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
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相关性疾病田满菊任莹作者单位:274015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自1982年被人类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病理切片中发现已来,使医学界对其研究便层出不穷。
它对胃炎、溃疡病、胃癌等有关上消化道内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认可并逐步得以证实。
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Hp对人体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还与人体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1 消化系统相关疾病1.1 胃炎 Hp感染已被公认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Hp侵袭胃黏膜并产生氨、细胞毒素、磷脂酶A2等多种致病物,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同时引起炎性反应。
1.2 胃癌Hp与胃癌的癌前病变状态如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形成等有关,Hp感染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损伤,异型增生出现,黏膜上皮过度增殖等诱发癌变。
Hp本身亦可产生致癌物质。
1.3 胃淋巴瘤 Hp感染慢性期,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占优势,逐渐出现黏膜内淋巴细胞聚集,并伴有发生中心形成,导致胃黏膜内淋巴滤泡的再现;淋巴滤泡与淋巴细胞聚集以胃窦出现率最高,与原发性胃淋巴瘤好发部位一致。
多部位取材研究发现Hp感染者淋巴滤泡发生率为100%。
1.4 胃皱襞粗大有报告显示Hp感染的同时胃皱襞粗大,经抗Hp治疗后胃肠症状明显改善;Hp根除,粗大皱襞亦消失,胃壁厚度恢复正常。
1.5 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化生研究表明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是Hp感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十二指肠溃疡则不易复发。
1.6 腹痛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反复腹痛的儿童中Hp感染率高,根治Hp后能明显消除腹痛症状。
1.7 肝硬化有研究发现肝硬化者Hp感染率为76.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41.8%。
1.8 胆石症现已发现胆汁中含有分子量为13万的蛋白质,它具有氨肽酶的活性,能促使胆固醇结晶形成胆结石。
而Hp也存在于氨肽酶。
2 心脑血管相关疾病2.1 高血压病有报道显示高血压患者Hp抗体阳性率达85%,明显高于正常组66%。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的关系

自 18 年 Wa e 等从慢性 活动性 胃炎 患者 的胃粘膜 中成 93 'tn r 功地培养 出幽 门螺杆菌 (ll ̄ t pl iH.y r 以来 , r , e y r PJ i dx , o, ) 0 大量
研究 表 明 , . 是 慢性 胃炎 的 主要病 因 . H rI y 亦是 消化 性 溃疡
个 循环后 . 可用琼 脂扩散凝胶 电泳检测到产物 。
4 H.y r与慢性 胃炎、 P 1i 0 消化性溃瘩的关 幕
H.y r与慢性 胃炎、 Pli o 十二指肠 溃疡 ( u Do
d e. U 密 erD )
导致细胞的 空泡 变性 。/ r  ̄ 等 提 出 H Pl 首先 引起 胃 ds l ah .y f o t 窦炎 . 随后发 生 胃粘膜损伤 . 胃粘膜屏障的破坏而遭 到酸 和 通过 胃蛋 白酶的消化 , 之溃疡形成。 胃溃 疡最常 发生 于具有炎症 继 的 胃窦粘膜的事实 . 也是对此论点的支持 。
率 明显相关。Du m等调查 结果表明 : . r感染 在家庭 内 r m H r Ii y o 有 聚集性 . 提示 通过密 切生活 接触存 在人. 人传 播的可 能性Ⅲ。 有研究认为 , 0i 人与人 或人与 动物之 间可能 通过唾 液、 H. r 在 飞沫、 食人被 H.y f污染的食物、 . 口一 口、 Pl o t 水 由 粪一 口等多种 途径传播 。H.y r的 医源 性传播 也被 证实 。张琳 等研究 表 J Pli o 明消化 科 医 务 人 员 H. y f感 染 率 高 达 8 . % ( 他 科 为 Pl o t 46 其 4 .%) 该院 胃镜室工作人员 10 65 , 0 %感染 , 经常不藏手 套操作 的 内镜 医师感染宰高 , 提示 了胃分泌液. 口腔传播途径 。 J
hp相关胃炎诊断标准

hp相关胃炎诊断标准
HP相关胃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1. 胃部灼热、胃脘痛以及饱胀等症状出现1个月及以上。
2. 经病理或胃镜检查显示幽门螺杆菌为阳性。
3. 临床症状反复、持续出现,进餐后明显加重,同时伴有纳差、恶心及嗳气。
4. 按压上腹部痛觉不明显。
5. 活检或胃镜检查表明胃黏膜存在慢性炎症。
6. 年龄≥26岁。
满足以上条件后,即可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此外,正常胃黏膜中,中心凹腺间固有层内可观察到2\~3个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每
100个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约5个上皮内淋巴细胞。
如果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浸润较正常情况增加,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规范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作者:刘文忠作者单位:20000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刊名:中华消化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年,卷(期):2002,22(10)被引用次数:38次参考文献(10条)1.Malfertheiner P;Megraud F;'Morain C Current concepts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2-2000 consensus reports 2002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00(02)3.Warren JR Gastric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外文期刊] 20004.Moayyedi P;Soo S;Deeks J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 fornon-ulcer dyspepsia[外文期刊] 2000(7262)5.Talley NJ;Meineche-Schmit V;PareP Efficacy of omeprazol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s[外文期刊] 19986.Sung J J;Lin SR;Ching JY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s one year after cure of H.pylori infection: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外文期刊] 2000(1)7.Ito M;Haruma K;Kamada T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improves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a5-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20028.刘文忠;郑雄;董全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9989.HsuPI;Lai KH;Tseng HH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pylori prevents ulcer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ulcer-like functional dyspepsia[外文期刊] 200110.Sheu BS;Yang HB;Wang YL Pretreatment gastric histology is helpful to predict the symptomatic response after H.pyloriera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2001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尹井岩溃疡病的发病及诊治的体会[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4)2.郑燕敏.张兵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进展[期刊论文]-上海医药2008,29(1)3.邹晓华.石美雅.查安生.章小平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302例[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08,27(4)4.项柏康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诊治关系[期刊论文]-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6)5.朱春艳.王永红.王军民.郭书芳.赵振平.刘石平功能性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6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8,1(1)6.王学伟.莫剑忠胆汁反流致食管疾病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2004,24(9)7.李克强.付江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168例[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8.肖燕兰.者永明.闫伟.冯玲玲.危北海.郭培元.王芳中药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6)9.王庆才.李莉莉.刘庆水.谢华丽.张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01,41(12)10.郭建强.柯美云.张彦东2.47胃粘膜慢性炎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关系的探讨[期刊论文]-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z1)引证文献(38条)1.王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 2010(35)2.吴勇刚.宋芹书.李晓波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研究[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10(9)3.刘文忠消化不良处理的当代观点[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10(1)4.万崇华.周曾芬.段丽萍.李红缨.高丽.张晓磬慢性胃病患者生命质量QLICD-GM量表测定[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8(12)5.姚洪森.贺南方.张健.姚希贤慢性胃病药物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5(7)6.王晓宏浅谈慢性胃炎12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1(2)7.邱清武.林超仲帕罗西汀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787例报告[期刊论文]-福建医药杂志 2009(3)8.姚洪森.张健.陈中渠.陈红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05(5)9.孟庆华.王湘敏.刘建忠.何明霞哈萨克族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病理检查分析[期刊论文]-农垦医学 2004(6)10.张鉴颖.张莹.王莹.宋佳.肖霄浅谈急性胃炎患者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医学信息 2013(21)11.王照芹.朱金平.齐国芬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1(21)12.刘文忠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支持的观点[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08(3)13.郝洪艳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2(7)14.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期刊论文]-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2)15.杨晓英.饶和平健脾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4)16.车秉刚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7(1)17.李德珍.曹宝国大黄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杂志 2006(3)18.梁立维.张建民.王波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5)19.龚锦文.孙辉.秦荣.李美霞.戴虹功能性消化不良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诊疗价值[期刊论文]-九江医学2002(4)20.孙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5)21.刘文忠关注慢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指征的演变[期刊论文]-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7(5)22.夏淑英.李玉香.张琦.黄春萍.王彤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0(34)23.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7(12)24.刘文忠对Maastricht Ⅲ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根除指征的部分解读[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07(9)25.许淑华功能性消化不良18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9(29)26.阮洪军.吴伟权.柯进晶.徐启顺.郑卫华.赵仲生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的疗效[期刊论文]-浙江医学 2010(10)27.刘文忠.萧树东重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消化不良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8(1)28.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期刊论文]-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5(4)29.李爱平根除幽门螺杆菌在以罗马Ⅲ为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5)30.杨健民.祝金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3)3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期刊论文]-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7(1)3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06(11)3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2006,上海)[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07(1)3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期刊论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1)3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13(1)36.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期刊论文]-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2)37.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杜亦奇.纪小龙.戈之铮.李延青.姒健敏.吕农华.吴开春.陈萦.萧树东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7)38.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杜亦奇.纪小龙.戈之铮.李延青.姒健敏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13(1)引用本文格式: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02(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伤小 , 固定 牢 靠 , 扭 转 力 强 , 治 疗 胫 骨 骨 折 时 比 其 他 内 抗 在
固 定具 有较 明显 优势 , 治疗 胫 骨 骨折 较 好 的方 法 之 一 。 是 参 考 文 献
1 罗先 正 , 贵 兴 . 内针 内 固定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邱 髓 人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有 上 腹 隐 痛 、 胀 、 酸 、 气 等 上 消 化 . 对 饱 反 嗳
3 4 开 放 骨 折 是 否 扩髓 : 合 性胫 骨 骨折 扩髓 后 植 入 髓 内 . 闭 钉 已 成共 识 , 对 开 放 性 胫 骨 骨 折 , 否 扩 髓 , 但 是 目前 仍 有 争
总 之 , 骨 骨 折是 一 种 常 见 骨 折 , 治 疗 方 法 较 多 , 胫 其 如 采 用 石 膏 、 夹 板 、 引 、 板 、 固 定 支 架 等 固定 , 均 存 小 牵 钢 外 但
见 表 1 。
表 1 慢 性 胃病 2 2 胃黏 膜 HP阳性 情 况 5例
达 9 左 右 , 认 为 HP感 染 是 引 起 慢 性 胃 炎 、 U 十 分 重 O 故 P 要 的 因素 。本 文 就 2 2 经 内镜 及 病 理 诊 断 的 慢 性 胃炎 和 5例
P 患 者 , 快 速 尿 素 酶 试 验 检 测 胃窦 部 HP感 染 的 情 况 , U 用
县 人 民 医 院 ,3 30 0 0 0
( 稿 日期 :0 90 — 2 收 , , 9 0年 1 苏 男 17 0月 生 , 主 任 医师 , 烦 副 娄
幽 门螺杆 菌 感染 与慢 性 胃炎 和 消化 性溃 疡 的关 系
吕梁 市 离石 区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3 0 0 武 秀媛 030 )
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慢性胃炎,接受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因、症状、预防、饮食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慢性胃炎。
一、慢性胃炎的原因1.1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容易导致慢性胃炎。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1.3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的症状2.1 胃部不适:患者常感到胃部胀气、疼痛、反酸等不适感。
2.2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慢性胃炎常见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3 便秘或腹泻:慢性胃炎患者常伴有便秘或腹泻等肠道问题。
三、预防慢性胃炎的方法3.1 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慢性胃炎的症状,有助于早期治疗。
四、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建议4.1 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2 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缓解慢性胃炎症状。
4.3 饮食细嚼慢咽:饮食时细嚼慢咽有助于减少胃部负担,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五、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5.1 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抗生素、胃药等药物治疗。
5.2 中医调理:中医调理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法调理胃部功能,缓解慢性胃炎症状。
5.3 心理疏导: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病情恢复。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胃部健康,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且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人们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研究逐渐增多。
1. 中药抗菌活性研究:许多中药被发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如火麻仁、金钱草、桑白皮等。
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探究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和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 中药抗菌机制研究: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抑菌机制、对细菌膜脂质的破坏、对毒力因子的抑制等。
研究人员通过分离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研究其抗菌机制,为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中药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研究: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日益增加,中药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中药与抗生素联合治疗与单独使用抗生素的疗效,探讨中药对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和增强抗菌活性的机制。
4. 中药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长期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中药被发现具有一定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如芦荟、三七、甘草等。
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探究中药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中药治疗胃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研究在抗菌活性、抗菌机制、联合治疗和胃黏膜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由于中医药涵盖的成分众多、药效复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析其治疗作用机制,并进行临床实验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研究进展摘要现代医学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胃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西药疗效单一,存在不同毒性和不良反应,而大量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证实,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有良好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1 中药治疗1. 1 化浊解毒方由柴胡、黄芩、连翘、藿香、瓜蒌等组成。
霍永利等[1]用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兰索拉唑对照治疗60例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30 d后治疗组Hp根除率85.71%,对照组86.21%。
1. 2 失笑散合痛泻要方加味由蒲黄、五灵脂、白芍、白术、姜半夏等组成。
刘江龙等[2]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对照治疗96例Hp感染胃炎,4周后中药组愈合率70.00%,西药组71.73%。
1. 3 胃愈胶囊由法半夏、黄连、吴茱萸、黄芪、八月札等组成。
董勇云等[3]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治疗64例Hp感染胃炎。
治疗后Hp 治疗组转阴率87.50%,对照组93.75%。
1. 4 益胃散由党参、砂仁、延胡索、黄精、白术等组成。
祝玉朴[4]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治疗68例Hp相关胃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
1. 5 运脾除湿杀菌汤由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丹参等组成。
乔晓林[5]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对照治疗80例Hp感染性慢性胃炎,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6.67%。
1. 6 甘露消毒丹由黄芩、滑石、藿香、茵陈、石菖蒲等组成。
徐小平等[6]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治疗60例Hp相关糜烂性胃炎,2周后治疗组Hp根除率43.33%,对照组94.00%。
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2. 1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王方石等[7]临床观察127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莫沙必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8周后观察组Hp 阴转率95.2%,对照组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