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强化训练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强化训练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强化训练(一)《陈涉世家》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②.苟富贵,无相忘。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④.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⑤.天下苦秦矣。
()⑥.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⑦.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⑧.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⑨.为天下唱。
()⑩.卜者知其指意。
()⑪.足下事皆成。
()⑫.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⑬.置人所罾鱼腹中。
()⑭.固以怪之矣。
()()⑮.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⑯.卒中往往语。
()()⑰.广故数言欲亡。
()()⑱.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⑲.将军身被坚执锐。
()()()⑳.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翻译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⑤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⑥旦日,卒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⑦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⑧且壮士不死即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陈胜、吴广起义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依文中内容作分析。
4.用原文回答。
①陈胜的出身:();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③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
5.吴广“广故数言欲亡”、“尉果笞广”,他成功地使用孙子兵法中()和()计谋。
6.说说陈胜的形象。
7.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8.文中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什么?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鸿鹄”分别比喻什么?陈涉“鸿鹄之志”是什么?10.文中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11.简要评说一下陈涉起义。
(二)《出师表》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此皆良实。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33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6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
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为上客。
..入坐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
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学干.诸侯干:求托、请托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困:使……窘迫、困窘C、及见之,又倨.倨:傲慢、放肆D、昭王新说.蔡泽说:听说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乃.延入坐,为上客其.君,非也A、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皆出于此乎士固.有杀身以成名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C、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彼与.彼年相若也3、下列各组文言句式归类完全相同的是()①为秦使于燕②何为不可③言于秦昭王④信哉是言也⑤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⑨不拘于时A、①③⑤⑦B、②⑤⑥⑧C、③⑤⑦⑧D、④⑥⑧⑨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是()例句:蔡泽乃西.入秦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东.收周室5、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辩士到了头白也没有获得入仕的机遇,实在是因为游说的效果不大,而非其胸中缺少筹策。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二)(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2)【提醒,两个语段不一定完全相连,可能有跳脱。
题目均为“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湖北省十一校高三3月联考)武帝立,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兽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整府省约文书箝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4分)(2)然则简易之呇,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4分)1.【答案】(1)(李广的)幕帐衙署处理文书、记录军情非常简省,但是也远远地放出斥候,(军队)没有遇到危险。
(省约:简省,简约。
籍:记录。
遇害:古今异义词,遭遇祸患或者危险。
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2)这样看来治理军队简单省事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这一点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徒:仅仅;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武帝即位,李广以上郡太守的身份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
到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
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
说到普通人的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而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2011-5-7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遗失的金子)。
当(正值)夏五月,有披裘(裘皮大衣)而薪者(打柴人),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那地上的金子)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瞪大眼睛摆着手说):“何子居之高,(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视之下,(见识却如此卑下)仪貌之庄,(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季子谢之(向他道歉),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您是只看外表的人)何足(哪里值得)语姓字!”遂去不顾(不回头)。
1.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①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②仪貌之庄,语言之野③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④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1、解析:C。
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名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1)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2)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2)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解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
(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二、昔者,秦缪公乘马①而为败②,右服③失而野人④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南面)。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女也!(我担心妨害你们)”于是遍饮而去。
(于是缪公一一给他们酒喝后才离去)处一年,(过了一年)为韩原之战。
晋人已环(包围)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左辕马)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殳⑤而击缪公甲,缪公中指者已六扎矣。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 兴:发动(兴师问罪 、兴师动众) 咨怨:咨嗟怨怒(“小人(小民)但咨怨,君子惟忧伤”——韩愈的《重云李观疾赠之》 。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 游幸:巡游(“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红楼梦》第十七回) 非宜:不合适(“事非宜 勿轻诺” ——《弟子规》) 各1分,全句大意1分)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答案:(2)韩文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在宫殿前给皇帝上书,奏章呈进,皇帝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关键词: 偕:与…一道(俄人偕英、法、美三国合兵犯天津。――《清史稿·奕山传》) 伏阙:伏在宫殿前(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诚,伏阙请命。” 宋 陆游 《跋临汝志》:“﹝ 欧阳澈 ﹞ 建炎初,伏阙上书,论大臣误国。” ) 疏:奏章(《谏太宗十思疏》) 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目标:
强化直译意识。
强化采分点意识。
强化“信”、“达”的标准意识。
强化联想和推断意识。
强化课内文言的复习意识
(新课标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遂④大进。
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⑧,少⑨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临:临摹。
②日:每天。
③率:标准。
④遂:于是,就。
⑤于:对,对于。
⑥尝:曾经。
⑦苟且:敷衍了事,马虎。
⑧简札:信件,书信。
⑨少:同“稍”,稍微。
易:改换,更换。
愈益:愈加,更加。
[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
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
[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A.有兴趣,肯用功。
B.人聪明,练得多。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中考语文强化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强化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裹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3)。
裹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诈伪者事泄,戴胄据法断流①,以奏之。
帝曰:“朕下敕不首者②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卿欲卖狱③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
既付有司,臣不敢亏④法。
”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注】①流:流放。
②不首者:不自首的人。
③卖狱:用断案做交易。
④亏:损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诈伪者事泄,戴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庆期间高二文言文强化训练班级:姓名: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盛彦,字翁子,广陵人。
母王氏因疾失明,彦躬自侍养。
母食,必自哺之。
母疾既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
婢忿恨,闻彦暂行,取蛴螬[注]炙饴之。
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
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
母目豁然即开,于此遂愈。
——[晋]干宝《搜神记》[注]蛴螬:金龟子的幼虫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彦躬.自侍养躬:⑵母食,必自哺.之哺:⑶取蛴螬炙饴.之饴:⑷然疑是异.物异物:2.翻译下面的句子母疾既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
3.干宝的《搜神记》是晋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请你说说这个故事的“怪”体现在哪?二、阅读下文,完成4——6题。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月乃死,合郡皆食之。
一老姥独不食。
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
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
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
‛姥日往视。
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
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
姥见,急出城。
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
‛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晋]干宝《搜神记》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寻.复故道寻:⑵三月乃.死乃:⑶不幸罹.此祸罹:⑷以朱傅.龟目傅:5.翻译下面的句子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
6.用自己的话说说“城当陷”的征兆“东门石龟目赤”是如何发生的?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东坡既就逮,下御史府。
一日慈圣曹太皇语上曰:‚官家何事数日不怿?‛对曰:‚更张数事未就绪,有苏轼者,辄加谤讪,至形于文字。
‛太皇曰:‚得非轼、辙乎?‛上惊曰:‚娘娘何以闻之?‛曰‚吾尝记仁宗皇帝策试制举人罢归,喜而言曰:‘朕今日得二文士,谓苏轼、辙也。
然吾老矣,虑不能用,将以遗后人,不亦可乎?’‛因泣问二人安在。
上对以轼方系狱,则又泣下。
上亦感动,始有贷轼意。
——[宋]方勺《泊宅编》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官家何事数日不怿.怿:⑵得非..轼、辙乎?得非:⑶将以遗.后人遗:⑷始有贷.轼意贷:8.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更张数事未就绪,有苏轼者,辄加谤讪,至形于文字。
⑵上对以轼方系狱,则又泣下。
9.文中“上(宋神宗)亦感动,始有贷轼意”的原因有哪些?四、阅读苏轼《东坡志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0——12题。
临皋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问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焉:⑵所以..不如君者所以:11.翻译下面的句子问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12.文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个意思作者在《前赤壁赋》中是如何表达的?请写出相关语句。
五、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
江西风土,与江南迥异。
江南山水树木虽美丽,而有富贵闺阁气,与吾辈性情不相浃洽。
江西则皆森秀竦插,有超然远举之致。
吾谓目中所见山水,当以此为第一。
它日纵不能卜居,亦当流寓一二载,以洗涤尘秽,开拓其心胸,死无恨矣。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有超然远举之致.致:⑵开拓其.心胸其:14.翻译下面的句子它日纵不能卜居,亦当流寓一二载,以洗涤尘秽,开拓其心胸,死无恨矣。
15.作者喜爱江西风土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
六、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漆畏蟹。
予尝使工作漆器,工以蒸饼,洁手而食之,宛转如中毒状。
急以蟹黄食之,乃苏。
墨入漆最善,然以少蟹黄败之乃可。
不尔,即坚顽不可用也。
——苏轼《仇池笔记》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急以蟹黄食.之,乃.苏食:乃:⑵不尔.,即坚顽不可用尔:17.翻译下面的句子予尝使工作漆器,工以蒸饼,洁手而食之,宛转如中毒状。
18.从文中来看,作者有个用墨的窍门,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七、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京师绝艺所萃,惟琵琶以李近楼为第一。
故籍锦衣,当袭百户。
幼以瞽废,遂专心四弦。
夜卧以手爪从被上按谱,被为之穴。
其声能以一人兼数人,以一音兼数音,前辈纪之者甚多。
先人在都时,曾于席间得闻,则作八尼僧修佛事,经呗鼓钹笙箫之属,无不毕举,酷似其声。
老稚高下,各各曲尽。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京师绝艺所萃.萃:⑵幼以.瞽废以:⑶经呗鼓钹笙箫之属.属:⑷无不毕举.举:20.翻译下列句子⑴夜卧以手爪从被上按谱,被为之穴。
⑵老稚高下,各各曲尽。
21.从文中来看,李近楼高超的琵琶技艺体现在哪些方面?八、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魏武谓修曰:“解不.?”不:⑵魏武乃.曰:“吾已得。
”乃:23.翻译下列句子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⑵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24.文中的曹娥碑字谜被称作中华第一字谜,作者是东汉的蔡邕。
你能模仿曹、杨解谜的方法猜出下面的谜语吗?⑴保护视力(打一俗语)谜底:⑵人面不知何处去(打一俗语)谜底:九、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
唐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
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
‛师德曰:‚未也。
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干耳。
‛盖本《尚书大传大战篇》:‚太公曰:‘骂汝毋叹,唾汝毋干。
毋叹毋干,是谓艰难’。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2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辞之.官,教之耐事之:⑵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洁:⑶骂汝毋叹,唾汝毋干.干:26.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干耳。
⑵毋叹毋干,是谓艰难。
27.文中含有个成语,请写出来,并说说它的意思。
十、阅读下文,完成28——30题。
某家娶妇之夕,有贼来穴壁,已入矣,会其地有大木,贼触木倒,破头死。
烛之,乃所识邻人。
仓皇间,惧反饵祸。
新妇曰;‚无妨。
‛令空一箱,纳贼尸于内,舁[注]至贼家门首,喙啄数下。
贼妇开门见箱,谓是夫盗来之物,欣然收纳。
数日夫不还,发视乃是夫尸。
莫知谁杀,因密瘗[注]之而遁。
——[明]冯梦龙《智囊》注①:舁,抬。
注②:瘗,埋。
2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有贼来穴.壁工巧匠穴:⑵会.其地有大木会:⑶烛.之,乃所识邻人烛:⑷仓皇间,惧反饵.祸饵:29.翻译下面的句子仓皇间,惧反饵祸。
30.文中新媳妇的机智令人赞叹。
请你说说她为什么能成功避祸。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31——33题。
刘实诣石崇[注],如厕。
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
实遽反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室内。
‛崇曰:‚是厕耳。
‛实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良久不得,便行出。
谓崇曰:‚贫士不得如此厕。
‛乃如他厕。
——[晋]裴启《语林》[注]石崇:西晋豪门,生活奢糜。
3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刘实诣.石崇,如.厕诣:如:32.翻译下面的句子实遽反走,即谓实曰:‚向误入卿室内。
‛33.刘实是西晋权臣,为什么对石崇自称“贫士”呢?十二、阅读下文,完成34——36题。
钱塘人喜杀,日屠百鹅。
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
鹅能警盗,亦能却蛇。
其粪杀蛇。
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
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悲夫,安得人如逸少乎!——苏轼《仇池笔记》3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日屠.百鹅屠:⑵又有祈雨之厄.厄:⑶安.得人如逸少乎!安:35.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鹅能警盗,亦能却蛇。
⑵悲夫,安得人如逸少乎!36.最后一句中的“逸少”是谁?作者为什么要说起他?十三、阅读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37——39题。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闲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3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自以形.陋以:形:⑵不足雄.远国雄:38.翻译下面的句子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9.请你说说曹操为什么要“追杀此使”?十四、阅读下文,完成40——42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加贺?‛——[唐]刘餗《隋唐嘉话》4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会.杀此田舍汉会:⑵每廷.争辱我廷:41.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⑵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加贺?42.故事虽短,但人物形象却非常生动传神。
请简要评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十五、阅读下文,完成43——45题。
真宗尝谕宰臣一外补郎官,称其才行甚美,俟罢郡还朝,与除监司。
及还,帝又语及之。
执政拟奏,将以次日上之。
晚归里第,其人来谒。
明日,只以名荐奏,上默然不许。
察所以,乃知已为伺察密报矣。
终真宗朝,其人不复进用。
真宗恶人奔竞如此。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4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真宗尝谕.宰臣一外补郎官谕:⑵俟.罢郡还朝俟:⑶察所以..所以:44.翻译下面的句子⑴俟罢郡还朝,与除监司。
⑵真宗恶人奔竞如此。
45.文中“其人不复进用”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1、⑴亲自⑵喂⑶拌上糖⑷不一般的东西2、盛彦的母亲生病时间长了(脾气暴躁),以致服侍她的婢女多次被她打。
3、婢女拿虫子给盛彦的母亲吃是本想害人,盛彦的母亲却反而因此病愈目明,不能说不奇怪。
(考察对文意的理解)二、4、⑴不久⑵才⑶遭受⑷涂抹5、老婆婆每天都去看,有个小孩子对此很吃惊,老婆婆就把实情告诉了他。
6、小孩子想骗老婆婆,用红色的颜料把石龟的眼睛涂红了。
(考察对文意的理解)三、7、⑴喜悦⑵不就是⑶赠给⑷宽恕8、⑴筹划的几件事还没有安排妥当,有个叫苏轼的,就加以诽谤讥笑,以致用文字表现出来。
⑵皇上把苏轼正关在监狱的事告诉她,(她听了)就又流下了眼泪。
9、①苏轼的过人才华②先王仁宗皇帝对苏轼的赏识③慈圣曹太皇的同情四、10、⑴兼词,于之⑵……的地方11、请问范子丰新建宅第中的园池和这相比哪一个景致更好?12、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五、13、⑴情趣⑵代自己14、以后纵然不能在此居住,也应当想法在此客居一二年,以洗涤尘世的污秽,开阔自己的心胸,(那样就)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