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计算公式
5%水稳料配合比计算

5%水稳料配合比计算
水稳料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和水等材料在混凝土或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中的比例关系。
计算水稳料配合比的方法如下:
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或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的设计强度等级。
2. 确定最大粒径,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水稳料中的最
大粒径。
3. 确定材料比例,根据经验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水泥、砂、石和水的比例范围。
4. 计算水稳料配合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材料比例,计算水
稳料配合比。
水稳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水稳料配合比 = (水泥用量 + 砂用量 + 石用量)/ 水用量。
其中,水泥用量、砂用量、石用量和水用量分别表示水泥、砂、石和水的质量或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水稳料配合比的计算需要考虑材料的实际情况
和工程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关于水稳料配合比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对你
有所帮助。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1)体积法(2)质量法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42.5 a= 2690 2730 3000 1000
一、
初步计算配合比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Mpa)
1、
fcu,o= 48.2
2、 3、 计算水灰比(w/c) 确定单位用水量:
(Mpa)
w/c=
根据本设计坍落度Dmax=31.5mm,查表得205kg
mwo=
225
(kg)
减水率(β )=
外加剂掺量:
其中16~31.5(mm)=
(水) mw0= 外加剂 =
2.75 18.75 25.90 18.13 4.61 0.110水泥kg kg源自kg kg kg kg水泥 =
8.26
5~16.0(mm)=
7.77
涮膛各材料(kg) 水 砂
2
0.8
3.4
计
坍落度=
结果,红色不要动
/mm b= 0.07
0.9 (kg/m3) (kg/m3)
0.46
(kg/m )
3
0.42
减水率(β )=
18%
外加剂掺量:
185
(人工输入)
(水泥 )mco=
440
(人工输入)
0.724
1.70 2.35 4.41
0.42
直接可以输入**(L)就可以】
kg
kg
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mwa=mwo*(1-β )
(水 )mwa= 184.50
4、 5、 6、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kg){自动计算得出}
(水 )mwa= (水泥 )mco=
(水泥 )mco=
440.5
(kg){自动计算得出}
选用砂率(β s) 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mg0,mso)
配合比计算公式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假定质量法)———————一、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cu,k=35.0(MPa)水泥强度等级fce,g=42.5(MPa)石料类型:碎石石料最大粒径:31.5(mm)砂类型:中砂坍落度:40(mm)二、计算配合比:1.假定混凝土质量: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质量为Mp=2450.0(kg)2.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0(MPa)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fcu,k+1.645×σ=43.2(MPa)3.计算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富余系数γc=1.13水泥28d抗压强度fce=γc×fce,g=48.0(MPa)水灰比公式系数αa=0.46,αb=0.07水灰比w/c=αa×fce/(fcu,o+αa×αb×fce)=0.49选取水灰比w/c=0.394.选取用水量:选取用水量Mw=146.0(kg)5.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Mc=Mw/(w/c)=374.4(kg)6.选取砂率,计算砂用量:选取砂率βs=32.7(%)由质量法公式Mc+Ms+Mg+Mw=Mp推导出(Ms+Mg)=Mp-Mc-Mw=1929.6(kg)砂用量Ms=(Ms+Mg)×βs=631.0(kg)7.计算石料用量:石料用量Mg=(Ms+Mg)-Ms=1298.6(kg)三、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质量比):水泥∶砂∶石子∶水=374.4∶631.0∶1298.6∶146.0=1∶1.69∶3.47∶0.39四、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水泥+砂+石子+水=2450.0(kg/m3)。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一、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基本原理。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是基于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经搅拌混合后,混凝土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与所含空气体积之和的原理。
1. 设混凝土的体积为V,水泥用量为C(kg/m^3),水用量为W(kg/m^3),砂用量为S(kg/m^3),石子用量为G(kg/m^3),水泥密度为ρ_c(g/cm^3或kg/m^3),水的密度ρ_w = 1000kg/m^3,砂的表观密度为ρ_s(g/cm^3或kg/m^3),石子的表观密度为ρ_g(g/cm^3或kg/m^3),混凝土含气量为α(一般以小数表示)。
- 根据体积法原理有:(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 另外,在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W/C是已知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同时砂率β_s=(S)/(S + G)也是已知或确定的。
- 由水灰比W/C可得W=(W/C)× C- 由砂率β_s=(S)/(S + G)可得S=β_s(S + G),进一步可得G=(S)/( β_s)-S=(S(1 - β_s))/(β_s)- 将W=(W/C)× C、G=(S(1 - β_s))/(β_s)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中,先求出S的值,然后再根据G=(S(1 - β_s))/(β_s)求出G的值,W=(W/C)× C求出W的值,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例如:已知水泥密度ρ_c = 3.1g/cm^3 = 3100kg/m^3,水灰比W/C = 0.5,砂的表观密度ρ_s=2.6g/cm^3 = 2600kg/m^3,石子表观密度ρ_g = 2.7g/c m^3=2700kg/m^3,砂率β_s = 35%,含气量α = 0.02。
设C = x(kg/m^3),则W = 0.5x(kg/m^3),S=y(kg/m^3),G=(y(1 -0.35))/(0.35)=(y×0.65)/(0.35)(kg/m^3)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得:(x)/(3100)+(0.5x)/(1000)+(y)/(2600)+(frac{y×0.65)/(0.35)}{2700}+0.02 = 1解这个方程可先求出y(砂的用量),进而求出G(石子用量)和W(水的用量),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自动计算公式

碎石最大粒径 16 180 185 190 200 210 220 230
b.当水灰比小于0.4或大于0.8的混凝土及采用特殊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由试验确定。 c.流动性,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以上表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每增加20mm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按mwa=mwo(1-β )
注: 1 2 3
采用I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采用S75级矿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矿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矿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当超出掺量时,粉煤灰和矿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3、根据坍落度及碎石最大粒径选取用水量: 拌合物稠度 卵石最大粒径 项目 指标 10 20 40 15~20 175 160 145 维勃稠度mm 10~15 180 165 150 5~10 185 170 155 10~30 190 170 150 30~50 200 180 160 坍落度mm 50~70 210 190 170 70~90 215 195 175
予以调整.
砂Mso 石Mgo 0.2
粉媒灰替换量-Wco*
761 1052
kg kg 0.09 膨胀剂掺量
82 30 0 17.0188178 水 170 0.67
kg kg kg kg 容重 2443 制表: QQ: UC: YY:
掺量
4.0%
周海霞 1059167599 1562254535 283203822
40 155 160 165 165 175 185 195
增加5kg,
0%) 设计坍落度 220
/20*5
减水剂减水率β
29%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等要求,确定配合比中水泥、砂、石和水的用量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计算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1.极限状况法(麦富迪公式)C/S=K1×σ/C1+K2×σ/C2+K3其中,C/S为水泥用量与骨料用量的比值;K1、K2、K3为系数,其值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σ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C1、C2为水泥和骨料的单位体积质量。
2.最小水胶比法最小水胶比法的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同时尽量减少水胶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该方法的公式如下:C/S=(1−P/V)/W/G其中,C/S为水泥用量与骨料用量的比值;P/V为粉煤灰或矿渣灰与总体积之比;W为水的重量;G为胶凝材料的重量。
3.单位水胶比法单位水胶比法是指以胶凝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单位胶凝材料所需的水量,并以此作为指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该方法的公式如下:W/C=w1/(C1+w2)+w3/C3+w4/(C4+w5)其中,W/C为水胶比,表示单位胶凝材料所需的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w1、w2、w3、w4、w5为常数,其值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C1、C3、C4为水泥、粉煤灰或矿渣灰和矿粉的质量。
总结:在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各种公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常见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此外,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混凝土的实际用途、环境条件、施工要求等,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新标准)

胶凝材料mbo=
7.34
kg
其中粉煤灰mf0= 0.00
kg
水泥mc0= 7.34
kg
砂ms0= 12.78
kg
碎石mg0= 23.72
kg
16~31.5mm (占用比例)
100%
其中16~31.5(mm)= 23.72
kg
5~16.0(mm)=
0.00
kg
水mw0=
3.82
kg
外加剂ma0= 0.073
Ⅰ级 b=
水泥密度ρc 掺合料密度ρ
f
砂密度ρs 碎石密度ρg
水密度ρw 0.20
3000 1780
2650 2720 1000
2、 3、
计算水胶比(W/B)
W/B=
0.52
确定单位用水量:
(kg/m3) (kg/m3)
(kg/m3) (kg/m3) (kg/m3)
查表得出:
mwo=
233
kg/m3
36.4
MPa
聚酸酸高性能减水剂
外加剂1掺量βa 外加剂1减水率
1.00% 18%
外加剂2种类
外加剂2掺量
外加剂2减水率
砂种类
河砂
砂子细度模数
2.9
碎石最大粒径Dmax=
31.5
mm
拌合用水种类
自来水
回归系数(碎石)
a=
0.53
一、
初步计算配合比
1、
fcu,o=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Mpa) 33.2 (Mpa)
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mwa=mwo*(1-β)
4、
水mwa=
191
k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1.几个概念
⑴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内所含的水与水泥的重量比。
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愈小,强度愈高,常用的水灰比为0.4~0..8,现场浇制混凝土常用0.7。
⑵坍落度: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指标,决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⑶配合比: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量比,水:水泥:砂:石,以水泥的重量为标准重量。
2.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计算与试验相结合。
首先根据混凝土的技术的要求、材料情况及施工条件等计算出理论配合比;再用施工所用材料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各材料的比例,直到符合要求时为止。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⑴配制强度的计算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根据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3)
式中—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2
—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线路施工单位不是专职的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25组以上的资料,故的值的选取不能由计算确定,可按强度低于C20的=4;C20~C35的=5,高于C35的=6选取。
⑵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试配强度、水泥实际强度和粗骨料种类,利用经验格式计
算水灰比值。
采用碎石时
(2-4)
式中 c/W—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
—水泥的实际强度,N/mm2
在无法取得水泥强度实际值时可用下式代入
(2-5)
式中—水泥标号,换算成N/mm2
—水泥标号得富裕系数,一般取1.13。
注意: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存放条件不良而有所变质的水泥,应重新确定标号,并按实际强度进行计算。
计算所得得混凝土水灰比应与规范所规定得范围进行核对,如果计算所得得水灰比大于表2-14所规定的水灰比时,应按表2-14取值。
表2-14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配筋无筋配筋无筋
不受雨雪影响的混凝土不作规定250 200 250 223
⑴受雨雪影响的露天混凝土
⑵位于水中或水位升降范围内的
混凝土
⑶在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
0.7 250 225 275 250
⑴寒冷地区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
凝土
⑵受水压作用的混凝土
0.65 275 250 300 275
严寒地区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凝
土
0.6 300 275 325 300
⑶确定水的用量
按骨料品种、规格剂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按表2-15,参考表2-27选用每立方混凝土度用水量()。
结构种类坍落度(mm)基础或地面等垫层、无配筋度大体积结构(挡土墙、基础等)
或配筋稀疏等结构
10~30 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等柱子等30~50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50~70
配筋特密等结构70~90
注 1.本袁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其值可适当增大;
2.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
3.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
4.轻骨科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
3
所需要坍落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5 20 40
10~20 190 170 160 205 185 170
30~50 200 180 170 215 195 180
50~70 210 190 180 225 205 190
70~90 215 195 185 235 215 200
注 1.本表用水景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如采用细砂,每立米混凝土用水量司增加5~1, 0kg,采用粗砂时可减, 少5~10kg。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混合科时,可相应增减用水量。
3.混凝土的坍落度小于10mm时,用水量可按各地现有经验或经过试验取用。
4.本表不适用于水灰比小于0.4或大于0.8的混凝土。
(4)计算水泥用量。
根据已确定的水灰比及用水量( ),可按公式(2-6)计算水泥用量
(2-6)
由上式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如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按表2-14规定, , 的最小水泥用量采用。
混凝土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5)确定砂率
砂率是砂子重量与砂石总重的百分值,可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用合理的数值。
如无使用经验,可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水灰比值在表2-17中的范围内选用。
表2-17 混凝土砂率选用表
碎石最大粒径(mm)卵石最大粒径水灰比(%)
15 20 40 10 20 40
0.4 30~35 29~34 27~32 26~32 25~31 24~30
0.5 33~38 32~37 30~35 30~35 29~34 28~33
0.6 36~41 35~40 33~38 33~38 32~37 31~36
0.7 39~44 38~43 36~41 36~41 35~40 34~39
2.本砂率表适用于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坍落度如大于60mm或小于lOmm时.应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砂率。
3.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科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值应适当增加。
4.掺有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其合理砂率值应经试验或参照其他有关规定选用。
5.配制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时,砂率宜提高至40%~50%。
(6)计算砂石用量
在已知砂率情况下,对粗、细骨料的用量可用体积法或质量法求得。
1)体积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的总和,而各种材料的密实体积,为各该材料的质量(kg)除以它的密度。
因此可使用以下两个关系式:
(2-7)
(2-8)
2)质量法:这种方法是先假定一个混凝土拌合物密度值.再根据各材料之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各材料的用量。
从而节省了体积法中把质量变成绝对体积和绝对体积变成质量的大量计算,从而使配合比的计算更加简便。
混凝土密度,无积累资料可按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10时计算密度为
2360Kg/mm3、C15~C30时为2400kg/m3、大于C30时为2450kg/m3来选用。
用质量法计算时,则可使用以下两个关系式:
(2-9)
式中—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细骨料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假定质量,kg;
—水泥密度,g/cm3;
—粗骨料表观密度,g/cm3;
—细骨料表观密度,g/mm3;
—水度密度,g/mm3;
—混凝土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外加时=1;
—砂率,%。
上述关系式中可取2.9~3.1 g/mm3;=1 g/mm3;、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及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测定度方法测得。
4.混凝土拌合物的试配与调整
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初步计算出来以后,还需进行试配进行调整,即用施工时所用的原材料拌合少量混凝土进行试验,以证明其和易性、坍落度、密度和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经过调整适当增减用水量、水泥用量、砂率和水灰比,以确定施工配合比。
试配调整步骤如下:
(1)坍落度的调整。
(2)试配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及水灰比调整。
(3)配合比确定。
由试验得出的各水灰比值时的混凝土强度,用作图法或计算求出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相对应的水灰比值。
这样,即初步定出混凝土所需的配合比,测定值为:
用水量( ),水泥用量(),粗骨料( )和细骨料( )用量
,
按上述各项定出的配合比算出混凝士的计算密度值。
混凝土计算密度值
=( )+( )+( )+( )
再将混凝土实测密度除以计算密度得出校正系数
将混凝土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即为最终确定配合比设计值。
⑶试拌。
根据计算出的配合比拌出的混凝土,测定其坍落度并检查粘聚性和保水性,分别加水泥或加石进行调整,次即为配合比调整;再进行强度复核,和易性调整后选定的配合比制成一组试块,在所选定的水泥用量上、下相邻近的取两组不同值(最小水泥用量时改用不同用水量)又获得两个配合比来制成两组试块,共三组试块分别在不同龄期做抗压试验,从中选出强度符合要求、水泥用量省、施工性能好的一组作试验配合比;再考虑砂、石含水量,石含砂量等,得出最终的配合比。
施工现场一般不作配合比设计,但常会遇到配合比的调整。
输电线路沿线的砂、石供应点很多,技术特性可能不一致;水泥标号、品种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应只采用一组配合比,而是根据不同材料组合进行配合比设计,当任一种材料改变时都应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和其它性质。
砂、石重量的称量,应尽量精确,最好逐车、斗称量;水泥每袋重50kg,当其偏差较大(在6%左右),应在现场每天抽取10, 袋称量,取其平均值;砂的含水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