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消毒隔离工作是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场所及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 人员素质方面(1)专业知识缺乏:部分消毒隔离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
(2)责任心不强:部分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
2. 设施设备方面(1)设备不完善:一些场所的消毒隔离设备不齐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设备维护不及时:部分设备长时间未进行维护,导致设备损坏,影响消毒隔离效果。
3. 管理制度方面(1)制度不健全:部分场所的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2)监管不到位: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制度难以落实。
4. 操作流程方面(1)操作不规范:部分工作人员在消毒隔离操作过程中,未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2)交叉感染风险:在操作过程中,未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整改措施1. 人员素质提升(1)加强培训:对消毒隔离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2)强化责任心:通过教育、激励等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充分认识到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
2. 设施设备改进(1)完善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齐全的消毒隔离设备。
(2)定期维护:对消毒隔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管理制度完善(1)健全制度: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加强监管:加大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制度得以落实。
以下为具体整改措施内容:一、人员素质提升1. 加强培训(1)开展专业培训:针对消毒隔离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方法、消毒时间、消毒范围等内容。
(2)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3)考核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所需知识。
消毒隔离质控问题及整改措施_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质控问题及整改措施_消毒隔离整改措施一、前言消毒隔离工作是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提高消毒隔离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文分析了消毒隔离质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消毒隔离质控问题1. 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部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导致消毒隔离工作落实不到位。
2. 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误区,影响了消毒效果。
3. 消毒设施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设施不完善,如消毒剂过期、紫外线灯具损坏等,影响了消毒效果。
4. 消毒隔离工作流程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流程不规范,如无菌操作不严格、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5. 监管不到位:部分医疗机构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不到位,缺乏持续改进和追踪评价机制。
三、消毒隔离整改措施1. 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医疗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制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认识。
2. 加强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和技能,确保无菌操作规范。
3. 完善消毒设施:医疗机构应确保消毒设施齐全、有效,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确保消毒效果。
4. 规范消毒隔离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消毒隔离工作流程,加强对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处理等环节的监管,确保消毒隔离工作规范化。
5. 强化监管力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建立持续改进和追踪评价机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毒隔离工作质量。
6. 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医疗机构应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将感染防控纳入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感染防控氛围。
7.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整洁,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隔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范文

消毒隔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毒隔离工作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消毒隔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一、消毒隔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意识不足部分单位和个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消毒隔离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原因在于:(1)宣传教育不够到位,人们对消毒隔离的认识存在误区,误认为消毒隔离是过度防护,影响了消毒隔离工作的开展。
(2)部分单位管理层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将消毒隔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忽视相关规定。
2. 设施设备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的消毒设施设备不完善,难以满足消毒隔离工作的需求。
原因包括:(1)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滞后。
(2)管理层对消毒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够,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3. 操作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从业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规定进行操作,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原因包括:(1)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足。
(2)监管不力,导致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疏于规范。
4. 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消毒隔离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消毒隔离工作难以落实。
原因包括:(1)制度制定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漏洞。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消毒隔离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毒隔离观念。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关注、支持、参与消毒隔离工作的良好氛围。
2. 完善设施设备加大投入,更新和完善消毒设施设备,确保消毒隔离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3. 规范操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消毒隔离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确保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消毒隔离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毒隔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消毒隔离知识缺乏:部分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足,对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消毒隔离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2. 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消毒隔离工作难以落实。
3. 消毒隔离设施不完善:部分医院消毒隔离设施不足,如消毒剂种类单一,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消毒隔离工作的需求。
4. 消毒隔离操作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在消毒隔离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消毒液浓度配制不准确,消毒时间不够等。
5. 消毒隔离管理不到位:部分医院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消毒隔离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
二、原因分析1. 教育培训不足:部分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教育培训不足,导致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足。
2. 人力资源不足:部分医院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消毒隔离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
3. 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医院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消毒隔离设施不完善。
4. 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消毒隔离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教育培训:医院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完善制度建设:医院应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 改善设施条件:医院应增加消毒隔离设施的投入,保障消毒隔离工作的需求。
4. 规范操作行为:医护人员应按照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消毒隔离效果。
5. 加强管理监督:医院应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确保消毒隔离工作得到充分重视。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精选篇)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精选篇)消毒隔离作为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在抗击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消毒隔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对消毒隔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消毒隔离存在的问题1. 效果不明显:消毒隔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阻断疾病传播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病原体对某些消毒剂具有抗药性,导致消毒效果不如预期。
2. 操作不规范:由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培训不足,往往会在消毒隔离操作中存在疏漏,如消毒剂使用不当、消毒时间不够等,这都会影响到消毒的效果。
3. 设施不完备:有些地方的卫生设施相对落后,消毒隔离场所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比如缺乏自动感应器、隔离房间条件差等,影响了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效果。
4.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国各地关于消毒隔离的标准和流程并不统一,导致了不同地区在执行上存在差异,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消毒隔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 缺乏专业人员:消毒隔离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基层卫生机构中,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缺乏专业人员参与消毒隔离工作。
2. 缺乏培训和教育机制:由于对于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培训和教育机制不健全,导致了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3. 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在卫生设施和消毒剂的采购上投入不足,导致了硬件设施和消毒剂的质量不达标,影响了消毒隔离的效果。
4. 司法责任不明确: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消毒工作的监管和追责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一些操作人员对于工作的敷衍态度,影响了工作质量。
三、消毒隔离的整改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教育机制,增加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他们对于消毒隔离工作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
2. 完善设施建设:增加对于卫生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消毒隔离场所的硬件设施水平,配备先进的消毒设备和自动感应器,提高整个消毒隔离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word精品

2012 年第一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1、内镜中心:胃镜仪器台面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设备无消毒登记,肠镜室、支气管镜室快速手消不能常规化,有间断现象,清洗消毒内镜时未戴帽子和防护面罩2、新生儿室:暖箱水槽口和暖箱内台面微生物监测细菌总数超标。
3、发放间传递窗损坏一个需及时更换玻璃,有3 个窗未关闭,实习同学未换鞋进入打包间,回收间布类不能按要求放入篮筐堆在地面上;各室物品摆放不整齐4、手术室:布局流程不合要求,医护人员入口管理不严,有不换鞋入室现象,手术室外走廊物品摆放乱,拖把未悬挂;脚踏凳为木制器不便消毒,无菌室的门未关;腔镜器械未用超声洗涤。
二、第一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情况1、2012 年第一季度我科对院内主要科室、主要区域和部分科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共采取样本为692例、合格685 例,合格率99%。
其中空气采样79 例合格73例,合格率为92.4%.物表采样180例合格178 例,合格率98.9%医务人员手采样64 例,合格64 例采样率100%。
无菌物品采样298 例合格298例。
合格率100%。
残余消毒液采样为48例合格率100%灭郡内镜采样41例合格41 例合格356例合格率100%。
已对不合格的科室发出通知,经过整改后复查不合格、采样不合格的科室有:空气:6例、物表2例。
不合格的科室有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血库。
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
三、护理部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反馈个别科室对抗菌物品交接查对不严、对有效期不明确导致存在过期物品。
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未写日期、时间,夜查房时存在较多。
如棉签、输液贴一次性无菌物品未按规范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
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方法不统一。
部分科室对消毒知识掌握不全,吸氧流量表消毒方法不正确。
一次性湿化瓶未写开始时间日期。
个别科室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等用后不能规范放置、垃圾存放箱不卫生并且不及时盖盖、锐器盒已满未及时更换,针头未放入利器盒内。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消毒隔离是医疗机构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意识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消毒隔离措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2. 设施设备不足:部分医疗机构的消毒设施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消毒隔离的需要。
3. 操作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操作不规范,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4. 管理不到位: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到位,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不够严格。
不足,影响消毒隔离效果。
6. 患者配合度低:部分患者对消毒隔离措施的配合度低,影响消毒隔离的执行。
二、原因分析1. 意识不足的原因: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培训和宣传。
2. 设施设备不足的原因:部分医疗机构的消毒设施设备不足,可能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规划不合理。
3. 操作不规范的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操作不规范,可能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监督。
4. 管理不到位的原因: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到位,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识培训不足,可能是由于医疗机构对培训工作的投入不足和安排不合理。
6. 患者配合度低的原因:部分患者对消毒隔离措施的配合度低,可能是由于缺乏对消毒隔离知识的了解和信任。
三、整改措施1. 提高认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消毒隔离重要性的认识。
2. 完善设施设备:加大对医疗机构消毒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消毒隔离的需要得到满足。
3. 规范操作: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操作规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
4. 加强管理:提高管理层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5. 增加培训:加大对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的投入,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消毒隔离质量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质量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质量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毒效果不达标:消毒隔离措施未能有效杀灭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2. 消毒设备不完善:消毒设备设施不齐全,维护不及时,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
3. 消毒物质选择不当:使用的消毒物质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不适用于特定场所,影响了消毒效果;
4. 消毒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对消毒操作流程不熟悉,或者不按规范操作,导致消毒效果受到影响;
5. 消毒记录不完整:缺乏规范的消毒记录制度,导致消毒过程无法有效监控和追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提高消毒设备设施的质量和数量,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
2. 充分了解不同消毒物质的特点和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物质,并确保合理使用和储存;
3. 建立完善的消毒操作规范和培训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4. 加强消毒过程的监控和追溯,建立健全的消毒记录制度,及时记录和反馈消毒情况;
5. 定期组织消毒隔离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6. 加强对消毒隔离质量的宣传和意识培养,增强全员参与和责任意识;
7.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进消毒隔离质量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一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1、内镜中心:胃镜仪器台面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设备无消毒登记,肠镜室、支气管镜室快速手消不能常规化,有间断现象,清洗消毒内镜时未戴帽子和防护面罩2、新生儿室:暖箱水槽口和暖箱内台面微生物监测细菌总数超标。
3、发放间传递窗损坏一个需及时更换玻璃,有3个窗未关闭,实习同学未换鞋进入打包间,回收间布类不能按要求放入篮筐堆在地面上;各室物品摆放不整齐4、手术室:布局流程不合要求,医护人员入口管理不严,有不换鞋入室现象,手术室外走廊物品摆放乱,拖把未悬挂;脚踏凳为木制器不便消毒,无菌室的门未关;腔镜器械未用超声洗涤。
二、第一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情况1、2012年第一季度我科对院内主要科室、主要区域和部分科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共采取样本为692例、合格685例,合格率99%。
其中空气采样79例合格73例,合格率为92.4%.物表采样180例合格178例,合格率98.9%医务人员手采样64例,合格64例采样率100%。
无菌物品采样298例合格298例。
合格率100%。
残余消毒液采样为48例合格率100%灭郡内镜采样41例合格41例合格356例合格率100%。
已对不合格的科室发出通知,经过整改后复查不合格、采样不合格的科室有:空气:6例、物表2例。
不合格的科室有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血库。
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
三、护理部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反馈个别科室对抗菌物品交接查对不严、对有效期不明确导致存在过期物品。
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未写日期、时间,夜查房时存在较多。
如棉签、输液贴。
一次性无菌物品未按规范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
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方法不统一。
部分科室对消毒知识掌握不全,吸氧流量表消毒方法不正确。
一次性湿化瓶未写开始时间日期。
个别科室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等用后不能规范放置、垃圾存放箱不卫生并且不及时盖盖、锐器盒已满未及时更换,针头未放入利器盒内。
四、医教部消毒隔离情况反馈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诊疗后不能做到及时洗手听诊器搭在双肩上污染听孔医生换药有不带口罩、帽子现象。
五、科室意见反馈1、手术室:15台空气消机需更换2、呼吸科:缺少5间病房未使用空气消毒机。
3、人工肾室:“B”液的配置人员无资职,配置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4、口腔科:小型压力蒸气消毒锅超过使用年限,建议统一回消毒供应中心消毒。
六、原因分析:以上科室存在问题均已反馈到科室,要求限期整改,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血库,空气监测不合格,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
主要原因是旧病房大楼,布局流程改造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天气冷开窗通风不够,空气不通。
布局流程改造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天气冷开窗通风不够,空气不通。
手卫生依从性低,多重耐药菌消毒观念不强,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没有对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的观念,护士长在科室中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导致工作松散,管理科管理力度不强奖惩未进行认真兑现。
七、整改措施:1、对检查不合格科室已发送整改通知单,经追踪整改已达标。
2、新建内科大楼,解决重点科室布局流程不合理现状。
3、人工肾室:“B”液的配置人员无资职,要求立即更换人员。
4、手术室、呼吸科、口腔科需要增加设备申请报告交计划科。
医院统一采供。
5、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和正确率。
6、增强对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消毒知识的再培训、提高消毒意识。
7、加强院科两级监督检查力度、奖惩兑现。
8、加强医护人员考核力度与奖金绩效挂钩。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2年4月6日2012年第二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1、手术室:仪器台面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设备无消毒登记,洗手间空调不洁,洗手池不清洁,干手毛巾回收不及时。
儲槽内的无菌物品未用小包装。
空气消毒机有超期使用需更换15台。
连台手术有消毒时间不够现象。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登记项目要齐全。
外来器械使用登记项目不全。
2、肠镜室、支气管镜室:快速手消毒不能常规化,有间断现象诊疗和办公在同一房间,布局流程欠合理,清洗消毒内镜时未戴帽子和防护面罩。
3、新生儿:婴儿洗浴间空调不能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布局流程不合理;NICU室温度不能达到要求(冬季),暖箱水槽口和暖箱内台面微生物监测细菌总数超标。
洗手池配备不够、监护病房内无洗手设施;奶瓶清洗不够洁净、有水渍;利器盒盖打关闭不严、针头外溢;病区空气较差,有异味,通风少。
4、供应室:打包间、器械间的空气中有微球菌生长,手术器械查出2件有水渍、关节部有锈色。
建议供应室申请接通OA系统,配电脑一台。
二、通报第二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情况我院感染科对重点科室、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微生学监测。
共采样694例,合格685例,合格率99%。
其中空气采样79例,合格73例,合格率为93%。
物表采样180例,合格178例,合格率98.9%。
医务人员手采样64例,合格为64例,合格率为100%。
无菌物品采样为298例,合格298例,合格率100%。
残余消毒液采样为48例,合格48例,合格率100%。
灭菌内空气采样41例,合格41例,合格率100%。
消毒内镜6台,合格6台,合格率100%。
无菌液体采样36例,合格36例,合格率100%。
不合格科室有空气不合格:(6例)、物表不合格:(2例),不合格科室有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
三、护理部消毒隔离检查情况反馈1、紫外线和空气消毒机登记不规范。
2、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未写日期时间如棉签、输液贴。
3、一次性无菌物品未规范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
4、个别科室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方法不正确,止血带消毒后未及时晾干备用,存放袋不清洁。
5、个别科室垃圾不能规范放置医疗垃圾,存放箱不卫生不及时盖盖,锐器盒不清洁。
四、医教部消毒隔离存在问题1、医生无菌观念差换药时不戴口罩帽子。
2、手依从性差诊疗过程中存在不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3、手术过程中说与手术无关的话。
五、科室意见反馈1、需增加空气消毒机:急诊室4台、输液室3台。
2、妇产科产房、介入科、人流室、门诊小手术室增添外科洗手设施。
3、ICU需增添医疗垃圾桶。
六、原因分析以上科室存在问题均已反馈到科室,要求限期整改,出现以上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科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和无菌观念不强,医生在换药时有不戴口罩、帽子的现象,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高年资医生和实习同学仍不执行现象;加强全院无菌观念,特别是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无菌观念尤其重要。
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本季度监测空气仍然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旧病房大楼,布局流程改造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天气冷开窗通风不够,空气不通。
科室缺少消毒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消毒需要,医院需要统一配备。
重点科室应加强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七、整改措施1、加强对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消毒知识的培训、利用院感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增强消毒隔离观念;2、加强督查,医教部、护理部、院感管理科加强检查力度和协作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3、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供应室重点科室申请要求搬入新病房大楼,以改变布局流程不合理现状。
4、奖惩兑现,促进医护人员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2年7月18日2012年第三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1、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同学操作时未戴口罩、帽子;生物安全柜使用方法不正确,表面不清洁,手卫生依从性差;洗手液、手消毒液使用不能做到常规化,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记录不规范:没签全名,重量无单位,每月未集中装订。
2、内镜中心:使用中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不能达到3.0以下,未及时维修,膀胱镜室面积不够,流程不合理;3、新生儿室: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仍有混放现象,实习护士分辨不清,奶瓶清洗不洁净有水渍,个别奶头橡胶老化,孔眼较大4、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电脑版不显示要求立即维修;洗手池不清洁、拖把标识不清,淮北市卫生局8月14日查1#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不合格(电话8.28通知我院)5、手术室个别手术间手术时不能及时关门,感应不灵敏;个别手术器械包包布旧,需及时更换,淮北市卫生局通知8月14日查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超标,洗手池水龙头配备不够。
6、ICU空气消毒不合格,感染管理科已给予整改通知(即反馈单)。
二、2012年第三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分析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2012年版的《消毒技术规范》,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012年3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重点科室、重点区域和部分普通科室消毒灭菌,空气质量、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液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共采样本548例,合格547例,合格率99.8%。
其中空气采样73例,合格72例,合格率为98.6%;物体表面采样108例,合格108例,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卫生采样66例,合格66例,合格率100%,无菌物品采样218例,合格218例,合格率100%;残余消毒液采样54例,合格54例,合格率为100%;灭菌内镜采样15例,合格15例,合格率100%;消毒内镜15台,合格15例,合格率100%;无菌用水3例,合格3例,合格率100%;血透室的透析液及透析用水10例,合格10例,合格率100%。
1例空气不合格:ICU。
三、护理部消毒隔离检查情况利器盒使用不规范、过满、有针头没切小皮条现象;棉签、封口贴、治疗巾开包后无时间、日期或过期现象;拖把无标识、悬挂不规范;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放。
四、医教部消毒隔离检查情况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差,查房时不能做到诊疗前后洗手和快速手消液。
取无菌物品时不能完全按要求,有跨越无菌区现象;使用后的手套不能及时放入医疗废物桶内。
五、原因分析本季度消毒隔离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现象较以前有明显的改观,做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较规范;手术台上未发现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紫外线登记、空气消毒机登记及时,但是有些科室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利器盒过满、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拖把悬挂不能做到独立、无菌操作不能规范等现象,ICU由于建筑设计存在问题,不易通风采光,给空气流通带来不便,本季度空气监测, ICU空气监测不合格,感染管理科已给予整改通知(即反馈单),通过追踪整改已达标。
六、整改措施1、以上科室存在问题均已反馈到科室,要求限期整改,2、ICU持续超标,调整空气消毒机的使用频率和消毒时间,清洗空气消毒机的滤网,加大新风送气量,经过我们认真的监测和严格督查,复查空气培养合格。
建议医院将手术室搬入新大楼,或手术室进行彻底改建,满足医院感染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