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茶专业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和检验》-评茶术语摘录

茶叶审评术语(仅供参考)一、外形评语1、形状评语(1)条形茶形形状评语紧细、紧秀,细嫩、条紧,紧结,重实,肥壮,壮结,粗壮,瘦弱,平直、挺直,圆直,光滑,粗糙,松条、粗松,平伏,弯曲、卷曲,短顿、短秃,短碎,露筋。
(2)圆形茶形状评语细紧、细结,圆紧、圆结,圆整,重实,扁块,扁瘪,黄头。
(3)扁形茶形状评语扁削、扁茶,光扁,光滑,扁平,挺直,紧条、狭长条、宽条,折皱。
(4)碎形茶形状评语颗粒状,片状,末状,匀整,花杂(5)砖形茶形状评语完整,平滑,脱面,缺口,断甄。
2、色泽评语(1)红茶色泽评语乌黑油润,黑褐油润,棕色,枯红,棕红、棕黄。
(2)绿茶色泽评语翠绿,墨绿、深绿、黑绿,绿润,银灰绿,黄绿,青绿,暗绿,枯黄,灰褐,灰暗。
(3)清茶色泽评语沙绿,青褐,青绿,乌黑油润。
(4)紧压茶色泽评语猪肝色,黑润,黄褐色,青褐色。
二、内质评语1、汤色评语(1)红茶汤色评语红艳,红亮,深红,浓暗,姜黄,棕红,灰白,红浊。
(2)绿茶汤色评语绿黄,黄绿,浅黄,橙黄,深黄,红汤,混暗。
(3)青茶汤色评语金黄,清黄,红汤2、香气评语(1)红茶香气评语鲜爽,鲜甜,浓甜,强烈,(2)绿茶香气评语鲜嫩,鲜浓,清高,清香。
(3)青茶香气评语岩韵,浓郁,清高,清香,甜鲜,焖火。
3、滋味评语(1)红茶滋味评语浓强,甜浓,浓和,醇厚,醇和。
(2)绿茶滋味评语浓烈,鲜浓,醇和,平淡,粗淡,苦涩,熟味(3)青茶滋味评语醇厚,纯正,平淡。
4、叶底评语(1)红茶叶底评语红嫩,红艳,红匀,红暗,青暗,乌暗,枯暗,花青。
(2)绿茶叶底评语绿嫩,翠绿,嫩绿,青绿,黄绿,青张,靛青,红梗、红叶。
(3)青茶叶底评语发酵适度,匀整,青张,暗张。
三、评茶中常用的副词茶叶的等级评语还可在主体词前面加用副词,以说明质量差异的程度。
1、尚:用于品质略低、稍低或接近标准,如尚浓、尚好、尚紧结等。
2、欠:在规格要求上或某种程度上,还不符合要求,明显低于标准,如欠紧结、欠浓等。
品茶专业术语解释1

品茶专业术语解释1
0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
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0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
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0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
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0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评茶员考试术语

评茶员考试术语绿茶外形评语细紧:条索细,紧卷完整。
细长:紧细苗长。
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
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
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糙米色:嫩绿微黄的颜色。
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
枯黄:色黄无光泽。
多用于粗老绿茶。
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
多用于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
绿润:色绿鲜活,富有光泽。
多用于上档绿茶。
短碎:茶条碎断,无锋苗。
多因条形茶揉捻或扎切过重所致。
卷曲: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
粗老: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
用于各类粗老茶。
松散:外形松而粗大,不成条索。
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重实: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
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汤色评语明亮:茶汤清澈透明;叶底鲜明,色泽一致。
鲜明:新鲜明亮。
清澈:洁净透明。
黄绿:色泽绿中带黄,有新鲜感。
嫩黄:浅黄色。
红汤:绿茶汤色呈浅红色。
浑浊:茶汤中有较多的悬浮物,透明度差。
香气评语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香茶。
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
似熟板栗的甜香。
清高:清纯而悦鼻。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高火香:炒黄豆似的香气。
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
纯正:香气正常、纯正。
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
烟焦气(味):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
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酸馊气:香气异味。
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
水闷气(味):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
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
也用于滋味审评。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
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茶叶专业术语您懂多少?

茶叶专业术语您懂多少?茶叶专业术语您懂多少?很多人都很喜欢喝茶,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品茶呢?来看看下面与茶相关的21个名词详解,检测下你知道多少?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
包括香型和苦涩度,茶叶专业术语您懂多少?很多人都很喜欢喝茶,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品茶呢?来看看下面与茶相关的21个名词详解,检测下你知道多少?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
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
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茶香: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
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
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一、各类茶通用术语(一)外形形状术语·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茸毫显露。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匀齐、匀衬。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平直。
·弯曲:不直,呈弓状。
·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卷紧而结实。
·紧直:卷紧而圆直。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雄壮。
·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松泡。
·松扁: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浑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条松而短碎。
·爆点: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二)干茶色泽术语·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色泽枯燥发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三)汤色术语·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暗:不透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七个品茶术语

七个品茶术语
一、品茶
品茶,也称为品味茶叶,是一种注重品味和感受的方法,通过品尝茶叶的味道、
香气、色泽、滋味等方面来评价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品茶是一种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七个品茶术语
1. 茶汤:指泡好的茶水。
茶汤的颜色、香气、味道等特点反映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2. 茶底:指泡茶时留在壶中的茶叶。
茶底的形态、色泽、湿度等特点反映了茶叶的品质和鲜度。
3. 茶香:指茶叶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茶香有花香、果香、草香等不同的类型。
4. 茶味:指茶叶的口感,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茶味有鲜爽、甘润、苦涩等不同的类型。
5. 茶色:指茶汤的颜色,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茶色有黄绿、橙黄、红褐
等不同的类型。
6. 茶具:指用于泡茶的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具的质量和使用方法会影响茶水的口感和品质。
7. 茶道:指泡茶、品茶的礼仪和流程,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讲究的是精致、雅致、和谐的茶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