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第3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九课:桃花源记第十课:海国记(节选)/沈复自古以来,苏州与海,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水为邻的苏州人相信,是大海恩赐的千万细流,滋润了这座千年古城。
而苏州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也不乏描述大海的笔墨,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争议与惊艳并存的《海国记》了苏州人沈复的《海国记》世人知道沈复,皆因《浮生六记》,其实仔细计较起来,世人知道的不过是《浮生六记》的前四卷而已。
《浮生六记》中,“六记”分别为: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和卷六《养生记道》。
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并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2008年6月,山西收藏家彭令发现了沈复同时代人钱泳《记事珠》一书的手稿,并从中寻找到重要文献依据:一、该书《册封琉球国纪略》一篇抄录自《浮生六记》之《中山记历》初稿本《海国记》;二、该书有“浮生六记”一条,专门谈及沈复及其创作。
《海国记》的重见天日,让我们得以了解到这位苏州先辈眼中的大海之美沈复笔下的那片海《海国记》主要记叙了《浮生六记》沈复出使途中的见闻。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
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
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沈复的旧识赵介山先生充正使,约沈复偕行,沈复的思量很有点苏州人的小心思:“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
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戌,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瀴溟之胜,庶广异闻。
禀商吾父,允以随往。
”自此,沈复与大海的亲密接触开始了。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飙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初二日,午刻,移泊鳌门。
申刻,庆云见于西方,五色轮囷,适与楼船旗帜上下辉映,观者莫不叹为奇瑞。
或如玄圭,或如白珂,或如灵芝,或如玉禾,或如绛绡,或如紫紽,或如文杏之叶,或如含桃之颗,或如秋原之草,或如春湘之波。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八一、八二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有少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发言不够活跃。
从上学期期末情况考试来看,两班成绩稳定。
但学生仍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差生稍多,需要我们不断探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我的童年》向我们记述了作者“灰黄”的童年,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复杂感受和对母亲,奶奶,儿时伙伴等的真挚感情。
“写作”也围绕着我们的生活,注重记叙的线索。
第二单元,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
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
此外,“写作”是给我们强调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写作”是引导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
《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
“写作”是注意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全单元每课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完整实用打印版教案

最新精品部编版人教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9 桃花源记【精彩开篇词】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
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
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有感于农村现实,忽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传奇故事——世外桃源。
在桃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还是仙?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1.掌握省略句以及“皆、咸”“具、俱、并”等文言虚词,认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的方法。
3.了解陶渊明的志趣、品质和思想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第1课时疏通文意识桃源一、新课导入提到“酒”和“月亮”我们总能想起一代诗仙李白;提到民生、颠沛和草堂我们又能忆起诗圣杜甫;那么当提到隐士、菊和田园,我们又能想到谁呢?(陶渊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此中人语.云(yù)(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①缘.溪行(古义:沿,沿着;今义:缘故,缘分)②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③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④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⑤率妻子..(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邑人来此绝境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背影》、《春》、《济南的冬天》。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对比不同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是,对于如何欣赏自然景观,如何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3.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4.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用文章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5.总结提升: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结构、生字词、重点句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语言优美凝练,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内涵丰富,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诗经〉二首》中的《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蒹葭》写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写作”的内容是“学写读后感”,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古诗苑漫步”,旨在让学生通过搜集、诵读古诗,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名著导读”以《傅雷家书》为例,讲解了选择性阅读的一些方法。
“课外古诗词诵读”提供了四首古诗,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够理解、品读经典篇章。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文言文记叙(说明)的顺序、详略,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诗文中的意境。
2.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人物描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写作技巧:本节课的写作重点是“我心中的英雄”,教师需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举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将人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对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可能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3)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美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令人难忘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物描写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 引言1.1 概述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石之一。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的第三单元旨在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写作训练和口头表达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本教学计划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激发他们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本教学计划分为五个核心部分:引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意义,共同构成了这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计划。
1.3 目的本节课旨在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者深入理解第三单元所涉及的课文,并培养他们运用所掌握知识进行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其不仅仅能够胜任语文课堂学习,还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第三单元教材中的各篇阅读文本的主题、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
- 掌握并正确使用第三单元教材中的生字词汇和常用短语、句型。
- 学习理解和运用第三单元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如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等。
2.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进行文本解读,理解故事情节,并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整理。
- 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归纳总结出作者表达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方法与技巧。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与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于语文阅读及写作的兴趣。
- 提高学生对于美好价值观念的认知与体验,培养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困难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文本解读: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9. 桃花源记陶渊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再用归纳比较法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地评价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最后熟读成诵,汲取文化营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
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数: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一、导入新课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遗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简介作者。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二、范读正音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便要还家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语言优美凝练,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内涵丰富,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诗经〉二首》中的《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蒹葭》写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写作”的内容是“学写读后感”,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古诗苑漫步”,旨在让学生通过搜集、诵读古诗,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名著导读”以《傅雷家书》为例,讲解了选择性阅读的一些方法。
“课外古诗词诵读”提供了四首古诗,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够理解、品读经典篇章。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文言文记叙(说明)的顺序、详略,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诗文中的意境。
2.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措施
1.反复诵读,品味诗文语言。
在读中增强语感,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和联想,体悟诗文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文创设的意境。
2.结合句子,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积累文言句式、特殊句式等,分类识记。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施,创设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展示学过的同类古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重要句子,感悟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桃花源记》2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核舟记》1课时
《〈诗经〉二首》2课时
写作学写读后感1课时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课时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