤簿中惊扰,太宰惶怖,求下舆。
顾看简文,穆然清恬②。
宣武语人曰:朝廷间故复有此贤。
【注释】①宣武:桓温,谥号宣武。
太宰:武陵王司马晞,晋穆帝即位后,升任太宰。
②穆然:镇静的样子。
清恬(ti n):心神平和安适。
【译文】桓温和简文帝、太宰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大喊大叫。
仪仗队伍受惊混乱,太宰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
桓温回看简文帝,他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
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仍然有这样的贤能人才。
(26)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①。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②;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③。
论者以劭为优。
【注释】①王劭、王荟:是王导的两个儿子。
庾希:是皇亲国戚,兄弟皆为显贵。
桓温忌恨他们,借故杀了他弟弟。
后庾希聚众反,桓温派兵讨伐,庾希被俘,兄弟子侄五人被斩。
②逡(qu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③得不定:得与不得成为定局。
按:王劭只是想看个水落石出。
【译文】王劭、王荟一起去拜访桓温,恰好碰上桓温派人逮捕庾希一家。
王荟心里不安,徘徊犹豫,想离开;王劭却稳稳当当地坐着不动,直等到派去逮捕的官吏回来,知道事情的结果后才退出。
评论者认为王劭比王荟强。
(27)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①。
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②。
郗犹在帐内。
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宾也③。
【注释】①郗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接着义调任散骑侍郎,为桓温所器重。
芟(Shān)夷:除去。
条牒:分项的文书。
②疏:给皇帝的奏议。
③生:先生的省称。
入幕宾:占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称幕府,幕府中的属官是幕僚或幕宾。
幕有帐幕义。
郗超正在帐中,所以谢安这样嘲讽他。
【译文】桓温和郗超商议撤换朝廷大臣的事,上报名单拟定后,当晚两人同一处安歇。
第二天桓温一早起来,就传呼谢安和王坦之进来,把拟好的奏疏扔给他们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世说新语
咏雪
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
俄而4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5曰:“撒盐空中差可拟6。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7。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8,左将军王凝之9妻也。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大)(欣然:高兴的样子)
5、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8、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和原文对照]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忽然间,雪下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古今异义词]
【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2与友期行4,期日中3。
过20中5不至,太丘舍去6,去后乃至7。
元方1时年14七岁,门外戏8。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9?”答曰23:“待君久不至,已去21。
”友人
便怒:“非15人哉2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6。
”元方曰:“君17与家君10期日中,日中不至,则24是无信1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9。
” 友人惭18,下车引11之,元方入门不顾12。
1、元方: 陈纪,字元方,陈太丘的长子
2、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3、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期行: 相约而同。
期,约定。
5、过中:过了正午。
6、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去,离开。
7、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0、家君:谦词,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11、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2、顾:回头看。
13、信:诚信,讲信用。
14、时年:当时。
15、非:不是。
16、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放弃,舍弃。
而,表示修饰。
17、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8、惭:感到惭愧。
19、礼:礼貌。
20、过:过了。
21、已去:已经离开。
22、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23、曰:说
24、则:就是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游,(他们)约定(在)正午(见面)。
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先)走了,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了。
”友人便发怒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文章鉴赏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懂礼貌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