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知识点梳理
PPT《刘姥姥进大观园》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品析 “笑”料
勾画出文中描写刘姥姥的句子,分析她在 这场笑剧中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 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 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 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 个伏手。’”
谨慎
(3)宝玉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自然流露
天真
孩子气
(4)贾母 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自然流露
仁慈
富有同情心
(5)王夫人 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明知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
雍容与尊贵
(6)惜春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自然流露
娇气、孩子气
(7)探春 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自然流露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 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 务的。
3、描写这些“笑”态有什么作用?
众人的笑各具情态,惟妙惟肖,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巧妙地 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特征和体质特点。
描绘了一幅封建规范森严,长幼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的 透视图,也从侧面表现了刘姥姥演技的高超。
4.在这场“笑”剧中,作者几次写到贾母?为什么这么写?
两次写到。 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 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特别溺爱,也显示贾母 在家族中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鸳鸯和 凤姐导演的这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率真、爽朗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笑而不露
善于计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精品课件

歇后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进大观园——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
,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 芹的先祖原是汉人,后入旗籍,得到清 廷眷顾,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 年。曹雪芹出生南京,少年时代过着“ 锦衣纨绔”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 ,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 家道急遽衰落。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 善画,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 ,创作出伟大作品—— 《红楼梦》。但全书尚未完稿,因爱子 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 ”,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品析语言 品味下面句子的加点词。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
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 下来,滚在地下。”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 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 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
“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 可掬(hān jū);
刘姥姥共三次进贾府 一进:。求助。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
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 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 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报恩。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 刘姥姥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去谢恩。见识到 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 园内容。
【交流】(1)王熙凤 (2)林黛玉 (3)薛宝钗 (4)晴雯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笑”剧是谁导 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 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状元成些才路 格格不入,甚至很滑 稽可笑,于是就拿状元成才路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自由读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细致地描写了 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 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 格特点。
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 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 作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 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生动。当时贾母借为史湘云还席 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 物品,于是贾母便一并邀请赴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蓼溆( liǎo xù )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 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曹雪芹青年时 期爱好广泛,后家道中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 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 病死,他因太过伤感,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 也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
朴素 小心翼翼 怯懦
6.读一读第三部分,思考:刘姥姥明知道鸳鸯 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凤姐和鸳鸯要拿她取笑,她虽心知肚明,却仍 积极配合,是因为她甘愿博众人一笑,这表现了刘 姥姥的聪明、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然,这种圆 滑里面包涵深深的奴性。
7.结合全文,思考:这场“笑”剧的背后包 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凤姐、鸳鸯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笑而不露
善于计谋
爱耍小手段取 笑、捉弄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精品课件

• 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什么特点? • 刘姥姥此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特点:豪奢、腐朽没落。 心态:夸赞之词中透露出羡慕之意。
扮演“小丑”原因:
刘姥姥去贾府,其实是带着希望得到施舍 的愿望,因而处处显得卑微,希望能博得贾府 上下一笑,好为自己多争取点实质利益。因为 这个原因,刘姥姥不得不放弃尊严,甘心在贾 府陪笑。其根源在于贫富差异,也可见刘姥姥 的世故、狡黠、幽默,善于逢迎和博人欢心, 善良和朴实。
贾宝玉
宝玉滚到贾 母怀里,贾 母笑的搂着 叫“心肝”
没有直接写宝玉的笑,却写 出了他滚到贾母怀里撒娇, 可以看出他有恃无恐,最为 顽皮放肆。也可以看出贾母 此时的开心与对宝玉的溺爱
人物 相关语句
分析性格特点
王夫人
王夫人笑的 用手指着凤 姐儿,却说 不出话来
王夫人身份尊贵、高贵典雅, 懂得克制。但深知凤姐为人, 这时上有老,下有小,只笑 着用手指着凤姐,却不好说 什么,笑得比较矜持。她猜
示例2:“伸”,注意读出刘姥姥吃 鸽子蛋时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的情态。
示例3:“滑”“滚”,注意读出筷 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 之快的动感。
➢ 通过上面的朗读,你觉得刘姥姥是怎样 的一个人?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 刘姥姥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 出了刘姥姥的朴素、没见过世面且又世故 圆滑。
《红楼梦》以其内涵的丰厚和艺术的精湛, 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和中华文化优秀代 表之一。古语有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 尽诗书也枉然”。鲁迅先生也曾说:“一部 《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 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 次”创作而成,“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 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 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 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说课稿

《刘姥姥进大观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讲的是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
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屡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为平实的居家生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虽算是王家在京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
但在《红楼梦》的作者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成了日常常用的俗语,而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段的文字也多次入选为高中国文教材。
作者在前八十回著作中,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三十九到四十二数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用了相当多篇幅,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用了相当多的笔墨,突出他的人物特色,到底刘姥姥这个村气十足的人物魅力何在?而在作者笔下,刘姥姥是一个世故圆通的老妇,还是一个摇尾取怜的小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但对于《红楼梦》这部书,学生了解得并不深入,几乎没有学生完整地阅读过《红楼梦》整部书,所以这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我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了作者曹雪芹的有关情况及《红楼梦》的内容、艺术价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及其关系作了必要的介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便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图片,插播视频《刘姥姥喜逛大观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析讨论法。
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介绍背景设计思想: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本课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共30张PPT)

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 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想想是不是作者的无 意遗漏,为什么?
写作特色
1.精彩的细节描写。
课文主要描写了刘姥姥在席间被取笑的情景, 重点刻画了人物各具情态的笑,如“湘云掌不住, 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 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 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 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 茶喷了探春一裙子”等。这些细节描写充分表现 了人物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都大); (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鹌鹑蛋); (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3、你觉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 姐取笑一事,既刻画了刘姥姥说话幽默风趣、言 谈地道本分,热情淳朴、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 世故、精明的形象。又通过她的角度观察这“钟 鸣鼎食”的豪门巨宅,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 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必然性。
问题探究
1. 文章第7段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 情态,试简要赏析。
2.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 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为什么要导 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 隐藏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写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薛姨 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 “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表现出她们的笑是无所 顾忌的,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的特点。 (2)写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 哟!’”,表现了她的娇弱。 (3)写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表现出他的天真、 孩子气,也反映出他在贾母心里的位置之重。 (4)写贾母搂着宝玉叫“心肝”,表现了贾母的慈 祥以及对宝玉的宠爱。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知识点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一、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二、作品介绍《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作者尚有争议)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 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三、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这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送来些野菜瓜果。
恰巧贾母听得此事,请刘姥姥过去陪她说话。
刘姥姥便说村里的故事,贾母甚是爱听。
贾母在大观园设宴招待刘姥姥,刘姥姥看什么都新鲜,闹出不少笑话,鸳鸯更施小计捉弄,众人行酒令,所说词句颇有寓意,黛玉不经意说了几句《西厢记》中的句子,引起宝钗的注意,刘姥姥的令词又引发哄堂大笑。
四、字词积累径(jìng)潇(xiāo)蓼溆(liǎo xů)戗(qiàng)漱(shù)麈(zhǔ)撮(cuō)楞(léng)怔(zhèng)掀(xiān)岔(chà) 斋(zhāi)箸(zhù)楠(nán)促狭(cù xiá) 筵(yán)相干:指相互间有联系,有关系、有牵涉,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共38张PPT)

“一时吃毕……婆子们添上碗箸来。” 第三部分
饭后:刘姥姥感慨,凤姐、鸳鸯等以实情相告。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示例: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大家一块吃饭时
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答题格式:人+事
研读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 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 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雨村授应天府,薛蟠争买英莲打死冯渊。门子以护官 符为由阻雨村发签拿薛蟠,雨村听其计,徇情枉法。薛姨 妈并宝钗薛蟠进贾府。这一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 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 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 进贾府的情节。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 ,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 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 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 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 政治经济学等等。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 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 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 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 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 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 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 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 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才华横溢,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的创作。
《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说没有最后完稿。
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二、故事背景
刘姥姥曾“三进大观园”,本文写的是第二次的情景。
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
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三、理解词义
1.怪道:难怪,怪不得。
2.一径:径直。
3.捏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
戗金,在器物图案上嵌金。
4.篾片: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5.敁敠:估计,盘算。
现在一般写作“掂掇”。
6.调停:安排处理。
7.麈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8.撮弄:戏弄。
9.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10.肏攮:方言,文中是弄一个来吃的意思。
11.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
促狭,爱捉弄人。
四、问题解疑
1.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
房子宽大、威武:“大家子住大房”“果然威武”;内部摆设豪华奢侈,令人羡慕:“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2.如何理解王夫人的这句话?
王夫人的这句话,从侧面凸显贾母的中心地位,说明贾府的一切活动都以贾母为中心。
3.李纨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
短短几句话,写出了李纨的老实厚道、端庄稳重,也从侧面反映出贾母在贾家的地位之高,上下对她唯命是从。
4.“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句中“偏”字有什么作用?“偏”字是故意的意思,表明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是凤姐故意为之,意在为下面捉弄刘姥姥作铺垫。
5.“薛姨妈也掌不住,……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此处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史湘云的笑是自然流露,表现出她率真、爽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与贾母这一少一老的神情动作,将宝玉的撒娇神态和贾母的欢乐心情跃然纸上;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凤姐、鸳鸯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爱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6.刘姥姥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①“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刘姥姥的这句话写出了她对食物的爱惜,表现了她节俭的生活习惯。
②“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这句话体现了她率直、爽快的特点。
③“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
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这句话反映出刘姥姥懂得说话技巧,会讨好贾府的主子们,这也是她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7.刘姥姥明知道是拿她“取个笑儿”,为什么还积极配合?
刘姥姥明白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换得贾母等人的开怀一笑,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中,刘姥姥觉得就算拿自己来取悦别人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同时也反映了刘姥姥的聪明、机灵,会察言观色,讨人欢心。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姐取笑一事,体现了刘姥姥率直、风趣、热情、淳朴的乡下人本色和非比寻常的亲和力。
同时,也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