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合集下载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赏析那个夏天,阳光格外灿烂,那些有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屈指可数,历历在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用134分钟追溯逝去的光阴,一闪而过,稍纵即逝。

故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北京,部队大院里的一群小孩正经历着成长的故事,父母被这个时代折腾的无暇看管好子女,稍大一点的孩子们又都上山下乡去了,这社会变得无法制约这批孩子。

他的青春锁定在两个不可分割的主题,权力与爱情,那也是马小军的追求,他和同性之间的较量,渴望成为老大,他追求米兰,期待爱情。

当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们却活在自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表现手法体现那纯真的年代,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两方面上分析影片的艺术意义。

一.蒙太奇表现手法画面是蒙太奇实现的物质基础,然而单一画面或者单一的镜头都是难以独立的承担叙事表意的任务,意义的产生通过上下文关系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

正如库里肖夫实验所证明的那两条蒙太奇定律:镜头组合产生意义,镜头组接顺序影响意义。

蒙太奇追求的是形声综合的集约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1+1>2"。

1.影片用到了心里蒙太奇,马小军幻想与米兰在一起的种种幸福甜蜜的场景,却终究只能是做梦,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的反差。

马小军讨厌余北蓓那种放荡随便的女人,用对比蒙太奇将米兰与余北蓓对比,更加深了马小军对米兰的疯狂迷恋,米兰就是他心中的天使。

岁月不饶人,当年胆小的马小军摇身变成了大老板,而当年的大哥刘忆苦却变成了傻子。

影片前后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那个社会背景下愚昧的价值取向。

姜文巧妙的用对比,给观众出乎意料的结果,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2.在剧中,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他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

值得提到的还有影片中的配乐,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暴力场景展现着这种凶猛:砖块、刀、榔头、铁链,血流满面的镜头频繁切换,伴随着这些场景的音乐,则多是文革时流行的“红太阳”歌曲。

小鞋子 电影赏析

小鞋子   电影赏析

电影艺术: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 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 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信息来于《电影艺术词典》)
重要电影史实
• 1895年12月28日为公认的电影诞生日(法国的卢 米埃尔兄弟公放了影片《火车到站》) • 意大利诗人乔治.卡努多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宣称电 影是一门艺术的人。 • 美国的爱迪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 美国人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
(8)插曲式段落:
清真寺礼拜,父亲借到一套园艺工具。回家后父亲 与母亲商议假日到富人区做园丁
(9)线性叙事组合段:
到富人区劳动,得到丰厚报酬,阿里提出要给妹妹买鞋的 要求,随即却发生车祸,父亲的伤情使得到鞋子的梦想再 度落空。
封闭构图 注意: 主体、前景; 所渲染的气氛; 人物内心情感;
(10)线性叙事组合段:
• 一般用来制造紧张气氛,有时可以形成喜剧色彩(如《功 夫》中追赶场面)
• 空镜头
• 画面中没有人物 • 通过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某种思想,或者抒发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主观镜头
• 可作做剧中人的眼睛,不仅可交待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空 间关系,还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内心反映
• 定格和定格拍摄
• 根据剧情需要将莫画面连续复印而得 • 突出画面,让观众“思索片刻”
(12)段落:
• 阿里最后得了第一名,流下绝望的泪水( 人物视线始终落在球鞋上)
(13)插曲式段落:
• 父亲为家中购物,中景,90度摇拍,可以 看见购物筐中并排放着一双红色小皮鞋和 一双白色新球鞋
(14)尾声
影片中的反复内容
• 阿里哭泣 • 威胁与和解 • 水池里的金鱼

老男孩猛龙过江电影蒙太奇手法赏析

老男孩猛龙过江电影蒙太奇手法赏析

老男孩猛龙过江电影蒙太奇手法赏析在《老男孩》的拍摄过程中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得到充分发挥,以肖大宝和王小帅在舞台上表演原创歌曲《老男孩》为例,大量运用了对比蒙太奇。

舞台上肖大宝深情弹唱,王小帅随歌起舞。

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导演运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切换镜头:
年少的"筷子兄弟"一起研究音乐、跳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曾经甜美的校花,经过岁月的打磨沦落成抽烟喝酒的花瓶;曾经的胖男孩变成了烤串男;眼镜男孩成了中年油腻的泡面男......
当老同学们看到大荧幕上"筷子兄弟"的精彩表演,在青春记忆和残酷现实的碰撞下流露出五味杂陈的情感甚至有人忍不住泪如雨下。

导演通过这样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凸显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通过这一批80后毕业前后生活状况的强烈对比,强化了《老男孩》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既然还没老去,就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青春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局,不要等芳华已逝,面目全非再悔之晚矣。

人只有一辈子总要坚持点儿什么,方不留遗憾。

正如片尾影片所道出的真谛: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赏析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赏析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赏析那个夏天,阳光格外灿烂,那些有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屈指可数,历历在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用134分钟追溯逝去的光阴,一闪而过,稍纵即逝。

故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北京,部队大院里的一群小孩正经历着成长的故事,父母被这个时代折腾的无暇看管好子女,稍大一点的孩子们又都上山下乡去了,这社会变得无法制约这批孩子。

他的青春锁定在两个不可分割的主题,权力与爱情,那也是马小军的追求,他和同性之间的较量,渴望成为老大,他追求米兰,期待爱情。

当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们却活在自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表现手法体现那纯真的年代,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两方面上分析影片的艺术意义。

一.蒙太奇表现手法画面是蒙太奇实现的物质基础,然而单一画面或者单一的镜头都是难以独立的承担叙事表意的任务,意义的产生通过上下文关系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

正如库里肖夫实验所证明的那两条蒙太奇定律:镜头组合产生意义,镜头组接顺序影响意义。

蒙太奇追求的是形声综合的集约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1+1>2"。

1.影片用到了心里蒙太奇,马小军幻想与米兰在一起的种种幸福甜蜜的场景,却终究只能是做梦,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的反差。

马小军讨厌余北蓓那种放荡随便的女人,用对比蒙太奇将米兰与余北蓓对比,更加深了马小军对米兰的疯狂迷恋,米兰就是他心中的天使。

岁月不饶人,当年胆小的马小军摇身变成了大老板,而当年的大哥刘忆苦却变成了傻子。

影片前后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那个社会背景下愚昧的价值取向。

姜文巧妙的用对比,给观众出乎意料的结果,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2.在剧中,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他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

值得提到的还有影片中的配乐,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暴力场景展现着这种凶猛:砖块、刀、榔头、铁链,血流满面的镜头频繁切换,伴随着这些场景的音乐,则多是文革时流行的“红太阳”歌曲。

从《地久天长》看王小帅影像风格

从《地久天长》看王小帅影像风格

从《地久天长》看王小帅影像风格作者:刘强任国政来源:《博览群书》2019年第10期王小帅是当代中国影坛最具个性和风格的电影作者之一,面对当今电影市场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商业化浪潮,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将目光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通过冷静克制的镜头来承载自己对于个体、社会和历史的独立严肃思考,为推动中国作者电影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小帅在谈到《地久天长》的创作初衷时说道:“希望通过时间去感受人和人之间,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的无常。

”30年间两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被导演用复杂精巧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讲述出来,刘耀军、王丽云夫妇与沈英明、马海燕夫妇两家人本是至交,却因一次意外渐生嫌隙,30年后才重归于好。

导演用3个小时呈现这一段丰厚的平民史诗,承载其对于生命的思考。

其中不乏具有时代感的动人细节,比如知青返城、计划生育政策、国有企业改制、下岗潮、出国热、下海等。

同时,导演冷静克制的影像语言也避免了影片被处理成俗套的苦情戏,体现出其对于影片驾轻就熟的把控能力。

冷峻克制的镜头语言第六代导演群体深受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创作理念所影响。

长镜头的运用、纪实性的风格、碎片化的镜头拼贴、粗糙写意的镜头语言似乎已经成为了第六代导演的标签。

而作为这一群体之中备受关注的导演之一的王小帅,在电影语言的创作理念上同样受到以巴赞等人为代表的纪实美学理论的影响,却并不完全符合人们对第六代导演的刻板印象。

“巴赞强调电影应该真实的展示现实的表象,要注重表现事物的原生形态,注重保持事件的具体性、偶然性和模糊性等现象学的完整性;……就是力求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

”王小帅受这种纪实美学观念的影响,在电影创作中不乏长镜头手法的运用,以此营造冷静克制而又真实的叙事氛围,刘星在水库溺亡的片段在影片中共出現过两次,是一个重要的段落。

导演采用了固定长镜头来展现刘星父母闻讯赶来的场面,没有通过蒙太奇技巧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人为的压缩和延展,也没有过多的镜头去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真实的还原了现场的气氛,构成了影片冷静克制的视觉风格,同时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耀军与丽云面对生死未卜的儿子,此时内心的哀求、牵挂和担忧等复杂情绪,完全可以通过镜头的切换使观众代入人物情感,产生共情,是一处打动人心的泪点所在。

叙事蒙太奇手法运用与赏析

叙事蒙太奇手法运用与赏析

叙事蒙太奇手法运用与赏析叙事蒙太奇手法运用与赏析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家认识、理解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法。

即蒙太奇思维方式——形象思维。

影视导演运用蒙太奇语言构想未来的作品(影视片)。

构思时,着眼于镜头设计,并调动影视的各种元素(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勿入、光、声、色、景、物、宇、构图、特技等,可谓集声画之美,汇视听之娱,融表演、摄影、布景、美术、道具、服装、录音、建筑、化妆等于一炉。

靠整体的艺术把握,靠镜头组接,靠“想象、形象远飞”,产生视象,形成一幅幅“无状之状,无像之像”的未来的屏幕形象有声画面,尺幅千里,气象万干,绘声绘影。

导演有了蒙太奇思维,就脑中有镜头、胸中有总谱(包括总体构思和声音总谱),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拍摄事宣,依据剧本和分镜头剧本进行前期和后期艺术处理,最后完成电视艺术成品。

叙事蒙太奇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1、平行蒙太奇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

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

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2、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存在着中断与连续的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然而,戏剧却属于连续的艺术,它能灵活自如地表现连续,但它也努力使用中断来引起对某个瞬间的特别注意,如“亮相”,便是表现单个瞬间的中断,以达到造型的目的。

但仍无法将二者完美统一。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电影,它不仅能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时中断,而且能使原本不关联的中断镜头形成连续,这就是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

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威尔帝—中国“微电影”拍摄器材第一品牌)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一)蒙太奇《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

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

谈谈对蒙太奇创作手法和长镜头创作手法的认识

谈谈对蒙太奇创作手法和长镜头创作手法的认识

谈谈对蒙太奇创作手法和长镜头创作手法的认识世界电影创作有两大体系:“长镜头创作方法”与“蒙太奇创作方法”。

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长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它原为电影的拍摄技巧,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

在电影发明之初,剪辑技巧还没成为专门的制作手段时,电影画面大多是采用长镜头拍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摘要: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二者各有千秋,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相互联系,彼此融合。

王小帅的电影中大量运用了蒙太奇与长镜头这两种镜头语言,形成了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魅力。

本文以他的电影《青红》为例分析王小帅电影中对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研究他的电影美学特征。

关键词:蒙太奇长镜头镜头语言电影美学
王小帅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六十年代的他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电影运动的影响,对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大胆尝试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等电影题材,为中国电影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因此,他们的电影中不乏对青春题材、边缘题材,演绎着中国现代人的生存现状。

他关心个体的生存,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他的作品中常常突出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很深厚的思想性。

二十多年来他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也日益形成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魅力,不断寻找着最适合表达其内心诉求的电影语言,而他对蒙太奇与长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则正是他的电影中极为锦上添花的一笔。

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
(一)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

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步成为电影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狭义上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

而广义上的蒙太奇则是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

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手段、叙述方式,通过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和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来产生不同的意义。

它是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的艺术技巧,也是电影反映现实
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

(二)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源自法国电影学者巴赞对电影本体和纪实美学风格的研究。

所谓长镜头,就是影视作品中时值较长的镜头,在一个单镜头内通过演员表演、场面调度及运动镜头,在画面上形成多种景别、多角度构图的镜头。

巴赞长镜头理论的审美理想是通过长镜头的实景的拍摄、真实连贯以及依次观察心理过程的景深镜头等方法表现出来的。

长镜头理论强调对生活原型的尊重,让生活自己去呈现自己背后的含义,以朴素而切近生活的直观感动、吸引观众。

它崛起于50年代,体现了现代人观察世界的态度,是一种后起的但生命力极强的电影语言。

二、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美学特征
(一)王小帅电影的蒙太奇美学特征
王小帅是中国60年代出生的青年导演中一直还在坚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摄电影的人。

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电影中能展现出比故事本身更为丰富的内容,他将更为深沉的精神诉求付诸电影,透过电影画面和叙事来关注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反映人们的平凡而沉重命运。

他的这种诉求与蒙太奇语言的内涵不谋而合,通过不同的结构手法、叙事手段来赋予电影以超出影片画面本身的更加丰富的意义。

王小帅常常运用具有强烈对比的几组镜头进行简洁利落的拼接,在这种激烈的冲撞中反映人物内心的焦虑与矛盾。

王小帅影片画面的另一大特点则是取景角度微妙,在他的镜头中,俯拍、仰拍、侧拍等拍摄角度的变化非常多,景别变化也较大。

(二)王小帅电影的长镜头美学特征
与此同时,纪实性也是王小帅电影的一大特点,他经常身兼编剧和导演,剧本取材于身边的所见所闻,人物故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不仅剧本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电影的在拍摄手段上也十分注重保持真实性。

而表现纪实性的最佳镜头语言,就是长镜头。

在长镜头的使用上,虽然王小帅不如贾樟柯那么熟悉果断,却也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风格。

贾樟柯的长镜头是要“把电影从摄影棚里解放出来,进入到了一个真实的空间里面进行拍摄”,而王小帅的长镜头则是常
常为了给电影叙事的真实性提供一些情感或是氛围上的支持。

三、影片《青红》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青红》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青红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由沿海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迁移到了内地边远的贵州。

而在这里,十九岁的女孩青红也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感情历程,与当地男孩小根相爱,却由于父亲归乡的愿望而不得不与小根分手,无法忍受分离之苦的小根失去控制,用最极端的方式占有了青红。

这部电影带有王小帅过去生活的一些印记,因此他在这部电影中也投入了较大的感情,从影片的叙事到表现手法以及思想内涵上都达到了他电影中的高峰。

影片中,王小帅大量运用了蒙太奇和长镜头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突出情节变化,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烘托的作用。

(一)《青红》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青红》这部电影中,蒙太奇的运用广泛而巧妙。

在叙事蒙太奇中,王小帅用平行式蒙太奇和积累式蒙太奇。

以青红和好友小珍两个女孩的爱情铺设出两条不同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却共同表现了青春的叛逆与迷茫,这是平行式蒙太奇的手法。

而电影中一直保持着的时代特色:军用布鞋、斜挎包、女生们的大波浪和口红等,这些时代符号的不断重现都是为观众复现了那个时代的原貌,是一种积累式的蒙太奇,对渲染气氛、强调情节、突出影片主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表现蒙太奇中,《青红》中运用了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

《青红》这部电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对比,“青”是青春少女的青涩懵懂,“红”则是她们的热情与冲动,这种对比蒙太奇是影片情节中的矛盾所在,推动着电影情节的发展;隐喻蒙太奇是通过画面的中的某种事物,或是两幅以上的画面并列和对比,从而揭示出一种新的意义。

电影中的红色高跟鞋是一个具有喻示作用的物品,它代表了青年对爱情的渴求,它触发了青红为爱情反抗父亲的决心,也最终击毁了青红的爱情理想,这种隐喻蒙太奇对提升影片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影片中叙事场面后切入的大量的空镜头与写意性的画面则是一种抒情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二)《青红》中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王小帅在《青红》这部电影的镜头形态的处理上,也运用了很多具体、完整、实录的长镜头、景深镜头,直接将意义诉诸于具体画面之中,人与环境、人与人的画面都一目了然,保留镜头中空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青红》运用了大量的固定长镜头,即机位固定不动,对一个场面进行连续的拍摄。

例如,在青红经历了父亲的严厉管制,也目睹了小珍与吕军爱情的悲剧,她选择在回家的路上向小根提出分手。

这一段真实地纪录了两人爱情破裂的经过,导演从山上向山路上的两人进行俯拍,大全景中的两人沉默地站立在山路上,观众也无法知晓青红对小根到底说了些什么,强调了王小帅对情节发展的客观态度,把现实画面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完整的画面中自行理解,这种镜头的多义和模糊性正是长镜头理论所强调的复现自然、尊重现实。

同时,王小帅对运动长镜头的运用也比较多,通过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走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角度、多景别的拍摄。

在青红试穿小根送的高跟鞋被父亲发现之后,回家路上父女两人一直一言不发,摄像机一直跟着青红的步子慢慢向前推,将青红和父亲归家路上的无言状态真实地纪录了下来,也使观众从这种父女走路时的现实距离上感受到了父女二人的内心距离。

小结
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二者各有千秋,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相互联系,彼此融合,共同构架出了电影中的人物关系、情感变化、环境氛围和情节发展等等,为观众带来了更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王小帅的电影在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上都非常用心,灵活运用了这两种不同的镜头语言,为他的电影选择出最恰当的表现形式,时而纪实,时而写意,却总能在光影世界中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惊喜。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