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合集下载

古希腊城邦的制度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比

古希腊城邦的制度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比

古希腊城邦的制度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比古希腊城邦的制度: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比在古希腊历史上,雅典和斯巴达是两个最为著名的城邦,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展示了古希腊不同城邦之间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雅典和斯巴达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古希腊历史的影响。

一、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是古希腊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城邦之一,其政治制度主要由公民大会、民主法庭和每年抽选的执政官组成。

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核心,每个公民都有权参与其中并发表意见。

此外,雅典还实行了社会难民制度,保障穷人的政治参与权。

这种制度强调平等、公正和民主,为后世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二、斯巴达的军事国家相比于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是一个以军事为导向的城邦。

斯巴达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统治者手中,主要有两个国王和一个由精英组成的议会。

在斯巴达,军事训练和战争是每个公民义务的一部分,而政治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

斯巴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都以服从军国主义为出发点,以确保其军队的战斗力和统治地位。

三、制度对比与影响雅典和斯巴达的政治制度之间存在诸多对比与影响。

首先,在民主制度方面,雅典的实践为后来的民主国家树立了榜样,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而斯巴达的军事国家制度则对后来的军事化国家产生了影响,如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也借鉴了一些斯巴达的元素。

其次,在社会结构和价值观方面,雅典的民主制度促进了公民的平等和自由,为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而斯巴达的军事国家制度则注重纪律和集体主义,强调个体为整体效益服务。

因此,斯巴达的军事主义和社会结构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自由。

最后,在文化和教育方面,雅典以哲学、艺术、文学等为代表,成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

雅典的公民教育系统也强调培养个体的思辨能力和公民意识。

而斯巴达则注重军事训练和体能锻炼,对个体的身体素质和纪律性进行重视。

综上所述,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在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之间展现出鲜明的对比。

雅典的民主制度强调平等和公正,为后来的民主国家树立了榜样;斯巴达的军事国家制度则强调纪律和集体主义,影响了后来的军事化国家。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其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

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

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

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

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

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

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

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

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希腊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

古希腊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
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仅限在统治阶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即斯巴达人,而希洛人、皮里阿西人(即被统治阶级的子女)没有受教育的权力。
雅典由于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制度,所以受教育的权力没有严格限制,一般商业者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目的
完全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即压迫和镇压奴隶的反抗和对外进行战争,把斯巴达人训练成绝对忠于国家、体格强壮的军人。
重视女子教育
重视女子教育的程度不如斯巴达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和为培养哲学家而设立的学园等。这些学校的学生程度不齐、流派众多,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教育内容
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主要学习武士七技方面的内容。
雅典除了体育训练外,还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学园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把青年人培养成为能够参与政治民主事务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公民,以及能从事海外商业贸易、城邦经济活动的商人。
教育内容
纯军事训练性的教育
体育、军事训练、德育、智育、美育
教育机构
斯巴达为培养身体强壮的士兵,由国家为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教学方法
强调服从师训,刻苦训练。
重视启发诱导、理论思辨。
教育体系
儿童属于国家,7-18岁接受公共教育,18-20岁进入“埃弗比”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7岁前由父母获得家庭教育,7-12岁上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十二三岁后学习体操,18岁以后进入“埃弗比”接受军事训练、国家法律和政治事务的教育。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三、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有共同点,其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教育,并且教育都为奴隶主阶级服务.雅典非常重视教育,其教育是其繁荣的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雅典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因此,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

同时斯巴达也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弟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但是二者也有不同点.雅典的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是比较全面的教育,而斯巴达只关注军事体育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是比较片面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在教育史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不仅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而且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是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古希腊的斯巴达军事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

古希腊的斯巴达军事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

古希腊的斯巴达军事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在古希腊的历史中,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邦。

斯巴达以其独特的军事制度而著称,而雅典则成为民主政治的典范。

本文将探讨古希腊的斯巴达军事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斯巴达军事制度斯巴达军事制度在古希腊城邦中独树一帜。

该制度的核心是培养并锻炼士兵,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首先,斯巴达实行全面的军事化教育。

从幼年开始,男孩们就接受严苛的训练,学习武艺和纪律。

这种教育使得斯巴达士兵们具备优秀的体魄和战斗力,能够适应各种艰苦的环境和战争状态。

其次,斯巴达军事制度强调严格的纪律和等级制度。

士兵们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忠诚执行任务。

集体主义和服从意识被视为重要品质,而个人荣誉则位居次要地位。

最后,斯巴达建立了一套特殊的卫生制度,以保持军队的强壮和健康。

在军队中,男士们住在集体营地,减少与家庭的接触,以保持良好的纪律和训练状态。

斯巴达军事制度的特点是高度集权、严格统一和非常强大。

这种军事制度在古希腊城邦间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斯巴达在当时的军事竞争中占据统治地位。

二、雅典民主制度与斯巴达不同,雅典是一个以民主制度著称的城邦。

雅典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实行选举和平等的机制。

首先,雅典实行公民权。

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有政治权利,包括参与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

这种公民权的范围较窄,但在当时仍被视为一种进步。

其次,雅典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公职人员通过选举产生,公民有权利对政治领导人进行投票,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种选举制度使得政治权力更加平等,并且确保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

最后,雅典的政治决策主要通过公民大会来进行。

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提出和辩论各种议题,并投票决定最终的政策。

这种直接民主制度使公民能够直接参与政治事务,保障了决策的平等和公正。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权力分散、公民参与度高和政权轮替。

这种政治制度为民众提供了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平台,对后来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一、有关常识: (2)二、名词解释: (2)三、简答题: (3)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3)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3)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4)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4)7、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8、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9、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5)10、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5)11、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5)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5)13、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5)14、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6)15、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6)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6)17、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7)18、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7)19、评析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7)20、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8)21、试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8)22、试分析英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3、试评析法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4、试评价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5、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6、《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9)27、试析美国80年代教育改革的动向。

(9)28、试分析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内容。

(10)29、试评述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0)30、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些大的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0)3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特征及其影响。

浅析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差别

浅析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差别

浅析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差别09初教系教育学小学语文李秋宬 20090906114关键词:斯巴达雅典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教育缺点摘要:斯巴达与雅典是古希腊众多城邦中最强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两个城邦,它们的各种制度都完全不同,其中教育制度几乎是相反的。

雅典重视文化教育,雅典的教育希望教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雅典公民。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雅典留下了众多的艺术品以及举世闻名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而斯巴达则完全相反。

斯巴达不重视文化教育,他们希望教育出英勇无比的战士。

因此斯巴达的教育方式采用的是野蛮的体罚。

这使得斯巴达没有留下一件艺术品,也没有培育出一位思想家或是艺术家。

然而,它们在当时都可以算是相对成功的教育,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也对现代的教育给出了不同的启示。

斯巴达与雅典是古希腊的两个城邦,在古希腊的众多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强大,而他们的教育制度也各具代表性。

首先,从教育内容上看,斯巴达人崇尚武力,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目的倾向于培养出合格的战士。

纵观整个古希腊的历史,斯巴达人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几乎就是尚武和好斗。

这与斯巴达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斯巴达,7-18岁的儿童在军营里被教授战斗的技巧,而教师的教育方式是野蛮的体罚。

他们不重视文化教育,偶尔进行的文化教育也是为军事教育做基础。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斯巴达没有一件艺术品留世,只留下了它赫赫的战功。

斯巴达的女性同样要接受军事训练。

我认为这点与同时代的雅典教育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才能孕育强壮的斯巴达战士。

在斯巴达,妇女有一定的地位。

妇女的教育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职责,因为妇女负有生育健康的孩子的使命。

这是斯巴达女子的首要职责。

斯巴达女子的第二职责是通过言行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妻子们和母亲们不必参与战斗,但是她们要支持当兵的丈夫和儿子并鼓励他们为国家献出自己最后的热诚。

一个斯巴达母亲必须做到不流泪地劝告她的丈夫和儿子,奔赴边界和战场,不战胜归来便应马革裹尸。

古希腊前期的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发展概述

古希腊前期的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发展概述

古希腊前期的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发展概述一.斯巴达的教育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需要,斯巴达人高度重视教育,建立了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目的教育制度。

这种教育不重视人的智慧的培养;而是经过长期、严格有序的军事训练,使年轻一代成为忠于祖国、勇敢善战、对奴隶残暴的军人。

斯巴达的教育由国家控制,家庭几乎不承担教育的任务。

斯巴达人很注重道德训练,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服从长上,忠于祖国。

采用的方法是道德灌输,利用对话的方式训练青少年的道德;还利用音乐和诗歌来培养道德,例如采用歌颂英雄的歌曲来培养青少年高尚爱国的心灵。

斯巴达的教育中不重视智育,而且鄙视知识,甚至那些在国外学习了修辞学的人回到国内还要受到惩罚。

斯巴达人训练青少年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反对罗嗦。

他们也学习诗歌、音乐,但这都是口头进行的,而且服务于军事的需要。

斯巴达人很重视教育女子。

当男孩在军营里接受训练时,她们在家中或附近接受专门的训练。

与男子相同的是,她们同样有组织、有纪律,而且很严格。

她们训练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当男子出征时,她们在家乡担任保卫城邦的重任;二是用音乐、舞蹈去奖励和慰问勇敢的战士,并嘲笑怯懦的人;三是可以生育健壮的婴儿。

在斯巴达社会中,妇女地位比较高。

在这一点上,雅典则相形见绌。

总之,斯巴达是当时希腊半岛上很小的一个城邦,但却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教育以统治阶级的后代为对象,其全部教育服务于镇压奴隶与平民的目的。

因而,斯巴达的教育内容是片面的,它培养的士兵英勇善战,服从严酷的纪律但文化知识却极端落后。

虽然斯巴达教育制度中也有值得注意之点,诸如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怀,教育工作有严密组织,对女子教育的重视等,但整个斯巴达教育的性质是野蛮的落后的。

这种教育曾影响过雅典的柏拉图等人的教育思想。

斯巴达教育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于欧洲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二.雅典的教育雅典的教育在于把年轻人培养成不仅是军人,而且是多才多艺、能言善辨、善于工商业事务的政治家和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其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

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

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

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

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

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

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

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

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比较斯巴达与雅典的异同,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斯巴达(希腊语:∑πάρτη)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

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对比。

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

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

由于战争损伤希腊元气,最后所有城邦,包括斯巴达,均被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

建立
约公元前11世纪,希腊北方的多利亚人攻占了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拉哥尼亚,从此这些多利亚人被称为斯巴达人。

斯巴达人并将拉哥尼亚的原居民变为奴隶,称为黑劳士。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又征服了邻邦美塞尼亚,亦将多数的美塞尼亚人变为奴隶,与拉哥尼亚的原居民一样,称为黑劳士。

现在的斯巴达是一个现代农业小镇,出产的橄榄油世界一流,曾作为雅典奥运会专用橄榄油。

政治制度
斯巴达行「二王制」,但两个国王只有在战时才有权力,其中一个国王担任统帅,另一个国王则负责留守。

而闲时,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决定,而长老会议则由30个人组成。

除此以外,有5个执政官会帮助国王处理政务,并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

虽然实际上长老会议握有实权,但所有重要事务在名义上还需要公民大会通过,方为有效。

对子女的艰苦锻练
婴儿
斯巴达犹如一个大军营,其公民的婴儿刚出生时,便要被检验体质,如果不合要求,便会被抛弃至荒山野岭;作为母亲的,会用烈酒为其婴儿洗澡,若受不了的,则任由他死去,这是因为斯巴达人只要最好的战士。

男孩
男孩在7岁前是由双亲抚养的,但其父母从小则会训练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战士,甚至有点冷酷无情。

7岁后便会编入团队进行军训。

他们要被训练为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怕艰苦的军人,所以每年均会被火辣辣的皮鞭鞭打,并不许求绕或叫喊。

当男孩过了12岁,便会被编入少年队,只能光头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衣,并只可在军营里作少量进食,逼使他们在外面偷取食物,锻练他们的身手。

若被人发现,则会被重打,因为这证明他身手不灵活。

至20岁后,则成为正规军人。

30岁时便会成亲,但还是要每天作军训。

60岁时便会退役,但仍要作为预备军,随时候命。

女孩
女孩过了7岁仍留在家里,但并不像中国的女孩般在家刺绣,而是在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方能诞下坚强的战士。

因此斯巴达的妇女十分坚忍,并不怕看到儿子浴血沙场。

当儿子要上战场时,她们并不会为其祝福,只会给他一个盾牌,并说:「要么拿著,要么躺在上面。

」即是说,要么打胜仗回来,要么光荣战死,在盾牌上被人抬回来。

对黑劳士的奴役
黑劳士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们在战时要作先锋,但又没有任何权利,斯巴达人可以随时杀死他们。

黑劳士是斯巴达人的公有财产,在节日里,斯巴达人经常灌醉黑劳士,并将他们拖至
公共场所任意欺凌。

黑劳士不论如何,每年均要被鞭笞一次,其目的就是要黑劳士牢记其奴隶身份。

亦因如此,黑劳士曾经多次发动起义。

最后这种制度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斯巴达后被废除。

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可以由波希战争里得见,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奥尼达及其五千兵马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拼死血战,结果全部陈亡。

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伯罗奔尼撒战争。

波希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

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衰亡
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恢复了独立的地位,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

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

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雅典是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古城。

相传希腊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

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

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

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

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

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