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庸小说中爱情模式的解读

合集下载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是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著有多部经典作品。

其中《射雕三部曲》是其代表作之一,三个故事主线相互关联,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浓郁的爱情物语。

本文主要解读其中的爱情模式。

《射雕三部曲》中的男女形象都很丰满,在情感和行为上也十分鲜明。

金庸构建了两种爱情模式:一种是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的伴侣关系,另一种则是爱恨情仇、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

第一种模式是指欧阳锋与黄蓉、华筝与杨康以及郭靖与黄蓉的伴侣关系。

他们都是有情有义之人,在相爱的同时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他们在一起不仅因为爱情,更因为心灵的相通和默契。

他们能够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包容理解。

欧阳锋与黄蓉之间的爱情,最终成为了母女间的情感纽带。

欧阳锋为救黄蓉而遭遇悲惨的命运,而黄蓉也因此对他保持着深深的感激和爱戴。

华筝在杨康叛变后,毅然与之分手,选择与包惜弱在一起。

郭靖与黄蓉则是宿命般的情缘。

两人从相遇到相知,最终走到一起。

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他们始终相互扶持,最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紧紧相拥。

第二种模式则是指杨康与穆念慈、杨过与小龙女、金轮寺主与木婉清之间的爱情。

这些爱情纠葛充满着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错综复杂、千丝万缕。

杨康与穆念慈本来是相遇相知相爱的,但杨康叛变后,两人的爱情变成了仇恨。

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也受到了很多困难。

两人因族仇而无法在一起,又因小龙女守护世外桃源而无法与世人相处。

金轮寺主则与木婉清之间的爱情更是充满了波折。

金轮寺主原本是一心求法的僧人,但遇到木婉清后变得执着于爱情,想用心中的爱情反抗佛法。

然而,木婉清却无法忍受他身上那种无法割舍的伤痛,只能选择离开。

总的来说,《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是多样的,既有相互扶持的伴侣关系,也有纠葛复杂的爱情纠葛。

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金庸表达了同样的信念:爱情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怀,在生命的起始到终结都要相守相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是经典武侠小说之一,其中描绘了多个不同的爱情模式。

在小说中,金庸巧妙地将爱情与江湖仇恨、武功修为以及人物命运纠葛等元素相结合,刻画出了丰富多样的爱情形态,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情感世界。

郭靖黄蓉的爱情可以被视为“英雄佳偶”的典范。

郭靖和黄蓉在自幼相识相知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是一种纯真、坚贞且相互支持的爱情,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彼此的支持下一起成长。

郭靖的真诚与忠诚以及黄蓉的聪明机智形成了他们互补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共同克服难题,最终赢得幸福。

楚留香与“冷香”之间的爱情呈现了一种“离合悲欢”的模式。

楚留香是一个冷漠、孤独的剑客,而“冷香”则是一个机智、狡黠的女子。

两人在江湖中相遇并展开了一段相爱相杀的感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深入浅出,两人虽然骨肉分离,但却始终念念不忘。

他们对彼此的爱恋在漫长的岁月中依然执着,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这种爱情模式,既揭示了江湖人物之间的无奈和命运的安排,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情感的悲欢离合。

郭靖和黄蓉的爱情与杨康黄蓉之间的爱情可以被视为“曲折复杂”的模式。

杨康深爱着黄蓉,但因为自身的矛盾心理和外界的困扰,他的爱情一直处于挣扎和背叛之间。

黄蓉则深爱着郭靖,但又出于某种责任与杨康保持一定的关系。

他们的爱情被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因素所牵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爱情模式表达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纠葛。

虽然有着真挚的感情,但由于外界的战乱、人心的变化等原因,最终分崩离析。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丰富多样,既有真挚纯洁的爱情,也有离合悲欢的爱情,更有曲折复杂的爱情。

通过这些爱情故事,金庸不仅展现了人物世界的情感,同时也揭示了江湖与爱情之间的种种冲突和牵绊。

这些爱情模式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读者在欣赏武侠故事的也能体味到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他的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被誉为“射雕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三部作品中,金庸塑造了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也描绘了一系列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就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进行解读,探索其背后的情感内核和文学意义。

我们来看《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故事。

作品中描述了郭靖和黄蓉之间的爱情,他们从相识到相知,最终结为夫妻。

郭靖是一个忠诚、善良的年轻英雄,而黄蓉则是一个聪慧、机智的少女,两人性格迥异却又相互吸引。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在共同的历险和奋斗中逐渐升华。

在生死关头,他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最终走到了一起。

金庸通过郭靖和黄蓉的爱情,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和善良。

接着,我们来看《神雕侠侣》中的爱情故事。

作品中的郭襄和杨过堪称是金庸作品中最经典的爱情情侣之一。

郭襄出生于古墓派,聪慧绝顶,而杨过则是一位身怀绝技的侠客。

两人在情感上互相倾慕,尽管命运多舛,但最终他们也在一起。

郭襄和杨过的爱情,既有着超脱尘世的洒脱,又带着对真情的执着。

他们不畏世俗,不受世俗的约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信仰。

金庸通过郭襄和杨过的爱情,探讨了爱情与信仰、理想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对真挚而纯粹的爱情的追求。

我们来看《倚天屠龙记》中的爱情故事。

作品中描写了张无忌和赵敏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经历。

张无忌身世复杂,性情善良,而赵敏则是充满心机的女子,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是错综复杂。

在各种势力的角逐和生死考验中,他们最终成为了不离不弃的伴侣。

张无忌和赵敏的爱情,既有着情感上的纠葛和煎熬,又透露出了对纯洁和坚定爱情的向往。

金庸通过他们的爱情,揭示了生活中各种复杂情感的真实,也表达了对纯粹爱情的敬仰和追求。

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既有着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

无论是郭靖和黄蓉、郭襄和杨过,还是张无忌和赵敏,他们的爱情故事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命的意蕴。

论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论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论金庸小说的爱情观章节一:引言金庸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所融合的武侠、历史、人情等元素,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爱情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贯穿了金庸小说的始终。

本文将从金庸小说的爱情观入手,探讨其对于现代人们的启示和影响。

章节二: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1. 爱情的定义: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是指一种不分时间、不分阶层、不分地位的感情。

无论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还是配角之间的情感,金庸小说所描绘的都是一个纯真、浪漫而又激烈的世界。

2. 爱情的角色:在金庸小说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始终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故事具有感人的情节和描绘,更是因为这些故事中承载了金庸一系列独特而深刻的爱情观念。

3. 爱情的表现: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表现暗示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具有一种奋不顾身、无所畏惧的爱情信仰。

比如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周芷若的爱情渐入佳境之时,张无忌甘愿为周芷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周芷若则作为一个英明、决绝的女性形象,更是从张无忌的爱情中崭现出了一个坚定自信的心灵世界。

章节三:现代人的思考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念不仅具有深刻的意义,更是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体系中,爱情的符号意义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在社交网络的渐入人心之后,爱情、情感等敏感话题也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金庸小说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恰好满足了这种公开、主动的心理需求,使得金庸小说在现代读者中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受欢迎程度。

章节四:结论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对于当代读者具有深刻的思考意义,它追求了真正的爱情所应该具备的一系列特征,鼓励了当代人追求纯真、高尚的爱情信仰。

同时,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念也反映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浪漫情感和深刻人文精神,为现代人的心灵世界带来了一股清流。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人生哲理,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射雕三部曲》,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一部武侠小说。

在《射雕三部曲》中,金庸先生巧妙地塑造了一系列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影响着小说的情节发展,更是反映了金庸先生对于爱情模式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本文将着重谈谈金庸先生在《射雕三部曲》中塑造的几对重要的爱情关系,从中看出金庸先生对于爱情的解读和模式。

我们不得不提到郭靖和黄蓉这对少年男女。

在《射雕三部曲》中,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最为经典和感人的一对。

他们的爱情故事始于他们相识的令狐冲的挑唆下,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在互相切磋、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郭靖是一个忠诚正直、善良勇敢的少年,而黄蓉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决断果敢的少女,他们两个人的性格互补,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爱情。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恋人,无论是在面对生死还是在战乱中,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相互勉励。

金庸先生通过他们的爱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建立在外貌、金钱、地位等表面的因素上,而是依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相互信任,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挚和持久的。

我们谈谈杨过和小龙女这对神秘的情侣。

他们的爱情故事堪称是《射雕三部曲》中最为凄美的一对。

杨过是小龙女所救的孤儿,从此开始了他们生命中唯一的爱情。

小龙女终日隐居在冰山之中,一心追求武学的极致,对外界的事物几乎一概不闻不问。

而杨过则是一个心直口快,敢爱敢恨的年轻人。

在金庸笔下,小龙女是冷艳的、清高的,她对杨过相当冷淡;而杨过却是忠诚的、执着的,他对小龙女的爱几乎是痴迷的。

这样的爱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但正是这种矛盾让他们的爱情更加丰富和深刻。

小龙女冰雪聪明,但却因此丧失了一些人情味,而杨过直率豪迈,但也因此做出了一些过激的行为。

金庸先生通过他们的爱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真爱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并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需要在矛盾中求得平衡,需要在彼此的包容和理解之中发展。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射雕三部曲》是金庸先生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它分别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

虽然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主题——爱情,并通过不同的爱情模式展现了金庸先生对爱情的独特解读。

在《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对小龙女一见钟情,而小龙女却对杨康一直冷漠以对。

这种爱情模式可以称之为“一厢情愿”。

杨康对小龙女的痴迷是纯粹的爱情的体现,他对小龙女的付出是无条件的,但小龙女对杨康的感情却始终没有真正回应,最终选择了一个人独自消失。

这种模式表达了金庸先生对爱情的一种审视,他认为爱情并不总是能得到回报,有时爱情是单方面的,可能永远不能得到满足。

《神雕侠侣》中的爱情模式是“两小无猜”。

杨过与小龙女的相爱是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们在共同的经历中逐渐产生了情感共鸣,互相扶持,最终成为了侠侣。

这种爱情模式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较为少见,但它传递了一种理想的爱情观念:爱情需要建立在真正了解和尊重对方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长久持久。

《倚天屠龙记》中的爱情模式是“纠缠不清”。

张无忌与赵敏、周芷若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角恋关系。

张无忌对赵敏和周芷若都有着深深的感情,而两个女子也都深爱着张无忌。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爱恨纠缠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这种爱情模式表达了金庸先生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他认为爱情不是单纯的,而是充满矛盾和选择的。

金庸先生在《射雕三部曲》中通过不同的爱情模式展现了他对于爱情的看法。

他并不认为爱情总是完美和理所当然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感纠葛。

他用这些不同的爱情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人性复杂性和爱情多面性。

这些爱情模式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英雄和侠士,也有女子和儿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既有理想中的情侣,也有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而这些爱情模式的传达,在读者的心中引发了对爱情的共鸣和思考。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作品中,塑造了多种不同的爱情模式,其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黄蓉-郭靖”、“杨康-穆念慈”两对情侣。

他们的感情历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分别展示着爱情中不同的挑战和妥协。

本文将对这两对情侣的爱情模式进行解读。

1. 黄蓉-郭靖黄蓉和郭靖的爱情因为种种原因显得矛盾重重。

首先是两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黄蓉是江湖门派的传人,具有深厚的武功功底,而郭靖则是汉人,从小生长于蒙古族中,对于双方的身份和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其次是两人性格的不匹配。

黄蓉豁达开朗,反应机智,而郭靖则性格孤僻,沉默寡言。

两人在相处中时常产生误解,但最终都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

最后是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金朝和宋朝之间的战争让他们面对着难以预料的变故,这对两人的感情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无数次生死相依让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实。

然而,这种相互理解和妥协的感情模式却是不完美的。

黄蓉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女性,她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郭靖则常常处于黄蓉的阴影下,随她而行,很少能够独立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黄蓉的失踪成为了这段感情的转折点。

她的离开让郭靖醒悟到了自己的不足,才开始寻找自己的真正作用。

而黄蓉也通过这经历对自己的感情进行重新审视。

2. 杨康-穆念慈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受到了很多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两人身份地位的差距,杨康作为蒙古人,背负着抵制汉人的历史责任,而穆念慈则是一位汉人女子,生长于一个藏经阁中,最终成为了一位尼姑。

这两个身份的差距使得两人的感情一直处于贫富悬殊的矛盾中。

其次是两人的性格差异。

杨康阴险狡诈,野心勃勃,而穆念慈则善良温和、心地纯净。

两人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有很多的分歧和冲突。

最后是历史和命运的考验。

藏经派和蒙古大军在战场上的激烈对抗,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终,这段感情以牺牲和悲剧告终。

杨康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顾一切,而穆念慈则为了自己所坚持的信仰而选择了赎罪的道路。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渗透着多种爱情模式,让人领略到了不同形式和展现方式的爱情。

以下将对“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进行解读。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和郭靖之间展现出了一种平淡而真挚的爱情。

黄蓉聪明机敏、乐天开朗,郭靖勇猛正直、傻气可爱,两人性格互补,相互吸引。

他们从风雨困苦中走过来,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情感在艰难的环境下逐渐升华。

他们之间的爱情虽然没有艳丽的外表,却充满了深情和牵挂。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依赖,最终走到了一起。

《神雕侠侣》中的陈家洛和杨过之间展现出了一种痴情的爱情。

陈家洛拥有高尚的品质和家庭背景,杨过则是一个孤儿,两人身份悬殊,命运多舛。

他们对彼此的坚守和执着却让人感动。

陈家洛对杨过的痴情无私,他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杨过。

而杨过对陈家洛的感激之情亦深沉无比,他一直把陈家洛视为自己的挚爱。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种令人动容的纯粹之爱。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赵敏和周芷若则展现出了一种多情的爱情。

张无忌作为男主角,面对两个女人的深情厚爱,他也深爱着她们。

赵敏聪明、聪慧,她执着追求自己的爱情,并最终选择了放弃得到张无忌的机会,宁愿选择与他分离。

周芷若则是一个纯洁善良、执着无比的女子,她对张无忌的爱却是一种牵挂和无法放弃。

两个女子对张无忌的爱情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最终也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通过解读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和展现方式的爱情。

这些爱情模式中有平淡但真挚的爱情,有痴情的爱情,也有多情的爱情。

这些不同的爱情模式都让人感到真挚和感动,展现出了金庸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这些爱情模式以其真实和感人的描绘打动了读者,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期Vol.32No.1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2年3月20日Mar.202012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2.01.009摘要:金庸小说以写侠为主,但往往用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贯穿,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数百万言。

归结起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外乎英雄人格、爱情至上、复仇、单相思等模式。

关键词:金庸;爱情小说;英雄人格;人性;复仇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2)01-0034-03武侠小说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就有武侠小说的痕迹。

但是无论是唐传奇还是明清小说如《水浒传》、《七侠五义》甚或现当代的许多武侠小说,都鲜有对爱情故事的描写。

只是从梁羽生以来,爱情描写才成为武侠小说中的常情常态。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创造了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尤其是他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从日常的卿卿我我到绝境中的生死相依,从本能冲动到因情入魔,不一而足。

通过这些或者清丽爽劲或者哀婉凄凉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约略把握金庸先生大侠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一与古龙的浪子风流和梁羽生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不同,金庸笔下的爱情是真实的、健康的、活泼的生命本能,不需要压抑,也不需要掩饰。

而且在金庸的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总是交错着各种爱恨情仇,冲突不断。

在爱情与诸多因素的冲突中,往往总是情占上风。

总结一番,有如下几种冲突直接体现了金庸的爱情观。

(一)情与礼的冲突这个古老的主题在金庸笔下发掘得更深,杨过竟然要娶自己的“师父”,公然向世俗挑战。

更惊世骇俗的也许是纪晓芙,她早被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梨亭为妻,但未过门就被杨逍擒去,生下一女,虽然是为杨逍所逼失身,虽然对殷梨亭心怀歉意,但她却倾心于杨逍的男性魅力,对这段孽缘全无悔意。

情为何物,真令人难以琢磨,但可以确信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备受推崇的“性情中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心灵,珍惜心灵流露的真情,不必担心别人的目光,不必以情博礼。

(二)情与仇的冲突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德报怨,最常见就是“以情消怨”。

最值得评说的也许是《雪山飞狐》留下的那个悬念:胡斐的那一刀会劈下去吗?也许不劈的可能性更大,虽说胡斐和苗人凤有杀父之仇,但人间有更重于狭义恩仇的事情,且不说两人都是豪气干云的大侠,自会惺惺相惜,单说胡斐为了心上人也绝对不会亲手杀死她的父亲。

(三)情与理的冲突金庸笔下的侠客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意识,郭靖不顾师父反对,爱上“小妖女”黄蓉;张翠山与黑道上的天鹰教主之女殷素素对天起誓:“倘若你没好下场,我也跟你一起没好下场”。

情与礼的冲突是道德层面上的,情与理的冲突是心理层面的,几千年的道德积淀为一种审美心理,以理制情是美,退让是美,牺牲是美。

因此,侠客在爱情生活中的适情任意、敢作敢为、我行我素,才更让无力挣脱中庸之道、道学面孔的读者快意销魂。

(四)情与义的冲突在侠客的感情生活中,这是最深刻的矛盾。

也许情和义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该压倒谁。

张翠山发现爱妻殷素素正是害得师兄俞岱岩终身残废的责任者之一,他若成全手足之义,就要杀妻为师兄报仇,但殷素素既与自己恩爱多年,情义不能两全,所以他既不肯割舍情也不能抛弃义,只有自杀一途,摆脱这解不开的死结。

收稿日期:2011-12-23作者简介:杨紫玮(1984—),女,河南开封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西方文论。

对金庸小说中爱情模式的解读杨紫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34·(五)爱情与物欲、权欲、名欲的冲突胡一刀说得好:“世界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

”爱情出于自然是对生命的肯定,并使之更加充实、艺术化,在刹那间体会到永恒。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爱情观往往还是考察侠客人品的试金石,为了异性一个关切的眼神连命都不要的人,通常也是侠义心肠。

反之,弃爱情如敝屣的人,多半也会弃侠义于不顾,端的辱没了侠客的称号。

二有了如上几种冲突,金庸小说爱情故事的铺陈就能更好地为读者营造武侠世界,或者换句话说,是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爱观念作以修正和解读。

具体来说,金庸小说中的侠者在对待爱情的态度和选择有如下几种:(一)英雄人格与爱情金庸笔下英雄美人之间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没有丝毫邪念,完全从纯粹的情感出发。

具备这样英雄人格的主人公往往受中国的传统影响极深,他们通常身负重任或对家国要有所作为。

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和香香公主就是这种爱情模式的典型人物。

陈家洛的出身既极富传奇又极富矛盾。

他是当朝天子乾隆的亲生弟弟,又偏偏是民间反政府组织红花会的首领,因此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两个矛盾的角色而痛苦不已。

陈家洛从一出生起就肩负恢复汉家江山的神圣使命,但是自身性格的优柔寡断和组织的弱小又使得这个不大可能实现的目标变得更为渺茫。

但是陈家洛本身确是英雄人格,因为他的欲望并非只是局限在和香香公主厮守终生,而是要成为宏大辉煌的坐天下的王者。

当他们和正常男女相爱的时候,爱情常常和理想、人民、朋友、道义发生碰撞,由此衍生出种种矛盾。

金庸笔下的英雄通常是很难收获爱情的,如陈家洛、萧峰为了政治目的而放弃爱情。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虽暂时收获了爱情,但为了国家却双双在抵御蒙古大军进攻襄阳的战役中殉国。

这种模式的爱情用郭靖的话概括再合适不过,就是“侠之大者”。

这句话本身就洋溢着儒家的进取精神。

儒家文化是一种矛盾的文化,在国家受到侵犯的非常时刻,英雄人物通常要在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做出艰难甚至残忍的选择,究竟应该退守内心守护爱情,还是应该报效疆场?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问题,萧峰之辈选择了政治,这是最正统的儒教选择,因此牺牲自我以至爱人的幸福也在所难免。

(二)爱情至上的选择相较于郭靖、萧峰、陈家洛,段誉和杨过则要自我得多。

爱情至上,在金庸小说中是颇为独特的爱情模式。

杨过是杨康的儿子,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父亲所犯过失的悔过之意,因此郭靖给他起了一个极有寓意的名字“杨过,字改之”。

童年的苦难造就了杨过随意率性而又充满叛逆的性格。

在武林大会上,杨过向众人宣布要娶自己的师傅小龙女为妻,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和非议。

作为他的抚养人之一的郭靖更是觉得不可理解,以至于要终结杨过的生命。

在襄阳的城楼上郭靖告诉杨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侠之大者”,目的是要用正统的价值观对杨过偏斜的人生观进行矫正。

但是爱情至上的杨过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晋人风度,他冲破重重阻力,用16年的等待换来和小龙女的再次重逢,并完全不理会小龙女所受到过的侮辱,这些行为在金庸写来极具理想主义的色彩。

或许这才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的勃发,最原始也是最热烈的、如飞蛾扑火般的为爱牺牲一切的勇气。

这种爱情模式和前一种模式形成极大的反差,构成了一系列的爱情至上者的人物图谱。

段誉也是一样,他的经历不比杨过平顺。

虽然出身不错,但也极为跌宕起伏。

段誉身旁有好几位优秀的女性,从段誉父母的眼光来看都具备做自己儿媳的资质,但段誉终其一生都只爱王语嫣一个女子。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王位和权力已变得不重要了。

这就是金庸小说中描写爱情一反传统的表现。

(三)复仇与爱情金庸笔下,女性的爱情观要显得复杂。

金庸小说中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现象,就是在对待爱情的同一平面上,男性较女性要被动一些。

也可以理解为,金庸小说中男性的爱情态度,其生物属性已经被大大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道德和社会属性。

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则要热烈许多。

侠骨柔肠本是武侠小说的初衷,但金庸笔下的奇女子却一反传统,演绎出一曲虽不甚完美却轰轰烈烈的爱情悲歌。

像李莫愁、天山童姥、周芷若、梅超风、叶二娘、马夫人等,她们的行为虽然不能被人赞同,但却可以理解。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李莫愁绝对可以算是金庸笔下一个另类人物,她号称“赤练仙子”,是一个嗜血的女魔头,残暴成性,滥杀无辜。

她的一切倒行逆施皆是对爱情的复仇。

当初李莫愁的意中人陆展元与之订结姻盟,约定要迎娶她成亲。

然而陆展元却遇到了更加优秀的何浣君,于是将李莫愁抛弃。

于是她由情而生恨,由恨而厌世。

李莫愁的性情因爱情受挫而变,但李莫愁在残酷的外表下依然拥有柔肠,当她照顾黄蓉之女郭·35·襄的时候竟有着母性的善良,她不想伤害这个小生命,只是想静静地守候着她。

人性本善,一代魔头也有着善良的残存,因为凶残的外衣下隐藏的是一颗受过伤害的灵魂。

当李莫愁纵身跳入火海,唱的曲子竟还是当初和意中人陆展元定情的曲子,可见恨之深,爱之切,令人唏嘘。

马夫人也是值得探讨的人物,许多人初看《天龙八部》也许都对此女子不敢恭维,但殊不知马夫人的仇恨都是从对萧峰的爱而来。

马夫人的婚姻并不顺遂,虽然丈夫对她百般疼爱,但她却毫不动心,因为她早已有了一位英雄的范本———萧峰。

但是身为丐帮帮主的萧峰却是草莽之人,不懂得马夫人的暗示,于是一切的灾难由一次洛阳牡丹赏花会而萌生。

萧峰因没在花会上注意马夫人而开罪了她,可怕的妒意由此喷发。

爱情转而变成残忍的报复。

萧峰的灾难皆是由马夫人透露他的身世(契丹人)而产生。

在金庸看来这些游走在边缘地带的女子由爱生恨,似乎水到渠成。

(四)单相思式的爱情“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

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

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1]金庸笔下的爱情不全都是两情相悦的,爱上一个人而他(她)却毫不知情的状态同样凄美动人。

《白马啸西风》中的李文秀,《书剑恩仇录》中的余鱼同,《神雕侠侣》中的郭襄皆是如此。

金庸小说中的这种爱情模式犹如一卷清丽的山水画,没有浓墨重彩,但却淡雅可人,缠绵悱恻。

《白马啸西风》通篇都是一个单相思故事,汉文化对高昌文化的一厢情愿,计爷爷对李文秀那种含蓄的牵挂,李文秀对苏普的不可逾越的民族传统的无奈都一一道来。

金庸想在这里告诉读者一个真理,任何的爱情都从爱欲而来,进而痛苦也就接踵而至。

这种爱情模式在金庸小说中一般都是悲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追求要更为浓烈而奔放,爱情对女性而言似乎更不被外力所阻碍,她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和当代女性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也使得金庸能够将现代人的情感和古代的武侠故事进行巧妙的嫁接。

而金庸笔下的男性侠者则由于社会文化、身份、性格及身负使命的不同,在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方式上大异其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