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系本科毕业论文范例参考

合集下载

环境艺术毕业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毕业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毕业设计论文环境艺术毕业设计论文引言:环境艺术是一门融合艺术和环境科学的学科,旨在通过艺术手法来传达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本篇论文将探讨环境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毕业设计来展现环境问题和艺术的结合。

第一部分:环境艺术的意义和作用1.1 环境艺术的定义环境艺术是一种将艺术与环境相结合的创作方式,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它既可以是在自然环境中创作的户外艺术作品,也可以是利用媒体和科技手段创作的室内艺术作品。

1.2 环境艺术的重要性环境艺术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行动。

通过艺术的表达形式,环境艺术能够将复杂的环境问题转化为更易于理解和感受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1.3 环境艺术的影响力环境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些环境艺术项目如“地球艺术节”和“环境艺术展览”等,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选择和创作2.1 环境问题的选择在进行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作为创作主题。

可以选择当地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或垃圾问题等,也可以选择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2 创作手法的选择环境艺术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可以选择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环境问题。

此外,还可以结合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和互动装置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互动性。

2.3 创作过程的重要性在进行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创作时,创作过程同样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背景和原因,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使作品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第三部分: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展示和传播3.1 展示形式的选择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展示形式可以选择在校内举办个人展览或参加艺术展览等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篇1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

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一、概述“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大致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

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包括居家环境和非居家环境,非居家环境设计又被分为商业环境、办公环境、零售、展览、饭店、酒店及文教卫生等,每一个方面又都包括人体工程学、特殊环境设计、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任务策划、设计构思、设计评估、空间组织、家具布置及选择、特殊用途设计、细节设计(色彩、材料、灯光、家具设备及纺织品)。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一: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地铁空间包括城市地铁站、地铁室内外空间。

城市地铁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当中,地铁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入艺术元素、增添艺术美感、丰富城市内涵、愉悦人们的心理。

各城市在修建地铁时对环境艺术都有一定的考虑,但是,还存在艺术设计不合理,且艺术水平较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交通也越来越拥堵,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面上的交通压力已经接近饱和。

发展地下交通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基于现实的交通压力,城市地铁作为新宠,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基于现实现状,设计好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对于地铁空间系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城市地铁车站的空间设计2.1城市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原则设计城市地铁车站环境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A.满足使用安全要求:安全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原则,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是安全性。

B.满足出行方便要求:地铁车站是人们出行的现代交通区域,车站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可方便居民出行。

C.满足人性化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逐渐走入生活。

人们对环境要求更加高,为创造美妙、有序、和谐的空间秩序,人性化设计要求人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从而给人们提供了便利、舒适、美感和情趣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D.满足整体协调性要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当地民风民情相一致,与历史相协调,与时代感以及人的感知相协调。

要求设计具有整体性。

E.满足本土文化要求:各种文化有着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和文化底蕴,它是传统文化整合或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背景、地形和气候,城市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形象的象征。

2.2艺术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各种概念属性统筹协调的层级关系是实施策略,它是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标题: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环境改善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改善中的应用,探究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背景和定义,接着列举环境艺术设计的常见形式和技术。

然后,探讨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空间的改善和美化的影响,包括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形象。

最后,对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改善,美化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

传统的城市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而缺乏美学元素的引入。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形式,强调将美学和实用性相结合,为城市环境增添艺术的氛围。

本文旨在探究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改善中的应用,以期提供有关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新思路和方法。

1.环境艺术设计的背景和定义2.环境艺术设计的常见形式和技术3.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空间的改善和美化环境艺术设计通过创造具有美感的环境来改善城市空间。

首先,它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精心设计的公园、广场和街头艺术品等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和社交活力。

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形象。

美丽的城市环境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为城市提供美丽的景观和艺术元素。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以与其他设计形式相结合,如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协同创造具有更高美感和实用性的城市环境。

结论: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手段,通过创造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环境来改善城市空间。

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然而,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改善中的研究还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具体应用和效果,以期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3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3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3篇专业实践教学环境艺术论文一、目前环境艺术教育的社会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那么就业应该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企业给出的设计工作是实践型,不是学校教学模式的纸上谈兵,所以就业率与以前相比较逐渐降低;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很多的因素所造成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教学体系问题,太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脱节了,导致了他们不能胜任实践工作。

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老师经常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善以教师的角色来教导人,而不是让更多的学生自己理解实践,总是沿用老式的套路来教学很多时候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让他们没有专研的兴趣,只是等待老师的告知,并在最后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

老师传授的方式太固定式,导致最后学生没有结合实践,对于实际的工程设计中的很多的问题都不了解。

二、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互结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一)引入实践教育,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实践动手能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设计教育的核心点,要解决设计问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相对来说非常的枯燥,但是不学习理论知识,设计问题根本就不能进行分析和解决,也根本无从下手。

针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多是没有生动形象的事例,因此会导致很多的人失去学习的激情,因此要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理论知识能够更多的融合在一些工程实例中,这样就能够避免学习的枯燥,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让同学实践。

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参观,或者是老师在实验基地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个设计在工程中的原理,在这样的一个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将老师讲的内容,马上进行感知,加强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模拟实践,确定课题,展开设计仅仅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和感知是不够,还要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手来。

环境艺术专业真正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一名真正的设计者对于项目的全过程肯定是了如指掌。

从项目的招标、投资成本、预算、设计等多方面都有一个设计,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能够得到最终想要设计的东西需要的成本和所获得的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篇范文第一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长沙410200)一.专业简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办于2007年,分为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安博教育集团、湖南宏通装饰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开设了安博班、宏通班,实施专业共建、学生共管、学生培养校企有责的深层次合作办学,拥有画室、拷贝室、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室、平面设计实验实训室、影视合成实验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工艺展示室、建筑装饰设计实验实训室等十余个实训室。

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安博班)就业前景: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住宅业的兴旺,国内外市场的近一步开放,将为室内外装饰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安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主要培养在建筑装饰行业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建筑外观装饰设计、景观设计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公司录用优秀毕业生并负责推荐毕业生对口就业,就业率达95%。

培养目标:以建筑装饰设计及建筑游历动画制作流程为主线和建筑装饰行业内各种实战项目为实例,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养训练,以适合不同类型公司的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材质灯光师、渲染师、高级建筑动画师等岗位。

为我国的室内装饰行业、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学校、多媒体应用等方面培养高级建筑装饰设计人才。

二.就业优势安博班:就业优势就业优势: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一地学习、全国就业就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苏州、昆山、沈阳、哈尔滨等软件产业发达的一线城市。

毕业学员就业率达90%以上。

高达90%以上的就业率每名实训人员配备一名专职安博教育就业团成员负责相关工作,通过考核的实训人员就业成功率达到90%以上。

混合式培训、全方位提升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软技能”,将分三阶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升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训练演讲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并在推荐就业阶段根据意向企业情况进行简历修改和面试辅导,大大提升学员就业实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Titl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Techniques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focusing on the intersection of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techniques.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how environmental art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design practices to create sustainabl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functional spaces. By examining case studie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art but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designers to incorporate these principles into their work.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can enhance the overall aesthetic of spaces while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1. Introduction:Environmental art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a means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celebrate the beauty of na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rt principles into design practices, with a focus on creating aesthetically pleasing and functional spaces.2.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2.1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2.2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art in design2.3 Benefits of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art principles in design3. Case Studies:3.1 "The High Line" in New York City3.2 "The Urban Jungle" in Singapore3.3 "The Green Roof" at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4. Aesthetic Techniques:4.1 Use of natural materials4.2 Incorporation of organic forms and patterns4.3 Integration of outdoor and indoor spaces5. Functional Techniques:5.1 Eco-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materials5.2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lighting, water)5.3 Promo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habitat preservation6. Guidelines for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6.1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tists and designers6.2 Incorporating loc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lements6.3 Creating interactive and experiential spaces7. Conclusion: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sustainable spaces. By incorporating aesthetic techniques such as the use of natural materials and organic forms and functional techniques like eco-friendly materials and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designers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hile enhancing the overall aesthetic quality of their designs. The guidelines provided in this research offer practical insightsfor designers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art principles into their work, promot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natural world.。

环境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范文2篇

环境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范文2篇

环境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范文2篇环境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范文一:项目教学法中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探究一、项目教学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一)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以班级授课的形式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综合书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文化理论知识,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培养具备动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传统教学不能满足这类学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而项目教学法则从实践出发,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设计和实施,教师只负责指导学生,这样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好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给老师更多的时间从事理论研究。

(二)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项目教学法对其目标的实现有很积极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中要求学生选择项目进行信息的采集,独立设计方案,亲自实行方案,并且检验自身工作成果,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是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最大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一)设计项目模块。

项目教学法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设计项目模块,首先确定学生分组,按照该组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安排相应的项目模块,一般项目模块要包含地理、气候、建筑构造、人文历史和空间尺度比例等知识的应用。

(二)设计教师指导模块。

项目教学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设计专业技能模块,项目教学法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项目,在开始项目之前要由教师进行辅导,并且由教师审查学生的设计方案,确认方案的可行性,由教师讲解相关行业法规,帮助学生修改不恰当的细节设计。

(三)设计综合技能模块。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学科,因此最考验的就是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在传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学生就业知识和思想教育,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遵守行业法规的综合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学生所在系(院)成都美术学院专 业(方向)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方向) 年 级 2009级姓 名 XXX学 号 ********XXX指导教师姓名 XXX完 成 年 月目摘 要............................................... 2 关键词 ............................................... 2 引 言 ............................................... 3 一、文本、基因与《芥子园画谱》 .......................3 (一)文本与《芥子园画谱》 ........................ 3 (二)基因与《芥子园画谱》 ........................ 4 二、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式悟读 ..................... 4 (一)寻找传统美术文化的基因 ...................... 4 (二)对传统美术文化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1.对精神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2.对笔墨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3.对程式概念的解读式悟读 .. (6)4.对符号概念的解读式悟读 (6)三、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国画教育的反思 (6)(一)教学模式 (7)(二)教学方法 (7)(三)笔墨基因 (7)(四)理论教学 (7)结 语 (8)致 谢 (9)参考文献摘本文以《芥子园画谱》为切入点,从解释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借用文从而引发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国画教育的反思,意喻在现代国画教育中应着重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借助传统文本与传统美术文化基因等历史因素,在融合过程中既具备一种宽容性又张扬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引是我国三百多年来最负盛名的通俗画谱,又是一部我国自十七世纪下半叶以来影响至深的绘画教材书。

在没有普遍设立专门美术院校的古代社会,它曾使不少初学者受到真真实实的教益。

然而,在世界艺坛此起彼伏的二十一世纪,世俗的功利主义、浮躁的心态、市场意识形态一度迷惑了我们的价值判断。

随着某些激进分子一味鼓吹:“传统不重要”,片面强调“要创新、要师造化”,传统的课徒手稿、绘画教材成了撒手即扔的故纸堆。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满目疮痍,无可取之处。

在整个社会赖以建构的文化价值体系都处于深刻“转型”的新的社会情境下,面对传统价值体系的逐步坍塌,面对西方多元艺术样式和语言的涌入,我们应如何看待自己的传统美术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育进行反思。

以可读懂意义的语词和句子为基本单位的文字集合体。

文本是可以诠释的。

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互渗,对同一文本的阅读可能应社会、个体、文化的不同存在种种解读、甚至误读。

对艺术的解读不仅可以出现对文本完全的误读,更可以出现对文本的“解读式悟读”。

《芥子园画谱》是中国传统教材的经典文本。

它与比较抽象的、理想化的高度完美的中国艺术的理想、艺术、价值图式等紧密相连,曾被誉为“画学之金针”。

然而,随着二十世纪初以来,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西方教育体制的引进,传统艺术精神正逐渐丧失。

《芥子园画谱》作为传统绘画教材的经典文本被忽视及遗忘,甚至成了一堆故纸被人耻于提及,这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误读。

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不应仅停留于表层,而应根据不同的时代、文化、思维模式进行选择、切割、解读,应深入到对中国文人约定俗成的人文价值的隐性文本、意象文本、隐喻文本的解读上。

这既是一种积极的解读,能保留文本的主旨却又能激活创造力与灵感,即“解读式悟读”。

对《芥子园画谱》进行解读式悟读,有利于我们从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出发,对传统文本进行解构与建构,深入了解中国美术文化的内涵并找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基因。

gene”的音译,是“开始”、“生育”。

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是遗传信息携带者和传递者,它有自己的记忆。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的功能、特性有很多种。

我们对借用基因的某些特性范围加以界定:以基因的遗传性来借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连续性。

因为基因可遗传,美术文化也可承传、延续。

基因可有变异,文化也可有变化。

地球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潜藏了不同的文化基因。

美术文化意义上的基因是一种隐喻,是一种以具有社会意义的方式来定义美术文化的不同表现、特征和相互关系的便利工具。

中国美术文化有其特定的审美观和文化基因。

这些美术文化基因即使被西方文化所触动,也不会导致中西美术文化趋同。

《芥子园画谱》不但是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经典文本,更是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基因的断代表达。

对《芥子园画谱》进行美术文化基因的识别和解读,便于我们发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奥秘,益于寻找传统美术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和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法则和规范。

我们对《芥子园画谱》的文本解读,应首先深入辨析浸润其中的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诸多基因,并加以识别、记忆和解读式悟读,以求中国美术文化精神在基因文本上得以生命发育式的怒放与张扬。

二、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式悟读《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十七世纪以来影响至深的国画启蒙教材。

它不单单是一本图谱,一本技法大全,它结合画史、画论、画评于一体,体现了东方传统美术的主要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美术教学的特征。

(一)寻找传统美术文化的基因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基因包括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基因和造型层面上的笔墨基因。

其中,笔墨基因是精神基因的外化。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精神基因是隐性基因,笔墨基因是显性基因。

精神基因通过笔墨基因显现,笔墨基因以精神基因为导向。

两者互为表里,互相彰显。

从《芥子园画谱》的题材中寻找中国画的精神基因。

《芥子园画谱》共分四卷:山水卷,兰竹梅菊卷,花卉翎毛卷,人物卷。

这四卷涵盖了中国画的所有题材,这些公式化的绘画题材意喻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暗喻、比兴、写意等象征形式的联系。

比如:山水画中的山居图表现了画家寄情山水的庄禅意趣;花鸟画中的四君子图“清而不凡、雅而秀雅”,隐喻了画家的立意追求;人物画中的八仙八贤象征了画家的人格精神。

从《芥子园画谱》的画论、画史、画评中寻找中国画的精神基因。

《芥子园画谱》对六法、六要、六长、三品、重品等进行了阐释。

如论述三品中写到:“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

笔墨超绝、傅彩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

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2]详细表达了古代画家对画的格调的推崇。

而画的格调无一不倾注了画家的主体精神,具有强烈的精神指向和情感意蕴。

儒、庄学说作为主体精神的重要依托,构成了中国古典审美理想。

从《芥子园画谱》对中国传统绘画用笔用墨的阐述中寻找中国画的笔墨基因。

《芥子园画谱》对笔墨有详细的论述:“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

画家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云影明晦,即谓之无墨……”,“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3]。

笔墨承载了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准则,它分为笔墨工具、笔墨形态、笔墨结构、笔墨气韵四个层次。

其中,笔法和墨法作为中国绘画的基础单位,是构成艺术语言的“遗传密码”。

1.对精神基因的解读式悟读一些人对《芥子园画谱》阐释的精神基因产生了浅读和误读,片面认为中国画的精神就是大象之美或老庄意趣。

其实,中国绘画的传统是一种人文精神指向,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

《芥子园画谱》提倡的“无墨求染”与“平画求长”是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2.对笔墨基因的解读式悟读《芥子园画谱》中记录了各种笔墨技法。

笔墨技法中的勾、勒、皴、擦、斡、渲、擢、破、泼等已经不仅仅作为中国画的气息和技法的总称,甚至已经作为难度指标成为了中国画的代名词。

于是,一些人把书法性笔墨变成了笔墨的同义词,把书法性笔墨作为衡量作品是否优劣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笔墨除了书法性笔墨,还有素描性笔墨和速写性笔墨等等。

对笔墨语言的丰富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解构之后的重构。

用笔用墨的翻新与变异作为对传统笔法、墨法的补充加以鼓励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应抱定一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心态,避免偏执地将笔墨的意义画地为牢。

3.对程式概念的解读式悟读程式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和方法所构成的形式。

《芥子园画谱》记录了树法、写花式、双勾花式、木本各花梗起手式等各种程式。

许多人对程式持批判态度,认为程式是陈陈相因,是摹古,是形式主义。

他们错把程式当作中国传统绘画的基因。

程式的性质和功能相当于支架、框架、骨架,它支起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因——笔墨。

程式作为表现笔墨基因的骨架,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它决不阻碍不同时代画家富于个性的笔墨上的创造。

当然,程式本身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需为程式正本清源,程式不仅限制创造,也帮助创造。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画的发展就是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变异。

4.对符号概念的解读式悟读《芥子园画谱》记载了许多符号和符号间的有机构成。

如画竹叶的四笔落雁就是以一笔片羽为基本符号的重叠、穿插和传递。

一些人认为作画必须按画谱示范一步步画,是僵死地误读了符号。

根据西方符号学的观点,符号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符号的功能在于以消息来沟通思想。

符号可以随对象、发射者、接受者、传递方式、传递代码的不同而不同[4]。

在新的语境下,对绘画符号的解读式悟读意味着随社会、历史及绘画艺术的发展,符号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

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不是一成不变的。

基因也有不同的变异、转化和缺失。

正是基因的不断发展,才会有物种的进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芥子园画谱》不是一本过时的死教材,我们不应把《芥子园画谱》中的精神、笔墨、程式和符号看成固定的图式,而应注重借鉴的是精神基因和笔墨基因的本质,而不是表象与形式。

如何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失落和膨胀的两极中,寻找一个平衡、一个支点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基因进行深入地解读式悟读,我们才可以重新审视、接纳并吸收自己优秀的美术文化,进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国画教育进行反思。

三、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国画教育的反思现代国画教育曾一度出现了认识误区:即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及审美价值的解读、判断、引导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基础;中国画教学的形式、方法、教材基本上以西方美术教学的模式为依据。

由此造成一些人认为西方美术比中国画合理科学,以西方尺度衡量中国美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取向,使中国画的处境进退两难。

重技法轻理论的状态十分普遍。

从西方引进的理论课,如艺术概论、美学被提上了日程,而作为中国美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本土的画史、画论、画评、著录、诗词、书论却大受冷遇,而这些传统的理论课程正是把握了中国美术文化精神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和文化思维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