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及答案.doc
2019年北京课改版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3.3分子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3.3分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科学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如图所示的玻璃管甲、乙两端分别放着蘸有浓度等条件均相同的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和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NH₃)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则白烟较多之处应是()A.a处B.b处C.c处D.都有可能2、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
烧杯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3、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4、如图所示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小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滴在滤纸条上相同间距的酚酞液滴从左到右依次变红,而棉花没有明显现象。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酚酞具有挥发性C.氨分子在不断运动D.浓氨水显碱性5、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6、有关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相同原子能构成不同种类的分子C.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的数目都要变化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7、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面造成的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8、化学兴趣小组在收集的一塑料瓶氧气中插入氧气传感器探头对微粒的运动进行探究(如图1)。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不断的运动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 ( D) A、氧原子 B、氢原子 C、氧分子 D、水分子 2、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 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C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3、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其主要原因是 ( C ) A 、分子质量变小了 B 、分子体积变小了 C 、分子间隔变小了 D 、分子构成改变了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 质 化 学 式
Fe
Cu
H2O
O2
H2
微 粒
铁原子 铜原子
水分子 氧气分子 氢气分子
一、构成物质(纯净物)的三种微粒:
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如水(H2O)由水分子
分子: 构成,氧气(O2)由氧气分子构成,氢气(H2)
由氢气分子构成. 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
品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实验】酚酞溶液滴入 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实验】氨水分子微粒的运动
实验现象: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烧杯上层产生
一层红色液层,红色慢慢向下扩散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趣味小实验
1 + 1 是否一定等于 2?
由于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当这两 种分子混合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的分子挤 占了空隙。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一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 千克,一滴水的 水分子,一秒钟数4个,日夜不停数一万三千 多亿年
-26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生烟实验
注:浓盐酸和浓氨水易挥发
存在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 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 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大量白烟(现象)。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新课标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考情分析:1、考查情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从此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2、考查形式: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该知识点考查形式有:物质的微粒性、微粒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三种微粒的联系与区别等。
从题型上来说,可主要有选择和填空题。
从题目形式上说,有识记形、理解形、判断正误形和推断推理形。
3、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去考查学生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试题难度:由于该知识点涉及微观知识,比较抽象且琐碎,是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使得分的难度增加。
试题难度一般为中等或难等的题目。
☆知识梳理☆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1、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此观点可解释扩散现象。
2、微粒间的间隔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低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中考化试题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3.1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3。
1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选择题1.【2017年海南省】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答案】B2.【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A.2H2O:表示2个水分子B.2H:表述2个氢原子C.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60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答案】D【解析】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化学式可知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C60的分子结构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镂空的足球状,也称作足球烯。
选D3.【2017年四川省雅安市】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答案】C【解析】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
4.【2017年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 说法正确的是①3Hg ②Fe3 + ③S03 ④3H2 O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答案】B【解析】①3Hg表示的是3个汞原子;②Fe3 + 表示的是3个铁离子;③S03表示的意义有四种: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④3H2 O表示的是3个水分子.故选B。
5.【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答案】C6.【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2O2表示A.2个氧分子B.2个氧原子 C.4个氧分子D.4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O2表示:2个氧分子;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氧原子2O;4个氧原子:4O。
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 考点12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试说明1.生疏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基本性质:(1)质量、体积都很小;(2)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集中;(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原因。
(4)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的应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转变。
(2)纯洁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3_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质子
1.6726×10-27
1 1
1 1840
中子
1.6748×10-27
电子
9.1176×10-31
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 1、已知P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 求中子数 2、硫的质子数为16,中子数16, 求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 1.66×10-27千克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活泼与 否)
8
2
(He为
不易得失、 结构 稳定 ) 相对稳定
稳定
一般 一般
< >
4个 4个
不稳定结构 易 失去 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得到 电子 不稳定 结构 易
所 以 ,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练习 指出下列哪几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和D, C和E
A
B
C
D
E
原子的特性:(与 分子一样)
1、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 2、原子间存在间隙。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相同 点
原子
质量、体积小;彼此间存在间隙;不断运动;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反之。
3.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离子的形成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 万分之一,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电子在核外是怎么作高速运动的? 电子多了会不会出现“撞车”现象? 会不会被原子核吸掉?会不会飞到原 子的外面来?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周期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a.实验装置:b.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c.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2.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5)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活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活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3.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离子带的电荷数是1,则“1”省略不写;如O 2-; 0H -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二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复习及习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一、一周内容概述本周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介绍了: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特性, 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化学式及其书写;简单化合物的命名;化合价及其规律;原子团;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一)分子1、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是运动的;(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二)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NH4+,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NO3-,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1、离子可以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
3、原子团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合叫做原子团。
化学上常用“根”命名,如氢氧根(OH-)、硝酸根(NO3-)、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等。
(三)离子符号数字和“+”、“-”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号表示电性,数字在“+”、“-”号的前面。
例如,Cl-表示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注意:离子符号和相关数字的意义,例如,2Al3+;“2”表示两个铝离子;“3+”表示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四)化学式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1)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1)宏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金刚石-Au B.水银-Hg C.2个氮原子-2N2D.氯酸钾-KCl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3.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 1 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5.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
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8.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
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9.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B.①和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C.②和③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O2
D.④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0.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原子:H2
B.镁的化合价+2价:Mg2+
C. 3个氧分子:3 O2
D.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12.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 NO
B. NO2
C. NH3
D. HNO3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4..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为氧化物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里分数小于丁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能,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1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17.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8.下列关于元素和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D.从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水结成冰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B.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C.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D.结构示意图为和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
20.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答案】C
难度:基础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5题)
1.请从C、H、N、O、K五种元素中选择恰当元素按要求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空:
(1)被称为“绿色能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__________________。
(2)溶于水能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__________________。
(3)能作为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种即可)。
【答案】(1)C2H5OH(2)NH4NO3(3)KNO3(4)OH–或NH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②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③5个硅原子__________________;④硝酸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Mg2+;②NO2;③5Si;④HNO3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3.如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钠离子和氯离子;(3)三.
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
4.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和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分子间有间隔②NH
(2)①7得②BC和E③CO+2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高压CH3OH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5.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 )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钙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②3个氨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种氮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蒸馒头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2Ca2+;②3NH3;
(2)①O3;②NH4NO3;③C2H5OH;④NaHCO3.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