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句,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诗词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庭院深深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幅庭院深秋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中描绘景象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庭院深深”表达了词人对家园的思念,“槛菊愁烟兰泣露”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景物的哀愁。

3.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分享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文。

6.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晏殊的简介及其词作风格的相关资料。

6.3 图像资源:与诗中意境相关的庭院、菊花、兰花等图片。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诗的基本意思、修辞手法等。

7.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课堂活力。

7.3 情境教学:运用图像、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诗意体验的学习氛围。

7.4 实践性教学:通过背诵、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蝶恋花》(晏殊)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蝶恋花》,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3. 诗歌的欣赏和评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晏殊的生平背景和《蝶恋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逐句解析《蝶恋花》的诗句,讲解字词释义,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蝶恋花》的诗句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晏殊)全文及其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晏殊的生平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乐。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释义、艺术特色等。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4. 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审美情趣。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蝶恋花》诗句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 探讨诗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内容。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形象和艺术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答李淑一》,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详细讲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诗歌默写、心得体会等。

4.3 诗歌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比赛,检验学生对《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毛泽东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5.2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欣赏毛泽东诗词”为主题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展示等。

5.3 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创作背景,如毛泽东的照片、诗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

6.2 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深入了解晏殊的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介绍《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蝶恋花》,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蝶恋花》的每一句诗句,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 深入了解晏殊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

3. 参观诗词展览或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 学生能够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出有感情的诗句。

4. 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书法墨迹,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

晏殊《蝶恋花》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晏殊《蝶恋花》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晏殊是北宋的一位优秀词人,代表作《蝶恋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对于学生们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教案主要介绍晏殊《蝶恋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2.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3.理解《蝶恋花》的词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诗词歌赋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词。

2.生平介绍通过对晏殊的生平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晏殊的诗词文化背景,以及为何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北宋的杰出词人之一。

3.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晏殊的《蝶恋花》是七绝词。

通过对七绝词的音律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格律的规则及各种韵脚,以便后续的创作。

4.《蝶恋花》的词意通过对《蝶恋花》中的每个字和每个词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和作者的思路。

5.文学鉴赏与创作让学生重新理解词的作用和特点,并教授学生词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在鉴赏的基础上,实行创作,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七绝词的格律和情感表达。

6.课后作业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的创作或作业,也可以安排相关的阅读文章或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词的文化背景。

【教学板书】1.生平介绍;2. 七绝词的特点;3.《蝶恋花》的词意;4. 词的文学鉴赏与创作。

【教学感悟】晏殊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发展。

通过对《蝶恋花》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晏殊及其词作《蝶恋花》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词作的格律形式、词的文化背景以及词的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此外,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词中的文学意蕴,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蝶恋花》的文学价值。

蝶恋花教学设计(精选)

蝶恋花教学设计(精选)

蝶恋花教学设计(精选)教学设计一:《蝶恋花》情景剧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蝶恋花》情景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情景剧的文本,角色分配和分组名单。

2.学生准备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回答问题和表演的台词。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情景剧教师给学生介绍《蝶恋花》情景剧,简要讲解其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然后播放一个短片或者放映一段情景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情景剧的魅力。

Step 2 角色分组教师按角色分配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的角色组成。

Step 3 文本分发教师将《蝶恋花》情景剧的文本分发给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得到自己角色的台词和回答问题的提示。

Step 4 分组排练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分组排练。

每个小组成员要理解自己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反复排练来熟悉自己的台词和剧情。

Step 5 老师点评教师在排练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提高表演技巧。

Step 6 整体排练学生完成个别排练后,开始进行整体排练。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情景剧。

Step 7 后续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感和收获。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利用剧本扩写或者改编《蝶恋花》情景剧,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2.学生可以学习《蝶恋花》的相关诗词,进行朗诵或者写作。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2.评估学生的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能力。

3.收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的作品。

教学设计二:《蝶恋花》折纸花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通过手工制作《蝶恋花》折纸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学习《蝶恋花》背后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和批判思维。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教案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蝶恋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晏殊P62注释⑥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

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1、对照注释,注音2、听读录音3、齐读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能理解《蝶恋花》的字词含义和诗文内容。

能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殊的诗歌才华,欣赏《蝶恋花》的美。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蝶恋花》,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歌解释解释《蝶恋花》中的生僻字词,解析诗歌的基本意思。

2.4 诗歌分析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探讨其韵律、对仗和意象等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蝶恋花》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蝶恋花》的字词含义和诗文内容的理解。

《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蝶恋花》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蝶恋花》的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个课时完成。

5.2 教学步骤第1课时: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朗读《蝶恋花》。

第2课时:解释《蝶恋花》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歌的基本意思。

第3课时: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探讨其艺术特色。

第4课时:总结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朗读等,以评估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和兴趣。

6.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包括字词解释、诗歌分析和创作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应用能力。

七、作业与练习7.1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熟读《蝶恋花》,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生僻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读懂句意与情意;
2、赏析诗词意象,提高鉴赏能力;
3、赏析名句,深味诗词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介绍晏殊,突出其作品“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的特点。

二、读《蝶恋花》,全班朗诵,个体朗诵。

●紧扣上阙内容,分析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形象特点?
1、雅致的美丽女子:
“槛菊愁烟兰泣露”,选用菊与兰,它们以耐寒清丽的气质而获“花中君子”之美称,象征人物品性的高洁。

例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愁苦:
●“槛菊愁烟兰泣露”,菊兰承载着抒情主人公的主观情感——“愁、泣”。

(移情于物)
●罗幕轻寒:情景交融
“冷冷清清”(环境冷情,心境清冷)
3、孤苦:燕子双飞去(反衬)
燕子是爱情的象征。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诗经 谷风》)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李白《双燕离》)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4、幽怨:“明月不谙离恨苦”,明月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明月承载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离别苦:“明月不谙离恨苦”
板书:
菊兰罗幕燕子明月含蓄哀婉
愁泣轻寒双飞不谙闺中女子
雅致凄寒孤寂幽怨(离别苦)
(移情于物、以景衬情)
三、读《蝶恋花》,赏析词句。

无理极妙:“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严羽《沧浪诗话》)“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趋。

”(苏东坡)
赏析“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与“夜来西风凋寒树,凭栏望,迢迢长路。

”比较阅读。

●“寒树”与“碧树”之别,突出“凋”字,“西风”萧飒的氛围,秋风
落叶后的空旷感
●“望尽天涯路”与“迢迢长路”
●意境的突破:境界高远而辽阔,词的意境变得“高远阔大而又苍茫凄
美”。

上阕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阕境界开阔,风格近乎苍茫。

板书:
闺中女子高远阔大西风高楼天涯
(怅思念)苍茫凄美凋上望
2、此句别有天地:
王国维赞道:“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但一洒落, 一悲壮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四、总结
比较《端正好》与《蝶恋花》,请学生说说差异何在,鉴赏时,关注哪些方面?檻菊愁烟沾泣露,天微冷,双燕辭去。

月明空照別离苦,透素光,穿朱戶。

夜來西风凋寒树,凭栏望,迢迢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总结:诗歌鉴赏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五、诵读全词,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