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爱情观
论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论金庸《神雕侠侣》个中人物情感纠葛[摘要]《神雕侠侣》是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
因此,《神雕侠侣》是在《射雕英雄传》成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且《神雕侠侣》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历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突破和转折,小说是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来写人叙事,更接近真实的人性,也更接近人生的现实,所以小说的人文思想深度也大大加深。
针对《神雕侠侣》以人性的探索为主题,而且小说以“情”贯穿整部小说,写成一部“情的浪漫曲”,本文将其中的人物的情感纠葛作一一分析。
[关键词] 情;痴狂;人性;网引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
他的武侠小说可以用两句联语来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十四部武侠小说,给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何等灿烂的光辉。
另外,他也是一位真正的言情高手。
他的小说不仅有刀光剑影的武侠天地,而且也有丰富而深邃的情爱世界,正如著名作家三毛对金庸独具慧眼地点评道:“我曾对金庸先生说,你岂只是写武侠小说呢?你写的包含了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的一个字,也就是‘情’字。
…….我跟金庸先生的作品虽然不同,就这一点来说,本质是一样的。
就是写一‘情’字。
”①“‘情’之一字颠倒了多少终生,创造了多少美妙的悲歌和幸福的吟唱,刺激了多少幻想和迷梦、快乐和呻吟。
”②因此,“情”字贯穿了整部小说,个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也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
一.狂魔之情正所谓“情生痴,痴生妄,妄生怨,怨生毒。
情而成怨流毒者,世间无药可医,可怕之极。
”③李莫愁就是这样一个情魔。
小说以几个荡舟采莲的少女,唱着欧阳修的的“蝶恋花”的词为开头,然后一阵歌声飘入湖边一个道姑的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然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佛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
论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本文尝试描述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三个基本特征,由此对金庸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男多女、众星捧月的爱情模式展开分析,并探求这一模式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揭示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没有真正获得独立人格这一事实的缘由。
最后就新派武侠小说在两性关系问题上的困境进行初步思考。
金庸的十二部长篇、两部中部、一部短篇小说,除短篇《越女剑》和中篇《白马啸西风》外,主人公全部是男性,女性形象的数量、深度、厚度都远远不及男性形象。
然而金庸仍然创造出了一系列呼之欲出、各具神韵的女性形象,这就为本文提供了合适的分析对象。
和其它文学种类相比,武侠小说是典型的男性写给男性看的书。
在近年来越来越深入扎实的金庸小说研究中,探讨两性关系、爱情、女性的文章不多。
最有收获的是三方面:一是探讨侠义进取精神和金庸小说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重塑;二是反思正统文学史对金庸和武侠小说的偏见,进而就“雅俗之辨”进行思考;三是归纳和评价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第一方面的研究收获最丰。
陈墨在《金庸小说与汉民族的文化批判》巧妙地指出金庸,“往往不自觉地褒扬少数民族,贬抑中原汉人”,从早期“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中跳出来”,批判汉族文化中虚伪、柔弱的方面。
严家炎的《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指出,和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其现代精神表现在否认“快意恩仇”、滥杀无辜;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用平等开放的态度处理民族问题;放弃正邪两分观念,“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考察各派斗争”;人生观兼顾“社会责任与个性自由”;特别可贵的是“潜藏独立批判意识”,尤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
冷成金认为金庸小说“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和阐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
与此相似,周宁发现众多男主人公的父亲“缺失”,他们的“身世之谜是民族命运的象征”,而“武侠小说创作和阅读使华人在幻想中完成文化认同式”。
严伟英详细梳理了《金庸创作的思想历程》,顺时间考察金庸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变化,推测写《侠客行》前金庸经历了骨肉惨剧,而李敖在《我的自白书》中提到金庸曾夭折一子,大恸——笔者佩服严伟英敏锐。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精彩纷呈的江湖世界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华语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笔下,众多人物各具特色,令人难以忘怀。
金庸先生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金庸善于通过人物的出身和成长环境来塑造其性格特点。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出生于蒙古大漠,成长在淳朴善良的牧民家庭。
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忠厚老实、正直勇敢的性格。
他心怀正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面对困难和诱惑从不退缩。
与之相反,《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饱经沧桑。
他的性格敏感、孤傲,却又深情重义。
这种复杂的性格特点与他坎坷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人物的性格发展也是金庸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一开始是个性格单纯、优柔寡断的少年。
但随着经历的增多,他在江湖的风雨中逐渐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果断。
他在面对感情问题时的纠结,以及在处理江湖纷争时的智慧和勇气,都展现了其性格的转变和发展。
同样,《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从一个自由洒脱、不拘小节的华山派弟子,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后,最终看透江湖的险恶,选择了归隐江湖。
他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磨砺和完善。
金庸还善于通过人物的爱情观来丰富其形象。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的爱情,是一种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典范。
黄蓉的机智聪慧与郭靖的忠厚老实相得益彰,他们共同面对江湖中的风风雨雨,感情坚贞不渝。
而《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则是冲破世俗礼教的束缚,历经千辛万苦,依然不离不弃。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使杨过和小龙女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在《天龙八部》中,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情,乔峰对阿朱的深情,都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一抹柔情。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金庸赋予了每个人物独特的武功和招式,这不仅是一种武力的象征,更是人物性格和气质的体现。
比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刚猛无比,正符合他豪迈大气、义薄云天的性格特点。
浅析《射雕三部曲》的爱情主题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射雕三部曲》的爱情主题指导教师:潘磊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卫智成学号:20133660224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院(系):文学院完成时间: 2017年5月30日2017 年5 月30 日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2)一、虽遇百折而无悔的爱情 (2)二、生死相许的爱情 (5)三、“多角”中艰难选择的爱情 (8)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浅析《射雕三部曲》的爱情主题摘要:《射雕三部曲》不仅是武侠小说的经典,同时也是爱情小说的经典。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历经百折,终成眷属。
《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之间受尽世人的嘲笑和不解,磨难与离别,最终携手江湖。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四女的主动追求中犹豫难决,但也最终明白自己的内心,与赵敏一起退隐山林。
本文通过对《射雕三部曲》中爱情故事的简单描述和分析,从而来探究金庸武侠小说中展现给读者的爱情主题和爱情观念。
小说将突破传统,自由平等的爱情观念与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相结合,对于解决现代人的情感困惑和矛盾境况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射雕三部曲》;爱情Abstract: The “Condor Trilogy” is not only a classic of martial arts fiction, but also a classic of love stories. "Guo Jing and Huang Rong"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in the hundred fold, get married. In “Heroes of the Condor”, Yang Guo and Xiao Longnv suffered a lot of ridicule and confusion, suffering and parting, and finally joined hands and rivers. “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 in Zhang Wuji in the active pursuit of four women in hesitate difficult decisions, but also finally understand their hearts, together with Zhao Min retreat. Through a brief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love stories in the “Condor Tri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mes of love and love expressed in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The novel will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love, freedom and equality and touching love story of the combination for solving modern people's emotional confusion and conflict situation has a certain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Key Words:“Condor Trilogy” ;love引言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家查良镛的笔名。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

解读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爱情模式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作品中,塑造了多种不同的爱情模式,其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黄蓉-郭靖”、“杨康-穆念慈”两对情侣。
他们的感情历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分别展示着爱情中不同的挑战和妥协。
本文将对这两对情侣的爱情模式进行解读。
1. 黄蓉-郭靖黄蓉和郭靖的爱情因为种种原因显得矛盾重重。
首先是两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黄蓉是江湖门派的传人,具有深厚的武功功底,而郭靖则是汉人,从小生长于蒙古族中,对于双方的身份和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其次是两人性格的不匹配。
黄蓉豁达开朗,反应机智,而郭靖则性格孤僻,沉默寡言。
两人在相处中时常产生误解,但最终都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
最后是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金朝和宋朝之间的战争让他们面对着难以预料的变故,这对两人的感情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无数次生死相依让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实。
然而,这种相互理解和妥协的感情模式却是不完美的。
黄蓉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女性,她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郭靖则常常处于黄蓉的阴影下,随她而行,很少能够独立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黄蓉的失踪成为了这段感情的转折点。
她的离开让郭靖醒悟到了自己的不足,才开始寻找自己的真正作用。
而黄蓉也通过这经历对自己的感情进行重新审视。
2. 杨康-穆念慈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受到了很多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两人身份地位的差距,杨康作为蒙古人,背负着抵制汉人的历史责任,而穆念慈则是一位汉人女子,生长于一个藏经阁中,最终成为了一位尼姑。
这两个身份的差距使得两人的感情一直处于贫富悬殊的矛盾中。
其次是两人的性格差异。
杨康阴险狡诈,野心勃勃,而穆念慈则善良温和、心地纯净。
两人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有很多的分歧和冲突。
最后是历史和命运的考验。
藏经派和蒙古大军在战场上的激烈对抗,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终,这段感情以牺牲和悲剧告终。
杨康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顾一切,而穆念慈则为了自己所坚持的信仰而选择了赎罪的道路。
问世间情是何物--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爱情世界

问世间情是何物--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爱情世界
马舒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马舒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爱情是生死相许的--三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观 [J], 马舒
2.爱情是生死相许的——三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观 [J], 马舒;
3.问世间情是何物——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爱情世界 [J], 马舒;
4.问世间情是何物——探究《大宅门》缤纷爱情的神密花园 [J], 石文瑛;强月霞
5.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 [J], 陈岸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解读_陈善珍

* [收稿日期]2008-08-05 [作者简介]陈善珍(1966-),女,四川泸州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2008年9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 e p .,2008 第27卷 第5期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V o l .27 N o .5【文学·艺术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解读陈善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摘 要]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不少论者从女性哥特式批评视角,认为金庸笔下的女性是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女性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主体意识,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本真性。
实际上,金庸笔下众多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广泛、爱情的深层次和爱情的奇特,表现了金庸的爱情理想和积极进步的女性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特点;爱情理想;女性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I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8)05-0023-04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在他的15部武侠小说中,他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讲述了无数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使他的武侠小说完全可以媲美言情小说。
但对金庸的女性爱情观仍有不少批评意见,以严家炎为代表的不少论者从女性哥特式批评视角,认为金庸笔下的女性是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是男性存在的一种确证参考,女性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将男性的世界当作自己的世界,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主体意识,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本真性。
笔者认为,以上论点值得商榷。
金庸笔下众多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广泛、爱情的深层次和爱情的奇特,表现了金庸的爱情理想和积极进步的女性爱情观。
金庸小说有一女子最多情,先是爱上了师娘,后来又爱上了师父2篇

金庸小说有一女子最多情,先是爱上了师娘,后来又爱上了师父2篇金庸小说中有一女子最多情,先是爱上了师娘,后来又爱上了师父。
她名叫李莫愁,在金庸的经典作品《神雕侠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李莫愁是一个勇敢、聪明且有着卓越武功的女子,她的情感经历令人动容。
本文将以3000字为篇幅,分别探讨她与师娘以及师父之间的感情纠葛。
第一篇:李莫愁与师娘之间的情感纠葛李莫愁与师娘周芷若之间的情感故事在小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周芷若是华山派的掌门人之女,她美丽聪慧,武功高强。
而李莫愁则是华山派的弃婴,被周芷若的父亲收养。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莫愁逐渐对周芷若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她发现自己对师娘不仅仅是亲情的依赖,还有了爱情的萌芽。
每当周芷若身受重伤时,李莫愁总是全心全意地照料她,无论是熬药、换药还是照顾生活起居,她都无微不至。
然而,李莫愁对周芷若的感情并未得到回应。
周芷若虽然对她宽容友爱,但从未对她有过非分之想。
这让李莫愁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她明白自己爱上了师娘,但又深知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爱情。
在情感的纠结中,李莫愁逐渐变得冷漠与冷酷。
她决定离开华山派,以追求自由和平静的生活。
在离别的时刻,她将自己的魔音传给了师娘周芷若,希望能让她记得自己,抚平无法言说的思念。
第二篇:李莫愁与师父之间的情感纠葛离开华山派后,李莫愁遇见了另一个重要的人物——郭靖。
郭靖是受尽欺负的少年,却有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
他与李莫愁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以“师兄”称呼她。
李莫愁在郭靖身上找到了新的依靠,同时也体会到了爱的温暖。
然而,李莫愁的心中一直有着对师父周伯通的特殊情感。
周伯通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玩世不恭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天资聪明、武功高强的江湖人物。
李莫愁常常随便地与周伯通打闹、寻找他的踪迹,她将周伯通视为自己的知己和精神寄托。
然而,李莫愁也深知自己对师父的感情是不能言说的,这是一种超越了师徒之间的爱情。
她明白,师父似乎对她有着特殊的关心,但这绝不是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论金庸爱情观[摘要]:恋爱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现当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他的小说不仅是武侠也是言情。
金庸每本著作都会有关于男女间的爱情,在人的一生当中,最令人痛苦和幸福的可以说是就是爱情,对于爱情的描写金庸没有落入俗套,他把爱情上升到一种宗教的程度去拷问爱情的本身,其故事情节不是写美女英雄那种老套的东西,在其爱情故事中,人物个性的缺点、人性弱点的制约、人性机缘的巧拙以及人类命运的悲欢交织在一起。
因而孔庆东先生说:“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
”【1】所以,对于金庸的爱情观,我们大致有了了解,在不断深读中可以慢慢体会出来。
[关键词]金庸武侠爱情观前言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在华人世界中的流行和风靡可谓是文坛奇迹。
他的小说之所以受人欢迎不仅由于触及侠义、生死的人生话题,更因为他笔下的情爱世界精彩纷呈,具有独特魅力。
从而体现了他的爱情观。
┊┊┊┊┊┊┊┊┊┊┊┊┊装┊┊┊┊┊订┊┊┊┊┊线┊┊┊┊┊┊┊┊┊┊┊┊┊一、金庸作品创作爱情观的渊原(一)浪漫主义爱情观所谓浪漫主义爱情观,就是物质不会决定爱情的最终结果,但绝对会决定爱情的走向。
没有物质的爱情纯粹,但虚渺。
有物质做基础的爱情。
从古至今,我们知晓凡是文学人的爱情观点都是不现实的,带有空想的浪漫主义爱情观。
金庸一生结过三次婚,说明金庸现实中爱情不是完美的。
金庸年轻时的抱负就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一见钟情的,能从一而终与白头偕老的漫主义爱情观。
可人不是生在真空的,现实中金庸爱情生活是不如意的,金庸的大儿子为了阻止金庸与母亲的离婚,而以自杀来抗争。
加之金庸又是性情中人,而且也是多情之人,用现代派的的观点来说他是感情用事的人。
金庸追求的是浪漫主义的爱情,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例如《鹿鼎记》中的“美刀王”胡逸之对阿珂之母陈圆圆痴情不已,为了能看上陈姑娘一眼,他扮成农夫去三圣庙做了伙计,二十三年中他只与陈姑娘说了三十九句话,而陈姑娘却蒙在鼓里。
可以说,金庸的这种爱情观不仅不现实而且容易支离破碎,仿佛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他体现在小说里就是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调,梦幻般静美真实。
(二) 完美主义爱情观金庸在武侠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完全是完美主义的爱情观。
他的小说始终以完美主义爱情为线索。
例如,郭靖与黄蓉(《神雕英雄传》),令狐冲与任盈盈(《笑傲江湖》),段誉与王语嫣(《天龙八部》)。
在金庸作品中,完美主义爱情观是作品的主线,也是贯穿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命脉。
他的十多部小说中,可以说每部都涉及完美主义爱情观点。
同时,金庸在作品中用完美主义的爱情观表写手法来体现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韧意志,金庸作品中描写男女的爱情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千古绝唱的。
金庸塑造的“侠骨柔肠”的男人形象来突出完美主义爱情观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黄蓉的爱的产生,首先是基于同情。
黄蓉出场时,是一个可怜小叫花子的形象展现在郭靖眼前,在饭铺上偷拿馒头而遭到伙计的斥责,看那可怜的样子,完全是一个社会弱者的形象。
由此,激发起了满腔侠肝义胆的郭靖的恻隐之心--“侠骨柔肠”于是郭靖便请蓉儿吃饭。
这种完美主义的爱情观,更加突出了郭靖侠义心肠。
金庸在小说中,把完美主义┊┊┊┊┊┊┊┊┊┊┊┊┊装┊┊┊┊┊订┊┊┊┊┊线┊┊┊┊┊┊┊┊┊┊┊┊┊爱情观和对完美爱情的追求视为人生重要目标。
(三)君子风范爱情观金庸武侠里把情感作为主要内容,但不同于古龙等人以描写肉欲为主,他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心灵上的沟通。
金庸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对于传统礼节的恪守,矜持而稳重,屏弃对爱的欲望成分,与那份真情,始终维护着传统的君子风范。
即使英雄主人公们收到了感情的困扰,也坚持着正义与为国为民的大事,即使爱情破灭曾一度伤心,但这也不能阻挡他们完成英雄的历史使命。
在金庸的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君子风范体现的非常到位,她们在对待爱情几乎都表现了一种君子风范,最好的例子就是阿朱和萧峰的爱情。
金庸笔下的女性,不仅是男性善解人意、乖巧伶俐的人生伴侣,经常充当男性精神上的导师、引导者和救助者,是她们激活了这些江湖侠士们的潜能。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如果没有得到黄蓉的帮助,几乎就不可能成为武功高强的大侠。
杨过如果没有小龙女的培育和支持,既不可能习得上乘武功,更不可能打败金轮法王(《神雕侠侣》)。
任盈盈对令狐冲的帮助与关怀更是无微不至的,不仅使令狐冲转逆为顺,当上恒山派掌门,最后还导演了令狐冲成为隐士的结局(《笑傲江湖》)。
所以,金庸笔下的女性们不但是男性英雄的最忠实同伴和最虔诚的崇拜者,还有一种君子风范的爱情观的理念。
二、金庸三大爱情观(一)用情专一?“白马带着李文绣一步步地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地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高丽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2】金庸主张女性的用情专一不变,无论是杨康的恶劣品格,还是陈家洛的优柔寡断,还是老顽童的“玩笑爱情”,他们都有一个或几个女子对他们用情的专一不变。
所以说金庸的一个爱情基调:用情专一。
金庸的许多小说里很多主人公都具有这个特点,例如郭靖对黄蓉的一成不变,杨过百花丛中独爱小龙女一人,赵敏等人对张无忌的深情。
但是相对来说,金庸对于┊┊┊┊┊┊┊┊┊┊┊┊┊装┊┊┊┊┊订┊┊┊┊┊线┊┊┊┊┊┊┊┊┊┊┊┊┊女性爱情的专一是肯定的,而对于男主人公则是宽容的很。
张无忌妄想四美兼得;陈家洛先恋翠羽黄衫,后迷香香公主;韦小宝是金庸塑造的最后一个角色,更是赤裸裸地暴露了左搂右抱的愿望。
金庸这种爱情观的矛盾与男性天生的大男子主义息息相关,小说中的女性为男性而存在,是男性英雄人物的陪衬者,她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而累,为情而争,从而体现了女性地位的低下。
金庸这一专情爱情观只定位于女性身上,且是一大败笔。
(二)爱恨交加金庸小说中因得不到理想的爱情而变成“情痴”、“情魔”的人很多,《碧血剑》中的何红药,想当年,她美貌多情,后来爱上了风度翩翩的英俊潇洒的夏雪宜,为了帮心上人复仇,不惜叛教,受万蛇噬咬之苦,最终容貌被毁,感情受欺,是爱还是恨?《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是江湖中人人闻风丧胆的赤练仙子,手刃何老拳师一家二十余口男女老幼,进而,在沅江上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船行,只因他们的招牌上都有一个何沅君的“沅”字。
甚至十年后又来到陆立鼎家要杀他满门,其手段之毒辣,实在是人性全无,令人发指。
而她也无非是因爱生恨,导致心理变态,性格扭曲。
最终,她在绝情谷中,葬身火海,口中仍念念不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3】《连城诀》中狄云与师妹戚芳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然而由于万家父子的诬陷和欺瞒,狄云入狱险些丧失性命名誉皆损,戚芳嫁给了万奎。
最后两人都知道是骗局的时候,戚芳又骗了狄云偷偷放出困在墙壁中的丈夫,后被残忍杀害,当狄云抱着戚芳渐渐冷却的尸体时,是爱多还是恨多?这些爱与恨的交加,即使爱情的悲剧,然而在所有的人生悲剧中,恰恰是这样的悲剧最是伤情,最使人迷惘感伤却又无可奈何,爱了,恨了,最后只有无穷无尽的遗憾和无穷无尽的悲伤。
……(三)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小说中最让人感受深刻的爱情就是那种生死与共,无畏无惧的情。
有词云: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4】┊┊┊┊┊┊┊┊┊┊┊┊┊装┊┊┊┊┊订┊┊┊┊┊线┊┊┊┊┊┊┊┊┊┊┊┊┊《神雕侠侣》中杨过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真理:生死相许。
无论是多长时间,十六年对小龙女痴心不改,无论她是生还是死,这份爱就在她那里,不会因为身任何人而动摇。
世俗的排斥,世人的唾骂,小龙女的失身,杨过的断臂,这都不能丝毫阻碍两人的爱情。
因为爱,小龙女决然跳入断肠崖,给了杨过十六年愈合伤痛的机会;因为爱,十六年的等待,杨过不愿一人独活也跳下了悬崖,因为失去了自己真心所爱活着也没有了乐趣;因为爱,他们在十六年后的崖底重逢,这就是生死相许的爱情。
在爱情至上的人心中,则是除爱无大事。
相爱的人并非不爱性命,应该说,为了爱的存在和爱的延续,性命更成为重要之物。
但是,如果爱情已达顶峰,此后不论活上千秋万岁,都不会再超过今日,那么,对于情侣来说,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为了这一满足,为了这一顶峰,他们甘愿用性命去交换、去抵押。
正因为性命重要,这抵押才壮烈,这交换才高尚。
所以,把死生大事“看得淡了”,正衬托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也是金庸最向往的最伟大的爱情,在描写武功、侠义的同时最为注重的是对于这种感情的抒发,那种感天动地的爱情不禁让人觉得内心震荡。
感慨颇深。
结论武侠与言情并存,江湖儿女情长,谁都逃不出一个“情”字,是情海悲歌,是仇怨与爱,是迷茫是疑惑是痴狂是宿命,这样的无奈苦痛,然而,谁又能说,情孽悲欢,不是人生乐事?爱恨情仇,皆是人生快事。
┊┊┊┊┊┊┊┊┊┊┊┊┊装┊┊┊┊┊订┊┊┊┊┊线┊┊┊┊┊┊┊┊┊┊┊┊┊致谢本篇学年论文是在我的老师黄践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也要感谢其他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感谢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
在此,也向诸位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 陈墨.金庸小说之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1).[2] 陈墨.人物金庸(陈墨评金庸).东方出版社,2008.[3]高宗池.直教生死相许—金庸小说侠义人物爱情书写特征.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4]高宗池.论金庸小说中情痴类人物爱情的抒写特征.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5]从《神雕侠侣》看金庸的爱情观.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6]金庸,《白马啸西风》,西安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注释[1]孔庆林.笑书神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 金庸。
白马啸西风[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3] 金庸。
神雕侠侣[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4] 金庸。
神雕侠侣[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