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一、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如脊柱)及其它需要标示的手术。

其他有创操作参照执行。

二、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

急症手术,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三、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进行确认。

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四、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六、下列部位手术需进行手术部位识别标示:1.左右脑手术2.左右耳手术3.左右眼手术4.左右侧颈部手术5.左右侧乳房手术6.左右上肢手术7.左右下肢手术8.左右侧肾脏手术9.左右侧腹股沟手术10.脊柱手术11.周围血管手术以上手术部位,不论是否有伤口、纱布、石膏、牵引等,均需进行手术部位标示.七、标示方法(一)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并标明左右侧(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划“十”字形标志,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则在右前臂划手术切开线,并标明“R”.(二)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公分左右(约2-3横指)处,以“十”字标示并标明左右侧.(三)标记颜色一律使用黑色标记笔,由主刀医师或一助在患者入手术室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记工作。

(四)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及拒绝手术部位标识的患者,应在手术部位标识图中进行标识,并详细注明手术部位及拟手术名称。

备注:本制度为修订版,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实施,2015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手术部位表示制度》同时作废。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手术部位标记图姓名:性别:男、女科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拟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出现差错,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手术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由手术医生负责。

2.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前,手术医生或经术者授权委托医生(特别情况)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和(或)部位位置用不易脱色的蓝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用“”(切口)及“”(部位)符号进行体表标识(腔镜手术切口用“X”标识,并用“”标识手术部位;眼科手术:患侧眼部覆盖纱布,患侧佩戴腕带并用“”标识手术部位;唇裂手术用“”标识手术部位;经自然腔道手术:在手术部位的体表处用“”标识;骨科: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确认。

3.特别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必须对手术侧或部位做标识。

4.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识,若无标识,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绿色通道患者除外。


5.关于对手术患者的接送按照护理部相关条例执行。

6.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识,并三方查对术前切口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直至手术医生标识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7.手术开始前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再次共同
核查患者身体切口或部位位置标识。

8.医务部、质控科每季度负责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总结、反馈。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执行率作为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一项指标,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受权的重要依据,促使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持续改进,争取执行率达 100%。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一、对外科手术部位,特别是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等)、多平面部位(如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其他有创操作参照执行。

二、手术医师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三、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授权代理人同意后进行标记。

急症手术,应在责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征得患者和(或)授权代理人同意后进行标记。

若患者和(或)授权代理人不同意标记,病程中应详细记录并让患者和(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四、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需由手术医师对手术侧或部位进行标示,主刀医师进行确认,必须在征得患者和(或)授权代理人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共同确认及核对。

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需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及核对标示。

五、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关规定,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在麻醉开始前,麻醉医师应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麻醉方可开始。

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

六、标示方法(一)在手术部位用手术标识专用笔标以手术切开线或“↑”或沿病变范围标记,并标明左右侧(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划“十”字形标志,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则在右前臂划手术切开线,并标明“R”。

(二)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厘米左右(约2-3横指)处,以“↑”标示并标明左右侧。

(三)多部位手术时,应在手术侧或部位用手术标识专用笔按上述方法逐一标示。

七、紧急抢救时,可在抢救的过程中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严格查对,防止发生差错,可不受限于以上标示程序。

八、各手术科室、麻醉科及手术室定期自查,总结汇报,医务部(业务管理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检查结果及执行记录将纳入个人及科室年终绩效考核。

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十、手术科室应严格按照此规定,对手术患者进行认真的体表标识。手术 部位体表标识是作为手术部位的再次确认,并不能代替其他的甄别、核对 方式。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十一、各类有创操作的标识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执行。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十二、医务部每月对手术部位标识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相关科室及时组织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督查结果纳入当月医疗质 量考评: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达100%的科室,奖励医疗质量考核分0.5分/月;未有效落实标识制度的科室扣除医疗质量考 核分0.05分/台次。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 图
手术患者
手术医师确定手术部位
手术医师、护士和患者 或代理人共同确认标识
重新进行标识
无标识
有标识
离开病区前
检查标识
病房护士、手术室 护士和患者或代理 人共同确认标识
手术室护士
接入手术室
手术医师、麻醉师和 护士共同确认标识
实施麻醉
手术医师、麻醉师和 护士共同确认标识
手术
离开手术室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四、责任护士遵医嘱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等信息,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五、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 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 部位体表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无标识者暂不接 入手术室,待手术医师标识清楚确认后方可接患者入手术室。
手术部位标识
目录
1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 手术部位标识规范 3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图
目的
• 为进一步落实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医护团队正确识别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信息,防止识别差 错造成的医疗安全事故和隐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医院手术标识制度(2023)

医院手术标识制度(2023)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2023)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患者安全目标》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1、所有手术均须在术前对手术部位或手术侧做相关标记,特别是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

2、主管医师在术前要明确手术方式及手术切口位置。

3、在手术前一天或备皮时,主管医师应在患者手术切□位置或手术侧规定位置用黑色记号笔(mark笔)标注,并与患者和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同时责任护士负责进行手术部位标识的审核。

4、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须查看有无手术标识,若无标识,拒绝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5、麻醉医师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查看患者手术标识,并查对术前切□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部位一致,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若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师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

6、因手术部位标识不清引起的延误手术等后果,由患者所在科室承担。

附件一:手术部位标识方法1、一般手术在相应体表的手术切口部位画线。

2、腹腔镜手术:在切口位置画“X”。

3、烧伤、开放性骨折等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

4、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且不涉及双侧结构时(如经阴道手术),不做标识。

5、脊柱手术:先在手术大体位置标识,后在手术室C型臂下定位。

6、眼、耳、鼻、口腔部位手术:均在患侧耳屏前方画“0”。

附件二: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确定手术部位术者做标识手术医师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离开病区前 -------------------------- >手术室护士护士拒收核查切口标识正确无标识---------- 医护麻三方医师手术«—实施麻醉≤-------- 患者入手术室‹标识明确检查标识。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程

手术患者辨认标识轨制【1 】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然,防止手术进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消失辨认错误.特制订本轨制.请相干科室与人员按照履行.
1.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辨认标识.术前由手术医师用甲紫(龙胆紫)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作为辨认标识;自动邀请患者及家眷介入敌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配合确认.
2.涉及有双侧.多重构造(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敌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识表记标帜.
3. 对于便利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辨认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和手术名称.
4.临床大夫在医疗运动中要严厉履行《术前评论辩论轨制》及《手术进程治理规范》.
5.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接病人时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眷三方查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辨认标识.
6.手术大夫.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端前和手术开端前,严厉按照手术安然核查轨制进行三方查对,特殊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经重复查对后,方可开端麻醉.手术.术后患者分开手术室前再次核查现实手术方法是否与手术患者及部位相符.切实做到手术麻醉实行前.手术开端前.患者分开手术室前“三确认”.
手术部位辨认.标识工作流程图。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作为对手术病人识别的重要依据,使手术医生确信针对正确的病人和正确的部位施行手术;
一、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区分左右部位的手术体表无法进行标识的除外;以及头颅、椎体的手术定位;
二、手术部位标识:除特殊或非常规入路手术需做手术切口设计之外,手术部位标识可以是对病灶部位、大小进行标记;也可以是手术入路切口定位的标记;
三、职责
1、术者或手术第一助手是手术部位标识的责任人;术前需做手术切口设计的,术者是第一责任人;
2、手术室护士接病人时,负责与病房护士共同对病人手术部位标识进行确认;
3、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台护士负责对病人进行最后确认;
四、工作流程
1、手术医嘱下达后,术者或手术第一助手对病人进行手术部位标识;手术部位标识采用:龙胆紫标记,标记后用碘酒固定;
2、护士为病人做术前准备时,应注意保护标识,如果标识丧失,应请医生重新进行标识;
3、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时,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病历、核对病人的腕带标识和手术部位标识,核对无误后,双方在“手术病人术前确认与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4、麻醉开始前,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就病历、病人的腕带标识和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查,并与患者本人确认,确认无误后,三方在“手术病人术前确认与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和流程

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和流程

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和流程手术部位标识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避免手术失误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和流程。

它包括手术部位标识的标志、流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标志的制定、流程的执行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和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志的制定1.标志的设计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该机构的手术部位标志。

标志应采用醒目易识别的图形和文字,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手术部位。

常见的手术部位标志有箭头、图示和国际通用标志等。

2.标志的制作标志的制作要求清晰可见、耐用不易褪色。

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制作成贴纸、标牌或者专用标志牌等形式,确保标志粘贴牢固,不易掉落。

3.标志的摆放位置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在手术室入口处、手术台旁等显眼位置摆放手术部位标志。

同时,标志应与手术室内的其他标示物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手术场地标识。

二、流程的执行1.病史摸底手术前,手术团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病史摸底沟通,确认手术部位。

特别是对于多个手术部位相近的手术,比如双侧手术,应将左右侧清楚明确,避免术后患者因为手术部位混淆的问题出现困扰。

2.术前标志在手术前,外科医生应与患者进行确认并在患者身上标示准确的手术部位。

这一步需要医生仔细查看患者手术部位,并与患者进行核对,确保标志的准确性。

标志应使用特殊的可见墨水或者其他相关材料进行标记。

3.床边核对手术之前,手术团队成员(包括外科医生、护士等)需要在床边进行核对,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术前标志的准确性。

核对应由两名具备相应专业背景的人员同时进行。

4.手术室核对手术团队进入手术室后,进行手术部位的最后核对。

核对应由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共同完成,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标志的准确性、手术表、影像学资料等。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1.标志掉落、褪色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手术部位标志的情况,发现标志掉落或褪色应及时更换。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标志更换计划,确保手术部位始终有明确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部位标识相关制度
为保证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的正确,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错误,确保手术部位标记工作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制度。

1.凡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在手术部位做标记。

尤其对涉及有双侧(有左右侧之分的肢体、器官、部位等)、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必须对手术侧或手术部位做体表标识。

2.标记部位在技术上或解剖学角度来说是不可能或不可行的(例如,粘膜表面或肛门)时候,应准备好一份书面的替代程序,即在医生术前谈话单“术前准备”栏上注明“手术部位确认为——部位”并与家属确定。

3.涉及替代程序的其他情况的实例包括:单器官手术,如腹部、心脏、阴道、尿道、肛门手术等;事前没有明确部位的手术或操作,如心导管手术、牙齿的侵入性操作;不适合做皮肤标记的婴幼儿,但需在病历上记录或相关的放射等特检资料上做好记号。

4.临床医师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5.主管医师术前要明确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目的。

6.择期手术患者于手术前一日由主刀医生或一助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确认后,由医生用蓝色油性记号笔在手术部位做标识。

急诊手术诊断后由主刀医师或一助在手术部位用蓝色油性记号笔做体表标识。

7.病房护士术前准备时应核对确认手术部位标识,如有疑问时,联系医生,查对确认。

8.手术室人员到病房接患者时,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同时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的体表标识,无标识者暂不接入手术室。

待手术医师标识清楚确认后方可接患者入手术室。

9.病人送至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核查手术部位标识。

标记有疑问时,联络医师至手术室等候区,完成手术部位标识。

10.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认真查看即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有标识,并查对术前切口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师可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直至手术医师标识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11.医师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同时确认手术部位。

12.标记方式:
(1)普外科——以记号笔标识于相应手术体表部位;
(2)骨科——手术标记方式以记号笔标示手术切开线或以直径2—3厘米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左”、“右”侧(或以L,t、R,t标注)。

如下图所示。

患处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记于包扎物上方4—5cm处,以空心圆标示且注明为“左”、“右”侧(或以L't、R,t标注)。

(3)眼耳鼻喉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手术侧耳后体表分别以“T”——“喉”,“E”——“耳”,“N’,——“鼻”作为标识。

(4)泌尿外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手术部位体表,如“膀胱、前列腺”等部位,标识于耻骨区体表;
(5)神经外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患侧头皮;
(6)肿瘤外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手术部位体表;
(7)胸外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患侧腋中线,若病变位于纵隔,以记号笔标识于胸骨正中;(8)眼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患侧眉上方正中,以“V”表示;
(9)妇产科——以记号笔标识于手术部位体表;开腹手术在下腹正中线用“l”标示;腹腔镜手术在近脐孔用“t”标示;阴式手术在下腹耻骨联合上方用“Jr”标示;
(10)口腔科——手术部位体表;以E1裂线及面部中线为坐标,分四个象限,标示于同侧的上唇或下唇。

13.手术科室应严格按照此规定,对手术患者进行认真的体表标识(含中线切口、单个脏器的手术)。

手术部位体表标志是作为手术部位的再次确认,并不能代替其他的甄别、核对方式。

14.注意事项:手术标记采用不掉色的蓝色油性记号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