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谢淑云)

合集下载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0073课件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0073课件

31
Ons e t
7
14
August
Data Source: An outbreak of Salmonella heidelberg infection, Colorado, USA, 1976.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页。
28
增殖(zēngzhí)模式1:人传人
A propagated outbreak pattern often indicates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间隔(jiàn gé)7天
21
流行 模式 (liúxíng)
同源
点源
持续
(chíxù)
间隔
增殖
人-人
人-蚊-人
混合
环境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页。
22
点源
A point source pattern results from a single brief exposure
Cases
60 40 平均潜伏期
Spot Maps
标明病例的准确位置
与其他病例的关系
与可能暴露的关系 受影响的家庭、学校、工厂、村、镇等 标记无人居住区
人口密度较为均匀(jūnyún)的情况下适用
可以显示丰富的背景信息:河流、公路、高山 没有考虑到人口分母的影响,无法判断病例多的原因
发病多
人口多 两者皆有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页。
Diarrhea ≥ 2d +Vomit
+Fever ≥ 38C
Diarrhea ≥ 2d +Vomit +Fever ≥38C
+Shigella
第十六页,共八十页。
15

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揭示疾病发生和传播的规律。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数据分析和解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疾病的特点、传播的途径以及预防和控制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调查中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方法和意义。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需对目标人群进行抽样,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式可以是调查问卷、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等,具体方法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疾病特点进行选择。

收集到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等)、暴露因素(如环境、生活方式等)以及疾病发生情况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描述流行病学特征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描述流行病学特征,即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通常可以从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描述。

患病率指的是在人群中患有某种疾病的比例,发病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疾病的发生人数与人群总数之比,病死率指的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与发病人数之比。

通过这些指标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三、建立流行病学模型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流行病学模型来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模型包括流行病曲线、传播动力学模型等。

流行病曲线反映了疾病传播过程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疫情的爆发和结束时间。

传播动力学模型则可以通过数学方程来描述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从而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四、寻找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寻找疾病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增加患病风险的个体特征、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等。

常用的方法有双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通过寻找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5月14日
2
4月22日
3
5月15日
3
4月23日
3
5月16日
4
4月24日
4
5月17日
1
4月25日
1
5月18日
0
4月28日
7
5月19日
0
4月29日
14
5月20日
0
4月30日
28
5月21日
0
.
42
43
图(.按日)
图3A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
发病日期
444444月月月月月月13579日日日日日 4444月月月月11111357日日日日 44444555月月月月月月月月12222213913579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5555555月月月月月月月11115791357日日日日日日日 5月1291日日
病人数
构成(%)
<15000 15000~29999
30000~44999
≥45000
.
23
整理表E 川崎病病例地区分布
地区名称 病例数 人口数 罹患率(%) 甲 乙




.
24
整理表F 川崎病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日期
病人数
构成(%)
X月1日
X月2日
X月3日
X月4日
X月5日
X月6日
X月7日
X月8日
.
15
资料的整理
▪ 规定变量的取值方法
➢ 如:男性=1,女性=2,缺失=9
➢ 录入资料时有章可循,正确地处理不可接受数值
▪ 审查
➢ 可与录入同步( Epidata )
➢ 质量控制 :范围核对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2021/9/8
12
病例定义的应用原则
简单、易用、客观 分层次
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 例
现场调查的不同阶段
早期-“宽松”敏感性高-发现更多的病例-控制 中期-严格、特异性高-病因研究 后期-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
2021/9/8
13
病例定义
确诊病例:2009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 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血清学检验麻疹 IgM阳性。
2021/9/8
36
8.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
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 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
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 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原因
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社会 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2021/9/8
26
缺点
①、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 ②、因为相关的混杂因素不易控制,在暴露较
少时,不易进行。 ③、不知道总人群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
因而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④、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不易确定,因而
对病因判断意义有限
2021/9/8
27
定群研究(队列研究)
2021/9/8
25
优点
①、需要的样本较少,适用于罕见疾病、潜伏 期很长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
②、在一项研究中可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 疾病的关系,适用于病因不明且需要探讨多种 因素影响的研究。
③、结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在人力、物 力上较经济。
④、能够阐明其暴露因素与某病之间的联系 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卫生部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教材二(南卡,浙江省CDC谢淑云)

卫生部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教材二(南卡,浙江省CDC谢淑云)

7 个村庄中有病例家庭和无病例家庭的食物消费模式
鲜肉 高消费量 低消费量 合计
鲜奶 高消费量 低消费量 合计
咸肉 高消费量 低消费量 合计
果汁 高消费量 低消费量 合计
性别 是否磨坊工人 年龄组(岁) 病例 健康者
合计 罹患率(%)


<10
0
0
0
-
10-19
2
330
332
0.6
20-29
4
194
198
2.0
30-44
2
93
95
2.1
45-54
0
9
9
0.0
≥55
0
5
5
0.0

<10
28
577
605
4.6
10-19
5
200
205
2.4
20-29
12
204
216
5.6
0
0.0
365
0
0.0
2
8.6
203
1
4.9
30
73.5
365
16
43.8
26
70.7
331
28
84.6
33
94.8
321
32
99.7
5-9
1,574
193
10-14
1,329
131
15-19
1,212
4
20-24
1,055
1
25-29
882
1
122.6 98.6 3.3 0.9 1.1
0)
120 110 100

实验室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中的应用讲解

实验室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中的应用讲解
• 0%阳性是否能接受?有无导致结果失真的情况?
考虑采样、运输、检测等各种可能因素对 检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室阳性结果的解释:
在鸭子加工车间,发生一起ILI样病例暴发,共40名 病例,主要发热、咳嗽、头痛、肌肉痛症状,病情 较轻,其中9名病例胸片有肺炎表现。
20名病例中3人腺病毒阳性
第二天即伴随有咳血及进行性呼吸困难。 • 原发性肺鼠疫患者的痰可稀薄也可粘稠,很快发
展为血性泡沫痰 • 早期一个肺叶受累,很快波及多个肺叶并达到对
侧肺,实变区可迅速出现液化坏死形成空洞。
手卫生干预项目中手部拭子的大肠菌群检测
• 手部拭子涂抹法采样 • 定性检测大肠菌群
• 基线调查共采集180份手拭子标本,90份送市 CDC实验室检测(0%阳性),90份在县CDC实验 室检测(10%阳性)
病例数 46 43 33 20 13 12 11 6
比例(%) 100 93 72 44 28 26 24 13
副溶血性弧菌 潜伏期6小时~5天
在鸭子加工车间,发生一起ILI样病例暴发,200 余名工人中出现40名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咳 嗽、头痛、肌痛,症状较轻,其中9名病例胸片有 广泛的肺炎表现。
病例数
109 88 71 57 23 21 18 13 10 6
比例(%)
100 81 65 52 21 19 17 12 9 55
2005年云南省一起不明原因重症肺炎
县人民医院 11月1日报告:2例重症肺炎,死亡1例
县CDC当日调查
市CDC 11月2日报告
省CDC报告


省卫生厅 11月4日报告
• 实验室检测显示:25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20份 诺如病毒阳性(80%)。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思路-精选版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思路-精选版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局限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受到样本选择、数据收集、研究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能存在信息偏倚和无法得到准确结论等局限性。
现场流行病制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合理的干预和管理策略,保护公众健康。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思路精选版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的方法。通过紧密观察和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理解疾病的特征、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方法。通过收 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找出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
2
收集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实验室测试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和推断。
常见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群体中出现疾病的人群 与未患病的人群之间的差异。
队列研究
追踪同一群体的人,观察他 们患病的风险和发生率。
交叉研究
观察一段时间内患病的人群, 寻找共同的暴露因素。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在实际环境中,对疫情或疾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其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特点和规 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疫情或疾病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1
确定调查目标
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制定调查计划和流程。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人群中其中一疾病或健康问题分布、原因和控制方法的一种方法。

在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时,通常会有以下步骤: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份关于地区心脏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例进行分析。

调查目标该实例的调查目标是研究地区心脏病的发病率以及其与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和遗传因素的关联。

研究方案该调查选取其中一地区的居民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研究人员通过面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家族中心脏病史等。

数据收集为了收集数据,研究人员在选定的地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并进行面访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需要回答一系列与心脏病和相关因素有关的问题,包括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个人生活习惯以及家族中心脏病史等。

研究人员还可能会进行一些生物测量,如身高、体重、血压等的测量。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研究人员将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

他们可能会进行数据的插补填充、删除不完整的数据以及识别异常值等处理。

随后,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心脏病发病率与食物摄入量、体育锻炼情况以及遗传因素的关系。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

结论推理在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人员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推理。

例如,他们可能会发现心脏病发病率与高盐饮食有关,或者发现体育锻炼频率较高的人群心脏病发病率较低。

结论推理的过程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显著性,避免过度解读和误导。

研究局限性和建议在进行分析和结论推理时,需要考虑到该调查的局限性。

例如,由于是横断面研究设计,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得到关联性的结果。

此外,由于调查对象可能存在记忆偏倚或主观误差,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信息采集方式的限制。

因此,建议未来对该地区的心脏病发病率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使用更加科学和准确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充分考虑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2 0 1 8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0 0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Year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China,1964-2001
表3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按日分布
发病日期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16日 4月17日 4月18日 4月19日 4月20日 病例数 0 0 0 1 3 2 7 10 11 发病日期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7日 5月11日 5月12日 5月13日 病例数 34 22 12 3 5 2 1 2 4
0 发热 头痛 呕吐 恶心 乏力 颈项强直 巴氏征 腹痛 咳嗽 克氏征 腹泻
症状
图2B
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症状和体征的频数分布图
流行强度的描述

常用指标


感染率 罹患率(总罹患率) 死亡率

基本概念

散发 爆发 流行(局部、大流行)
三间分布的描述

时间分布

绘制疾病暴发的时间分布图,表示暴发的开 始、高峰、终止的整个时间动态过程。 按病例的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计算罹患率或 绘制标点地图,或按照活动场所或其他有关 资料(如停留时间)等污染区或/和暴露区。
1日
发病日期
图3A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 图(按日)
9 4月 日 11 4月 日 13 4月 日 15 4月 日 17 4月 日 19 4月 日 21 4月 日 23 4月 日 25 4月 日 27 4月 日 29 日 5月 1日 5月 3日 5月 5日 5月 7日 5月 9 5月 日 11 5月 日 13 5月 日 15 5月 日 17 5月 日 19 5月 日 21 日
≥45
合计
资料的描述性研究
表1
症状 恶心/呕吐 咽喉痛 咳嗽 头痛 腹痛 肌肉痛 腹泻 胸痛 晕眩 耳聋 耳鸣 便秘
拉沙热症状和体征的频率分布 (N=34~44 )
频率(%) 80 80 68 57 57 46 43 39 25 18 16 5 体征 发热 咽炎 血压和脉压降低 腹部压痛 蛋白尿(≥2+) 淋巴结病 白细胞减少(<400/mm ) 面或颈部浮肿 有舌苔 结膜炎 出血 锣音 肌肉压痛 瘀斑、瘀点 皮疹 痉挛、惊厥
2 0 1 8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0 0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百分比
50% 40% 30% 20% 10% 0%
吐 嗽 痛 痛 泻 痛 眩 聋 鸣 痛 /呕 咳 头 腹 痛 腹 胸 晕 耳 耳 喉 咽 肌 肉 便 秘


症状
图1
拉沙热症状的频率分布图
表2 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症状和体征的频数分布 (N=101)
症状 发热 头痛 呕吐 恶心 乏力 颈项强直 巴氏征 腹痛 咳嗽 克氏征 腹泻 频数 100 84 83 46 41 28 9 7 4 3 1 频率(%) 99% 83% 82% 46% 41% 28% 9% 7% 4% 3% 1%

公式推算法(适用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且潜 伏期较短的疾病)


M1、M0 、M2分别为16%、50%、84%位数发病 时点 平均潜伏期x=(M2-M0)(M0-M1)/[(M2-M0)-(M0-M1)] 共同暴露时间:T=M0-X
举例 某幼儿园某年风疹爆发病例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日期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6月24日 6月25日 6月26日 6月27日 病例数 1 2 3 8 9 6 5 积累百分数 2.3 7.9 15.8 36.8 60.5 76.3 89.5
(按周)
流行曲线

绘制


Y轴表示病例数, X轴表示时间间隔 (小于潜伏期:1/3 to 1/4 ) 制作特定地点或群体的流行曲线图 特殊事件的描述
有关事件的时间顺序


危险因素或致病因子暴露的时间或时期
病例及接触者中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
采取治疗、预防、控制等干预措施的时间
潜在的相关事件或异常情况出现的时间
6月28日
6月29日
2
2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8/3~ 3/4 4/4~ 10/4 11/4~ 17/4 18/4~ 24/4 25/4~ 1/5 2/5~ 8/5 9/5~ 15/5 16/5~ 22/5 23/5~ 28/5
例 病 数
发 星 病 期
图3B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图
按人群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全面描述病 例特征,发现病例与普通人群的不同。

地点分布


人群分布:

三间分布

120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 地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4 '514 '15- '45- '64+ 44 64
病例 对照 合计 OR= 95%CL: χ 2 = P值
有 既往病史

合计
整理表H 川崎病与地毯清洁剂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对照 合计 OR= 95%CL: χ 2 = P值

使用地毯 清 洁 剂

合计
整理表I 川崎病与家庭收入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15 对照 合计
OR
15~
家庭年均收 入(千美元) 30~
12 10 8
Supper Snack 4 10 a.m. a.m. 2 a.m. Flight time 1 p.m.
Cases
6 4 2 0 12AM
12PM March 13
12AM
12PM March 14
12AM
Onset (3-hour periods)
图4 1984年3月13日~14日伦敦至美国飞行途中的乘 客沙门氏菌病爆发发病时间分布
为实际资料分析提供纲领和指南 草拟资料整理表
又称预期分析表(一系列)


可按逻辑顺序
可由简单到复杂
可由描述到分析
讨论二
你在资料分析中常用的 频数分布表有哪些?
资料整理表

资料描述整理表


1类:临床特征描述 2类:三间分布描述
3类:2×2表(因素和疾病之间联系的基本表) 4类:分层分析表(混杂因素、效应修正) 5类:剂量反应关系 6类: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规定变量的取值方法

如:男性=1,女性=2,缺失=9 录入资料时有章可循,正确地处理不可接受数值 可与录入同步( Epidata ) 质量控制 :范围核对 逻辑核对 不能因调查结果不在取值范围而将数据随意改动 现场审查,列出病例一览表

审查


及时纠正数据错误

资料分析策略的制定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浙江省CDC 谢淑云 cfetpxsy@
培训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该掌握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思路


描述性分析中统计图表的应用
联系强度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调查资料分析计划
讨论一 请列出你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处理的基本过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步骤图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Year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China,1964-2001
1400
incidence per 100,000 population
产生假设 决定验证假设所需的资料 为得到所需资料,设计调查表和资料整理表 收集资料 数据录入和整理资料 描述性分析:病例计数、频数分布、构成比、率
联系的测定:四格表、显著性检验、可信区间计算
分层分析:评价混杂因素和效应修正作用
必要时作多因素分析 必要时进一步深入分析 合理解释结果 , 评价因果关系
资料的整理
4月21日
4月22日 4月23日 4月24日
5
3 3 4
5月14日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17日
2
3 4 1
4月25日
4月28日 4月29日 4月30日
1
7 14 28
5月18日
5月19日 5月20日 5月21日
0
0 0 0
病例数
4月
10
15
20
25
30
35
40
0
5
4月 4月 4月 4月 7日 5日 3日
3
频率(%) 100 79 66 53 52 48 41 36 36 34 32 25 21 12 7 5
讨论三
请问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图来表示?
3% 5%
3%
1% 14%
7% 恶心/呕吐 咽喉痛 咳嗽 头痛 腹痛 肌肉痛 腹泻 胸痛 晕眩 耳聋 耳鸣 便秘
8%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