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350例胃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分析
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

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自1983年从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其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虽各家意见尚存不同,但迄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旨在对Hp与某些胃疾病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标签:幽门螺杆菌;胃部疾病现将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1 Hp的生物学特性Hp呈细小单曲或双曲状,在微量需氧环境下生长,含较多的尿素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Hp还具有胞周血细胞凝集素,Hp可结合宿主的胎球蛋白、硫酸肝素和透明质酸等蛋白质,由此可避免被吞噬细胞所吞噬。
Hp能通过与胃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糖脂受体结合而黏附于胃黏膜表面。
根据Hp基因组中是否存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把Hp分为cagA阳性和cagA 阴性,cagA基因可编码细胞毒素;同时又根据有无空泡毒素基因A(VacA),把Hp分为VacA阳性和VacA阴性,VacA基因可编码空泡毒素;通过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和13 C尿素呼吸试验等方法检测和诊断Hp感染[1]。
Hp在普通人群的感染率约为60%。
在胃内Hp主要分布于幽门窦部、胃黏膜黏液层下及胃小凹或浅层腺管内[2]。
2 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关系目前普遍认为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其直接或间接证据为胃黏膜Hp数量和密度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窦部上皮细胞Hp受体较多,而窦部黏膜炎症的发生率亦高;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可达80%,于窦部高达90.5%;Hp根除后,慢性胃炎较易治愈,且复发率下降[3]。
关于Hp导致胃黏膜炎症的病理机制,Hp与胃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其本身所具有的胞周血细胞凝集素可促进其黏附,Hp可分泌一种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又可刺激上皮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8,形成以中性粒细胞为首,继之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炎细胞浸润,在炎症过程中,由于Hp具有SOD和过氧化氢酶等自由基清除剂,而免于中性粒细胞所产生的自由基的攻击,使后者仅对胃黏膜构成损害,Hp在胃黏膜可促进局部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或增多,加剧炎症反应。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引言部分介绍了胃肠病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背景。
正文部分探讨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的关系、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探讨、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研究方法及结果解读。
结论部分总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存在相关性,提出临床实践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联,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胃肠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胃癌、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相关性、临床实践、研究方向、胃镜检查、排便检测、药物治疗、预防措施、细菌感染。
1. 引言1.1 胃肠病简介胃肠病是指影响胃或肠道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出血等。
胃肠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胃肠病通常会伴随着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细菌,主要寄居在人体胃部粘膜表面。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导致胃溃疡和其他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成为胃肠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下文将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等内容,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简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螺旋状细菌,最早由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Warren和Marshall在1982年首次发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镜下胃炎类型及病理分型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镜下胃炎类型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沈伟忠【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胃镜下胃炎类型及病理分型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实施胃镜检查的患者3457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连续性胃镜下黏膜活检,确定患者胃炎类型及病理分型,检测患者的 Hp感染情况,探讨 Hp 感染与胃镜下胃炎类型及病理分型的关系。
结果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其他类型胃炎患者中的Hp阳性率分别为51.99%(1150/2210)、79.17%(821/1037)、72.47%(79/109)和56.01%(56/99),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低于萎缩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病理检查示,轻度炎症反应组Hp感染率[47.24%(856/1812)]明显低于中度炎症反应组[68.08%(1009/1482)](χ2=144.19,P <0.05)和重度炎症反应组[98.77%(161/163)](χ2=67.34,P <0.05);Hp阳性患者肠上皮化生[41.50%(842/2029)比10.57%(151/1428)]及上皮类瘤变[8.85%(165/1864)比1.49%(21/1407)]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肠上皮化生组(χ2=391.48,P <0.05;χ2=73.06,P<0.05)。
结论 Hp感染会促进胃黏膜发生炎症和萎缩,加重胃黏膜炎症反应的程度,同时可能诱发肠上皮的化生和上皮类瘤变。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 Hp ) infection and gastritis type,pathological type under endoscope.Methods Total of 3457 patients diagnosed by gastros-copy in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Luodian Hospital from Feb.2012 to May 2014 were collected.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mucosal biopsy with continuous endoscopy,the patient′s gastritis type and pathological type were analyzed and the Hp infection was detected amongall patient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p infection and gastritis type and pathological type under endoscop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p of the patients of gastritis,erosive gastritis,atrophic gastritis and other types were51.99%(1150/2210),79.17%(821/1037),72.47%(79/109) and56.01%(56/99),the Hp infection rate of superficial gastriti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erosive gastriti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fection rate of Hp in mild inflammation group [47.24%(856/181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oderate inflammation group [68.08%(1009/1482)] (χ2 =144.19,P <0.05) and severe inflammatory reaction group [98.77%(161/163)](χ2=67.34,P<0.05).The rates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41.50%(842/2029) vs 10.57%(151/1428)] and epithelial neoplasia [8.85%(165/1864) vs1.49%(21/1407)]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p 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p-negative patients(χ2 =391.48,P <0.05;χ2 =73.06,P <0.05).Conclusion Hp infection may promote the inflammation and atrophy of the gastric mucosa,aggravate gastric mucos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duce intestinal epithelial metaplasia and epithelial neoplasia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3页(P1226-1227,1230)【关键词】胃炎;幽门螺杆菌;病理分型;相关性【作者】沈伟忠【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胀满,并有恶心、嗳气等症状[1]。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解析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解析胃病是指胃部出现的各种疾病,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以寄生在胃黏膜上,对胃部造成一系列的损害,导致胃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传播方式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内感染菌株,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口-口传播、食物及水源传播以及垂直传播等。
在人际传播方面,接触感染者的口水、唾液、呼出气等都可能成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食物及水源传播主要是由于食用受污染的食品或饮用污染水源,通过口腔进入胃部。
此外,孕妇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通过胎盘或经产道传给婴儿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类型之一。
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部黏膜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胃壁组织破坏。
这种慢性胃炎的发展过程是缓慢的,病程较长。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痛、打嗝、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泌大量的尿素酶和其他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产生损伤。
这种损伤会导致胃酸与胃黏膜分泌物失衡,从而形成溃疡。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疼痛、饱胀感、腹胀、胃灼热感等症状。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虽然大多数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发展为胃癌,但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这些病变经过多年的积累可能发展为胃癌。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主要依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方法以及胃部活检等。
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代谢产物来判断感染情况。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患者的关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 ] Ih uh T d 5 si ci g T, aaH,N kgw t 1 yeg cmi i— aaa aK,e a.H prl e a m y a t c e t ig i ar n r yo i c o dn t n e a s g sr mp yn c o i n
幽 门螺 杆 菌 与 胃病 患 者 的关 系及 药物 敏 感试 验分 析
廖 志新 付 小刚 赵 笔辉
1 新余 市 中医院 , . 江西 新余 3 8 2 ;. 3 0 5 2 宁波市 北仑人 民 医院 , 江 宁波 3 5 0 浙 1 86
【 摘要 】 目的: 讨幽 门螺杆 菌( .y r H ) 4 g H pl i P 与慢 性 胃炎、 o, 消化性 溃疡、 胃癌 的关 系及 H P高根 除率 的药物选择 方案。方法 : 选择
cnc u a .A t ersi 2 0 , 5 1 2 :1 osi s t uo N uoc, 0 2 9 ( — ) 12—10 o rs n 2.
胃肠减压 、 完全 胃肠外营养 ’ , 但本组 病例 中我科 采用尽早 行 肠道内营养 、 解决营养支持 、 明显减少患者 花费 , 少患者住 院天 减
泌素和胆囊 收缩 素减少 。应 激状态 和静 脉营养条 件下胰 岛素 受 体敏感性 降低 , 岛素相对不足 , 胰 糖异生作用增 强 , 高血糖激 素 胰
参 考 文 献
[ ] 刘玮.胃手 术后 胃无力症诊 治体会 [ ] 1 J .山西 医科 大学 学
报 , 0 1 3 5 :4 49 20 , 2( ) 4 8— . [ ] 刘金达 , 2 蔡志 民, 余佩武 , 等.腹部术后 胃瘫的诊 断和治疗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胃肠病是指影响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食管炎、结肠炎等多种病症。
在胃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以病原菌为主的细菌,常寄居于胃黏膜表面,并引发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导致黏膜萎缩及溃疡的形成。
多数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都与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以感染率高、侵袭性强、容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由于快速诊断技术的新发展,引起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肠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各种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首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个体比健康人士更容易罹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特定的胃癌亚型也有可能有关。
其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炎症反应有关。
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诱导胃黏膜炎症反应,甚至导致胃肠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也有一定影响,这也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发生相关的原因之一。
最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起胃肠运动的改变,导致胃肠蠕动的异常,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等症状。
综上所述,多种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和治疗胃肠病。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胃肠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它包括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是胃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胃肠病患者中,大约70%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研究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它生长在胃黏膜上。
科学家们认为,H. pylori感染和胃癌、胃溃疡和胃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细菌还与食管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癌症有关系。
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时,它会将一些致癌物质释放到胃中,这些物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和破坏。
这将导致胃黏膜与胃酸和其他胃液的接触,从而引起疼痛、炎症和其他症状。
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对胃肠病患者进行调查时,研究人员发现,在大约70%的胃肠病患者中存在H. pylori感染。
此外,许多临床实验都显示出,使用抗生素治疗H. pylori感染可以改善对胃肠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许多医生现在将H. pylori感染作为胃肠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通常会对H. pylori 感染进行检查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也有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H. pylori感染都会导致胃肠病。
在所有感染H. pylori的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胃肠病的症状。
这表明,在发生胃肠病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作用,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胃肠病与H. 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

胃癌前 兆 可分 为 胃癌 的癌 前疾 病 和癌 前 病变 两 类 , 者 前
包括 慢性 萎 缩性 胃炎 、 胃溃疡 、 胃息 肉等 ; 者 主要 是 指 以 胃 后 黏 膜上 皮 不典 型增 生 为 主 的 胃黏 膜组 织学 改 变 。 流行病 学 研 究 显示 Hp感染 在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 肠上 皮 化 生 以及 不 典 型 增 生 的发 生 发展 中起 着 一定 作 用 , 人 对 2 5例 胃疾病 患 者 有 4
[ 章编 号】 1 7 - 2 0 2 0 )9 c 一 2 — 2 文 6 3 7 1 (0 8 O ( )0 1 0
的尿 素快 速 分解 , 产生 氨 ,H升 高 , p 而使 H 发生 逆 向扩 散 , 导 致 溃疡 发 生[ 5 1 。我 国学者 提 出 , 由于 Hp可 使 胃黏 膜表 面活 性 磷 脂 (P L S A )单 分 子 层 断 裂 , Hp产 生 的 磷 脂 酶 C可 分 解 S AL H P , p使 表 面 黏液 细 胞 发 生退 变 等 原 因 ,造 成 胃黏 膜 表 面疏 水 性 下 降 , 膜保 护作 用 削 弱 , 致 溃 疡 , 学 者 提 出 黏 而 有 Hp产 生 的 N 甲基组 胺 可直 接 刺激 壁 细胞 ,导致 胃酸分 泌 一
透 明质 酸 等蛋 白质 , 由此 可 避免 被吞 噬 细胞 所吞 噬 。 Hp能 通 过 与 胃上皮 细 胞 表 面 的特 异 性 糖 脂 受体 结 合 而 黏 附于 胃黏 膜 表 面 。根 据 Hp基 因 组 中 是 否 存 在 细 胞 毒 素 相 关 基 因 A
(aA , Hp分 为 cg 阳性 和 c g cg )把 aA a i阴 性 ,aA 基 因可 编 码 cg 细胞毒 素 ; 同时又 根 据有 无 空 泡 毒素 基 因 A V c , H ( aA)把 p分 为 V c 阳性 和 V c 阴性 , aA基 因 可 编 码 空 泡 毒 素 ; aA aA Vc 通 过 组 织 学 检查 、 菌 培 养 、 素 酶试 验 、 清 Hp抗 体 检测 、 细 尿 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检查350例胃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21T09:13:47.0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杨淑梅[导读]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胃窦部幽门周围5cm以内,胃溃疡和胃癌分别在病灶边缘和正常交界处取材标本2~6块。
杨淑梅(辽宁省大连开发区湾里医院 116600)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136-0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病因,同时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
因此我们应重视Hp感染。
随着胃镜的普及和Hp检测的广泛开展,发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与Hp感染的关系很密切,很多症状反复的胃炎、难治性溃疡、复发性溃疡均与Hp感染有关。
我对我院消化科在2010年对有消化道症状并作胃镜检查的350例患者做了专门的统计。
对他们进行Hp检测,以了解本地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350例中,男202例,女148例,20岁~30岁39例,31岁~40岁89例,41岁~50岁128例,50岁以上94例,年龄20~74岁。
病程<1年38例,≥1年312例,最长20年。
2.方法:经胃镜取材,慢性胃炎在胃窦小弯、大弯、胃角和胃体下部小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胃窦部幽门周围5cm以内,胃溃疡和胃癌分别在病灶边缘和正常交界处取材标本2~6块。
置入一分钟尿素酶试剂盒检测,根据其显示的颜色标记(+)~(+++),同时取3块送病理检查。
二结果
1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Hp阳性108例(69.23%)。
124例萎缩性胃炎中,Hp阳性101例(81.45%)。
残胃炎4例,Hp均阳性(100%)。
胃角及胃窦溃疡15例,Hp均阳性(100%)。
复合性溃疡2例,Hp均阳性(100%)。
43例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40例(93.02%)。
6例胃癌Hp均阳性(100%)。
三讨论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的。
已证实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与活动性胃炎明显相关。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Hp的阳性率为75%~80%。
Hp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平均感染率40%~70%,本地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为69.23%,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为81.45%。
对消化性溃疡,Hp在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0%,胃溃疡约为70%~80%.本地区胃溃疡15例,Hp感染率100%,十二指肠溃疡43例, Hp感染率93.02%,复合性溃疡2例,感染率为100%。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前认为Hp是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
本地区胃癌6例,Hp感染率100%。
目前认为,Hp感染致黏膜防御机制削弱从而引起胃部炎症,进一步发展成溃疡甚至癌变,清除Hp,不仅可促进溃疡愈合,也可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从而彻底治愈溃疡。
目前认为Hp是胃癌发生重要始发因素,其病理过程可能为Hp相关性胃窦炎→萎缩性胃窦炎→肠化、不典型增生→癌变。
总之,我们在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时应抑酸同时,凡是Hp阳性者都应按正规疗程根除Hp,促进疾病康复并减少向胃癌转变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