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
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及,达到。
王:称王。
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翻译: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
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招引。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1):推辞。
之:代词。
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翻译: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三峡》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的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到日光。
《富贵不能淫》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译文:这怎么能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高三年级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含解析)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 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 往吊,〔树人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坟墓, 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 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 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 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 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 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 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 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 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 得除为丞,稍迁至XX嵩明州知州.
〔节选自〔元史·王磐传》
〔1蒙古军攻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王禧又拿出全 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 〔众人依仗他才得以幸免.
〔得分点:"罄、赀、费"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李璮阴谋不轨,磐发觉后,抽身〔独自跑到XX, 得到驿站马匹飞奔到京师,通过侍臣来报告给皇上.
〔得分点:脱身、因、闻,各1分,句意2分
〔2守将在边境,只求没有事端〔发生罢了,不敢因为 贼寇随意给君主带来忧虑〔不敢因为贼寇随意招致 君主忧虑.〔边,边境,边疆,1分;妄,随意,1分;贻, 造成,招致;给予1分;句意2分
1、贪滥 :贪欲无度. 2、参:弹劾; 检查;通"叁"〔参分天下,而有其二; 星名. 3、擿:揭发. 4、假:宽容,宽恕.
〔1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 械,〔这是必胜的方法. 〔"以其间""厉""坚"各1分,句意2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一】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参考译文】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
”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就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 “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就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就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就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就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就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②就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孔子困陈蔡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亡戟得矛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②“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相马古之善相马者,寒风就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
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
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就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于就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此人得以富于她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王戎死孝王戎、与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