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的精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包含了很多优质的经典故事,我们⼀起去看看吧。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阅读,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商汤和伊尹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
传说商的祖先契(⾳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起治过洪⽔,是个有功的⼈。
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个强⼤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个王夏桀(⾳jié)在位。
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主贵族残酷压迫⼈民,对奴⾪镇压更重。
夏桀还⼤兴⼟⽊,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活。
⼤⾂关龙逄(⾳pá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
夏桀勃然⼤怒,把关龙逄杀了。
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商汤看到夏桀⼗分腐败,决⼼消灭夏朝。
他表⾯上对桀服从,暗地⾥不断扩⼤⾃⼰的势⼒。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
商部落附近有⼀个部落叫葛,那⼉的⾸领葛伯不按时祭祀。
汤派⼈去责问葛伯。
葛伯回答说:“我们这⼉穷,没有牲⼝作祭品。
”汤送了⼀批⽜⽺给葛伯作祭品。
葛伯把⽜⽺杀掉吃了,⼜不祭祀。
汤⼜派⼈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拿什么来祭呢?”汤⼜派⼈帮助葛伯耕⽥,还派⼀些⽼弱的⼈给耕作的⼈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还杀了⼀个送饭的⼩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家的公愤。
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
接着,⼜连续攻取了附近⼏个部落。
商汤的势⼒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
商汤妻⼦带来的陪嫁奴⾪中,有⼀个名时伊尹(⾳yǐn)。
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
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般奴⾪不⼀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装扮作陪嫁奴⾪来找汤的。
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文字_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字_上下五千年故事⼤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化。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字,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登被围⾃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平静了⼗⼏年。
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步⼀步向南打过来。
汉⾼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万⼈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的封地马⾢(今⼭西朔县)。
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
汉⾼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汉⾼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
汉⾼祖亲⾃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雪,⽓候特别冷,中原的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冻坏了不少⼈,有的⼈竟冻得掉下了⼿指。
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接触,匈奴兵就败⾛。
⼀连打赢了⼏阵。
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今⼭西代县西北)。
汉⾼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去侦察,回来的⼈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些⽼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
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祖还怕这些兵⼠的侦察不可靠,⼜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马的确都是些⽼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祖⼤怒,说:“你胆敢胡说⼋道,想阻拦我进军。
”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祖率领⼀队⼈马刚到平城(今⼭西⼤同市东北),突然四下⾥涌出⽆数匈奴兵来,个个⼈强马壮,原来的⽼弱残兵全不见了。
汉⾼祖拚命杀出⼀条⾎路,退到平城东⾯的⽩登出。
冒顿单于派出四⼗万精兵,把汉⾼祖围困在⽩登⼭。
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祖的⼀部分⼈马在⽩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
⾼祖⾝边的谋⼠陈平打发了⼀个使者带着黄⾦、珠宝去见冒顿的阏⽒(⾳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前说些好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我国历史发展的源泉要追溯带皇帝时期,发展周期漫长,在这历史的洪流的冲刷下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经典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姜太公钓鱼盘庚死后⼜传了⼗⼀个王,最后⼀个王叫做纣(⾳zhòu)纣原来是⼀个相当聪敏,⼜有勇⼒的⼈。
他早年曾经亲⾃带兵和东夷进⾏⼀场长期的战争。
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化传播到淮⽔和长江流域⼀带。
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定作⽤的。
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加重了商朝⼈民的负担,⼈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样,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管⼈民的死活。
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个富丽堂皇的“⿅台”,把搜刮得来的⾦银珍宝都贮藏在⾥⾯;他⼜造了⼀个极⼤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堆积起来。
他把酒倒在池⾥,把⾁挂得像树林⼀样。
他和宠姬妲⼰(妲⾳dá)过着穷奢极欲的⽣活。
他还⽤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民。
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
这叫做“炮烙”(⾳luò )的刑罚。
纣的残暴⾏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这时候,在西部的⼀个部落却正在⼀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个古⽼的部落。
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肃⼀带活动。
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领古公亶⽗(亶⾳dǎn)率领周⼈迁移到岐⼭(今陕西岐⼭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的孙⼦姬昌(后来称为周⽂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了。
周⽂王是⼀个能⼲的政治家。
他的⽣活跟纣王正相反。
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民滥施刑罚。
周⽂王禁⽌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
他⿎励⼈民多养⽜⽺,多种粮⾷。
他还虚⼼接待⼀些有才能的⼈,因此,⼀些有才能的⼈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起来,对商朝是个很⼤的威胁。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优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优选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博⼤精深。
是⼀个⽂化发展⼤国。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优选,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骊⼭上的烽⽕周宣王死了以后,⼉⼦姬宫涅(⾳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
周幽王什么国家⼤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到处找美⼥。
有个⼤⾂名褒珦(⾳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千⽅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
他们在乡下买了⼀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这个姑娘算是褒家⼈,叫褒姒(⾳sì)。
幽王得了褒姒,⾼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
他⼗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从进宫以后,⼼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次笑脸。
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下,就赏他⼀千两⾦⼦。
有个马屁⿁叫虢(⾳guó)⽯⽗,替周幽王想了⼀个⿁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戎的进攻,在骊⼭(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lì)⼀带造了⼆⼗多座烽⽕台,每隔⼏⾥地就是⼀座。
如果⽝戎打过来,把守第⼀道关的兵⼠就把烽⽕烧起来;第⼆道关上的兵⼠见到烟⽕,也把烽⽕烧起来。
这样⼀个接⼀个烧着烽⽕,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台长久没有使⽤了。
我想请⼤王跟娘娘上骊⼭去玩⼏天。
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当。
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他们上了骊⼭,真的在骊⼭上把烽⽕点了起来。
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
没想到赶到那⼉,连⼀个⽝戎兵的影⼉也没有,只听到⼭上⼀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伙⼉都楞了。
幽王派⼈告诉他们说,⾟苦了⼤家,这⼉没什么事,不过是⼤王和王妃放烟⽕玩⼉,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肚⼦⽓回去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中华是⼀个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国度,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信陵君救赵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
魏安釐王派⼤将晋鄙(⾳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跑到邯郸去督战。
他派⼈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
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
”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
晋鄙就把⼗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
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
赵孝成王⼗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信陵君魏⽆忌写信求救。
因为平原君的夫⼈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
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
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yíng)。
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
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块肥⾁扔到饿虎嘴边,不是⽩⽩去送死吗?”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处。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侯嬴⽀开了旁⼈,对信陵君说:“咱们⼤王宫⾥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信陵君点头说:“对!”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王的卧室⾥,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
当初如姬的⽗亲被⼈害死,她要求⼤王给她寻找那个仇⼈,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
后来还是公⼦叫门客找到那仇⼈,替如姬报了仇。
如姬为了这件事⾮常感激公⼦。
如果公⼦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定会答应。
公⼦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
这⽐空⼿去送死不是强多吗?”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
他马上派⼈去跟如姬商量,如姬⼀⼝答应。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5篇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5篇《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史书。
里面的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则令人回味无穷……它用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千回百转的历史传奇让我们积累了许多文史知识,培养了我们的鉴赏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1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
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
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
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
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
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
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
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
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
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
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
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
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
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
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
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
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篇一:“公安三袁”妙论官明朝时,湖北公安袁姓人家有兄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人。
三兄弟自小就跟教书先生。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
一天,先生把三兄弟叫到面前说:“凭你们现在的学识,考中进士然后谋得一官半职是件不大难的事,老师就是想听听你们是如何看待做官的。
”袁宏道说:“忍!”老先生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做官就要守住自己的人格,要时刻保有不为权贵所动的忍性。
”袁中道说:“能!”老先生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做官就要体现自己的职能。
要有所作为,要做百姓的父母官,替民做主,为民请命。
”袁宗道说:“人!”老先生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做官就是要把百姓放在首位。
把上司放在第二,把同僚放在第三,把自已放在最后,干干净净地。
”老师听后高兴地说:“世人都说做官坏。
不知做官好,你们这样想我就放心了。
”很快喜讯就传回乡里,袁家三兄弟都考中了进士并当了官。
然而,几年后,三兄弟都辞官不做,回到了故里。
有一次,三兄弟去拜会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先生。
老先生问袁宏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宏道答:“我是为官不忍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当官的要狠心搜刮老百姓的血汗,我确实于心不忍,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中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中道答:“我是为民不能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当官的若要为民请命,必然要得罪皇上。
我不能为民请命,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宗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宗道答:“我是为官不人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当官的对上司要做狗,对同僚要做鬼,对老百姓要装神,我左右不能做人,只好辞官不做。
”老师听后长叹道:“世人都道做官好,不知做官坏,你们回来我就放心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_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_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无数个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
那么你知道每一个经典故事背后,都有哪些历史风云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供大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晁错削地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
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
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
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
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
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
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
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的精选
历史是一门兼具知识性、文化性与传承性的学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每一段文化传承都是通过历史故事为载体而源远流长的。
历史故事不仅是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课程知识的重要补充。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的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的精选篇一:周世宗斥责冯道辽兵撤出开封的时候,后晋大将刘知远在太原称帝,率领大军南下。
一路上军纪严明,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
各地辽将听到风声,慌忙逃走。
刘知远很快收复了洛阳、汴京。
这年六月,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
这就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去。
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以后,后汉内部发生动乱。
汉隐帝嫌手下将领权力太大,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
激起郭威发动兵变。
公元950年,郭威推翻了后汉,被将士拥戴为皇帝。
第二年,郭威在汴京即位,国号周,就是后周太祖。
周太祖出身贫苦,懂得民间疾苦;也读过一点书,注意重用人才,改革政治。
在他的治理下,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
后周建国的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后周统治,占据太原,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汉(十国之一)。
刘崇为了跟后周对
抗,投靠辽朝,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多次在辽兵帮助下进犯周朝,都被周太祖打败。
公元954年,周太祖死去。
他没有儿子,柴皇后有个侄儿柴荣,从小聪明能干,练得一身武艺。
周太祖把他收作自己的儿子。
到周太祖一死,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新即位,北汉国主刘崇认为周朝局势不稳,进占中原的时机到来,就集中三万人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向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进攻。
消息传到汴京,周世宗立刻召集大臣商量。
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
大臣们说:“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去吧!”
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
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
”
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坚决,也就不作声了。
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冯道。
冯道从后唐明宗那时候起,就当了宰相。
以后,换了四个朝代,他在每个朝代的主子面前,都能随机应变,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辽兵占领汴京的时候,他主动朝见辽主。
一些新王朝的皇帝,也乐得利用他。
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宰相、太师、太傅等重要职位。
这一回,冯道看周世宗年轻,就以老资格的身份来劝阻周世宗亲自带兵出征。
周世宗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自己带兵。
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
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能够比得上唐太宗吗?”
周世宗看出冯道瞧不起他,激动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兵力,要消灭刘崇,还不是像大山压鸡蛋一样容易。
”
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像一座山吗?”
周世宗听了十分气愤,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开朝堂。
后来,别的大臣也出来支持他,周世宗就把亲征的事决定下来。
为了这件事,周世宗对冯道十分不满。
不久,派去管修造周太祖坟墓的事。
冯道碰了钉子后,闷闷不乐地死去。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在今山西省),跟北汉兵碰上了。
双方摆开了阵势。
北汉刘崇看到周军人少,骄傲起来,说:“早知道这样,我何必借契丹兵呢。
这一次,我不但要打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的厉害呢。
”
刘崇指挥北汉军猛攻周军,周军右军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兵也纷纷投降。
眼看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
他的两名将领赵匡胤(音yìn)和张永德各带领两千亲兵冲进敌阵。
周军兵士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抵上一百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
北汉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
后面的辽军看到北汉军失败,不敢跟周军交锋,悄悄地把兵撤走。
北汉刘崇节节败退,前有追军,后无救兵,最后,只剩下一百多骑兵,狼狈不堪地逃回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到汴京后着手整顿
军队,减轻百姓负担,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
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十国之一),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
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收复北方大片失地。
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后死去,由年才七岁的儿子柴世训接替皇位,就是周恭帝。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的精选篇二:黄袍加身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后周的政局不稳。
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音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们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就带了大军从汴京出发。
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