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感染及意外

合集下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儿科是围绕着婴幼儿和儿童的医学专科,儿童的身体弱小而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

以下是儿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一、感染风险:1. 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感染,特别是医院等人群密集地方,感染风险更高。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求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医务人员和家长要佩戴口罩,防止呼吸道传染;定期消毒室内环境和器械等。

2. 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接种不完全或没有接种,容易受到新的传染病威胁。

防范措施:推进儿童免疫接种服务,及时补种疫苗;加强及时患病儿童的隔离和治疗;加强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提高免疫接种的意识。

二、意外伤害风险:1. 婴幼儿和儿童对周围环境认知不足,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坠床、烫伤等。

防范措施:儿科病房床栏高度要适中,以防止坠床;床铺、玩具等要杜绝有夹捏、尖锐的物品;室内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家长要时刻关注婴幼儿和儿童的行动,杜绝危险行为。

2.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误伤患儿,特别是一些实施器械操作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器械使用技巧;在使用器械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操作正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立并完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三、药物安全风险:1.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给药剂量计算错误。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对儿童给药的特点有深入了解,正确估算药物剂量;家长要提供儿童的详细信息,确保剂量计算准确。

2. 药物的分类和存放不当,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错误使用。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正确分类和储存药物,防止不同药物之间的交叉污染;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存放安全。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多。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确保儿童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常见的儿科护理风险1.感染风险儿科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例如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医护人员和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在不经意间将病原体带入患儿周围环境,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跌倒风险由于儿童年龄小,活动能力强,往往在医院或家庭中容易出现跌倒伤害的情况。

特别是在接受治疗期间,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而导致患儿跌倒的风险更大。

3.药物安全风险儿科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很强,有些药物对他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而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容易出现用药剂量错误的情况。

4.误吸风险由于儿童的吞咽和呼吸协调能力不够成熟,易出现误吸的情况。

特别是在口腔护理和喂养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不小心,就会增加患儿误吸食物或液体的风险。

5.伤害风险儿童因为好奇心强,往往容易发生一些不测的伤害情况。

在医院或家庭环境中,有些患儿会触碰到一些危险的物品,如插座、针头等,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

1.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在护理患儿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穿手套等,杜绝感染源的传播。

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应做到彻底清洁消毒,确保儿童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2.跌倒预防医院和家庭中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患儿随意活动造成的意外伤害。

在接受治疗期间,患儿需要有专人陪护,保证其安全。

在床边和走廊中设置扶手等设施,降低患儿跌倒的风险。

3.药物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用药标准,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

在用药前要认真核对患儿的个人信息,避免用错药物或者用错剂量的情况。

儿科健康手册

儿科健康手册

儿科健康手册1. 引言儿科健康是关于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领域。

本手册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儿科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成长。

2. 预防疾病2.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日程表,保证孩子按时接种疫苗,以保护他们的免疫系统。

2.2 卫生惯教育孩子良好的卫生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包括勤洗手、正确刷牙、保持环境清洁等。

2.3 营养均衡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他们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

合理搭配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以确保他们获得所需的营养素。

3. 常见儿科疾病与护理3.1 发热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身体、适当穿薄衣物等。

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3.2 咳嗽与感冒儿童常常容易感染咳嗽和感冒。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保持室内通风,饮食清淡,多饮水,适当休息。

3.3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

家长应确保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脂肪冷饮和油腻食物。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较长时间,应及时就医。

4.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提供安全、稳定和有爱心的环境。

5. 急救知识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对于保护孩子的安全至关重要。

家长应熟悉一些常见意外伤害和突发状况的急救方法,包括如何处理轻微擦伤、骨折、窒息等。

6. 结论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儿科健康。

本手册提供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实用建议,希望对家长们的日常照顾和关注孩子的健康有所帮助。

以上是儿科健康手册的内容,请家长们按需阅读并实施。

如有需要,还请及时就医或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保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作为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儿科患者常常需要对各种病症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潜在的护理风险。

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了解常见的风险及预防措施,以便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护理风险1. 感染风险:由于孩子的身体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

如果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感染,可能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意外伤害风险:由于孩子的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

比如,跌倒、碰撞、触电等。

3. 药物误用风险:儿童的药物使用常会造成过量或者不当使用的情况,从而导致意外伤害、过敏等问题。

4. 呼吸道阻塞风险:孩子容易将小玩具、食物等误吸进呼吸道引起窒息,而呼吸道阻塞如果处理不当,会立即危及患者的生命。

5. 营养不足风险:孩子的营养是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但是若是缺乏必要营养成分,可能会导致发育迟缓或者营养不良等问题。

常见的防范措施1. 感染风险防范: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定,减少交叉感染和细菌感染的发生。

此外,在孩子的日常护理中,也应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医疗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 意外伤害风险防范:对于孩子,选择合适的医疗床位和使用固定设备,降低跌落和碰撞的风险。

在进行各类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3. 药物误用风险防范:医护人员在给予药物时,应当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用量等,保证用药操作的准确性。

此外,在给药之前,还应仔细询问孩子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过敏反应。

4. 呼吸道阻塞风险防范: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类操作时,要注意避免让孩子误吸小玩具、食物等物品,特别是在进行进食、玩耍等活动时更需要保持高度警觉,避免窒息风险的发生。

5. 营养不足风险防范:针对孩子营养不足的情况,医护人员应当进行科学的营养干预,配合合理的饮食方案。

此外,还应当加强肠道康复护理,提高孩子的肠胃道吸收能力。

儿童常见的安全常识

儿童常见的安全常识

儿童常见的安全常识儿童常见的安全常识儿童安全是每个做父母最关心,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孩子一天天长大,随之而来的危险系数也在上升,即使父母们安全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会有疏漏。

所以,与其把孩子盯得牢牢地,不如教会孩子去避免危险,学会自我保护!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儿童常见的安全常识,希望有所帮助!儿童常见的伤害情况1、交通意外伤害交通是戕害孩子的第一杀手!父母一定更要在平不断向孩子强调,尤其是要注意不要在停放的汽车前后玩耍,不要乱穿马路、闯红绿灯等。

下车时要从右侧门用左手开车门下车。

2、跌落伤害跌落是0~14岁儿童又一大杀手。

尤其是从窗户或阳台上跌落而导致死伤的占很大比例。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做好家里的安全防护,比如安装防护网、不在窗台、阳台处摆放板凳等可以让孩子攀登的物品,严禁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

并注意平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3、误吞伤害吸果冻、吃汤圆等食物,呛入喉内,堵塞气管。

或日常用品如化妆品、家用清洁剂以及药品被孩子吞服导中毒。

所以父母要将家里的有毒有害的各类物品、药物放到孩子不易触碰的地方。

不要用饮料、糖果罐来盛装洗涤剂、药物。

4、烫灼伤害烧烫伤低龄儿童的主要意外伤害。

大多烫伤由常见热水瓶、烫饭菜所致。

因此,家中这些物品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处。

例如:将盛装热水、热汤等热液的“危险”容器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给孩子洗澡、洗脚或是自己洗衣服时先放冷水,再加热水。

冬季主要是电热毯、取暖器、暖宝宝等烫伤居多,这些物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如需使用要购买正规渠道的产品,且注意正确使用方法。

5、走失意外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孩子不仅要知道自己和父母的名字,尽可能的知道其他亲属的名字,让孩子记住自己住的'城市名字以及小区名字和门牌号,但是要叮嘱孩子不能告诉陌生人。

孩子大一点时,尽量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电话和单位。

6、不踩井盖请告诉孩子不踩井盖,遇到井盖绕过去。

有的井盖不牢固,可能*你,要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儿童常见病与意外伤害的防治-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儿童常见病与意外伤害的防治-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46-儿童常见病与意外
伤害的防治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儿童常见伤害防治概述
1、下述哪项不属于常见的疾病性意外()
A、高热惊厥
B、窒息[正确答案]
C、中暑
D、癫痫抽搐
E、低钙性抽搐
2、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的家长的因素是()
A、粗心大意,防范意识弱[正确答案]
B、好奇心
C、体质弱
D、无安全意识
E、无防范能力
3、保健医生对儿童健康进行管理的措施不包括()
A、对儿童进行连续的定期的健康体检
B、传播健康知识
C、传播疾病防控知识[正确答案]
D、对家长的困惑给予指导
E、制定影响儿童健康的干预措施,追踪干预效果
4、为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家长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不同年龄采取应有的防范措施
B、排除安全隐患
C、过分注意,剥夺孩子的独立权[正确答案]
D、安全教育
E、对发生的伤害及时正确的处理。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一、窒息异物进入气管,最初可引起连续刺激性咳嗽,继则出现呼吸困难。

可引起窒息死亡。

应立即用力拍打后背,借助振动,使异物滑入左右一侧支气管内。

缓解窒息,以便争取抢救时间,迅速送往医院。

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在吃饭或游戏时,突然发生异物卡入气管时,首先应将病儿倒立、头向下,拍击胸部,同时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压,以利异物滑到病儿口腔,吐出或咽下。

如无效立即送医院抢救。

二、触电急三、脱臼(脱位)需要送医院,请外科医生复位。

确定脱位后,立即将脱位肢体用三角巾适当固定后送往医院,争取及早复位,受伤后暂时禁食,以免复位时使用麻醉剂引起呕吐。

四、烧(烫)伤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大量流动冷水浸冲局部降温5-10分钟,随即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

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

轻度烧(烫)伤可用火烫膏、京万红涂局部。

不得涂龙胆紫等有色外用药,除轻度灼伤外均应送医院处理。

烧烫伤面积较大,不要随便涂药,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床单,衣服包裹送往医院。

强酸、强碱灼伤,立即脱去被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或者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送医院处理。

五、鼻出血发生鼻出血时,紧张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会加重出血,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头或者后仰位。

弄清楚是哪侧鼻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的麻黄素或0.5%的肾上腺素来塞进出血侧鼻腔。

再用手捏紧两侧鼻翼,让幼儿用口呼吸,数分钟即可止血。

另外,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内包冰块放在前额部,双脚浸入热水中,都有利于止血。

用上述方法处理仍不止血,应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全身性疾病。

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经常发生鼻出血,则应在出血时或出血后即去医院检查。

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挖鼻。

六、鼻异物小异物可嘱咐儿童用手紧按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使异物排出,如年龄小的幼儿不会做,可用纸捻刺激鼻粘膜,使其打喷嚏,将异物排出。

小儿常见意外伤害及防范

小儿常见意外伤害及防范
促进异物逆行返入口腔;
吸 3. 将孩子倒立位,轻拍背部; 入 4. 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予以
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 拨打120,复苏后送医院等。
• 意外伤害:摔伤、脑外伤、 咬破舌头、窒息、神经系统 后遗症、呼吸障碍等;
抽 • 常见原因:癔病、高热惊厥、

感染、传染病、佝偻、癫痫 等;
• 临床表现:神志清或不清, 口唇青紫、呼吸暂停、口吐 白沫、牙关紧闭、肌肉不自 主抽动或颤动(全身、局部) 等,时间不等。
• 按压频率:100次/分
苏复肺心儿小
•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 吸配合:
谢谢! • 新生儿:3:1
• 儿童:30:2
• 按压后观察:
皮肤颜色,心跳、呼吸, 有无反应(手脚抽动或呻 吟),颈动脉、股动脉搏 动,瞳孔大小,神志等。
小儿常见意外伤害及防范
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杨秀芳主任医师
意外伤害:

窒息;水、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等
呕 吐
常见原因: 喂奶不当、感染、返流等
防范措施:
1. 合理喂养 、正确体位
2. 观察生命体征,积极治疗
3. 寻找原因或手术
• 意外伤害:吸入性肺炎、窒息
小• 常见原因:喂奶不当、贲门肌肉松弛等 • 防范措施:
儿 使宝宝大哭,缓解呼吸状况;
呛 4. 如果急救后宝宝呼吸恢复

建议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 意外伤害:烫伤、烧伤
烫 • 常见原因:饭菜温度过高、热水、

炉灶、火焰等
伤 • 防范措施
和 • 1. 安全教育、物品放置;
烧 2. 成人在场;

3. 剥离衣物,冷水(不是冷冻水)冲淋 15-20min、保持创面清洁,保持皮肤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பைடு நூலகம்11/3
13
❖ 临床表现。
❖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 一般为7-10天。
❖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 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 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 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 。
5
❖ 秋季腹泻如无并发症,一般不用服用抗生 素。主要治疗方法是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宝 宝容易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少量多次 增加饮水(白开水),以防止脱水;可以使 用一些肠粘膜保护剂,如小儿蒙脱石散;也 可以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正常菌 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
2020/11/3
6
❖手足口病
2020/11/3
3
消化系统疾病
❖ 秋季腹泻 ❖ 手足口病等
2020/11/3
4
秋季腹泻
❖ 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多在11月到 次年2月。
❖ 发病急,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首先出现。
❖ 有轻-中度发烧;腹泻,大便无腥臭味,无 脓血。
❖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效药治疗。病程 一般在1周左右。
2020/11/3
2020/11/3
7
手足口病
❖ 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 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 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等 并发症,个 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2020/11/3
8
❖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 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 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措施 。
2020/11/3
18
❖ 托幼机构和小学
❖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托
幼机构和小学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
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
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
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
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
❖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 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 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 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 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2020/11/3
儿童常见感染及 意外
2020/11/3
1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 ❖ 急性支气管炎 ❖ 扁桃体炎 ❖ 支气管肺炎 ❖ 流行性感冒等
2020/11/3
2
预防呼吸道感染措施
❖ 鼓励孩子多在户外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 讲究卫生,多洗手 ❖ 合理喂养,不挑食,不偏食 ❖ 注意保暖,适度增减衣物 ❖ 房间通风、消毒 ❖ 必要时隔离患病小孩
2020/11/3
9
❖ 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 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 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 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 周内传染性最强。
2020/11/3
10
❖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 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 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 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 传播。
2020/11/3
11
❖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 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 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 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 传播。
2020/11/3
12
❖ 3.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 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 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 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 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 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2020/11/3
14
2020/11/3
15
❖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 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 苗。
2020/11/3
16
❖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 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020/11/3
21
❖ 3.物体表面
❖ 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 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溴) 5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min, 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
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
2020好/11/3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19
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 1.室内空气 ❖ 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
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家、托 幼机构和小学以自然通风为主,
17
❖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 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 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 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 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
2020/11/3
20
❖ 2.地面、墙壁(墙壁可只消毒至2m高)
❖ 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溴)1000mg/L消毒 剂溶液喷洒消毒,作用15min。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 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 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 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 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 用时间应不少于1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