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72 典型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考点精讲(第8讲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考点精讲
量外,还含有关于ω的高次谐波分量。使输出波形发生非线
性畸变。 正弦响应的复杂性:①跳跃谐振及多值响应;②倍频振荡与 分频振荡;③组合振荡(混沌);④频率捕捉。 混沌: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考点精讲
网学天地( )
e
x
x(t)
x(t)
x(t)
x(t)
ωt ωt
ωt ωt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考点精讲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考点精讲
网学天地( )
例:欠阻尼二阶系统的相平面描述——相轨迹
相轨迹在某些特定情况 下,也可以通过积分法, 直接由微分方程获得x和x 导数的解析关系式:
x dx = f (x, x) ⇒ g(x)dx = h(x)dx dx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考点精讲
α
=
dx dx
=
f (x, x) x
则与该曲线相交的任何相轨迹在交点处的切线斜率均为α,
该曲线称为等倾线。 注1:线性系统的等倾线为直线; 注2:非线性系统的等倾线为曲线或折线。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考点精讲
网学天地( )
由等倾线的概念知,当相轨迹经过该等倾线上任一点时,其 切线的斜率都相等,均为α。取α为若干不同的常数,即可 在相平面上绘制出若干条等倾线,在等倾线上各点处作斜率 为α的短直线,并以箭头表示切线方向,则构成相轨迹的切 线方向场。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分析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程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设备和技术手段,使得系统的运行能够自动控制并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非线性分析则是探讨系统在非线性条件下的行为特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自动控制原理中的非线性分析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非线性系统的定义与特点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与线性系统相比,非线性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线性叠加性:系统的输出并不是输入信号的简单叠加,而是受到系统自身状态和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2. 非线性失稳性:非线性系统可能会出现失稳现象,即系统的输出会趋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
3. 非线性动态行为:非线性系统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其输出信号的变化可能是不连续的,出现跳跃、震荡等现象。
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1. 相平面分析法:通过绘制相平面图,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非线性行为。
相平面图可以显示出系统的轨迹、奇点等信息,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2. 频域分析法: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非线性系统进行频谱分析,找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我们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3. 时域响应分析法:时域分析是对系统的输入信号与输出响应进行时间上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系统的阶跃响应、脉冲响应、频率响应等,可以推断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4. 广义函数法:广义函数是处理非线性系统时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
通过引入广义函数,我们可以简化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方便进行分析与计算。
5. 数值模拟方法: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和数值模拟,通过对系统的模拟实验,得到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参数。
三、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概念:稳定性是衡量系统响应的一种重要指标。
对于非线性系统,我们通常关注的是渐近稳定性和有界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这里,M=3,h=1
负倒描述函数为
N 1 X
X
12 1 1 2
X
X 1
X 1, N 1 X , N 1
必有极值
d N 1X 令
0 dX
得 X 2
N 1 2
2
0.523
12
1
1 2
2
6
X: 1 2
-N-1(X): 0.523
2.自振的稳定性分析
在A点,振幅XA,频率A。
扰动:
X : A点 C点 C点被G(j)轨迹包围,不稳定,
振幅 ,工作点由C点向B点运动;
A点一个不稳 定的极限环。
X : A点 D点 D点不被G(j)轨迹包围,稳定,
振幅 ,工作点由D点左移。
在B点,振幅XB,频率B 。 扰动:
X : B点 E点 E点不被G(j) 轨迹包围,稳定,
振幅 ,工作点由E点到B点;
X : B点 F点 F点被G(j)轨迹包围,不稳定,
振幅 ,工作点由F回到B点。
B点呈现稳定的自激振荡:振幅XB ,频率B。
3.闭环系统稳定性判别步骤
1)绘制非线性部分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和线 性部分的频率特性曲线。
2)若G(j)曲线不包围“-N-1(X)”曲线,则系统稳定。 若G(j)曲线包围“-N-1(X) ”曲线,系统不稳定。 若G(j)曲线与“-N-1(X)”曲线相交,系统出现自振。
3)若G(j )曲线与“-N-1(X)”曲线有交点,做以 下性能分析:
(1)不稳定的极限环
(2)稳定的极限环 计算自振频率和幅值。
例1:非线性系统如图所示,其中非线性特性为 具有死区的继电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0e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a 2 2 A a j 4 x2 m 4 x2 m 2 2 A a j 4 x2 m 8
可见-1/N(A)轨迹为一条与实轴平行的直线 而G0(j)为
3.用描述函数法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 解:(续)
320 G 0 ( j ) j ( j 4)( j 8) - 3840 320(32 ) j 2 2 2 2 (16 )(64 ) (16 )(64 )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表达
d 2x dx dx dx a1 ( x, ) a0 ( x, ) x 0 2 dt dt dt dt
a1,a0为常数时表达线性定常系统。 a1,a0不为常数时表达非线性系统。
1. 基本概念
二阶系统的状态方程表达
. 令x1=x,x2=x1, 有
1 x2 x 2 a0 ( x1 , x2 ) x1 a1 ( x1 , x2 ) x2 a0 x1 a1 x2 x
4 6
Im o
Re
Im
推论:由右向左穿越G0(j)线的点是稳定的自振荡点
3.用描述函数法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 例 9.1
设非线性元件具有滞环继电特性(a/x2m=0.5), 试分析系统稳定性, 并判断是否存在稳定的自振荡.
R(s) -
x2m -a a
320 s(s+4)(s+8)
Y(s)
3.用描述函数法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 解:
(1)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x2 -a K x2 t
a
x1
-
-
x1
t
2. 典型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1)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当A<a , x2(t) = KA sin t, N(A)=X2(A)/X1(A)=K 当A>a, KA sin t 0 t x2(t) = Ka t - KA sin t - t ∵ A sin =a ∴ = sin-1(a/A)
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描述函数的定义是:输入为正弦函数时,输 出的基波分量与输入正弦量的复数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N
X
R
X
Y1
sin(t X sint
1)
Y1 X
1
A12 B12 arctan A1
A1
1
2
y(t) costdt
0
X
B1
1
B1
2
y(t ) sin tdt
0
7.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2)举例说明描述函数
(1) 降低了定位精度,增大了系统的静差。 (2) 使系统动态响应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坏。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4.摩擦特性
Mf
M1 •
M2
•
M f 摩擦力矩
转速
M1 静摩擦力矩
M 2 动摩擦力矩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摩擦特性的影响
(1)对随动系统而言,摩擦会增加静差,降低精 度。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2.饱和特性
x1 a ,等效增益 为常值,即线性段 斜率;
而 x1 a ,输出饱
和,等效增益随输 入信号的加大逐渐 减小。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饱和特性的影响
(1) 饱和特性使系统开环增益下降, 对动态响应的 平稳性有利。
(2) 如果饱和点过低,则在提高系统平稳性的同时, 将使系统的快速性和稳态跟踪精度有所下降。
7.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KX sint
y(t) Ka
0 t 1 1 t / 2
∵ y(t) 单值奇对称, A0 0 A1 0
B1
4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

实质上是应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 然后用频域法的结论来研究非线性系统,它是线性理论 中的频率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推广,不受系统阶次的限 制。
(2)相平面法(本质非线性):图解法。通过在相平 面上绘制相轨迹,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 的解。是一种时域分析法,仅适用于一阶和二阶系统。
1
ωt
y1 (t ) B1 sint
由式(7-15)可得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B1 2k a a a 2 N ( A) arcsin 1 ( ) A A A A
M sin td ( t )
yMFra bibliotek0 π2π
ωt
所以基波分量为:
y1 ( t )
4M
sin t
故理想继电器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Y1 4M N ( A) 1 A A
2.饱和特性
请牢记!
即 N(A)的相位角为零度,幅值是输入正弦信号A的函数.
当输入为x(t)=Asinωt,且A大于线性区宽度a 时, 饱和特性的输出波形如图7-10所示。
7.1.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非线性的数学模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大多数尚无
法直接求解。到目前为止,非线性系统的研究还不成熟, 结论不能像线性系统那样具有普遍意义,一般要针对系 统的结构,输入及初始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工程 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描述函数法(本质非线性):是一种频域分析法,
r(t)=0 x
N
y
G(s)
c(t)
图7-8 非线性系统典型结构图
(2)非线性环节的输入输出静特性曲线是奇对称的,即 y(x)=-y(-x),以保证非线性元件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不 包含直流分量。 (3)系统的线性部分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特性。能较好的滤 除非线性环节在正弦输入下输出中的高次谐波,于是可以认 为在闭环通道中只有基波分量在流通,此时应用描述函数法 所得的分析结果才是比较准确的。实际系统基本都能满足。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l、基本内容和要求(l)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本质非线性和非本质非线性。
典型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两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2)谐波线性化与描述函数描述函数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频率特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方法。
谐波线性化的概念。
描述函数定义和求取方法。
描述函数法的适用条件。
(3)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4)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一般结构。
借用奈氏判据的概念建立在奈氏图上判别非线性反馈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非线性稳定的概念,稳定判据。
(5)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平面法的概念和内容。
相轨迹的定义。
(6)绘制相轨迹的方法解析法求取相轨迹;作图法求取相轨迹。
(7)从相轨迹求取系统暂态响应相轨迹与暂态响应的关系,相轨迹上各点相应的时间求取方法。
(8)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以二阶系统为例说明相轨迹与系统性能间的关系,奇点和极限环的定义,它们与系统稳定性及响应的关系。
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相轨迹的组成。
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参量及线性部分的参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重点(l)非线性系统的特点(2)用描述函数和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的性能,特别注重于非线性特性或线性部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1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1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意义实际系统都具有程度不同的非线性特性,绝大多数系统在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工作时,都能作线性化处理。
应用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能够方便地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
如果工作范围较大,或在工作点处不能线性化,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不能很好地分析非线性系统。
因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无统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
非线性元件(环节):元件的输入输出不满足(比例+叠加)线性关系,而且在工作范围内不能作线性化处理(本质非线性)。
非线性系统: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组成:本章讨论的非线性系统是,在控制回路中能够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两部分串联的系统。
《典型非线性环节》课件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引入非线性环节,可以增强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非线性环节如弹性非线性、摩擦非线性等被引入以增强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 性。弹性非线性可以使机器人在受到外力时产生弹性形变,提高机器人的抗冲击能力;摩擦非线性可 以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考虑摩擦力的影响,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轨迹跟踪能力。
典型非线性环节
• 非线性环节概述 • 典型非线性环节介绍 • 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非线性环节的应用案例
目录
Part
01
非线性环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非线性环节是指系统中输出与输入不 成正比关系的环节,其特性不能用线 性关系描述。
特点
非线性环节具有饱和、死区、回环等 特性,其行为与输入信号的大小、方 向和偏置状态等有关,表现出高度的 非线性。
常见非线性环节类型
饱和非线性环节
当输入信号超过一定阈值时,输出信号达到饱和状态,不再随输入 信号增大而增大。
死区非线性环节
当输入信号在一定范围内时,输出信号为零,只有当输入信号超过 某一阈值时,输出信号才会发生变化。
回环非线性环节
当输入信号在某一范围内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呈正比关系,但当 输入信号超过某一阈值时,输出信号开始减小,形成回节介绍
典型非线性环节介绍
• 请输入您的内容
Part
03
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环节可能导致系统 在某些条件下变得不稳定 ,如饱和非线性或死区非 线性。
动态响应
非线性环节可能导致系统 在受到扰动时产生不稳定 动态响应,如振荡或发散 。
非线性环节可能影响系统 的响应时间,使系统在达 到稳态时需要更长的时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非线性环节
2、检测电平时的射极耦合触发器或运放组成的电平 检测器等比较电路也具有继电特性:如逻辑无环
流调速系统。 五、变放大系数特性:
y
k1 x,
k2 x,
x c x c
特点:大误差e(t)
时具有大的k→系统
响应迅速,小误差e(t)
时具有小的k→系统响应
典型非线性环节
平稳,减少甚至消除超调量 %,若系统中混入高
2、特点:使系统产生稳态误差(测量元件尤为明 显),执行机构的死区可能造成运动系统的低 速不均匀,甚至使随动系统不能准确跟踪目标。
3、用途:有时人为的引入死区,可消除高频的小幅 度振荡。
4、多个元件均存在死区时,系统总的死区可进行折 算(见下页图)
死区特性(续)
R
k1c1
-
比较
k2c2
放大
k3c3
频小振幅噪声信号时,可抑制掉。
y
六、带死区的饱和特性:
1、测量元件:其最大测量
B
范围与最小测量范围都
nc c
为有限幅时。
0 c nc x
2、枢控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
ua 达到一定值时,才有n,
B
当ua uN 时,n nnom不再增加.
典型非线性环节
★注意:尽管各种复杂非线性特性可以看作是各种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组合,但决不能将各个典型非 线性环节的响应相加作为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响应, 因为他们不能用迭加原理。非线性的存在使系统 变的复杂,没有统一的方法用来处理所有的非线 性系统,实用中采用线性化处理,能用小偏差法 的在第二章已讲述,其他可用谐波线性化方法— 描述函数法近似研究非线性系统。
度饱和情况下甚至使系统丧失闭环控制作用。 3、用途:认为地利用饱和特性做限幅,限制某些物
理量,保证系统安全合理的工作,如调速系统中
利用转速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来限制 id ,以保
饱和特性(续)
护电动机不致因 Id max过大而烧坏。
三.间隙(回环)特性: 1、实际存在间隙的元件: 1)传动机构:如齿轮转动,
C
执行
此时折算到比较元件的端总的死区为:
c
c1
c2 k1
c3 k1k2
可见:最前面的元件的死区影响最大,且若加大前
前面的 k 后面的死区 。
二.饱和特性:
kx,
y
kc,
kc,
x c xc x c
饱和特性(续)
1、实际中具有饱和特征的元件: 1)放大器: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输出量与输入
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超出则输出限幅。 2)铁磁元件:铁芯线圈,电机,变压器等。 2、特点:使系统在大信号作用下的等效增益↓,深
§7-2 典型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与前述典型环节类似,进行统一归类;非线性系 统的非线性特性各式各样,但归为两类: 1)单值非线性特性:输入与输出有单一的对应关 系; 2)非单值非线性特性:对应同一个输入值,输出的
取值非唯一。 按非线性环节的物理性能及非线性特性的形状可 分为饱和、死区、间隙、继电及变放大系数特性 等。
当主动轮改变方向时从动 轮保持位置不变,直到间 隙消除。 2)铁磁元件中的磁滞现象。 2、特点:对系统影响较复杂,
间隙特性(续)
一般会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增大,动态性能变差, 振荡↑,稳定性↓。
3、措施:提高齿轮的加 工精度,采用速度反 馈的控制系统,测速 机联轴器要安装合适。
四、继电特性:
1 、吸和动作电流大于 释放动作电流,使 其特性中包含了死 区、回环及饱和特 性。
一.死区(不灵敏区)特性:
0,
x c
y k( x c), x c
k( x c), x c
1、实际中具有死区特性的
元部件:
y
c
o
k
c xx
1)测量、放大元件:输入
信号在零值附近的某一
小范围内,输出等于零;只有当输入信号大于
此信号范围时,才有输出,如敏感元件。
死区特性(续)
2)执行机构:接受到信号后不能马上动作,只有 当输入信号大到一定数值后才动作,如电动机。
令返回系数
m
返 回 电 流i2 动 作 电 流i1
继电特性(续)
a
b
c
若返回系数m=1,则无回环,其特性称为具有 死区的单值继电特性,如图a所示。若返回系数 m=-1即继电器的正向返回电流等于反向动作电流 时,其特性称为具有回环的继电特b
c
若 i =0 ,即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及返回电流均为 零值切换,则称这种特性为理想继电特性,如图c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