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 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案编写人:[教师姓名]教案审核人:[审核人姓名]教案编写日期:[日期]一、课程概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入门,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2. 掌握供求关系、边际分析、成本与效益等经济学基本原理;3. 理解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对经济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探讨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决策制定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第二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解释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 探究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介绍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解析3. 第三章: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 分析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的关系;- 研究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的区别;-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4. 第四章:政府与市场- 掌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目的;- 了解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5. 第五章:经济增长与发展- 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概念和测度;-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报告四、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 《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参考书目:- 《经济学概论》(作者:萨缪尔森)- 《经济学导论》(作者:布鲁尔)五、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根据每章内容设计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章节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起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活动引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经济学应用领域的短文第二章:供需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2.2 教学内容市场需求的概念和原理供给的概念和原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图形表示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三章:价格机制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价格机制的概念和原理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价格控制和价格管制的效果分析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价格控制和价格管制的效果3.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价格机制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四章:消费者行为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4.2 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和原理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消费者需求的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4.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消费者行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五章:生产者行为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5.2 教学内容生产者行为的概念和原理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生产者成本的图形表示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生产者行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5.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生产者行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六章:市场结构与竞争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区别6.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市场效率的概念和评估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不同市场结构的运行原理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市场结构的原理分析实际市场情况6.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市场情况,判断其市场结构类型并评估市场效率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7.2 教学内容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资本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土地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7.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八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8.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和测量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和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8.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经济问题,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影响因素9.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贸易政策的类型和目标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和原理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影响因素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国际贸易的原理分析实际国际贸易问题9.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国际贸易问题,运用国际贸易政策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章:经济学的应用与未来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10.2 教学内容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如政策制定、企业决策、金融市场等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如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经济学的关系10.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经济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行为经济学1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补充11.2 教学内容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行为经济学中的主要现象:如参照依赖、心理账户、偏好反转等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如不完全理性、非静态偏好等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1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补充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二章:计量经济学1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12.2 教学内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概念和方法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和应用1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演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1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计量经济学软件(如R、Stata等)1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一个实际问题第十三章:环境经济学1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13.2 教学内容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原理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环境评估方法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1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13.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四章: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1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人物和理论14.2 教学内容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变迁:如工业革命、大萧条、全球化等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1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人物和理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4.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经济问题,运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五章:经济学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家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15.2 教学内容经济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经济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涵盖了十五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引言、供需分析、价格机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与竞争、生产要素市场、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以及经济学伦理与职业素养。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课堂讨论和提问第二章:市场与竞争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和竞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供需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的方法2.2 教学内容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市场供需分析: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市场均衡竞争的类型和影响竞争策略分析:价格战、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2.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2.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分析的方法3.2 教学内容消费者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价格弹性: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福利3.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和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生产函数和成本分析的方法4.2 教学内容生产的定义和要素生产函数:劳动、资本和技术短期和长期生产分析成本的定义和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短期和长期成本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4.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策略的制定方法5.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接受者和产品同质性垄断市场:市场垄断者和价格制定权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市场竞争策略: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5.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5.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六章:宏观经济学概述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基本工具6.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供需平衡、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6.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七章:供需平衡与市场机制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供需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市场供需的基本原理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外部影响因素:政策、技术、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7.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7.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测量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分析8.2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GDP的经济解释和分析:GDP增长、GDP波动等8.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8.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基本概念和原因让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应对9.2 教学内容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测量失业的定义、原因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购买力下降、资源浪费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应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9.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9.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区别让学生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和战略选择10.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定义、测量和原因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层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0.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引言重点关注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基础教案 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
讨论:
1.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原因决定的?
2.失业和通货膨胀是怎样产生的?
3.如何维持和促进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4.为什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回答国民收入取决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是怎样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等问题。该理论主要包括封闭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总供给模型)等三个部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指明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均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旧课复习】
1.资源利用的问题
2.资源分配的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凡是回答正确的,加平时成绩1分,回答错误加0分,表示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每次课每个学生只有一次回答的机会。本学期回答加分的总分为15分。
分数通过电子表格展示出来,学生每次课都能看到自己本次加分和总分的数字。这样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距离分数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努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经济学基础》
课题(项目)
任务3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授课时间
2016-2017第二学期
周次
周 次
授课地点
Z301
班级
16电商3、4班
授课教师
雷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经济学基础 项目一 认识经济学 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任务2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旧课复习】1.资源利用的问题2.资源分配的问题【内容提要】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四、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知识目标】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重点难点】【案例导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国与国之间不再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而是更加注重合作与共赢,有这么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A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B国。
其中,A国每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4件衣服或8件电子产品;而B国同样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3件衣服或5件电子产品。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制衣还是电子加工,B 国的效率都赶不上A国,但多年过去了,B国的制衣、电子行业不仅来被A国同行所挤掉,相反,两个国家在这两个领域相互交流并产生了合作。
讨论:为什么A国制衣、电子行业不凭借其技术优势挤掉B国同行,以取得垄断地位?案例分析仔细计算一下可以看出,在A国每多生产1件衣服必须放弃2件电子产品;而在B国每多生产1件衣服只需放弃5\3件电子产品,也就是说,A国生产衣服的机会成本比B国高,或反过来讲,A国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比B国低。
聪明的A国人发现,对A国最有利的战略不是凭借技术优势将B国所有的行业都挤掉,恰恰相反,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A 国应集中生产自己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而将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交给B国代工,这样做于双方都有好处。
上述案例中很好地诠释了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同时涉及了宏观经济学中的开放经济理论。
本模块正是从宏微观双重视角具体阐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由此经济学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教案:经济学基础课程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的基础认识,并培养其应用经济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系统、市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并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领域。
2.掌握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学意识。
3.理解和应用供给与需求理论,解读市场运行机制。
4.学习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认识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调控。
5.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分类(1)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经济学的分类与分支领域(3)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1)供给与需求理论a.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b.供给的决定因素与供给曲线c.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d.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2)市场结构与竞争a.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决定b.垄断市场与市场失灵c.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3.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1)国民经济核算a.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测算方法与意义b.常用经济指标的计算与解读(2)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a.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型b.经济周期及其特征(3)货币与金融市场a.货币的职能与货币供求关系b.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4)就业与失业a.就业与劳动力市场b.失业的类型与影响因素(5)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a.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b.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与目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法:结合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式进行生动讲解。
2.讨论与研究:安排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与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4.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个性化指导: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经济学基础》教案 第3课 掌握供求理论

1课题 掌握供求理论课时2课时(90 min )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能熟练掌握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图形表示 (3)能够用供求理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供求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图形表示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课前任务→考勤(2 min )→互动导入(8 min )→传授新知(75 min )→课堂小结(3 min )→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完成课前任务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需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需求,另一个叫供给。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通过课前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需求和供给,以便做好教学准备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APP 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 (8 min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超前点播”这一模式出现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要想看最新的剧集,就必须再次按一集3元的价格购买‘超前点播’,否则就不能看。
”王女士最近正在追一部热门电视剧,但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即使已经购买了会员,仍需要二次付费购买“超前点播”才能观看。
“超前点播”是视频网站2020年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在购买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可以提前解锁剧集内容。
【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超前点播”这一模式出现和发展的原因,从而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一掌握供求理论传授新知(75 min)【教师】讲授新知: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等相关知识一、需求理论(一)需求的概念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对象;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4. 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生产函数;5.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规律;6. 市场均衡与经济效率;7.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8. 经济增长与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递知识;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 演示法:通过图表、模型等形象化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介绍一个经济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假设和研究对象,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市场场景,让学生进行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并给出市场均衡的解;4.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辩论;5. 演示与总结:通过图表或模型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市场均衡和经济效率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PPT;2. 实际案例和图表资料;3. 学生讨论和互动。
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2. 实际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经济问题或案例,并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反思:1. 经济学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案例和互动教学进行知识传授;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国与国之间不再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而是更加注重合作与共赢,有这么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A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B国。其中,A国每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4件衣服或8件电子产品;而B国同样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3件衣服或5件电子产品。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制衣还是电子加工,B国的效率都赶不上A国,但多年过去了,B国的制衣、电子行业不仅来被A国同行所挤掉,相反,两个国家在这两个领域相互交流并产生了合作。
【旧课复习】
1.资源利用的问题
2.资源分配的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凡是回答正确的,加平时成绩1分,回答错误加0分,表示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每次课每个学生只有一次回答的机会。本学期回答加分的总分为15分。
分数通过电子表格展示出来,学生每次课都能看到自己本次加分和总分的数字。这样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距离分数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努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知识目标
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课程设计: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 3分钟
复习旧课 5分钟
案例导入 7分钟
讲授新课 50分钟
随堂练习 20分钟
布置作业及课后小结 5分钟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1] 刘日星、赵亚芬《经济学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建平、伍玉华 《经济学基础》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方杰 《经济学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刘华 《经济学案例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5]张作民 《经济学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讨论:为什么A国制衣、电子行业不凭借其技术优势挤掉B国同行,以取得垄断地位?
【教学过程】
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例如,单个企业如何把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家庭或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取得效用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和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做练习题
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本次授课使用PPT、案例、图片、讨论、习题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以后会多加采用。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的两部分主题内容,二者在研究对象、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等方面存在区别。
四、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一)计划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一般是指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和土地基本上都归公共(国家或政府)所有、经济决策高度集中、由中央计划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
提问:为什么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
讨论:
1.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原因决定的?
2.失业和通货膨胀是怎样产生的?
3.如何维持和促进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4.为什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回答国民收入取决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是怎样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等问题。该理论主要包括封闭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总供给模型)等三个部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指明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均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提问:在这种制度中,中央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而不是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二)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一般是指生产资料私有、经济决策高度分散、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制度。
提问:
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三)混合经济制度
因为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都各有利弊,所以现实社会中,多数国家的现行制度都属于混合经济制度,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
本教材所介绍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学科。
【随堂练习】
附:《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库——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做习题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经济学基础》
课题(项目)
任务3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授课时间
2016-2017第二学期
周次
周 次
授课地点
Z301
班级
16电商3、4班
授课教师
雷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完成授课计划良好,完成教学目的良好,讲授知识点清晰,学生掌握良好。
备注:每次课一份,可以自已加页,重点是课程设计要求内容完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