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闻一多》课件A

《闻一多》课件A
七子之歌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闻一多
你可知“macபைடு நூலகம்u”不是我真姓?……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 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 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 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 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 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探究课后练习一的问题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
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取得累累硕果。
• 变化: 从学者到斗士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
做争取民主的战士,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 共同点: 言行一致 始终如一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他 有 他 有 臧 还 的 已 的 克 活 人 经 人 家 着 死 死 活 《 了 了 着 有 的 人 大师笔下的大师 》 巨人心中的巨人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 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着怎 样的精神?
我从 (句子或词语)看出 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 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闻一多ppt课件

闻一多ppt课件
1
•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 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 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 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闻一多紧随 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 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 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 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 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
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
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8
9
太阳吟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
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
治。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表示五
四给他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的向五
四宣战,是无法接受的。
6
•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 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 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7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 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 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他为 《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 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 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 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 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 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上课-PPT课件

闻一多上课-PPT课件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 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何妨一 下楼”。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向全国人民呼喊

不畏凶险, 走在前头,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昂首挺胸, “最后一次讲演” 大义赴死。
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 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 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 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 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 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投身民主运动,做 争取民主的战士, 后期: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无所畏惧,视死如 归
《唐诗杂论》 三本书 《楚辞校补》 (学者)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三件事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讲究典型 性,以少 胜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民主战士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 新诗集《红烛》 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 (1923)、《死水》 著作有《神话与诗》、《唐 髯八年。1943年以后, (1928)是现代诗 诗杂论》、 《楚辞校补》、 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 坛经典之作。 《古典新义》等。他对《周 腐朽,拍案而起,走出 1925年3月在美国 易》、《诗经》、《庄子》、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 《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留学期间创作了组 去。1946年7月15日, 究(后汇成“新义”),被 诗《七子之歌》,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 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 杀身亡。

闻一多ppt课件

闻一多ppt课件

批判专制主义
闻一多对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 判,认为它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 发展的根源。
倡导民主改革
闻一多积极倡导在中国实现民主改 革,认为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 幸福的必经之路。
文化观念
弘扬传统文化
闻一多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 宝,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倡导文化多元性
闻一多主张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提倡文化多元性,以促进人类
闻一多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 闻一多的文学作品 •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念 • 闻一多与现代文学史 • 闻一多的评价与影响
01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出生与家庭背景
01
02
03
出生地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出 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
详细描述
他对中外文学都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对不同流派的文学特点 和优劣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他还致力于翻译工作,将外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 念
民主思想
民主思想概述
闻一多强调民主是人类的共同理 想,主张通过民主制度实现平等
、自由和公正。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因成绩优异被 保送美国学习,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 美术学院绘画奖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金钥匙奖。
职业生涯
教育事业
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讲 授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 程。
社会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 文化团体,担任过多个文 化团体的领导职务。
文学成就
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多个 奖项,被誉为“人民诗人 ”。

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教材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课程总结与延伸阅读01教材背景与作者简介《红烛》创作背景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闻一多以诗歌为武器,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文学背景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闻一多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红烛》正是其探索新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个人背景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同时对祖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红烛》体现了其融合中西文化的诗歌理念。

80%80%100%闻一多生平及成就闻一多(1899年-1946年),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学术研究、文化批评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被誉为“新诗格律的奠基人”、“现代学术的开拓者”等。

闻一多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和现代学术的建立,其诗歌和学术成果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生平简介文学成就社会影响版本介绍编排特点辅助资源教材版本与特点新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设置导读、注释、赏析等栏目,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新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辅助资源,如作者生平年表、相关研究论文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支持。

新教材《红烛》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校勘本,对原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注释,更加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02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红烛》诗歌内容概述描述红烛的形象和特点诗歌以红烛为象征,通过描绘红烛燃烧时的形象、光芒和温度,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

抒发对红烛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红烛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和坚守。

借助红烛寄托诗人的情思红烛不仅仅是一种物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1 2 3诗歌以红烛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美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02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就
闻一多先生是现代白话诗歌的先驱之一,他的诗作《红烛》、《死水》
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03
民主斗士
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斗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
主的斗争,为推动中国现代民主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2
闻一多先生的说
闻一多先生说的特点
言简意赅
闻一多先生的语言简练明快,表达力强,能够用最 少的词汇传达最丰富的含义。
富有感染力
他的言辞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听众的 情感共鸣。
逻辑严密
闻一多先生的言论不仅富有感情,而且逻辑严密, 能够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闻一多先生说的内容
80%
反对独裁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多次反对独 裁,呼吁民主,强调人民权利和 自由。
成为文化符号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被广泛传播 ,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 后人铭记和传承。
03
闻一多先生的做
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
01
02
03
勤奋刻苦
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上 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废寝 忘食地投入工作。
严谨治学
他对学术研究要求非常严 格,注重细节和深入探究 。
创新精神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学术观 点,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见 解,推动学术进步。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差异性
言论与行动的传播方式不同
闻一多先生的言论主要通过演讲、文章等方式传播,能够迅速地传达给大量的 人群。而他的行动则是直接参与到民主运动中,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 动。
言论与行动的影响范围不同
闻一多先生的言论影响范围广泛,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影响到全国乃至海外华 人。而他的行动则主要在当地产生影响,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当地民主运动的 发展。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课件PPT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课件PPT

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杀,
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
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
光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பைடு நூலகம்
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 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 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 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 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 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 ,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 信心。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 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1920年7月发表了 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人中国的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这 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的现实 极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 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创作背景
文题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
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
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
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
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

2024闻一多《红烛》pptx课件

2024闻一多《红烛》pptx课件

闻一多《红烛》pptx课件•引言•《红烛》意象解读•艺术手法与技巧分析•主题思想阐释及现实意义目•知识拓展:闻一多其他作品欣赏•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录01引言诗人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红烛》创作背景及主题•创作背景:《红烛》是在诗坛上初露锋芒之作。

它在《晨钟报》《新月》等多种刊物上发表,广为传诵。

闻一多也由此获得“爱国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

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主题:《红烛》一诗正是诗人这种心迹的真实表露。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红烛”的意象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具有很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那种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红烛》一诗以“红烛”为象征,通过描绘“红烛”的燃烧和光芒,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