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

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
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

姓名:滕幸怡

系科:人文与美术学院

专业、班级:语教教育11(4)班

指导教师:卞永清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目录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Ⅰ)

一:亦舒式的都市空洞爱情 (1)

二:琼瑶式的清新浪漫爱情 (2)

三:亦舒琼瑶爱情观对比 (5)

四:结语 (6)

参考文献 (6)

浅析琼瑶亦舒爱情观

摘要: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的作品都在描写及歌颂爱情。每个人思想观念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亦舒、琼瑶两位作家的个别作品浅析,得到了两个人不同的爱情观,即亦舒空洞独立的都市爱情观和琼瑶清新明丽的浪漫爱情观。并简述了造成两人爱情观的不同原因。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赞颂了两人不同风格的爱情。

关键词:亦舒;琼瑶;爱情观

A brief analysis of Qing Yao and Yi Shut’s love view

Abstract:A countless number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works in describing and celebrates love. Everyone also created different ideas of l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ut Yi, Qing precious jade, shallow of individual works of two writers got two different love view, namely Shut Yi hollow independent urban love and Qing precious jade pure and fresh and bright and beautiful romantic love. A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fferent reasons of two people love. Including social reasons and personal reasons. Praises the love of the two different styles.

Keywords:Shut Yi ;Yao Qing;love view.

.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使人向往和赞美的,我国古代才子佳人的爱情,现代轰轰烈烈的爱情,在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都是让人无限向往的。爱,是种奇妙的东西,就如同黑暗中那一线温暖的阳光,如同燥热时那一缕凉爽的微风,如同委屈时那一句温柔的安慰,在那些瞬间我们的心与爱渐渐吻合,甜甜的感动将爱的伟大留在我们心里,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向往爱情,不管是惊心动魄的,还是平淡如水的,有了另一个人的陪伴,世界便光亮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各自的爱情观也不一样,有人喜欢平淡的爱情,有人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人则想为了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下面,我根据琼瑶和亦舒两位作家个别作品,来论述一下以他们为代表的爱情观。

一、亦舒式的都市空洞爱情

亦舒生于上海,五岁时移居香港。加上她的海外留学背景,对其写作风格和作品人物性格也有着影响。就亦舒作品《玫瑰的故事》为例,来分析一下亦舒的爱情观。

《玫瑰的故事》主要讲述在香港现代式的都市社会,经济发达的环境中,传统的爱情观已经被打破,年轻男女不再受其束缚,开始步入开放的爱情年代。他们即憧憬罗曼蒂克式的刻骨爱情,又对爱情抱以无比现实的态度。他们勇敢奔放,独立而自由。女主人公黄玫瑰就是其典型代表。黄玫瑰出身高贵,在当代就是一个典型的白富美。生活上的富余也对她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她敢于追求爱情,并视爱情为自己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她一生经历三次刻骨的爱情。17岁的时候爱上了已经有未婚妻的庄国栋,她不顾其未婚妻的存在,毅然将自己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中去,她明艳而乖张,倔强而勇敢,她不顾舆论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跟随自己的想法,去追求自认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样的爱是猛烈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庄国栋还是跟自己的未婚妻走在了一起。她一生结了两次婚,爱了三个男人。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悲剧是,她嫁的第一个男人不是她爱的人。而她嫁第一个男人的理由却是因为她爱的第一个男人。她第一次恋爱,不到十八岁。她拒绝了所有人的倾慕,选择了他,而他当时有了婚约,他留给玫瑰的是用一生去珍惜的一次美好的回忆。她为了自己的第一个爱人,无限的憔悴,甚至变了自己的性子,甚至在她最美的青春里,嫁给一个自己不爱、家人及其反对的人。只是因为,她放不下她爱的那个人。第二段感情30岁的时候爱上了傅家明,而此时的傅家明已是疾病缠身,玫瑰没有放弃爱他的念头,陪伴身患癌症的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三个月。玫瑰与傅家明的短短三个月的爱恋,却使柔肠断。玫瑰坚持要跟他结婚,因为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便有一种触动,他们已经认识了一辈子了。即使不能白头携老,她也要成为她爱人的新娘。他拒绝,甚至不愿意再见她,他知道,他已经快要死了。她妥协了,陪他度过他生命里的最后的日子。

爱情的长度,有时候不在于生命的长度,有时候更在于感情的宽度。他离开后,玫瑰过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大家都以为她会熬不过去。她说:“我答应他了,我会好好的活下去。

第三段感情是罗德庆,这也是玫瑰认定陪伴一生的人,玫瑰又一次结婚了,很幸运,她结婚的终于是她爱的人。不幸的是,玫瑰的第一次爱的人出现了。玫瑰整日的处在矛盾和挣扎中,经受着折磨。一面是自己的丈夫,一面是自己爱过多年的如今又在追求自己的人。丈夫的假装生病,让她作出了选择。是的,她爱自己的丈夫,他也爱她。她不能没有他,他不能没有她。玫瑰最终认定了自己的归宿。

另一个女主人公就是文中玫瑰哥哥的妻子,也就是黄振华的妻子苏更生。她不超凡脱俗。她没有黄玫瑰颠倒众生的美貌。但,苏更生永远都只是苏更生。她是和不懂爱情的黄振华一过起世俗生活的,别人眼中的黄太太。她微笑“我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家敏,我们也有我们的故事,说不尽的故事。”那微笑有点苍凉的意味,“我与他都迟婚,最后虽然得到归宿,因为太知道身在福中,幸福得非常凄凉,像我,老有种不置信的感觉,十年了,天天早上起来,我都凝视着黄振华的脸,不信自己的运气。振华是个永恒性心平气和的人,除了事业,一切都是他的附属品。他生命中并没有爱情这回事,而我性格上最大缺陷,却是妄想追求爱情。我老了吗?已经没有资格谈这些了吗?并不见得我本身是一个有能力有本事的女人,我比别人幸运,我自己双手也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因而有时间追求精神生活,倘若黄振华不能满足我这一点,我有什么留恋?我无谓再迁就黄振华。”苏更生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她温柔、智慧、知性。平淡的爱情最终走向平淡的婚姻。他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却又没时间享受爱情与陪伴,过着乏味单调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悲剧。苏更生也是聪明的,她的聪明在于及时放弃,而未尝不是她的一种获得幸福的手段。

作者亦舒通过《玫瑰的故事》,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她笔下的爱情是浓烈的,爱情就是一切。女人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她们冲破传统的枷锁,奋力的追赶爱情,她们为了爱而生。而她们本身也是独立的,她们不完全依赖男人,而是通过自己努力来生活,经济上是独立的,这也造就了更加独立的爱情观,她们认为一旦没有了爱情的快乐,那便会毅然离开,绝不姑息敷衍。这也代表了部分新时代女性的爱情观。

二、琼瑶式的清新浪漫爱情

琼瑶生于三十年代末,十几岁时就随家人搬至台湾学习生活,她创作了很多表达爱情的小说,对建国初期的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她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也表达了部分台湾女性的爱情观。她的作品清新明丽,浪漫轻松,很多作品也被拍成电视剧,

红遍东南亚。比如众所周知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都让观众印象深刻。也使很多观众的追求完美浪漫爱情的心得到了满足。通过对琼瑶的作品浅析,来看一看她所表达的爱情观。

提起《还珠格格》,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调皮天真的小燕子,善良温柔的紫薇,博学帅气的永琪,阳刚正直的尔康,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跟随紫薇进了皇宫,从此人生步入新的阶段,从一无所有的流浪丫头一下变成了尊贵的格格。她的性格可以用一首歌来形容“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她还有一些疯狂,没事吵吵小架反正醒著也是醒著,没事说说小谎反正闲著也是闲著,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这一首歌真真切切,生动形象的把小燕子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生动具体,真切逼真。她生活在大杂院中的那些年,养成了她豪爽的性格,她不去看别人的眼色生活,是一个活出自己的人。她单纯善良,读者会被其深深感动,她也很乐观。正是因为她的这些美好品格,才使五阿哥永琪对其产生了深深的爱意。五阿哥和小燕子的爱情也是令人羡慕向往的。

五阿哥欣赏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小燕子也仰慕五阿哥的博学多才,虽然有皇后容嬷嬷等人的使坏,但并没有使他们分开。小燕子大大咧咧的性格使她与五阿哥的爱情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她被五阿哥表白后落荒而逃,回去后又认真揣摩五阿哥的意思,她没有表现的很随意的感觉,而是在出逃以后才和五阿哥表明心迹,即使她平时是大大咧咧的,但对待爱情仍是矜持的。五阿哥对待与小燕子的爱情也是真心真意的,他是尊贵的阿哥,而小燕子是大字都不识的几个的江湖丫头,虽然后来成了格格,但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五阿哥并不因为她的身份背景而对她望而却步,他为了爱情,不顾别人的说法,坚持和小燕子在一起,演绎了一段古代版灰姑娘的故事。这也是琼瑶爱情小说吸引人的地方,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不会因为任何的杂质而玷污了它。

紫薇和尔康的爱情也是感人肺腑的。尔康的爱是强烈的、炙热的,在他认识紫薇时他生命的脉动就被所爱之人牵引鼓动着,对于紫薇,尔康是爱而不见而辗转反侧、搔首踟蹰,尔康这种情露思切、神驰意狂的爱情,让他无视紫薇未正式取得格格身份,枉顾皇上之意念,甚至劫狱欲携紫薇远走他乡,弃功名利禄、舍亲情责任,就此而言,尔康对紫薇的情爱是尔康生命的核心,除这份爱情之外,他并不企图在这份情感中同时也开心其他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说尔康的爱是一种激越的忘身之爱,在他的舍身的爱情中包含了天真无算、率性而行的情感就是因为这份天真率性终导致劫狱的行动,劫狱而成或是亡命天涯,或是死罪难逃,若非紫薇手中所握的“不忍”筹码,太令乾隆心疼而赦免其罪行,劫狱的行動只会导致所爱之人香消玉殞。爱本来就是人类天性中具有渴欲的內驱力,现在更以强韧的心志对这股渴望的力量再加以驱迫,置所爱之人的生命存在于不顾,无疑是以无止境的热情毀弃所有的活力。

视尔康的浪漫之爱为一种舍身去智导致毀弃的情爱,并非否定尔康的爱情方式,相反的如果尔康在爱情的激荡中,还始终保持着现实生活的锁智、衡量利害、顾忌安危、考量荣辱,那么尔康的爱情充其量是一般王孙公子视爱情为一种游戏的爱了。就是因为尔康的义无反顾、激越强烈,视爱情为他生命的核心,才能如此的撼动人心,最重要的是尔康的忘身忘我的爱情态度,致使紫薇正视这段感情,进而愿意和尔康携手成就这段爱情。

紫薇在母亲刻意的栽培下,接受最严瑾的道德教养,故而紫薇虽是一个高情意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的才貌双全女子,对于爱情仍是在古礼的拘束下,颇为自抑。于是乎在祭天之后住进福家,短短的日子,相信紫薇非不明白尔康的情意,却仍在明白小燕子假冒格格一事的原委后执意离去,更在尔康母亲的一番劝解下,留书出走。这些都预示着严谨的古典道德教养,培育出紫薇含蓄婉转的感情态度。在对于爱情的内敛自抑下,一旦爱情遭遇阻挠,绝不可能以爆发的行动行为,把爱展现出来,而是把整个情感更加抑制,把它深深埋沉到生命的最底部。对于紫薇而言,这份埋藏在生命深处的情爱是成就在精神层面,彼此相互认许的心灵,远比彼此朝夕相对来的无尽悠长。

唯凡爱情总不免热情激狂,总盼着相爱之人彼此能暮暮朝朝,只追求灵魂相契的唯心之爱,便如苍穹星辰,虽永恒却悠渺。紫薇含蓄內敛的古典之情,成就了最难能可贵的心灵锲合,却难逃回环婉转,相思无极,笑容难再的心境。紫薇的古典之情来自从小接受中国自古以来对女子道德的教养,可以说是后天的教育使然,然在紫薇内心深处仍潜藏着渴望浪漫之爱的人类天性,于是乎尔康的最后一个理由留下了紫薇;尔康心急如焚的找寻寻回了紫薇,尔康热情激越的爱情,终挑起了紫薇因节制而蕴含在心中自天性的热情,一句「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道尽了紫薇心中所谓水枯石烂,地老天荒的存在,完全只为了“与君相知”的浪漫情爱。虽然在整个爱情的态度上,紫薇自始自终无法拜托严禁的古典道德教养所带给她的影响,但尔康的热情至少激荡了紫薇内心深处的热情渴望,愿意不再将遭受阻碍的爱情只深埋在生命底部。尔康那激越行动的爱情,在此完全展现了在这段爱情上所扮演的绝对关键性的角色。

只有激越强烈的浪漫之爱,不是将自己与所爱之人带向毀弃一途,就是在热情过后流于空虚庸俗;单一含蓄抑制的古典之情,将精神层面推向极致,越加遥不可及,没有实质的接触,古典爱情的内在性质也就日渐堕失,而空留下一些婉恋的残影。在爱情中最完美的结合,是彼此互补相合的形态,若我们以鸟的成长过程来比喻爱情,则生命行动的热情是羽翼未全的离鸟,不免令人生迫促赤裸的感觉,一旦对彼此生命的爱慕到心灵相求认许的情爱,就彷彿翅羽骨血都均匀完整的彩鸟,是最堪令人玩味,其所展现的意态,是真实、成熟、完整的美丽。还珠格格中尔康和紫薇,一个是强烈热情的浪漫之爱;一个是含蓄婉转的古典之情,尔康生命行动的热情,开启了爱情的序端,激起了紫薇自天性的热情,紫薇婉转自抑,追求心灵认许的情意,让这段爱情终于成熟完善的美丽。此爱情故事之所以

如此牵动人心,实是尔康与紫薇两人之相合除了才子佳人天生匹配,最是人世佳话之外,在于爱情的态度亦是如此互补契合,更是令人不由自主地自内心深处赞叹他们如此完美的结合,自此由心生出向往希望之情,这就是爱情故事的魅力所在啊!

三、亦舒琼瑶爱情观对比

通过浅析亦舒《玫瑰的故事》,了解了亦舒笔下玫瑰的爱情经历,虽然玫瑰有着倾城的容貌,但她的感情路程并不顺利,玫瑰也一直坚持女性独立的思想,她认为唯有女性独立,才会在爱情中体现公平,她不愿做被男人豢养的金丝雀,所以这也体现出亦舒本身对待爱情的看法,独立的公平爱情观。另一方面,通过对玫瑰这一角色的塑造,也表达了对爱执着的爱情观,玫瑰是个勇敢坚毅的女子,虽然对方身患重病,她依然不离不弃,陪他走完最后的人生,玫瑰是相信爱情的,她愿意为了爱的人付出。这同样折射出亦舒自己的爱情观,坚毅专一。

而对琼瑶作品的浅析,也同样能体会到琼瑶所表达的爱情观。小燕子和五阿哥的爱情是古代版的灰姑娘,这也诠释了小燕子与五阿哥的令人向往的纯真爱情。而紫薇与尔康则与之不同,他们的爱情是海誓山盟的,相对与小燕子与五阿哥而言,紫薇与尔康的爱情是温柔恬静的,虽说都是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但不同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使读者置身其中备受感动。从小燕子与五阿哥紫薇与尔康的爱情可以看出,琼瑶本身的对爱情的态度及观点,她认为爱情是长久的,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是浪漫的,是轰轰烈烈的,是坚毅的。

亦舒作品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亦舒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或许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她的爱情观与亦舒不同,一方面是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和亦舒不同,亦舒生活在香港,并且家境殷实,海外求学的经历使她对待感情也体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她更偏向于描写都市现实冷艳的爱情。琼瑶生活在台湾,她从小生活在传统的家庭里,受大学教授的父亲的影响,思想与亦舒不同,她擅长以古代宫廷为背景,书写轰轰烈烈的爱情,她笔下的爱情缠绵浪漫,感人肺腑。所以两地生活环境差异造成其爱情观的不同,另一方面她们本身的感情经历也对其爱情观的形成产生影响。亦舒本人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蔡浩泉,是个才子;第二任即现任,姓梁,曾是港大教授。琼瑶第一任是庆筠结婚,后又与对其事业有过帮助的平鑫涛却产生感情。1964年琼瑶离婚,后平鑫涛也与妻子离婚,1979年他们结婚。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结婚,他们前后历经十多年的马拉松爱情长跑。可见两个人的爱情经历也是其爱情观不同的原因之一。所以说每个

人的环境、经历不同,爱情观也会不同。不论是亦舒笔下独立专一的爱情观,还是琼瑶笔下浪漫坚毅的爱情观,都反映了当代作家对美好生活以及美丽爱情的赞颂。

四、结语

本文浅析了亦舒的《玫瑰的故事》和琼瑶的《还珠格格》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著作,比较了亦舒都市空洞的爱情和琼瑶清新明丽的爱情,以及两种风格爱情所体现的不同爱情观的形成。虽然两人持有不同的爱情观,但两人对言情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广大群众带来了震撼心灵的爱情盛宴。使美好爱情永驻人心。

参考文献:

[1]亦舒. 玫瑰的故事[M]. 天地图书出版社, 1981.

[2]琼瑶. 还珠格格[M/CD]. 2014.

[3]洪莲. 论亦舒玫瑰的故事都市女性的爱情伦理[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5月,第10卷(第4期)

[4]李敏. 浅析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J]. 学术论文期刊, 2007(13).

[5]赵志英. 浅论琼瑶小说的情缘观[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3月, 第15卷(第11期).

正文从半生缘分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引言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她是现代文艺界的才女。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的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又常常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上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前半生都在努力生活,最终却因战争而耽误了许多重要的事情,这与《半生缘》中的情感纠葛中张爱玲的情感有类似点,《半生缘》中有许多因为战事而耽搁的事,最终随着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张爱玲用她一贯的冷色调画出来对男女的爱“缘”是孽缘?还是无缘?有缘相见,无缘结果,有情人在时间的海洋内未曾冲淡彼此的爱,而是选择了尘封这一刻骨铭心的感情。生命必死更可怕,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都慢慢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都忙于赚钱,忙于事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默然,人们也没有时间闲下来去好好谈一场恋爱。即便有恋爱的人也因为时间、空间、彼此的原因而没有那么刻骨铭心的恋情。就因为如此,人们才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爱情,但世事无常,我们所珍惜的,往往最后都是无疾而终,最后都逃不过时间的消磨。从这篇小说中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上世纪的爱恨情仇。

第一章顾曼桢和沈世钧无疾而终的爱 1.1相知相爱 他们的相爱并不离奇,属于日久生情的那种,用现在时髦点的话是办公室恋情。因为他们认识一个共同的朋友——许叔惠。叔惠与曼桢是同一办公室的,世钧与叔惠是大学同学,起初叔惠比世钧大几届先毕业,世钧毕业后,叔惠便把他也介绍到厂里来作实习生。小说中有写到世钧第一次在饭店正式认识曼桢的感觉:世钧判断一个女人的容貌以及体态衣着,本来是没有分析性的,他只是笼统地觉得她很好。可见,世钧对曼桢第一次的正式见面感觉很好。之所以说是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因为世钧总去找叔惠,总是能看到曼桢,可是他却没有多大的印象,是世钧认为不该多看女人的,见到女人总是不自在,大概是害羞的缘故。他们真正认识是除夕那天,世钧是请叔惠出去看电影,看完电影,他们一起去吃饭,巧遇到曼桢,自这次吃饭后,两人才渐渐熟悉了起来。自此他们三个人一起吃饭。在一天天的相处过程中,两个人便产生了情愫。本来世钧就是老实,不善言语的,这正是曼桢喜欢的,曼桢看惯了她姐姐那些客人的花言巧语,巧舌如簧。她便明白作为人老实是好的。 世间上的人都说:男人彻底懂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世钧觉得曼桢有些地方很奇怪,羞涩起来很羞涩,天真起来又很天真——而她并不是一个一味天真的人,也并不是一个怕羞的人。她这种矛盾的地方,实在很让人费解。世钧对曼桢表白是从南京回来以后,两个人只有几天没见,可两人却觉得是十年八年没见,世钧刚下火车就直接去厂里了,想尽快的见到曼桢,而曼桢也很想他、担心他。世钧说:“我有话对你说,我有很多话对你说。”这样,他也算对曼桢表白了,而他看得出曼桢很高兴。正在这时,工厂里其他同事来了,两人怕其他的同事知道,便分开了。曼桢叫世钧晚上带她家,两人方便讲清楚。就在这天晚上,他们两个人确定了关系。 1.2相守相离 自从两个人确定了爱情关系以后世钧便总去曼桢家找曼桢,曼桢的家人同样也十分高兴,认为不久以后就有一场婚礼要忙,而曼桢却与世钧商量,不要尽早地结婚,家里还需要她。世钧因执拗不过她而同意了。两个人也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吵架,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 直到张豫谨来了,世钧吃了张豫谨的醋,两个人便吵架了。从这一方面表现了世钧有点小心眼,而且对爱情不坚定。曼桢对豫谨的感情更像是亲哥哥,同样也为儿时对他的作弄作一点补偿,这便让世钧误会了。同时,世钧不小心偷听到曼桢的奶奶和妈妈都想要曼桢代替曼璐的位置嫁给豫谨,也说世钧是在耽误曼桢,有了这样的想法,曼桢的妈妈对世钧的态度便冷淡了起来,世钧便觉得无限委屈,也不怎么去曼桢家了,而曼桢也奇怪了,世钧怎么这么快转变了对她的态度。直到豫谨临走前跟她表白,她才明白是因为豫谨的原因,她变得非常的生气,他这么不信任她,认为她很容易就变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摘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大不相同。本文将浅谈中西方在爱情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柏拉图、爱情观、等级制度、束缚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为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古代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悲惨爱情,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至今成为千古绝唱。近代的罗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同样的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文化范围不同、对事物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对待爱情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一、中国的爱情观 (一)历史上,中国人对待爱情的观念与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绝句,充分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期盼与执着。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大的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定终身,是会被当时的人所唾弃的。男女双方没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在结合之前甚至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就更别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了。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妻子和丈夫的关系没有亲密和互助而言,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从属关系,女子出嫁到夫家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没有自由,更何谈爱情。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经典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爱情至今使人赞不绝口,曾有诗写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爱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在古代,美好的爱情总是被无情的拆散,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受低级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还有不少悲壮的爱情被某种政治因素无情的拆散,范蠡和西施就是被政治的替代品。那时的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有的只是永恒不变的利益。一个国家,一个帝王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进行政治联姻,

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陈曦 外国语学院 1308班 【摘要】:恋爱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金庸的武侠小说是现当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他的小说不仅是武侠也是言情。金庸每本著作都会有关于男女间的爱情,在人的一生当中,最令人痛苦和幸福的可以说是就是爱情,在其爱情故事中,人物个性的缺点、人性弱点的制约、人性机缘的巧拙以及人类命运的悲欢交织在一起。所以,对于金庸的爱情观,我们大致有了了解,在不断深读中可以慢慢体会出来。 【关键词】:爱情观;金庸;武侠 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在华人世界中的流行和风靡可谓是文坛奇迹。他的小说之所以受人欢迎不仅由于触及侠义、生死的人生话题,更因为他笔下的情爱世界精彩纷呈,具有独特魅力。从而体现了他的爱情观。 一、浪漫主义爱情观 所谓浪漫主义爱情观,就是物质不会决定爱情的最终结果,但绝对会决定爱情的走向。没有物质的爱情纯粹,但虚渺。有物质做基础的爱情。从古至今,我们知晓凡是文学人的爱情观点都是不现实的,带有空想的浪漫主义爱情观。金庸一生结过三次婚,说明金庸现实中爱情不是完美的。金庸年轻时的抱负就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一见钟情的,能从一而终与白头偕老的漫主义爱情观。可人不是生在真空的,现实中金庸爱情生活是不如意的,金庸的大儿子为了阻止金庸与母亲的离婚,而以自杀来抗争。加之金庸又是性情中人,而且也是多情之人,用现代派的的观点来说他是感情用事的人。 金庸追求的是浪漫主义的爱情,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例如《鹿鼎记》中的“美刀王”胡逸之对阿珂之母陈圆圆痴情不已,为了能看上陈姑娘一眼,他扮成农夫去三圣庙做了伙计,二十三年中他只与陈姑娘说了三十九句话,而陈姑娘却蒙在鼓里。 可以说,金庸的这种爱情观不仅不现实而且容易支离破碎,仿佛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但是他体现在小说里就是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调,梦幻般静美真实。 二、完美主义爱情观 金庸在武侠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完全是完美主义的爱情观。他的小说始终以完美主义爱情为线索。例如,郭靖与黄蓉(《神雕英雄传》),令狐冲与任盈盈(《笑傲江湖》),段誉与王语嫣(《天龙八部》)。在金庸作品中,完美主义爱情观是作品的主线,也是贯穿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命脉。他的十多部小说中,可以说每部都涉及完美主义爱情观点。 同时,金庸在作品中用完美主义的爱情观表写手法来体现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韧意志,金庸作品中描写男女的爱情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千古绝唱的。金庸塑造的“侠骨柔肠”的男人形象来突出完美主义爱情观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黄蓉的爱的产生,首先是基于

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

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 亦舒,原名倪亦舒,出生于上海,5岁时到香港定居,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到加拿大。代表作品有《迷迭香》、《风满楼》等,她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电影。 亦舒的作品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总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从亦舒小说的语言形式上讲,《葡萄成熟的时候》这本书正是典型的亦舒式文章。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一篇读书报告的对象,一方面是由于一直都很喜欢亦舒的文字,另一方面是由于作为一个吃货对于吃的事物的关注,仍记得当初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惭愧的是,第一眼吸引我的并不是封面上的那几句充满韵味的文字,而是它的书名:《葡萄成熟的时候》,印入我脑海的便是那一颗颗紫水晶一样的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 曾经听人说过一句话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说实在的,小时候,拜湖南芒果台所赐,比起亦舒,我对琼瑶接触的相对比较多,直到高中时期第一次与《葡萄成熟的时候》接触后,我才慢慢看起了亦舒的书,才知道了,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女子,不同于琼瑶笔下如莬丝花般柔弱、温和的女子,亦舒笔下的女主角总是独立且自由的。 琼瑶笔下的人总能不顾一切追求爱情,打着爱情至上的旗号,伤害亲人,以达到所谓白头偕老的目的,而亦舒却不一样,她的故事更倾向于写亲情和友情,换句话说,在亦舒的故事中,亲情往往会压过爱情。就拿书中于松开与哀绿绮思的爱情举例,一开始,两人的感情并不被于松开的外婆所接受,原因就是哀绿绮思是个寡母,且平常并不是一个多规矩的女子。如果这样的题材在琼瑶笔下,应该会被写作一对璧人为追求爱情,离家出走,甚至是以自虐来换取亲人的妥协,就如曾经很有名的《新月格格》,新月格格爱上了已有家室并且膝下有一子一女的怒达海,怒达海也为新月格格的单纯善良所吸引,于是,两人不顾世俗的眼光,以追求所谓爱情的最高境界。但亦舒并没有这样写,亦舒笔下的爱情总是常伴着理性,松开只是用温和的方式,在女主角沈小山的帮助下,改变了哀绿绮思,并抓住了机会,使这场感情获得了亲人的祝福。亦舒与琼瑶对感情的诠释之不同在这两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新月格格》中,新月与怒达海的感情本身就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他们都被感情冲晕了脑袋,都没有用理性思考一下,这段不应该有的感情到底给多少人造成伤害。这种不理性的感情观和亦舒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琼瑶式的浪漫是以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令人读之如吃方便面似的香甜,但回头回味却索然无味,如《彩霞满天》中的句子:不管你的心在何处流浪,我一直在这儿痴痴盼望。你的每个微笑我都珍藏,你的眼泪使我心醉神伤。不管岁月怎样消逝,我等待你直到白发如霜。这几句说的仿佛全世界就只有爱情,没有它人都活不下去似的,真是让人嗤之于鼻,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亲情友情也是可贵的。亦舒的文字则是干净利落,亦舒式浪漫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往往书中角色之间的一句平淡的对话都能使我们感到丝丝温情,而这种温情并不只是局限于爱情,更多的是亲情或者友情。与琼瑶笔下的大悲大喜相比,亦舒的文字更趋于平和,脉脉温情只是体现在日常人们的互动上,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局却总能出人意料,令人读之感觉余味无穷。琼瑶的故事总是圆满的,而亦舒式结尾却并不那么美好,不过总会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说琼瑶的书是给青春期小女孩看的,那么亦舒的文字就是写给成年人的言情小说,不过这个情言的并不只是爱情,还有其他的感情,有人与人、代与代、家庭与家庭的融合,有误会,也有谅解与宽容,比起琼瑶式狭隘的感情观,亦舒式的感情观更体现一种人性的大爱,所以,我一直以为,亦舒高于琼瑶。 同亦舒的其他故事相比,《葡萄成熟的时候》更显虚幻,依旧是性格独立的女主角。一位小女孩在父母离异后,于异乡的葡萄酒庄经历了一场大火,并找到了爱情。再次读到这本书,我

论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内江师范学院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姓名:陈明欣 学号: 20100141300 院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0级1班 指导教师:冯利华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前言 (3) 1亦舒小说蕴含的爱情观 (3) 1.1 孤寂的爱情 (3) 1.2 独立自主的爱情 (4) 2 亦舒小说对爱情的怀疑 (5) 2.1 爱情夭折与结局不完满 (5) 2.2 爱情和婚姻的两难 (6) 2.2.1爱情与婚姻的异同 (7) 2.2.2婚姻与爱情的选择 (7) 3 亦舒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8) 3.1 现实的真实写照 (9) 3.2 对女性独立的思考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后记 (13)

摘要:亦舒小说以都市男女的婚姻和爱情为主题,叙写了打破封建文化向现代文化不断转型女性爱情。在摒弃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的同时深层次的剖析了爱情的现实意味,以及婚恋中的两难,为我们塑造了各种不同爱情观的都市女性形象。如:金钱至上的喜宝;为爱而生的玫瑰;大胆勇敢的香雪海;婚变后重生的子君等。表现出女主人公们孤独寂寞,独立自主,质疑爱情等充满现代气息的爱情观。同时,亦舒也带领我们看清了爱情的本质,表现出了她对爱情矛盾的态度。既对爱情渴望和追求,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的束缚。表述出了浓厚的商业氛围下,人们精神的沉浮和心灵的困惑, 真切地透视出了都市女性面对情感与欲望矛盾冲突的复杂心态和二难选择。小说中展露的更多的是真实的现实社会生活内容,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富有现实意味的启迪,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亦舒小说;爱情观;现实意义 Abstract:Yi Shu's novels with the theme of urban men and women's love and marriage, he wrote to break the feudal culture to modern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and female love. In the abandoned on the beautiful love praise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s of the deep love and marriage in reality means, dilemma, as we shape the image of urban women of different love view. Such as: money for hi Bao; rose; the bold Hornsey sea; after the divorce of Zi Jun. Show the heroine lonely, stand on one's own question, love, full of modern flavor of love. At the same time, Yi Shu also lead us to see the essence of love, showed her attitude toward love of contradiction. Love is the desire and pursuit, but also have to face the harsh reality of bondage. Express a strong commercial atmosphere,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of ups and downs and troubled soul, truly reflect the complex mentality of urban women face the feelings and desires of conflict and the two difficult choices. The novel exposes the more realistic real social life content, contains a profound philosophy of life and practical means of enlightenment,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Yi Shu's novel; love’s view; realistic significance

浅谈张爱玲的爱情

浅谈张爱玲的爱情 ---白璧有瑕仍倾城 内容提要: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因其独特的文风,精妙的比喻,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对世事琐细的深切洞察而受到关注,而其本人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更为她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纵观占张爱玲的人生,与胡兰成的爱情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爱玲大半生的迹遇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只是从一个女人爱情的角度出发,探究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关键词: 孤傲,寂寞,爱情,温暖 几十年前,张爱玲孤身一人踏上通往大洋彼岸的客轮,在隆隆的汽笛声中结束了她传奇的半生,不算完美,也许,那天正是风和日丽。江南好风景,熏得游人醉。那喧嚣华丽的十里洋场,那灯火通明的秦淮河岸,依旧是美人如玉,车水马龙,却再也找不见那个冷艳倾城的女子.这个把生命看作一裘爬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的女子,似乎一直都站在世外人间,不疾不徐,不悲不喜,嘲弄并悲悯着繁华热闹又千疮百孔的人生.这个用最犀利的语言最缜密的思维将世事洞察的女子,却独独看不透花前月下的温柔陷阱握不住漂泊多舛的人生.此情可待,只是当时.罢了,就这样走吧. 张爱玲生在一个没落的大家庭中,其祖父是前清重臣

张之洞,其母则是李鸿章之女。父亲虽然具有一切纨绔子弟所有的不良嗜好,却也是风雅成性。生在这样的家庭,真不知道是一种幸运或者悲哀。当秋雨绵绵密密的网住整个世界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张公馆昏昏暗暗永远烧着鸦片的小灯,和泛着幽暗的光的长长的走廊。张爱玲在这里积淀了她足以应付半生的知识,却没有收获足够温暖片刻的温暖。这豪华的建筑如同一座坟墓,埋葬了张爱玲本该有的所有的快乐和希望。她像一只即将破茧的蛹,一次又一次拼命的撞击束缚生命的痂茧,妄图求得真正的爱与自由。 十八岁的时候,张爱玲无法忍受继母,离家出走,她终于走出了一个痂茧,却又套上了更大的枷锁,这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的乱世,生存是最大的奢侈又何来温暖与爱。张爱玲是无奈的,灰心的,冷漠的,骨子里的苍凉和孤独让她选择了深居简出,不问世事,即使是在她已经蜚声文坛生活稳定之后,也再没有什么值得去留恋。如若胡兰成没有在此时出现,张爱玲的生活就该是一潭死水般平静而无波澜,可是造化弄人,这一场相见终是激起了波澜,最终演变成惊涛骇浪。 中国的女子,青史留名的---无论留的是英名还是骂名---总是有不同常人之处的:如王昭君之流,深明大义,在国家利益面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以一己之身换取国家的安宁;或者如緹索救父,,在封建统治的酷吏严刑下尽微弱的人力不屈的抗争;近

浅析中世纪骑士文化下的爱情观

浅谈中世纪骑士文化下的爱情观 1.引言 在西方思想、文化乃至整个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中世纪被视为黑暗时代,是文化精神上的一个断裂,是对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破坏,同时基督教的文化专制尤其是禁欲主义使中世纪饱受了愚昧信仰指责之苦,20世纪以前这种观点一直是学者们所奉行的。在瑞士的布吉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英国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及英国约翰·西蒙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中都有关于这个观点的明确表示。那么在中世纪,真的是一个上帝至上的精神时代或者是一个文化的断裂?本文力图从中世纪特有的文化现象——骑士爱情入手,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人性意蕴,借助一些史料,考察其爱情观念形成的原因,近而确定这种爱情观念所体现的价值内涵及对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和西方社交礼仪的影响。 2.中世纪骑士爱情观的起源和特征 2.1中世纪骑士爱情观念的内涵 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最早产生在公元十一世纪末,出现在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的地区,以普罗旺斯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爱情观的内涵表现在骑士对贵妇人的崇拜和追求,为了赢得贵妇人的爱,骑士即便是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贵妇人成为美真善的象征,爱情成为骑士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切,成为骑士改造自己实现道德品质升华的力量源泉。但这种“典雅”的爱情只是一种形式,它并不是追求爱情的最终目的,骑士追求爱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世俗的欲望,其中当然就包括了两性之间的欲望,并且,通过获得爱情,提高自己的荣誉和地位。 2.2中世纪骑士爱情观念产生的原因 2.2.1基督教提倡的忠诚精神的影响 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了一种封君封臣的关系,各级封臣都必须恪守效忠的原则,尚武忠君之风逐渐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此时骑士表现出的三种美德首先就是武士的忠诚,然后是谦卑,对理想中女性的优雅。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为了保证封建社会的安定,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他要求骑士无条件的效忠封君,封建君臣有着一套独特的宣誓效忠仪式,这也是对教会宣誓效忠的模仿,12世纪的多数城堡大厅的墙壁上都写着这样的话“谁伤害其主人,即否认上帝”这种忠诚的观念自然也贯穿了骑士的爱情当中,骑士和贵族夫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封建君臣关系,当一名骑士接受了贵夫人赠送

金庸笔下的爱情爱情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也许正是受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金庸笔下的爱情,但凡经历悲剧的打造,就变得悲情丛生,震撼人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金庸作品虽然多“大侠”,却处处辜负女人。 60年前,1955年2月8日,香港,“金庸”出生。刚过而立之年的查良镛把“镛”字拆成金庸二字,化作笔名,开始在《新晚报》连载武侠小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此后数十年,从《天龙八部》到《鹿鼎记》,他瑰丽博大的武侠世界,让文化生活为其缠绕,话语体系为其敞开,至今不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金庸作品侠和义的背后,爱情可谓最是唯美动人。“人生匆匆数十载,唯一不变的唯有一个情字。”犹记神雕侠侣结尾两鬓已斑白的杨过如此感慨。 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公孙绿萼为他刹那芳华无悔殉情,他们背影远去的尽头,还有一个情窦初开的郭襄为他呓语:“相思相见知何日?”从此,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从此,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武林中有多了一个武林大派——峨眉派! 哈哈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作品,如果算上短篇《越女剑》是为十五部,但其笔下的爱情却有千般形态,引人万般思索。细读每一部,爱情的描写,不是只有两情相悦、郎情妾意,更多的时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些爱情的主人公们,或为爱孤独一生,或为爱牺牲成全,或为爱青灯古佛,最终的结局大多总是令人神伤的,那些悲剧的爱情和错爱,总是让人为之心疼而又心酸。 单恋——相忘江湖梦平生 情生痴,痴生怨,怨成仇。 我们无从得知,金庸的内心究竟经历过怎样的一种情感煎熬,可以如此洞彻世间之情。有人说,是因为夏梦。夏梦是谁?下面让我们谈谈夏梦这个女人! 夏梦,原名杨蒙,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名冠当时“长城三公主”之首。 甫时的香港,她是公认的唯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姿艳绝代, 容华无双,清丽卓伦……外形艳而不媚,贞静平和,娴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 “上帝的杰作”是人们赋予她的美誉,也曾是金庸心中最美好的那个女子,他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但人间事常难遂人愿,金庸虽仿唐伯虎入华府之故事,委身长城做一名小编剧,但夏梦早已名花有主,恨不相逢未嫁,最终未能携手。 三毛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金庸作品中的爱情,在俠之大义下,或离别,或悲伤,或牺牲,或错爱,即使圆满结局,依然未必与幸福同等。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除了无言的退出离开,

论文选题题目

中文系2009级语文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文学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 蒲松龄的鬼怪情结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因为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她在女性命运上的独特思考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的坚强自立、女性的金钱观念及女性的内心寂寞四个方面来分析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亦舒小说揭示现代香港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言情小说;生命体验;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思考 亦舒是一个天才女作家,她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其时琼瑶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亦舒的言情小说则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阅读其文章成为一种潮流,与金庸的武侠、其兄倪匡的科幻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是一个多才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有《我的前半生》、《喜宝》、《流金岁月》、《圆舞》、《她比烟花寂寞》、《石榴图》《我们不是天使》《镜花缘》、《胭脂》、《香雪海》等二十多部。其作品基本上都是婚恋故事,题材比较狭窄,但其中的女性却是非常精彩的。生活上独立自主,最后急流勇退的唐晶,不把婚姻看做女性人生归宿,选择独身的杨之俊,美丽如玫瑰内心却寂寞无比的玫瑰、被丈夫抛弃后迅速坚强起来的子君,还有姚晶、徐佐子、马莉、承钰……这样一个个焕发时代女性的形象,在亦舒笔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将她们置于社会这样一个大潮流之中,置于充满竞争的现代都市——香港。其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现代女性在现代都市中的婚恋、工作、生活,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内心坚强、个性独立、有明确的金钱观念和婚恋观念、内心充满寂寞的特点。所以说,她的作品不仅仅限制于言情这样的婚恋的小说,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即将从现代都市女性的这些特点,来探讨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进而深入研究她对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她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注:本论文主要参见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观点) 一、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以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而独树一帜。她们的独立,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她们人格的独立。她们完全区别于传统社会中在物质、精神方面永远处于从属的、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走

试论《倾城之恋》中体现的爱情观

试论《倾城之恋》中体现的婚姻观 韩淑鋆 摘要:本文以《倾城之恋》的文本为基础,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所体现的婚姻观进行分析,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婚姻对于女性的禁锢。对于研究女性解放以及婚姻自由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婚姻观 张爱玲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所推崇,不仅是因为她的作品渗透了她的传奇人生,还因为她的作品总是在短小的篇幅中阐释了她的人生观念,比如《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表现和思考。 要讨论《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观,首先需要站定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我的观点是范柳原爱着白流苏,白流苏却未必爱范柳原。 在白流苏遇见范柳原之前,她的处境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白流苏与前夫早已离婚多年,在她前夫死后,她的哥哥却竭力劝服她去给前夫守寡——“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现在人死了,难道你还记在心里?……他的侄子多着呢,随你挑一个,过继过来……他家是个大族,就是拨你看守祠堂,也饿不死你们母子。” 从这几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白流苏的哥哥对于婚姻的看法。在白流苏的哥哥看来,当初白流苏前夫死了没有关系,他们早已离婚没有关系,他曾对白流苏不好没有关系,没有孩子也没有关系,那么白流苏回去的意义是什么呢?为了“饿不死”,为了一张“免费的饭票”而已。在白流苏的哥哥看来,婚姻不需要感情,不需要后代,甚至不需要双方都在,只需要能提供稳固的物质供给就行了。 白流苏两个哥哥花完了白流苏的钱之后,开始阴阳怪气地想将白流苏撵走,连白流苏的母亲也说“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在白流苏的母亲看来,婚姻中的束缚是自然的牺牲,只需要“熬个十几年”,“就有出头之日”了。 徐太太给白流苏的七妹宝络和范柳原做媒这一段则集中体现了白流苏两个嫂子对于婚姻的看法。徐太太告诉他们,“范柳原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无数的太太们急扯白脸的把女儿送上门来,硬要挜给他,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这一捧却把他捧坏了。从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于是白四奶奶就说:“这样的人,想必是喜欢存心挑剔,我们七妹是庶出的,只怕人家看不上眼。”在三爷说明范柳原也是庶出之后,白四奶奶又接着说,“可是人家多厉害呀,就凭我们七丫头那傻劲,还指望拿得住他?倒是我那个大女孩机灵些,别瞧她,人小心不小,真识大体。”这才将她的真实目的说出来——她想钓到范柳原这个金龟婿。在三奶奶提出范柳原和她女儿之间的年龄差几乎快二十岁时,她说出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三嫂,你别那么糊涂!你护着七丫头,她是白家什么人?隔了一层娘肚皮,就差远了。嫁了过去,谁也别想在她身上得点什么好处!我这都是为了大家好。”从这一段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宗法制度的影响依然存在,“庶出”依然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卑贱的,在四奶奶看来,嫁女儿是一项投资,而且是一项家族投资,只需要考虑家族的利益。在她们的观念中,婚姻中根本没有把感情作为考虑,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自由。然而可怕的是,连女性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婚姻观念对女性的伤害,并且在持续地给自己的后代

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比较

摘要:中西方的传统爱情现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西方人重视恋爱.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开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中国的传统爱情观已经逐渐落伍僵化。时代要求结合中西爱情观的可取成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爱情观。 关键:中西方传统爱情观不同之处原因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传统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本文试以传统的中西文学为关照点。从中西方传统爱情观的主要不同点、不同的表现、其中原因与给我们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爱情观 中西方爱情观相差甚远。朱光潜对此有精辟论述:“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很低.被认为是次要的。由于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繁衍后代的作用。爱情和婚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中国式爱情”的关键在于婚姻。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如果最后能结婚,都可以被舆论道德接受为合法夫妇。如果没成婚,或者一方有配偶,则情感再真挚,不能被舆论道德所接受。《牡丹亭》里杜丽娘与柳梦梅经历了人鬼恋,被视为异端,但终因杜丽娘还魂为人,柳梦梅高中状元。二人受皇帝赐婚结为合法夫妇,他们之前的异端恋才被接受为“才子佳人”美满婚姻的预演和铺垫。 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仇,为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宁愿双双殉情。这在西方的爱情悲剧中并不少见。 二、不同的表现 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婚姻通常是父母做主,如果父母不同意来往的话,子女要么妥协放弃自己的真爱。听从父母的婚姻安排,要么为爱抗争,但这样的抗争往往是软弱无力且难以成功的。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社会甚至还赋予某些物品(如绣球)具有公开的择偶功能。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经常是第一次见面,眼光就离不开对方,或者当夜就携琴在姑娘窗外弹奏,倾吐衷肠。 3.对性的看法

对金庸小说中爱情模式的解读

第32卷第1期Vol.32No.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2年3月20日Mar.20201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2.01.009 摘要:金庸小说以写侠为主,但往往用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贯穿,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数百万 言。归结起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外乎英雄人格、爱情至上、复仇、单相思等模式。 关键词:金庸;爱情小说;英雄人格;人性;复仇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2)01-0034-03武侠小说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就有武侠小说的痕迹。但是无论是唐传奇还是明清小说如《水浒传》、《七侠五义》甚或现当代的许多武侠小说,都鲜有对爱情故事的描写。只是从梁羽生以来,爱情描写才成为武侠小说中的常情常态。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创造了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尤其是他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从日常的卿卿我我到绝境中的生死相依,从本能冲动到因情入魔,不一而足。通过这些或者清丽爽劲或者哀婉凄凉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约略把握金庸先生大侠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一 与古龙的浪子风流和梁羽生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不同,金庸笔下的爱情是真实的、健康的、活泼的生命本能,不需要压抑,也不需要掩饰。而且在金庸的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总是交错着各种爱恨情仇,冲突不断。在爱情与诸多因素的冲突中,往往总是情占上风。总结一番,有如下几种冲突直接体现了金庸的爱情观。 (一)情与礼的冲突 这个古老的主题在金庸笔下发掘得更深,杨过竟然要娶自己的“师父”,公然向世俗挑战。更惊世骇俗的也许是纪晓芙,她早被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梨亭为妻,但未过门就被杨逍擒去,生下一女,虽然是为杨逍所逼失身,虽然对殷梨亭心怀歉意,但她却倾心于杨逍的男性魅力,对这段孽缘全无悔意。情为何物,真令人难以琢磨,但可以确信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备受推崇的“性情中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尊重 自己的心灵,珍惜心灵流露的真情,不必担心别人的目光,不必以情博礼。 (二)情与仇的冲突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德报怨,最常见就是“以情消怨”。最值得评说的也许是《雪山飞狐》留下的那个悬念:胡斐的那一刀会劈下去吗?也许不劈的可能性更大,虽说胡斐和苗人凤有杀父之仇,但人间有更重于狭义恩仇的事情,且不说两人都是豪气干云的大侠,自会惺惺相惜,单说胡斐为了心上人也绝对不会亲手杀死她的父亲。 (三)情与理的冲突 金庸笔下的侠客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意识,郭靖不顾师父反对,爱上“小妖女”黄蓉;张翠山与黑道上的天鹰教主之女殷素素对天起誓:“倘若你没好下场,我也跟你一起没好下场”。情与礼的冲突是道德层面上的,情与理的冲突是心理层面的,几千年的道德积淀为一种审美心理,以理制情是美,退让是美,牺牲是美。因此,侠客在爱情生活中的适情任意、敢作敢为、我行我素,才更让无力挣脱中庸之道、道学面孔的读者快意销魂。 (四)情与义的冲突 在侠客的感情生活中,这是最深刻的矛盾。也许情和义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该压倒谁。张翠山发现爱妻殷素素正是害得师兄俞岱岩终身残废的责任者之一,他若成全手足之义,就要杀妻为师兄报仇,但殷素素既与自己恩爱多年,情义不能两全,所以他既不肯割舍情也不能抛弃义,只有自杀一途,摆脱这解不开的死结。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杨紫玮(1984—),女,河南开封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论。 对金庸小说中爱情模式的解读 杨紫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34 ·

谈一场恋爱,读一场书

谈一场恋爱,读一场书 女人一旦陷入恋爱,智商就很容易降为零级。恋爱就像一枚硬币, 快乐与苦恼同行,如果你想不清也听不进朋友的建议,那就读读书吧。 在谈某场恋爱时,我读了许多胡兰成的书,连带着读他的女弟子朱 天心的,直觉得他们写的,字字如刀,直插胸口,那么婉约的忧郁,那么情浓的人生,以至让人的心里盛满了夏天荷花般的情怀,敏感、脆弱、美却多疑。我挺享受,觉得爱情中的女人当如是方可爱,男 朋友却受不了,问你干嘛每天皱着眉,我又没欠你钱,我说如果相爱,皱眉亦是好的,甚至痛哭亦是好的。他差点没被噎死。

当然,那是很年轻的时候,人生观尚未定格,特别容易读什么像什么,读了《红楼梦》就以为自己是林黛玉。 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女孩喜欢读琼瑶、亦舒、三毛,男孩则读金庸、梁羽生,生于八十年代的人,女的读郭敬明、安妮宝贝,男的读韩寒、冯唐。读什么书,看似与爱情无关,其实书里的爱情观始终在 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个人,正如看一个人微博关注的是什么人,大体 能够知道他的品位与性格。那些关注的是“留一手”、“我的前任是极品”、“我的采访对象是极品”等以毒舌著称的博主的人,如果不是生 活太无聊就是活得太郁闷,而喜欢陆琪、“于丹语录”,“杨澜思想录”,“最美的情话”,“女人一生要懂的100句话”等心灵鸡汤类账号的,如 是女人,必定容易上当受骗,如是男人,骗子居多。 我最近的读的书,有几本是不错的爱情读本。 《霍乱时期的爱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利·马尔克斯的爱情 教科书,据称写尽世间爱情。对于女性读者来说,该书其实可以有 另外一个名字:告诉你一个你所不了解的男人世界。看看他们如何 性爱分离,如何同时爱着几个,又如何精通于打动女人的心——哪 怕那颗心,看上去已经死了。女人在爱情面前是从来不会死心的, 那些假装死心的人,只是将爱的花火埋得更深。书中专一而又淫乱

张爱玲《爱》及赏析

爱·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凄美而无奈的爱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述说不尽的主题,张爱玲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看似轻松地淡淡道来。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全然没有她惯有的华丽绚烂。然而,一种不动声色的人生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地触及;而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她暗暗地激起,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泪。 文章以四个字起首做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这是真的”,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接下来叙述一个真的、美的、纯的,同时又是那么虚的、淡的、凄的关于“爱”的故事。春天的晚上,桃树的底下,着月白衫子的十五六岁的少女,正是青春如花,做梦怀春的豆蔻年华,对爱可以有无数的美好憧憬。正当此际,那个对门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对她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仿佛要发生点什么,却什么也没发生。结果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这样就完了”,张爱玲在此另起一段,六个字里用了两个“就”,就冷酷的葬送了那个春天的桃花盛开的萌芽着爱的情感的晚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意象总是与美丽缠绵的爱情相联系。 《诗经》中《桃夭》云:“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烂漫的春天,艳如桃花的女子,在大家的祝贺中出嫁,这是多么喜气、欢欣的场景。这首“娶艳女以还家”的咏桃诗,给芳龄女子的爱情找到了一个幸福的归宿。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出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种惆怅伤怀的情感唤起了大众隐秘的梦想和物是人非的长叹,传达的既是个人的又是共同的经验。因此这首“人面桃花”诗,被后来不断地解读出一个个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 孔尚任的《桃花扇》一剧,以坚贞丽人的斑斑血迹描画出的一幅桃花扇为道具来演绎人世间的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