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课件.ppt

合集下载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8
▲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的最重要作品,闻一多是新月派诗词格律 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 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 《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 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他们所说的不无道理,然而我认 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他还有一掬结晶的老泪,
他的泪像夏雨一般的滂沛。
要开作漫天愁人花朵。 12
▲ 《泪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绝望的境界,而诗作中抒情主体“他“那漂洒在人 生四季中的漫长的“泪雨”,则是一种对不公平命运无声的反抗,“一种挣扎 抖擞底动作”
▲ 诗作音节整饬,语言精美凝炼,既吸收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蕴,又化入现 代人全新的思想感受。诗作以代词“他”为抒情主体,实际上抒写了在旧中国 黑暗现实中弱小者的普遍性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诗的总体格调虽 略阴冷,但面对一个凄暗无望的世界,除了唱一首同样凄暗无望的哀歌, 此外又能做什么呢?
11
《泪雨》
他在那生命的阳春时节,
中途的怅惘,老大的蹉跎,
曾流着号饥号寒的眼泪;
他知道中年的苦泪更多,
那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
中年的泪定似秋雨淅沥,
却也兆徵了生命的哀悲。
梧桐叶上敲着永夜的悲歌。
他少年的泪是连绵的阴雨
谁说生命的残冬没有眼泪?
暗中浇熟了酸苦的黄梅;
老年的泪是悲哀的总和;
如今黑云密布,雷电交加,
汇 报 人 : 许 虹
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社会活动
总结词
积极参与,贡献良多
详细描述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关心国家大事,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在抗日战 争期间,他投身民主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而奋斗。他的社会活动成果丰硕,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 远影响。
03
闻一多先生的言论
对文学的见解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
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中 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 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民主运动
积极参与民主运动
闻一多先生是民主运动的 积极倡导者,为争取民主 权利而奋斗。
发表激进言论
闻一多先生在民主运动中 发表了许多激进的言论,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组织学生运动
闻一多先生曾组织学生运 动,支持民主运动,为推 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育改革
闻一多先生关注教育问题,主张教育 改革,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 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后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高度评价
后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普遍很高,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 人、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社会进步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
纪念与研究
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后人建立了闻一多纪念馆和闻一多基 金会,开展了对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弘扬了他的 思想和精神。
对后辈的提携
培养年轻学者
闻一多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年轻学 者,通过指导、鼓励等方式帮助
他们成长。
推荐人才
闻一多先生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 为学术界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与年轻学者交流
闻一多先生经常与年轻学者交流, 分享学术心得和经验,促进了学术 的传承和发展。
05

闻一多ppt课件

闻一多ppt课件
1
•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 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 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 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闻一多紧随 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 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 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 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 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
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
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8
9
太阳吟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
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
治。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表示五
四给他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的向五
四宣战,是无法接受的。
6
•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 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 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7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 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 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他为 《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 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 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 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 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 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他主张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遗产,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对现代社会思考
关注社会现实
闻一多先生密切关注当时中国的社会 现实,对时局和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 思考。
倡导民主与科学
提倡个性解放
闻一多先生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
他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精神,呼吁国 人摆脱迷信和盲从,追求真理和进步。
节奏感
他能够巧妙地控制演讲的 节奏,时而娓娓道来,时 而慷慨激昂,让听众在不 知不觉中沉浸其中。
独特表达方式
诗意表达
闻一多先生常常运用诗意 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演 讲具有一种独特的的美感 和韵律。
生动比喻
他善于使用生动形象的比 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 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幽默风趣
他的演讲中不乏幽默和风 趣的元素,能够轻松化解 紧张气氛,让听众在愉悦 中收获知识。
提倡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1 2 3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闻一多先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 积极倡导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注重能力培养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提倡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推动产学研合作
闻一多先生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学校与社 会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 就业渠道。
05
跨时代意义:传承闻一多精神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爱国情怀
闻一多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事业,他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的诗歌、 散文、演讲和行动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
担当精神
闻一多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 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的担当精神是当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闻一多上课-PPT课件

闻一多上课-PPT课件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 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何妨一 下楼”。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向全国人民呼喊

不畏凶险, 走在前头,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昂首挺胸, “最后一次讲演” 大义赴死。
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 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 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 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 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 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投身民主运动,做 争取民主的战士, 后期: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无所畏惧,视死如 归
《唐诗杂论》 三本书 《楚辞校补》 (学者)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三件事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讲究典型 性,以少 胜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民主战士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 新诗集《红烛》 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 (1923)、《死水》 著作有《神话与诗》、《唐 髯八年。1943年以后, (1928)是现代诗 诗杂论》、 《楚辞校补》、 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 坛经典之作。 《古典新义》等。他对《周 腐朽,拍案而起,走出 1925年3月在美国 易》、《诗经》、《庄子》、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 《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留学期间创作了组 去。1946年7月15日, 究(后汇成“新义”),被 诗《七子之歌》,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 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 杀身亡。

现代文学闻一多PPT课件

现代文学闻一多PPT课件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

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

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

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

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

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把闻一多推入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
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
2/25/2020
4
人物故事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
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
2、爱国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 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 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
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 术精美见长。
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 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塑 像
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 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
辞职。
美国故事:
闻一多:美诗熏陶出的“闻体”
闻一多是唯美型诗人,是诗人型学者,是学者型 诗人。“五四”时代,全才不少,如闻一多之全才不 多,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也不多。闻一多,13岁 考上留美预备学校清华,22岁(1922年)去美,学画 三年,却找到了他的诗人之笔。

闻一多ppt课件

闻一多ppt课件

批判专制主义
闻一多对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 判,认为它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 发展的根源。
倡导民主改革
闻一多积极倡导在中国实现民主改 革,认为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 幸福的必经之路。
文化观念
弘扬传统文化
闻一多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 宝,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倡导文化多元性
闻一多主张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提倡文化多元性,以促进人类
闻一多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 闻一多的文学作品 •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念 • 闻一多与现代文学史 • 闻一多的评价与影响
01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出生与家庭背景
01
02
03
出生地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出 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
详细描述
他对中外文学都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对不同流派的文学特点 和优劣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他还致力于翻译工作,将外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 念
民主思想
民主思想概述
闻一多强调民主是人类的共同理 想,主张通过民主制度实现平等
、自由和公正。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因成绩优异被 保送美国学习,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 美术学院绘画奖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金钥匙奖。
职业生涯
教育事业
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讲 授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 程。
社会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 文化团体,担任过多个文 化团体的领导职务。
文学成就
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多个 奖项,被誉为“人民诗人 ”。

2024年度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2024年度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红烛不仅仅是一种物象,更是诗人情 感的寄托和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 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抒发对红烛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红烛的赞美和敬仰,表达 了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和坚守 。
2024/3/24
8
主题思想解读
1
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诗歌以红烛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美好。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蜡烛艺术在融合中创新的表现和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18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024/3/24
19
朗诵比赛: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选取《红烛》中的经典诗篇,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 赛,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指导学生注意朗诵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等, 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1
创新实践:以蜡烛为题创作诗歌或画作
提供创作指导和支持,鼓励学 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 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启发学生以蜡烛为题,结合《 红烛》中的诗歌意境和自己的 感受,创作诗歌或画作。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互相评价和交流,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024/3/24
22
06
感谢聆听
2024/3/24
27
学生自我评价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作 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对延伸阅读的兴趣和计划
学生自我评价对于延伸阅读的兴趣和计划,包括是否愿意进一步了 解闻一多的作品和思想,以及具体的阅读计划。
25
延伸阅读推荐
闻一多《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这些作品展示了闻一多在诗歌和文学批评领域的造诣,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他的文学观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课前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分钟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 年轻时的闻一多
• 晚年的闻一多先生
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品读课文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
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
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 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 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 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 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 行一致,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青 岛 的 闻 一 多 塑 像
2、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 些话起过渡作用的?把这些话找出来, 上的画,«红烛颂»(闻一多的小儿子 闻立鹏于1979年作)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 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 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 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 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 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 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检查预习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 qiè 沥尽心血 lì 赫然 hè炯炯目光 jiǒn群g 蚁排衙 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漂白 piǎo 警报迭起 dié气冲斗牛 dǒu
词语解释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 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 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 服。
——《别了,司徒雷登》
现代著名诗人,山东 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 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 相继出版了《泥淖集》, 《呜咽的去烟》,《泥土 的歌》,《春风集》, 《欢呼集》及《臧克家诗 选》等诗集。
臧克家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
泰斗”
2004年新华社北京
2月5日电(记者曲志 朱们题自 才 材2人红 擘 作 时0清有的奖03) , 家0:了诗5─年9:臧分有。“9─1我克与岁月血从”终国家的世获有臧生文2长著首肉克月成坛名辞届的家5就再,诗日“以开奖失人一晚中农始”轮、巨8国村,。诗为我 茅盾2明0:臧0月3克年、家获万是由家当国灯时际火青诗伴年人他诗笔西人会 “最颁行优发…秀的…中“间中的国一当个代”诗。魂金
奖”。
臧克家
(1905─2004)
《他有他有 有还的已的 的活人经人 人着死死活 》 了了着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 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 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 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 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 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 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 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 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 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 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 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新诗集《红烛》
学者
民主战士
(1923)、《死水》 (1928)是现代诗 坛经典之作。 1925 年3月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了组诗 《七子之歌》,表 达了深挚的爱国之 情。
始作论典《四“前全 大 无》 诗 新有新1力 古 古义 经 义《 、93专 籍 人神 》 》 ”2《年攻 的 ,话等 、 )楚到古 整 后《。 ,与辞清典 理 无他 庄被诗校华文 研 来郭》 对 子补任学 究 者沫、 《 》》教。 ( 。若《 周 、、后后称易学 唐 《《,汇为》 楚术 诗古开成:、 辞著 杂》蓄面腐书争去在杀朽斋取昆对髯。身他,,民明国1八亡9一拍投主被民年。46身案身的国党。年正而到革民统179月气起反命党治431,,对洪特的年5日抗走独流务日以,战出裁中刺益后、,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做了 言行一致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 34理5什、1身2“么、、作在课份6说手臧作、人的为这文分”法克为请革 两 在别和表和?家学概命 种 结是“革现笔者括家 不 构什做下命,的课的 同 上么”的闻文闻 的 ,?家热的闻一内一事前在情关一多容多业后系多“赞其。主中两的具主说扬要,个?有要做闻部”他两成了一分和为重就什多构身“了是么先成份什事生了做救,么?是艺”国这?如 术两方救何 上重面民处 的
边朗读,边思考: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做 了哪些事情呢?
3. 由此来看,文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 和“做”的?
《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对比
起稿政治传单
多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