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量(jiào)喇.叭(lǎ)粘.住(zhān)B.雕.像(diāo) 遵.重(zūn) 虚荣.(róng)C.庇.护(bì) 爱慕.(mù) 适.用(sì)D.凯.歌(kǎi) 宙.斯(zhòu) 赫.赫(h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吾穿井得一人()(3)国人道.之()(4)不若..无闻也()(5)有闻.而传之者()(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B.及.其家穿井及.其日中如探汤C.闻.之于宋君有闻.而传之者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一人居外/居功自傲B.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C.身亡所寄/亡羊补牢D.得一人之使/晏子使楚6. 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7.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爱慕:(2)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较量:8.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9.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七年级语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 ) 庇.护( ) 喇.叭( )粘.住( ) 溉汲..( ) 崩坠.( )寝.食( ) 中.伤( ) 跐.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晓.之(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4)闻.之于宋君( )(5)国人道.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5.阅读前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分别是怎样的?(2)《蚊子和狮子》中为什么两次写到蚊子“吹着喇叭”?6.七年级(1)班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如下工作。

七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的名著情况调查表名著名称《西游记》《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人数比例52% 20% 20% 8%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珍贵而又瑰丽的宝藏.使一代又一代孩子幸福成长。

某校七年级(3)班正在开展以“童话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请你为“童话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习题精选(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习题精选(有答案)

30 寓言四则一基础知识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⑵马无故亡而入胡(亡:)⑶人皆吊之(吊:)⑷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⑸居数月(居:)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⑺死者十九(十九:)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塞翁失马》这篇寓言用来说明“”(《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与的对立统一关系。

4、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二、阅读理解(一)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重视的人。

〖注〗赫耳墨斯: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宙斯是希腊神话里最高的神。

赫拉:宙斯的妻子。

添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物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添头”。

1、第一段采用的是与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的表达方式,点明了。

2、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3、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会如何回答他的雕像价值?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4、文中划横线部分是对赫耳墨斯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心理状态。

5、赫耳墨斯在问赫拉像的价值时,为什么笑?这反映了他问话是怎样的心态?(二)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寓言四则考点1分析形象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表现出他怎样的形象?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表现出赫耳墨斯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的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无前。

考点2概括寓意分别概括这四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穿井得一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杞人忧天》: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的注音或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庇.护(pì)寓.言(yù)凯歌废寝忘食B.溉.汲(ɡài) 星宿.(sù) 雕像杞人优天C.较.量(jiào) 中.伤(zhòng) 奈何屈伸呼吸D.崩坠.(zhuì) 充塞.(sè) 光耀爱幕虚荣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3)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4)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5)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6)身亡.所寄________________(7)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8)若.屈伸呼吸________________(9)只使..坠________________(10)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D.又有/忧彼之所忧者4.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闻而传之.者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因往晓之.D.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5.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四则》同步习题(含标准答案)

《寓言四则》同步习题(含标准答案)

《寓言四则》同步习题(含答案)————————————————————————————————作者:————————————————————————————————日期:2《寓言四则》同步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均出自丹麦人安徒生之手。

B. 《再塑生命的人》中的王玉琳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她运用实物触摸的方法教作者海伦・凯勒拼读英语单词。

C.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说明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D. 歇后语“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里的“猴头”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就是《小圣施威降大圣》里的“大圣”。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75.0分)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幼时记趣》一文中,癞蛤蟆比起人来本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2)《寓言二则》中买履的郑人和刻舟求剑的楚人让人觉得可笑,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 解释下面画线字。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2)人皆吊之吊:(3)居数月居:(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2) 翻译下面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 本则寓言的寓意是:成语“ ”就出自这个故事。

(4) 联系到我们的学习,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4.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寓言四则》精选习题(解析版)

《寓言四则》精选习题(解析版)

《寓言四则》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爱慕.(mù)溉汲.(jí)躇.步跐蹈(chú)B.庇.护(bì)饶.头(ráo)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强.大(qiáng)身亡.所寄(wú)D.较.量(jiào)崩坠.(zhuì)闻而传.之(chuá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B项,“舍”应读sh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奈何..忧崩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亦不能有所中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挖掘、开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 )护凯.()歌粘.()住溉汲.()中.()伤星宿.()舍.()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3)因往晓.之: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其人曰:“奈地坏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名下。

《寓言四则》习题和答案

《寓言四则》习题和答案

《寓言四则》习题和答案《寓言四则》习题和答案《寓言四则》习题和答案1.以简短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迪的作品叫。

2.寓言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的动植物。

3.《蚊子和狮子》选自《》;《塞翁失马》选自《》。

4.解释加点的词:(1)天雨墙坏:(2)智子疑邻:(3)暮而果大亡其财:(4)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5)马无故亡而入胡:(6)人皆吊之:(7)此何遽不为福乎:(8)其子好骑:(9)其马将胡骏马而归:5.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文中加点的“这样”指代的是,“这么”指代的是。

(2)文中两次描写“蚊子吹着喇叭”,对其正确的理解是()A.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概。

B.两次描写作用不同,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和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洋洋自得,骄傲自大。

C.两次描写作用相同,表现蚊子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心态。

(3)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最恰当的一项是()A.纸上谈兵B.自食其果C.夜郎自大D.骄兵必败答案1.寓言2.拟人化3.伊索寓言淮南子·人间训4.(1)雨:下雨(2)智:以……为聪明(3)暮:傍晚亡:丢失(4)筑:修补(5)亡:逃跑(6)吊:安慰(7)何遽:怎么就(8)好:喜欢(9)将:带领5.(1)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用爪子抓,用牙齿咬(2)B(3)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4)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寓言
寓言是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可以是。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性和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时代流传下来的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 韩非及《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国人,著名。

他著有《》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4. 《塞翁失马》节选自《》。

《淮南子》,又名《》。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概括寓意
1.试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复述四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你认为四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有怎样的寓意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4)《塞翁失马》:
三、问题探究
1. 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中的异同点
2. 《蚊子和狮子》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四、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思考:富家被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像给予续写。

五、阅读《塞翁失马》,完成下列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字。

善术者()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而归()以跛之故()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就出自本文。

4、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一、略
二、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蚊子和狮子》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3.《智子疑邻》
说明听意见应该听正确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4.《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 1、相同:1.都是虚构的故事 2.结构相同,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说寓意.3.
都有讽刺意味。

不同:1.人物不同,一个是神,一个是动物。

2、讽喻骄傲自大,忘乎所以,有一点小小成就就会沾沾自喜的人。

四、雨:下雨。

筑:修补。

亡:丢失智:以……为聪明
2、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的老人(偷了东西)。

3富家被盗真正原因:有两点,一是坏的墙没有及时修补。

二是富家有物可盗。

五、(1)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

这是迷信活动。

亡:丢失。

将:带领。

跛:瘸腿。

(2)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成了瘸腿。

在边塞居住的人,十个就有九个死的(大多数人都死了)。

(3)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福祸相依,富贵时要有危机感,落魄时要有乐观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马的得失。

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明白祸福得失之间的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