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长沙太平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
浅析长沙市旧街区现状问题

浅析长沙市旧街区现状问题摘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旧城区的改造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往往城市的文化底蕴在暗藏其中,因此,本文将基于对长沙旧城区的三处调研对这一问题作出一些讨论。
关键词:旧街区居住环境现状改造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renovation of the old city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to solve, but often city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hide among them,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old city of changsha three place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to make some discussion.Keywords: old blocks living environment status transformation正文: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各大城市的规模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着,这就导致旧城区渐渐被新城区包围,大大小小的旧街区变成了城中村。
而对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这些被遗忘的旧街区往往还具有历史保护性,它们大多记录了这个城市兴衰起落,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被烙上了历史的痕迹,因此这些旧街区可以说是整个城市的宝贵遗产。
然而那里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建筑通风采光欠佳,排水系统不畅,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和公共场所,这些都是急需应该被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对长沙三处旧街区进行调研,具体分析旧街区的现状问题。
1.长沙潮宗街长沙有句童谣:“嫁女莫嫁朝宗街,一年四季穿雨鞋。
”说的就是潮宗街那条长沙最长的青石板路,但是由于排水不畅,四处积水。
潮宗街地处长沙商业中心区,位于中山亭附近,可以直通长沙蔡锷路,交通便利,城市可达性较高,商业开发价值大,但由于街区大部分为老旧的居住建筑,开发难度大,其内部的居住区任然处于较差的现状。
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第四款《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款《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第六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第七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1994)533号文第八款《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第九款《河北省永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第十款《广府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3年)第十一款《永年县广府镇总体规划》(1993年)第十二款《永年广府城文物保护要求》第十三款《永年洼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报告》(2005)第十四款《永年洼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2005)第二条规划范围第一款本次规划的范围以永年洼四周防护大堤为界,东面南面临滏阳河,北面为洺李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079公顷。
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古城外环城大堤以内包括护城河在内的整个广府古城,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5公顷。
第三条规划原则第一款人文结合自然的整体性原则将古城池和城中历史街区与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保护;完整保护古城的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和城池景观风貌,以及与古城历史典故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整体延续古城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脉络和保持古城池景观风貌的自然环境背景。
第二款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规划保护包括古城街区肌理、空间布局结构、街巷道路尺度、绿化植被特征、皮塘村野景观、文物与保护建筑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传统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
第三款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原则在保护古城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充分研究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太极文化、传统城池文化和民俗信仰文化、耕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内涵,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和培育;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实现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长沙市太平老街智慧街巷景观提升改造

图1 模型概念
2.3 绿色建筑概念
结合垂直绿化优势,针对拟定区域的实际情况,我们创新性提出在物质环境改造方面可增加垂直绿化。
增加绿化空间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梳理和联通,利用绿色植物构建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道路—巷道—内部小广场—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间结构[2]。
3 平台建设与推广
近年来,在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承托一座城市文化记忆但却与城市繁荣整洁的环境面貌格格不入的城市老旧街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们联想到了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的智能化模式。
创新性地提出将大数据背景下的设计智能化融合到街巷改造中,以老旧街道改造为实际基础命题,开发设计集用户数据资料收集、设计方案虚拟可视化展现、用户反馈意见为一体的集成化、流程化的公众平台,二者相辅相成,以新技术解决热议题。
经过不断的讨论改进,我们希望结合智能化大数据公众平台,针对太平街的老旧街巷我们设计了六组可行性高的空间插。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引言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开发、拆迁和生存环境恶化等种种威胁。
因此,如何在保护中进行更新,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街区的价值城市历史街区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街道的集合,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符号。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间。
保护历史街区,有助于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同时,这些街区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旅游资源与商业机遇。
保护与更新的挑战1. 商业化与开发压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开发和住房需求日益增长,这导致了对历史街区的开发压力加大。
很多开发商以“更新”的名义,对历史建筑进行拆除或大规模改建,从而使得这些街区的历史风貌遭到破坏。
2. 资金匮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预算有限,且公众捐款和企业赞助相对较少,导致许多历史保护项目难以进行。
3. 社区参与不足历史街区的保护往往缺乏居民和社区的参与。
这些街区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但由于信息的匮乏与参与渠道的缺失,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政策与法律框架保护历史街区的首要步骤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保护政策,包括对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等级、以及违规开发的惩罚措施等,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不被随意破坏。
2. 加大资金投入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或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与公众参与。
同时,也可以探讨建立PPP(公私合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3. 倡导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参与机制,让居民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公众听证会、讨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居民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4. 创新复兴模式历史街区的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还包括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再创造。
长沙太平老街重建保护及再利用探讨

长沙太平老街重建保护及再利用探讨作者:李远林来源:《艺海》2010年第12期历史延续是城市景观发展的根与源,城市的景观设计实践,只能在保护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更新,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根与源的本质,城市在丧失传统的同时,也将被现代所抛弃(郑阳《城市历史景观文脉的延续》文艺研究2006第10期)。
对历史文化街区或景观重建保护及再利用,是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话题。
历史街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传承地,同时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重要依据和灵魂所在。
长沙作为我国政府首批圈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太平老街起到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承载着长沙的过去与未来,且还将继续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长沙古今深厚的人文历史及灿烂的湖湘文化。
然而,随着我国20世纪末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升,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再加上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深受西方现代化更新理论的影响。
因此,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有许多的传统社会环境被纷纷打破,城市的物质环境及特色风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能够反映当地人文特色、历史背景、地域风情的文化历史街区、景观及人文建筑等,被逐渐铲除,以致消失殆尽。
藉此,笔者出于关注或担忧的心情,希望在此就相关历史文化明城的历史街区的重建保护及再利用工作,进行一次有益思考或实效探讨。
一、历史街区的保护及重建再利用价值有关历史街区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宪章》中,且概念含义为:“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987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又称《华盛顿宪章》)中提出“历史城区”(hisrtric urban areas)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视觉风貌的整治与改进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视觉风貌的整治与改进作者:陈莉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因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街区视觉污染严重,整体环境较差。
为改善当前视觉环境与风貌,本文从导视标识、视觉元素、公共细节等方面对视觉风貌的改良提升提出了切实的方法与途径。
提出街区视觉风貌的改进应该综合考虑街区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实现视觉风貌与商业环境、历史文脉的契合。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视觉风貌;文脉;特色【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清朝嘉庆年间,地方政府为满足货物和居民出入城需要,在长沙大西门和小西门之间新开辟一座城门,取名太平门,意指天下太平、世道昌盛,太平街街名由此而来。
街区临近湘江码头,商贾云集,老字号店铺比比皆是,是当时长沙城内最繁华的地区。
现保留有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等历史人文遗迹与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等老字号商铺,是长沙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除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修复改造,还引入大量餐饮、工艺、艺术店铺,以增加街区活力。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怎样呢?一、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视觉现状街区管理不到位,店铺招牌及标识导识牌缺乏整体性、规范性、美观性。
整个街区店铺招牌的造型、色彩、材料、尺寸、安装位置不规范,与周围环境、街区历史文脉不融合。
调研中,一些保存下来的历史悠久的长沙老商号,其招牌造型简陋,字体多选用刺眼的黑体、隶书,太平街区的历史文脉在这硕大低廉的喷绘材质以及生硬的电脑字体前破毁殆尽(图1)。
街区处入口设置的手绘总导视图因没有定期维护,加上风吹日晒与材料的损耗,呈现日益旧破之态(图2)。
导识指示中,禁止、说明类指示牌、综合图示系统缺乏导视系统的整体规划,几乎多是临时补充添加,材料低廉,张贴杂乱(图3、图4)。
管理缺失,公共设施陈旧,环境卫生脏乱。
人流量大,小型的仿木制垃圾桶被扎眼的绿色大型塑料大桶替代(图5),沿街垃圾不能及时清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资本与记忆冲突下的城市空间——以长沙太平街为例

从哲学观点来看,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性因素始终在于自身的矛盾发展。即便加入了外 力因素作用,原有的矛盾与联系仍然存在,因 而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还是取决于自身。太平 街本就是长沙城区中的重要商业区:千年前的长 沙得“舟楫之便”,依湘江上下几度“转输半天 下”,而太平街紧挨湘江,夹在小西门、大西门 与潮宗门之间,得地利之便,商贾云集达千年 之久,至20世纪初期,更是洋行密布,盛极一 时。据1925年和1936年出版的<长沙一览)、 <长沙指南>两书统计,这一时期太平街区的各 类商号达132家,其中不少是清代以来的名老宇 号。然而外部的政策与资本却看中了太平街历史 文化价值而并非看中其作为商业街的本质,失败 的改造之后反而在城市记忆的参与下形成了一个
moderation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memory reservation.
妇ⅣwO咄Urban spaces,Urban regeneration,
Capital,Memory
“城市的灵魂”成了城市的历史,成了城墙 上的标记,成了城市的记忆和独有的明确特征。
0712010 HUAZHO惦^RcHITECTLRE华中建筑
1 39
②2005年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组织人 力物力进行了维护与改造,再现长沙清末民初生 活气息。此举巩固了城市格局中的历史文化肌理 (图2)。
③2007年9月底,太平街、金线街一期保 护工程竣工:2007年”月16日,经过两年的整 修,太平街作为“古老长沙湖湘文化集散地” 的一块招牌,肩负政府与文化界的厚望而重新 开街(图3)。
突,及其可能的协调与结合方式。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慢行空间的现状研究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慢行空间的现状研究作者:张颖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14期摘要對于我国的许多内陆城市而言,历史文化街区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主要名片。
本文主要是以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对其慢行空间的现状进行研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慢行空间1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1.1 基地概况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沙历史城区的核心,保留了明清长沙古城街巷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
太平街历史街区用地面积29.39公顷,位于五一商圈的核心部分,周围有大量商业办公住宅及文化设施的开发。
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级都经过该街区,并且在街口主要入口处设置三个轨道交通站点包括1和2号线在五一广场的换乘站。
该街区基地西侧紧靠湘江和橘子洲风景区,景观区位条件都极其优越[1]。
1.2 地区人口及容量该地区由于是处于长沙商业核心区,万达、黄兴路带来的购物人群占比最高,但从建筑容量的角度上看,在地的居住面积占比最多。
从数据上来看,地区的角色一是满足长沙居民及游客的购物娱乐需求,另一方便要兼具对在地居民的生活关怀。
2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调研现状分析2.1 建筑性质①建筑性质:太平街历史街区周边有大量的商业办公以及沿太平街的商业;大量的居住建筑被商业办公建筑围合在历史街区内。
②历史建筑:太平街保留了较多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其中包括贾谊故居,麻石街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还有大量的老字号,同时以明清建筑为主。
2.2 公共交通①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的1号线和在建的2号线经过基地,并设有三个站点;其中五一广场站为1和2号线的换乘站,2号线建成后就将给基地带来大规模的人流;其中湘江中路站缺乏同周边地块便捷联系。
②公共巴士:基地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公交车站分布较为均匀,其中有些站点,有多条公交线靠站;太平街历史街区旅1、2、3路都经过。
2.3 道路与过街设施①道路与停车场:太平街结合周边新建高楼已建大量地下停车场,而潮宗街目前相对较少;大量地面停车场占据了公共空间,影响步行体验; 五一广场在建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其中包括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复兴-延续——长沙太平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SpaceTransmission,RehabilitationandContinuity—ThinkingabouttheProtectionandRenewaloftheTaipingHistoricalDistrict魏志强唐国安WEIZhiqiangTANGGuo。
an摘要: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多年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解读,分析了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方法.归纳了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从而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脉;可持续发展:长沙太平街Abstract:ForseveraIyears,traditionalhistoricdis-州cthasbeenoneworldtopic.andhasbeenaffachedgreatimportance.Thisarticleanalyzethenewproblemfacedintheurbanrenewal.providesrelativepratectivecontentandmethod.andcondudestheprinciple.sothattoattai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Ke),words:histoficdistrict;context;sustainabledevelopment;taipingdistrictllI嘲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4—0113-03在城市的新陈代谢和不断改造过程中,人们不仅期待着城市物质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期待着城市精神功能的加强,更期望传统的建筑文化以其固有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与未来的建筑文化一道,以其特有的方式参加到现代生活之中,构成未来世界文明之花的一支奇葩。
历史街区反映了历史的文脉,是城市发展的“年轮”,它传递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片段,是城市记忆最完整的地区。
然而.由于我国城市的急剧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在推土机下一条条传统街道、一片片历史街区正逐渐消失,危旧房改造工程使历史文化街区遭到严重破坏”(单霁翔)。
保护历史街区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以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项目背景水过而无痕,时光却不,岁月在星城长沙留下太多记忆。
悠悠湘江。
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功莫大矣。
而太平街历史街区即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干余年没有改变。
其以众多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和民居街巷为载体,成为长沙人文荟萃的缩影、城市发展的依托和形象的展示窗口,反映了长沙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太平街历史街区,位于湘江东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带。
北临五一大道,南至解放西路,东接三兴街、三泰街,西靠卫国街。
周边主次干道汇集,交通十分便利。
太平街历史街区以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清末民初时期传统的历史人文风貌。
(图1l太平街历史悠久,富含浓厚的湘楚地域文化。
清代地方政府为方便货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门和大西门之间新开一太平门,太平街由此得名。
长沙素有。
屈贾之乡”之称。
太平街东侧的太傅里就是贾谊故居的所在地.据北魏郦道元球经注》记载,贾谊在这里筑石床、凿水井、植柑树,并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和《乌乌胁。
有趣的是,贾谊居住之处曾经也是屈原下榻之所,屈原曾于此处写下他一生最后的诗篇蛳渗。
2街区风貌特色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不但记录了它的营建型制、规划特征,而且还包含了城市与社会、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文等多种关系。
在街区保护中,要充分利用历史街区的传统空间组合方式进行重构和整合。
在这种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和发展原有的意境、格局,要继承历史文脉,做到一脉相承。
太平街区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初期的街巷骨架,为巷道以及由巷道纵横交错所形成的鱼骨状格局。
2.1街巷格局街巷是城市发展的记忆链,是一个街区区别于其它街区的本质区别。
太平街历史街区以太平街为轴线,西侧以金线街、孚家巷、马家巷为主要构架;东侧以太傅里、江宁里和西牌楼为主要构架;另有许多交错屈曲的小巷散布其中,构成了它鱼骨状的街区格局,而且街名也沿用至今。
根据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将太平街的空间框架划分为。
五街三片一点”,即以五条特色街道串起来的三片传统居住街坊。
“五街”是指: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
“三片”是指: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以马家巷、孚嘉巷为中心,东面到太平街,西面到卫国街,南到金线街的以传统居住风貌为主要特色的地块: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北.三泰街以西: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南,西兴街以西。
“一点”是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悃2)作者简介:魏志强(1982-),山东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国安,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13万方数据图I区位示意图2.2空间格局在保持巷道空间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力求适当恢复街区局部的历史风貌,并适当新建一些公共活动广场与公用设施,做到景观的“旧与新”、“小与大”、“历史与现代”协调相融,人行空间、街道、广场和绿化系统组织,商业功能、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结合。
提供会友畅谈、体验民风、陶冶性情的场所。
重点塑造太平街入口,创造与长沙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相切合的标识性节点。
太平街北入口节点是太平街标志性主要人口,结合文夕广场整治设计,集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于一体:太平街南人口市井风情是贾谊故居和金线街民族文化街交汇的景观节点,为历史街区的游览休闲广场:太平门广场位于孚嘉巷西端,结合太平门的回复设计成为历史文化回忆广场和休闲绿地。
3建筑风貌在保护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时,认真研究建筑所在的年代、建筑型制、建造方法、历史价值;完整地体现历史建筑的建筑风格、营造法式,对特定的历史地段,特定的历史建筑,要求风格纯正。
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是通过不同的单体建筑叠加而成,其保护与整治必须具体落实到各个单体建筑上,这包括建筑造型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构造做法、色彩搭配等。
街区内,小青瓦、域屋顶、白瓦脊、封火墙、114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
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
构成街区建筑立面以坚固、粗糙、匀质的砖灰墙为主调,以传统的形式和材料制作门牌和店面招牌,以过街廊、连接构架等加强街道的聚合感和层次感。
(图3、4)形态上,以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坡屋顶为主,恰当运用平屋顶,慎重使用现代形态。
色彩上,以黑、自、灰为基调,同时有节制地运用长沙传统民居常见的原木色、黄褐色等。
平面、立面采用错位进退,屋面采用高低错落、平坡结合的方式,重点部位穿插地方特色的骑楼、连廊、平台的元素,丰富街道空间。
4文物古迹如果说建筑和街区格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骨骼,那么人文资源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血肉灵魂。
人文资源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它是古镇街道历史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在它是历史文化保护区系统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核心因素。
深入到太平街街巷走访,我们会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深厚的湖湘文化和湘楚风情。
太平街区较好体现了长沙历史文脉和特色,街区内历史文化遗存有很多亮点:贾谊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当地:辛亥革命时的共进会、四区社、湖南体育会和体育学堂旧址分布太图2格局分析图平街两厢:明吉王府西牌楼旧址有迹可寻,王府大石础、琉璃瓦等构件已获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国众多长沙老字号遗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开设的乾益升粮栈、长沙四大茶馆中的洞庭春茶馆、利生盐号、杨泰隆钉子铺、老通义油漆铺等。
太平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街,改造太平街将恢复若干老字号、老店铺,提供可能的场所与环境给小摊贩们,以增强街区地段的生存特色与生活气息。
同时,开拓太平街耨的商业运作模式,带动街区生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太平街富含浓厚的湘楚地域文化,改造太平街将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中~切楚辞汉赋、屈贾人文、辛亥革命、长沙大火等有关的历史古迹、文物故事、奇闻掌故,延续长沙的环境与人文风貌,突显长沙魅力。
:一‘5突出文化特征一在传统文化挖掘、发扬上,实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扬的并举策略,发挥名人优势,弘扬名人文化:对传统工艺进行整理和继承;保护传统特产、恢复老字号;建立各类展馆、陈列馆以提高古镇文化气氛,丰富市民生活。
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与口述文化遗产、传统地名进行保护。
从而提高历史街区的识别性与知名度。
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万方数据图3院落图4封火墙图5贾谊故居图6店铺民国传统人文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太平街历史街区将保持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市街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历史街区屈贾文化纪念地、商业民俗传承地、辛亥革命策源地三大文化特征。
其中,屈贾文化纪念地主要通过对贾谊故居保护与贾谊祠园林的恢复建设,以及相关文化设施如太傅书院等的建设等来体现。
展现楚辞汉赋博大精深及屈原、贾谊、陶侃3人事迹中的人文魅力:商业民俗传承地主要通过保护太平街、西牌楼的传统商业建筑,恢复若干老字号,以及对金线街两边长沙民俗作坊的开发展示,来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商业民俗的文化内涵:辛亥革命策源地则通过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古迹,挖掘其在长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建立小型博物馆等来体现。
{图5、6)6结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核心内容在于保护传统物质遗存物的原真,保护历史空间的形态,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现代”舒适度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
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研究和实践有力的证明,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必须坚持原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必须对历史街区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重点是规划资源整合图景和激活当地的发展要素。
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在保护的原则上寻求历史街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为关键。
如果说保护是基础,是对城市文化的尊重,那么合理的更新就是保护的延伸,是城市文脉的延续。
参考文献:…阳建强,吴明伟著.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湖南建设网.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文本4图集+说明书+现状研究.2006.【3】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1o).【4】周畅.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学报,2004(11).115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