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下册期中模拟数学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下册期中模拟数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第1~10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只有一个,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1.(3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A.16B.±2C.2D.2.(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3分)过点B画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其中正确的是()A.B.C.D.4.(3分)如图所示,AB∥CD,若∠1=144°,则∠2的度数是()A.30°B.32°C.34°D.36°5.(3分)在学习“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时候,课本给出如图的画法,这种画平行线方法的依据是()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6.(3分)如图,平移折线AEB,得到折线CFD,则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是()A.4B.5C.6D.77.(3分)小明和妈妈在家门口打车出行,借助某打车软件,他看到了当时附近的出租车分布情况.若以他现在的位置为原点,正东、正北分别为x轴、y轴正方向,图中点A的坐标为(1,0),那么离他最近的出租车所在位置的坐标大约是()A.(3.2,1.3)B.(﹣1.9,0.7)C.(0.7,﹣1.9)D.(3.8,﹣2.6)8.(3分)我们知道“对于实数m,n,k,若m=n,n=k,则m=k”,即相等关系具有传递性.小敏由此进行联想,提出了下列命题:①a,b,c是直线,若a∥b,b∥c,则a∥c.②a,b,c是直线,若a⊥b,b⊥c,则a⊥c.③若∠α与∠β互余,∠β与∠γ互余,则∠α与∠γ互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9.(3分)如图所示是一个数值转换器,若输入某个正整数值x后,输出的y值为4,则输入的x值可能为()A.1B.6C.9D.1010.(3分)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1.59B.235的算术平方根比15.3小C.只有3个正整数n满足15.5D.根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16.12将比256增大3.1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2分)将点A(﹣1,4)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得到点A′,则A′的坐标为.12.(2分)如图,数轴上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2,点C在线段AB上运动.请你写出点C可能对应的一个无理数.13.(2分)如图,直线a,b相交,若∠1与∠2互余,则∠3=.14.(2分)依据图中呈现的运算关系,可知a=,b=.15.(2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线段AB与x轴平行,且AB=5,若点A的坐标为(3,2),则点B的坐标是.16.(2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DFE=90°,∠A=45°,∠E=60°,点D在斜边AB上.现将三角板DEF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当DF第一次与BC平行时,∠BDE的度数是.17.(2分)如图,电子宠物P在圆上运动,点O处设置有一个信号转换器,将宠物P的位置信号沿着垂直于线段OP的方向OQ传送,被信号接收板l接收.若传送距离越近,接收到的信号越强,则当P点运动到图中号点的位置时,接收到的信号最强(填序号①,②,③或④).18.(2分)若两个图形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图形相交,否则称它们不相交.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直线P A,PB和线段AB将平面分成五个区域(不包含边界),当点Q落在区域时,线段PQ与AB相交(直接填写区域序号);(2)在设计印刷线路板时,常常会利用折线连接元件,要求所有连线不能相交.如图2,如果沿着图中的格线连接印有相同字母的元件,那么一共有种连线方案.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4分,第19,20题每题8分,第21~22每题4分)19.(8分)计算:(1)+()2﹣;(2).20.(8分)求出下列等式中x的值:(1)12x2=36;(2).21.(4分)下图是北京市三所大学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中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若清华大学的坐标为(0,3),北京大学的坐标为(﹣3,2).(1)请在图中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北京语言大学的坐标:;(2)若中国人民大学的坐标为(﹣3,﹣4),请在坐标系中标出中国人民大学的位置.22.(4分)有一张面积为100cm2的正方形贺卡,另有一个长方形信封,长宽之比为5:3,面积为150cm2,能将这张贺卡不折叠的放入此信封吗?请通过计算说明你的判断.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1分,23题5分,24题6分)23.(5分)如图,点D,点E分别在∠BAC的边AB,AC上,点F在∠BAC内,若EF∥AB,∠BDF=∠CEF.求证:DF∥AC.24.(6分)已知正实数x的平方根是m和m+b.(1)当b=8时,求m;(2)若m2x+(m+b)2x=4,求x的值.五、解答题(本大题共19分,25~26每题6分,27题7分)25.(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a,a),B(a,a﹣3),其中a为整数.点C在线段AB上,且点C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1)当a=1时,画出线段AB;(2)若点C在x轴上,求出点C的坐标;(3)若点C纵坐标满足1,直接写出a的所有可能取值:.26.(6分)如图,已知AB∥CD,点E是直线AB上一个定点,点F在直线CD上运动,设∠CFE=α,在线段EF上取一点M,射线EA上取一点N,使得∠ANM=160°.(1)当∠AEF=时,α=;(2)当MN⊥EF时,求α;(3)作∠CFE的角平分线FQ,若FQ∥MN,直接写出α的值:.27.(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不同两点A(x1,y1),B(x2,y2),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1,y1y2=1,则称点A,B互为“倒数点”.例如,点A(,1),B(2,1)互为“倒数点”.(1)已知点A(1,3),则点A的倒数点B的坐标为;将线段AB水平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A′B′,请判断线段A′B′上是否存在“倒数点”.(填“是”或“否”);(2)如图所示,正方形CDEF中,点C坐标为(),点D坐标为(),请判断该正方形的边上是否存在“倒数点”,并说明理由;(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垂直于x轴或y轴,其中一个顶点为原点,若该正方形各边上不存在“倒数点”,请直接写出正方形面积的最大值:.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第1~10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只有一个,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1.【解答】解:∵2的平方为4,∴4的算术平方根为2.故选:C.2.【解答】解:点P(﹣3,2)在第二象限,故选:B.3.【解答】解:根据垂线段的定义可知,过点B画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可得:故选:D.4.【解答】解:∵AB∥CD,∴∠1=∠CAB=144°,∵∠2+∠CAB=180°,∴∠2=180°﹣∠CAB=36°,故选:D.5.【解答】解:有平行线的画法知道,得到同位角相等,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B.6.【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平移折线AEB,得到折线CFD,则平移过程中扫过的图形为矩形ABCD,所以其面积为2×3=6,故选:C.7.【解答】解:由图可知,(﹣1.9,0.7)距离原点最近,故选:B.8.【解答】解:①a,b,c是直线,若a∥b,b∥c,则a∥c,是真命题.②a,b,c是直线,若a⊥b,b⊥c,则a∥c,是假命题.③若∠α与∠β互余,∠β与∠γ互余,则∠α=∠γ,是假命题;故选:A.9.【解答】解:A.将x=1代入程序框图得:输出的y值为1,不符合题意;B.将x=6代入程序框图得:输出的y值为3,不符合题意;C.将x=9代入程序框图得:输出的y值为3,不符合题意;D.将x=10代入程序框图得:输出的y值为4,符合题意;故选:D.10.【解答】解:A.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知:,∴=1.59,故选项不正确;B.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知:<,∴235的算术平方根比15.3大,故选项不正确;C.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知:15.52=240.25<n<15.62=243.36,∴正整数n=241或242或243,∴只有3个正整数n满足15.5,故选项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无法得知16.12的值,∴不能推断出16.12将比256增大3.19,故选项不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解答】解:将点A(﹣1,4)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得到点A′,则A′的坐标为(﹣1,7),故答案为:(﹣1,7),12.【解答】解:由C点可得此无理数应该在﹣1与2之间,故可以是,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无理数在﹣1与2之间即可),13.【解答】解:∵∠1与∠2互余,∠1=∠2,∴∠1=∠2=45°,∴∠3=180°﹣45°=135°,故答案为:135°.14.【解答】解:依据图中呈现的运算关系,可知2019的立方根是m,a的立方根是﹣m,∴m3=2019,(﹣m)3=a,∴a=﹣2019;又∵n的平方根是2019和b,∴b=﹣2019.故答案为:﹣2019,﹣2019.15.【解答】解:∵线段AB与x轴平行,∴点B的纵坐标为2,点B在点A的左边时,3﹣5=﹣2,点B在点A的右边时,3+5=8,∴点B的坐标为(﹣2,2)或(8,2).故答案为:(﹣2,2)或(8,2).16.【解答】解:∵DF∥BC,∴∠FDB=∠ABC=45°,∴∠EDB=∠DFB﹣∠EDF=45°﹣30°=15°,故答案为15°.17.【解答】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OQ⊥直线l时,信号最强,即当当P点运动到图中①号点的位置时,接收到的信号最强;故答案为:①.18.【解答】解:(1)当点Q落在区域②时,线段PQ与AB相交;(2)点A沿向上两个格、向右三个格、向下一个格连接,也可以沿向上两个格、向右两个格、向下一个格、向右一个格连接,两种方法;点B沿向下两个格、向右一个格连接,或向下一个格、向右一个格、向下一个格连接,或向右一个格、向下两个格连接,或向右一个格、向下一个格、向左一个格、向下一个格、向右一个格连接,共四种方法;点C只有一种连接方法,所以共6种方法.故答案为:②,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4分,第19,20题每题8分,第21~22每题4分)19.【解答】解:(1)原式==(2)原式==.20.【解答】解:(1)x2=3∴x=±(2)x3﹣24=3x3=27∴x=321.【解答】解:(1)北京语言大学的坐标:(3,1);故答案是:(3,1);(2)中国人民大学的位置如图所示:22.【解答】解:设长方形信封的长为5xcm,宽为3xcm.由题意得:5x•3x=150,解得:x=(负值舍去)所以长方形信封的宽为:3x=3,∵=10,∴正方形贺卡的边长为10cm.∵(3)2=90,而90<100,∴3<10,答:不能将这张贺卡不折叠的放入此信封中.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1分,23题5分,24题6分)23.【解答】证明:∵EF∥AB,∴∠CEF=∠A,∵∠BDF=∠CEF,∴∠BDF=∠A,∴DF∥AC.24.【解答】解:(1)∵正实数x的平方根是m和m+b ∴m+m+b=0,∵b=8,∴2m+8=0∴m=﹣4;(2)∵正实数x的平方根是m和m+b,∴(m+b)2=x,m2=x,∵m2x+(m+b)2x=4,∴x2+x2=4,∴x2=2,∵x>0,∴x=.五、解答题(本大题共19分,25~26每题6分,27题7分)25.【解答】解:(1)(2)由题意可知,点C的坐标为(a,a),(a,a﹣1),(a,a﹣2)或(a,a﹣3),∵点C在x轴上,∴点C的纵坐标为0.由此可得a的取值为0,1,2或3,因此点C的坐标是(0,0),(1,0),(2,0),(3,0)(3)a的所有可能取值是2,3,4,5.故答案为:2,3,4,5.26.【解答】解:(1)∵AB∥CD,∴∠AEF+∠CFE=180°,∵∠CFE=α,∠AEF=,∴α+=180°,∴α=120°;(2)如,1所示,过点M作直线PM∥AB,由平行公理推论可知:AB∥PM∥CD.∵∠ANM=160°,∴∠NMP=180°﹣160°=20°,又∵NM⊥EF,∴∠NMF=90°,∠PMF=∠NMF﹣∠NMP=90°﹣20°=70°.∴α=180°﹣∠PMF=180°﹣70°=110°;(3)如图2,∵FQ平分∠CFE,∴∠QFM=,∵AB∥CD,∴∠NEM=180°﹣α,∵MN∥FQ,∴∠NME=,∵∠ENM=180°﹣∠ANM=20°,∴20°++180°﹣α=180°,∴α=40°.故答案为:120°,40°.27.【解答】解:(1)设A(x1,y1),B(x2,y2),∵x1x2=1,y1y2=1,A(1,3),∴x2=1,y2=,点B的坐标为(1,),将线段AB水平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A′B′,则A′(﹣1,3),B′(﹣1,),∵﹣1×(﹣1)=1,3×=1,∴线段A′B′上存在“倒数点”,故答案为:(1,);是;(2)正方形的边上存在“倒数点”M、N,理由如下:①若点M(x1,y1)在线段CF上,则x1=,点N(x2,y2)应当满足x2=2,可知点N不在正方形边上,不符题意;②若点M(x1,y1)在线段CD上,则y1=,点N(x2,y2)应当满足y2=2,可知点N不在正方形边上,不符题意;③若点M(x1,y1)在线段EF上,则y1=,点N(x2,y2)应当满足y2=,∴点N只可能在线段DE上,N(,),此时点M(,)在线段EF上,满足题意;∴该正方形各边上存在“倒数点”M(,),N(,);(3)如图所示:一个正方形的边垂直于x轴或y轴,其中一个顶点为原点,则该正方形有两条边在坐标轴上,∵坐标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在坐标轴上的边上不存在倒数点,又∵该正方形各边上不存在“倒数点”,∴各边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绝对值都≤1,即正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1;故答案为:1.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下册期中模拟数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532)(a a = B.632a a a =⋅ C.2632a a a =⋅ D.2532a a a =+2. 如题2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 A.30° B.40° C.50° D.60°3.如题3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C ∥DE 的是( ) A.∠1=∠A B.∠A=∠3 C.∠3=∠4 D.∠2+∠4=180°4. 如题4图,AE ⊥BC 于E ,BF ⊥AC 于F ,CD ⊥AB 于,则△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哪条垂线段( )A.BFB.CDC.AED.AF题2图 题3图 题4图 5. 观察下列两个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过程: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若(x+a )(x+b )=2x -7x+12,则a ,b 的值可能分别是( ) A. -3,-4 B. 3,4 C.3,-4 D.3,46.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题6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小明应该带( )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A. 第1块 B. 第2块 C.第3块 D.第4块7.用100元钱在网上书店恰好可购买m 本书,但是每本书需另加邮寄费6角,购买n 本书共需费用y 元,则可列出关系式( )A.)6.0100(+=mn y B.6.0)100(+=mn y C.)6.0100(+=m n y D.6.0100+=mn y8.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B=DE ,要用SAS 证明△ABC ≌△DEF ,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A.∠A=∠DB.AC ∥DFC.BE=CFD.AC=DF9.若a 、b 、c 是正数,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不能用题9图验证的是( )A.2222)(c bc b c b ++=+ B.ac ab c b a +=+)( C.ac bc ac c b a c b a 222)(2222+++++=++ D.)2(22b a a ab a +=+ 10.如题10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E →F →G →B 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 时停止(不含点A 和点B ),则△ABP 的面积S 随着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计算xy y x ÷22)2(的结果是 .12.如图,∠1=∠2,需增加条件 可使得AB ∥CD (只写一种).13.在△ABC 中,∠A=60°,∠B=2∠C ,则∠B= . 14.某烤鸭店在确定烤鸭的烤制时间时,主要依据的是下表的数据:设鸭的质量为x 千克,烤制时间为t ,估计当x=2.9千克时,t 的值为 15.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m ,某人从点B 沿BA 走向点A ,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 , 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 和D ,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 ,已知旗杆AC 的高为3m ,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 ,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 所用时间是16.如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 、b ,如果a+b=20,ab=1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三、解答题一(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计算:022019)14.3()31()1(π--+--18.先化简,再求值:))(4()2)(2(y x y x y x y x +--+-,其中2,31-==y x .19.如图,已知:线段βα∠∠,,a ,求作:△ABC ,使BC=a ,∠B=∠α,∠C=β∠.四、解答题二(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已知:如图,∠A=∠ADE ,∠C=∠E.(1)∠EDC=3∠C,求∠C的度数;(2)求证:BE∥CD.21,如图,AB=AD,AC=AE,BC=DE,点E在BC上.(1)求证:△ABC ≌△ADE(2)求证:△EAC ≌△DEB22.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90°,动点P从A点出发,沿A→D→C→B 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图象如图2所示.⑴①AD= , CD= , BC= ; (填空)②当点P运动的路程x=8时,△ABP的面积为y= ; (填空)⑵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图1 图2五、解答题三(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3. 如题23图,已知AB∥CD,∠A=40°,点P是射线AB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CE、CF 分别平分∠ACP 和∠DCP 交射线AB 于点E 、F. (1)求∠ECF 的度数(2)随看点P 的运动,∠APC 与∠AF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若不改变,请求出此数量天系;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当∠ABC=∠ACF 时,求∠APC 的度数.24.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草坪上修建两条宽为b 米的道路. (1)为了求得剩余草坪的面积,小明同学想出了两种办法,结果分别如下: 方法①: 方法②:请你从小明的两种求面积的方法中,直接写出含有字母a ,b 代数式的等式是: (2)根据(1)中的等式,解决如下问题: ①已知:20,522=+=-b a b a ,求ab 的值;②己知:12)2020()2018(22=-+-x x ,求2)2019(-x 的值.25.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8m ,BC=12cm ,点E 为AB 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4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D 上以v 厘米/秒的速度,由点C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直接写出:PC= 厘米,CQ= 厘米;(用含t、v的代数式表示) (2)若以E、B、P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试求v、t的值;(3)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方向沿长方形ABCD的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长方形ABCD 的哪条边上相遇?备用图参考答案1.C.2.C.3.B4.B.5.A.6.B.7.A.8.D.9.A.10.A.11.4x3y;12.AF//DE;13.40°;14.174;15.9秒;16.173;17.原式=7;18.解:原式=-3xy=2;19.画图略;20.解:(1)∵∠A=∠ADE∴AD//DE∴∠CDE+∠C=180°设∠C=x,∠CDE=3x∴4x=180°∴x=45°∴∠C=45°(2)证明:BE//CD.证明如下:∵∠C=∠E∴∠E=45°∵AC//DE∴∠B=∠E=45°∵∠B=∠C=45°∴BE//CD.21.证明:在△ABC和△ADE中∵AD=AB,AE=AC,DE=BC∴△ABC≌△ADE(SSS).22.(1)4,6,4;12;(2)面积为24;23.解:(1)∠ECF=70°;(2)∠APC=2∠AFC.(3)∠APC=40°;24.(1)(a-b )2;a 2-2ab+b 2;(a-b )2=a 2-2ab+b 2;(2)ab=-2.5;(x-2019)2=5; 25.(1)12-4t ;vt ;(2)当BP=CQ 时,t=2,v=4;当BP=PC 时,t=1.5,v=38; (3)4t-38t=12,解得t=9;所以P 点路程为36cm ,所以P 、Q 相遇在边AD 上.七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第1至4题每小题3分,第5至10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4的平方根是( )A.4 B.±4 C.±2 D.22.如图,∠1,∠2是对顶角的是()3.∠1与∠2互余且相等,∠1与∠3是邻补角,则∠3的大小是( )A.30°B.105° C.120° D.135°4.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放置.若∠1=60°,则∠2的度数为( )A.60°B.45°C.50°D.30°5.( )A.点PB.点QC.点RD.点S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原图形上的每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纵坐标保持不变,则所得图形的位置与原图形相比( )A.向上平移3个单位B.向下平移3个单位C.向右平移3个单位D.向左平移3个单位7.点A (2,-1)关于x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A.(2, 1) B.(-2,1) C.(2,-1) D.(-2,- 1)+=,则a与b的关系是()8.0A.a=b=0 B.a=b C.a与b互为相反数D.a=9.“健步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某个“健步走”小组将自己的活动场地定在奥林匹克公园,所走路线为:森林公园—玲珑塔—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如图,设在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图上玲珑塔的坐标为(-1,0),森林公园的坐标为(-2,2), 那么水立方的坐标为()A .(-2, -4)B .(-1, -4)C .(-2, 4)D .(-4, -1) 10.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 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 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 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A .(2018, 2)B .(2019, 2)C .(2019,1)D .(2017,1)二、填空题(第11至16题每小题3分,第17、18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12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3.若33a b-<-,则a_________b .(填“<、>或=”号)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7+m,2m+1) 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53=,则7-m 的立方根是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坐标A(m-1,3), B(1,m 2-1),若AB ∥x 轴,则m 的值是________.17.如图,直径为2个单位长度的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 到达点O',则点O'对应的数是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的平方根是2-B .16的平方根是4±C .2是4-的算术平方根D .6-是36的算术平方根2.下列四幅名车标志设计中能用平移得到的是( )A .奥迪B .本田C .奔驰D .铃木3.下列各点中,位于第三象限的是( )A .()1.5, 3.5-B .()2,4C .()3,2--D .()2.5,3- 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 5.如图所示,12l l //,三角板ABC 如图放置,其中90B ∠=︒,若140∠=︒,则2∠的度数是( )A .40︒B .50︒C .60︒D .306.如图,数轴上的点A 所表示的数为x ,则x 2﹣10的立方根为( )A 210B 210C .2D .﹣2 7.在同一个平面内,A ∠为50°,B 的两边分别与A ∠的两边平行,则B 的度数为( ).A .50°B .40°或130°C .50°或130°D .4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20个点的坐标为( )A.(6,4)B.(6,5)C.(7,3)D.(7,5)二、填空题9.若2++-=则b=(23)20a ba ___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5),点Q与点A关于y轴对称,点P与点Q关于x轴对称,则点P的坐标是___.11.如图,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BE、CF 相交于点O,若∠A=50°,则∠BOC=_______.∠______ 12.如下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65°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35°方向,则ACB=度.13.将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后,EC′交AD于点G,若∠FGE=62°,则∠GFE的度数是___.14.观察下面“品”字图形中各数字之间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规律得出a+b的值为____.15.P (2m -4,1-2m )在y 轴上,则m =_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 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2,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1,…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3272-;(2)432+-.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1)3641250x -=; (2)3(1)8x +=; (3)3(21)270x -+=.19.已知:如图,DB ⊥AF 于点G ,EC ⊥AF 于点H ,∠C =∠D .求证:∠A =∠F . 证明:∵DB ⊥AF 于点G ,EC ⊥AF 于点H (已知),∴∠DGH =∠EHF =90°( ).∴DB ∥EC ( ).∴∠C = ( ).∵∠C =∠D (已知),∴∠D = ( ).∴DF ∥AC ( ).∴∠A =∠F ( ).20.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三角形AB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A (-1,4),顶点B 的坐标为(-4,3),顶点C 的坐标为(-3,1).(1)把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 ′B ′C ′,请你画出三角形A ′B ′C ′,并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2)若点P (m ,n )为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则平移后点P 在△A ′B ′C ′内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3)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1.已知a 是172-的整数部分,b 是173-的小数部分.(1)求a ,b 的值;(2)求()()324a b -++的平方根.22.如图,在3×3的方格中,有一阴影正方形,设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请解决下面的问题.(1)阴影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可利用割补法求面积)(2)阴影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3)阴影正方形的边长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请说明理由.23.如图,//MN PQ ,直线AD 与MN 、PQ 分别交于点A 、D ,点B 在直线PQ 上,过点B 作BG AD ⊥,垂足为点G .(1)如图1,求证:90MAG PBG ∠+∠=︒;(2)若点C 在线段AD 上(不与A 、D 、G 重合),连接BC ,MAG ∠和PBC ∠的平分线交于点H 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CBG ∠与AHB ∠的数量关系;24.如图1,已知AB∥CD,BE平分∠ABD,DE平分∠BDC.(1)求证:∠BED=90°;(2)如图2,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EH上一动点,∠EDF=α,∠ABF的角平分线与∠CDF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试用含α的式子表示∠BGD的大小;(3)如图3,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EH上一动点,∠EBM的角平分线与∠FDN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探究∠BGD与∠BF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4的平方根是±2,故错误,不符合题意;B.16的平方根是±4,故正确,符合题意;C.-4没有算术平方根,故错误,不符合题意;D.-6是36的一个平方根,故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题关键是熟悉相关概念,准确进行判断.2.A【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 、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故符合题意;B 、不是经过平移得解析:A【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 、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故符合题意;B 、不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故的符合题意;C 、不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D 、不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平移的概念. 3.C【分析】根据各象限的点的特征即可判断,第三象限的点的特征是:横纵坐标都是负数.【详解】位于第三象限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负数,∴C ()3,2--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掌握各象限的点坐标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4.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项分析即可判断.【详解】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D.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D选项是假命题,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的判断,掌握相关定理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B【分析】作BD∥l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ABD=40°,∠CBD=∠2,利用角的和差即可求解.【详解】解:作BD∥l1,如图所示:∵BD∥l1,∠1=40°,∴∠1=∠ABD=40°,又∵l1∥l2,∴BD∥l2,∴∠CBD=∠2,又∵∠CBA=∠CBD+∠ABD=90°,∴∠CBD=50°,∴∠2=5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是作辅线构建平行线.6.D【分析】先根据在数轴上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即可得x的值,进而可得则2x-的值,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得其立方根.(13)【详解】根据图象: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1,∴22x+215∴x在数轴原点左面,∴5x=则2135138x-=-=-,则它的立方根为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及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应注意数形结合,来判断A点表示的实数.7.C【分析】如图,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①如图所示,AC∥BF,AD∥BE,∴∠A=∠FOD,∠B=∠FOD,∴∠B=∠A=50°;②如图所示,AC∥BF,AD∥BE,∴∠A=∠BOD,∠B+∠BOD=180°,∴∠B+∠A=180°,∴∠B=13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8.A【分析】横坐标为1的点有1个,纵坐标只是0;横坐标为2的点有2个,纵坐标是0或1;横坐标为3的点有3个,纵坐标分别是0,1,横坐标为奇数,纵坐标从大数开始数;横坐标为偶数,则从0开始数.【详解析:A【分析】横坐标为1的点有1个,纵坐标只是0;横坐标为2的点有2个,纵坐标是0或1;横坐标为3的点有3个,纵坐标分别是0,1,2⋯横坐标为奇数,纵坐标从大数开始数;横坐标为偶数,则从0开始数.【详解】解:把第一个点(1,0)作为第一列,(2,1)和(2,0)作为第二列,依此类推,则第一列有一个数,第二列有2个数,第n列有n个数.则n列共有(1)2n n+个数,并且在奇数列点的顺序是由上到下,偶数列点的顺序由下到上.因为123615+++⋯+=,则第20个数一定在第6列,由下到上是第4个数.因而第20个点的坐标是(6,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规律,题目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二、填空题9.【分析】根据平方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2a+3=0.b-2=0,解得a=-,b=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解析:3 2【分析】根据平方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2a+3=0.b-2=0,解得a=-32,b=2,∴3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10.(2,﹣5).【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点P,先关于y轴对称,再求关于x轴对称的点即可【详解】∵点A的坐标为(﹣2,5),点Q与点A关于y轴对称,∴点Q的坐标为(2,5),∵点P与点Q关于x轴解析:(2,﹣5).【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点P,先关于y轴对称,再求关于x轴对称的点即可【详解】∵点A的坐标为(﹣2,5),点Q与点A关于y轴对称,∴点Q的坐标为(2,5),∵点P与点Q关于x轴对称,∴点P的坐标是(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轴对称,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1.115°【详解】因为∠A=50°,∴∠ABC+∠ACB=180°−∠A=180°−50°=130°,∵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OBC=∠ABC,∠OCB=∠ACB解析:115°【详解】因为∠A=50°,∴∠ABC+∠ACB=180°−∠A=180°−50°=130°,∵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 12×130°=65°,在△OBC中,∠BOC=180°−(∠OBC+∠OCB)=180°−65°=115°12.100【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过点C 作辅助线,构造两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如图,作CE ∥AD ,则CE ∥BF .∵CE ∥AD ,∴=65°.∵CE ∥BF ,∴=35°.解析:100【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过点C 作辅助线,构造两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如图,作CE ∥AD ,则CE ∥BF .∵CE ∥AD ,∴DAC ACE ∠=∠=65°.∵CE ∥BF ,∴B CBF E C =∠∠=35°.∴C C A B A E C B E =+∠∠∠=65°+35°=100°.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的概念,解答题目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59°【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1=∠2,AD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GEC 的度数,进而可求解∠2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如图,∵长方形ABCD 沿解析:59°【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1=∠2,AD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GEC 的度数,进而可求解∠2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如图,∵长方形ABCD沿EF折叠,∴∠1=∠2,AD∥BC,∴∠FGE+∠GEC=180°,∵∠FGE=62°,∴∠GEC=180°-62°=118°,∠GEC=59°,∴∠1=∠2=12∵AD∥BC,∴∠GFE=∠2,∴∠GFE=59°.故答案为5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翻折问题,平行线的性质,求解∠GE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由图可知,最上面的小正方形的数字是连续奇数,左下角的数字是2n,右下角的数字是2n﹣1+2n,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知,每个图形的最上面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连续奇数,所以第n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最上面的小正方形的数字是连续奇数,左下角的数字是2n,右下角的数字是2n ﹣1+2n,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知,每个图形的最上面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连续奇数,所以第n个图形中最上面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2n﹣1,即2n﹣1=11,n=6.∵2=21,4=22,8=23,…,左下角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2n,∴b=26=64.∵右下角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2n﹣1+2n,∴a=11+b=11+64=75,∴a+b=75+64=139.故答案为:13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观察出题目正方形的数字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2根据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是0列式计算即可得到m 的值.【详解】∵点P (2m-4,1-2m )在y 轴上,∴2m-4=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熟记y解析:2【分析】根据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是0列式计算即可得到m 的值.【详解】∵点P (2m -4,1-2m )在y 轴上,∴2m -4=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熟记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根据图象结合动点P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运动后的坐标特点可发现各点的横坐标与运动次数相同,纵坐标是按2,0,1,0循环,由此规律可求解.【详解】解:由图象可得:动点按图中箭头解析:()2021,2【分析】根据图象结合动点P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运动后的坐标特点可发现各点的横坐标与运动次数相同,纵坐标是按2,0,1,0循环,由此规律可求解.【详解】解:由图象可得:动点P 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2,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1,第4次接着运动到()4,0,……可知各点的横坐标与运动次数相同,纵坐标是按2,0,1,0循环,∵202145051÷=⋅⋅⋅⋅,∴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为()2021,2;故答案为()2021,2.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到点的坐标基本规律.三、解答题17.(1)-1;(2).【分析】(1)按照立方根的定义与平方的含义分别计算,再求差即可;(2)按照算术平方根的含义与绝对值的应用先化简,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原式.(2)原式.【点解析:(1)-1;(2)4.【分析】(1)按照立方根的定义与平方的含义分别计算,再求差即可;(2)按照算术平方根的含义与绝对值的应用先化简,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原式341=-=-.(2)原式22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立方根,乘方,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的运算,实数的加减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8.(1);(2)1;(3)-1.【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3)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2解析:(1)54;(2)1;(3)-1.【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3)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3641250x -=,∴ ()334=5x , ∴4=5x , ∴5=4x ; (2)3(1)8x +=∴33(1)2x +=∴12x +=∴1x =;(3)3(21)270x -+=,∴()33(21)3x -=-, ∴213x -=-,∴1x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立方根的含义解方程,熟知立方根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BA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证DB ∥EC ,得∠C =∠DBA ,再证∠D =∠DB解析: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BA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证DB ∥EC ,得∠C =∠DBA ,再证∠D =∠DBA ,得DF ∥AC ,然后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B ⊥AF 于点G ,EC ⊥AF 于点H (已知),∴∠DGH =∠EHF =90°(垂直的定义),∴D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DB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 =∠D (已知),∴∠D =∠DBA (等量代换),∴D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BA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1)作图见解析,A′(4,0);(2)(m+5,n-4);(3)3.5.【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平移后的位置,再连接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P(m,n)的对应点P′的坐标即解析:(1)作图见解析,A′(4,0);(2)(m+5,n-4);(3)3.5.【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平移后的位置,再连接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P(m,n)的对应点P′的坐标即可;(3)直接利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A′(4,0);(2)∵△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B′C′,∴P(m,n)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m+5,n-4);(3)△ABC的面积=3×3−12×2×1−12×3×1−12×3×2=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坐标系内图形平移,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1.(1)a=2,b=;(2)±3【分析】(1)首先估算出的范围,从而得到和的范围,可得a,b值;(2)将a,b的值代入计算,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解析:(1)a =2,b 4;(2)±3【分析】(123的范围,可得a ,b 值; (2)将a ,b 的值代入计算,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 ∴45<,∴223<,132<<,∴a =2,b 314-;(2)()()324a b -++=())23424++- =9∴()()324a b -++的平方根为±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平方根的定义,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 22.(1)5;(2);(3)2与3两个整数之间,见解析【分析】(1)通过割补法即可求出阴影正方形的面积;(2)根据实数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实数的估算即可求解.【详解】(1)阴影正方形的解析:(1)5;(23)2与3两个整数之间,见解析【分析】(1)通过割补法即可求出阴影正方形的面积;(2)根据实数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实数的估算即可求解.【详解】(1)阴影正方形的面积是3×3-4×1212⨯⨯=5 故答案为:5;(2)设阴影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2=5∴x(3)∵∴阴影正方形的边长介于2与3两个整数之间.【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能力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割补法.通过观察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比较无理数的大小. 23.(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分析】(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解析:(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C 在AG 上时,290AHB CBG ∠-∠=︒;当点C 在DG 上时,290AHB CBG ∠+∠=︒.【分析】(1)过点G 作//GE MN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当点C 在AG 上,当点C 在DG 上,再过点H 作//HF MN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过点G 作//GE MN ,∴MAG AGE ∠=∠,∵//MN PQ ,∴//GE PQ .∴PBG BGE ∠=∠.∵BG AD ⊥,∴90AGB ∠=︒,∴90MAG PBG AGE BGE AGB ∠+∠=∠+∠=∠=︒.(2)补全图形如图2、图3,猜想:290AHB CBG ∠-∠=︒或290AHB CBG ∠+∠=︒.证明:过点H 作//HF MN .∴1AHF ∠=∠.∵//MN PQ ,∴//HF PQ∴2BHF ∠=∠,∴12AHB AHF BHF ∠=∠+∠=∠+∠.∵AH 平分MAG ∠,∴21MAG ∠=∠.如图3,当点C 在AG 上时,∵BH 平分PBC ∠,∴22PBC PBG CBG ∠=∠+∠=∠,∵//MN PQ ,∴MAG GDB ∠=∠,2212290AHB MAG PBG CBGGDB PBG CBG CBG∴∠=∠+∠=∠+∠+∠=∠+∠+∠=︒+∠即290AHB CBG ∠-∠=︒.如图2,当点C 在DG 上时,∵BH 平分PBC ∠,∴22PBC PBG CBG ∠=∠-∠=∠.∴2212290AHB MAG PBG CBG CBG ∠=∠+∠=∠+∠-∠=︒-∠.即290AHB CBG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及角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平行线,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24.(1)见解析;(2)∠BGD =;(3)2∠BGD+∠BFD =36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BD+∠EDB =(∠ABD+∠BD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BD+∠BDC =180°解析:(1)见解析;(2)∠BGD =902a ︒-;(3)2∠BGD +∠BFD =360°.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BD +∠EDB =12(∠ABD +∠BD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BD+∠BDC=180°,从而根据∠BED=180°﹣(∠EBD+∠EDB)即可得到答案;(2)过点G作GP∥AB,根据AB∥CD,得到GP∥AB∥CD,从而得到∠BGD=∠BGP+∠PGD=∠ABG+∠CDG,然后根据∠EBD+∠EDB=90°,∠ABD+∠BDC=180°,得到∠ABE+∠EDC=90°,即∠ABE+α+∠FDC=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2∠ABG+2∠CDG=90°﹣α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F、G分别作FM∥AB、GM∥AB,从而得到AB∥GM∥FN∥CD,得到∠BGD=∠BGM+∠DGM=∠4+∠6,根据BG平分∠FBP,DG平分∠FDQ,∠4=12∠FBP=12(180°﹣∠3),∠6=12∠FDQ=12(180°﹣∠5),即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BE平分∠ABD,∴∠EBD=12∠ABD,∵DE平分∠BDC,∴∠EDB=12∠BDC,∴∠EBD+∠EDB=12(∠ABD+∠BDC),∵AB∥CD,∴∠ABD+∠BDC=180°,∴∠EBD+∠EDB=90°,∴∠BED=180°﹣(∠EBD+∠EDB)=90°.(2)解:如图2,由(1)知:∠EBD+∠EDB=90°,又∵∠ABD+∠BDC=180°,∴∠ABE+∠EDC=90°,即∠ABE+α+∠FDC=90°,∵BG平分∠ABE,DG平分∠CDF,∴∠ABE=2∠ABG,∠CDF=2∠CDG,∴2∠ABG+2∠CDG=90°﹣α,过点G作GP∥AB,∵AB∥CD,∴GP∥AB∥CD∴∠ABG=∠BGP,∠PGD=∠CDG,∴∠BGD=∠BGP+∠PGD=∠ABG+∠CDG=902α-;(3)如图,过点F、G分别作FN∥AB、GM∥AB,∵AB∥CD,∴AB∥GM∥FN∥CD,∴∠3=∠BFN,∠5=∠DFN,∠4=∠BGM,∠6=∠DGM,∴∠BFD=∠BFN+∠DFN=∠3+∠5,∠BGD=∠BGM+∠DGM=∠4+∠6,∵BG平分∠FBP,DG平分∠FDQ,∴∠4=12∠FBP=12(180°﹣∠3),∠6=12∠FDQ=12(180°﹣∠5),∴∠BFD+∠BGD=∠3+∠5+∠4+∠6,=∠3+∠5+12(180°﹣∠3)+12(180°﹣∠5),=180°+12(∠3+∠5),=180°+12∠BFD,整理得:2∠BGD+∠BFD=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444(免费下载)

H 1F E DCB A G 邓湖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150分 120分钟)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1.如图,AB ∥ED,∠B+∠C+∠D=( )A.180°B.360°C.540°D.270°2.若点A(x,3)与点B(2,y)关于x 轴对称,则( )A.x=-2,y=-3;B.x=2,y=3;C.x=-2,y=3;D.x=2,y=-3 3.若点A(m,n)在第二象限,那么点B(-m,│n │)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B.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C.如果a 2=b 2,那么a=b;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 5..已知点P 在第三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为( • )A.(3,5)B.(-5,3)C.(3,-5)D.(-5,-3)6..如图,已知EF ∥BC,EH ∥AC,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7()20.7-的平方根是( )A .0.7-B .0.7±C .0.7D .0.498.{12x y ==和{14x y =-=都是方程y=kx+b 的解,则k ,b 的值分别是( )A.-1,3B.1,4C.3,2D.5,-39.从车站向东走400m ,再向北走500m 到小红家;从车站向北走500m ,再向西走200m 到小强家,若以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正北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小红家、小强家的坐标分别为( ) A 、(400,500);(500,200) B 、(400,500);(200,500) C 、(400,500);(-200,500) D 、(500,400);(500,-200)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10. 小明将较大的一个三角尺按如图12所示的情形 放置在课本上(平面图),此时他量得 ∠1=120°,则你 认为∠2=D AE CB11.若A(a,b)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a 与b 的关系是_________ .12.如图,甲、乙两岸之间要架一座桥梁,从甲岸测得桥梁的走向 是北偏东50•°,如果甲、乙两岸同时开工.要使桥梁准确连接,那么在乙岸施工时,应按β 为_________度的方向动工.13.的平方根是那么已知0017201.0,147.4201.17,311.17201.1==14.大于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15. 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是2a -3与5-a ,则x= . 16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A 53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点B 5-, 两点的距离为,则B A .17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的高的是( )三、解答题:(共82分) 18(10分)(1)化简:(2)比较大小并说理:1与19. (5分)已知,且x 是正数,求代数式的值20、.解下列方程组 (18分)(1)⎩⎨⎧+==+x y y x 53123 (2)⎩⎨⎧=+=274594-7y x y x北βα北乙甲(3)623()5()38x y x y x y x y +-⎧⎪+=⎨++-=⎪⎩21. (11分)(如图, 已知A (-4,-1),B (-5,-4),C (-1,-3),△ABC 经过平移得到的△A′B′C′,△ABC 中任意一点P(x 1,y 1)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 1+6,y 1+4)。
期中模拟测试卷(一)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期末满分必刷常考压轴题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一)数学学科(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卷)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36的平方根是()A.±6 B.6 C.﹣6 D.±【答案】A【解答】解:∵(±6)2=36,∴36的平方根是±6.故选:A.2.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A.(4,3)B.(4,﹣3)C.(﹣4,3)D.(﹣4,﹣3)【答案】D【解答】解: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在第三象限,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负数,只有(﹣4,﹣3)符合.故选:D.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AOE=150°,则∠AOC的度数为()A.50°B.60°C.70°D.80°【答案】B【解答】解:∵∠AOE=150°,∴∠BOE=180°﹣150°=30°,∵OE平分∠BOD,∴∠BOD=2∠BOE=60°,∴∠AOC=∠BOD=60°,故选:B.4.如图,点A为直线BC外一点,AC⊥BC,垂足为C,AC=3,点P是直线BC上的动点,则线段AP长不可能是()A.2 B.3 C.4 D.5【答案】A【解答】解:∵AC⊥BC,∴AP≥AC,即AP≥3.故选:A.5.下列各数3.1415926,﹣,0.202202220…,π,,﹣中,无理数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答】解:3.1415926,﹣是分数,属于有理数;,是整数,属于有理数;无理数有﹣,0.202202220…,π,共3个.故选:C.6.下列四个图形中,不能推出∠2与∠1相等的是()A.B.C.D.【答案】B【解答】解:A、∵∠1和∠2互为对顶角,∴∠1=∠2,故本选项错误;B、∵a∥b,∴∠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不能判断∠1=∠2,故本选项正确;C、∵a∥b,∴∠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D、如图,∵a∥b,∴∠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对顶角相等),∴∠1=∠2,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④在同一平面内,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答】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正确,为真命题;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为真命题;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原命题为假命题;④在同一平面内,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为真命题;故真命题的个数为3个,故选:C.8.若a、b为实数,且满足,则b﹣a的值为()A.1 B.0 C.﹣1 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答】解:由题意得,a﹣2=0,3﹣b=0,解得,a=2,b=3,则b﹣a=1,故选:A.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M的坐标为()A.(﹣4,5)B.(﹣5,4)C.(4,﹣5)D.(5,﹣4)【答案】D【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5,∴点M的纵坐标为:﹣4,横坐标为:5,即点M的坐标为:(5,﹣4).故选:D.10.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A.180°B.270°C.360°D.540°【答案】C【解答】解:过点P作P A∥a,则a∥b∥P A,∴∠1+∠MP A=180°,∠3+∠NP A=180°,∴∠1+∠2+∠3=360°.故选:C.11.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矩形风景欣赏区ABCD,长AB=50米,宽BC=25米,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米,那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从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A.100米B.99米C.98米D.74米【答案】C【解答】解:利用已知可以得出此图形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分析,横向距离等于AB,纵向距离等于(AD﹣1)×2,图是矩形风景欣赏区ABCD,长AB=50米,宽BC=25米,则小明从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长为50+(25﹣1)×2=98米.故选:C.12.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1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2021的位置,由图可知P1(1,1),P2(2,0),P3(2,0),P4(3,1),则P2021的坐标为()A.(2020,0)B.(2020,1)C.(2021,0)D.(2021,1)【答案】D【解答】解:根据图形可得,正方形旋转4次为一个周期,即P→P4为一周期,且相差3﹣(﹣1)=4,∴一个周期P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2021÷4=505…1,∴到P2021有505个周期再旋转一次,505×4﹣1=2019,∴P2020(2019,1),由P2020→P2021与P→P1类似,∴P2021(2021,1).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答案】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答】解:题设为: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14.如图,l1∥l2,l3∥l4,若∠1=70°,则∠2的度数为.【答案】110°【解答】解:∵l1∥l2,∠1=70°,∴∠3=∠1=70°,∵l3∥l4,∴∠2+∠3=180°,∴∠2=180°﹣∠3=180°﹣70°=110°,故答案为:110°.15.如图,△ABC沿着由点B到点E的方向平移,得到△DEF,若BC=4,EC=1,那么平移的距离是.【答案】3【解答】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平移的距离=BE=4﹣1=3,故答案为:3.16.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答案】35°【解答】解:如图,∵AB∥CD,∴∠AEF=∠1=25°,∵∠MEF=60°,∴∠2=∠MEF﹣∠AEF=60°﹣25°=35°,故答案为35°.17.若第三象限内的点P(x,y)、满足|x|=3,y2=25.则P点的坐标是.【答案】(﹣3,﹣5)【解答】解:∵|x|=3,y2=25,∴x=±3,y=±5,∵P在第三象限,∴点P的坐标是(﹣3,﹣5).故答案为:(﹣3,﹣5).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答案】45【解答】解:根据图形,以最外边的矩形边长上的点为准,点的总个数等于x轴上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的平方,例如: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1,共有1个,1=12,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2时,共有4个,4=22,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3时,共有9个,9=32,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4时,共有16个,16=42,…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n时,共有n2个,∵452=2025,45是奇数,∴第2025个点是(45,0),第2019个点是(45,6),所以,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45.故答案为:4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答案】6【解答】解:=+(﹣5)+9﹣(﹣2)=+(﹣5)+9﹣+2=6.20.求满足下列各式x的值(1)2x2﹣8=0;(2)(x﹣1)3=﹣4.【答案】(1)x=±2;(2)x=﹣1【解答】解:(1)2x2﹣8=0,2x2=8,x2=4,x=±2;(2)(x﹣1)3=﹣4,(x﹣1)3=﹣8,x﹣1=﹣2,x=﹣1.21.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a﹣1与﹣a+2,求a和这个正数.【答案】9【解答】解:由题意得:2a﹣1﹣a+2=0,解得:a=﹣1,2a﹣1=﹣3,﹣a+2=3,则这个正数为9.22.如图,已知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中有个三角形ABC.(1)将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所得三角形A'B'C',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三角形A'B'C'的位置;(2)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3)如果点C的坐标为(3,﹣1),请在所给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填空:①BC与B'C'的关系是;②BB'与CC'的关系是.【答案】(1)略(2)(3)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解答】解:(1)如图所示,三角形A'B'C'即为所求;(2)S△A'B'C'=3×3﹣=;(3)坐标系如图所示,①BC与B'C'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②BB'与CC'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故答案为: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23.如图,AB,CD相交于点O,OM平分∠BOD.(1)若∠AOC=50°,求∠AOM的度数;(2)若2∠AOD=3∠AOC,求∠COM的度数.【答案】(1)160°(2)144°【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BOD=∠AOC=50°,∠AOD=180°﹣∠AOC=130°,∵OM平分∠BOD,∴∠DOM==25°,∴∠AOM=∠AOD+∠DOM=135°+25°=160°;(2)∵2∠AOD=3∠AOC,∠AOD+∠AOC=180°,∴∠AOD+∠AOD=180°,解得∠AOD=108°,∴∠BOD=180°﹣108°=72°,∠COB=∠AOD=108°,∵OM平分∠BOD,∴∠BOM==36°,∴∠COM=∠COB+∠BOM=108°+36°=144°.24.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答案】(1)略(2)25°【解答】(1)证明:∵AE⊥BC,FG⊥BC,∴AE∥GF,∴∠2=∠A,∵∠1=∠2,∴∠1=∠A,∴AB∥CD;(2)解:∵AB∥CD,∴∠D+∠CBD+∠3=180°,∵∠D=∠3+60°,∠CBD=70°,∴∠3=25°,∵AB∥CD,∴∠C=∠3=25°.25.我们知道: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下面是探究无理数的大小过程:因为12=1,22=4,所以1<<2;因为1.42=1.96,1.52=2.25,所以1.4<<1.5;因为1.412=1.9881,1.422=2.0164,所以1.41<<1.42;因为1.4142=1.999396,1.4152=2.002225,所以1.414<<1.415;……如此进行下去,可以得到的更加精确的近似值.(1)请仿照上面的思考过程,请直接写出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精确到0.01)(2)填空:①比较大小:32(填“>、<或=”);②若a、b均为正整数,a>,b<,则a+b的最小值是.(3)现有一块长4.1dm,宽为3dm的长方形木板,要想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为2dm2和5dm2的正方形木板,张师傅准备采用如图的方式进行,请你帮助分析一下,他的方法可行吗?【答案】(1)2.23<<2.24(2)>,4(3)可行【解答】解:(1)∵2.232<5<2.242,∴2.23<<2.24;(2)①∵(3)2=18,(2)2=12,∴3>2;故答案为:>;②∵a、b均为正整数,a>,b<,∴a最小为3,b=1,∴a+b最小为4;故答案为:4;(3)他的方法可行,理由如下:∵面积分别为2dm2的正方形边长是dm,面积分别为5dm2的正方形是dm,≈2,236<3,+≈3.65<4.1,∴他的方法可行.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0,b),且|a﹣26|+=0,将点B向右平移24个单位长度得到C.(1)求A、B两点的坐标;(2)点P、Q分别为线段BC、OA两个动点,P自B点向C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右运动,同时点Q自A点向O点以4个单位长度/秒向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连接PQ,当PQ恰好平分四边形BOAC的面积时,求t的值;(3)点D是直线AC上一点,连接QD,作∠QDE=120°,边DE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DM平分∠CDE,DN平分∠ADQ,当点Q运动时,∠MDN的度数是否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A(26,0),B(0,8)(2)t=(3)不变【解答】解:(1)∵|a﹣26|+=0,∴a﹣26=0,且8﹣b=0,∴a=26,b=8,∴A(26,0),B(0,8);(2)∵BC∥x轴,BC=24,∴C(24,8),由题意得:BC∥OA,BP=2t,AQ=4t,则PC=24﹣2t,OQ=26﹣4t,BO=8,∴S梯形AOBC=×(24+26)×8=200,当PQ恰好平分四边形BOAC时,S梯形OBPQ=×200=100,∴:×(2t+26﹣4t)×8=100,解得:t=;(3)当点Q运动时,∠MDN的度数不变,理由如下:如图1,当点D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或AC的延长线上时,∵DM平分∠CDE,DN平分∠ADQ,∴∠NDC=,∠QDA,∠MDC=∠CDE,∴∠MDN=∠NDC+∠MDC=(∠QDA+∠CDE)=∠QDE=60°;如图2,当点D在线段AC上时,∵DM平分∠CDE,DN平分∠ADQ,∴∠NDQ=∠ADQ,∠MDC=∠CDE,设∠CDE=α,∴∠QDC=120°﹣α,∠ADQ=180°﹣(120°﹣α)=60°+α,∴∠MDN=∠MDC+∠QDC+∠NDC=α+120°﹣α+(60°+α)=150°;综上所述,∠MDN的度数为150°或60°,∴当点Q运动时,∠MDN的度数不变化.。
2013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中综合测试卷及答案(pdf版)

期中综合测试卷时间:100分钟㊀㊀满分:100分题㊀序一二三总分结分人核分人得㊀分一㊁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1.立方根为8的数是(㊀㊀).A.512B.64C.2D.ʃ22.下列图形中,可以看做是由一个 基本图案 经过平移而得到的是(㊀㊀).3.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对应的坐标是(㊀㊀).A.一对实数B.一对有序实数C.一对有理数D.一对有序有理数4.-1773的倒数是(㊀㊀).A.1773B.-3177C.3177D.不存在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㊀㊀).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④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2,-1)表示点A,(-2,3)表示点B,则点C的位置可表示为(㊀㊀).A.(4,2)B.(1,1)C.(3,2)D.(-2,1)(第6题)㊀㊀㊀㊀(第7题)7.如图,l1ʊl2,ø4=115ʎ,则能求出度数的角为(㊀㊀).A.ø2,ø3B.ø2,ø5C.ø1,ø5D.ø3,ø58.下列命题:①无理数可分为正无理数㊁零㊁负无理数;②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与实数一一对应;③若实数a 有立方根,则a 为非负数;④立方根与平方根相等的数是1.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㊀㊀).A.0B .1C .2D.39.如果A (1-a ,b +1)在第三象限,那么点B (a ,b )在(㊀㊀).A.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二㊁填空题(每题2分,共22分)10.若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这个数为㊀㊀㊀㊀.11.某数的一个平方根是-3,则它的另一个平方根是㊀㊀㊀㊀,这个数是㊀㊀㊀㊀.12.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分别是a -1和a +3,则a =㊀㊀㊀㊀,x =㊀㊀㊀㊀.13.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 的题设是㊀㊀㊀㊀㊀㊀㊀,结论是㊀㊀㊀㊀㊀㊀㊀.14.已知点P (x ,y )在第四象限,且|x +1|=2,|y -2|=3,则点P 的坐标为㊀㊀㊀㊀.(第15题)15.如图,C D 平分øA C B ,A E ʊC D ,交B C 的延长线于E ,øA C B =50ʎ,则øE =㊀㊀㊀㊀,øC A E =㊀㊀㊀㊀.16.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各数:(1)17㊀㊀㊀㊀4.2;(2)-20㊀㊀㊀㊀-5.17.已知,直线A B 与C D 相交于点O ,O E ʅC D ,垂足为O ,则图中øA O E 与øDO B 的关系是㊀㊀㊀㊀.(第17题)㊀㊀㊀(第18题)㊀㊀㊀(第19题)18.如图所示,O P ʊQ R ʊS T ,若ø2=110ʎ,ø3=120ʎ.则ø1=㊀㊀㊀㊀.19.如图,将直尺与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所有角中,与ø2互余的角是㊀㊀㊀㊀.20.已知点P 在第四象限,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为1,则点P 的坐标可以是㊀㊀㊀㊀.三㊁解答题(第21~24题每题7分,25~28每题8分,共60分)21.计算:(1)ʃ52+122;(2)32627-1+1-54æèçöø÷2.22.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әA B 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әA B 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Aᶄ,点Bᶄ㊁Cᶄ分别是B㊁C的对应点.(1)请画出平移后的әAᶄBᶄCᶄ,并求әAᶄBᶄCᶄ的面积;(2)若连接A Aᶄ㊁C Cᶄ,则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㊀㊀㊀㊀.(第22题)23.已知一立方体纸盒的体积比棱长是6c m的立方体体积大127c m3,求该立方体纸盒的棱长.24.计算下列各题:(1)4的平方根与8的立方根的和;(2)3与12的积的算术平方根与-216的立方根的和.25.某计算装置有一数据入口A和一运算结果的出口B,下表给出的是小红输入的数字及所得的运算结果:A0149162536B-1012345若小红输入的数为49,则输出的结果应为多少?若小红输入的数字为a,你能用a表示输出结果吗?26.如图,已知点D㊁E㊁F和点A㊁B㊁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若ø1=ø2,øC=øD,试探究øA 与ø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第26题)27.已知直线A BʊC D,E为A B㊁C D间的一点,连接E A㊁E C.(第27题)(1)如图(1),若øA=20ʎ,øC=40ʎ,则øA E C=㊀㊀㊀㊀ʎ;(2)如图(2),若øA=xʎ,øC=yʎ,则øA E C=㊀㊀㊀㊀ʎ;(3)如图(3),若øA=α,øC=β,则α,β与øA E 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简要说明.28.如图所示,大圆圈O内有一小圆圈O1,小圆圈O1从现在的位置沿O1O的方向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小圆圈O2,已知小圆圈半径为1.求:(1)大圆圈的面积;(2)小圆圈在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第28题)期中综合测试卷1.A㊀2.D㊀3.B㊀4.B㊀5.A㊀6.B㊀7.B㊀8.B 9.D㊀10.2或-2㊀11.3㊀9㊀12.-1㊀413.两个角相等㊀它们的补角相等㊀14.(1,-1)15.25ʎ㊀25ʎ㊀16.<㊀>㊀17.互余㊀18.50ʎ19.ø4,ø5,ø620.答案不唯一,比如:(1.5,-0.5)21.(1)ʃ13㊀(2)-11222.(1)如图㊀3.5㊀(2)平行且相等(第22题)23.7c m㊀24.(1)0或4㊀(2)025.若小红输入的数为49,则输出的结果应为6.若小红输入的数字为a,则用a表示的输出结果是a-1(aȡ0).26.øA=øF.理由如下:ȵ㊀ø1=ø2,ø1=ø3,ʑ㊀ø2=ø3.ʑ㊀B DʊC E.ʑ㊀øC=øA B D.ȵ㊀øC=øD,ʑ㊀øD=øA B D.ʑ㊀A CʊD F.ʑ㊀øA=øF.27.(1)60㊀(2)360-x-y(3)øA E C=180ʎ-α+β.理由如下:过点E作E FʊA B.ȵ㊀A BʊC D,ʑ㊀E FʊC D.ʑ㊀α+øA E F=180ʎ,β=øC E F.ʑ㊀øA E F=180ʎ-α,øC E F=β.ʑ㊀øA E C=øA E F+øC E F=180ʎ-α+β.28.(1)ȵ㊀小圆圈O1从现在的位置沿O1O的方向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小圆圈O2,ʑ㊀O1O2=4,故大圆圈半径为3.ʑ㊀S=πr2=9π.(2)小圆圈在平移过程扫过的面积是矩形的面积为4ˑ2=8.。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一、选择题1.4的平方根是()A .±2B .2C .﹣2D .±2 2.下列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 A . B . C . 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下列四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B .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5.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D 所截,//AB CD ,1140∠=︒,则D ∠的度数为( ).A .40°B .60°C .45°D .70°6.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min {a ,b }的含义为:当a <b 时,min {a ,b }=a ,当b <a 时,min {a ,b }=b .例如:min {1,﹣2}=﹣2,已知min {30,a }=a ,min {30,b }=30,且a 和b 为两个连续正整数,则a ﹣b 的立方根为( )A .﹣1B .1C .﹣2D .27.如图,直线AB ,CD 被BC 所截,若AB ∥CD ,∠1=50°,∠2=40°,则∠3等于( )A .80°B .70°C .90°D .100°8.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2,4,6,8,,…顶点依次用1A ,2A ,3A ,4A ,…表示,则顶点2021A 的坐标是( )A .(505,505)-B .(505,505)--C .(506,506)--D .(506,506)-二、填空题9.3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10.已知点,A a b ()在第四象限,||5,||3a b ==,则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坐标是__________. 11.如图,,BO CO 是ABC ACB ∠∠、的两条角平分线,100A ∠=︒,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__.12.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54°,则∠2=____度.13.将长方形纸带沿EF 折叠(如图1)交BF 于点G ,再将四边形EDCF 沿BF 折叠,得到四边形GFC D '',EF 与GD '交于点O (如图2),最后将四边形GFC D ''沿直线AE 折叠(如图3),使得A 、E 、Q 、H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D ''恰好落在BF 上若在折叠的过程中,//''EG QD ,且226∠=︒,则1∠=________.14.规定:[x]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x )表示不小于x 的最小整数,[x )表示最接近x 的整数(x≠n+0.5,n 为整数),例如:[2.3]=2,(2.3)=3,[2.3)=2.当﹣1<x <1时,化简[x]+(x )+[x )的结果是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3),PA ∥y 轴,PA=3,则点A 的坐标为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干个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边三角形,按如图中的规律摆放.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等边三角形的边“OA 1→A 1A 2→A 2A 3→A 3A 4→A 4A 5…”的路线运动,设第n 秒运动到点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20的坐标是______.三、解答题17.(1238127(2)32|--+(2)解方程:()31125x -=-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1)30.0270-=x ;(2)24925=x ;(3)2(2)9x -=.19.已知:AB BC ⊥,AB DE ⊥,垂足分别为B ,D ,12∠=∠,求证:180BEC FGE ∠+∠=︒,请你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AB BC ⊥,AB DE ⊥,垂足分别为B ,D (已知).∴90ABC ADE ∠=∠=︒(垂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又∵12∠=∠(已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0BEC FGE ∠+∠=︒()20.在下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将ABC 平移后得到A B C ''',它们的各顶点坐标如下表所示: ABC(),0A a ()3,0B ()5,5C A B C ''' ()4,2A ' ()7,B b ' (),C c d '(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并填空:ABC 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A B C ''';(2)在坐标系中画出ABC 及平移后的A B C ''';(3)求出A B C '''的面积.21.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2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于是小明用2﹣1来表示2的小数部分,你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吗? 事实上,小明的表示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2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又例如:4<7<9,即2<7<3,∴7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7﹣2)请解答:(1)57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是 .(2)如果11的小数部分为a ,7的整数部分为b ,求|a ﹣b |+11的值.(3)已知:9+5=x +y ,其中x 是整数,且0<y <1,求x ﹣y 的相反数.22.如图是一块正方形纸片.(1)如图1,若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1dm 2,则此正方形的对角线AC 的长为 dm . (2)若一圆的面积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πcm 2,设圆的周长为C 圆,正方形的周长为C 正,则C 圆 C 正(填“=”或“<”或“>”号)(3)如图2,若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 2,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12cm 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3:2,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23.如图1,点E 在直线AB 、DC 之间,且180DEB ABE CDE ∠+∠-∠=︒.(1)求证://AB DC ;(2)若点F 是直线BA 上的一点,且BEF BFE ∠=∠,EG 平分DEB ∠交直线AB 于点G ,若20D ∠=︒,求FEG ∠的度数;(3)如图3,点N 是直线AB 、DC 外一点,且满足14CDM CDE ∠=∠,14ABN ABE ∠=∠,ND 与BE 交于点M .已知()012CDM αα∠=︒<<︒,且//BN DE ,则NMB ∠的度数为______(请直接写出答案,用含α的式子表示).24.已知,如图1,直线l 2⊥l 1,垂足为A ,点B 在A 点下方,点C 在射线AM 上,点B 、C 不与点A 重合,点D 在直线11上,点A 的右侧,过D 作l 3⊥l 1,点E 在直线l 3上,点D 的下方.(1)l 2与l 3的位置关系是 ;(2)如图1,若CE平分∠BCD,且∠BCD=70°,则∠CED=°,∠ADC=°;(3)如图2,若CD⊥BD于D,作∠BCD的角平分线,交BD于F,交AD于G.试说明:∠DGF=∠DFG;(4)如图3,若∠DBE=∠DEB,点C在射线AM上运动,∠BDC的角平分线交EB的延长线于点N,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探索∠N:∠BCD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直接写出比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依据平方根的定义:如果x2=a,则x是a的平方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2)2=4,∴4的平方根是±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根据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对各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C,D选项中的图案不能通过平移得到,B选项中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故选B.解析:B【分析】根据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对各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C,D选项中的图案不能通过平移得到,B选项中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平移的应用等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D【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点(3,-2)所在象限是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B、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原命题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D、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5.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D,进而利用邻补角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如图,∵AB∥CD,∴∠2=∠D,∵∠1=140°,∴∠D=∠2=180°−∠1=180°−140°=4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6.A【分析】根据a,b的范围即可求出a−b的立方根.【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30b30∵25<30<36,∴5306,∵a和b为两个连续正整数,∴a=5,b=6,∴a﹣b=﹣1,∴﹣1的立方根是﹣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用新定义解决数学问题及无理数的估计,立方根的求法,正确理解新定义是求解本题的关键.7.C【分析】根据AB∥CD判断出∠1=∠C=50°,根据∠3是△ECD的外角,判断出∠3=∠C+∠2,从而求出∠3的度数.【详解】解:∵AB∥CD,∴∠1=∠C=50°,∵∠3是△ECD的外角,∴∠3=∠C+∠2,∴∠3=50°+40°=9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找出部分An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4n+1(−n−1,−n−1),A4n+2(−n−1,n+1),A4n+3(n+1,n+1),A4n+4(n+1,−解析:C【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找出部分A n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4n+1(−n−1,−n−1),A4n+2(−n−1,n+1),A4n+3(n+1,n+1),A4n+4(n+1,−n−1)(n为自然数)”,依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观察发现:A1(−1,−1),A2(−1,1),A3(1,1),A4(1,−1),A5(−2,−2),A6(−2,2),A7(2,2),A8(2,−2),A9(−3,−3),…,∴A4n+1(−n−1,−n−1),A4n+2(−n−1,n+1),A4n+3(n+1,n+1),A4n+4(n+1,−n−1)(n为自然数),∵2021=505×4+1,∴A2021(−506,−50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变化规律“A4n+1(−n−1,−n−1),A4n+2(−n−1,n+1),A4n+3(n+1,n+1),A4n+4(n+1,−n−1)(n为自然数)”.二、填空题9..【详解】【分析】先确定,再根据平方根定义可得的平方根是±.【详解】因为,6的平方根是±,所以的平方根是±.故正确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核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定义.此题关键要看清符号所表示解析:【详解】=.6=,6的平方根是6故正确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核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定义.此题关键要看清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0.【分析】由第四象限点的坐标符号是(+,-),可得,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在第四象限,则,所以,又因为关于y 轴对称,x 值相反,y 值不变,解析:53--(,) 【分析】由第四象限点的坐标符号是(+,-),可得53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 a b ()在第四象限,则00a b ><,,所以53A -(,), 又因为53A -(,)关于y 轴对称,x 值相反,y 值不变, 所以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坐标为53--(,). 故答案为53--(,).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意义和对称的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11.140°.【分析】△ABC 中,已知∠A 即可得到∠ABC 与∠ACB 的和,而BO 和CO 分别是∠ABC ,∠ACB 的两条角平分线,即可求得∠OBC 与∠OCB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析:140°.【分析】△ABC 中,已知∠A 即可得到∠ABC 与∠ACB 的和,而BO 和CO 分别是∠ABC ,∠ACB 的两条角平分线,即可求得∠OBC 与∠OCB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ABC 中,∠ABC +∠ACB =180°−∠A =180°−100°=80°,∵BO 、CO 是∠ABC ,∠ACB 的两条角平分线.∴∠OBC =12∠ABC ,∠OCB =12∠ACB ,∴∠OBC +∠OCB =12(∠ABC +∠ACB )=40°,在△OBC 中,∠BOC =180°−(∠OBC +∠OCB )=140°.故填:1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12.7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知,由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详解】解:如图,长方形的两边平行,,折叠,,.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解析:7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34∠=∠,由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2∠.【详解】解:如图,长方形的两边平行,∴13∠=∠,折叠,∴34∠=∠,2180341805454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32°【分析】连接EQ ,根据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解析:32°【分析】连接EQ ,根据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得到EQ GD ''∥,=QEG EGB ∠∠,根据EG QD ''∥得到=QD G EGB ''∠∠,从而求得=QEG QD G ''∠∠,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EQ ∥GD ''∴=QEG EGB ∠∠∵EG ∥QD ''=QD G EGB ''∠∠∴=QEG QD G ''∠∠∵226∠=︒,QD C ''''∠=90°∴=QEG QD G ''∠∠=180°-90°-26°=6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QEO ∠∠ ∴1=2QEG ∠1∠=32° 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4.﹣2或﹣1或0或1或2.【分析】有三种情况:①当时,[x]=-1,(x )=0,[x )=-1或0,∴[x]+(x )+[x )=-2或-1;②当时,[x]=0,(x)=0,[x)=0,∴[x]解析:﹣2或﹣1或0或1或2.【分析】有三种情况:①当10-<<时,[x]=-1,(x)=0,[x)=-1或0,x∴[x]+(x)+[x)=-2或-1;x=时,[x]=0,(x)=0,[x)=0,②当0∴[x]+(x)+[x)=0;③当01<<时,[x]=0,(x)=1,[x)=0或1,x∴[x]+(x)+[x)=1或2;综上所述,化简[x]+(x)+[x)的结果是-2或﹣1或0或1或2.故答案为-2或﹣1或0或1或2.点睛: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读懂题意并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5.(-2,6)或(-2,0).【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位于该点的上下,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点P(-2,3),PA∥y轴,PA=3,得在P点解析:(-2,6)或(-2,0).【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位于该点的上下,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点P(-2,3),PA∥y轴,PA=3,得在P点上方的A点坐标(-2,6),在P点下方的A点坐标(-2,0),故答案为:(-2,6)或(-2,0).【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掌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是解题关键,注意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以防遗漏.16.【分析】先分别求出点的坐标,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点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归纳类推得:点的坐标是,其中为正整数,因为解析:(1010,0)【分析】先分别求出点2468,,,P P P P 的坐标,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点2P 的坐标是2(1,0)P ,点4P 的坐标是4(2,0)P ,点6P 的坐标是6(3,0)P ,点8P 的坐标是8(4,0)P ,归纳类推得:点2n P 的坐标是2(,0)n P n ,其中n 为正整数,因为202021010=⨯,所以点2020P 的坐标是2020(1010,0)P ,故答案为:(1010,0).【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坐标规律探索,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7.(1);(2)【分析】(1)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直接计算即可,(2)利用立方根的含义求解再求解即可.【详解】(1)原式=(2)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解析:(1)102)4x =-【分析】(1)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直接计算即可,(2)利用立方根的含义求解1,x -再求解x 即可.【详解】(1)原式= 9(3)22+-++10=(2)解:15x -=-4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8.(1)0.3;(2);(3)或【分析】(1)先移项,再求立方根即可;(2)先两边同时除以49,再求平方根即可;(3)先开平方,可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详解】解:(1解析:(1)0.3;(2)57x =±;(3)5x =或1x =- 【分析】(1)先移项,再求立方根即可;(2)先两边同时除以49,再求平方根即可;(3)先开平方,可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详解】解:(1)∵30.0270-=x ,∴30.027x =,∴0.3x =;(2)∵24925=x , ∴22549x =, ∴57x =±; (3)∵2(2)9x -=,∴23x -=或23x -=-,解得:5x =或1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概念的运用,熟练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答案见详解.【分析】根据AB ⊥BC ,AB ⊥DE 可以得到BC ∥DE ,从而得到∠1=∠EBC=∠2,即可得到BE ∥GF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证明:∵AB⊥BC,AB⊥DE,垂足分别为B,D(己解析:答案见详解.【分析】根据AB⊥BC,AB⊥DE可以得到BC∥DE,从而得到∠1=∠EBC=∠2,即可得到BE∥G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证明:∵AB⊥BC,AB⊥DE,垂足分别为B,D(己知),∴∠ABC=∠ADE=90°(垂直定义),∴BC∥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E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l=∠2 (已知),∴∠2=∠EBC(等量代换),∴BE∥G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C+∠FG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0.(1)上,2,右,4 ;(2)见解析;(3)7.5【分析】(1)利用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变化:A(a,0),A′(4,2);B(3,0),B′(7,b),即可得出A,B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解析:(1)上,2,右,4 ;(2)见解析;(3)7.5【分析】(1)利用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变化:A(a,0),A′(4,2);B(3,0),B′(7,b),即可得出A,B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出图形.(2)根据(1)中图象变化,得出△A′B′C′;AB×y c得出即可.(3)利用S△ABC=S△A′B′C′=12【详解】解:(1)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变化:A(a,0),A′(4,2);B(3,0),B′(7,b);△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A′B′C′;(2)如图所示:(3)S△ABC=S△A′B′C′=12AB×y c=12×3×5=7.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的性质与作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根据A,B两点坐标变化得出图象平移变化位置是解题关键.21.(1)7;-7;(2)5;(3)13-.【分析】(1)估算出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2)分别确定出a、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3)根据题意确定出等式左边的整数部分得出y的值,进而求解析:(1)757;(2)5;(3)5【分析】(157(2)分别确定出a、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3)根据题意确定出等式左边的整数部分得出y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1)∵7578,∴57757.故答案为:757.(2)∵3114,∴113a,∵273,∴b=2∴1111111111=5(3)∵253∴11<12,∵,其中x 是整数,且0﹤y <1,∴x =11,y =,∴x-y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及其运算.估算无理数的整数部分是解题关键.22.(1);(2)<;(3)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面积,易求得正方形边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对角线长;(2)由圆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可求周长,比较两数大小可以采用比商法; (3)采解析:(12)<;(3)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面积,易求得正方形边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对角线长;(2)由圆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可求周长,比较两数大小可以采用比商法; (3)采用方程思想求出长方形的长边,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1)由已知AB 2=1,则AB =1,由勾股定理,AC ;(2,周长为2.1C C <圆正;即C 圆<C 正; 故答案为:<(3)不能;由已知设长方形长和宽为3xcm 和2xcm∴长方形面积为:2x •3x =12解得x∴长方形长边为>4∴他不能裁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在正方形、圆、长方形面积中的应用,灵活的进行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与无理数大小比较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10°;(3)【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E 作HE ∥CD ,设 由(1)得AB ∥CD解析:(1)见解析;(2)10°;(3)18015α︒-【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CDE DEF ∠=∠结合已知条件180DEB ABE CDE ∠+∠-∠=︒,得出180,FEB ABE ∠+∠=︒即可证明;(2)过点E 作HE ∥CD ,设,,GEF x FEB EFB y ∠=∠=∠= 由(1)得AB ∥CD ,则AB ∥CD ∥H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0,DEF D EFB y ∠=∠+∠=︒+再由EG 平分DEB ∠,得出,DEG GEB GEF FEB x y ∠=∠=∠+∠=+则2DEF DEG GEF x y ∠=∠+∠=+,则可列出关于x 和y 的方程,即可求得x ,即GEF ∠的度数;(3)过点N 作NP ∥CD ,过点M 作QM ∥CD ,由(1)得AB ∥CD ,则NP ∥CD ∥AB ∥QM ,根据14CDM CDE ∠=∠和CDM α∠=,得出3,MDE α∠=根据CD ∥PN ∥QM ,DE ∥NB ,得出,PND CDM DMQ α∠=∠=∠=3,EDM BNM α∠=∠=即4,BNP α∠=根据NP ∥AB ,得出4,PNB ABN α∠=∠=再由14ABN ABE ∠=∠,得出16,ABM α∠=由AB ∥QM ,得出18016,QMB α∠=︒-因为NMB NMQ QMB ∠=∠+∠,代入α的式子即可求出BMN ∠.【详解】(1)过点E 作EF ∥CD ,如图,∵EF ∥CD ,∴,CDE DEF ∠=∠∴,DEB CDE DEB DEF FEB ∠-∠=∠-∠=∠∵180DEB ABE CDE ∠+∠-∠=︒,∴180,FEB ABE ∠+∠=︒∴EF ∥AB ,∴CD ∥AB ;(2)过点E 作HE ∥CD ,如图,设,,GEF x FEB EFB y ∠=∠=∠=由(1)得AB ∥CD ,则AB ∥CD ∥HE ,∴20,,D DEH HEF EFB y ∠=∠=︒∠=∠=∴20,DEF DEH HEF D EFB y ∠=∠+∠=∠+∠=︒+又∵EG 平分DEB ∠,∴,DEG GEB GEF FEB x y ∠=∠=∠+∠=+∴2,DEF DEG GEF x y x x y ∠=∠+∠=++=+即220,x y y +=︒+解得:10,x =︒即10GEF ∠=︒;(3)过点N 作NP ∥CD ,过点M 作QM ∥CD ,如图,由(1)得AB ∥CD ,则NP ∥CD ∥AB ∥QM ,∵NP ∥CD ,CD ∥QM ,,CDM α∠=∴PND CDM DMQ α∠=∠=∠=,又∵14CDM CDE ∠=∠, ∴33,MDE CDM α∠=∠=∵//BN DE ,∴3,MDE BNM α∠=∠=∴34,PNB PND BNM ααα∠=∠+∠=+=又∵PN ∥AB ,∴4,PNB NBA α∠=∠= ∵14ABN ABE ∠=∠, ∴44416,ABM ABN αα∠=∠=⨯=又∵AB ∥QM ,∴180,ABM QMB ∠+∠=︒∴18018016,QMB ABM α∠=︒-∠=︒-∴1801618015NMB NMQ QMB ααα∠=∠+∠=+︒-=-.【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相等的角,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来计算和推导角之间的关系.24.(1)互相平行;(2)35,20;(3)见解析;(4)不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解析:(1)互相平行;(2)35,20;(3)见解析;(4)不变,12【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4)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直线l2⊥l1,l3⊥l1,∴l2∥l3,即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故答案为:互相平行;(2)∵CE平分∠BCD,∴∠BCE=∠DCE=1BCD,2∵∠BCD=70°,∴∠DCE=35°,∵l2∥l3,∴∠CED=∠DCE=35°,∵l2⊥l1,∴∠CAD=90°,∴∠ADC=90°﹣70°=20°;故答案为:35,20;(3)∵CF平分∠BCD,∴∠BCF=∠DCF,∵l2⊥l1,∴∠CAD=90°,∴∠BCF+∠AGC=90°,∵CD⊥BD,∴∠DCF+∠CFD=90°,∴∠AGC=∠CFD,∵∠AGC=∠DGF,∴∠DGF=∠DFG;(4)∠N:∠BCD的值不会变化,等于1;理由如下:2∵l2∥l3,∴∠BED=∠EBH,∵∠DBE=∠DEB,∴∠DBE=∠EBH,∴∠DBH=2∠DBE,∵∠BCD+∠BDC=∠DBH,∴∠BCD+∠BDC=2∠DBE,∵∠N+∠BDN=∠DBE,∴∠BCD+∠BDC=2∠N+2∠BDN,∵DN平分∠BDC,∴∠BDC=2∠BDN,∴∠BCD=2∠N,∴∠N:∠BCD=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勐捧中学2013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00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已知P (4,-2),则点P 在第 象限。
2. 2)5(±的算术平方根是 ,36的平方根是 . 327-=3.如图,a 、b 直线相交,∠1=600,则∠3=________,∠2=__________.4.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5.如图,要从小河a 引水到村庄A ,请设计并作出一条最佳路线,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 6. 37-的相反数是 , 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7.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8.将点P (-2,-1)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A ′,A ′的坐标是 .9.23- 23-; 10.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_________ 、 _________.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1.16的算术平方根为 ( )A 、4B 、4±C 、2D 、2±1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 A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B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 、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13.在实数70107.081221.03、、、、- 。
π中,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414.如图,∠ADE 和∠CED 是( )A .同位角B .内错角C .同旁内角D .互为补角15.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 )16.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 A .(2,3) B .(2,-3) C .(-2,3) D .(-2, -3)17.2)2(-的平方根是 ( ) A .±2 B. ±1.414 C. ±2 D.-218.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 A .3355-=- B.6.06.3-=- C. 13)13(2-=- D. 636±= 19.-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之和为 ( ) A.0 B.6 C.0或-6 D.0或620.在△ABC 中,∠A=20 o ,∠B=50 o,则∠C = ( )A 、60°B 、70°C 、110°D 、120° 三、计算题: (每题5分,共10分)21、 22、第(11)题E DCBA第14题四、解答题:(共50分)23、(8分)如图,AB ∥CD ,∠1=45°,∠D =∠C ,求∠D 、∠C 、∠B 的度数.1AB CD24.(8分)如图,∠5=∠CDA =∠ABC ,∠1=∠4,∠2=∠3,∠BAD +∠CDA =180°,填空:∵∠5=∠CDA (已知)∴ // ( ) ∵∠5=∠ABC (已知)∴ // ( ) ∵∠2=∠3(已知)∴ // ( )∵∠BAD +∠CDA =180°(已知)∴ // ( ) 25.(7分)如图,OA ⊥OB ,OC ⊥OD ,∠BOC =30°,求∠AOD 的度数.26.(8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结A(-2,1),B(-2,-1),C(2,-2),D(2,3)各点, 你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试求出该图形的面积.27.(7分)如图,直线l n l m ⊥⊥,,∠1=∠2,求证∠3=∠4.28、(12分).如图,AB ∥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 与∠PAB,∠PCD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关系加以说明.(1)PDC BA (2)PD C BA(3)P C BA(4)PDC BA勐捧中学2013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数学参考答案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第四象限2、5 ;或-; -33、∠3=600 ,∠2=12004、∠BOD ;∠BOC5、作图略,垂线段最短。
数学(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完整

数学(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完整一、选择题1.实数2的平方根为()A .2B .2±C .2D .2±2.在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3.已知点P 的坐标为P (3,﹣5),则点P 在第( )象限. A .一B .二C .三D .四4.下列命题中属假命题的是( )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C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D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5.下列几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②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 ③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 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一个内角. A .1个B .2个C .3个D .46.小雪在作业本上做了四道题目:①327-=﹣3;②±16=4;③381=9;④2(6)-=-6,她做对了的题目有( ) A .1道B .2道C .3道D .4道7.如图,//AB CD ,FG 平分EFD ∠,168∠=︒,则BGF ∠=( )A .112°B .126°C .136°D .146°8.如图,长方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 (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 .(﹣1,﹣1)B .(﹣1,1)C .(﹣2,1)D .(2,0)二、填空题9.如果1x +和2y -互为相反数,那么xy =________.10.已知点P (3,﹣1)关于x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a +b ,1﹣b ),则a =___,b =___.11.如图,在ABC 中,90C ∠=︒,30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1DE =,则BC =__________.12.如图所示,已知AB ∥CD ,EF 平分∠CEG ,∠1=80°,则∠2的度数为______.13.如图,将ABC 沿着AC 边翻折得到AB 1C ,连接BB 1交AC 于点E ,过点B 1作B 1D //AC 交BC 延长线于点D ,交BA 延长线于点F ,连接DA ,若∠CBE =45°,BD =6cm ,则ADB 1的面积为_________.14.“⊗”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 和b ,都有21a b b ⊗=+.例如:2955126⊗=+=.当m 为有理数时,则(3)m m ⊗⊗等于________.15.已知ABC ∆的面积为16,其中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7,0,1,0A B -,顶点C 在y 轴上,那么点C 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10,1A 、()21,1A 、()31,0A 、()42,0A …,那么点25A 的坐标为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 (1)()()2201730.042731+-+--- (2)()231664532-----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23126x -= (2)()3180x --=19.已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结合图1,探索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1)如图1,已知ABC ∠与DEF ∠中,//AB FE ,//BC DE ,AB 与DE 相交于点G .问:ABC ∠与DEF ∠有何关系?①请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 理由://AB FE ,AGE DEF ∴∠+∠= ( ).//BC DE ,AGE ABC ∴∠=∠( ). ABC DEF ∴∠+∠= .②结论:ABC ∠与DEF ∠关系是 .(2)如图2,已知//AB FE ,//BC ED ,则ABC ∠与DEF ∠有何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由(1)、(2)你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 .20.三角形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 为坐标原点,()2,3-A ,()3,1B -,()1,2C -.(1)将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111A B C △,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 (2)将ABC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222A B C △,画出平移后的222A B C △; (3)直接写出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______平方单位.(直接写出结果) 21.已知:a 是815+的小数部分,b 是815-的小数部分. (1)求a 、b 的值; (2)求4a +4b +5的平方根.22.如图,阴影部分(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5×5的网格格点上. (1)请求出图中阴影部分(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2)若边长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求213a b +-的值.23.如图1,AB //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100EOF ∠=︒.(1)求BEO OFD ∠+∠的值;(2)如图2,直线MN 分别交BEO ∠、OFC ∠的角平分线于点M 、N ,直接写出EMN FNM ∠-∠的值;(3)如图3,EG 在AEO ∠内,AEG m OEG ∠=∠;FH 在DFO ∠内,DFH m OFH ∠=∠,直线MN 分别交EG 、FH 分别于点M 、N ,且50FMN ENM ∠-∠=︒,直接写出m 的值.24.己知:如图①,直线MN ⊥直线PQ ,垂足为O ,点A 在射线OP 上,点B 在射线OQ 上(A 、B 不与O 点重合),点C 在射线ON 上且2OC =,过点C 作直线//l PQ .点D 在点C 的左边且3CD =(1)直接写出的BCD ∆面积 ;(2)如图②,若AC BC ⊥,作CBA ∠的平分线交OC 于E ,交AC 于F ,试说明CEF CFE ∠=∠;(3)如图③,若ADC DAC ∠=∠,点B 在射线OQ 上运动,ACB ∠的平分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H ,在点B 运动过程中HABC∠∠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2的平方根是2±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2.D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 、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 B 、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 C 、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 D解析:D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 、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 B 、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C、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D、不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上面的三角形需要由下面的三角形旋转才能得到,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熟知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D【分析】直接利用第四象限内的点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解答即可.【详解】解:∵点P的坐标为P(3,﹣5),∴点P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各象限坐标特点如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一象限(+,-).4.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A、C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和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对D进行判断.【详解】解: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a,b,c是直线,若a⊥b,b⊥c,则a∥c,所以B选项为假命题;C、a,b,c是直线,若a∥b,b∥c,则a∥b,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D、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所以D选项为真命题.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无理数及数轴表示实数,难度一般,认真理解判断即可.5.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所以①错误;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所以②正确;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所以③正确;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所以④错误.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6.A 【分析】依据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3,故①正确故②错误;③错误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7.D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解:∵//AB CD ,168∠=︒, ∴=1=68EFD ∠∠︒, ∵FG 平分EFD ∠,∴11683422GFD EFD ∠=∠=⨯=,∵//AB CD ,∴180********BGF GFD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A 【分析】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可得到物体甲和物体乙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可得到物体甲和物体乙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三次相遇点为(2,0);由此得出规律,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第一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12112⨯=,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11243⨯=,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21283⨯=,此时在BC边相遇,即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12224⨯=,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12483⨯=,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224163⨯=,在DE边相遇,即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三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12336⨯=,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136123⨯=,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236243⨯=,在A点相遇,即第三次相遇点为(2,0);此时甲乙回到原出发点,则每相遇三次,两点回到出发点,∵202136732÷=,故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是:第二次相遇地点,即点(-1,-1).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变化规律,以及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每相遇三次,甲乙两物体同时回到原点.二、填空题9.-2【分析】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与y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和|y-2|互为相反数,∴,∴x+1=0,y-2=0,解得:x=-1,y=2,∴xy解析:-2【分析】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与y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y-2|互为相反数,∴20y +=,∴x+1=0,y-2=0, 解得:x=-1,y=2, ∴xy=-1×2=-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平方数的非负性.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和|y-2|都是非负数,所以这个数都是0.10.0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关于x 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关于a ,b 的等式,进而求出答案. 【详解】解:∵点P (3,-1)关于x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a+b ,1-b ), ∴a+b=3,1-b=1,解析:0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关于x 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关于a ,b 的等式,进而求出答案. 【详解】解:∵点P (3,-1)关于x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a +b ,1-b ), ∴a +b =3,1-b =1, 解得:a =3,b =0, 故答案为:3,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11.【解析】已知∠C=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C=DE=1;因,根据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2DE=2,所以BC=CD+DB=1+2=3.解析:【解析】已知∠C =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C=DE =1;因30B DE AB ∠=︒⊥,,根据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2DE =2,所以BC=CD+DB =1+2=3.12.50°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易求∠2的度数. 【详解】解:∵EF 平分∠CEG ,∴∠CEG=2∠CEF,又∵AB∥CD,∴∠2=∠CEF=(180°−∠1)=50°,解析:50°【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易求∠2的度数.【详解】解:∵EF平分∠CEG,∴∠CEG=2∠CEF,又∵AB∥CD,∴∠2=∠CEF=12(180°−∠1)=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确定内错角相等,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13.cm²【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BB1,且B1D平行AC,得到AC为三角形ADB中位线,从而求解.【详解】解: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BB1,∵B1D∥AC,∴解析:92cm²【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BB1,且B1D平行AC,得到AC为三角形ADB中位线,从而求解.【详解】解: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BB1,∵B1D∥AC,∴AC为三角形ADB中位线,∴BC=CD=12BD=3cm,在Rt△BCE中,∠CBE=45°,BC=3cm,∴CE2+BE2=BC2,解得BE=CE.∴EB 1=BE ∵CE 为△BDB 1中位线,∴DB1=2CE ,△ADB 1的高与EB 1相等,∴S△ADB 1=12×DB 1×EB 1=1292cm ², 故答案为:92cm ².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解题关键是能够明确AC 为△ADB 的中位线从而得出答案.14.101【分析】根据“”的定义进行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 =101.故答案为:101.【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理解新定义的法则是解题关键.解析:101【分析】根据“⊗”的定义进行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3)m m ⊗⊗=2(31)m ⊗+=10m ⊗=2101+ =101.故答案为:101.【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理解新定义的法则是解题关键.15.或【分析】已知,可知AB=8,已知的面积为,即可求出OC 长,得到C 点坐标.【详解】∵∴AB=8∵的面积为∴=16∴OC=4∴点的坐标为(0,4)或(0,-4)故答案为:(0,4)解析:(0,4)或(0,4) -【分析】已知()()7,0,1,0A B -,可知AB=8,已知ABC ∆的面积为16,即可求出OC 长,得到C 点坐标.【详解】∵()()7,0,1,0A B -∴AB=8∵ABC ∆的面积为16 ∴12AB OC ⨯⨯=16 ∴OC=4∴点C 的坐标为(0,4)或(0,-4)故答案为:(0,4)或(0,-4)【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性质,已知两点坐标可得出两点间距离长度,如果此两点在坐标轴上,求解距离很简单,如果不在坐标轴上,可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 16.【分析】结合图象可知,纵坐标每四个点循环一次,而25=4×6+1,故的纵坐标与的纵坐标相同,根据题中每一个周期第一点的坐标可推出,即可求解.【详解】结合图像可知,纵坐标每四个点一个循环,…解析:()12,1【分析】结合图象可知,纵坐标每四个点循环一次,而25=4×6+1,故25A 的纵坐标与()10,1A 的纵坐标相同,根据题中每一个周期第一点的坐标可推出()412,1n A n +=,即可求解.【详解】结合图像可知,纵坐标每四个点一个循环,254=6÷……1,∴25A 是第七个周期的第一个点,每一个周期第一点的坐标为:()10,1A ,()()592,1,4,1A A ,()412,1n A n +∴=,25=46+1⨯,∴25A (12,1).故答案为:(12,1).【点睛】本题属于循环类规律探究题,考查了学生归纳猜想的能力,结合图象找准循周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1)1.2;(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1的奇数次幂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2)、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绝对值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解析:(1)1.2;(27【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1的奇数次幂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2)、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绝对值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原式()()0.23310.2331 1.2=+-+--=-++=(2)原式(445244527=---=---= 18.(1);(2)【分析】(1)先移项,再把系数化1,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即可求解;(2)先移项,再根据立方根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解:∵∴∴∴;(2)解:∵∴∴∴.解析:(1)3x =±;(2)3x =【分析】(1)先移项,再把系数化1,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即可求解;(2)先移项,再根据立方根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解:∵23126x -=∴2327x =∴29x =∴3x =±;(2)解:∵()3180x --=∴()318x -= ∴12x -=∴3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1)①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80°;②互补;(2)(相等);(3)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分析】(1)如图1,根据,,即可得与的关系;(2)如图2,根据解析:(1)①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80°;②互补;(2)ABC DEF ∠=∠(相等);(3)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分析】(1)如图1,根据//AB FE ,//BC ED ,即可得ABC ∠与DEF ∠的关系;(2)如图2,根据//AB FE ,//BC ED ,即可得ABC ∠与DEF ∠的关系;(3)由(1)(2)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理由://AB FE ,180AGE DEF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C DE ,AGE ABC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80ABC DEF ∴∠+∠=︒.②结论:ABC ∠与DEF ∠关系是互补.故答案为:①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80︒;②相等.(2)ABC DEF ∠=∠,理由如下://AB FE ,DGA DEF ∴∠=∠,//BC DE ,DGA ABC ∴∠=∠,ABC DEF ∴∠=∠.(3)由(1)、(2)你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互补或相等,故答案为:这两个角互补或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0.(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把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到三角形;(2)把三角形的各顶点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32【分析】(1)把三角形ABC 的各顶点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的对应点1A 、1B 、1C ,再顺次连接即可得到三角形111A B C ;(2)把三角形ABC 的各顶点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的对应点2A 、2B 、2C ,再顺次连接即可得到三角形222A B C ;(3)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2个直角边长为2,1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一个两直角边长为1,1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1)平移后的三角形111A B C 如下图所示;(2)平移后的三角形222A B C 如下图所示;(3)三角形ABC的面积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2个直角边长为2,1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一个两直角边长为1,1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ABC11122212111=⨯-⨯⨯-⨯⨯-⨯⨯2221411=---23=.2【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图形的平移要归结为图形顶点的平移;格点中的三角形的面积通常整理为长方形的面积与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差.21.(1)a=﹣3,b=4﹣;(2)±3.【分析】(1)根据3<<4,即可求出a、b的值;(2)把a,b代入代数式计算求值,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3<<4,∴11<8+<12,解析:(1)a153,b=4152)±3.【分析】(1)根据3154,即可求出a、b的值;(2)把a,b代入代数式计算求值,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3<15<4, ∴11<8+15<12,4<8﹣15<5,∵a 是815+的小数部分,b 是815-的小数部分,∴a =8+15﹣11=15﹣3,b =8﹣15﹣4=4﹣15.(2)()()445415344155415121641559a b ++=-+-+=-+-+=, ∴4a +4b +5的平方根为:9±=±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等知识,能熟练估算15的近似值,进而求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22.(1)S=13,边长为 ;(2)6【详解】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得出正方形的边长;(2)、根据无理数的估算得出a 和b 的值,然后得出答案.解析:(1)S=13,边长为 13;(2)6【详解】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得出正方形的边长;(2)、根据无理数的估算得出a 和b 的值,然后得出答案.详解:解:(1)S=25-12=13, 边长为, (2)a=3,b= -3 原式=9+-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无理数的估算,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得出边长.23.(1) ;(2)的值为40°;(3).【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 (2)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解析:(1)260BEO DFO ∠+∠=︒ ;(2)EMN FNM ∠-∠的值为40°;(3)53. 【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M 作MK ∥A 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 =∠OEM =x ,∠CFN =∠OFN =y ,由∠BEO +∠DFO =260°可求x -y =40°,进而求解;(3)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50FMN ENM ∠-∠=︒,可得50KFD AEG ∠-∠=︒,结合260AEG n OEG DFK n OFK BEO DFO ∠=∠=∠∠+∠=︒,,,可得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可得关于n 的方程,计算可求解n 值.【详解】证明:过点O 作OG ∥AB ,∵AB ∥CD ,∴AB ∥OG ∥CD ,∴180180BEO EOG DFO FOG ∠+∠=︒∠+∠=︒,, ∴360BEO EOG DFO FOG ∠+∠+∠+∠=︒,即360BEO EOF DFO ∠+∠+∠=︒,∵∠EOF =100°,∴∠260BEO DFO +∠=︒;(2)解: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EM 平分∠BEO ,FN 平分∠CFO ,设BEM OEM x CFN OFN y ∠=∠=∠=∠=,,∵260BEO DFO ∠+∠=︒∴21802260BEO DFO x y ∠+∠=+︒-=︒,∴x -y =40°,∵MK ∥AB ,NH ∥CD ,AB ∥CD ,∴AB ∥MK ∥NH ∥CD ,∴EMK BEM x HNF CFN y KMN HNM ∠=∠=∠=∠=∠=∠,,, ∴EMN FNM EMK KMN HNM HNF ∠+∠=∠+∠-∠+∠()x KMN HNM y =+∠-∠-=x -y=40°,故EMN FNM ∠-∠的值为40°;(3)如图,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AB ∥CD ,∴AKF KFD ∠=∠,∵AKF EHK HEK EHK AEG ∠=∠+∠=∠+∠,∴KFD EHK AEG ∠=∠+∠,∵50EHK NMF ENM ∠=∠-∠=︒,∴50KFD AEG ∠=︒+∠,即50KFD AEG ∠-∠=︒,∵AEG n OEG ∠=∠,FK 在∠DFO 内,DFK n OFK ∠=∠. ∴1180180CFO DFK OFK KFD KFD n∠=︒-∠-∠=︒-∠-∠ , 1AEO AEG OEG AEG AEG n∠=∠+∠=∠+∠, ∵260BEO DFO ∠+∠=︒,∴100AEO CFO ∠+∠=︒, ∴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180)1KFD AEG n ⎛⎫ ⎪⎝∠⎭+-∠︒=, ∴115080n ⎛⎫ ⎪⨯⎭︒︒⎝+=, 解得53n = .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5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1)3; (2)见解析; (3)见解析【详解】分析:(1)因为△BCD 的高为OC ,所以S △BCD=CD•OC ,(2)利用∠CFE+∠CBF=90°,∠OBE+∠OEB=90°,求出∠CEF=∠解析:(1)3; (2)见解析; (3)见解析【详解】分析:(1)因为△BCD 的高为OC ,所以S △BCD =12CD •OC ,(2)利用∠CFE +∠CBF =90°,∠OBE +∠OEB =90°,求出∠CEF =∠CFE .(3)由∠ABC +∠ACB =2∠DAC ,∠H +∠HCA =∠DAC ,∠ACB =2∠HCA ,求出∠ABC =2∠H ,即可得答案.详解:(1)S △BCD =12CD •OC =12×3×2=3. (2)如图②,∵AC ⊥BC ,∴∠BCF =90°,∴∠CFE +∠CBF =90°.∵直线MN ⊥直线PQ ,∴∠BOC =∠OBE +∠OEB =90°.∵BF 是∠CBA 的平分线,∴∠CBF =∠OBE .∵∠CEF =∠OBE ,∴∠CFE +∠CBF =∠CEF +∠OBE ,∴∠CEF =∠CFE .(3)如图③,∵直线l ∥PQ ,∴∠ADC =∠PAD .∵∠ADC =∠DAC∴∠CAP =2∠DAC .∵∠ABC +∠ACB =∠CAP ,∴∠ABC +∠ACB =2∠DAC .∵∠H +∠HCA =∠DAC ,∴∠ABC +∠ACB =2∠H +2∠HCA ∵CH 是,∠ACB 的平分线,∴∠ACB =2∠HCA ,∴∠ABC =2∠H ,∴H ABC ∠∠=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角平分线和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相等的角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七(下)数学期中模拟考试题
一、 选择题 1、在数-3.14,
2, 0, π,
16, 0.1010010001……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4个 2、-8的立方根与4的平方根的和是 ( ) A 、0 B 、0或4 C 、4 D 、0或-4 3、三个实数-6,-2,-7之间的大小关系 ( ) A 、-7>-6>-2 B 、-7>-2>-6 C 、-2>-6>-7 D 、-6<-2<-7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5-是25的平方根
B .25的平方根是5-
C .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D .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5、如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180=∠+∠ACD D 6、如图,AD ∥BC ,∠B=30°,DB 平分∠ADE ,则∠DEC 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7、如图,直线PQ ⊥MN ,垂足为O ,AB 是过点O 的直线,∠1=50°,则∠2•的度数为( )
A .50°
B .40°
C .60°
D .70°
8、(-1
5
)2的平方根是( )
A .125
B .-1
25
C .15
D .±15
9、一个自然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x ,则a+1的立方根是( )
E
D
C
B
A
4
3
2
1第5题图
第6
第7
A .31x +
B .23(1)x +
C .321a +
D .321x +
1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第11题) (1)零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2)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3)无理数就是带根号的数;(4)-127的立方根为±1
3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如图,已知AB ∥CD ,直线MN 分别交AB 、CD 于点M 、N ,NG 平分MND ∠,若170∠=°,则2∠的度数为( )
A 、10°
B 、15°
C 、20°
D 、35°
1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 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1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①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② 有一条公共边的角叫邻补角;③ 内错角相等,④ 对顶角相等;⑤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4、若3x +=3,则(x+3)2的值是( )
A .81
B .27
C .9
D .3 15、|6-3|+|2-6|的值为( )
A .5
B .5-26
C .1
D .26-1 二、填空题
3、—
229
169
= ________ 3
8
7
-
1=________ 4、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为35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
5、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600,则∠2= 度。
6、如果x-4是16的算术平方根,那么x+ 4的值为________.
7、如果p (a+b,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 (a,-b) 在第 象限.
8、若2-a + | b 2-9 | = 0,则ab = ____________
9、若y=33-+-x x +4 ,则x 2+y 2的算术平方根是 。
10、完成下面推理过程:
如图,已知∠1 =∠2,∠B =∠C ,可推得AB ∥CD .理由如下:
∵∠1 =∠2(已知),
且∠1 =∠CGD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 =∠CGD (等量代换).
∴CE ∥BF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B =∠C (已知),
∴∠ =∠B (等量代换).
∴AB ∥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计算或化简:
(1)()
()92144)2(2
33
2
3
-⎪⎭⎫ ⎝⎛⨯-+-⨯
-
(2)已知 化简:
2、求下列x 的值: (1)( x -1)2=4 (2) 3x 3=-81
.22ππ---+-a a ,2π<<
a 2
1H G
A
B
C
E
3、如图是小刚画的一张脸,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1,3
)表示左眼,
用(3,3)表示右眼,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4、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a-1与-a+2,求a 和这个正数。
6、画图并求解:
(1)为迎接2009年10月11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体育 迷小强利用网格设计了一个“火炬”图案,请你帮帮他:
将“火炬”图案先向右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6格, 画出平移后的图案;
(2)如图,∠AOB 内一点P :
①过点P 画PC ∥OB 交OA 于点C ,画PD ∥OA 交OB 于点D ; ②写出两个图中与∠O 互补的角; ③写出两个图中与∠O 相等的角.
7、如图,EF ∥AD ,AD ∥BC ,CE 平分∠BCF ,∠DAC =120°,∠ACF =20°,求∠FEC 的度数.
B
P
A
E
F
D
012341
2
3
4
8、如图,一轮船由B处向C处航行,在B处测得C处在B的北偏东75°方向上,在海岛上的观察所A测得B在A的南偏西30°方向上,C在A的南偏东25°方向。
若轮船行驶到C处,那么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