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

合集下载

拓展延伸:武则天改唐为周

拓展延伸:武则天改唐为周

武则天改唐为周载初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67岁时,在洛阳则天楼,宣布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

并降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从此“武周”取代了“李唐”。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唐为周呢?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她参政到辅政的从属地位,实现她亲自称帝治国的政治目的。

其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为显姓氏,掌根本。

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

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

武则天也以周氏后裔自居。

唐显庆初年,高宗曾封其父武士为周国公。

所以以“周”为国号,显然有尊崇周显示根本之意。

二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业,创造新的奇迹。

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

而唐太宗治世崇汉法,武则天对此颇不亦为然,她向来坚持应承周的观点,所以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已82岁,这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带兵直袭武则天所居之迎仙宫,斩杀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中宗李显复位后,恢复了李氏的宗庙、社稷,武氏的宗庙事实上已被废弃,“大周”已经宣告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认为继续保留帝号是有害无益的。

去帝号称皇后显得与李氏亲近,留帝号,则会增加李氏子孙对武氏的敌意,因此她取消帝号,并以皇后的身份“附庙”、“归陵”。

武则天改唐为周又复周为唐,这正是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明智之处,从公元655年她被立为皇后以来,在政坛上活跃了约半个世纪,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很善于审时度势。

以卓越的政治斗争艺术,在武周与李唐之间建立必要适度的关系,从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创造了奇迹,她杰出的政治家形象也未因改朝换代而受到大的损害。

1/ 2武则天2/ 2。

武则天武周,郭威后周,吴三桂吴周,因何都称是文王姬周后裔?

武则天武周,郭威后周,吴三桂吴周,因何都称是文王姬周后裔?

武则天武周,郭威后周,吴三桂吴周,因何都称是文王姬周后裔?西安市西郊沣河两岸是周朝京都所在名曰:“丰镐二京”。

周人精于农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犬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

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始称周人。

周人灭商以后,武王姬发以“周”为国号。

国祚808年,传了30代37位周天子,实则史书有载的周天子有41位。

周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朝代。

【周朝】到了唐朝的时候,武则天篡唐称帝,国号也是“周”。

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

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武为氏”。

武则天也以周天子后裔自居,对咸阳塬上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王陵大加修缮。

并与唐显庆初年,撮使唐高宗曾封其父武士为周国公。

武则天长安称帝,便以“周”为国号。

【武则天的武周】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结义大哥柴荣的姑父郭威造反称帝,依然以“周”为国号。

《旧五代史》说“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

依照郭威的说法,郭威乃是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叔叔的后裔。

虢叔被封在雍地,称作西虢,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

其后代就以郭为姓,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看来郭威周朝后裔的说法,也并非胡编乱造。

【郭威的后周】至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宇文觉的“周朝”,那和周天子是没一毛钱关系,毕竟宇文觉是鲜卑人,想扯也扯不上。

到了元朝末年,红巾起义,割据江南的张士诚占据高邮时,在此建都称王,国号也是“周”。

最早张士诚称“吴王”,但是不久占据南京的朱元璋也称“吴王”。

张士诚又弄不过朱元璋,就改国号为“周”。

张士诚虽然是汉族,但是并没有和周天子扯上关系。

【吴三桂的吴周】到了清朝初年,吴三桂造反称帝,竟然大言不惭定国号为“周”。

武则天的国号和年号的由来

武则天的国号和年号的由来

武则天的国号和年号的由来武则天的国号和年号的由来武则天的年号是“周“!这个年号的来历是这样的!公元690年重阳节。

神都洛阳。

金碧辉煌的万象神宫前,万头攒动,人潮汹涌,仪仗如林。

大周女皇的登基典礼,也是武周的开国大典将在这里举行。

气宇轩昂的圣母神皇——武则天终于出现在装饰得极富丽堂皇的则天门楼上。

当她宣布顺应天意民心,建立大周国时,门楼上“呼喇”一声,一面绣着“周”字形的红色旗帜迎风展开,十分引人注目;楼下,上午名手挥绫罗彩带的舞伎在舒缓柔曼的音乐声中,边舞边跑,不大一会儿,一个巨大的“周”字赫然出现在万象神宫前的广场上,场面之壮观,使人动容。

站在高高的则天门楼上的武则天,望着楼下巨大的“周”字,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武则天为什么对“周”字有着这么浓厚的兴趣呢?传说周幽王烽火台戏诸侯后不久,就被入侵的犬戎所杀。

京城镐京也遭到破坏。

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仓惶出逃,后在河南南阳即位,不久迁到洛阳,史称东周。

宜臼即东周的第一个皇帝——周平王。

周平王的小儿子生下后手纹呈“武”字形,他的的后代也就用“武”作为自己的姓氏了。

聪明绝顶的武则天知道自己公开称帝,必然会受到许多人的反对。

出身寒微,门第低下,便是反对者的第一个攻击目标。

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又非常讲究这一点。

有两句妇孺皆知的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谢”,就是指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家和谢家。

这两个姓在当时属于极有名望的两个大姓,公侯将相十有七八出自这两姓。

到隋唐时,名门世族虽屡受打击,但姓氏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武则天深谙此理,便故技重演。

紧紧抓住周平王小儿子那则子虚乌有、无法考证的传说不放,煞有介事地推算出自己是周家的第40代子孙。

同时,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小儿子姬武为睿祖康皇帝,又追封其父武士变为太祖孝明高皇帝。

这么一来,武则天就俨然成了周家的后代,由她当皇帝,就似乎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了。

她其所以用心良苦地将国号定为“周”,其奥妙正在这里。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作者:————————————————————————————————日期: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国号的由来编辑:xiaoweiying文字大小:大中小时间:2014-02-25 论坛原帖特别提示:本帖只代表社区发帖用户的个人观点,不代表鼎盛网观点。

如将本论坛贴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后来将唐朝改名为周朝。

由此,不禁让大家猜想了起来,武则天名为武媚娘,夫家是唐朝李氏,该国号,不改为李朝,也不改为武朝,为何改为周呢?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据调查,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曾被封为“周国公”,可是只凭这个就让她定国号为周,也太不可能了吧!其实,据史料调查,武士彟确对李唐建国有功而受封,但不是“周国公”而是“应国公”。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武则天登基为帝,而中国人做事都要讲究礼仪,要遵循名正言顺,若要登基就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一个名正言顺的显赫身份。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身份才能让武媚娘成为武则天这个一代女皇呢?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武则天又考虑到西周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800年,形成了浓郁的中国华夏文化,深得百姓们所景仰,就想仿周朝而效之。

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

因此,武则天该明为周朝,也是想要突显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想让唐朝如周朝一样,让国家深得敬仰。

看了这些,深深的给了我们一个心得:凡是不能追根溯源,只要找找,祖上的名人肯定是会有的,再利用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很容易的。

不管武则天是不是攀亲戚,是不是真的景仰周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想将国家经营得强大起来!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唐朝武周时期

唐朝武周时期

唐朝武周时期 武周时期 唐⾼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

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唐太宗死后被唐⾼宗招⼊宫中。

她在权⼒⽃争中获胜,被⽴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史”。

660年,唐⾼宗因⾝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唐⾼宗并称“⼆圣”。

唐⾼宗去世后,太⼦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因为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四⼦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的⼥皇帝。

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因其佞佛要求天下各州修建⼤云寺⽽侵占⼩农⼟地,导致府兵制赖以⽣存的均⽥制遭受破坏;科举制度进⼀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

武则天打击⾃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提拔科举出⾝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很多是来⾃关东与江南的⼠⼈。

并且⼤⼒提拔⼈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将领。

⽂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唐中宗复位,恢复了李唐社稷,李旦被⽴为相王。

唐中宗却⼀直受到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武三思等⼈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先后被流放或诛杀。

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为皇太⼥。

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韦皇后⽴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也称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

李旦之⼦,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残余势⼒,拥⽴李旦复位。

历史趣谈:女皇武则天年号命名的来龙去脉!

历史趣谈:女皇武则天年号命名的来龙去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女皇武则天年号命名的来龙去脉!导语:武则天,籍贯并州文水,生于利州。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武则天,籍贯并州文水,生于利州。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当政后,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时起了4个年号,当了大周皇帝后又起了13个年号。

这么多年号,武则天都是怎么起的呢?武则天临朝称制第一年起的第一个年号是“光宅”,所谓临朝,就是上朝处理政事;所谓称制,就是自称为“朕”,以皇帝制诏的名义发号施令。

这是太后代君执政的合法形式。

“光宅”这个年号给人的感觉好比一个土财主搬进了大房子,并不大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尚书·尧典》里有一个序,是说“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西晋着名才子左思的《魏都赋》里面,则有“暨圣武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之句。

“光宅”的意思,是指“使所居住的地方光彩熠熠”。

《尧典》里说的是尧禅位的事,而《魏都赋》说的那个“圣武”是指“魏太祖武皇帝”曹操。

看到这个词的渊源,就可以窥见武则天想当皇帝的念头,在此时已经相当明确了。

但是这个年号武则天用了三个多月,就废掉了。

“垂拱”是武则天用的第二个年号,徐敬业叛乱被平定后,武则天将。

历史趣谈为何武则天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武周怎么灭亡的

历史趣谈为何武则天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武周怎么灭亡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何武则天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武周怎么灭亡

导语:一为什么在唐朝中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到长安四年(705年
一为什么在唐朝中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
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到长安四年(705年)15年,也就是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性的皇帝家天下,只可能存在一家一姓的政权,像唐朝就是李姓的李唐政权。

武则天改“唐”为“周”,这个周朝照例应是武姓的武周政权。

但武则天不是男性,而是从唐朝的皇后、皇太后变成周朝皇帝的,她的亲生儿子姓李不姓武,姓武的最亲不过是她的内侄。

让姓武的内侄做继承人建立清一色的武氏政权呢,还是依旧叫姓李的亲儿子做继承人让李氏政权延续下去?这一点让女皇帝遇到了无前例可援的新问题。

武氏家族当然希望武则天把本家族的人作为继承人。

这看上去也满有理由:武则天费尽心计实现了改“唐”为“周”的目的,皇帝位置日后不传给姓武的岂非前功尽弃?但另一些大臣却不这么主张,他们替武则天本人打算,认为传姓武的内侄不如传姓李的儿子。

《通鉴》卷206圣历元年(698年)二月记载狄仁杰曾这样地劝说武则天:
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继承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原来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要变成鬼,而鬼还得有人祭祀,让鬼吃生活常识分享。

武周之治简介,主要政治改革一览

武周之治简介,主要政治改革一览

武周之治简介,主要政治改革一览本文导读: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周之治简介武则天自立为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重用武氏族人,重用酷吏,严重打击了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削弱了关陇贵族为代表的世家对政治的影响,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的地位。

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隋唐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洛阳明堂天堂景区修建在当年的隋唐宫城区遗址之上,成为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

这里是女皇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的政治权利中心,景区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两座建筑。

明堂是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又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

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治国,为了打击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公卿门阀,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以便选用贤士。

并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但也为了巩固统治提拔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

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被称为武周之治。

打击门阀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

李世民出自关陇集团,李唐王朝的兴起和关陇集团有着深厚的联系,对大唐的统治有着很大影响,为了减小关陇贵族对政治通知的影响,武则天登基后,开始打击关陇贵族和李唐宗室。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国号的由来编辑:xiaoweiying文字大小:大中小时间:2014-02-25 论坛原帖特别提示:本帖只代表社区发帖用户的个人观点,不代表鼎盛网观点。

如将本论坛贴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后来将唐朝改名为周朝。

由此,不禁让大家猜想了起来,武则天名为武媚娘,夫家是唐朝李氏,该国号,不改为李朝,也不改为武朝,为何改为周呢?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据调查,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曾被封为“周国公”,可是只凭这个就让她定国号为周,也太不可能了吧!其实,据史料调查,武士彟确对李唐建国有功而受封,但不是“周国公”而是“应国公”。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武则天登基为帝,而中国人做事都要讲究礼仪,要遵循名正言顺,若要登基就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一个名正言顺的显赫身份。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身份才能让武媚娘成为武则天这个一代女皇呢?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武则天又考虑到西周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800年,形成了浓郁的中国华夏文化,深得百姓们所景仰,就想仿周朝而效之。

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

因此,武则天该明为周朝,也是想要突显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想让唐朝如周朝一样,让国家深得敬仰。

看了这些,深深的给了我们一个心得:凡是不能追根溯源,只要找找,祖上的名人肯定是会有的,再利用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很容易的。

不管武则天是不是攀亲戚,是不是真的景仰周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想将国家经营得强大起来!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

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传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她们想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

但这不利谣言无所证据下传到皇帝耳里后,在高宗大怒之下,听信并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升为一品宸妃(唐朝后宫四夫人中本来并无宸妃此封号,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额已满,唐高宗为了武氏,才创宸妃封号),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昭仪消息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

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

30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红色画家袁鹏飞作品武则天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

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做出一系列举动: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

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掌政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

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

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

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

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上一页1234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

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高宗诏皆施行之。

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

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

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

太子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

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

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

废立与称制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

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武后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后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

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

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

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

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

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后都亲自接见。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

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

同时,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

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

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

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殿中侍御史。

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

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

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

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

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

武后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

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

上有铁凤,高一丈。

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

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

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

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

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