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艺术的美学原则

合集下载

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比较各自艺术特征

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比较各自艺术特征

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比较各自艺术特征东西方舞蹈之间的差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东方看手,西方看脚.”东西方舞蹈截然不同.它们一个注重手的多姿多彩一样,一个注重脚的千变万化。

首先;西方舞蹈代表“芭蕾舞”,芭蕾舞的技术,尤其是腿脚的功夫。

开,绷,直,立、轻、稳、准、美,芭蕾的八大美学原则,形成了内聚上提,放射型的用力方式,飞升彼界,轻灵飘忽的动势体态,及几何形状的动态形象。

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表演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演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

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舞的基本要素。

这种足尖站立的技艺,把芭蕾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

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芭蕾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音乐性的发展。

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弗拉明哥舞铿锵有力,脚法细腻多变。

东欧民间舞蹈玛祖卡、高加索舞蹈,脚下功夫实在了得,热血沸腾,轰轰烈烈;欧洲地区以后衍生的宫廷舞、小步舞、探戈、狐步,强调人腿的复杂与情感变化。

足球之邦拉美诸地,由于殖民混血的结果,使人民在下肢舞蹈的变化中,更是发扬光大;印、欧、非混血产生的桑巴舞、恰恰,脚法眼花缭乱,激情洋溢。

其次;东方代表的中国舞,纠缠于演员上半身,臂、肩、脖颈,眉眼,上身上肢,柔软反复,表露无遗。

东方舞尤其是中国舞柔中带刚,刚中有柔。

需要舞者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到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综合因素影响,以及受舞者表演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俄式美学芭蕾舞的特点

俄式美学芭蕾舞的特点

俄式美学芭蕾舞的特点
俄式美学芭蕾舞是指源自俄罗斯的一种芭蕾舞风格,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舞者的技术功底:俄式美学芭蕾舞注重舞者的技术功底,要求舞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动作控制能力,以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性。

2. 重视舞蹈的表现力:俄式美学芭蕾舞不仅要求舞者的技术水平高超,还要求舞者能够通过舞蹈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舞蹈的内涵和意义。

3. 突出舞蹈的戏剧性:俄式美学芭蕾舞强调舞蹈的戏剧性,注重舞蹈与剧情的融合,通过舞蹈表现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舞蹈的内涵和意义。

4. 注重舞蹈的整体效果:俄式美学芭蕾舞注重舞蹈的整体效果,要求舞者在表演中保持一致的舞蹈风格和节奏,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完美呈现。

总的来说,俄式美学芭蕾舞注重舞者的技术功底和表现力,强调舞蹈的戏剧性和整体效果,以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性。

浅 谈 古 典 芭 蕾 的 审 美 特 征1 - 副本

浅 谈 古 典 芭 蕾 的 审 美 特 征1 - 副本

浅谈古典芭蕾的审美特征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欧洲17世纪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在18世纪的法国得到极大发展舞蹈风格日臻完美,在19世纪的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期,古典芭蕾正是民间经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在将近400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改变和革新,最终在在19世纪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

古典芭蕾舞的形成经历了不同的风格时期,按照舞蹈风格分类主要可分为浪漫派和古典派,浪漫派在十七八世纪风靡一时,主要代表作为舞剧《吉赛尔》,而古典派则在19世纪达到了古典芭蕾发展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至今仍为芭蕾舞经典的《天鹅湖》,两者较明显的差别在于舞者所穿的舞衣之不同,古典派的舞衣为纱质的短裙,舞鞋质地较软;而浪漫派的舞裙长及膝与踝之间,舞鞋为硬式,便于舞者跐立,因此,古典派的舞蹈风格更加符合人体结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舞者姿态的美感,这也是古典派较之浪漫派风格更为成熟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古典芭蕾动作又可分为快舞与慢舞。

快舞最大特色是跳跃与旋转,专指男舞者与女舞者随著迅速的音乐踊舞的舞蹈的舞蹈活泼迅速而华丽。

慢舞中舞者以缓慢的动作,或以单脚支立平衡身体,构成优雅曲线之舞步与舞姿,这种舞蹈充满了纤细的美感。

古典芭蕾舞是很规范的艺术,具有这些独特的审美特征,芭蕾是一门富有魅力、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

它的高雅与美妙,那优雅的舞姿,轻巧跳跃,和连续不断的脚尖旋转常常把人带人梦幻般的艺术境界。

传统的古典芭蕾的技术是建立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基础上的,它包括5种脚的位置和3个基本舞姿,以及各种旋转、击腿和脚尖。

了解这几点对我们欣赏古典芭蕾有很大的帮助,专业芭蕾舞者常常把它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8个方面。

“开、绷、直、立”4大美学原则是欣赏芭蕾最基本的审美标准;而“轻、准、稳、美”是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需要演员具有高超的技术素质和艺术修养,是每个芭蕾舞演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演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才能掌握的技术。

儿童舞蹈教案:优美芭蕾,身体协调

儿童舞蹈教案:优美芭蕾,身体协调

作为孩子们的舞蹈教师,我们需要为他们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儿童舞蹈教案。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帮助他们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信心。

一、优美芭蕾舞的教学优美芭蕾舞融合了芭蕾舞和现代爵士舞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儿童练习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功孩子们开始学习优美芭蕾舞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姿势和动作。

例如,平足立定,臂部的姿势,以及身体的姿态等等。

孩子们需要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熟练的掌握,才能向更高难度的动作转化。

2、灵活性舞蹈是一项需要高度身体灵活性的运动。

我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灵活性。

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些拉伸和柔韧性的训练来达到。

让孩子们学会正确进行预热和伸展造成良好的身体状态,这对于舞蹈表演是有很大帮助的。

3、流畅性优美芭蕾舞的特点是典雅优美而又富有流畅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孩子们提高舞蹈的流畅性。

我们可以让孩子连续跳动一些动作,训练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整体表现力。

这些动作可以是侧翻、回旋飞跃等。

4、音乐感优美芭蕾舞中的音乐和动作是互相联系的,音乐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根据音乐的节拍和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这会让表演更加流畅,也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让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练习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基本姿势,例如平足立定、集中注意力的姿势等。

这些姿势是训练孩子们身体协调性的基础。

2、平衡训练平衡是提高身体协调性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我们可以为孩子们设计一些平衡锻炼的动作,例如单脚站立、膝盖弯曲等。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平衡锻炼要短,适当的增加难度,切勿贪多而伤大。

3、手、腿的协调训练双手、双脚的协同性非常重要。

为了改善手、腿的配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学会用一只手比如右手配合一条腿舞蹈。

浅谈芭蕾基础训练对中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芭蕾基础训练对中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芭蕾基础训练对中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舞蹈艺术我认为是一门特别且涉及面较广的艺术,它能表达一个事件、一种情绪、一个人物形象、一种社会现象等等,由不同类型的舞种组成、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组成,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在人们的历史经验、生活特点、风俗习惯中加工提炼的,具有自由、随意、随时、随地等特点。

艺术舞蹈则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通过艺术特有的表现方式,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形式,其风格各异、形式多变、舞种繁多、各有特色。

芭蕾舞基础训练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少儿舞蹈教学领域中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少儿学习芭蕾时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并且对形体塑造和基本能力掌握起关键性作用,同时为其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芭蕾舞中,必须把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

一、芭蕾舞的发展历程芭蕾萌芽于意大利的市井之中,到了16、17世纪被法国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搬到了宫廷之中以彰显法国的当时强盛,影响了当时欧洲的许多宫廷贵族,作为一种文化和礼仪影响着欧洲社会。

在19世纪的下半叶和20世纪的上半叶,在俄国的宫廷和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20世纪中叶以后芭蕾迈出了宫廷的围栏,除了作为舞台艺术被广大百姓欣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之外,芭蕾训练在发达国家还作为培养青少年甚至是一些成年人的气质、修养和形体美的手段正在被迅速普及和推广,在当今的欧洲,南北美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都有难以计数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接受芭蕾训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里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规模在发展着,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中小学在舞蹈教学中,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舞蹈理论知识,特别是舞蹈解剖学,用这些理论知识为基础,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的依据,从而科学系统地进行舞蹈教学。

论俄国芭蕾舞剧音乐的两座丰碑——以《天鹅湖》与《春之祭》为例

论俄国芭蕾舞剧音乐的两座丰碑——以《天鹅湖》与《春之祭》为例

西随之带上自然的形体表演。

就如《乐记》中提出的两个重要美学原理:唯乐不可以伪,艺术是真实的东西,不可以弄虚作假。

‘乐观其深矣’艺术的内容是有真实根据的,它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因为只有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才会发出心底里的声音。

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借鉴西洋音乐来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不仅保留了我国古代的艺术精华,而且吸收了现代西洋的唱法,与歌曲的完美结合,使中国古老文明发扬光大,让我们既吸取了先进的歌唱方法与文化,同时加深了对我国古代文明知识的了解。

提升了我们的文化品位,充实了现代人的文化底蕴,加强了我们的声乐修养。

因为只有掌握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声乐与时俱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杨曙光《杨曙光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论俄国芭蕾舞剧音乐的两座丰碑■马春雨——以《天鹅湖》与《春之祭》为例翻开西方音乐历史长卷,驻足俄罗斯音乐流派,一种独特而新颖的音乐体裁——“芭蕾舞剧”便映入人们的眼帘。

尽管这种音乐体裁不是起源于俄国,但是却在这块穿越欧亚大陆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给世人留下炫目的篇章。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是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并获得极大发展。

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而曾被看作是歌剧的前身。

音乐在芭蕾舞剧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根据舞剧脚本谱写的音乐是舞剧编导赖以进行创编舞蹈和戏剧动作的基础。

因此,舞剧音乐既要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又要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

而且,舞剧音乐往往都有节奏明确、抒情色彩浓厚的适于舞蹈的旋律,并体现出作品的时代、地域以及其他风貌,因而,音乐素有“舞蹈的灵魂”之称。

俄罗斯可谓是盛产“芭蕾舞剧”的国家,最突出代表要数身处民族乐派的柴可夫斯基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斯特拉文斯基两位大师。

浅谈古典芭蕾《天鹅湖》的艺术魅力

浅谈古典芭蕾《天鹅湖》的艺术魅力

浅谈古典芭蕾《天鹅湖》的艺术魅力一、古典芭蕾的风格及审美特征本文是浅谈古典芭蕾《天鹅湖》的艺术魅力,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古典芭蕾,什么是古典芭蕾的风格及审美特征。

芭蕾是一门富有魅力、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芭蕾的高雅和美妙使得芭蕾被人们奉为“舞蹈艺术皇冠之珠”。

芭蕾优雅的舞姿,轻巧的跳跃和连续不断的脚尖旋转,常把人们带入梦幻般的艺术境界。

芭蕾,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

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古典芭蕾作为芭蕾的重要流派,在芭蕾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古典芭蕾(classic ballet)的历史约有五百年,是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虽经过了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在19世纪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

古典芭蕾依动作又可分为快舞与慢舞。

快舞孕育于意大利,最大特色是跳跃与旋转,专指男舞者与女舞者随著迅速的音乐踊舞的舞蹈,所有活泼迅速而华丽的舞蹈均属之。

慢舞孕育于法国,是法国舞蹈的最大特征,舞者以缓慢的动作,或以单脚支立平衡身体,构成优雅曲线之舞步与舞姿等均称为慢舞,这种舞蹈充满了纤细的美感。

古典芭蕾舞是很规范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传统的古典芭蕾舞的技术是建立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基础上的,它包括5种脚的位置和3个基本舞姿,以及各种旋转、击腿和脚尖舞技巧。

归纳起来就是“开、绷、直、立、轻、准、稳、美”8个方面。

“开、绷、直、立”4大美学原则是欣赏芭蕾最基本的审美标准;“轻、准、稳、美”是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需要演员具有高超的技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古典芭蕾的动作姿势具有由内向外发展,古典芭蕾动作的感觉是离心的、星射的,双臂和双腿从躯干突出向外伸长,形如从躯干飞离出去。

芭蕾动作力量的运用也是由内向外的,力量发自腰部,继而向外展开至肩部、大腿部,在延伸到上臂、下臂、手、指尖、小腿、踝、脚背、脚尖并向外延伸。

芭蕾舞诗性美的精神意境

芭蕾舞诗性美的精神意境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悲伤 , 但是天性的主题是却永远存在并闪烁出现。 这个可爱的童话 世界 ,让人直接感受到世界的伟大奥秘,诗意的雾直指人心 ,打开 你的内心最原始的质朴品质。这是唯一能展示美丽的芭蕾舞艺术的 方式,在它当中自然存在一种因果 ,一种颜色 ,一种迅捷 ,能使你 内心遭遇最强烈的冲击。芭蕾舞运用这样的方式 ,使 自己处在最基
三 、总结
芭蕾舞 的一大特点是将童话作为主题 ,该特点起源于文艺复
兴,这一时期的政权为了结束分裂的政治 目的而推崇古典文化,推 崇法国,俄罗斯宫廷文化,浓墨重彩地推崇超现实主义。结果使得 芭蕾舞成为一种专门诠释古典美和 自然天性之美的艺术。 它有两层含意:第一 ,它和童话相结合 ,释放沉默神秘的光 芒 ,使得人们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童话中,获得寻觅 自我的能力。 第二 ,芭蕾舞揭示了微妙 的美 ,它是人类理想的诗意的披露。芭蕾 舞展示的是天国的影像 ,它复制天堂的美丽画面 ,让人沉迷于对理
的基础之上构筑出放置高尚感情的概 息 之地。 以历史文学为基础 芭蕾的诗性美刻在五光十色的童话里。芭蕾舞者带你进人神 奇的图像景色的世界 ,充满想象的力神话 ,就像一系列金线穿就的 珍珠 ,像太阳的万丈金光 ,总是紧紧陪伴在你的身边。这种奇异的 特质 ,有点像天真可爱的女孩 ,用最理所当然的方式 ,叙说一个 内 情复杂的神秘故事。这是—个芭蕾舞者在与人交谈,即使她们扮演 的精灵戴着夜雾,甚至离奇的情节诉说了太多快乐的相聚和分离的
芭蕾舞既是艺术家完全个人的 自我展示号 隋感抒发 ,又是完 全忘我 的英雄魂魄飞舞 ;既是梦神用月桂枝触动的灵感 ,又是 日神 用灿烂的理性培育而成的知觉 ;既是一种极致之美的 “ 诗语”,又 是历史科学家用 “ 实语”对世界的秋毫不爽的批价。在理想和现实 的交汇处,画景象征世界在玄同忘我之境 中产生。诗性的美,仍然 是那些已经从诗之梦中觉醒了的艺术家 中最为激动的东西。当美 在心中起伏时,慷 f 既 激昂的崇高和热心幻想的壮丽让人受益,让人 学会诗的节奏和诗的包容 。在现实世界里 ,芭蕾艺术家用艺术的美 浸润人心 ,让它柔软 、和谐如初。在芭蕾的浸润下 ,人获得了 自 觉。通过精神美的诗化,芭蕾舞再造了—个世界。 参考文献: [ 1 J 朱孝远. 芭蕾舞诤 『 生美的精神意境叨. 文化艺术研究,2 O O 8 ,( O 1 ) 余 茜. l 中国芭蕾舞的美学研究 . 西南大学,2 0 0 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芭蕾艺术的美学原则
占典芭蕾舞是一种系统、科学、规范的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形成了一套科学、
系统、完整、规范、严谨的训练体系,并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它的形体及动作姿态完全符合几何构图的科学性。

用几何构图的抽象线条来设计动作姿势,是以古希腊文明为源头的‘
西方舞蹈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常人们认为西方舞蹈强调人为的形式,而东方舞蹈则顺从自然的形式。

但是我们发现在西方舞蹈形式的纯粹抽象中追求的“黄金分割比”也是符合“人体自然”的。

“古希腊人认为数学的原理是一切事物的原理,舞蹈作为人体的“动.”,也是存
在于数学意义上的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的基础便是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的0.618。

又称为“黄金律”或“黄金比”:如头顶至脐与脐至脚底之比:臂宽与躯干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下肢长与身长之比;眼高与脸长之比;前额到鼻孔的距离与脸长之比等等。

”∞在此基础上,最终归纳把它的审美标准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称、美”八个方面。

一、开、绷、直、立
从1661年法国皇家舞蹈院成立时开始建立芭蕾舞的基础,例如四大美学原则中的外开就
是在当时建立的,还有各大学派通用的五个脚的位置也是皇家舞蹈院制定并提出的。

而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是建立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之上,它是一切芭蕾舞动作的基础,只有符合其美学原则,才能称的上是完美的古典芭蕾,下面将“开、绷、直、立”的美学原则进行分析阐述。

“开”就是指身体从肩、胸、胯、膝、跺5大关节向外打开,双脚向外打开180度,最
大限度地延长肢体的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范围,增强表现力,同时也增强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

舞者通过芭蕾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可以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及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完美化、职业化。

正如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

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工为基础的动作。

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碗关
节处向外旋转。

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问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

”回
“绷”是指将膝关节和踩关节绷直。

“绷”也是芭蕾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芭
蕾是一种形体艺术,舞者只有将身体各部位“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原有线条的视觉感,并且芭蕾是一种放射性的艺术,因此必须通过“绷”才能将肢体放射到舞台当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能量聚集在肢体末梢部位,使舞姿更加舒展。

例如做Battemt tendu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擦到最远点一直到脚趾尖,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在做Battement tendu jete时,脚经过擦地离开地面踢向空中时,要用脚尖的力量带动腿踢出去,绷脚可以延长腿的长度。

通过“绷”还可以使肢体各部位的肌肉能量向身体的中垂线上凝聚,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从而产生上升的动作态势。

这也符合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呈现出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
“直”是指双腿膝盖伸直以及后背的垂直,也就是将身体垂直、拉长,使舞姿舒展、优
,达到完美的长线条视觉造型。

同时芭蕾动作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人的思维方式有所相似之处,与中国舞的“拧、倾、圆、曲”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

如在旋转中,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上立起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力量集中在人体的垂直中心轴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旋转运动起来,如果没有直立也就谈不中心轴,没有中心所有的旋转更是无从谈起。

在对“直”的分析中我们会谈到芭蕾的贵族质,这与西方国家的审美思想及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从精神气质的角度来看,要求
体挺拔直立,不能塌腰撅臀,也不能挺胸腆肚,在伸直腿时,必须绷紧膝盖,绷直脚背堪人有一种精神倍增的、挺拔的、高雅的气质,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美的享受。


“立”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并把身体重心准确
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空间占有感就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气字轩昂。

这非是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为的是突出芭蕾生来具有的皇家责气质,而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格品味。

舞蹈中要求演员收腹、挺胸,使身体能量内聚、重上提,以便向更高的空间层面发射能量,准确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

芭蕾中的“立”在直的基础上的升华,是芭蕾从形体美到动作美的整体概念。

“立”具有一种延伸感,在脚力踩向地面的同时,脖子向上拉长,有着脚踩地头顶天的感觉。

“立”会给人带来一种提升感觉,这种感觉能给人带来一种轻盈、敏捷、精神、高贵美的气质,而这些正是芭蕾所要的审美标准。

二、轻、准、稳、美
芭蕾艺术共同的美学原则是“开、绷、直、立、轻、准、稳、美”8个字。

“开、绷、直、立”这四大审美标准是基本;而“轻、准、稳、美”则是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

“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每次跳跃动作的起跳和落地,舞者都必须注意对身体
的控制,使观众看起来舞者身体松弛,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像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

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诺娃曾经说过:“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的才是舞蹈家。

”一名优秀的舞蹈家即使在舞蹈表演中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自如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准”是指舞者准确无误的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并且能够达到这个动作或舞姿的规格
要求,使动作的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到位。

在做过的实验中,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连续做100次Battement tendu,其脚尖每次都擦至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

例如,在《天鹅湖》中,黑天鹅所做的32个fouett en toumant,技术
水平高的女舞者在旋转的过程中主力腿的脚尖基本上在一个点上不会前后、左右移动;又如,男子tour en l’air两圈(720度),起跳在空中保持五位脚,然后准确地落在五位Plie上。

在古典芭蕾的表演中“准”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准确无误的完成,动作达不到规范性,就会失去其意义。

“稳”是指舞者在做动作时不仅要准确而且要稳健、扎实。

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动作,需要男女演员默契配合,不能让观众感觉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似的。

另外,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无论转几个圈,结束时都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这样才能保持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的完整。

“美”,芭蕾舞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演员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具有美感,芭蕾舞
的要求是极高的。

首先芭蕾舞演员的身材是非常美的,其次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活
雕塑和绘画”,∞它像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也像雕塑和绘画一样受空间的影响,舞蹈
需要通过发现和运用美的舞蹈形式来反映美的生活,使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
再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徐尔充隆荫培:‘舞蹈知识100问》,北京:华乐出版社,2001年,第64—66页。

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