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尽管受资源约束,最大的约束是土地,因为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要在641.4平方公里的土地内获得,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三十年内得到了飞速提高。
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1989年人口危机委员会所作的一个调查显示,新加坡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我们追溯新加坡过去三十年的自然开发,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实质开发的过程;作为一项关键性的要素和重要的政策方针,它对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再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的城市战略规划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怡人的热带城市”。
开发阶段——现代新加坡的城市开发的四个阶段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令人窒息的拥挤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
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
市中心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
四分之一的居民挤在岛上百分之一的地区里。
常常是五十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或是住在临时搭设在肮脏的下水道的小屋里。
失业频繁使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传染病如肺结核四处蔓延。
犯罪行为极其猖獗。
这些就是英国人在开始成立规划委员会时看到的情况。
1958年第一个总体规划诞生,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强调要通过土地规划来实现合理的土地利用,这标志着全方位持续改造时代的到来。
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域。
1959年新当选的新加坡政府取代了英国政府,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成了政治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家的住房供给和现代城市的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新加坡城市发展有一个特征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
计划的贯彻执行是由1960年依法成立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来承担的。
到1970年底,建屋发展局共完成了120669套公寓和店铺。
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2)

新加坡城市绿地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
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1 城市规划特点1.1 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
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
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
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 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1.2 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
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
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1.3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及思考

管部长派人主持公众听证会,并将听证结果呈报部长, 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在规划被批准后, 由规划机
构公布于众, 并将批文复印件送至提过不同意见的公众,也就是说,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规划局可编制局
部地区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s),详规只需通过规划局审批即可实施。 (3)开发控制规定:所有活动都要获得开发许可证(planning approval),开发定义基本参照英国城乡规 划法,包括建造、工程、采掘、建筑物和土地用途变更、土地和建筑物细化等。规定规划当局和土地业主的权 利和义务,还包括了规划执法和历史保护方面的有关条款。 (4)关于开发费的核定和征收。
Feature and Thinking 规划特点及感想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及思考
Singapore Urban Planning System and Thinking
花园城市新加坡
今日的新加坡是一个兴旺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已成为 我国许多城市借鉴的范例。
新加坡受资源约束,但它仍然取得了很成功的发展。土地是最大的约束,因为 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要在718 平方公里的土地内获得。这其中包括过滤水的提供、污 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 因此新加坡的规划对于国家的生存尤为重要。
2、城市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职能: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总规编制、城市设计、发展控制与策略制定、规划发 展协调、日常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基础设施建设、物业市场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等业务均由URA完成,与 土地利用局和房屋管理局不存在权力交叉。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堪称国际一流水准.新加坡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优秀表现创造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工商业发达、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热带花园城市。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新加坡在策略规划、详细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各方面,通过科学的行政管理、完善的法制体系和严谨务实的工作精神,来开展政府机构的工作,并形成了—整套独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一、城市规划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对于新加坡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土地资源有限;仅有626平方公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充分合理地规划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新加坡人民创造一个清洁;美丽、高效和舒适的城市环境:从新加坡建设成就来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和制定高瞻远瞩、切实可行的规划.1.规划机构新加坡城市规划机构是市区重建局,它是新加坡政府的法定机构,全权负责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计和发展管理工作。
市区重建局现有各级公务员约12Q0人,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以及行政管理、系统分析.产业研究、会计、测量、法律等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士,并且配备有辅助设计制图、客户柜台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中级技术人员。
工程师与技术员的比例为1:3~4。
市区重建局根据职能分工确定横向组织结构,设置城市规划署;保留与城市设计署、发展管制署、土地行政署、企业发展署。
市区重建局的垂直组织结构是以简单的等级层次和分权式的技术管理为特色;在完善的法规和管理规划条件下,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适应规范化、高效的管理决策。
市区重建局的垂直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控制系统,每一环节都受到来目规章、程序和权力利益上的制蘅。
在市区重建局最上层是董事会,其成员大部分是与该局无利益关系的社会人士.董事会的作用是把握基本的目标和政策,并对局长以及全局的工作进行宏观监督,但是董事会并不干预具体的管理工作;局级领导层由局长(兼总规划师)和副局长(兼副总规划师)两人组成,局长负责全局的行政工作,主要精力在于策略性和长远性工作;确定全局工作的目标以及处理重大违例情况;副局长则由高资历的专业人士担任,是全局技术方面的总负责人。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
唐子来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0(024)001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明显地受到英国影响.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面临着国土狭小和资源匮乏的特定制约,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历史回顾、规划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运作体系等方面评述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唐子来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整合运作——新加坡实践与借鉴 [J], 陈晓东
2.基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体系构建 [J], 杨利锋;张文佩
3.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J], 黄继英;黄琪芸
4.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及其经验借鉴 [J], 艾伯亭;邹哲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挑战与展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编制及成功案例的探讨 [J], 张皓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如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

规 划 的指 导 下,分批 编 制 55个 分 的 发 腱
J【Jj
损 、滚 动 修 订总 规 划 法 定 规 则 制 的J剐!! =JJ被 ,【1』此
成 功 怠 蜓新 机制
78,。
洲 叫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管理 的机 制 保 障
新加坡城 『l』建设 管理的 大特 足完 个法制化 ,这址治 力 略 最 弧 的抓 手 亢 法 制化 主要 通 过 以下 两 个 途 实 州 :第一, i0城市 管 法体系 新 JJ【J坡政 府埘城 『i 勺 建筑物 、广竹牌 、同林绿化等城市管理 硬环境的方力‘ 郁 仃严格 具体的 定,“尢夺小 ● 法”使执法人 员的每项 作郇 仃法 呵依 第 ,严卡}}的城 Ili管胛 执法 怵 系 新JJIl坡政 晰的 {=II天法规 对规定的内容 、制定 的办 法以及惩 罚都进 行 详细 l 体的姚定…I p s1 .-t -- 址统一怀准 、减少 “战 权 罚款制度 “严 ”字 1头 .川 时 也 内 化 为 民 的 内 索 质 据 新加 坡 :荷 顺清扬教授 介 , 新』J』1坡 的城市管 执法 中通 过 “奖惩结 合”的方式 ,将 行为改变 、强化 与严格执法 十f{结 合 L-L ̄H,第 · 次 交 通 超 述 收 到 的 人 多 址 “鉴于 以 良好 表 现 的 警 J# 接 罚款”,门的足起到较 好的警示作J}】(新加坡 的执 法机 陶 求属内政部 的臀察部队,大部分执法仪集rl1 警察部队 )
}特 『 ’0lI^顷 的,I.活 1:境 ”
于 慨 念 规 ,总体 划!J!lJ川 十 伽 fl'J 义 ,以
俅 城 市 发 腱愿 景 的 实 现 ,这 址城 If J技 I n 正f I990
以 ,发 指 导 规 划 邋 过 果 j走 、 汀总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1. 引言新加坡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岛国,以其出色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自1965年获得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2. 城市规划原则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可持续和综合发展的城市。
以下是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主要原则:•高密度发展: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新加坡采取了高密度发展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
•混合用途发展:新加坡鼓励在城市内部实现住宅、商业和娱乐等不同用途的混合开发,以提高城市的活力和便利性。
•绿化和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注重保护和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大量投资于绿化项目和可持续能源发展。
3. 城市规划实践3.1. 内政部委员会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由内政部委员会负责。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政府的城市规划策略,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合作实施具体的规划项目。
内政部委员会还负责规划和审查土地使用规划、建筑物设计和发展许可证等事务。
3.2. 综合规划新加坡政府通过综合规划来统一和指导城市发展。
综合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蓝图,包括空间布局、交通规划、住房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综合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政府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3.3. 区域规划新加坡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规划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规划目标。
这些规划区域包括中央区、东部区、西部区等等。
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城市各部分的均衡发展,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4. 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政府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支持城市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网、供水系统、绿化景观等。
新加坡以其卓越的交通系统而闻名,包括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4. 城市规划的成就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点:•高层住宅:新加坡成功实现了高层住宅和大规模公寓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系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一、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tow-tier system),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 Guide Plan,简称DGP)或原来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pubilc sector development)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在1967-1971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见下图)。
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国际机场位于本岛的东端。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1971) 在1991年,新加坡重新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并对概念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编,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框架。
新一轮概念规划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并形成四个地区中心,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在交通节点和地区中心周围发展由科学园区(science parks)和商务园区(business parks)构成的“高科技走廊”(technolohy corridors),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低层和多层住宅,并将更多的绿地和水体融入城市空间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概念规划的远景只是一个发展目标(指新加坡的人口达到400万),并没有具体的实现期限(year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唐子来
城市规划
一、国家发展部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
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城市重建局
从1989年11月1日开始,原来的规划局并入城市重建局,形成统一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的规划机构。
城市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
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以外,还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MPC-Master Plan Committee)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见下图)。
规划当局的机构框架
MPC的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提交部长决策。
MPC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
DCC的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新加坡的规划协会和建筑师协会)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的代表,同样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
DCC可以修改URA的开发控制建议,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三、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
与形态发展规划有关的其它政府部门包括住房发展部(HDB)、裕廊工业区管理局(JTC)和公用事业局(PWB),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因而与UBA的形态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MPC就是为了协调和落实这些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