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

合集下载

固井通井技术

固井通井技术
2. 对于215.9mm井眼下入177.8mm套管重合段使用普通刚扶Φ外 径210mm;裸眼井段使用螺旋腰鼓形刚扶Φ外径208 mm或Φ外 径210mm。
四、川渝地区通井技术
通井技术措施---通井钻具组合 序号川渝井(眼m地尺m)区寸 通套(井管m尺m技)寸术的发展,第主一要次 是针对通井无规范性的第二文次件和 相应的技术标准,结合实践经验发展而来的,现已成为四川石油管
+Ф121mm钻铤5根+原钻具组合
145mm扶正器1只+原钻具组合
5
149.2
Ф149.2mm钻头+双母接头+ 回压凡尔+
Ф149.2mm钻头+双母接头+ 回压凡尔 Ф121mm钻铤1根或88.9mm加重钻杆1根
+ Ф121mm钻铤1根或88.9mm加重钻 +Ф148mm或145mm扶正器1只+Ф121mm钻铤
四、川渝地区通井技术
1) 通井技术应用-----龙17井Φ177.8mm技术套管
龙17井Φ177.8mm技术套管井身结构示意图
井深下套管) 通井技术应用-----龙17井Φ177.8mm技术套管
Φ177.8mm套管单级固 井 钻具组合:
Φ215.9mm钻头0.24m+430×410接头0.61m+回压凡尔0.39m+411×4A0接 头0.51m+无磁钻铤61/2(1根)9.14m+4A1×410接头0.50m+61/2”钻铤(2根)+ 旁通阀 +61/2”钻铤(52/3柱)+ 曲性长轴(1根)3.37m+震击器(1根) 6.51m+ 127mm加重钻杆(15柱)+ Φ127mm钻杆

套管固井施工技术

套管固井施工技术

套管固井施工技术摘要:结合某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围绕固井目的及固井施工要求,从套管下入困难、存在漏失风险、影响顶替效率,以及水泥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固井技术难点,重点从下套管、防漏失、提高顶替效率和防气窜水泥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为固井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与借鉴。

关键词:固井施工;固井技术;探讨某井采用双凝水泥浆体系,单级正注固井工艺,水泥浆返至1200m。

该井开钻进正常,未出现漏失、卡钻等异常情况。

该井固井目的是封固裸眼井段,为顺利完成压裂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该井固井方法采用Φ139.7mm套管单级固井,采用2.12g/cm3防气窜水泥浆领浆和1.90g/cm3防气窜弹性膨胀水泥浆尾浆的水泥浆体系。

本文拟对该井Φ139.7mm套管固井施工关键技术作一探讨,以为同类型井固井施提供技术参考。

1井身结构及套管开次钻头尺寸井深mm m套管尺寸下深mm m一609.6194508192.46二406.4189 2339.71889. 98三311.2329 9244.53297. 90四215.95636139.756342固井技术难点2.1套管下入困难本井为大位移水平井,水平位移长达1883.76m,水平段较长以及高摩阻、井眼沉砂等提高了套管下入难度。

2.2存在漏失风险本井固井过程中环空液柱压力增加,水泥浆黏度、密度增加,有可能发生漏失。

2.3影响顶替效率水平段套管居中困难,套管在造斜段极易贴在井壁上;油基钻井液完钻后,需要大量的冲洗液和隔离液去冲洗井壁油泥饼,并恢复其水润性,达到润湿反转,来提高井壁二界面的胶结质量;井斜大,水平段长,钻井过程中易形成的不规则井眼和岩屑床[2],严重影响水泥浆的顶替效率。

2.4水泥浆技术难点该井一次性封固井段长,水泥浆量大,注灰时间长,上下温差大,对水泥浆综合性能要求高;目的层为低孔低渗的页岩气储层,固井施工结束后需采取大型压裂增产措施,对固井胶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水泥浆胶结良好的前提下,还要求水泥石具有较强的弹韧性。

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

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

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处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七日第一部分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一、井眼准备川渝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承压能力低及井漏普遍存在,为确保套管柱下入和注水泥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井眼准备是下套管及注水泥施工作业前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地层承压能力试验固井施工作业前应了解和掌握地层的三条压力曲线,即地层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固井施工最理想状态是使整个管柱环空当量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而小于地层漏失压力,上述几条压力曲线是设计固井施工参数(水泥浆密度、注替排量等)的最重要依据。

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可通过钻井设计和实钻资料了解和掌握,而地层漏失压力多数情况下不得而知,常常需要对地层做承压试验来了解。

在下套管作业前,通常采用三种方式对地层进行承压试验,即井口憋回压(其前提条件:在不发生静止井漏或循环井漏的情况下,井内静液柱压力与憋压值之和折算为当量泥浆密度应小于上层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否则不能采用)、加重钻井液摸拟固井施工压力和加大循环排量摸拟固井施工压力,或上述几种的综合应用,如龙岗构造、九龙山构造、七里北构造等各构造的井普遍进行了承压试验,根据试压结果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主要参数。

2、堵漏及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为了满足固井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要求,对于实钻中发生井漏和承压试验发生漏失的井,都必须进行堵漏作业。

针对不同漏失性质分别采取颗粒级配的复合堵漏材料、随钻堵漏材料和注水泥堵漏等多种方法。

九龙山构造的龙16井、龙17井和铁山坡构造的坡1-X2井等在下生产套管前,都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堵漏及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工作。

3、钻井液性能处理及循环固井施工作业前,钻井液性能是否得到优化处理和调整以及充分有效的循环对于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固井质量的严重影响愈来愈受到固井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钻井与固井是两套不同的钻井液性能要求,钻井主要重视钻井液对砂屑的携带、悬浮和对井壁保护的能力,而固井则要求其具有较低的粘切和屈服值,使其易于被顶替;注水泥前对钻井液充分有效的循环有助于破坏其结构力、改善其流动性和对井筒的清洁、净化,更有利于确保施工安全和进一步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

超深井下套管固井技术

超深井下套管固井技术

分级 箍的 作用 原理 : 先按 一 次 固井工艺 , 入一级 水泥 , 返 至 注 并 设 计 井深 。 压 后 , 入 重力 塞 , 重力塞 达 到分 级 箍位 置 后, 碰 投 待 坐于 下滑套上, 这时在井口加压剪断销钉, 下滑套下行, 打开循环孔, 建立 循环 。 以等 一 级 水泥 凝 固后 再 注二 级 水泥 ( 式 ) 可 间歇 或直 接 注二 级 水泥 ( 续式 ) 二 级水 泥顶替 完成 后, 连 。 由关 闭胶 塞坐 放到 上滑 套上 , 在井 口 压 , 闭 循环 孔 。自 径 分级 箍 则是 在完 成 二 级 固井后 , 加 关 通 继 续憋 压 , 剪断 上内套 与胶 塞套 之 间的销 钉, 使胶 塞 套和 重 力套 滑落 到 井底 。 分级 固井的 关键 环 节 是 : 保证 下 部 回压阀 密封 可靠 、 下滑 套 上 正常工作 和重 力塞 顺利 下行 到 位 。 另外, 由于 必须 通过 井 口憋 压 对分 级 箍进 行操 作 , 以套管 柱设 计 必须考虑 由此产 生的 附加 载荷 , 拉 所 抗 安全 系数不得 小于15 .。 3 .超 深井 下 套管 典型 实例 31 中3 97 m 层套 管下入 . 3. 表 m 表层 套 管井 眼稳 定性 差 , 井壁 容 易坍 塌 、 半径 不规 则 、 井 环空 返 速 低造 成携 岩效 果 不好, 且本 井段存在 多压 力层系和 阶梯 式井 眼 , 而 这些因素对q397  ̄3 . mm大尺寸、 高刚性套管的安全下入造成很大的难 度。 针对 这些 不利 因素 , 采取 多次 分段下钻通 井, 调整 钻井 液性 能 , 成 功将套管下到了预定井深, 并且创造了该尺寸套管胜利油田的下深记
1 .超 深井 套管 设 计 ll 套 管设 计 _ 现在 虽 然有 成熟 的设 计方 法 和设 计标 准 但 由于外在 的计 算条 件 难 以 确定 , 井 套 管柱 设计 依然 是 一 项 困难 的 工作 。 常发 生 这 样 深 经 的情况: 按照规范设计很好的管串, 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出现挤毁、 破 裂 、 形、 变 磨损 等 问题 。 如 : 参 1 的地 层压 力高达 14 a 完 例 克 井 2 MP , 井 选用 V 5 、 l0 1 0 P l和NKT10 4 梯形 扣套 管 , 油 时套 管发 生破 裂 。 试 因 此 , 深 井 的套 管 设计 、 适 当增加 安 全 系数 , 超 应 并对 各种 生产 条 件 全 面衡 量 , 经过 谨慎 权衡后 , 定 最终 的外 载 条件 。 于 超深 井 固井 的 确 用 主要 工具 、 件有 内管 注 水泥 工具 、 附 分级 注 水 泥接 筛 、 管 悬挂 器、 尾 浮箍 、 鞋、 正器。 浮 扶 12 水泥 浆和 前胃 液设 计 . 深 井、 深 井 的水 泥浆 密度一 般较 高 , 超 因此 , 密度一 定 的情 况 在 下, 重要 的性 能 就 是失 水控 制 了。 最 由于配 制一 定密度 的 水泥 浆所 需 的水 灰 比小 , 以 , 量 的失水 就 会对 水泥浆 性能 特别 是稠 化时 间和 所 少 粘 度产生 极大 影 响 , 因此 AP失水 最 好在5 m以 内或 更低 。 I 0 深 井、 深 井 中往 往 难 以采用 紊流 固井技 术 。 超 当套 管尺寸大 时, 虽然顶 替 排量 较 大 , 由于 环空 容积 大 水泥 返 速较 低 , 但 当套管尺寸小 时, 由于 流体 摩 擦 阻 力夫 , 顶替 排 量 小 。 两 种情 况都 难 以 实现 紊流 这 固井。 此 , 现 实 的方 法 是 : 返速 固井 和 大 排量 顶 替 固井。 佳 因 最 低 最 的顶 替原 则是 保 证 水 泥浆 在环 空 的壁 面 剪切应 力 接近 3 MP 。 果 0 a如 井 下条 件不允许 , 至少 也要 保证有 1MP 的 壁面 剪应 力。 5 a 2 .固井 工艺 深 井、 深 井 的 固井 由于 井 深 结 构 的特 殊 性 , 部 套 管尺寸 较 超 上 大 , 往采 用 内管柱 固井技 术 和双 胶塞 古井 , 往 主要 是最 大 限度 避免 水 泥 浆和 钻 井以 及其 他流 体 的泥浆 , 证套 管鞋 处 水泥 石的 质量 ; 保 中间 的 技 术 套管 常采 用分 级 固井 和尾 管 固井技 术 以及 低 密度 水 泥浆 固井 技术, 以有 效 封 固长裸 眼 井段 ; 善套 管 多采用尾 管 回接 固井 或一 次 完 固井技 术 , 时也采 用分 级固井。 有 内管 柱 固井 技 术 : 于 效 地 缩 短 作 业 时 间 中3 97 对 3 .mm套 管 和  ̄5 8 0 mm套 管 以及 更 大 尺 寸套 管 , 用 内管柱 固井 的 主 要理 由有 两 采

大井眼,深井下套管固井技术

大井眼,深井下套管固井技术

要】 桩古 4一 1 0 斜 井是 云顶公 司的一口定向井 ,主要 开发古潜山裂缝 性油藏 ,技套井眼 4 1. m, ) 1 m 技套井深 42m, 3 2 18 技术套管座封于古
潜 山界面 , 地层岩性复杂 , 泥浆易受污染 , 古潜山界面地层易漏 , 裸眼段和封固段较长等 , 给下套管、固井带 来极大的难题 , 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
( 4)水 泥 返 高 :10 m; 30
套 管过程 中拉刮井壁 , 将从井壁 上拉刮下来 的泥浆向下带至小井径井
段, 形成堵塞 ,则泥浆上返憋压或循环不通 。 6 灌泥浆 , 强活动 ( ) 加 套管。进入斜井段前及时尽量灌 满泥浆 , 进入斜井段后勤灌 少灌 , 灌 泥浆的同时加强活动套管 , 防止套管粘卡 。 7 下完套管后循环洗井 。 () 2 . 4固井 : 1 优选水泥浆 体系 , ( ) 使用抗高温抗污染水泥 , 为了减 小水泥浆对井底 的压力 ,提高固井质量 ,全井段使用 了 3 种水 泥浆体 系: 纤维堵漏水泥浆 : 井底 4 2 — 5 0 18 3 0 m,密度 1 3 1 8/ 3 使 用 . —. g m , 8 8 c 6t 0 纤维水 泥 , 防漏 、 堵漏 , 提高易漏地层 的承压能力 。 低失水水泥浆 :
工 业 技 术
— —
Ll  ̄a s e e a e t ill c nc l i t d cl no
【 =new _ I : v ■ l Ki o ’ = k = e / --
_
大井眼 深井下套管固井技术
马国 良 刘湘华
【 摘
张爱 民 李文明
东营 )
( 中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司黄河钻井五公司 山东
1地层、井眼情况和固井设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试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9年5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固井设计1第一节设计依据和内容1第二节压力和温度1第三节管柱和工具、附件2第四节前置液和水泥浆4第五节下套管和注水泥5第六节应急预案和施工组织6第三章固井预备6第一节钻井设备6第二节井口预备6第三节井眼预备6第四节套管和工具、附件7第五节水泥和外加剂9第六节固井设备及井口工具10第七节仪器外表11第四章固井施工11第一节下套管作业11第二节注水泥作业12第三节固井过程质量评判13第五章固井质量评判14第一节差不多要求14第二节水泥环评判15第三节质量鉴定16第四节管柱试压和井口装定17第六章专门井固井17第一节天然气井17第二节深井超深井18第三节热采井19第四节定向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19第五节调整井20第七章挤水泥和注水泥塞20第一节挤水泥20第二节注水泥塞22第八章专门固井工艺23第一节分级注水泥23第二节尾管注水泥23第三节内管注水泥25第九章附则2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总则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固井质量关于延长油气井寿命和发挥油气井产能具有重要作用。

为提升固井治理和技术水平,保证作业安全和质量,更好地为勘探开发服务,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固井工程应从设计、预备、施工和检验环节严格把关,采纳适应地质和油气藏特点及钻井工艺的先进适用固井技术,实现安全、优质、经济、可靠的目的。

固井作业应严格按照固井设计执行。

固井设计设计依据和内容应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实钻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定、规范、标准进行固井设计并在施工前按审批程序完成设计审批。

进行固井设计时应从井身质量、井眼稳固、井底清洁、钻井液和水泥浆性能、固井施工等方面考虑阻碍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因素。

固井设计中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构造名称、井位、井不、井型、井号等信息。

(2)实钻地质和工程、录井、测井资料等基础数据。

石油钻井下套管操作规程

石油钻井下套管操作规程

石油钻井下套管操作规程5.1 下表层套管5.1.1 井眼准备(1)下套管前应进行大排量洗井,同时核查钻具长度,保证井眼深度正确无误。

(2)洗井工作一定要进行到钻井液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固井设计要求,井眼干净无沉砂才能起钻。

(3)起钻过程中及时灌好钻井液,防止井壁坍塌。

5.1.2 套管及工具准备(1)场地按标准检查每一根表套,并丈量长度。

清洗检查丝扣,戴好公扣护丝。

(2)将套管按下井顺序编号后将套管排列在管架及平滑道上,滚到大门坡道前,用“直套绳结”拴牢在距套管母扣1.5~2米处,戴上套管帽子,挂在气动绞车上。

(3)将套管引鞋、套管鞋等按规定顺序连接在套管公扣端。

(4)套管上钻台应在大门方向加挡绳,避免碰撞。

5.1.3 下表层套管操作(1)内钳工看外钳工手势,启动气动绞车,吊套管上大门坡道,待母扣端高出钻台面2米停止启动,外钳工摘套管帽及绳套。

(2)司钻待内外钳工将吊环推进吊卡耳内,插上吊卡销后,合低速离合器将空吊卡提离转盘面1.5 2米刹车。

(3)内外钳工配合司钻和猫头操作者,将吊卡扣在套管上,关上吊卡活门。

(4)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司钻合低速上提套管,此时内钳工应站在水龙头下或2号井架大腿处,外钳工站在靠近井架1号大腿一边。

(5)内外钳工上前扶稳套管,外钳工卸掉套管护丝。

(6)双钳将引鞋或套管鞋丝扣拧紧后用点焊法将其焊牢在套管上。

(7)司钻抬刹把,第一根套管入井。

内外钳工配合将吊环挂入空吊卡耳环内,插上保险销,重复以上动作将第二根套管提起至公扣高出母接头0.2米时刹车。

(8)内外钳工卸下护丝后,涂抹丝扣油,司钻慢抬刹把对扣。

(9)内外钳工托举旋绳至公扣端,绳头交于外钳工,内钳工用大钳咬紧在母扣接头上。

(10)旋绳上扣、大钳紧扣等操作同下钻程序。

双钳紧扣时,不留余扣。

(11)表层套管的沉砂口袋不得大于2m。

(12)下完套管,确保套管居中,套管中心和井口中心偏差不得大于10毫米。

(13)将大小头连接在套管与方钻杆之间,顶通钻井液循环两周,作好固表层准备。

海南福山油田深井油层套管固井技术

海南福山油田深井油层套管固井技术

切力 大,井底 温度 高等技 术难点。为此,采取 了以下技 术措施 : 主要油气层段下入 阻力小 的小型刚性扶 正器和 在 双 弓弹性扶正器 ; 用低黏度钻井液 ( 漏斗黏度在 5 左右 )替 代井 筒内的高黏度钻 井液 ; 0s 选用 对钻 井液稀释效果
好 的 3 Q - 冲 洗 液 , Z - 和 重 晶石 配 制 的 黏稠 隔 离液 作 为 前 置 液 , %Z Y 1 由 QY 1 以提 高 顶 替 效 率 ; 入 由清 水 、 失水 剂 、 注 降
第2 7卷 第 6期
曾思云 等 : 海南福 山油田深 井油层 套 管 固井技 术
5 3
环 钻井 液 2周 ,用处 理剂 调节 钻 井液 性 能 ,在 保 障 井 眼安 全 的前提 下尽 量 降低 钻井 液黏 度 ,一般 可 把 钻井 液黏 度降低 到 6 ~9 。 0 0S 3)在 注水 泥 之前 首先 注入 先 导低 黏度 钻 井液 。
第2 7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1月







、o127 , . NO. 6
N o e 0l r .2 0
DRI LLI NG FLUI & C0M PLETI D ON FLUI D
文 章 编 号 :10 —6 0( 0 0)0 —0 20 01 2 21 5 60 5—3
水 泥浆 配方 几方 面进 行 了系统 研 究 ,并 最 终保 障 了 固井 质量 ,提高 了界 面胶结 质量 。
1 提 高 顶替 效 率技 术
11 顶 替 效 率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
1)地 层 特 性 。 福 山 油 田 深 井 井 深 一 般 为
1 . 顶替效 率提 高技术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处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七日第一部分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一、井眼准备川渝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承压能力低及井漏普遍存在,为确保套管柱下入和注水泥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井眼准备是下套管及注水泥施工作业前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地层承压能力试验固井施工作业前应了解和掌握地层的三条压力曲线,即地层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固井施工最理想状态是使整个管柱环空当量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而小于地层漏失压力,上述几条压力曲线是设计固井施工参数(水泥浆密度、注替排量等)的最重要依据。

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可通过钻井设计和实钻资料了解和掌握,而地层漏失压力多数情况下不得而知,常常需要对地层做承压试验来了解。

在下套管作业前,通常采用三种方式对地层进行承压试验,即井口憋回压(其前提条件:在不发生静止井漏或循环井漏的情况下,井内静液柱压力与憋压值之和折算为当量泥浆密度应小于上层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否则不能采用)、加重钻井液摸拟固井施工压力和加大循环排量摸拟固井施工压力,或上述几种的综合应用,如龙岗构造、九龙山构造、七里北构造等各构造的井普遍进行了承压试验,根据试压结果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主要参数。

2、堵漏及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为了满足固井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要求,对于实钻中发生井漏和承压试验发生漏失的井,都必须进行堵漏作业。

针对不同漏失性质分别采取颗粒级配的复合堵漏材料、随钻堵漏材料和注水泥堵漏等多种方法。

九龙山构造的龙16井、龙17井和铁山坡构造的坡1-X2井等在下生产套管前,都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堵漏及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工作。

3、钻井液性能处理及循环固井施工作业前,钻井液性能是否得到优化处理和调整以及充分有效的循环对于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固井质量的严重影响愈来愈受到固井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钻井与固井是两套不同的钻井液性能要求,钻井主要重视钻井液对砂屑的携带、悬浮和对井壁保护的能力,而固井则要求其具有较低的粘切和屈服值,使其易于被顶替;注水泥前对钻井液充分有效的循环有助于破坏其结构力、改善其流动性和对井筒的清洁、净化,更有利于确保施工安全和进一步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

固井施工设计中即规范了固井对钻井液性能和钻井液的循环要求,彻底改变了以前固井前不管泥浆性能好坏,下完套管开泵正常即施工的习惯做法。

4、通井针对目前川渝地区所钻直井、定向井、水平井及井身结构情况,按照摸拟入井套管柱的刚性、尺寸的原则,规范和制定了从表层到油层的各层次套管下井前的各次通井钻具底部结构。

确保各层次套管的安全顺利下入和扶正器安全加入,提高套管居中度。

二、下套管技术下套管作业是固井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它是固井过程中作业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道工序,同时也具有工序不断重复的特点。

下套管作业的成功是固井施工的前提,在大多数情况下下套管成功即意味着80%的固井工作量已完成。

尤其是随着钻井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推广应用,下套管作业在固井过程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关系到固井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影响到固井质量的好坏。

如套管柱是否下至设计井深,下套管柱过程中对井眼原平衡体系的影响(如原井内钻井流体与地层流体间形成的平衡体系、钻井液与井壁间形成的平衡稳定等是否遭到破坏),整个套管柱在井内的扶正居中情况等等。

因此,下套管作业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引起广大钻井和固井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下入大尺寸表层及技术套管遇阻的典型案例(一)川西地区的白马、松华、邛西等几个构造表层第四系岩性主要为长段未能胶结成岩的砾石层(俗称鹅卵石),其主要分布在井段20-200m范围。

井眼实钻特点表现为井壁极不稳定、掉块严重,井径极不规则,井壁凸块较多、且易脱落。

钻进中必须采用高粘膨润土钻井液对付该段砾石层。

表层套管(通常下入244.5mm套管)主要封固上部第四系砾石层,为下开顺利钻进提供有利条件。

下入的表层套管最初采用常规套管串结构即:引鞋+套管鞋+套管2-5根+浮箍+套管串。

但下至数十米井深即遇阻,虽通过反复冲、压、顿、转,甚至开泵处理,仍不能顺利下至设计井深。

经原钻具多次通井再多次下套管,仍无多大进展,始终难以顺利通过砾石层井段。

1、下套管遇阻的原因套管柱结构与井眼条件不匹配导致套管遇阻不能顺利下入。

由于该构造地表存在长段未胶结砾石即大段杂乱堆积的鹅卵石,钻出的井径极不规则、井眼极不稳定(需用高粘钻井液护壁)。

下入带引鞋和浮箍的常规套管柱遇阻后,首先采用冲、压、顿的方式处理,但因管柱重量太轻、井壁阻点太多根本不凑效;再拨转管柱时,由于管柱下端无切割齿难以拨划掉井壁上鹅卵石凸块,来消除沿途众多阻点,这就是此种情况下,套管不能顺利下入的真正原因。

2、解决套管遇阻的技术对策改进入井套管柱结构:取掉管柱下部引鞋、套管鞋和浮箍,采用不加任何套管附件的光管(可让套管遇阻拨划掉井壁上鹅卵石凸块部分进入套管内),只是将入井第一根套管的下端切割成铣齿状并带一定锥度。

这样就完全解决了上述难题。

(二)川北地区的射箭河构造的射箭1井、天井山构造的天井1井、矿山梁构造的矿2井等三口井分别采用φ444.5mm钻头、φ660.4mm钻头、φ444.5mm钻头一开,设计分别下入φ339.7mm 套管、φ508mm套管、φ339.7mm套管,分别至井深1576.85m、28m、474m。

三口井下套管作业中都发生了反复遇阻现象,后经采用钻柱扶正器和扩大器反复通井扩划井眼,才最终将套管下至设计井深。

据统计各井反复通井扩划和下套管作业分别耗时7天、5天、7天。

1、下套管遇阻的原因井身质量差、钻井及通井下部钻具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下入套管反复遇阻的主要原因。

上述三井所属构造都隶属于四川盆地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属断裂、褶皱和推覆体构造强烈、复杂的区域,上部地层倾角大、断裂发育,岩石硬度大、可钻性差、软硬交错,井眼易斜、易漏,井身质量差等是其主要的钻井地质特点。

因此,各井一开或二开所钻井眼存在井径极不规则、井眼大“肚子”和井壁台阶较多、开眼不直,由于下入套管尺寸大、刚性大,不易弯曲避开井壁阻点,套管往往刚下入数十米井深即发生遇阻。

因此时管柱刚性大、长度短更难弯曲,重量又轻,采用常规处理遇阻的方式(如冲、压、顿、转等)是无法将套管顺利下入的。

2、解决套管遇阻的技术对策①开眼打直。

校直井口、强化钻井技术措施,利用重量平衡法防止方钻杆偏斜而开出斜眼。

②尽可能设计采用刚性满眼钻具组合进行钻进。

使用与钻头直径相近的单扶或多扶钻具结构(最好能在近钻头处加1只扶正器),一则可避免钻头钻遇软硬交错地层或非均质岩性时,钻头侧移导致井眼轨迹错动;二则可防止高钻压时钻铤弯曲使钻头偏斜影响井身质量。

③若没有采用刚性满眼钻具组合钻进,则必须采用摸拟套管刚性(摸拟长度不少于三根套管的总长)的钻具结构进行通井。

利用扩大器加扶正器(扶正器直径最好与钻头直径相近)钻具结构,修整井壁、破除台肩,消除阻点以使井眼达到平滑通畅、无拐腿,以确保大尺寸套管一次性成功下至设计井深。

(三)川西地区所属几个构造上的部分探井和开发井其技术套管设计下深一般在1000-1800m左右,固井目的主要封隔上部松软、易塌、易漏地层和地层破裂压力较低的井段,其套管鞋主要下至遂宁组顶部。

由于上部地层松软易钻,且普遍采用PDC钻头并配以优质轻泥浆,日进尺达100-250m,很快便钻达固井深度进行下套管作业。

部分井套管下至最后10m遇阻,个别井多达50-100m 以上。

遇阻后采用活动套管的方式处理无效,不得不开泵循环冲砂解阻。

为此,至少需耗时2小时左右,多则需6-8小时并可能导致固井进度推迟一天。

1、下套管遇阻的原因快速钻进技术措施不配套、井眼准备工作不充分,下套管作业正处在井眼不稳定周期内,是导致在此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下部井眼遇阻的主要原因。

2、解决套管遇阻的技术对策①采用大排量、短起下钻,是在松软易钻地层中保证安全快速钻进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由于地层岩性松软易吸水膨胀导致井径缩小和井壁产生掉块垮塌,尤其是刚钻开的新井眼其稳定性更差,采用大排量钻进可以冲刷井壁防止缩径,短起下钻可以拉划井眼,将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易掉、易垮岩石,通过划眼循环进行清理消除,以确保新井眼更加稳定和通畅。

因此,实钻中应结合该构造地质岩性特点(岩石水敏性、稳定性等),根据井下情况确定连续钻进的进尺或时间以决定什么时间短起下钻。

②即使采取了上述技术措施,在下套管作业前还必须再一次进行通井作业。

由于钻速快、钻进时间短,起下钻次数少,井眼仍处在不稳定周期内,通过短起下仍不能完全达到快速钻进井段井眼稳定的要求。

当大尺寸套管柱下入井内时,因产生较大的压力激动和管柱对井壁的冲撞作用,会使井壁产生大量新的掉块甚至垮塌,同样也会导致下入套管柱遇阻。

③若短起下或最后通井作业中,发现井内仍有砂桥或井底沉砂,则应考虑配制高粘稠浆(粘度不小于100s,屈服值3-5Pa)不少于20m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首先进行循环充分带砂以确保井眼清洁通畅,然后再注入井内垫底。

复杂条件下成功下入大尺寸套管的典型案例(一)川北地区矿山梁构造的矿2井采用311.2 mm钻头自井深476m钻至井深1901m,成功下入244.5mm套管至井深1878m 固井。

该井311.2mm裸眼长1425米,裸眼段最大井斜32.60°(井深1414m)。

钻进中使用多种钻井液和多种钻井方法钻进及处理复杂情况,井眼状况极差,井眼大“肚子”及井壁大台阶较多。

钻进中多次出现键槽卡钻和压差卡钻,下部井段起钻摩阻较大。

在1000-1500米井段井眼状况最差,阻卡频繁,划眼困难。

钻至固井深1901m后,下钻头带一柱钻铤通井,下至井深1016米遇阻,从此井深开始逐根向下划眼。

常常是划过的井眼停泵后不能直接放入,需重新开泵划眼才能放入,中间没有出现能直接放入的井段,其间基本连续划眼。

个别井段划眼困难,有时一根单根需反复划数次才能下入,返出砂样基本为页岩垮塌物碎块。

下套管前下电测仪器数次均在1018-1084m遇阻,虽反复通井仍不能下入,后被迫放弃电测。

矿2井在311.2mm井眼成功下入244.5m技术套管所采取的技术对策考虑到该井井眼条件很差,井下情况比较复杂,为减少下套管中途被卡的可能性,特采取特殊的通井措施。

1、采用加入扩大器的下部钻具组合进行三次通井作业。

第一次通井钻具组合:Φ200mm铣鞋+Φ203mm钻铤扩大器1根(外径275mm)+Φ203mm随钻震击器+Φ203mm钻铤2根+Φ127mm钻杆第二次通井钻具组合:Φ200mm铣鞋+Φ203mm钻铤扩大器1根(外径275mm)+Φ203mm钻铤1根+Φ275mm扩大器+Φ203mm 随钻震击器+Φ203mm钻铤2根+Φ127mm钻杆第三次通井钻具组合:Φ311.2mm钻头+Φ203mm钻铤扩大器1根(外径275mm)+Φ203mm钻铤1根+Φ275mm扩大器+Φ203mm 钻铤1根+Φ275mm扩大器+Φ203mm随钻震击器+Φ203mm钻铤1根+Φ127mm钻杆2、每次通井凡遇阻、卡井段必须经过多次提放钻具(或扩划眼),直至该段畅通无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