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引种xg
第4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04

东北平原生态类型:全生育期100-110d,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
甘蒙高原类型:全生育期100-130d,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 新疆盆地生态类型:全生育期120-130d,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
冬麦品种260-290d,强冬性,春化、光照阶段都长
青藏高原生态类型: 120-160d,春性,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中国小麦的生长发育习性:
冬小麦、春小麦:播种期的因素 冬春性: 强冬性:低温要求严格,0-3C45天以上才能抽穗;4-7C,延迟抽穗;8-12C不能抽 穗 冬性:低温要求严格,0-7C,30天才能抽穗 弱冬性:低温要求比较严格,0-7C比8-12C缩短抽穗期 偏春性:幼苗对低温要求不严格,0-12C能抽穗,较春性品种迟 春性:幼苗对低温要求不严格,0-12C不超过10天可以抽穗 对光照长度的反应特性: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四、引种的工作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引种原理或理论指导下,为了避免损失,保证成功,仍 需按照一定的工作环节进行。 明确引种的目标和要求,收集材料,品种来源、生态类型 先试验后引种,观察试验、 不同播期的多点试种,区域试验或直接认定
引种试验和高产栽培试验结合
植物检疫:病、虫、草等、隔离种植
但群体的目标性状平均数提高、变异度缩
小。
推广
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改良与保纯
或自花授粉作物繁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某一性状的不同类型 集团 1 集团2 集团3 原品种 表现优良的集团
4、改良混合选择程序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
引入品种材料时,首先从生育期上估计哪 些品种类型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 求,然后确定从哪些地区引种和引入哪些 品种。
(二)引种材料的检疫
引种往往是传播病、虫、草害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棉花的枯、 黄萎病都是随国外的引种传入的,此外还有甘薯的茎线虫病 和根腐病。因此,对引入材料要严格检疫,及时清除杂草杂 物。
原始品种群体
株行比较实验 品系比较实验
选择优良单株, 当选的各单株的种子分别脱粒
各株种子分别种植成行(系),以原品种为对照行,选择优良株行(系) 当选的各株行(系)的种子分别脱粒
各系种子分别种于小区,设对照小区,进行有重复的实验, 选择优系
区域实验
生产实验 大面积推广
种子田
当选品系的种子 各系同时进行区试,试种和繁殖 经审定合格的品系成为品种
原始品种群体 按类型分别混合选择、分别脱粒
经分别混合选择的不同类型的种子
集团1
集团2
集团3
原品种
各集团与原品种的比较试验
经比较表现优良的集团种子
繁殖种子
所繁殖的优质种子
大面积推广
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2、改良混合选择育种
原品种群体
个体选择、分别脱粒 当选个体的种子
分系鉴定
系行种植鉴定
经鉴定合格的各系 分别收获混合脱粒
第二节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 ):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 现的自然变异 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 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选择育种 又称系统育种(pedigree breeding method );对典型的自花 授粉作物又可称为纯系育种( pure line breeding )。选育的 要点是: 根据既定的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 个体,实现优中选优和连续选优。这是作物育种中最基本的, 简易、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的意义 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 类。引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 经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中利用,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迅速产生巨大经济 效益。据佟大香和朱志华(2001)统计,目前我国 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其中粮食、经济作 物约100种,果树、蔬菜作物约250种,牧草、; 绿肥作物约70种,花卉、药用作物约180余种。这 些栽培作物中,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 即约300多种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国内各省和地区相互间也进行了广泛的引种工 作,对提高作物的产量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如南方的麻类引至北纬300~450之间,其纤维 产量比当地品种提高35%~40%;小麦良种碧 玛1号从陕西引种于甘、豫、冀、晋、皖、苏 等省,普遍增产20%~25%。近年从台湾引入 福建省的荷兰豆良种台中11表现良好,产品畅 销日本、东欧及美国。中国科学院育成的罐藏 番茄良种红玛瑙140,引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 自治州地区种植成功,现已成为当地主要栽培 品种,综上所述,引种是快速解决当地优良品 种缺乏,增加新作物类型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 效措施。
(四)海拔 由于海拔每升高100m,日平均气温要降低 0.6℃,因此,原高海拔地区的品种引至低海拔 地区,植株比原产地高大,繁茂性增强;相反, 植株比原产地矮小,生育期延长。同一纬度不同 海拔高度地区引种要注意温度生态因子。 (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引人品种的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等条件与引人地区相似时,引种容易成功。只考 虑品种不考虑栽培、耕作等条件往往会使引种失 败,如将高水肥品种引种于贫瘠的土壤栽培,则 会导致引种失败。
通过感温阶段后,作物就会立刻进入感光 阶段,只有通过此阶段,作物才能抽穗结 实。在感光阶段中,虽然需要光照、黑暗、 温度、水、营养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但起 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和黑 暗。根据作物对光照长度的要求不同,可 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间性作 物三种类型。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二、气候相似性原理
Mayr(德国学者)气候相似论要点:
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 候因素上,应该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 品种互相引用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 的可能。
三. 纬度、海拔、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1、温度:
生物生长温度:温度由低到高,早熟;
反之延迟成熟。
植物生长温度与植物发育温度概念不同 “春花”:植物发育必须的低温阶段 2、光照: 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于不同作物 不同品种的反应不同
1. 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发展工农业生产
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类。引 进综合性状好, 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 经试验示 范后,可在生产中直接利用,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作 物产量和品质,并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
2. 充实种质资源,丰富作物的种质资源。 3. 利用异地种植,提高作物产量
第二节 引种的基本原理
一.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二. 气候相似性原理 三. 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四. 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一、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1)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 显的影响和直接作为作物所同化的因 素称之为生态因素。土、肥、水、温
(2)生态环境:综合起作用的一些生态 因素的复合体称之为生态环境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4)春播区的春性品种:向冬播区引种,大多为 不适应。表现迟熟和结实不良,易受冻害。春 季光照不充足。 (5)高海拔地区的冬作作物品种:偏冬性,引种 到平原大多不适,反之有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二)高温短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属早熟春作物,感温 性强而感光性弱。向南引种:早熟、低产。是 否能高产问题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有春、夏、秋播之分。 还有早中晚之分。一般来讲,
作物育种学 第四章 引种与驯化

(2)短日照植物:在日照长的时期进行 营养生长,到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花芽 分化并开花结实。如水稻、玉米、谷 子、高粱、甘薯、棉花、大豆、花生、 烟草等。 (3)中间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 感,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如番茄、黄瓜、四季豆、苹果、桃等。
光照的长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北半球:夏至(6/21)光照最长,冬至(12/22)最短。 从春分到秋分(夏天), 高纬度的北方日照时数 >低纬度的南方;从秋分到春分(冬天), 高纬 度的北方日照时数<低纬度地区。
(1)高温型作物:晚春播(4/10后)、夏播作物。 高温是植物南引的关键因子。 (2)低温型作物:早春播或秋播作物。冬季绝 对低温是南种北引的关键因子。 一般说来:温度升高能促进生长发育,提 早成熟(积温够了即可);温度降低,会延长生 育期。 温度一般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于 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温度低于平原地区。
(2)南种北引: 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
作物,有春播、夏播之分(如水稻有早稻、
晚稻)。春播品种, 感温性较强而感光性较弱
(长日照环境);夏秋播品种, 感温性弱而感光
性强。引种到北方: 不能满足对温度和短日
照要求:往往会延长生育期, 延迟成熟, 营养 器官增大;存在能否安全成熟的问题。 注意:①引早熟种;②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
2、光照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昼夜交替的光周 期、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一般而言,光照 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在发育上:有的对光照长短和强弱反应 比较敏感,如大豆。有的比较迟钝,如花生。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1)长日照植物:在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营养生 长,到日照长的时期开花结实。如小麦、大 麦、黑麦、豌豆、洋葱、甜菜、胡萝卜、莴 苣、苜蓿等。
4-引种和选择育种

不同海拔对生育期的影响
地区 纬度 海拔 二九青全生育期 珍汕97全生育期 备 注
瑞安 27.80N 龙泉 28.10N 龙泉 28.10N
6m 460m 580 m
105天 108天 110天
115天 3.18播种 120天 124天 3.30播种
龙泉 28.10N
龙泉 28.10N
700 m
950 m
作物育种学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一节
引种
广义的引种泛指从外地区和国外引进新植物、 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
要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需要出发,引种系指从外地区或外国
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
区或本国推广种植。
• 引种 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
• • • • • • • 引种栽培:经过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收获结实器官为经济产量的作物: 同(相似)生态区引种,就地繁衍,而且高产 收获营养器官为经济产量的作物: 异生态区引种,不开花结实,不能留种。麻类作物 “南麻北种” 引种驯化:外地种质引入种植,由于生态条件改变而表现出新的性状, 经过选择育成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的新品种。
•
引种改良:外来品种的某个(些)优良性状用于改良本地品种。
一、引种的意义
1、引种使作物向新区发展
2、引种可较快的促进作物生产 3、引种可促进育种工作的发展
• 引种不仅直接用于生产栽培,更重要的是在被引种地区由 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产生新的品种类型,形成次生多样 性中心。 • 我国的600多种栽培植物中,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其中 果树和蔬菜作物大多是国外引进的。 棉花、烟草、甘蔗、甜菜、花生、芝麻、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第一节引种和驯化一、引种的意义1、概念•广义: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驯化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引种往往与驯化连在一起称为引种驯化。
是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和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植物的引种驯化,都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种子(开花结果)的过程。
2、意义现在世界上种植的各种作物。
都是在历史上的不同年代起源于个别地区,通过引种逐渐传播开来。
国外引种的情况: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最初是从中南美引进的。
美国近代迅速发展的作物大豆,原产地是我国。
黑西哥育成的小麦品种引种到亚、非、拉的许多国家。
在菲律宾育成的国际水稻品种,引种到不少国家,促进了水稻生产。
我国引种的情况:我国引种工作开始很早,据估计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明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等。
明朝万历年间从吕宋及越南引进了甘薯,清朝引进了陆地棉。
20世纪前期从外国引进了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甘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等作物的许多品种。
其中棉花引种工作成效显著,三十年代前从美国引进脱字棉和爱字棉,接着引进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
在黄河、长江流域大量推广。
后代引入岱字棉15号,该品种经区域试验证明,不仅适应长江流域也适应黄河流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已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0%以上。
〖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作物有:甘薯、玉米、向日葵、花生、甜菜、棉花、红麻、烟草等〗。
引种的作用:1)引入品种直接用于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2)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和丰富遗传资源。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一)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20世纪初,德国林学者迈尔提出了气候相似论。
第四章引种——精选推荐

第四章引种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一、引种的概念1引种:植物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它一定的分布范围。
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外地植物品种从原有分布范围移种到新的地区,叫做植物引种。
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把外地区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成功推广种植的工作,称为引种或生产性引种。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区和外国引进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包括那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但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作为育种材料面引入的品种资源。
2引种成功的标准园艺植物引入新区后可能有两种反应情况:一种情况是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失去经济栽培价值乃至死亡;另一种情况是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经济利用价值。
对于直接应用于经济栽培的引种,成功的标准应该包括:1于原产地相比较,不需特殊保护而能露地越冬、度夏。
正常生长、开花、结实;2保持原有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3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至于另外一些以营养器官为食或观赏用植物,也可以直接采用从外地引入种子或幼苗,不以能正常开花、结实为引种成功标志。
二、引种的重要性1特点引种是对现有资源的选择利用,对解决生产上、消费上对品种要求来说,常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外地起源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常占有很大的比重。
必要性园艺植物种类、品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和园艺植物生产、消费上要求种类、品种的多样化,促使人类在园艺植物生产上广泛引用外地区原产的园艺植物种类、品种。
国内外很多地区园艺植物生产中,外地起源的种类、品种占有较大比重。
如美国果树生产中比重很大的柑插、桃原产于我国,苹果、西洋梨、欧洲葡萄等则原产于欧洲和中亚一带。
我国是很多重要园艺植物的起源中心,号称“园艺之母”,园艺植物种类、品种极其丰富,然而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核桃、番茄、甘蓝、马铃薯、茉莉花等都是不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
其中引入时期较早的欧洲葡萄已选育出不少当地的品种类型,而引入较晚的种类如苹果、西洋梨、甜樱桃、甜樱桃、石刁柏等,至今仍以直接应用外引品种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其他生态因子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与引种植物的其他共生生物,如菌 根、授粉树配置等。
• (三)园艺植物的生态型 • P88~90
(四)生态历史分析
了解植物的起源以及在进化过程 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生态环境。植 物的驯化有渐进型和潜在型。
渐进型已表现出了植物对改变了 的环境的适应性。而潜在型是祖先长 期积累下来的潜在的适应能力。
二、 引种的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
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 入本地区所没有的植物,使它 在新的地区生长发育,以增加 本地区的植物资源,这种人工 的植物迁移过程就叫引种。
(一) 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在引种的过程中,植物对新的生 态环境的反应有两种类型: 即适应或者不适应 适应——可以简单引种,引过来就能 正常生长,直接利用。 不适应——驯化引种 (由不适应——适应)。
驯化引种:
指植物在引种过程中发生某种适应性 遗传变异。驯化引种包括外地植物引入到 新地区后对新地区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 适应的乡土化(acclimatintion)变异和野生 植物引种到栽培条件下对人们栽培方式的 家养化(domestication)变异。
①植物本身适应性很差,表现为 引种的不适应,不能表现原来特征特 性; ②新的地区与原来的生态条件差异 太大,表现为引种不适应。 由于以上二方面的不适应,经过育 种手段(杂交、诱变、选择等)或栽 培措施,使之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 程,叫做驯化引种。
3、生态因子作用于植物的一些基本规律
• • • • • (1)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相互补偿作用 (2)主导因子和限制生态因子 (3)耐性法则和向心引种 (4)主要生态因子对园艺植物适应性的影响 (5)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4)主要生态因子对园艺植物适应性的影响
主导生态因子:
指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 光照,水分,土壤,生物等。 ① 温度:是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 表现为三种类型: 临界温度:植物耐受的最高、最低的极限温度, 以及持续的时间和升降速度。 有效积温:>10℃的温度积累之和。 需冷量:植物进行正常生长发育(萌发,展叶, 开花等)所需要的冷温时数。
二、入侵途径
• 主要途径是人类的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 (一)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intentionaliMroAuction)包括 有史以来引进的各种农作物、观赏植物、 药用植物、饲料草类植物、用于改善环境 的植物等。
(二)无意引种
无意引种(unintentionalintroduction)指 外来种利用人类传送媒介扩散到自然分布范 围以外的行为。(随引种植物“搭便车”传 入引种地区的大量作物病、虫、杂草等)。
一、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点
• • • • • • • ①发达的休眠机制; ②生长、发育和繁殖成熟都很迅速; ③很高的表型可塑性; ④非特化的传粉机制; ⑤单亲本的繁殖系统; ⑤非常高的繁殖潜力(种子或营养繁殖体); ⑦具有短距离扩散和长距离扩散的适应机制; ⑧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逃避其他生态条件的有 效制约 。
(二)多年生宿根草本类
多采用无性繁殖,宿根露地越冬。 1. 分析引入品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 力,在引入地是否能顺利越冬,或 者稍加保护能够顺利越冬。 2. 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是否敏感,属长 日照植物还是短日照植物。
(三) 多年生木本类
1. 一般作为露地栽培,寿命又较长, 引种时 更要注意气候的相似性。 2. 在分析生态因子时,应特别注意以往出 现的极端低温及低温持续的时间。 3. 木本植物引种试验的周期较长,最好借 鉴别人引种的成功经验,或引进少量试 种,避免盲目引种造成的不良后果。
③降水和湿度: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情况差异很大,降水 量的变化规律是由低纬度的东南沿海地区向 高纬度的西北内陆地区递减。降雨量的多少, 除与纬度有关外,还受气候类型的影响。 水分是植物生长必须的生态因子。水分 的热量系数大,可以调节温度,使气候变的 温和。
④土壤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以 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园艺植物 的生长发育。其中,含盐量和pH常成为 影响某些种类和品种分布的限制因子。
日本方柿
日本樱桃新品种
日本樱桃新品种
黑核桃:引种不太成功,主要
是产量较低,取仁不ຫໍສະໝຸດ 便富士新品种布朗李
紫巴梨
杏梅
美国青提
美国红提
梨新品种
美 国 凯 特 杏
紫甘蓝
玉米笋
黑 萝 卜
利 马 豆
胡萝卜新品种
白 甜 椒
黄甜椒
金星南瓜
京 水 菜
球 茎 茴 香
软化菊苣
石 刁 柏
主要与纬度、海拔有关。 无霜期: 对果树来说开花期的晚霜,常造成严重
减产。
②光照: 光照:主要是光周期和光照强度。
* 光周期——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的植物,形成了对昼夜长短的 特殊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直接影响植物发育。
短日照植物 (在日照长的时期营养生长,日照短的
时期花芽分化并开花结实):秋菊; 长日照植物(日照短的时期营养生长,日照长的时期 开花结实 ):胡萝卜,甜菜; 中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茄果类,蔷薇科。 * 光照强度——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要求光强不同。
引种材料的评价——引种是否成功,
一是引种材料自身的表现; 二是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是否协调; 三是经济价值的提高。 引种材料在推广应用之前,要进行区域试 验,用连续三年的试验结果来评价,决定可否 在该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第四节 引种与外来入侵种
• 外来入侵种(alieninvasivespecies) 指那些在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 外,对生态系统环境,对人类健康、生 产、生活带来危害的外来种、亚种等 分类单元的生物种类。
(一)遗传学原理
基因型(G)+环境(E)=表现型(P)
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 与物种、品种基因型杂合程度有关: 基因型杂→适应广,基因型纯→适应窄。
*不同种类、品种的适应性不同;
*不同种类、品种感光性和感温性不同。
(二)生态学原理
主要研究环境条件对引种的影响。 从生态条件来看:有综合生态条件, 单个生态因子,现存生态条件,历史 经历的生态条件等。
第四章 引种
本章要明确的主要问题: • 引种的目的和意义 • 引种的基本原理 • 园艺植物的引种规律及其特点 • 引种的方法和程序
红富士苹果 长富6号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引种的概念 引种的原理 引种的方法和程序 引种与外来入侵种
第一节 引种的概念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一) 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二) 广义的引种和狭义的引种
2. 对日照长短的反应
(1)南种北引
• 长日照植物引到北方后一般提前开花。 • 短日照植物引到北方后不易抽薹开花。
(2)北种南引
• 长日照植物引到南方后营养生长较好, 如大白菜包球充实,但不抽薹开花。 • 短日照植物引到南方后则提前抽薹开花, 但营养生长往往不够。
3. 降雨量的影响
• 多雨→干旱: 一般从多雨潮湿的地区向干旱地区 引种较易成功。 • 干旱 →多雨: 从干旱地区向潮湿地区引种,果菜 类一般不适应,落花落果严重;叶菜类 一般能够适应,可能比在原产地生长更 好。
四. 不同园艺植物的引种特点
(一)一二年生草本类
1. 原产地与引入地的实际栽培季节气候是否相似。
2. 通过调整播种期、定植期是否可以达到气候基本相似。
3. 注意引进品种或种类对日照长度和春化低温的敏感性。
4. 是否可进行设施栽培。 5. 对以营养器官为产品的园艺植物,只要产品器官能顺利 形成即可,能否开花结籽可不作为引种成功标准。
4. 参考前人引种的经验。
5. 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
(二)引入材料的收集、编号登记 和对引种材料的检疫
(三)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1. 观察试验 2. 品种比较试验 3. 区域试验 4. 栽培性试验(或叫生产试验) 总结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适当的繁 殖方法等。这是引种驯化的主要环节。
(四)引种材料的评价和推广
荷兰豆
网 纹 甜 瓜
樱 桃 番 茄
羽衣甘蓝
非 洲 菊
风 信 子
唐 菖 蒲
香 石 竹
郁金香
仙 客 来
乳 茄
蒲包花
蝴蝶兰
第二节 引种的原理
一、关于引种的学说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 三、一般引种规律 四、不同园艺植物的引种
一. 几种引种学说
• • • • 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学说 米丘林的风土驯化学说 迈依尔的气候相似论 生态历史分析法
三. 园艺植物引种规律
(一)相同纬度地区:气候条件
基本相似,一般引种较易成功。 但应注意海拔的不同、降雨量 的不同等因素。
(二)不同纬度地区:日照长短、 温度及降雨量均不同。具体分析 如下:
1. 对温度的反应
(1)南种北引:*生长期变短;
* 生长不充分; * 开花结果晚,果实不能成熟。
(2)北种南引 a. 阶段发育对温度要求不严的植物引到 南方后,只要安排在适宜的生长季节,一般 生长较好。 b. 温度要求严格的植物引到南方后一般 不开花结果(需冷量不足)。如白菜、甘蓝、 落叶果树等。
(一)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学说
• 其核心是:动植物在生存环境的 作用下产生变异,这种获得性变 异能够遗传,通过自然选择和人 工选择使植物得到生存和繁衍以 至被人们利用。
(二)米丘林的风土驯化学说
其核心是: 1. 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幼龄 植物易被驯化;实生苗比营 养苗更易适应新的环境。 2. 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 逐步向引进地靠近。
(二) 广义的引种和狭义的引种
狭义的引种:把引进外国或外地区的 优良品种或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后 直接在本地或本国推广种植,叫做狭 义的引种或生产性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