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
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1.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
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
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多糖是由单糖链接而成的多聚糖,杨武德等[6]用硫酸苯酚分光光度法对黄芩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炒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酒黄芩、生黄芩、酒蒸黄芩、焦黄芩,而炭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低。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Vol. 33 No. 1 Jan. 2 0 1 5
2 药理作用 2. 1 抗菌作用 黄芩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效应,能有效
木蝴蝶素 A 可诱导的炎症反应[34]。
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如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 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15]。常用
的抗真菌剂对念珠菌病效果不明显,而黄芩素在 4 mg / L 到 32mg / L 之间时,即可抑制念珠菌,抑制率高达 70%[16]。黄 芩苷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7],效果好于广
2. 5 抗肿瘤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 木蝴蝶素 A 等均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对正常上 皮、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几乎没有毒性[35]。黄芩素通过抑制 信号转导分子蛋白激酶 B( protein kinase B,AKT) 、糖原合 成酶激酶(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 、细胞外信
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1,HIV - 1) 细胞表面的包膜, 阻断 HIV - 1 进入靶细胞,具有抵抗 HIV - 1 的能力[20],已 成为当前治疗 HIV 感染的天然产物之一[21]。并且有报道 表明锌和黄芩苷的络合物能增强其抗 HIV - 1 活性[22]。汉
黄芩素能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可 能发展成为抗 HBV 的候选药物[23]。
2. 3 抗氧化作用 黄芩素通过激活转录因子 NF - E2 相
metalloproteinase 2,MMP - 2) 、MMP - 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 激活物 ( urokinase -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 和 其 受 体( urokinase -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receptor,uPAR) 的表 达,抑制人乳腺癌 MDA - MB - 231 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 移[38]。汉黄芩素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引起的 ERK、AKT 和 p38 蛋白的 磷酸化,抑制胃癌裸鼠的肿瘤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39]。汉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提取方法探究8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研究姓名梁玉彩性别女学号 30年级 07级专业化学教育系(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芸芸2011年5 月16 日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5月16日指导教师签字: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黄芩苷的提取方研究摘要黄芩是我国传统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铜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
目前,黄芩主要通过煎煮法、回流法等提取,但这些方法存在有效成分提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参阅今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以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较高,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多种多样,各有优劣,并且黄芩苷有很重要的药理作用,已成为多种中成药的组成之一,其提取方法有超滤、水提酸沉淀、醇提酸沉法等,今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方法值得关注。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Abstract: The skullca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s copper compounds baicalin, Han baicalin, baicalein, wogonin and so on. Currently, baicalin mainly through boiling, reflux extraction method, etc., bu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se methods the problem of low extraction efficiency, by referring to the literature this year, and to collate review to baicalin and baicalein were higher, Extraction of baicalin diverse, each wi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baicalin have importa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s become one of a variety of proprietary composition, methods of ultrafiltration and its extraction, water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alcohol extraction and acid Journal of Law, and so this year to develop advanced methods of concern。
黄芩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

电子分 析天 平 ( 上 海 MA1 1 0型 ) ; 高 效液 相 色谱 仪 ( Ag i L e n t l 1 0 0系列 ) ; 紫外 分 光 光 度 仪 ( 日立 uV一 3 0 1 0
-
2 . 3 . 4 稳定 性试 验 : 精 密吸 取 2 . 2项 下 供 试 液 A1
I O u l , 每隔 2 h进 样 1次 , 峰面积 R S D为 1 . 6 5 , 表 明 供试 液 在 8 h内稳定性 良好 。 2 . 3 . 5 重复性试验 : 精密称定黄芩粉末 0 . 1 g , 6 份, 按 2 . 2
2 0 0 8 1 5 ) , 均购 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甲醇 、 乙醇均
为色谱纯 , 水 为 自制超纯水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 法 与 结 果
项下 的 方 法 制 备 供 试 液 , 按 2 . 3 . 1项 下 色 谱 条 件 进 样
l O g l , 计算含量 , R S D为 1 . 4 5 , 表明方法重复性 良好 。
2 . 1 对照 品溶液 制备: 精 密 称 取 黄 芩 苷 对 照 品
7 . 5 0 mg , 7 0 乙醇溶解 定 容 于 l O ml 容量瓶中 , 即得对
2 . 3 . 6 回收率试 验 : 精 密 吸取 2 . 2项 下 供 试 液 A
0 . 5 ml , 6 份, 分 别精 密 加人 黄 芩苷 对 照 品 约 2 . 6 mg , 按
0 . 2 ) ; 检测 波长 : 2 8 0 n m; 流速 : 1 . O ml / mi n ; 柱温 : 3 0 ℃。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63 期2019 Vol.6 No.63137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郭 宇(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在我国中医药中黄岑具有清热燥湿效果,黄岑的主要成分有多糖、黄酮类等。
黄岑具有保护神经、消炎、抗氧化以及抗病毒等作用。
现今医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为了充分了解黄岑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药;黄岑;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3.137.01在《神农本草经》中黄岑早已被记载其中,黄岑是唇形科植物,又可叫作山茶根,其特征为味苦、性寒。
有关学者研究中指出,人服用黄岑后,黄岑由肺部进入脾、胆以及大肠等部位,其具有泻火、清热以及止血的效果[1]。
中药黄岑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在咳嗽、肺热、胸闷疾病中被广泛应用。
《中药部颁标准》中显示,现今常用的药物中有400多种均含有黄岑,可用作100多种疾病治疗中[2]。
医学界对黄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组研究内容见下文。
1 黄岑的化学成分1.1 多糖类在化学方面,多糖是多聚糖的一种,其由单糖链接组成。
有关学者指出,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黄岑炮制品,应用化学材料有硫酸苯酚,其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黄岑炮制品其中多糖含量存在差异。
组成黄岑的多种成分中,炭黄岑含多糖最少,炒黄岑含多糖最多。
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黄岑,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黄岑含量,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黄岑,其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大多数黄岑中多糖含量在5~13%之间,其含量会受种植、生产等因素影响。
1.2 黄酮及黄酮苷类药物的功效与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关系,对黄岑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可更仔细的了解黄岑的药理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玉田(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山东莒南276600)摘要: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
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
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search develop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dern pharmacology ofHuangQinXU Yu-tian(Ju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an 27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review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natural herb HuangQin, provide guidelines and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uangQin. Method: review and analyze recent publications. Results: there are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angQin. Conclusion: there are reasonably goo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uangQin.Keywords HuangQi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research development;黄芩又名元芩、枯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1],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9 -128-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 review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adix吉晓丽(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9-0128-证型:GI【摘要】黄芩是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黄芩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笔者就本文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Abstract】Scutellaria root is the dried root of Labiatae herb Scutellaria, which was earliest recorded in “Shen Nong’s herbal classic”.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CM treatment, and it also plays a great role in modern clinical treat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Radix,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Keywords】Baical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7.09.061黄芩性寒味苦,归肺、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08药学(1)班08312050摘要: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从而为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炮制;药理作用;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等功效。
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降压、抑菌、镇静等作用。
古代医籍中记载的黄芩炮制加工方法较多,古代炮制以炒为主,并配以辅料,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
近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除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主要方法(如炒、酒炙、炒炭等),并发展了蒸切、煮切、蜜炙等,现代对黄芩的研究不仅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发展,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有效成分、药理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的影响方面是现代黄芩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所作的整理总结。
一.黄芩的古今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1.历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根部粗大,为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
关于切制的方法,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多种。
如《肘后备急方》要求“切”;《太平圣惠方》要求“锉”;成书于清朝的《医学正传》明确要求“切片”,并一直沿用至今。
黄芩应用虽早,但直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才有“细切”的炮制记载,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1].对此概括总结如下:炒制: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2]。
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提到“凡使,先须碎,微炒过,方可入药”。
《洪氏集验方》“煅,存性”。
《妇人良方》“条芩炒焦”。
明《仁术便览》“炒黑,治便血尿”[3]。
酒炒:中医认为“酒制则升”,可以引药上行。
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酒制之后可以治疗多种上焦热证或湿热之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4-03-31
接受日期: 2004-05-31
8, 10 12 4, 7
3, 10
8, 10 10
10 12 3, 12 13 10 12
12 7
2004 V ol1 16 No1 6
温华珍等: 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续表 1
编号 No .
名称 Na m e
Abstract Scutell ar ia bai calensis Georgi is one of t he T CM (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w hich is frequent ly used in clinical t reatment . In this art icle w e outline the g eneral situat ion of chemical constitutions study of S . baical ensis Georgi and then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 s drug - processing technics and the pharmacologic st udy. Key words Scutell ari a baical ensis Georg i; chemical constit ut ions; drug- processing
5, 7-OH; 6-A- L- ar abino py r ano se; 8-B- D- g lucopy r ano se 5, 7-OH; 8-C-B - D- g luco py r ano se 5- OH; 6- OCH3; 7-O-G lucuronic acid 5, 7, 2c5c-OH ; 6c, 8-OCH3 5, 7, 5c- OH; 6, 8- O CH3; 2c- O- B- D- g luco py r ano se 5, 7, 3, 2c, 6c-OH 5, 7, 3c, 4c-OH 5, 2c, 6c- OH ; 7, 8- O CH3 5, 6-OH; 7-O-D-glucose 5, 7, 8-OH 5, 7, 4c- OCH3; 8- O-D-Glucuronic acid 5, 2c- OH; 7, 8, 6c- O CH3 5, 6-OH; 7-O-B - D- g luco py r ano se 5, 6- OH; 7- OCH3 5, 7, 2c- OH 5, 7, 2c- OH; 8- O CH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0209005)
* 通讯作者 T el: 010-62772265; E-mail: luoga@ t singhua. edu. cn
图 1 黄芩中的黄酮和黄酮醇类成分 Fig . 1 Flavone and flavono l in Scutellar ia baicalensis Georg i
Isoscut ellarein8-O-D-glucuronat e 24 黄芩黄酮 Ñ Skullcapf lavone 25 黄芩素-7- O-B-D-吡喃葡萄糖苷
Baicalein-7-O- B-glucopyranoside 26 7-甲氧基黄芩素 M et hoxybaicalein 27 5, 7, 2c- 三羟基黄酮 5, 7, 2c-T ritydroxyf lavone 28 5, 7, 2c- 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
1 黄芩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 此外还 含挥发油, 苯乙醇糖苷和少量葡萄糖, 谷甾醇, 胡萝
卜苷和微量元素等。 1. 1 黄酮和黄酮醇类
黄芩中的黄酮类 成分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基
础, 其中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是最 主要的活性成分。从黄芩中获得黄酮和黄酮醇类化 合物四十多种, 几乎所有黄酮和黄酮醇类成分在 C5 位上都有羟基取代, 黄酮苷化常在 C5, C7, C6, C8 位, 黄酮醇类成分较少。见表 1。 1. 2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
5, 7, 2c- Tritydroxy-8- met hoxyflavone 29 5, 7, 2c, 5c-四羟基黄酮 5, 7, 2c, 5c-Tet rahydroxy flavone 30 5, 7, 2c- 三羟基-6c-甲氧基黄酮
5, 7, 2c- Trihydroxy- 6c-met hoxyf lavone 31 5, 7, 2c, 3c-四羟基黄酮 5, 7, 2c, 3c-Tet rahydroxyf lavone 32 5, 7, 2c- 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
5, 7, 2c, 5c-OH 5, 7, 2c- OH; 6c- O CH 3
5, 7, 2c, 3c-OH 5, 7, 2c- OH; 6- O CH3
2004 V ol1 16 N o1 6
分子式 分子量 M . F M. W
C15H 10O 5 270 C21H18O11 446
文献 Ref .
摘 要 黄芩是一味常用中药, 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本文 概述了黄 芩的化学成 分研究概 况, 并对 其炮制 工艺和炮制品的药理研究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黄芩; 化学成分; 炮制
GENERAL SITU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TIONS AND DRUG- PROCESSING OF SCUTELLARI A BAICALENSIS GEORGI
Chry sin- 8- C-B- D- g lucopy r ano side 15 木蝴蝶素 A-7-O-葡萄糖醛酸苷
Or o x ylinA- 7- O- g lucur onide 16 粘毛黄芩素 Ó V iscidulin Ó 17 粘毛黄芩素 Ó-2c-O-B-D-吡喃葡萄糖苷
Viscidulin Ó- 2c-O-B-D-glucopyranoside 18 粘毛黄芩素 Ñ V iscidulin Ñ 19 左旋圣草素 Eriodict yol 20 粘毛黄芩素 Ò V iscidulin Ò 21 黄芩素-7- O-D-葡萄糖苷 Baicalein-7-O-D-glucoside 22 去甲汉黄芩素 N orw ogonin 23 异黄芩素 8-O-4, 5
7 6 7 3, 8 8, 10 9, 16 15
C26H28O13 548
9, 15
C21H 20O 9 416
C22H20O11 460
C17H 14O 8 346 C23H24O13 508
C15H 10O 7 302 C15H 10O 6 286 C17H 14O 7 330 C21H20O10 432 C15H 10O 5 270 C24H24O12 504
5, 7, 2c- Trihydroxy- 6-met hoxyflavon e
结构 St ructure
5, 6, 7-OH 5, 6-OH; 7-O-G lucuronic acid 5, 7- OH; 8- OCH3 5- OH; 8- OCH3; 7-O-G lucuronic acid 5- OH; 6, 7, 4c- O CH3 5, 7- OH; 6- OCH3 5, 2c- OH; 6, 7, 8- O CH3 5-O-D-glucose; 7-O H; 8-O CH 3 5, 7, 2c- OH; 6- O CH3 5, 2c- OH; 6, 7, 8, 6c-O CH3 5, 7-OH 5, 7-OH; 6-B-D-glucopyranose; 8- A- L-arabinopyranose
WEN H ua- zhen1, 2, X IA O Sheng- yuan1, WA N G Y-i m ing1, LU O Guo- an1, 2*
( 1. Chemistr y Dep ar tment , T singhua Univer 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2. Dep ar tment of Phar macy , Jiangx i College of T CM , N anchang 330006, China)
C18H 16O 7 344 C21H20O11 448
C16H 12O 5 284 C15H 10O 5 270 C16H 12O 6 300
C15H 10O 6 286 C16H 12O 6 300
C15H 10O 6 286 C16H 12O 6 300
16 17 11
8, 12 8, 10
8, 12 10
5 7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编号 No .
1 黄芩苷元 Baicalein 2 黄芩苷 Baicalin
名称 Na m e
3 汉黄芩素 Wogonin 4 汉黄芩苷 W ogonoside
5 鼠尾草素 Salvigenin 6 千层纸素 O roxylin A 7 韧黄芩素- Ñ Tenax in- Ñ 8 汉黄芩素-5- O-D-葡萄糖苷 Wogonin-5-O-D-glucoside 9 韧黄芩素- Ò Tenax in- Ò 10 黄芩黄酮 Ò Skullcapf lavone Ò 11 白杨黄素 Chrysin 12 白杨素-6- C- B-D-葡萄吡喃糖基-8-C-A
-L-阿拉伯吡喃糖苷 Chrysin-6-C- B
-D-glucopyranosy-l 8-C- A-L-arabinopyranoside 13 白杨素-6- C- A-L-阿拉伯吡喃糖-8-C-B
-D-葡萄吡喃糖苷 Chrysin-6- C- A-Larabinopyranosy-l 8-C-B-D-glucopyranoside 14 白杨素-8- C-B-D-葡萄吡喃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