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络计算技术课程-2-对等计算与对等网络技术
对等网讲解

(4)通过【我的电脑属性】对话框中的【计算机名】选项卡, 修改计算机的标识与所隶属组名称。注意:在一个工作组中 的计算机名称不能相同,工作组名称则要相同。
(5)二台计算机之间相互Ping ,可检查两台计算机的物理连 接是否已连通。
其他类型网络中,作为中心和资源集中节点 的服务器要承担所有其他客户机的作业要求, 而客户机不提供资源,相对来说,服务器的 作业集中程度远大于客户机。
综上所述:对等网就是每一台网 络计算机与其他连网的计算机之间 的关系对等,没有层次的划分,资 源和作业都相对平均分布的局域网 类型。
对等网也称工作组。对等网是 局域网的一种。
实验步骤
1.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1)打开机箱插入网卡,连接网线,以
Administrator身份登录系统。 (2)发现新硬件,按照安装提示完成网卡安装(如
果Windows xp支持该网卡,则无需另外驱动程 序)。 (3)双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图标打开【系 统属性】对话框,在【硬件】选项卡中,打开【硬 件管理器】窗口,查看是否出现网卡图标。 (4)如果实验前,网卡及驱动程序已经安装,可以 右击【硬件管理器】窗口中的网卡,选择【删除】, 然后在【系统属性】中,通过【硬件向导】按照提 示安装。
5.设置权限
(1)添加用户。在H01上,依次选择“开始” “设 置” “控制面板” “用户和密码”,选中“要使用 本机,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单击“添加” 按钮,按照提示新增用户,用户名为student,密码为 111。
(2)设置权限。在H01上,右击D:\share1,依次选择 “属性” “共享”,单击权限按钮进入“share1的 权限”页面。在“share1的权限”页面上选中 “Everyone”然后删除,删除所有用户的访问权限。单 击“添加”按钮,在“选择用户和组”页面中选中
对等计算

发展
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来看,P2P(对等计算)主要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 括络计算技术的演变、格计算的促进和无线通信的推动三个方面。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P2P提供了技术 基础,促进了P2P技术的出现,也为 P2P提供了很好的应用模型。
互联与对等计算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互联技术以客户/服务器(C/S)模型为应用模型。为解决异种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互 操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4、可管理性问题。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无序状态需要通过管理使之有序化,从而满足实际的需要;从技术本 质来看,P2P的本质却强调自由,无需人为约束。
谢谢观看
概念
与传统的服务器/客户机的模式不同,对等计算的体系结构是令传统意义上作为客户机的各个计算机直接互相 通讯,而这些计算机实际上同时扮演着服务器和客户机的角色,因此,对等计算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统服务器 的压力,使这些服务器可以更加有效的执行其专属任务。
例如,利用对等计算模式的分布式计算技术,我们有可能将络上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极其 复杂的计算,成千上万台桌面PC和工作站集结在一起所能达到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可观的,这些计算机所形成的 “虚拟超级电脑”所能达到的运算能力甚至是现有的单个大型超级电脑所无法达到的。
对等计算
介绍
01 概念
03 意义 05 目前问题
目录
02 模式 04 发展
虽然Napster是最近最知名的对等计算模式的实现例子,但是它只能算的上是对等计算的一个侧面—— Napster仅仅使用了对等计算模式的一个方面:文件共享。实际上,对等计算概念要广泛的多,包括共享处理能 力,内存,存储空间,并且支持海量数目的计算机进行协作。
式
在分布式计算模型中,复杂的处理任务通常被划分为简单的“任务块”,然后分配到所有参与计算的计算机 上,虽然在过去我们也使用这种技术来完成计算,但是传统的模式通常是建立一个专用的服务器集群,所有计算 任务仅仅在这个服务器集群中完成。但是现在对等计算模式下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则将计算任务分配到所有可用的 计算机上,特别是包括公司企业中数量巨大的桌面计算机以及空闲的部门级服务器等等。这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充 分的利用桌面系统空闲的计算能力(这些计算能力过去通常只是用来运行屏幕保护程序或者干脆是休眠了)来完成 计算,一方面降低了采购大型专用服务器集群的费用,同时也不会影响桌面计算机完成其原有的各种桌面处理任 务。
对等计算应用与技术知识学习培训课件

目录
• 对等计算概述 • 对等计算核心技术 • 对等计算应用案例 • 对等计算挑战与解决方案 • 对等计算未来展望
01
对等计算概述
对等计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对等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 ,通过将任务分解并分配给多个 节点,实现协同处理和数据共享 。
特点
对等计算具有去中心化、可扩展 性强、容错性高、资源利用率高 等特点。
近年进展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的兴起,对等计算在分布 式存储和计算领域的应用 逐渐受到关注。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等计 算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 用,并成为未来计算技术 的重要方向之一。
02
对等计算核心技术
P2P网络技术
P2P网络定义
P2P网络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 网络结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和 共享资源,无需依赖中心服务器。
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
任务分发
对等计算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中的任务分发,将大规模计算任务分解为小块, 分配给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并行处理。
资源共享
通过将计算资源(如CPU、内存、存储)共享给其他节点,对等计算有助于提 高云计算平台的整体计算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P2P内容分发网络(CDN)
内容分发
利用对等计算技术,CDN可以实现快速的内容分发,将内容推送到网络边缘的节 点,降低用户获取内容的延迟。
数据验证与存储
对等计算能够为区块链 的数据验证和存储提供 支持,提高区块链系统 的可靠性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版权保护与侵权问题
数字签名
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对内容进行认证,防止被篡改。
版权标识
为内容添加版权标识,便于维权。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

专题报道-1 字数 5000 责编龚杰20世纪90年代,Internet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沟通信息和协同工作的有效工具,更为重要的是,Internet上汇集的成千上万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各种数字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了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的重要载体。
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这就是网络计算技术的实质。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肖侬卢锡城王怀民在目前,网络计算正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它的定一还没有形成共识,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理解是:‚网络计算‛是把网络连接起来的各种自治资源和系统组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合计算,为各种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类综合性服务。
基于此,人们把企业计算、网格计算、对等计算和普及计算归类为网络计算。
企业计算:以中间件为核心企业计算是‚以实现大型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为主要需求而形成的网络计算技术‛,其核心是Client/Server计算模型和相关的中间件技术。
早在20世纪80年,人们就提出在互连的计算机硬件上部署新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全面彻底地管理整个系统,给用户单一的系统视图。
尽管这一努力产生了许多技术成果和实验系统,但一直没有形成可用的产品,人们直觉地感到在不断扩展的局部自治异构系统上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采用中间件平台技术,以屏蔽系统的异构性,支持局部自治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协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间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数据库访问、远程过程调用、消息传递和交易管理等各类中间件。
90年代末,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技术成为中间件平台的主流技术,出现了以SUN公司的EJB/J2EE 、Microsoft的COM+/DNA和OMG的CORBA/OMA为代表的三个技术分支。
其研究热点是建立标准化的对象请求代理,屏蔽网络环境下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网络协议的异构性和复杂性,使分布在网络上的应用系统能够协同工作,为网络应用提供通用的高级网络管理服务以及与应用领域相关的增值服务。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网络计算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的一种计算方式。
它借助网络传输技术,将数据、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等分布式地连接起来,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网络计算具有高效、便捷、灵活等特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其运行方式和计算资源的共享程度,可以将网络计算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这种模式中,计算资源被集中于服务器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形式的网络计算相对简单、易于管理,适合中小规模的应用场景。
例如,电子邮件传输和网页浏览就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的。
第二种形式是“对等网络模式”。
在对等网络中,各个计算节点之间没有明确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区别,每个节点都可以提供服务和请求服务。
这种模式下,计算资源可以更好地被充分利用,提升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对等网络在文件共享、即时通讯和分布式计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种形式是“网格计算模式”。
网格计算是一种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资源和数据存储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灵活可拓展的计算平台的技术。
网格计算模式强调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处理,能够满足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复杂数据分析的需求。
例如,气象预测、基因组学研究和高能物理实验等领域都需要利用网格计算模式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拟计算。
第四种形式是“云计算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按需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将计算机、存储设备和应用程序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
云计算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弹性和可定制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分配计算资源。
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是常见的云计算部署方式。
云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它们都借助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计算和通信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计算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对等网络研究与应用

对等网络研究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对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它通过将文件和信息分散存储在网络中所有节点上,让所有节点具备了文件和信息的互相传递和共享功能。
同时,对等网络具有去中心化、容错性强等特点。
本文将对对等网络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第二章:对等网络技术原理对等网络技术包括文件共享、点对点传输、去中心化、自适应加速等技术,这些技术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等网络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传输。
首先,对等网络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上传和下载文件都不需要借助中心服务器,文件和信息由各个节点共同维护和传输。
其次,对等网络采用自适应加速技术,根据传输情况自动选择最优节点,在成千上万个节点中找到最优路径进行信息传输,这种技术可以保证文件的快速传输和高效下载。
此外,对等网络也采用了点对点传输技术,通过节点之间相互直接传输,从而让信息和文件传输更加稳定和可靠。
第三章:对等网络的应用对等网络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之一就是P2P 文件共享。
P2P 文件共享是通过对等网络分发文件、数据、程序等信息的一种方式。
比如 BitTorrent 等 P2P 文件共享软件,可以让用户在网络上分享和下载内容。
除此之外,对等网络还可应用于视频会议、在线教育、分布式计算、在线游戏等领域。
在P2P 视频会议中,不同用户之间的视频图像和语音可以直接传递,极大地减少了数据传输时延。
在在线教育中,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对等网络支持中随时远程参与学习和互动交流。
在分布式计算领域,对等网络可以使计算工作分散到各个计算节点,提高计算效率。
在线游戏中,对等网络也广泛应用,游戏玩家之间的数据和图像可以直接传输,提高游戏的交互感和用户体验。
第四章:对等网络的优劣势对等网络有着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去中心化、高效、容错性好、稳定性强、安全性高等等。
但是,对等网络也有一定的劣势。
首先,对等网络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带宽资源支持,要想流畅地传输文件和信息,需要足够的带宽和运算能力。
实训2对等计算机局域网的创建与设置

实训2对等计算机局域网的创建与设置一、什么是对等计算机局域网?对等计算机局域网(Peer-to-Peer Local Area Network)是指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在网络中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权限。
在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中,每台计算机都可以充当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可以共享文件和资源。
二、创建对等计算机局域网的步骤1.确保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正常工作,网络连接正常。
需要使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确保每个计算机与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的网络连接线正常。
2.配置IP地址。
对于对等计算机局域网,每台计算机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可以配置静态IP地址或者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获取IP地址。
3.设置工作组名称。
在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中,需要设置一个相同的工作组名称,以便计算机能够互相识别和通信。
可以在操作系统的网络设置中,找到工作组名称的选项,输入相同的名称,例如"WORKGROUP"。
4.共享文件和打印机。
在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中,可以共享文件和打印机,方便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流和资源共享。
可以通过在文件夹属性中设置共享选项,选择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并设置共享权限。
其他计算机可以访问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进行文件的读写和打印操作。
5.防火墙和安全设置。
在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中,需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可以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外部计算机对局域网的访问;设置密码保护共享文件和打印机,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对等计算机局域网的优点1.简单易用:对等计算机局域网没有中央服务器,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不需要专业知识。
2.资源共享:在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中,每台计算机都可以共享文件和打印机,方便数据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3.自由灵活: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中,每台计算机都是自治的,没有中央控制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设置和管理网络。
4.成本低廉:对等计算机局域网不需要额外的服务器设备,节省了设备和维护的成本。
对等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对等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对等网络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它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节点都是同等的,它们彼此之间平等地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传递和处理。
这种技术无论是在P2P文件共享、在线游戏、IP电话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来探究对等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技术原理对等网络技术包括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节点发现、资源发现、资源访问和P2P应用程序。
节点发现是对等网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使节点可以找到其他节点。
资源发现是指对等节点将它们所拥有的资源(如文件、流数据等)在网络中广播,从而让其它需要这些资源的节点找到。
资源访问是指可以通过P2P网络的一些协议或工具来访问分布式的资源。
最后,P2P应用程序是特定于某些P2P应用的应用程序。
对等网络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客户-服务器模式在特定场景下存在缺陷,因此对等网络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对等网络的优点包括:可靠性高、存储效率高、可扩展性好等。
在对等网络中,文件或其他类型的数据通常将被分成小块,这些小块将分散在网络上的许多不同节点中。
每个节点负责存储和传输这些小块。
这样,即使一些节点在网络上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对整个文件的检索和传输。
此外,对等网络还可以很好的分担服务器的负载。
二、应用场景P2P网络广泛应用于文件共享、在线游戏、IP电话等多种领域。
1. 文件共享文件共享是对等网络应用最典型的例子。
P2P文件共享是一种分布式文件共享系统,在这种系统中,用户不需要集中在一个单一的服务器上下载文件。
相反,他们可以从文件的原始拥有者或其他文件下载者那里下载。
这种方法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地找到和下载文件,同时也减轻了中央服务器的负荷。
2. 在线游戏对等网络技术在在线游戏领域广泛应用。
游戏通常是由一组节点组成的网络,玩家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
在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中,如果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游戏都可能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织、 性 : 具 有 D 表 节点 动 态 、 自 明P 2P系 利性等 自组 wor ld”现 统具 ,研究 象。 有“sm a ll
相比与C/S
集体 扩大 参 与 性 的 方 了 资 源 :P2P 每 个 式和范 交换 用 户 参与交 围, A 成 为 都可能 换的 者和 资 源 的 同时 消费 生 者。 产
NUPTP2P
2 P2P技术
2.2 资源定位技术
非结构化P2P系统
A.集中式资源定位 B.纯分布非结构化资源定位
结构化P2P系统
C.全分布结构化资源定位
NUPTP2P
2 P2P技术
2.2 资源定位技术
A.非结构化---集中式资源定位
Publish get query answer file
中心索引 服务器
Step2.将node_id按一定形式组织成结构化的拓扑 结构,如Chord中的环,CAN中的超环,Tapestry中的 树等.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2).结构化拓扑 A 结构化拓扑结构示意 图-环形
NUPTP2P 分布式哈希查找模式(Hash映射)
结构化拓扑结构的形成机制
Peer-to-Peer Computing: Technology & Network
NUPTP2P
内容 提 纲
1 2 3 4 P2P概述 P2P技术 P2P应用 P2P展望
内容介绍
1 2 3 4 P2P概述 P2P技术 P2P应用 P2P展望
NUPTP2P
1 P2P概述
1.1 什么是P2P?
...
NUPTP2P
A.非结构化-集中式资 源定位
两个基本特征:中心索引与分布式工作.与C/S模 式有一定的相似,但是服务器的功能得到了弱化. 如 Napster,BT(tracker),Seti@home(数据服务器)等.
NUPTP2P
2 P2P技术
2.2 资源定位技术
B.全分布式非结构化资源定位
NUPTP2P
1 P2P概述
1.1 什么是P2P?
㈦ 我们的观点 A.一种思想:由地位对等的实体所 构成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B.一种网络应用模式:弱化了服务器 功能,不存在绝对的权威节点
NUPTP2P 资源服务分布:P2P设备提供 的服务是Web环境下很难实现 的。Web站点服务器往往承担 B 着相当集中并且繁忙的工作 ,而客户端PC机的资源和服 务被大量闲置。
A.客户端的能力增强 B.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C.服务器成为系统可 扩展性和性能的瓶颈
NUPTP2P
Internet的P2P流量与其他网络流量比较
Web流量
P2P(70%左右)
FTP流量
Email流量
NUPTP2P
1 P2P概述
1.3 P2P系统特点
去中心化
自组织
分布式计算技术
可扩展性
P2P 特点
麻省理工学院Frank(2001)等人提出 环型Chord协议. 000 111 001 010
110
环的构造:使用一致性哈希函数如SHA1,分别应用到网络中每个节点的IP和网络 资源的key”,从而得到m位的节点和网络 资源的标识符,这些节点标识符按大小顺 序被组织成一个规模大小为2m的一个环。
101 100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1).非结构化 B.纯分布式拓扑示意图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1).非结构化 B.纯分布式拓扑举例
NUPTP2P
I have file A. I have file A. Reply
Query Where is file A?
NUPTP2P
基于拓扑结构的P2P系统分类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1).非结构化
A.集中式拓扑示意图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1).非结构化
A.集中式拓扑--举例
②resource register insert(A,1.2.3.4) ...
①resource publish
构造Chord环
NUPTP2P
C.全分布式的结构化资源定 位 ----Chord举例
简单查询
(1)后继节点正 确则查询正确; (2)平均n/2个节 点参与信息交换
NUPTP2P
结构化Chord资源查询示意图(续)
扩展查询
每个节点转发至少 与目标节点距离中 一半的节点数目; 查询花费O(logn)步
人类社会网络
社会性
高性价比
健壮性
13
NUPTP2P
报告提纲
1 2 3 4 P2P概述 P2P技术 P2P应用 P2P展望
NUPTP2P
内容介绍
1 2 3 4 P2P概述 P2P技术 P2P应用 P2P展望
NUPTP2P
2.P2P技术 2.P2P技术
2.1 2.2 2.3 2.4
P2P拓扑结构:如何建造有效的P2P 拓扑结构?
★不存在任何中心目录服务器;资源查找通过与邻居节点之间 的通信来共同完成; ★Gnutella是最为典型的采用非结构化的搜索的P2P协议,也是 当前研究P2P的主要参照对象; ★采用了ping,pong,query,queryhit,push等5种消息.
NUPTP2P
B.全分布式非结构化资源定位
洪泛式查询
早期的Internet结构:ARPANET 连接模式是对等的
标志性事件:文件共享系统Napster 的出现.(1999,Shawn Fanning,June)
Master/Slave或C/S或B/S出现, 适应了90年代的社会需求
随着Internet的普及以及客户端 能力的增强,P2P模式出现.
A.拨号方式 B.IP地址不足 C.资源与技术发展 不均衡
I have file A. 1.2.3.4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4.3.2.1 A.集中式拓扑 --举例(接上) Where is file B?
③connection ②Reply ④Fetch ①Query search(B) --> 4.3.2.1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1).非结构化 C.混合式拓扑结构示意图
NUPTP2P
2 P2P技术
2.1 P2P拓扑结构
(1).非结构化
C.混合式拓扑结构举例
NUPTP2P
insert(X, 123.2.21.23) ... Publish I have X! 123.2.21.23
NUPTP2P
㈡IBM
NUPTP2P
1 P2P概述
1.1 什么是P2P?
㈢Intel 主要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的系统
㈣专家Miller
P2P网络中的每个计算机有同等的能力和责 任. 并定义了五个关键特性。 网络提供点到点实时数据传输 节点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网络的内容由分布的节点提供 节点具有网络控制权和自治权 网络允许动态与匿名节点参与.
NUPTP2P
2 P2P技术
描 述
2.2 资源定位技术
P2P的资源定 位技术 集中式资源定 位
主要应用有Napster,其特点是用于文件索引,所有查找工作在集中服务 器中完成。优点是减少网络通信量、不需要广播;如果服务器不超载则 响应快速。缺点是容易造成单点失败;潜在的拥塞;由于太多服务连 接,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如果中心服务器坍塌,则服务中断。 主要应用有Gnutella,Kazaa。其特点是没有中心服务器;查询需要在 一定范围内通过广播实现。优点是没有固定的网络拓扑;没有固定的数 据和索引位置。缺点是(1)协调工作和负载均衡主要依赖自组织;(2)缺乏 通信监管,易产生冗余流量 主要应用有CAN,Chord,Pastry。其特点是使用分布式哈希表;映射 和查询文件通过哈希键;通过哈希键可以加速和减少信息传播。采用 DHT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负载平衡:分布式哈希函数使得索引项均匀地 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因此它具有天然的负载平衡的特性。分散性:它 是完全分布式的。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有效地改进了系统的健壮性。 可伸缩性:DHT查找的开销与节点的log函数成比例,因此即使很大的 系统也是可行的。能够快速定位信息。
011
注:m=3, 2m=8 图. Chord环的构造
NUPTP2P
2 P2P技术
2.2 资源定位技术 资源定位技术:本报告是指根据搜索请求有效地 在P2P网络中查找到符合搜索条件的资源. 非结构化P2P系统的资源位置:每个资源存放位置 即为共享此资源的节点,系统没有提供资源标识到资 源所处位置的映射关系. 结构化P2P系统的资源位置: 每个资源精确地放置在确定的节点上,提供了资源标 识符ID到资源所在节点位置的映射关系.
NUPTP2P
1 P2P概述
1.1 什么是P2P?
㈤Hp Lab
以分布式方式利用分布式资源完成关键功能的 系统. 典型的P2P系统主要应用在互联网边缘或者 Ad Hoc网络环境。
P2P技术为加入Internet的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提供 ㈥Ian Foster 了非中心化的、自组织的、对称的分布式环境,在广域 范围内实现了对数据信息、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功能 组件、通信资源的充分利用。
search(A) --> 123.2.22.50
123.2.22.50 Query Where is fil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