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汇总●中国的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四灵与四象龙、凤、麟、龟乃中国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中国四象。

●中国古代医学①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②古代医学成就战国期间的名医扁鹊,采纳“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疗疾病,后代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代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代称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公布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数学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此后“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向来持续到现在。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朝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 多年。

南北朝期间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进一步精准到~ 3.1415927 之间。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记着以盘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系统的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农业四大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兴安灵渠。

贾思勰:北魏期间农学家。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好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徐光启:《农政全书》,在农学遗产方面极负盛名。

宋应星:明朝优秀科学家。

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沈括:北宋科学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年纪称呼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二三岁的小孩垂髫:幼年小孩 ( 又叫“总角” )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加冠:男子二十岁( 又“弱冠”)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 ( 又叫“知天数”、“半百”) 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诗词中的一些基本义象红豆—相思红叶—传情之物沙鸥—飘零伤感竹—时令,不屈的品行月—望月怀人、思乡孤雁—思亲,思乡,孤单梅—凌霜傲雪,品行高洁松—傲霜斗雪,刚毅不屈柳—送别,想念,惜别怀人西风—落寞难过,游子思归孤灯—羁旅悲凉,思乡怀人兰—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鹧鸪—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斜阳—对光阴流逝、世事沧桑的哀叹寒蝉—悲凉:引起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外国文学1.中世纪文学但丁,意大利人,有名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1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1

四、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 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 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 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 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 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二)义理之学
《礼记· 礼器》“义理,礼之文也。” 汉指经义名理。《汉书· 刘歆传》“及歆治《左 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 理之学”。 现指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 涵盖 儒释道诸子之学。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讲究修身 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主张贡献服务于 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 果说义理之学为体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传统的经世之学借鉴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 分列为下述三项: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3.美情趣,它们属于不
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三、文化的层次结构
•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 物。 •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 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 技、艺术组织等。 •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 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 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 的核心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一、古代发明1. 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起源于汉代。

它采用磁石原理,通过磁针指向北方,帮助航海家确定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就已经广泛应用。

通过将纸浆压制成纸张,取代了古代的竹简和丝绸书籍,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最早应用于军事上。

火药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科学1. 天文学: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例如,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了精确的天文仪器,并进行了大量观测和计算,掌握了天体运行规律,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数学: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已经独立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为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还发明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得到了较为精确的近似值。

3. 医学: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也相当发达。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解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古代文化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诗篇。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古代文学的典范,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3. 书法艺术: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画和布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字具有了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古代社会1.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基本上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扁鹊内经》三、东汉(一)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二)华佗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成就:1.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给关羽刮骨疗毒时所用);第一次使用的部位:腹部。

2.创五禽戏:最早的保健体操,开创运动仿生学,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医学有关的文言文

与医学有关的文言文

201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一反常态,开始旗帜鲜明地开始考查名人传记。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实践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高考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古代医学的文化常识岐黄:1.岐伯和黄帝。

相传为医家之祖。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太医:太医令为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

最早始于战国时的秦国,战国时期,秦有太医令,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

太医令下一般设有太医丞等医官作为助手,因此,有的文献则合称为太医令丞。

宋代医务机构甚多,有太常寺属下的太医局、翰林医官院、御医院等,宋徽宗时又设惠民局,广传医方及施诊。

扁鹊:1. 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

2.扁鹊(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人们借用了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针砭: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

《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砭为治病石针,针头圆型,前圆后方,方处为柄,以指易捏为宜。

针头在棉油灯焰上炙之微烫,沾姜汁、艾汁或其它配置药液,立顶于患者穴道,可治风湿、寒热诸病。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公基专业知识80:中国古代医学常识-科技常识

公基专业知识80:中国古代医学常识-科技常识

公基专业知识 80:中国古代医学常识-科技常识医学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

很多现在技术,也是以之前早期的内容为基础。

那么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名医以及医术呢?今天河北卫生人才网就带大家走进古代的医学世界。

(一)医学经典著作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分为《灵柩》和《素问》两部分。

②《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相传作者是扁鹊。

③《伤寒杂病论》成书东汉时期,作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被誉为“方书之祖”。

④《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中医药物理论发展的源头,是我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法。

⑤《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作者李时珍,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⑥《千金方》成书于唐朝,作者孙思邈,这是一本综合性临床百科全书,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

(二)医学名医①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不光是创医学,还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

②扁鹊春秋战国人,望闻问切、切脉诊断、《难经》③华佗东汉末年人,首创“麻沸散”,称为“外科鼻祖”“神医”;创制“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等的健身操。

④张仲景东汉末年人,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⑤孙思邈唐代,被称为“药王”,《千金方》⑥李时珍明朝,《千金方》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⑦皇浦谧西晋,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三)例题1、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黄帝内经》答案:B.河北解析:《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一部农书。

故本题答案正确答案 B.2、关于以下医学常识说法正确是( )A.华佗西汉末年人,首创“麻沸散”,称为“外科鼻祖”。

B.张仲景东汉末年人,称为“神医”,《伤寒杂病论》C.孙思邈唐代人,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

D.古代四大医学巨典《伤寒杂病论》、《千金方》、《黄帝内经》、《难经》答案:C.河北解析:A.华佗是东汉人;B.张仲景称为“医圣”;D.古代四大医学巨典是《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

中国传统常识

中国传统常识

中国传统常识1、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华夏民族古文明的开创者,因此光耀史册。

2、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

远古时代五帝史料记载不一,这五帝较为后人认可。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从宋朝开始才如此称呼,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经典著作。

4、五经:《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

相传有六经,由于《乐经》遗失,从汉武帝开始才把这几部著作并称为五经。

5、四维:礼、义、廉、耻。

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6、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四维八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现在是人人平等,这个“纲”就是“榜样”的意思。

8、五常:仁、义、礼、智、信。

在今天这“五常”并非象封建社会,现在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9、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人伦关系是做人的根本,号称天下善道。

10、十义: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

这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五湖四海广义是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12、四海: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丰碑。

1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国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15、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宣纸(泾县)、歙砚(歙县)。

安徽的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正宗的原产地,因此也被称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16、汉字六书:形声、指事、象形、会意、假借、转注。

汉字形成的六种方式方法。

17、六子全书:《老子》、《荀子》、《扬子》、《列子》、《庄子》、《文中子》。

各大学派经典的总结。

18、唐初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简称“卢杨王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
医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
1.医祖——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

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
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
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时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7. 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

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8. 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以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9.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历经27个寒暑于明万历年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故被后世尊为“药圣”。

10.天医星——叶桂
叶桂: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为中国温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难经》: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约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例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黄帝内经》
【答案】ABCD。

中公解析:我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黄帝内经》故ABCD全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