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高架施工测量方案
高架段监测方案

工程高架段监测专项方案目录 (2) (2) (3) (5) (5) (5) (5) (6) (6) (6) (8) (8) (8) (9) (9) (10) (11) (11) (14) (15) (15) (15) (16) (17) (17) (19) (19) (19) (19) (20) (20) (21)第一章总则1.1 为规范化、高质量、高效率实施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监测,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高架桥梁段立柱检测及预制U型梁及现浇连续梁的徐变测量。
1.3 徐变测量内容含工程线路的巡视工作。
1.4测点点号必须统一编制,不得重复。
测点编号的方法为:梁号-S-测点号(上行线),梁号-X-测点号(下行线);测点顺序为,按里程增大方向,从1~n 编号,并在实地用红油漆注记。
1.5预制U型梁的测点布设结合U型梁制梁设点,现浇连续梁测点布设结合桥梁施工设点,测量工作开始与桥梁架设施工同步,在铺轨工作开始时结束。
1.6徐变测量实施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GB 12897-2006)和申通集团相关文件执行,同时还应符合其它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及特殊情况下的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的其他文件要求。
1.7每次完成徐变测量后提交测量成果,成果资料一式三份;完成全部徐变测量工作后提交成果资料除测量成果外,还包含监测方案、测点布图、测量总结等,验收合格后由委托方交付运营维保单位,成果资料一式四份。
第二章测量内容与技术要求一、测量内容与技术要求1.1、高架桥梁段立柱检测①.平面与高程控制检测;②.桩位施工前完成对桩位中心坐标检测;③.立柱施工前对承台中心位置检测;④.桥面结构施工前完成横梁中心(或柱、墩顶帽中心)位置与高程检测;1.2、高架桥梁(预制U型梁和现浇连续梁)徐变测量①.U型梁监测点布设要求②.监测点埋设;③.现浇连续梁监测点布设要求④.测量基准点;⑤.地面加密点⑥.地面-高架联测⑦.高架加密点测量⑧.徐变监测点测量二、外业作业的原始记录要求外业作业的原始记录要求满足《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和《上海轻轨交通测量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的外业记录表式和成果表式,各项观测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高架段监测方案

工程高架段监测专项方案目录 (2) (2) (3) (5) (5) (5) (5) (6) (6) (6) (8) (8) (8) (9) (9) (10) (11) (11) (14) (15) (15) (15) (16) (17) (17) (19) (19) (19) (19) (20) (20) (21)第一章总则1.1 为规范化、高质量、高效率实施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监测,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高架桥梁段立柱检测及预制U型梁及现浇连续梁的徐变测量。
1.3 徐变测量内容含工程线路的巡视工作。
1.4测点点号必须统一编制,不得重复。
测点编号的方法为:梁号-S-测点号(上行线),梁号-X-测点号(下行线);测点顺序为,按里程增大方向,从1~n 编号,并在实地用红油漆注记。
1.5预制U型梁的测点布设结合U型梁制梁设点,现浇连续梁测点布设结合桥梁施工设点,测量工作开始与桥梁架设施工同步,在铺轨工作开始时结束。
1.6徐变测量实施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GB 12897-2006)和申通集团相关文件执行,同时还应符合其它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及特殊情况下的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的其他文件要求。
1.7每次完成徐变测量后提交测量成果,成果资料一式三份;完成全部徐变测量工作后提交成果资料除测量成果外,还包含监测方案、测点布图、测量总结等,验收合格后由委托方交付运营维保单位,成果资料一式四份。
第二章测量内容与技术要求一、测量内容与技术要求1.1、高架桥梁段立柱检测①.平面与高程控制检测;②.桩位施工前完成对桩位中心坐标检测;③.立柱施工前对承台中心位置检测;④.桥面结构施工前完成横梁中心(或柱、墩顶帽中心)位置与高程检测;1.2、高架桥梁(预制U型梁和现浇连续梁)徐变测量①.U型梁监测点布设要求②.监测点埋设;③.现浇连续梁监测点布设要求④.测量基准点;⑤.地面加密点⑥.地面-高架联测⑦.高架加密点测量⑧.徐变监测点测量二、外业作业的原始记录要求外业作业的原始记录要求满足《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和《上海轻轨交通测量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的外业记录表式和成果表式,各项观测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地铁建设已经成为解决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地铁工程建设涉及到许多专业技术,其中测量技术在地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地铁工程的测量,确保工程建设的精确性和质量,以及为后续步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目标1.提供准确的地铁工程设计数据,保证工程建设的精确性和质量。
2.测量地铁建设过程的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3.为地铁工程的验收和后续维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技术方案1.前期调研:在地铁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周边环境调查和工程规划,确定测量点和设备的布置方案。
2.地形测量:使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进行测量,获得地形高程数据。
3.坐标控制测量:在工程区域内设置控制点,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建立起坐标基准系统,为后续测量提供准确的坐标数据。
4.基坑测量:在地铁建设的基坑区域进行测量,包括基坑底部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基坑土方开挖量等数据的测量。
5.隧道测量:对地铁隧道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测量,包括隧道的几何形状、纵断面和横断面等数据的测量。
6.结构测量:对地铁工程的桥梁、洞口和固定设备等结构进行测量,确保结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施工进度测量: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测量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8.验收测量:在地铁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测量,包括地铁线路的曲线半径、坡度、地下管道的埋深等数据的测量,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9.后续维护测量:地铁工程建设完成后,定期进行维护测量,保证地铁线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设备和人员1.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用于地形和隧道测量。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坐标控制测量。
3.土方机械和挂具:用于基坑测量和土方开挖量的测量。
4.结构测量仪器:用于结构测量。
5.测量技术人员:包括测量工程师和测量员,负责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
高架地铁施工方案

高架地铁施工方案高架地铁施工方案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我们计划建设一条高架地铁。
本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工作、承载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轨道铺设和电气系统的安装。
施工准备工作:1. 地理勘察:通过地质勘察,确定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地貌状况,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环保评估:开展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 方案设计:根据地理勘察和环保评估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和讨论进行优化。
4. 物资准备:准备相关施工所需的钢筋、混凝土、轨道以及机械设备等物资。
承载结构的设计与施工:1. 地基处理:在地铁线路所经过的地面上进行地基处理工作,确保地基可承受地铁的负荷。
2. 基础施工:在地基处理完成后,进行基础施工工作,包括框架梁和支柱的浇筑,为后续的轨道铺设提供支撑。
3. 站台建设:根据地铁站台的设计要求,进行站台的建设,包括站台的地面铺设和站厅的建设等。
4. 轨道架设: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安装轨道支架,然后依次铺设轨道,确保轨道的平整和牢固。
轨道铺设:1.安全检查:在轨道铺设前,对轨道和相关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轨道安装没有问题。
2.轨道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和模板,将轨道进行定位,保证轨道的合理布局和连续统一。
3.轨道安装:采用专业设备将轨道安装到轨道支架上,保证轨道的平直度和牢固稳定。
4.调试测试:铺设完成后,进行轨道的调试测试,确保轨道的运行平稳和安全。
电气系统的安装:1. 供电设施:建设供电设施,为地铁提供电力支持,并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信号系统:安装地铁信号系统,保障列车的运行和安全。
3. 通信系统:安装地铁通信系统,保障车站和列车之间的通信和联络。
4. 监控系统:安装监控系统,确保地铁的运行安全和管理便捷。
高架地铁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工程过程中需要紧密配合,科学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有序。
测量方案(南京地铁)

测量方案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测量计划,以做到测量目的明确,人员、仪器准备充分,技术措施得当,测量工作超前,使施工安全、有效、快速的进行下去。
一、工程概况明故宫站是地铁二号线与六号线的换乘站,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K16+990.100,站台中心线里程为K17+072.000,终点里程为K17+179.500,总长189.4m,标准段宽度23.6m,车站底板埋深约16.97m,车站与六号线换乘段埋深约25.04m。
车站共设4个通道、4个地面出入口、2个风道和4个地面风亭。
车站主体结构为双层三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六号线换乘节点处为三层三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根据本站的工程特点、地质条件、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要求,设计选用除换乘节点处及端头井为800mm厚地下连续墙外,其它区段采用6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嵌入深度为穿透承压水层及透水性很强的强风化层,进入基坑以下不透水层中风化泥质砂岩内至少1.5m为准。
基坑宽度约为23.2m,围护结构支撑沿车站纵向间距为3m,竖向支撑根据基坑深度不同而变化:标准断面处基坑深约为16.97m,竖向设置四道支撑加一道倒换支撑保持稳定;底板下设有风道处基坑深约为19.85m,竖向设置五道支撑加一道倒换支撑保持稳定;与六号线换乘节点处基坑深约为25.04m,基坑竖向设置六道支撑加一道倒换支撑保持稳定。
钢管支撑设有临时中间支撑柱,临时支撑柱采用钢结构,其下设桩基础(临时立柱桩)。
围护结构在使用期间通过压顶梁(墙顶冠梁)参与车站抗浮。
临时立柱桩与抗拔桩采用钻孔灌注桩。
车站附属结构围护结构选用Φ650mm的深层搅拌桩,桩与桩之间咬合200mm,桩内插入500×200×10×16mm的H型钢。
车站西南面的3号出入口通道和2号风道采用的是6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
高架地铁施工方案

高架地铁施工方案
高架地铁施工方案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我们计划在城市中建设一条高架地铁线路。
这条地铁线路将穿过市区,并连接重要的交通枢纽。
以下是我们的施工方案。
首先,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确定地铁线路的具体位置和站点。
我们将考虑多种因素,如交通流量、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战略等。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进行地铁线路的土地征收工作。
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确保顺利完成土地征收,并支付合理的补偿给受影响的居民和商家。
然后,我们将开始进行地铁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将包括地铁站点的建设,列车轨道的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我们将聘请专业的工程师和建筑师,确保地铁线路的建设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还将安排施工期间的交通管制和安全措施。
我们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交通流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人和市民的安全。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与公共交通部门合作,确保高架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我们将建立监控系统和紧急救援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我们将进行地铁线路的竣工验收工作。
我们将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地铁线路的设备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向市民介绍新建的地铁线路和使用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的高架地铁施工方案将涉及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控和安全措施等多个环节。
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合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建成一条安全、高效的地铁线路,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做出贡献。
高架桥承轨台整体道床施工作业指导书

高架桥承轨台整体道床施工作业指导书南京地铁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轨道施工DNH-TA05标高架桥承轨台整体道床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宁和城际轨道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四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主要工程数量 (1)三、编制依据 (1)四、轨道铺设标准 (2)4.1钢轨 (2)4.2轨枕 (2)4.3扣件 (2)4.4承轨台整体道床轨道结构 (2)4.5车挡等附属设备 (2)4.6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2)五、高架桥承轨台整体道床施工方案 (3)5.1桥面清理 (4)5.2基标测设 (4)5.3调整桥面预埋钢筋 (4)5.4布设短轨枕及安装铁垫板 (4)5.5铺设钢轨 (4)5.6安装钢轨支撑架及挂装短轨枕 (5)5.7绑扎、焊接道床钢筋及关模 (5)5.8调整轨道几何状态及报监 (5)5.9浇筑整体道床混凝土 (6)六、质量控制措施 (6)七、安全控制措施 (9)八、环保措施 (9)高架桥承轨台整体道床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线路全长36.221Km,其中地下线14.177Km,高架线21.401Km,地面线0.430km,敞开段0.213km。
共设1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0座,高架站8座,地面站1座。
平均站间距2.0km。
线路最大站间距9947m,为刘村站~马骡圩站过江区间;最小站间距946m,为平良大街站~吴侯街站区间。
全线设桥林车辆段一处,预留双龙停车场一处,设两座主变,分别位于南京南站和马骡圩附近,共享南京南站控制中心。
本标段工程的工程范围:(1)ZDK23+637.186~ZDK37+151.902。
(2)YDK23+213.982~YDK37+151.902。
(3)桥林车辆段轨道及出入段线轨道。
二、主要工程数量(1)正线、辅助线铺轨长度27.623km(其中:一般高架线15.147km、高架梯形轨枕地段12.476km)(2)P60-9号单开道岔9组、5m间距单渡线2组及5m间距交叉渡线2组(3)钢筋制安2257.19t,浇注砼15998m3,预埋铜端子50153个(4)钢轨伸缩调节器19对,护轮轨9.513km(5)滑移式液压缓冲车挡8座。
地铁高架桥施工技术方案

地铁高架桥施工技术方案1. 引言地铁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限制和地形条件限制,地铁线路往往需要经过高架桥的设计和施工,以穿越道路、河流等障碍物。
本文将介绍地铁高架桥的施工技术方案。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地铁高架桥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调查、设计方案的确定等。
2.1 环境调查在确定地铁高架桥的施工地点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将直接影响地铁高架桥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 环境影响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包括对水源、土壤、气候等的影响。
- 周边建筑物:需要考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在施工期间如何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2.2 设计方案确定根据环境调查的结果,确定地铁高架桥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结构类型:根据地理情况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地铁高架桥的结构类型,如横梁桁架结构、箱梁结构等。
- 施工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和结构类型,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法,如预制装配、现场拼装等。
- 施工组织:确定施工过程中的组织架构,分工和任务分配等。
3. 施工过程地铁高架桥的施工过程相对复杂,包括基础施工、桥墩施工、梁体施工等。
3.1 基础施工地铁高架桥的基础是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施工的步骤包括: 1.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排水等。
2. 基础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铁高架桥基础的开挖工作。
3. 基础填充:根据基础设计,将合适的填充材料填充到基础坑中,保证基础的稳定性。
3.2 桥墩施工桥墩是地铁高架桥的支撑结构,桥墩施工的步骤包括: 1. 模板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桥墩的模板。
2. 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到桥墩模板中,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测量技术规范 (4)三、线路设计标准 (4)四、施工控制测量 (5)五、人员设备配置 (6)1、仪器设备如下表 (7)2、人员组织 (7)六、精密导线加密点布置方法及要求 (8)1、控制点的布置与测设 (8)2、加密导线点选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8)七、精密高程加密点布置方法 (9)八、联系测量 (9)九、施工测量 (10)1、高架施工测量 (10)1.1 桩基施工测量 (10)1.2 承台、墩柱施工测量 ................................ 1..11.4 支承垫石、支座施工测量 (12)1.5 现浇箱梁施工测量 (12)1.6 U 型梁吊装施工测量 (13)2、车站房建工程施工测量 (13)十、质量保证14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东延伸段工程起自仙鹤东站终点(线路设计起点里程K33+460.892),线路延仙林大道北侧,至370m处经半径600m 跨过仙林大道至南侧,延仙林大道向东,跨过九乡河西路、九乡河东路设南京大学站,隔仙林大道与南京大学相望。
出南京大学站后继续沿仙林大道南侧东行,在桂林路与仙林大道路口东南侧设体育学院站,站后设交叉渡线和折返线(线路设计终点里程K37+577.562)。
东延线东延伸工程线路全长4.117km,均为高架线。
其中仙鹤东站〜南京大学站区间起止里程为K33+406.892〜K35+266.652,区间长度1859.76m。
南京大学站〜体育学院站区间起止里程为K35+408.143〜K37+111.793,区间长度1703.65m。
两个区间上部结构均采用25m单线预应力混凝土U型简支梁,还有几个26m和18m配跨,断面采用折线型斜腹板U型梁,梁顶宽5.205m,梁底宽4.005m,梁高1.8m。
高架桥标准桥墩采用T型桥墩,预应力盖梁,桥墩截面为圆形,标准桥墩基础采用4根直径1.2m和直径1.0m钻孔灌注桩。
南京大学站中心里程为K35+337.318,为两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为140m。
车站设计起点里程K35+266.652,车站设计终点里程K35+407.984。
体育学院站中心里程为K37+182.624, 起点里程为K37+111.999,终点里程为K37+253.249。
两座车站形式均为两层高架岛式双层车站,框架结构,地面一层为站厅层,地面二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均为140 m,车站轮廓与线路中心线外轮廓平行,呈鱼腹式和半鱼腹式。
两车站框架结构基础为2-3根直径1.0m钻孔灌注桩基础(局部设五桩承台),南大站桩长不小于50m,体育学院站桩长不小于45m,摩擦桩设计。
标准承台纵向宽5m,横向宽2m,高2m。
体育学院站〜终点区间孔跨样式为:2X 35m连续箱梁(多线)+(30+40+30) m连续箱梁(多线)+6X 30m简支箱梁(双线),桥长350m。
桥墩采用花瓣式,承台纵向宽7.2m,横向宽5.8m,高2.0m。
基础为4 根1.2m钻孔灌注桩,桩长16〜48m不等,为摩擦桩设计。
二、测量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三、线路设计标准1、标准线间距:4.9m;桥梁段线路最小平曲线半径:600m;桥梁段线路最小竖曲线半径:3000m。
2、最大纵坡:仙鹤东站~南京大学站区间为2.3%;南京大学站~体育学院站区间为1.6078%。
3、桥下净空:跨越规划道路及既有道路时,桥下净空按其将来改造或修建的标准考虑,跨越高速路和快速路时桥下净空取 5.5m,跨越主干道时桥下净空取5.0m,跨越一般道路时桥下净空取4.5m,跨越通航河流时,按照航道等级满足通航要求,跨越一般非通航河流时,满足排洪及水务部门要求。
四、施工控制测量本标段首级控制点的等级为三等导线,导线点编号分别为:DT II -35、DT I -34、DT I -23、DT I -92、DT I -91、DT I -93、DT I -24,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控制,我们延地铁高架的走向加密了15个四等导线点和15 个二等水准点(点位布置图附后)。
1、施工控制测量等级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的,加密等级精度要求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导线测设。
具体要求见下列表1、表2、表3、表42、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3、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4、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技术参数要求表35、精密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表4五、人员设备配置地铁高架测量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测量工作,它要求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精度高,整体横向贯通中误差控制在■- - 25 mm,纵向贯通中误差控制在L/10000,我单位对测量工作非常重视,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作,并配备进口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1、仪器设备如下表2、人员组织组长:马艳衡(测量主管、工程师)成员:张雄伟(测量技术员)张福振(测量技术员)刘军(测量技术员)胡永民(测量技术员)六、精密导线加密点布置方法及要求1、控制点的布置与测设本标段线路总长为4139.611m,沿线有设有7个GPS点,点号分别为DT II -35、DT II -34、DT II -23、DT II -92、DT II -91、DT II -93、DT II -24,由于DT I -23、DT I -92 边的距离过长为1269.145m 和DT I -34、DT I -23边的距离过短为484.07m所以加密点在首级控制点的控制下采用以DT I -35 和DT I -34、DT I -92 和DT I -91、DT I -93 和DT I -24 为已知边分段布置、分段控制的方法布置。
以DT I -35和DT I -34 为起算边,在DT I -34和DT I -23之间加密DY1 ,过DT I -23 再加密DY2、DY3、DY4、DY5、DY6、DY7 附和到DT I -92 和DT I -91 边上。
再以DT I -92 和DT I -91 为起算边,加密DY8、DY9、DY10、DY11、DY12、DY13、DY14、DY15 附和到DTI -93 和DT I -24 边上,形成一条以DT I -92 和DT I -91 为过度边,分两段附和导线进行标准平差的控制线路来控制整条施工线路,加密点详细位置见后附。
2、加密导线点选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1相邻边长平均不宜超过350米,个别边长不宜短于100米,长边与短边距离比控制在1 :3。
2.2点位应选在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而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
2.3点位应避开地下管道等地下建筑物。
2.4应充分利用城市的导线点。
2.5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七、精密高程加密点布置方法1、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评定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要求(GB50026-2007),加密点精度要求及观测方法按照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规范要求(GB50308-2008),观测路线按照附合或闭合路线往返观测。
2、精密高程加密点应充分利用施工区域的导线点及城市水准点,这样便于长期保护和方便使用。
3、车站及车辆管理段的特殊区间应设置两个以上水准点,以满足施工精度需要。
4、加密水准点间距平均控制在300m 左右,点位应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域以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点应选在永久性建筑物上。
5、水准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加密点详细位置见后附(加密水准点路线布置图)。
6、水准点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观测时间可选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7、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八、联系测量由于本标段与临标段都属于高架桥施工,为了与临标段的施工接口更好的衔接,我们采用了下列方法:1、控制测量时与临标段采用了一个共同边DT II -35和DT II -34,进行了控制点复测和加密。
2、通过业主、设计院和监理单位与临标段施工单位进行了接口联测专题会,分别对两标段接口图纸中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给予符合,并且和临标单位的测量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施工实体复核。
九、施工测量在接到施工设计图纸后,对线路的平纵设计参数、承台中心设计坐标、跨径、梁长、墩台构造尺寸认真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高程复核从路面顶设计中心标高往下部推算(复核时一定要注意支承垫石和支座的厚度)与桩基底标高相吻合。
在复核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测监中心、设计单位作出书面汇报。
本合同段施工测量主要包括高架施工测量和车站房建施工测量,所有部位的放样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
仪器设置测站均采用已知和自由建站两种方法。
1、高架施工测量应先进行高架线路地面中线的测设,中线点的横向允许误差应在士10mm之内。
根据地面中中心点来控制桥墩桩位中心,桥墩间距的允许误差应在士10mm各跨的纵向累积允许误差应在士10 n mm(n为跨数)。
详细测设如下:1.1桩基施工测量1.1.1首先对桩基中心进行测量定位。
1.1.2待钻机就位后对钻机的中心进行复测,检查钻机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检查偏差控制在士10mm。
1.1.3测量出护筒顶面标高,以便控制桩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1.1.4在承台基础施工时,测量出桩位的实际位移偏差,纵横向偏差不大于± 50mm。
1.2承台、墩柱施工测量1.2.1首先定位出承台的中心及四个角的位置。
1.2.2承台模板支立完毕后定位出墩柱预埋钢筋位置的纵横向轴线,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
1.2.3在承台模板上测量出承台顶标高,以便控制承台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1.3 墩柱施工测量1.3.1承台施工完毕后,在承台顶面上放样出墩柱的纵横向轴线,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
1.3.2测量出承台顶面标高,计算出承台顶面与墩柱顶的高差,及时提供给现场技术员,以便准确的计算出墩柱的实际高度,更好的指导施工。
1.3.3墩柱模板垂直度控制采用普通的锤球法,对于高度超过8 米墩柱的垂直度控制采用经纬仪控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1.3.4墩柱模板支立好后用全站仪复测模板顶的纵横向轴线偏差,偏差控制在士5mm,复测值超出允许范围应督促工程队重新调整。
1.3.5墩柱顶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采用常规的倒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测量出模板顶标高,或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控制。
三角高程控制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高程测量的控制方法(等级高程控制点除外)1.4支承垫石、支座施工测量支承垫石和支座是施工测量的关键控制部位,直接影响到现浇箱梁或架梁的整体质量,支承垫石的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士2mm,平整度控制在士1mm;控制支座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支座的方向,安装误差控制在士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