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武松打虎教案
课文《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武松打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点,分析其勇敢、机智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武松的形象特点,培养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武松的勇敢和机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思维导图模板。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展示武松打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武松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武松的勇敢和机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实践活动(1)思维导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课文内容。
(2)角色扮演: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如武器、衣物等)4. 情景模拟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4. 课堂展示(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武松打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章节,详细内容为:武松在景阳冈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老虎打死。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成语典故学习、道德观念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古代英雄的勇敢与智慧。
2. 分析武松形象,学习其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
3. 掌握成语“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武松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重点:故事情节的解读,成语典故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a. 解析故事情节,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激战过程。
b. 讨论武松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c. 学习成语典故,如“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
5. 道德观念探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正义、勇敢、担当等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武松打虎》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武松与老虎激战b. 人物形象:勇敢、果断、正义c. 成语典故: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d. 道德观念:正义、勇敢、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武松打虎”。
b. 运用成语“打虎上山”和“空手入白刃”各造一个句子。
2. 答案:a. 参见课文内容。
b. 示例:打虎上山:他为了救村民,勇敢地打虎上山,最终将老虎打死。
空手入白刃:在危急关头,他空手入白刃,成功制服了歹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成语典故,提高了道德观念。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分析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勇敢、机智、豪爽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武松的英雄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难点(1)理解武松打虎行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武松打虎这一行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相关知识,介绍作者、作品背景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武松的人物形象和打虎行为,激发学生的思维。
3、朗读法通过朗读文中精彩的段落,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4、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动作、语言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武松打虎》的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部作品吗?引出《水浒传》。
2、作者及作品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施耐庵。
(2)讲述《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4、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经过。
(2)理清文章的结构: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5、人物分析(1)分析武松在喝酒时的表现,如“一饮而尽”“连喝十八碗”等,体现他的豪爽。
(2)探讨武松上冈时的心理活动,如“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出他的倔强和无畏。
(3)重点分析武松打虎时的动作描写,如“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

《武松打虎》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武松打虎》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勇士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打死猛虎的英勇事迹。
本故事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色彩,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形象,感受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武松的勇敢和正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民间传说色彩,感受故事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 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篇一:武松打虎教案设计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景阳冈》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23回。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
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板书:怒虎-----神人)二、理清文章脉络。
上一节课我们利用5W图,理清了课文脉络,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深入文本,研读探究1、在整个故事中,你觉得哪部分写得最为精彩?(打虎)好!那咱们就听你的先看打虎这一片段。
2、指名朗读8-12自然段。
同学思考:那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老虎是如何向武松发起进攻的?找出最能概括老虎吃人招数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老虎吃人的招数体现在三个动作上:“一扑”、“一掀”、“一剪”,这些词语写出了老虎的凶猛。
写虎的“猛”,为了衬托人的“勇”。
4、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武松反应如何?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武松的对策是:闪、躲、闪);(“闪”,“躲”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
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动作敏捷迅速。
面对突如其来的猛虎,武松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仅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正所谓有勇有谋)5、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主动出击,反守为攻。
(板书:守攻)6、自由读课文,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中圈划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动词。
(抡、劈、揪、按、捺、踢、提、打)(1)、刚开始用什么打?(梢棒)结果呢?(打折了)(咆哮)(2)、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脚踢)老虎的反应呢?(扒土)(3)、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拳打)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七窍出血)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迸”显得流血之多,流血之快)(4)、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一命呜呼。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内容理解、课后习题等。
详细内容如下:1.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景阳冈”、“猛虎”、“梢棒”等。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子在地上爬了几下,向上一扑,从半空中跌落下来。
”4.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智慧。
5.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理解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中其他英雄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武松。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4. 句子解析:分析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5. 故事讲解: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学习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6.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及解释。
2. 黑板右侧:课文主旨、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 答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突出武松的勇敢和智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抓住武松与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4、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学习按提示详细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抓住武松与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教学过程: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介绍了108条好汉,在封建统治残酷压迫下,被迫在梁山泊聚义反抗的故事。
那你们知道这108条好汉吗?知道他们的绰号吗?课件出示:
急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戴宗 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
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母夜叉孙二娘
二、揭示课题,初识人物。
(1)过渡: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水浒传中的一个好汉,他就是—武
松,绰号行者。
(2)课件出示课题:武松打虎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榜文吓唬踉踉跄跄咆哮揪住酥软鲜血迸出师:谁来读读!(点读)随后进行评价。
教师对于“踉踉跄跄揪住鲜血迸出”等字的读音进行强调。
师:同学们知道榜文是什么吗?
榜文是古代官府张贴在民间的告示。
师:那踉踉跄跄一般形容怎样的人啊?
一般指喝醉酒的人脚步不稳走路晃来晃去的。
齐读1、课件出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过渡: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提纲给课文进行分段。
3、过渡: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呢?(点名回答)
(让学生自己概括,教师可提示:谁在哪里干什么)
4、过渡:从刚才的展示中我觉大家很会学习,预习的非常细致啊!
三、以读为主,感受人物精神。
1、过渡:谈起武松总是让我们把他和老虎联系起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武松打虎(引导孩子们一起读)
2、教师导入:话说那日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这时红日渐渐坠下,天渐渐暗下来,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踉踉跄跄地信步走着,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猛然间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老虎……事出突然,英雄该如何应对呢?
3、当年孙悟空曾因三打白骨精而名扬四海,今日咱们且看武松又是
①请大家请快速读第9自然段。
并划出这一段中描写双方动作的词语。
板书:老虎武松
一扑闪
一掀闪
一剪闪
②、我们先看老虎是如何进攻的。
③、那武松面对老虎的进攻,是如何应对的呢?
④、理解“闪字”
在这里作者连用三个闪字,我们能否找个字来替换呢?比如说躲
那作者为何选择了这个闪字?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展开联想:那当猛虎突然蹿出对武松采取进攻时他会怎么想呢?来武松就请你谈谈当时的想法吧(请身边的学生说)
如果此时武松不闪,直接棒打老虎,事态会如何发展呢?
总结:所以说这里的闪正是武松明智的选择啊!
⑤、那猛虎看到武松三闪居然多过了自己的三大绝招,它又会寻思些什么啊,来猛虎你谈谈吧(请身边的学生想象)
老虎一扑武松一闪老虎一掀武松一闪老虎一剪武松一闪这武松打虎演得真精彩啊,那谁胜谁负啊?战况是:老虎略占上风,
但武松不甘示弱。
(板书闪躲)
总结:第一回合下来武松用自己的计谋躲过了老虎的攻击。
4、现在咱们来看打虎第二回合
请大家快速读第10自然段。
看看老虎是如何进攻的,武松又想了什么计策呢?圈出相关词语。
师:你知道老虎是怎么进攻的吗?找动词。
(吼、兜、翻身)
那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发现老虎非常的凶猛。
师:武松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抡起、劈)是啊,从中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啊?(英勇无畏)
板书:吼、兜、翻身抡起、劈
第二回合下来,战况如何?(请学生说)
总结:不相上下,武松越战越勇
5、下面我们且看打虎第三回合。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第11、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填空题。
武松见大虫把两只前爪搭在面前,急忙把()丢在一边,()就势揪住老虎的顶花皮,大虫被武松用力按定,动弹不得。
武松把()往大虫面门上乱踢,大虫咆哮起来,无力反抗。
武松用()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只顾乱打。
大虫七孔流血,动弹不得了。
武松放了手,又找回(),用棒橛又打一回,大虫这才断了气!
从刚才填写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武松打虎用了许多的方法,用——引导学生一起说
当时的情况是千钧一发,及其险峻,当猛虎扑来的一瞬间,武松却想了那么多的方法对付老虎,采访武松:武松,请谈谈你当时与虎想拼时,想到了什么啊?你为何不采取一种方法打虎呢?如果就用一种方法能否制服老虎啊?
总结:武松打虎第三回合中武松选择进攻了老虎的哪个部位啊?采访:为什么要打头呢,武松?
师:从武松打虎选择方式和攻击部位来看,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啊?
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轮所采取的措施,找出文中动词,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板书。
四、复述武松三打老虎。
现在就让我们根据老师的板书,来回忆一下武松三打老虎的过程,老师说串联词。
师:话说那日,武松喝了18碗酒后,不听店家劝告,走上冈来,忽然狂风四起,听(风声),猛然见传来一声(虎啸),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虫,武松啊呀,大吃一惊。
板书设计:老虎武松
一扑一闪
一掀一闪闪躲
一剪一闪
吼劈
兜抡起相持
作业设计:生词写4遍,课课练,预习22课。
教学反思:
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特点,打虎英雄武松他也只是一个凡人而非神人所以他身上也蕴藏着许多凡人的喜怒哀乐,我们要学习武松的智勇双全,性格豪放,武艺高强的优点。
经过换作业本后,学生们的作业有很大改进,期中唐诗琪、何孔菊作业较好,张礼焱、何红阳作业字体较差,卷面不干净,作业不符合标准。
课课练还基本可以,应加强订正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