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姓名:第一课: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在水中会有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无论重量和体积如何改变,其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例如,一枚回形针在水中会沉,而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在水中也会沉。
一块橡皮在水中会沉,而把这块橡皮切成原来的1/8,橡皮仍会沉。
胡萝卜在水中会浮,但把它切成一半大小后会浮得更高。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则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如果重量相同,则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同样大小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重量来改变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同样重量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沉;将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浮。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沉。
将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空心)样的形状,就容易浮起来。
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所以容易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第四课:造一艘小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第五课:浮力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被称为水的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基础知识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大小无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易沉,轻的物体易浮,如果轻重相同,体枳小的物体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也可以说,体积越大,物体越轻,越容易浮;体积越小,物体越重,越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只,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时代和柴油机时代。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8、上浮的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也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9、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浸入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10、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浸入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12、计算浮力的大小要分清物体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上浮的物体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拉力,下浮物体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空气中重力-水中的拉力。
13、只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液体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以后,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4、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5、使用天平前要确定天平是否平衡;烧杯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应先放两张质量相同的纸。
16、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得发现了浮力的原理,被称做阿基米得定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其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
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第二单元:热衣服的作用: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衣服不能产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空气进入。
热胀冷缩现象:液体的热胀冷缩: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图中,烧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其它液体也会热胀冷缩。
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变化更快,体积变化也比水的更明显。
金属一般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反而是热缩冷胀,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
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时间的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水钟、日晷、沙漏等工具来计时。
同时,还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如何利用时间进行生活和工作的安排。
复习建议:重点复习物体沉浮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掌握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不同的时间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原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科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整理

• 实验结论:
•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 6、(通过以上两个测试活动,分析和比较记录数据,)你能说说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 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
•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科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沉 与浮知识点整理
第 一 课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
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2、结论
• 结论一:
•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结论二:
•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的体积是多大。平常我们所说的排水量则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跟排开的水量是不同的 两个概念。 • 排开的水量指的是体积,而排水量指的是重量。
• 3、沉、浮的形状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
• 4、沉浮状况的原因
(1)、橡皮泥浮起来真正的原因是:在重量不变的情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即浸入水中的 体积增大了。
2、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小 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 原因。
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轻重有关。物体比同体积液体重,就下沉;比同体积液 体轻,就上浮。
4、相同体积下 (糖浆) 最重,( 软木塞 ) 最轻。
3、
•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知识点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知识点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把物体轻轻地放入水中,(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都属于浮)。
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小木块在水中是(浮)的。
2.(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即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沉浮子”是靠(改变体积)来实现沉浮。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载量也(越大)。
第四课《造一艘小船》用橡皮泥造一艘装载量比较大的船方法一:重量不变的前提下把船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方法二: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第五课《浮力》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重量、体积大小有关。
如果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判断轻重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相同重量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
对于不同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但可以通过改变重量或大小来让它浮起来。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空气和水一样,也是一种物质。
不同的是,空气是气态的,而水是液态的。
空气和水都有重量,都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空气和水都能流动,但空气的流动不容易被感觉到,而水的流动则很容易被感觉到。
空气和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空气中的分子比水中的分子更稀疏,所以空气的压强比水的压强小。
水中的分子比空气中的分子更紧密,所以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空气中的分子运动很快,所以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中的分子运动较慢,所以水不容易被压缩。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出现不同的形态。
在0℃以下,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在0℃到100℃之间,水是液态的;在100℃以上,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但加入溶质后,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会发生改变。
水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会降低。
这是因为溶质会占据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使水分子更难聚集在一起,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沸腾,更低的温度才能凝固。
第四单元: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由空气分子撞击物体表面产生的。
空气的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处的空气分子数量较少,撞击物体表面的次数也较少。
气压计是用来测量空气压力的仪器,其中的水银柱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上下移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一个物体什么怎么切或者增加重量,原来是沉的仍旧是沉的。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通过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控制自身的(重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不同的船用途不同,设计也不同。
航母是为了装载飞机等所以建造的特别庞大。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上浮的物体:浮力=拉力+重力下沉的物体: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具体情况请参考书本P13 P15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例如浓盐水),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总结
1、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实心),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即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沉;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
4、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8、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阿基米德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0、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时,会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时,会上浮。
1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1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他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13、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等物质,造成了水的浮力大,所以沉不下去。
为什么叫死海?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等物质,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死海的名称。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一般情况下,液体越重,其产生的浮力会越大。
液体越轻,其产生的浮力会越小。
15、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在液体中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在液体中上浮。
16、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上浮。
17、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18、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所以会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