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仪操作过程

合集下载

粗糙度仪的操作

粗糙度仪的操作

1
2
4
3
校正片的公秤值为2.970um 校正测量结果:20970+/-0.005 um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4 部品测量 4-1 设定测量条件
STEP1
单击电脑上方的测量条件或双击电脑菜单左下方或者双击页 面左下方测量条件处跳出测量条件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STEP2
设定测量条件数据 基准长度=评价长度÷区间数 评价长度:为图纸指定需要测试范围的长度 区间数:一般为5最小不可以小于2
2 打开软件 电脑主页面上双击surfpak 软件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3 校正测量 3-1 校正片放于测量平台进行仪器校正
校正片
摇杆控制方向器
校正片放于测定台面上,通过选择X,Y,Z, (红灯显示)来控制摇杆上下左右方向,设 定测定头测量位置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3-2点击电脑界面测量菜单,下拉检测器校正测量 STEP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4-2 参数的设定 STEP3
电脑上方单击设置 ,下拉设置参数条件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STEP4
选择评价条件下的参数方框并选择Ra,Ramax,Rz,Ry栏里打勾确定 单击自动开始运行开始检测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STEP5
得出的结果即部品表面粗糙度的实测值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5 关机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定义 粗糙度仪:也称粗糙度测试仪 主要用于测量轴径表面粗糙度
仪器示图 印机
电脑界面
粗糙度仪
测量设备:打印机 电脑主界面 粗糙度仪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测量流程 (日常操作) 1 开机 2 打开软件 3 校正测量 4 部品测量 5关机
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

粗糙度测定指导书

粗糙度测定指导书

内容
(一)测试仪器和试样制备
1.测试仪器:型粗糙度仪。

2.试样制备:试样尺为100mm×100mm。

(二)测试步骤
1.长按start按钮,显示屏亮即可。

2.将试样放到测量平台上并固定。

3.将测试仪拿起轻轻放到测量样品上测量。

4.按测量仪器上的start键开始测量,测量过程不能碰触测量设备。

5.测量完成在显示屏上显示Ra、Rz、Rmax,取Ra、Rz数值并记录。

6.按显示屏左侧的5键返回主界面重复4步骤再测量。

7.连续测量三次取中间值。

8.测试完毕后将测量头放置在显示屏旁,显示屏会一定时间后自动熄灭。

注:①薄膜样品必须非常干净,不能有灰尘和指纹。

②在整个膜的宽度方向上尽量取四分之一的地方进行测量。

③粗糙度仪会自动关机。

检测仪器操作规程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检测仪器操作规程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检测仪器操作规程粗糙度仪操作规程1 目的指导正确使用粗糙度仪进行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 适用范围本操作指导书适用于测量冷轧线用各类辊子表面及铝带材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3 要求3.1 仪器结构示意图见下图1、图2和图3:图1图2 图33.2 设备参数量程:0um~160um;最大驱动行程 17.5 mm;显示误差不大于±10%;其它参数:针尖半径5um;触针测力4mN ; 导头纵向半径45mm;最大驱动速度2.5mm v1=1mm/s。

3.3 操作方法3.3.1 测量准备开机检查电池电量是否正常;目测检查被测物件大小,是否需要辅助工具;擦拭干净被测表面;检查指针是否垂直落下。

3.3.2 校准3.3.2.1 擦拭干净校准块。

3.3.2.2 将校准块平放于专用校准用玻璃框内,检查是否平行。

3.3.2.3 选择与校准块粗粗度值相对应的档位进行校准。

3.3.3 测量3.3.3.1 被测工件粗糙度值在Ra0.30um以下的,选用取样长度0.25mm、量程±20um一档测量;被测工件粗糙度值在Ra0.30~0.60um,选用取样长度为0.80mm、量程±40um一档测量;被测工件粗糙度≥Ra0.60um以上选用取样长度2.5mm、量程±80um一档测量。

3.3.3.2 打开电源开关,将粗糙度仪轻轻平放于被测工件上,如果不需要修改测量条件,可直接按启动键进行测量。

3.3.3.3 需要修改测量条件的:按菜单键进入菜单操作状态后,在按上下滚动键选取测量条件设置。

然后按回车键进入测量条件设置状态,在测量条件设置状态下,修改测量条件,按返回键结束。

3.3.3.4 选择好测量条件后进行效验,效验合格后按启动键测量。

3.4 注意事项3.4.1 每次开机或每天测量前需用与当天所磨工件粗糙度相近的样板校正,校正合格后在进行测量。

3.4.2 每次测量前需选择、检查正确的测量通道。

表面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表面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表面粗糙度仪操作规程2在继续将测针往里推它是两段式的卡寻设计所以要推到第二段才有效
设备操作规程
第一版
表面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一、SJ-301检出器接线的链接;
1、在装配测针时决不可触碰测针和太用力以免造成机器损坏。
2、在继续将测针往里推,它是两段式的卡寻设计,所以要推到第二段才有效。
3、检出器在退回状态时是无法折装的。
4、确定检出器与驱动部的插孔位置再装上去。
二、打开电源;
1、确认电池开关已打开,连接AC电源到插座;
2、连接AC电源线插头到插座,按下电源开关。
三、测量条件的设定;
1、按 CONDITION键,出现测量条件设定画面;
2、按 STAND键,出现规范设定画面;
3、按下想要的粗度规范,按的粗度规范键会反白;
4、按标题键,规范设定画面结束;
5、按 HOME键,回到主画面。
四、校正;
1、将粗度标准片放置校正水平台上;
2、将驱动检出器单元固定于支撑脚架上;
3、调整支撑脚架高度,使检出器与测量面平行;
4、测针的移动方向与粗度标准片的切割方向平行;
5、测量时检出器须与测定面平行;
6、按 START/STOP 键,会自动开始校正。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开始测量;
1、在主画面下,按 START/STOP 键,检出器开始移动,测量进行中;
2、测量完成,计算进行中,检出器返回原点,计算完成,测量结果显示。
六、测量结果的打印;
测量结束后按一下 PRINTER 键,将会结果打印出来。
七、测量完成后关闭电源。
编制:
审核:
批准: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说明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说明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说明
粗糙度测试仪使⽤说明
⼀、操作步骤:
1.打开仪器电源适配器开关,按下仪器启动按钮和计算机主机电源按钮;
2.等待计算机启动好后,打开Vision64软件,此时出现初始化界⾯,同时能听到仪器内部初始化运转声⾳。

待初始化完成后,软件进⼊操作界⾯;
3.在样品托盘上放置样品;
4.点击Open打开相应的测试模块Recipe;
5.在软件界⾯Z轴控制⾯板中进⾏对焦,直到视野中出现⼲涉条纹;
6.根据样品情况选择恰当的放⼤倍率,之后使⽤仪器左侧与前部的样品台倾斜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中条纹数⽬,最终通过Z轴控制⾯板调节保持0级条纹(最亮条纹)处于视野中央;
7.调节光强Intensity,光强应尽可能⼤,但必须保证不使图像最亮区域发红即可,⼀般此处选⽤⾃动光强Auto;
8.根据所测量样品的粗糙程度(纵深)设置适当的扫描速度、回溯扫描⾼度(Backscan)、扫描深度(Length);
9.点击界⾯左上⾓Measurement按钮开始测试;
10.待测试完成后保存原始数据(Save > Save DataSet)或进⾏截图保存;
⼆、注意事项:
1.对焦时应遵循由下⾄上的对焦原则,即事先将镜头置于离样品较近的⾼度,然后向上移动镜头调焦,防⽌物镜在调焦过程中撞击样品⽽损坏;
2.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对焦以及调节倾斜前请确认⽬前测量模块所采⽤的测量模式(VSI或PSI),可辨识条件下Tilt后应保证对应模式视野中条纹的数⽬:VSI模式0-15条,PSI模式<5条。

制订:张智畅 2013.03.02 审核:。

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一、开机
依次接通驱动器单元的电源开关、电脑、打印机的电源开关,启动Tims软件。

二、测量
1、根据被测工件,设定相应的测量条件和输出参数。

2、使用预备的水平调整台及测量工件,调整好工件的水平位置,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移动传感器(或工件),水平计一直为绿色显示。

2、按“测量”按钮、屏幕将实时显示形状,测量结束后,切换到“二维粗糙度分析”画面,同时显示测量结果.
3、对分析画面的测量结果进行保存、打印。

三、关机
依次关闭Tims软件、计算机、打印机电源开关、驱动器电源开关。

四、操作注意事项
1、在向下移动时,必须是测针首先接触物体,否则会把传感器或控制部内部驱动板损坏。

2、紧急情况(如自动测量时,驱动部向下移动时,测针没有首先接触物体)发生,必须使用紧急按钮。

3、为了安全不得不按紧急停机按扭,解除紧急停机恢复开机前,请务必先排除导致紧急停机的原因,并确认设备已处于安全状态。

4、每月至少对机器进行一次校正。

5、使用已磨损或崩损的探针,测量结果会有误差。

因此必须定期对探针进行检查。

6、定时用润滑油和润滑脂对驱动部和立柱润滑。

浙江明泰标准件有限公司
二00六年四月。

粗糙度检测仪操作规程

粗糙度检测仪操作规程

使用过程中不得因磕碰造成仪器损坏,或碰伤仪器高度须调至与标准块同高,以避免造成力不均,损伤探针和标准块。

作业注意事项参考文件参考工具作业步骤仪器效验安全注意事项有效期内使用5.1.5“示值校准。

”粗糙度检测仪和标准块需每年外校。

并在5.1.4、将校准块放于平稳桌面。

(Ra=1.62um)偏差≤10%完成 校准 。

选择“功能选择”项,选择“示值校准”,调整偏差百分比直至测5.1.3、使用标准块进行校准(Ra=1.62um)量值与标准块 安装时不要触碰 测量探针点动键进入系统菜单装于粗糙度仪两端。

每次使用前应对5.1.2、打开主机底部的电源开关。

标准块进行测量1、目 的:为有效管控零件品质,助益产品质量。

2、范 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粗糙度检测。

3、责 任 人:质保科主管。

4、作业内容: 5.1 仪器效验:5.1.1、将检测探头、保护架、支架、安作业方法使用过程中不得因磕碰造成仪器损坏,或碰伤将探针拆下放入盒中,不能让探头外露造成损 伤作业方法作业注意事项作业方法说明作业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参考文件参考文件参考工具必备工具5.3.4、使用完标准块后,必须立即放回包装盒。

编制:王野 审核:方燕 批准:姜永瑞作业步骤检测粗糙度作业步骤日常维护立即充电。

切记:勿使用苯等5.3.2、用干抹布擦拭仪器表面。

有机溶剂擦拭仪器5.3.3、对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过大的外力。

5.3 日常维护5.3.1、检测完毕后,检查电源标识,若电源不足,将仪器收放整齐,放 入皮箱中。

装拆下放入包装箱内。

注意不要碰到检测探 头。

5.2.4将检测数据填写到检测记录上。

如有不符合的推给车间,予以返工或报废处理。

5.2.5关闭电源,将检测探头、保护架、支架安用螺丝刀拆保护架时5.2.3为使测量数值准确,采集时,选择工件上四个不同位置,测得数值的平均数做为最终结果。

5.2.2、按动开始键 启动测量,传感器显示测量状态并最终显示测量数值。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规范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规范

实验室设备操作指导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规范 文件号Doc. No.: Qc-lab-wi-400
编制 尹凤超 审核 刘伟洪
审批/ 日期 2007.3.22 Prepared Reviewed Approved/ date
文管中心QC
page 1 of 1
版号/ 日期 1/2007.3.22 Doc. Control center Issue/ date
粗糙度测试仪操作规范
未经培训,禁止操作该设备
一. 打开设备
1. 打开设备电源(右侧下方)
2. 操作盘屏幕显示
二. 操作过程
1. 放置工件:一定要保证工件的水平
2. 旋转最上面 的转盘将探针落下,待探针快要接触到工件表面时,放慢下降速度,使探针与工件表面接触。

3. 调零:使用微调转盘进行调零,待中间位置的条形框变黑,调零完成。

4. 设置测量条件:点击“condition ” 进入设置λc ,测量标准.
5. 点击“START ””设备自动测量。

6. 测量完成后,数据在屏幕中显示,记录/打印数据。

7. 将探针升起,取下工件。

三. 关闭设备
注意事项:
1. 在放置工件时,一定要保证工件的水平度
2. 在探针快要与工件表面接触时,一定要慢慢的下降,以避免损坏探针。

设备保养:
每月对设备竖直滑道进行清洁和润滑,以防止其生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糙度仪操作过程
一、准备
1、准备好待测产品和仪器,待测产品要求表面清洁无脏污,仪器表面无灰尘及异物;
2、粗糙度仪放置在花岗岩平台上并保持水平位置;
3、检测粗糙度仪器探头,要求探头无损伤,表面无异物。

二、操作
1、插上电源,打开粗糙度仪开关;
2、将校准片放置在倾斜工作台的V槽内,调整高度,保证传感器导头及测针与被测面接触良好,点击“样板测量”,传感器在样板表面滑行,样板的粗糙度波形及测量值显示在“实测Ra值”提示框中;观察被测波形,如果与所提供的样板相符合,则在“样板Ra”提示框中输入样板值,选择“校准确认”,则仪器的偏差会自动校准,如果被测波形与之不相符,则检查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标准传感器用玻璃样板校准,曲面传感器用金属样板校准)
3、测量分三种情况:基本测量,高级测量,曲面测量。

对于测量轨迹为直线的试件用基本测量档或高级测量档,对标准传感器来说,只能用基本测量档。

高级测量档与基本测量档的区别在于,高级测量档显示的参数比基本测量档的多,但在常规测量中,不推荐使用高级测量。

4、具体步奏:
(1)将零件放置在倾斜工作台的V槽内,调低传感器与零件测量面平行且保证传感器导头及测针与被测面接触良好;
(2)根据检测要求,选择截止波长和评定长度;
(3)点击“测量开始”,仪器自动进行一次测量;
(4)测量完毕,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波形粗糙值显示在相应的提示框中;
(5)测量结果(包括零件名称、测量人、测量日期、截止波长、测量长度、测量结果等)自动保存到当前测量日历时间。

三、结束
1、关闭仪器电源,取出检测部分;
2、收拾好实验品,摆放好仪器。

备注:
1、Ra:轮廓算数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算术平均值。

2、Rz:轮廓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5各最大的轮廓峰值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Ry:轮廓最大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4、λc:取样长度,0.2
5、0.8、2.5mm(实验中平面取2.5mm),评定长度1-5λc(实验中取4-5λc)
5、tp:轮廓支承长度率:在取样长度内,一平行于中线与轮廓相截所得到的各线段截线长度之和bp与取样长度l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