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动物介绍—豚鼠
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和应用(二)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

禽类的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
• (一)鸡生物学特征 • ①体表被覆丰盛的羽毛。没有汗腺,通过呼吸散热,怕 热甚至更甚于怕冷。肺为海绵状,紧贴于肋骨上,泄殖腔,粪尿常一起排放。在泄殖腔上有 重要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紧贴于细长的颈部皮下。红细 胞有核,呈椭圆形。 • ②体温高,心率及呼吸速率快。听觉灵敏,习惯于四处觅 食,不停活动,用灵活的两脚爪向后刨。常常对色彩很敏 感,如鲜红的血会对鸡形成刺激,引起鸡追随啄食,造成 严重损伤。环境和管理不良易产生异食癖。 • (2)主要品系、种群 • 医学中常用的品种是白来航鸡。 • SPF鸡是我国得到最广泛应用的SPF级实验动物。
• (三)生理学特点 • (1)性成熟早,雌鼠30-45日龄,雄鼠70日龄性成熟。性 周期15-17d,妊娠期为59-72d一般产仔3-4只,哺乳期2-3 周。 • (2)寿命一般4-5年,最长可达8年。 • (3)红细胞指数较其他啮齿类低,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 形态与人相似。 • (4)自动调节体温能力较差,饲养最适温度为18-22℃。 • (5)体内缺乏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其自身不能合成 维生素C。 • (四)主要品种、品系 • 1.英国种,亦称荷兰种 • 2.Hartley系,Dunkan-Hartley系 • 3.近交系2 • 4.近交系13
• 二、解剖学特性 • 齿式:44;有发达的门齿、犬齿和臼齿。 贲门腺占胃的大部分。幽门腺比其他动物 宽大。胆囊浓缩能力很低,且胆汁量少。23月龄幼猪皮肤的解剖生理特点更接近与人。
• 三、生理学特点 • 1.一般指标 • 性成熟雄性6-10月龄,雌性4-8月龄。性周 期21(16-30)d。妊娠期114d。哺乳期 30d。体温39℃。心率55-60次/分。血压 14-22kPa。呼吸率12-18次/分。 • 2.血液指标 • 血红蛋白100-168g/L血细胞容量 0.0259L/L。红细胞数6.4×1012/L。白细胞 数7×109-16×109/L。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5.豚鼠

定期对豚鼠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观察外观、触诊、听诊等,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病死豚鼠的处理与火化
病死豚鼠的处理
对于病死的豚鼠,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同时,对笼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扩 散。
火化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保护环境,病死的豚鼠应进行火化处理。火化是一种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将病死豚鼠的 尸体彻底销毁,消灭病毒和细菌的来源。在火化前,应确保尸体已经死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处理,以防 止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发生污染和传播疾病。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 学课件》5.豚鼠
目录
• 豚鼠概述 • 豚鼠在实验中的应用 • 豚鼠的管理与饲养 • 豚鼠的实验操作与伦理 • 豚鼠的疾病与防治
01
豚鼠概述
豚鼠的生物特性
01
02
03
体型
豚鼠是小型哺乳动物,体 型短而圆润,四肢短小。
毛色
豚鼠的毛色多样,常见的 有灰色、白色、棕色和黑 色等。
寿命
THANKS
感谢观看
固定
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将豚鼠固定在实 验台上,以便进行实验操作。固定时 应确保动物舒适,避免过度挣扎或受 伤。
豚鼠的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前准备
01
在实验前应确保豚鼠处于健康状态,并进行适当的麻醉处理,
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实验操作
02
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注射药物、采集血液等。操
作时应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损伤。
腹泻
腹泻是豚鼠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
起。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粪便状况、进行粪便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
食、使用抗生素等。
初一生物豚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豚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豚鼠(学名:Cavia porcellus)是一种小型的啮齿动物,被广泛饲养作为宠物。
它们有着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本文将介绍豚鼠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一、外貌特征豚鼠的体形相对较小,一般体长在20-25厘米左右,体重在500-1500克之间。
它们的体型圆胖,前后四肢短而粗壮,趾部有爪。
豚鼠的头部呈圆形,口吻短而圆润,眼睛大而明亮,耳朵短小。
豚鼠的毛发柔软而光滑,多为黑、白、黄、棕等色彩。
二、行走和四肢运动豚鼠的行走方式主要是慢步行走,它们前后肢交替移动。
豚鼠的前肢用于抓握食物和攀爬,后肢用于推动身体。
在活动时,豚鼠会进行一系列的踢腿和跳跃动作。
豚鼠的爪子适宜于攀爬和抓握,使它们能够在地面和高处自如活动。
三、食性和消化系统豚鼠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青草、蔬菜、水果等。
由于其不断生长的门齿需要磨损,因此它们需要提供适当的食物来保持牙齿的健康。
豚鼠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食道进入胃中进行初步消化,然后经过肠道进行吸收和排泄。
四、社交行为和行为习性豚鼠是社交性动物,通常以群体的形式生活。
它们善于和其他同类进行沟通,通过声音、姿势和体味等方式进行交流。
豚鼠具有丰富的行为习性,如打架、追逐、嗅探、探索等。
在觅食时,豚鼠会利用其敏锐的嗅觉寻找食物源,并通过挖掘和啃咬来获取食物。
五、生殖和繁殖豚鼠的生殖能力较强,雌性豚鼠一般在2-3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
它们的妊娠期为约60-70天,每胎可产仔1-6只,常为2-4只。
豚鼠的产仔数量较多,繁殖力强,因此容易成为大规模饲养的宠物。
六、豚鼠与人类的关系豚鼠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宠物,其可爱的外貌和温顺的性格深受大众的喜爱。
在人类饲养的家庭中,豚鼠常常以宠物的身份与人们互动,并成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
此外,豚鼠也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以推进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
总结:豚鼠是一种体型小巧、习性活泼的宠物动物。
它们的特征包括圆胖的体形、可爱的外貌、灵活的行走方式和社交性行为。
豚鼠实验报告过敏试验(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过敏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疾病之一,豚鼠因其对多种过敏原敏感而被广泛应用于过敏实验研究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豚鼠模型,探讨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并验证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豚鼠对常见过敏原的反应,验证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2. 探讨豚鼠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豚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50克。
2. 过敏原:花粉、尘螨、霉菌、食物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过敏原提取物、抗过敏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试剂盒等。
4. 实验仪器:酶标仪、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过敏原提取与制备:将花粉、尘螨、霉菌、食物等过敏原分别提取,制成一定浓度的过敏原提取物。
2. 豚鼠分组:将1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
3. 过敏原致敏:实验组豚鼠采用腹腔注射法,分别注射花粉、尘螨、霉菌、食物等过敏原提取物,剂量为0.5mg/只,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
4. 对照组豚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
5. 过敏原检测:在第5周,对两组豚鼠进行过敏原检测。
(1)ELISA法检测血清中过敏抗体水平:取豚鼠血清,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血清中抗过敏原抗体(IgE)水平。
(2)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取豚鼠背部皮肤,制备皮内注射点,分别注入过敏原提取物和对照液,观察皮肤反应。
6. 结果分析:对比分析两组豚鼠的过敏反应情况,包括血清中过敏抗体水平、PCA 反应等。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豚鼠在注射过敏原提取物后,血清中抗过敏原抗体(IgE)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实验组豚鼠在PCA试验中,过敏原提取物注射点皮肤反应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豚鼠对花粉、尘螨、霉菌、食物等过敏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适用于过敏反应研究。
实验动物——豚鼠

实验动物——豚鼠豚鼠在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上占第4位。
豚鼠在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上占第4位。
来源豚鼠(guinea pig)。
学名:avia porcellus,又名天竺鼠、海猪、荷兰猪,系哺乳纲,啮齿目,豚鼠属,豚鼠种。
豚鼠的祖先原产于南美洲,在安第斯地区作为肉用动物饲养。
由于豚鼠性情温顺,后被人工驯养。
1780年首次用于热原试验,现分布世界各地。
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豚鼠头大耳圆,颈短,体躯短而胖,四肢短而小,尾只有痕迹存在,全身被短毛。
豚鼠体长一般在22.5~33.5cm之间。
寿命为4~8年。
豚鼠怀孕时间较长,胎儿发育完好,仔鼠出生即已全身长毛,耳竖起,门齿齐备,眼睛睁开,数小时后能站立行走和柔软的饲料。
豚鼠出生体重50~150g,2~3天后就能边吸吮母乳,边吃青饲料等食物,离乳体重达150~200g豚鼠生长迅速,出生之后在两个月内平均每天增重4~5g。
两个月龄时,平均体重可达300~400g;五个月龄时,达到成熟期,雄鼠体重可达750g,雌鼠体重可达700g;大约要15个月龄雄鼠体重可达1000g,雌鼠体重可达850g。
活动规律:豚鼠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喜群居,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常发出吱吱声,嗅、听觉很发达,喜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繁殖特性:豚鼠一般5~6月龄达性成熟,性周期16.5天,妊娠期平均68天,哺乳期21天,平均产仔3只左右。
采食特性:豚鼠属草食性动物,咀嚼肌发达,盲肠占腹腔容积的1/3,喜食纤维素较多的禾本科嫩草和配制的饮料,日夜自由采食,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饲料中添加,每日每100g体重需4~5 mg,妊娠期、哺乳期则添加更多。
环境要求:饲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 摄氏度,噪音低于60分贝,湿度保持在50%~60%。
品种品系豚鼠经过人工驯养,已培育出英国种(English)、阿比西尼亚种(Abyssinian)、秘鲁种(Peruvian)、和安哥拉种(Angora)等,用于试验的主要是英国种豚鼠。
动物实验技术常用实验动物大小鼠豚鼠

动物实验技术常用实验动物大小鼠豚鼠前言动物实验是学术界和医疗界广泛使用的科研手段之一。
虽然动物实验在一些方面有其缺陷和争议,但是在一些疾病治疗、新药研发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实验动物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实验动物大小鼠、豚鼠,以及其适用场景和一些注意事项。
大小鼠适用场景由于其小巧、繁殖能力强、抗病能力相对较高等优点,小鼠(如C57BL/6J,BALB/c)和大鼠(如Wistar,Sprague-Dawley)被广泛用于多种基础和临床研究中。
一般而言,小鼠和大鼠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疾病模型制备。
比如说,使用小鼠和大鼠模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如糖尿病、心脏病、肝病等等。
2.药效学研究。
在动物体内测试不同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测算药物剂量等。
3.细胞/分子研究。
小鼠和大鼠具有更加完善的基因组信息和分类学体系,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注意事项在实验前,我们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充分的饲养和养护,保证其健康和安全。
而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注意事项也需要我们牢记:1.保证实验动物数量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动物数量的使用。
2.严格按照伦理审批程序和实验指导方针行事,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3.尽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实验动物。
例如,不同种类的鼠类生物学特征和行为特点有所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豚鼠适用场景豚鼠的全称是豚鼠科,也称草原大鼠。
豚鼠在研究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如下:1.营养和代谢研究。
豚鼠相对于小鼠来说更加接近人类,其代谢和营养特点更类似人,因此在营养代谢研究中使用豚鼠具有一定的优势。
2.遗传学研究。
豚鼠在PCR、基因转染等技术的开发中也有应用,因其本身体型较大适合进行手术和注射等操作。
注意事项1.豚鼠的管理需要相对较高的技能和经验,建议选手动物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2.豚鼠在饲养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稳定的体温、血糖和血压等,不得过度使用药物和刺激剂,否则会影响其健康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学 豚鼠

4.不能合成维生素C 体内缺乏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 5.有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豚鼠是研究抗原诱导速发型呼吸道过敏反应的良好模 型;
过敏原引发豚鼠出现发绀、虚脱、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随即窒息死亡。 6.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抗病能力较差:
豚鼠最易患细菌性肺炎和急性肠炎。 豚鼠对麻醉药物也很敏感,故麻醉死亡率较高,患病 豚鼠对麻醉药更为敏感。
于制作中耳炎、前庭器损伤、迷路炎、耳聋等中耳和 内耳疾病模型。
三、常用品种、品系
(一)品种:按毛的长短可 分为短毛豚鼠,长毛和刚毛
一般实验用豚鼠多为英 国种短毛豚鼠,其毛色有单 色、双色和三色;
单色的颜色有白、黑、棕、 灰、淡黄、巧克力色;
双色的有白与黑色;
三色为白、棕、黑色。
(二)品系
1.英国种,亦称荷兰种:国内各单位多来源于此 种封闭群,其生长迅速、生殖力强,性情活泼温 顺,母鼠善于哺乳。多用于药物检定、传染病学 等研究。
(二)主要解剖学特点 1.外形
➢身形短粗,头大,身 圆,耳朵和四肢短小, 无尾巴,只遗留尾巴 的残迹。
➢前足有四趾,后足有 三趾,每个趾都有突 起的大趾甲,脚形似 豚,故名豚鼠。
2.消化系统 ✓ 豚鼠的上唇分裂; ✓ 胃壁非常薄,粘膜呈皱襞状,胃容量为20-30ml。 ✓ 肠管较长,约为体长的10倍,其中盲肠约占整个腹腔的
4.胆小怕惊
豚鼠胆小,喜欢安静的环境,对外界突然产生 的响声、震动或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首先表现为 呆滞、僵直、不动,耳朵竖起,并发出吱吱的尖 叫声,然后四散逃跑。
5.用叫声表达要求 饥饿时一旦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豚鼠马上发出
“吱吱”的叫声;在受到惊吓以及雄鼠求偶时,也会 以叫声来表示。 6.寿命
豚鼠实验报告

豚鼠实验报告豚鼠实验报告引言:豚鼠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中。
本报告旨在探讨豚鼠实验的意义、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豚鼠实验的意义豚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们的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容易获取和繁殖,能够满足大量实验需求。
其次,豚鼠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度较高,对人类疾病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豚鼠的体型较小,便于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豚鼠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部分:豚鼠实验的方法豚鼠实验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常见的豚鼠实验包括行为实验、药理实验、遗传学实验等。
行为实验是研究豚鼠行为特性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豚鼠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反应,可以了解它们的学习、记忆、情绪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实验对于研究人类的行为和认知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实验是研究药物对豚鼠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豚鼠注射特定药物,观察其对豚鼠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这些实验对于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遗传学实验是研究豚鼠遗传变异对其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豚鼠的基因进行改造,观察其对豚鼠的影响,从而揭示基因与生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些实验对于研究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豚鼠实验的应用豚鼠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豚鼠实验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等方面。
通过豚鼠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生物学领域,豚鼠实验被用于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等方面。
通过豚鼠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生理过程和遗传机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此外,豚鼠实验还被应用于环境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豚鼠一、行为和习性1. 采食行为豚鼠是严格的草食动物,喜食纤维素较多的禾本科嫩草或干饲草。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日夜采食,两餐之间有较长的休息期。
饥饿时听到饲养人员的声音特别是拿饲料的声音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常整群一齐尖叫。
豚鼠愉快时能发出“啾啾”类似鸟鸣的声音。
豚鼠属于饮食不洁的动物,如果使用的食具不得当,豚鼠常在食物上边吃边排便或把食物扒散、将饮水喷出。
2. 群居行为一雄多雌的群体构成明显的群居稳定性。
表现为成群活动、休息或集体采食、紧挨躺卧。
幼鼠跟随成鼠追逐发情的雌鼠。
群体中占支配地位的豚鼠会咬其它豚鼠的毛。
在拥挤或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群内1只或更多动物被其它个体咬毛,毛被咬断,呈斑状秃,而造成皮肤创伤和皮炎。
如果放入新的雄鼠,雄鼠之间会发生激烈斗殴,导致严重咬伤。
3. 性情豚鼠性情温顺,不会攀登,较少斗殴,很少咬伤工作人员,但脚趾锋利,可有抓伤。
豚鼠胆小,喜欢安静、干燥、清洁的环境。
突然的声响、震动或环境变化,可引起四散奔逃、转圈跑或呆滞不动,甚至引起孕鼠流产。
对经常性搬运和扰动很不习惯,搬运、重新安置或触摸可使豚鼠体重在24~48小时内明显下降,情况稳定后又很快恢复。
这种现象很易影响试验结果,应引起注意。
4. 听觉豚鼠听觉非常发达,能识别多种不同的声音,它听到的音域远大于人。
当有尖锐的声音刺激时,常表现为耳廓微动以应答,即听觉耳动反射。
听觉耳动反射减弱或缺失是听觉机能不良的表现。
二、解剖学特点1. 外观身形短粗、头圆大、耳朵和四肢短小、尾巴只有残迹,眼睛明亮,耳壳薄而血管鲜红明显,上唇分裂。
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每趾都有突起的大趾甲,脚形似豚,体长225~355mm。
被毛紧贴体表,毛色有白色、黑色、棕色、灰色、淡黄色和杏黄色等,其毛色组成有单毛色、两毛色和三毛色。
2. 齿齿式为2(1013/1013)=20。
门齿呈弓形深入颌部,咀嚼面锐利,能终身生长。
当咬合不正时,门齿臼齿会过度生长。
豚鼠嚼肌发达。
3. 骨骼可分为主轴骨和四肢骨两部分,其数量因年龄而异,成熟豚鼠约有256~261块骨。
脊椎由36块椎骨组成,其中颈椎7个,胸椎13个,腰椎6个,荐椎4个,尾椎6个。
胸部有13对肋骨,其中真肋骨6对,与胸骨相关节;假肋骨7对。
四肢骨可分为前肢骨和后肢骨。
前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膑骨。
4. 心肺胸腔内有气管、肺、心脏和食道。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
肺呈粉红色分为左肺和右肺,右肺由尖叶、中间叶、附叶和后叶组成,左肺由尖叶、中间叶和后叶组成。
豚鼠胸腺与大小鼠不同,在颈部皮下气管两侧,附着不牢固,易摘除。
5. 消化系统腹腔内有肝脏、肾脏、脾脏、胃、肠、胆囊、胰脏、膀胱和生殖器官等。
胃壁非常薄,粘膜呈襞状。
胃容量约为20~30ml。
肠管较长,约为体长的10倍,其中盲肠发达约占整个腹部的三分之一。
肝脏呈暗黄褐色,分为内侧左右叶、外侧左右叶和后叶。
胆囊位于内侧左右叶之间。
胰脏为一长而扁平的叶状腺体,粉红色,横位于腹腔前半部胃的背面。
分头、体和尾叶。
6. 大脑在胚胎期42~45天脑发育成熟,大脑半球没有明显的回纹,只有原始的深沟,属于平滑脑组织,较其它同类动物发达。
7.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较为发达。
脾脏呈扁平板状,位于胃大弯部。
肺部淋巴结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在少量机械或细菌刺激时,很快发生淋巴结炎。
8. 泌尿生殖器官肾脏位于腹腔前部背侧,体正中线两侧右肾比左肾稍前,表面光滑,棕红色。
肾上腺较大。
雌雄豚鼠腹股沟部都有一对乳腺,但雌性乳头比较细长位于鼠鼷部。
雌性具有无孔的阴道闭合膜,发情时张开,非发情时闭合。
卵巢呈囊圆形,位于肾脏下方。
子宫有两个完全分开的子宫角,连接输卵管末端。
子宫角会合后形成子宫颈,开口于阴道。
雄性有位于两侧突起的阴囊,内含睾丸。
睾丸呈椭圆形纵行稍向背外侧排列于阴囊内,出生后睾丸并不下降到阴囊,但通过腹壁可以摸到。
用手压迫包皮的前面能将阴茎挤出,包皮的尾侧是会阴囊孔。
三、生理学特性1. 生长发育新生豚鼠的体重与双亲的遗传特征、母体的营养、窝间距、一窝产仔数和妊娠期的长短有关。
一般为50~115g。
产仔数5只以上时仔鼠往往因体质太弱,体重太小而难以成活。
由于豚鼠妊娠期长,新生仔鼠出生后即能活动,全身覆有被毛,有门齿,眼耳已张开,数小时后即能采食软料。
生长发育较快,在出生后两个月内平均每天增重4~5g 。
一般二月龄豚鼠体重可达350克;五月龄雌鼠体重可达700克,雄鼠体重可达750克;成年雄鼠体重可达950g,成年雌鼠体重可达800g。
豚鼠寿命一般为4~5年。
2. 血细胞指数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和红细胞压积比其它啮齿动物低。
外周血骨髓细胞的形态与人相似。
其淋巴细胞中有一种Kurloff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单核白细胞,胞质内含有大的粘多糖包涵体,称为库氏小体。
通常在血液、脾、骨髓、胎盘的血管系统或胸腺内发现,在雌激素刺激和妊娠情况下,其数量增多,最高密集点从肺和脾(红髓)转移至胸腺和胎盘。
这种细胞的起源和机能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可以帮助保护细胞滋养层免受母源细胞的免疫损伤。
3. 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豚鼠再接触某抗原时常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其特征是发绀、虚脱或因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发生窒息、死亡。
而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可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4. 肠道菌群豚鼠消化系统功能较弱,食物通过盲肠、大肠相当缓慢,部分食物可在肠道保持48小时,许多营养成分由肠道微生物菌群将纤维素分解后释放出来,因而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豚鼠对青霉素、四环素、杆菌肽、金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反应大,较大剂量用药后常可引起急性肠炎、甚至致死。
这是由于豚鼠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链球菌占优势,抗生素使革兰氏阳性菌明显减少,从而促使对豚鼠特别不利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内毒素所致。
一次肌注5万单位的青霉素能杀死75 %以上的豚鼠,死亡发生在注射后的第4天,原因是小肠结肠炎、大肠杆菌型的菌血症或细菌内毒素中毒。
5. 其它生理特点豚鼠体内缺乏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
豚鼠对麻醉药物及其它某些有毒物质如DDV也很敏感,麻醉死亡率较高,饲喂感染黑斑病的甘薯可引起豚鼠中毒而大批死亡。
豚鼠抗缺氧能力强,比小鼠强4倍,比大鼠强2倍。
6. 豚鼠的一些生理生化正常值如下:(1)一般生理值体重:成年雄性900~1000g,雌性700~900g初生重:50~115g体表面积:400g为565cm2,800g为720cm2直肠温度:37.2~39.5℃胃肠排空时间:13~30小时寿命:4~5年二倍体数:64饮水:10ml/100g体重/日排尿量:15~75ml/只/天饲料:6g/100g体重/日排便量:21~85g/只/天妊娠期:65~72天(平均68天)性周期:15~16天临界温度:30℃(2)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心率:230~380次/分血压:80~94/55~58mmHg呼吸量:1.0~3.9ml/次呼吸率:69~104次/分血浆PH:7.15~7.53血容量:69~75ml/kg体重心输出量:240~300ml/分/kg体重红细胞:5.4×106/mm3±12%红细胞压积:43±12%血红蛋白:13.4g/dl±12%血红蛋白浓度MCHC:30%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1μm3白细胞:9.9×103/mm3±30%嗜中性白细胞:42(22~50)%,4.2(2.0~7.0)千/mm3 嗜酸性白细胞:4(2~12)%,0.4(0.2~1.3)千/mm3嗜碱性白细胞:0.7(0~2)%,0.07(0~0.3)千/mm3淋巴细胞:49(37~64)%,4.9(3.0~9.0)千/mm3 Kurloff细胞:3.5(3~4)%,0.43(0.25~2.0)千/mm3 血小板:250~850×103/mm3(3)临床生化血清总蛋白:4.6~6.2g/dl白蛋白:2.1~3.9g/dl球蛋白:1.7~2.6g/dl血糖:60~125mg/dl血尿氮:9.0~31.5mg/dl肌酸酐:0.6~2.2mg/dl总胆红素:0.3~0.9mg/dl血脂:95~240mg/dl磷脂:25~75mg/dl甘油三脂:0~145mg/dl胆固醇:20~81.5mg/dl血钙:5.3~12mg/dl血磷:3.0~7.6mg/dl镁:2.4mg/dl钠:84.7~88.2mg/dl钾:3.9~5.2mg/dl四、生殖生理1. 性成熟豚鼠有性早熟特征(雌鼠一般为30~45日龄,雄鼠为70日龄)、雌鼠一般在14日龄时卵泡开始发育、于60天左右开始排卵。
雄鼠30天左右开始出现爬跨和插入动作,90日龄后具有有生殖能力的射精。
2. 发情雌鼠为全年多发情期动物,发情的雌鼠有典型的性行为,即用鼻嗅同笼其它豚鼠,爬跨同笼其它雌鼠。
与雄鼠放置一起,则表现为典型的拱腰反应,即四条腿伸开,拱腰直背,阴部抬高。
将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雌鼠的两条后腿之间,生殖器两侧,髂骨突起前部,很快有节奏地紧捏,发情的雌鼠会采取交配姿势。
检查雌鼠是否发情也可取阴道涂片,通过观察其角化上皮细胞是否积聚来确定。
雌豚鼠性周期为15~16天,发情时间可持续1~18小时,平均6~8小时,多在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晨,排卵是在发情结束后。
发情时间可因交千/mm3配而缩短。
3. 交配豚鼠一般在5月龄左右才达到体成熟,此时方可进行配种繁殖,否则不但母鼠体质过度损耗,其产生的后代体质和生命力也较弱。
雌鼠发情期间,雄鼠接近追逐并发出低鸣声,随后出现嗅、转圈、啃、舐和爬跨等动作。
雌鼠交配时采取脊椎前凸的拱腰反应姿势。
雄鼠进行插入,然后射精,终止交配。
交配完成表现为舐毛,迅速跑开。
射出的精液含有精子和副性腺分泌物,分泌物在雌性阴道内凝固、形成交配栓。
此栓被阴道上皮覆盖,并在适当的位置停留数小时后脱落。
查找阴栓(即交配栓)可确定交配日期、准确率达85%~90%。
另外还可检查雌鼠阴道内容物,看有无精子,以确定是否交配。
4. 妊娠豚鼠妊娠期为65~72天,平均68天,比其它啮齿类动物长得多,青年豚鼠妊娠期有延长的趋势。
在分娩2~3小时后,母鼠出现一次产后发情,此时交配妊娠率可达80%。
5. 分娩分娩前一周耻骨联合出现分离,最大限度可达3cm左右,可做产期判断。
雌鼠于分娩时蹲伏,产后把仔鼠身上添食干净并吃掉胎盘。
6. 哺乳产仔数1~8只,多数为3~4只。
豚鼠虽然只有一对乳房,但泌乳能力强,可很好地哺乳4只仔鼠。
母鼠间有互相哺乳的习惯,这一点与其它啮齿类及兔、狗不同。
仔鼠一般在15~21天断奶。
7. 繁殖时限豚鼠繁殖使用期限一般为1~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