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动点存在性问题集锦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秒。

1) 当四边形MNQP为矩形时,有MN=QP,即MN在运动t秒后,线段QP的长度为3+t。

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BC的高等于边长的一半,即2根号3.因此,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2根号3*t平方+2t。

2) 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

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BC的高等于边长的一半,即2根号3.因此,四边形MNQP的高为2根号3.由于四边形MNQP是矩形,所以MN=QP=3+t,PQ=2根号3.因此,S=PQ*MN=2根号3*(3+t)。

函数关系式为S=2根号3*t+6根号3,t的取值范围为t≥0.2、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AB=42,∠B=45度。

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因为三角形ABD和三角形CBD相似,所以BD=AB-AD=39.由于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C=BD/根号2=39/根号2.2) 当MN∥AB时,由于三角形BMD和三角形BAC相似,所以BD/AB=MD/MN,即39/42=2t/(3+t),解XXX13秒。

3) 当△MNC为等腰三角形时,由于三角形MNC和三角形ABD相似,所以CN/AD=MN/BD,即CN/3=(3+t)/39,XXX13秒。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

压轴题动点存在性问题集锦

压轴题动点存在性问题集锦
4.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3ax+c (a>0)与y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点B的坐标为(1,0),OC=3O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是线段A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3)若点E在x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C、E、P为顶点且以AC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已知抛物线 经过 及原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物线上,任取一点 ,过点 作直线 平行于 轴交 轴于 点,交直线 于 点,直线 与直线 及两坐标轴围成矩形 (如图).是否存在点 ,使得 与 相似?若存在,求出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填空:菱形ABCD的边长是▲、面积是▲、
高BE的长是▲;
(2)探究下列问题:
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在线段BA上时,求△A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的最大值;
②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k
个单位,在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有相应的k值,使得
(2)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OCP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且 = ,求这时点P的坐标。
2.如图,已知射线DE与 轴和 轴分别交于点 和点 .动点 从点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 轴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从点D出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3)如果符合(2)中的 点在 轴的上方,连结 ,矩形 内的四个三角形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数学压轴题总结(动点)(一)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C 1:1(2)()y x x m m=-+- (m >0)与x 轴交于点B 、C ,与y 轴交于点E ,且点B 在点C 的左侧.(1)若抛物线C 1过点M (2, 2),求实数m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BCE 的面积;(3)在(1)的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 ,使得BH +EH 最小,求出点H 的坐标;(4)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C 1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点B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 相似?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第(3)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当H 落在线段EC 上时,BH +EH 最小. 2.第(4)题的解题策略是:先分两种情况画直线BF ,作∠CBF =∠EBC =45°,或者作BF //EC .再用含m 的式子表示点F 的坐标.然后根据夹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列关于m 的方程.满分解答(1)将M (2, 2)代入1(2)()y x x m m =-+-,得124(2)m m=-⨯-.解得m =4.(2)当m =4时,2111(2)(4)2442y x x x x =-+-=-++.所以C (4, 0),E (0, 2).所以S △BCE =1162622BC OE ⋅=⨯⨯=.(3)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当H 落在线段EC 上时,BH +EH 最小. 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P ,那么HP EOCP CO=. 因此234HP =.解得32HP =.所以点H 的坐标为3(1,)2. (4)①如图3,过点B 作EC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F ,过点F 作FF ′⊥x 轴于F ′. 由于∠BCE =∠FBC ,所以当CE BCCB BF=,即2BC CE BF =⋅时,△BCE ∽△FBC . 设点F 的坐标为1(,(2)())x x x m m -+-,由''FF EO BF CO =,得1(2)()22x x m m x m+-=+. 解得x =m +2.所以F ′(m +2, 0).由'CO BF CE BF =4m BF +=.所以BF =. 由2BC CE BF =⋅,得2(2)m +=整理,得0=16.此方程无解.图2 图3 图4②如图4,作∠CBF =45°交抛物线于F ,过点F 作FF ′⊥x 轴于F ′, 由于∠EBC =∠CBF ,所以BE BCBC BF=,即2BC BE BF =⋅时,△BCE ∽△BFC . 在Rt △BFF ′中,由FF ′=BF ′,得1(2)()2x x m x m+-=+. 解得x =2m .所以F ′(2,0)m .所以BF ′=2m +2,2)BF m =+.由2m=±=⋅,得2BC BE BF(2)2)+=+.解得2m m综合①、②,符合题意的m为2+例2,抛物线经过点A(4,0)、B(1,0)、C(0,-2)三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是有一点D,使得△DC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的坐标.,图1思路点拨1.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时,设交点式比较简便.2.数形结合,用解析式表示图象上点的坐标,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3.按照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4.把△DCA可以分割为共底的两个三角形,高的和等于OA.满分解答(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4,0)、B (1,0)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1(--=x x a y ,代入点C 的 坐标(0,-2),解得21-=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521)4)(1(212-+-=---=x x x x y .(2)设点P 的坐标为))4)(1(21,(---x x x .①如图2,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1<x <4,)4)(1(21---=x x PM ,x AM -=4. 如果2==CO AOPM AM ,那么24)4)(1(21=----x x x .解得5=x 不合题意.如果21==COAOPM AM ,那么214)4)(1(21=----x x x .解得2=x .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1).②如图3,当点P 在点A 的右侧时,x >4,)4)(1(21--=x x PM ,4-=x AM . 解方程24)4)(1(21=---x x x ,得5=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5(-.解方程214)4)(1(21=---x x x ,得2=x 不合题意.③如图4,当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x <1,)4)(1(21--=x x PM ,x AM -=4.解方程24)4)(1(21=---x x x ,得3-=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14,3(--.解方程214)4)(1(21=---x x x ,得0=x .此时点P 与点O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 点P 的坐标为(2,1)或)14,3(--或)2,5(-.图2 图3 图4 (3)如图5,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AC 于E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21-=x y . 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41(<<m ,那么点D 的坐标为)22521,(2-+-m m m ,点E 的坐标为)221,(-m m .所以)221()22521(2---+-=m m m DE m m 2212+-=.因此4)221(212⨯+-=∆m m S DAC m m 42+-=4)2(2+--=m .当2=m 时,△DCA 的面积最大,此时点D 的坐标为(2,1).(二)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3,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1,0)、B (3, 0)、C (0 ,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3)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思路点拨1.第(2)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点P在线段BC上时△PAC的周长最小.2.第(3)题分三种情况列方程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满分解答(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 0)两点,设y=a(x+1)(x-3),代入点C(0 ,3),得-3a=3.解得a=-1.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x+1)(x-3)=-x2+2x+3.(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当点P落在线段BC上时,PA+PC最小,△PAC的周长最小.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H.由BH PH=,BO=CO,得PH=BH=2.BO CO所以点P的坐标为(1, 2).图2 (3)点M的坐标为(1, 1)、、(1,或(1,0).考点伸展第(3)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设点M的坐标为(1,m).在△MAC中,AC2=10,MC2=1+(m-3)2,MA2=4+m2.①如图3,当MA=MC时,MA2=MC2.解方程4+m2=1+(m-3)2,得m=1.此时点M的坐标为(1, 1).②如图4,当AM=AC时,AM2=AC2.解方程4+m2=10,得m=.此时点M的坐标为或(1,.③如图5,当CM=CA时,CM2=CA2.解方程1+(m-3)2=10,得m=0或6.当M(1, 6)时,M、A、C三点共线,所以此时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1,0).图3 图4 图5例4,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1)求点B的坐标;(2)求经过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用代数法探求等腰三角形分三步:先分类,按腰相等分三种情况;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然后解方程并检验.2.本题中等腰三角形的角度特殊,三种情况的点P 重合在一起.满分解答(1)如图2,过点B 作BC ⊥y 轴,垂足为C .在Rt △OBC 中,∠BOC =30°,OB =4,所以BC =2,OC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2)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O 、A (4, 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x -4),代入点B (2,--,2(6)a -=-⨯-.解得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y x x =-=.(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2,设点P 的坐标为(2, y ). ①当OP =OB =4时,OP2=16.所以4+y 2=16.解得y =± 当P 在时,B 、O 、P 三点共线(如图2).②当BP =BO =4时,BP 2=16.所以224(16y ++=.解得12y y ==- ③当PB =PO 时,PB2=PO 2.所以22224(2y y ++=+.解得y =- 综合①、②、③,点P 的坐标为(2,-,如图2所示.图2 图3考点伸展如图3,在本题中,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那么△DOA与△OAB是两个相似的等腰三角形.由2=-=-,得抛物线的顶点为D.(4)2)y x x x因此tan DOA∠=DOA=30°,∠ODA=120°.(三)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y=k(x2+x-1)的图象交于点A(1,k)和点B(-1,-k).(1)当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随x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 的值.思路点拨1.由点A(1,k)或点B(-1,-k)的坐标可以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就是k=.题yx目中的k都是一致的.2.由点A (1,k )或点B (-1,-k )的坐标还可以知道,A 、B 关于原点O 对称,以AB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就是O .3.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当Q 落在⊙O 上是,△ABQ 是以AB 为直径的直角三角形.满分解答(1)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1,k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ky x=. 当k =-2时,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2y x=-.(2)在反比例函数ky x=中,如果y 随x 增大而增大,那么k <0.当k <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增大而增大.抛物线y =k (x 2+x +1)=215()24k x k +-的对称轴是直线12x =-. 图1 所以当k <0且12x <-时,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 随x 增大而增大. (3)抛物线的顶点Q 的坐标是15(,)24k --,A 、B 关于原点O 中心对称,当OQ =OA =OB 时,△ABQ 是以AB 为直径的直角三角形.由OQ 2=OA 2,得222215()()124k k -+-=+.解得1k =2),2k =3).图2 图3考点伸展如图4,已知经过原点O 的两条直线AB 与CD 分别与双曲线ky x=(k >0)交于A 、B 和C 、D ,那么AB 与CD 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ACBD 是平行四边形.问平行四边形ABCD 能否成为矩形?能否成为正方形?如图5,当A 、C 关于直线y =x 对称时,AB 与CD 互相平分且相等,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因为A 、C 可以无限接近坐标系但是不能落在坐标轴上,所以OA 与OC 无法垂直,因此四边形ABCD 不能成为正方形.图4 图5例6,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对称轴是直线x =1,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3)点E 为y 轴上一动点,CE 的垂直平分线交CE 于点F ,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且点P 在第三象限.①当线段34PQ AB =时,求tan ∠CED 的值;②当以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第(3)问的题意,在图中补出图形,以便作答.图1思路点拨1.第(1)、(2)题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它们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解题. 2.第(3)题的关键是求点E 的坐标,反复用到数形结合,注意y 轴负半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的符号与线段长的关系.3.根据C 、D 的坐标,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C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写点E 的坐标就简单了.满分解答(1)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1)y x n =-+,代入点C (0,-3),得4n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2(1)423y x x x =--=--.(2)由223(1)(3)y x x x x =--=+-,知A (-1,0),B (3,0).设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代入点B (3,0)和点C (0,-3),得30,3.k b b +=⎧⎨=-⎩ 解得1k =,3b =-.所以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3y x =-.(3)①因为AB =4,所以334PQ AB ==.因为P 、Q 关于直线x =1对称,所以点P 的横坐标为12-.于是得到点P 的坐标为17,24⎛⎫-- ⎪⎝⎭,点F 的坐标为70,4⎛⎫- ⎪⎝⎭.所以75344FC OC OF =-=-=,522EC FC ==.进而得到51322OE OC EC =-=-=,点E 的坐标为10,2⎛⎫- ⎪⎝⎭. 直线BC:3y x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x =1的交点D 的坐标为(1,-2).过点D 作DH ⊥y 轴,垂足为H .在Rt △EDH 中,DH =1,13222EH OH OE =-=-=,所以tan ∠CED 23DH EH ==.②1(12)P -,25(1)2P -.图2 图3 图4考点伸展第(3)题②求点P 的坐标的步骤是:如图3,图4,先分两种情况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的顶点E 的坐标,再求出CE 的中点F 的坐标,把点F 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解得的x 的较小的一个值就是点P 的横坐标.(四)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1, 0)、C (3, 0)、D (3, 4).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y =ax 2+bx +c 过点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点D 运动.点P 、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 作EF ⊥AD 于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AC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 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 ,使以C 、Q 、E 、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 的值.图1思路点拨1.把△ACG 分割成以GE 为公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高的和等于AD . 2.用含有t 的式子把图形中能够表示的线段和点的坐标都表示出来.3.构造以C 、Q 、E 、H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再用邻边相等列方程验证菱形是否存在.满分解答(1)A (1, 4).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A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1)2+4, 代入点C (3, 0),可得a =-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2+4=-x 2+2x +3. (2)因为PE //BC ,所以2AP AB PE BC ==.因此1122PE AP t ==. 所以点E 的横坐标为112t +.将112x t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y =-(x -1)2+4=2144t -.所以点G 的纵坐标为2144t -.于是得到2211(4)(4)44GE t t t t =---=-+.因此22111()(2)1244ACG AGE CGE S S S GE AF DF t t t ∆∆∆=+=+=-+=--+.所以当t =1时,△ACG 面积的最大值为1. (3)2013t =或20t =- 考点伸展第(3)题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FE //QC ,FE =QC ,所以四边形FECQ 是平行四边形.再构造点F 关于PE 轴对称的点H ′,那么四边形EH ′CQ 也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FQ =CQ 列关于t 的方程,检验四边形FECQ 是否为菱形,根据EQ =CQ 列关于t 的方程,检验四边形EH ′CQ 是否为菱形.1(1,4)2E t t +-,1(1,4)2F t +,(3,)Q t ,(3,0)C .如图2,当FQ =CQ 时,FQ 2=CQ 2,因此2221(2)(4)2t t t -+-=.整理,得240800t t -+=.解得120t =-220t =+.如图3,当EQ =CQ 时,EQ 2=CQ 2,因此2221(2)(42)2t t t -+-=.整理,得213728000t t -+=.(1320)(40)0t t --=.所以12013t =,240t =(舍去).图2 图3(五)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例8:已知直线y =3x -3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抛物线y =ax 2+2x +c 经过点A ,B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C ,若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①求点D 的坐标;②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P ,其对称轴与直线y =3x -3交于点E ,若73tan =∠DPE ,求四边形BDEP 的面积.图1思路点拨1.这道题的最大障碍是画图,A 、B 、C 、D 四个点必须画准确,其实抛物线不必画出,画出对称轴就可以了.2.抛物线向右平移,不变的是顶点的纵坐标,不变的是D 、P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3.已知∠DPE 的正切值中的7的几何意义就是D 、P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那么点P 向右平移到直线x =3时,就停止平移.满分解答(1)直线y =3x -3与x 轴的交点为A (1,0),与y 轴的交点为B (0,-3). 将A (1,0)、B (0,-3)分别代入y =ax 2+2x +c , 得20,3.a c c ++=⎧⎨=-⎩ 解得1,3.a c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2x -3. 对称轴为直线x =-1,顶点为(-1,-4).(2)①如图2,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的坐标为(-2,-3). 因为CD //AB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b ,代入点C (-2,-3),可得b =3.所以点D 的坐标为(0,3).②过点P 作PH ⊥y 轴,垂足为H ,那么∠PDH =∠DPE . 由73tan =∠DPE ,得3tan 7PH PDH DH ∠==.而DH =7,所以PH =3. 因此点E 的坐标为(3,6). 所以1()242BDEP S BD EP PH =+⋅=梯形.图2 图3考点伸展第(2)①用几何法求点D 的坐标更简便: 因为CD //AB ,所以∠CDB =∠ABO .因此13BC OA BD OB ==.所以BD =3BC =6,OD =3.因此D (0,3).例9:已知,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点A 的坐标为(4,0),点C 的坐标为)20(-,,直线x y 32-=与边BC 相交于点D . (1)求点D 的坐标;(2)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点A 、D 、O ,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3)在这个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O 、D 、A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设交点式比较简便.2.过△AOD 的三个顶点分别画对边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相交,可以确定存在三个梯形. 3.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表示点M 的坐标.满分解答(1)因为BC //x 轴,点D 在BC 上,C (0,-2),所以点D 的纵坐标为-2.把y =-2代入x y 32-=,求得x =3.所以点D 的坐标为(3,-2). (2)由于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O 、A (4,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x -4),代入D (3,-2),得23a =.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228(4)333y x x x x =-=-. (3) 设点M 的坐标为228,33x x x ⎛⎫- ⎪⎝⎭. ①如图2,当OM //DA 时,作MN ⊥x 轴,DQ ⊥x 轴,垂足分别为N 、Q .由tan ∠MON =tan ∠DAQ ,得228332x xx-=. 因为x =0时点M 与O 重合,因此28233x -=,解得x =7.此时点M 的坐标为(7,14).②如图3,当AM //OD 时,由tan ∠MAN =tan ∠DOQ ,得22823343x x x -=-. 因为x =4时点M 与A 重合,因此2233x -=,解得x =-1.此时点M 的坐标为10(1,)3-.③如图4,当DM //OA 时,点M 与点D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此时点M 的坐标为(1,-2).图2 图3 图4(六)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12y x =+与抛物线y =ax 2+bx -3交于A 、B 两点,点A 在x 轴上,点B 的纵坐标为3.点P 是直线AB 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C ,作PD ⊥AB 于点D .(1)求a 、b 及sin ∠ACP 的值;(2)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 的长,并求出线段PD 长的最大值;②连结PB ,线段PC 把△PDB 分成两个三角形,是否存在适合的m 的值,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9∶10?若存在,直接写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第(1)题由于CP //y 轴,把∠ACP 转化为它的同位角. 2.第(2)题中,PD =PC sin ∠ACP ,第(1)题已经做好了铺垫.3.△PCD 与△PCB 是同底边PC 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对应高DN 与BM 的比. 4.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9∶10,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满分解答(1)设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点E ,那么A (-2,0),B (4,3),E (0,1).在Rt △AEO 中,OA =2,OE =1,所以AE .所以sin AEO ∠=因为PC //EO ,所以∠ACP =∠AEO .因此sin ACP ∠=将A (-2,0)、B (4,3)分别代入y =ax 2+bx -3,得4230,1643 3.a b a b --=⎧⎨+-=⎩解得12a =,12b =-. (2)由211(,3)22P m m m --,1(,1)2C m m +,得221111(1)(3)42222PC m m m m m =+---=-++.所以221sin 4)1)2PD PC ACP m m m =∠==-++=-+.所以PD . (3)当S △PCD ∶S △PCB =9∶10时,52m =; 当S △PCD ∶S △PCB =10∶9时,329m =.图2考点伸展第(3)题的思路是:△PCD 与△PCB 是同底边PC 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对应高DN 与BM 的比.而211cos cos 4)(2)(4)25DN PD PDN PD ACP m m m m =∠=∠=-++=-+-, BM =4-m .①当S △PCD ∶S △PCB =9∶10时,19(2)(4)(4)510m m m -+-=-.解得52m =. ②当S △PCD ∶S △PCB =10∶9时,110(2)(4)(4)59m m m -+-=-.解得329m =.(七)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例11,A (-5,0),B (-3,0),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CBO =45°,CD //AB ,∠CDA =90°.点P 从点Q (4,0)出发,沿x 轴向左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点C 的坐标;(2)当∠BCP =15°时,求t 的值;(3)以点P 为圆心,PC 为半径的⊙P 随点P 的运动而变化,当⊙P 与四边形ABCD 的边(或边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t 的值.图1答案 (1)点C 的坐标为(0,3).(2)如图2,当P 在B 的右侧,∠BCP =15°时,∠PCO =30°,4t =如图3,当P 在B 的左侧,∠BCP =15°时,∠CPO =30°,4t =+.图2 图3(3)如图4,当⊙P 与直线BC 相切时,t =1;如图5,当⊙P 与直线DC 相切时,t =4;如图6,当⊙P 与直线AD 相切时,t =5.6.图4 图5 图6(八)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2x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D两点的坐标;(2)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直线l//AC交抛物线于点Q.试探究:随着点P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P、Q、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请在直线AC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图1思路点拨1.第(2)题探究平行四边形,按照AP为边或者对角线分两种情况讨论.2.第(3)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构造点B关于“河流”AC的对称点B′,那么M落在B′D上时,MB+MD最小,△MBD的周长最小.满分解答(1)由y=-x2+2x+3=-(x+1)(x-3)=-(x-1)2+4,得A(-1, 0)、B(3, 0)、C(0, 3)、D(1, 4).直线AC的解析式是y=3x+3.(2, 3),Q2(13-),Q3(13-).(2)Q(3)设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B′,联结BB′交AC于F.联结B′D,B′D与交AC的交点就是要探求的点M.作B′E⊥x轴于E,那么△BB′E∽△BAF∽△CAO.在Rt △BAF中,13AF BF ==AB =4,所以BF = 在Rt △BB ′E中,'13B E BE ==,'2BB BF =12'5B E =,365BE =. 所以3621355OE BE OB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112(,)55-. 因为点M 在直线y =3x +3上,设点M 的坐标为(x , 3x +3). 由''''''DD MM B D B M =,得''''yD yB yM yB xD xB xM xB --=--.所以1212433552121155x x -+-=++. 解得935x =.所以点M 的坐标为9132(,)3535.图2 图3考点伸展第(2)题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①如图4,当AP 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CQ //AP ,所以点C 、Q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Q 的坐标为(2, 3).②如图5,当AP 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点C 、Q 分居x 轴两侧,C 、Q 到x 轴的距离相等.解方程-x 2+2x +3=-3,得1x =所以点Q 的坐标为(13-)或(13-).。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与矩形存在性问题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与矩形存在性问题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与矩形存在性问题
【思路分析】
(1)由于抛物线的解析式y=ax²-2ax-3a中每一项都含有a,所以令y=0,得ax²-2ax-3a=0,即x²-2x-3=0,由此可以得到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

已知CD=4AC,因此可以联想到相似比,故将其转化为点A、D横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根据点D是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从而求出直线的解析式;
(2)我们经常练习求解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现在给出最大值反而会让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们可以根据解“二次函数中动点与三角形面积最值”的方法,先建立三角形ACE面积的函数表达式,求出三角形面积的表达式,然后比较得出的面积最大值,再求参数a的值;
(3)对于动点问题,我们要多动手画示意图,根据图形展开探索,勤思勤练解题思维自然成。

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矩形?习惯的做法当然是假设存在,然后分类讨论,尝试画出图形,结合矩形的性质,由线段互相垂直可以找到直角三角形,则勾股定理可用,进一步联想到角的互余、是否暗示有相等的角、有没有相似图形等。

通过画图分析可知,AD可能是矩形的一条边或是矩形的一条对角线,由此展开分类讨论求解即可。

(4)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在于解题思路的选择,多看多思考方能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发现正确而简洁的解题思路,同时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方程思想的应用,要学会用符号语言有条理地将解题思路叙述出来。

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及存在性问题(压轴题)

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及存在性问题(压轴题)

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及存在性问题(压轴题)例1】在正方形ABCD中,DM=2,N是AC上的动点,求使得DN+MN最小的N点坐标。

解:由于正方形对称性,不妨设N在AC上且AN=x,则NC=8-x,由勾股定理得DN=sqrt(x^2+4),MN=sqrt((8-x)^2+4),因此DN+MN=sqrt(x^2+4)+sqrt((8-x)^2+4),对XXX求导得到x=2,即N点坐标为(2,6)。

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

1)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求使得△CDE周长最小的E点坐标。

解:由于矩形OACB的对称性,不妨设E在OA上且AE=x,则OE=3-x,CE=4-x,DE=sqrt((3-x)^2+x^2),CD=sqrt((4-x)^2+9),因此△CDE周长为sqrt((3-x)^2+x^2)+sqrt((4-x)^2+9),对其求导得到x=1/2,即E点坐标为(1/2,3/2)。

2)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求使得四边形CDEF周长最小的E、F点坐标。

解:同样设AE=x,则EF=2,AF=3-x,OE=3-x/2,OF=2-x/2,CE=4-x,CF=5/2-x/2,DE=sqrt((3-x/2)^2+x^2),DF=sqrt((2-x/2)^2+(5/2-x/2)^2),因此四边形CDEF的周长为sqrt((3-x/2)^2+x^2)+sqrt((2-x/2)^2+(5/2-x/2)^2)+2,对其求导得到x=1/2,即E、F点坐标分别为(1/2,3/2)和(2,1/2)。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 在BC上运动,当三角形△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求P点坐标。

解:由于OD=DA=5,因此△O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P=DP=5/sqrt(2),又因为P在BC上,设BP=x,则PC=4-x,由勾股定理得到x^2+PC^2=OP^2,代入PC=4-x,解得x=2,因此P点坐标为(2,2)。

第六章一次函数(动点、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压轴)(原卷版)

第六章一次函数(动点、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压轴)(原卷版)

第六章 一次函数(压轴题专练)一、动点函数问题1.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A 出发,以一定的速度,沿A B C D A ®®®®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提示: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点P 到DC 的距离始终等于AD 和BC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PCD V 的面积为y ,如果y 与x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 )A .6B .9C .15D .182.已知动点H 以每秒x 厘米的速度沿图1的边框(边框拐角处都互相垂直)按从A B C D E F -----的路径匀速运动,相应的HAF △的面积 ()2cm S 关于时间(s)t 的关系图象如图2,已知8cm A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动点H 的速度是2cm/s ;②BC 的长度为3cm ;③b 的值为14;④在运动过程中,当HAF △的面积是230cm 时,点H 的运动时间是3.75s 和1025s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1,四边形ABCD 中,90DAB ∠=︒,AB CD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路线A -B-C -D 运动.设P 点的运动时间为ts ,PAD V 的面积为S ,当P 运动到BC 的中点时,PAD V 的面积为A .7B .7.5C .84.如图,在长为形ABCD 中,5cm 16cm AB AD ==,,点3cm 4cm AM AE ==,,连线C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运动到点A 即停止运动,连接MP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1)如图1,线段CE = cm ;当10t =时,线段EP = cm ;(2)如图1,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的过程中,连接EM EP ,,当EMP V 是以E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请求出对应的时间的值;(1)求线段OC的长;(2)若点E是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求(3)已知y轴上有一点P,若以点标.(1)求n和b的值;△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2)若ACP∠=∠,求点P的坐标.(3)当PBE BAC(1)求点D的坐标;(2)点E是线段CD上一动点,直线BE与x轴交于点i)若BDFV的面积为8,求点F的坐标;ii)如图2,当点F在x轴正半轴上时,将直线接FM,若1OF MF=+,求线段MF的长.(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已知点D为直线BC上第三象限的一点,连接AD,设点D的横坐标为t 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256S=,点D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E,点F在第一象限直线。

第5课时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汇编

第5课时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汇编

几何综合汇编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中考数学复习压轴题冲刺 代几综合题 第八讲 动点产生的存在性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压轴题冲刺 代几综合题 第八讲 动点产生的存在性问题
反之不成立.)
2021年
15
此课件下载后 可修改编辑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2021年
8
例 2.(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A、B 为 x 轴上两点,C、D 为 y 轴上的两点,经过点 A、C、B 的抛物线的 一部分 C1 与经过点 A、D、B 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C2 组合成一条封闭曲线,我们把这条封闭曲线成为“蛋线”.已知点 C
2021年
9
【解析】(1)y = mx2﹣2mx﹣3m = m(x﹣3)(x +1), ∵m ≠ 0,∴当 y = 0 时,x1=﹣1,x2=3,∴A(﹣1,0),B(3,0);
2021年
y
C
D
A
O
B

x
M
7
证明:(1)∵A(﹣6,0),B(4,0),C(0,8),∴AB = 6+ 4= 10,AC = 62 82 =10,∴AB =AC,
由翻折可得,AB =BD,AC =CD,∴AB =BD =CD =AC,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CD∥AB, ∵C(0,8),∴点 D 的坐标是(10,8);
2021年
10
(3)y = mx2﹣2mx﹣3m = m(x﹣1)2﹣4m,顶点 M 坐标(1,﹣4m), 当 x=0 时,y=﹣3m,∴D(0,﹣3m),B(3,0),
2021年
y M
D
AO Q
C P
Bx
11
例 3.(白银)如图,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二次函数 y =x2+(2k﹣1)x+k+1 的图象与 x 轴相交于 O、A 两点.
动点产生的 存在性问题
2021年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题】动点存在性问题集锦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坐标为(2,4),直线2=x 与x 轴相交于点B ,连结OA ,抛物线2x y =从点O 沿OA 方向平移,与直线2=x 交于点P ,顶点M 到A 点时停止移动.(1)求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设抛物线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①用m 的代数式表示点P 的坐标; ②当m 为何值时,线段PB 最短;(3)当线段PB 最短时,相应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QMA 的面积与△PMA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所示,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 (1,1),直线,y =k x +m 的图象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 ,B两点,其中,点A 坐标为(52,134),点B 在Y 轴上,直线与x 轴的交点为F , P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与A 、B 不重合),过P 作X 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E 点.(1)求k 、m 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线段PE 的长为h,点P 的横坐标为x,求h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D 为直线AB 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E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F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线段OB 、OC 的长(OB <OC )是方程x 2-10x +16=0的两个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2.(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3)求△ABC 的面积;(4)若点E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点B 不重合),过点E 作EF ∥AC 交BC 于点F ,连接CE ,设AE 的长为m ,△CE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5)在(4)的基础上试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判断此时△BCE 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抛物线y=ax 2+3ax+c (a>0) 与y 轴交于C 点,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点B 的坐标为(1,0),OC=3OB.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点D 是线段AC 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3) 若点E 在x 轴上,点P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 、C 、E 、P 为顶点且以AC 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 (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 M 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D E BF C图4(备AD EBF C图5(备A D E BF C 图1 图2 A D E BF C P N M图3A D EBF CP N M (第256.如图,已知(10)(0A E --,,,,以点A 为圆心,以AO 长为半径的圆交x 轴于另一点B ,过点B 作BF AE ∥交A 于点F ,直线FE 交x 轴于点C . (1)求证:直线FC 是A 的切线; (2)求点C 的坐标及直线FC 的解析式;(3)有一个半径与A 的半径相等,且圆心在x 轴上运动的P .若P 与直线FC 相交于M N ,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PMN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02P E ⎛⎫⎪ ⎪⎝⎭,及原点(00)O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P 点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PC 交y 轴于C 点,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且位于直线PC 下方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Q ,过点Q 作直线QA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A 点,交直线PC 于B 点,直线QA 与直线PC 及两坐标轴围成矩形OABC (如图).是否存在点Q ,使得OPC△与PQB △相似?若存在,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符合(2)中的Q 点在x 轴的上方,连结OQ ,矩形OABC 内的四个三角形OPC PQB OQP OQA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1.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BC ∥OA ,OA=7,AB=4,∠ COA=60°,点P 为x 轴上的—个动点,点P 不与点0、点A 重合.连结CP ,过点P 作PD 交AB 于点D . (1)求点B 的坐标;(2)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OCP 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 的坐标;(3)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 ,且AB BD =85,求这时点P 的坐标。

2.如图,已知射线DE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30)D ,和点(04)E ,.动点C 从点(50)M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 轴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 从点D 出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 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请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C 与点P(2)以点C 为圆心、12t 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C ⊙与B 的左侧),连接P A 、PB .①当C ⊙与射线DE 有公共点时,求t 的取值范围; ②当PAB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 的值.3.已知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位置如图,C ,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现有两动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沿线段AD 向终点D 运动,点Q 沿折线CBA 向终点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填空:菱形ABCD 的边长是 ▲ 、面积是 ▲ 、高BE 的长是 ▲ ; (2)探究下列问题:①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 在线段BA 上时,求△A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 的最大值; ②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的速度变为每秒k 个单位,在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有相应的k 值,使得 △APQ 沿它的一边翻折,翻折前后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 形为菱形.请探究当t =4秒时的情形,并求出k 的值.4.如图13,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①当动点P 、Q 运动到何处时,以点P 、M 和点A 、B 、C 、D 中的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指出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②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9AB =,AD =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B ,点C 重合),过点P 作直线PQ BD ∥,交CD 边于Q 点,再把PQC △沿着动直线PQ 对折,点C 的对应点是R 点,设CP 的长度为x ,PQR △与矩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求CQP ∠的度数;(2)当x 取何值时,点R 落在矩形ABCD 的AB 边上?(3)①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当x 取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727?2.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DQC BPR ABADC(备用图1)BADC(备用图2)ADCBP MQ60°图13图 3BD 图 2B图 13.将一矩形纸片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O ,,(60)A ,,(03)C ,.动点Q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 向终点C 运动,运动23秒时,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相等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OP OQ ,;(2)当1t 时,如图1,将OP Q △沿PQ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B 边上的点D 处,求点D 的坐标;(3)连结AC ,将OP Q △沿PQ 翻折,得到EPQ △,如图2.问:PQ 与AC 能否平行?PE 与AC 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能,说明理由.1.已知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顶点为.直线分别与轴,轴相交于两点,并且与直线相交于点. (1)填空:试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与的坐标,则;(2)如图,将沿轴翻折,若点的对应点′恰好落在抛物线上,′与轴交于点,连结,求的值和四边形的面积;(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 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图12.已知:如图① , A 是半径为2的⊙O 上的一点,P 是OA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过P 作⊙O 的切线,切点为B 、设PA =m , PB =n . (1)当n =4时,求m 的值;(2)⊙O 上是否存在点C ,使△PBC 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m 为何值时,⊙O 上存在唯一点M 和PB 构成以P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并直接答出:此时⊙O 上能与PB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共有几个?(图②、图③供解题时选用)选题理由:(1)、该题是存在性探究题,涉及圆与直线相切时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体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