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亚洲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 学会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亚洲的特点;3. 运用比较法,探讨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关注亚洲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国际视野;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1. 经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经25°至170°,北纬0°至80°之间;2. 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3.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二、亚洲的范围和特点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2.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海岸等多种地形;3.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4. 亚洲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人口最多的大洲;5. 亚洲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多种民族。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1. 自然环境: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最大的河流——长江和恒河等;2. 人文景观:亚洲有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完成课堂练习。
Step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地理教案认识亚洲的地理特点

地理教案认识亚洲的地理特点地理教案:认识亚洲的地理特点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
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对于增长地理知识、开拓眼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亚洲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一、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印度洋,南抵印度洋,西南与欧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较为频繁,也呈现出地质构造复杂多样的特点。
二、地貌特征1. 山脉:亚洲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穆朗玛峰,是登山爱好者的梦想之地。
还有其他重要山脉,如天山、昆仑山和阿尔卑斯山。
2. 平原:亚洲大部分地区是平原地貌,如亚洲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和印度次大陆平原等。
3. 高原:亚洲还拥有许多高原,如西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伊朗高原。
这些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特殊,对生态环境和种植业产生重要影响。
三、气候条件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呈现出多样的气候类型。
南亚地区多属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地区常年高温多雨,东亚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西亚地区多为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北亚地区则属于寒带季风气候。
四、自然资源亚洲因其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亚洲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金、银、铜、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
同时,亚洲地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农业产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出产大量粮食和棉花。
总结: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多样化的大洲之一,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增长地理知识。
同时,亚洲也扮演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要角色,对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课件晋教版

合作学习
二、发展中的经济
读图,归纳亚洲经济的发展特点。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日本的汽车生产
老挝的木材输出
新加坡的石油冶炼
总结: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
于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
二、发展中的经济
发 展
特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 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2)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 不同,北亚是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中亚 和西亚则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
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分
布的疏密程度。
一、众多的人口
读图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特点。
也门男子服饰
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
中国四合院
印度妇女头饰
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
(1)也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少雨。男子穿白色裙子便于反射热量和通风 散热。 (2)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闷热潮湿,高脚楼防潮、通风、散热。 (3)中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合院大门朝东 南开,夏季便于凉爽气流进入院内;西边院墙高而厚,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 (4)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纱丽较为宽松,便于散热。
中
的 经
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等
济 类型
出口加工国:马来西亚等 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等
经济综合发展国:中国、印度
二、发展中的经济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比较富有的原因是( B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出口石油
C.出口加工工业发达
D.发展现代化农业
2.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D )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的地区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深入分析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地区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增强他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亚洲各国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相关地图、数据和案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对亚洲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亚洲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呈现亚洲的人口分布图、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给出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分析该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认识亚洲——精选推荐

第十四章 认识亚洲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学习目标1.学生查资料和教师介绍,了解亚洲的世界之最,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运用世界地图和亚洲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3.通过阅读亚洲地形图,认识亚洲一些主要的地形和河湖,并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特点; 4.通过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了解亚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知道亚洲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气候区;5.读三类季风气候气温降水图,分析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学生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与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 7.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8.通过学习认识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某地区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理特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1.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2.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主要河流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主要河流,,并能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相互关系;的流向与地形的相互关系;3.3.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分布状况;并说明其分布状况; 三.教学难点:1.分析亚洲产生多样气候类型的原因;.分析亚洲产生多样气候类型的原因; 2.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气候的成因;3.亚洲地形、河流、气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亚洲地形、河流、气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教学方式:讲授法,探究式。
究式。
五.教具:PPT 六.课时安排:4课时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导入展示世界空白区域划分图分图 指出图中各区域名称;指出图中各区域名称;说出区域划分的依据;说出区域划分的依据; 说出哪个大洲划分的区域最多?多?巩固复习,导入新课新课亚洲之最之最 把学生说的内容归类写在黑板上。
总结亚洲的知识点

总结亚洲的知识点一、地理特点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它地势东高西低,西部以高原、山脉为主,东部则是平原、盆地为主。
亚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亚洲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大江、大河等。
1.地形地貌亚洲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多样。
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都是亚洲最著名的山脉,而亚洲的盆地则以塔里木盆地、新疆盆地等为代表。
此外,亚洲还有一些著名的平原,比如华北平原、印度河流域平原等。
2.气候亚洲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
北部主要是温带和寒带气候,南部则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同时,亚洲还有一些特殊的气候现象,比如季风气候。
在印度和东南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交替给当地带来了季节性的降雨,而在中国大陆东部,夏季风则给当地带来了充沛的水分。
3.自然资源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而中国则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同时,亚洲还有大量的水资源,包括大江、大河等。
二、人文历史亚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亚洲,有着众多古老的文明,比如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古代波斯文明等。
这些古老的文明,为亚洲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古代文明亚洲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古代,有着众多古老的文明,比如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等。
这些文明都是在黄河、长江、印度河等水域周围形成的,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宗教文化亚洲是宗教文化多样的地区。
在亚洲,有着众多的宗教,比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
这些宗教都对亚洲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为亚洲的文化传统注入了精神力量。
3.历史事件亚洲历史上发生了众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中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罗马帝国的灭亡、印度的独立等。
这些历史事件都对亚洲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使得亚洲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认识亚洲感官课程设计

认识亚洲感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 学生能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3. 学生能识别并了解亚洲的代表性动物、植物及其生态环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亚洲地理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亚洲各国文化的异同。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亚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讲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亚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认识亚洲的感官课程,旨在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中,深入了解亚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生动、趣味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地理位置及分区:介绍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认识亚洲地图。
- 亚洲分区及主要国家- 亚洲地图的识别与运用2. 亚洲地形与气候:学习亚洲主要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文化的影响,参照课本第三章内容。
- 亚洲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亚洲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亚洲的自然景观与动植物资源:通过观察实物、图片,了解亚洲的自然景观、代表性动植物,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
- 亚洲自然景观的特点- 亚洲代表性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4. 亚洲人文景观与多元文化:分析亚洲各国人文景观、传统文化,探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参照课本第五章内容。
认识亚洲

亚洲气候类型
导学题: 1.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 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说一说
亚洲气候特点有哪些?
气候类型多样,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季风气候分布面积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
影响气候的因 素是什么?
纬度位置的影响 海陆位置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
11°03′S
观察计算亚洲所跨纬度;它跨了哪几个温度带?
观察比较亚洲所跨的经度。想一想,亚洲是不是跨经度 最广的大洲?为什么?
知识和方法的整理
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要充分运用地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 2、海陆位置 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
的
2、观察河流的流向,
主
想一想这些河流的流向 有什么特点?与地形起
要
伏有无关系?
河
流
观察地图
1.看看亚洲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
流入太平洋的有: 黄河、长江、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的有: 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的有: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所跨经纬度情况:
1.读图估算各大洲所跨的纬度大致各是多少? 2.观察估算后,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亚洲与世界各洲东西距离比较
观察比较各大洲东西距离(南极洲非东西 距离),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世界地理集锦
亚洲的地理分区
读图说出
亚洲北分为哪 几个区域?
亚洲的地理分区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 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亚洲各地理分区的自然环 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类型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 ③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气候大陆性强,表现在:
同纬度地区: 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
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主要 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北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 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 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北冰洋
白令海峡
堪察加半岛 千
岛
群
岛
土耳其海峡黑海
小亚细亚半岛
地中海 里海
红 波斯湾
阿拉伯半岛
海
日
本太
群
平 琉 岛
台湾海峡 球
群
台湾岛 岛
洋
曼德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阿拉伯海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孟加拉湾
南 海
印度洋
斯里兰卡岛 马六甲海峡
马来群岛
二、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1-1 认识亚洲
内流河又称内陆河,指不 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 陆湖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 所在区域称为内流区。
①内流区面积广大
地形、气候、 地理位置
•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的是长江。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
地形与河流 ②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认识一些区域
1-1 认识亚洲
太平洋、北冰洋、 印度洋、黑海、 地中海、红海、 阿拉伯海、波斯 湾、孟加拉湾、 南海、里海
堪察加半岛、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阿拉伯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
白令海峡、台湾 海峡、马六甲海 峡、霍尔木兹海 峡、曼德海峡、 土耳其海峡
千岛群岛、日本 群岛、琉球群岛、 台湾岛、马来群 岛、斯里兰卡岛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势)
④此外……
特殊的地质、地貌
30°N
地面起伏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
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北部海拔50~150米。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30米,是陆地最低点。
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A
B
C
(1)填出地形区名称A伊朗高原,B 青藏高原,C 四川盆地 ; (2)亚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__中_间__高__四__周__低___的特点;
B
A
C
填出地形区名称A西西伯利亚平原,B 塔里木盆地,C 德干高原 ;
读图思考: 图册P8
西印亚度:河流、经干旱地区,流量小,融雪水和雨水
内 塔里木河、 补西给亚,—春—季幼流发量相拉对底大河。和底格里斯河
流 河
阿姆河、 锡尔河、 伊犁河等
水文特征:发源于源高头山、,流冰程雪、融入水海补口给、为
主,也有少量的雨水水系补形给状,及流干量支随流气分温布的、
变化而变化,气温流越域高面流积量、越上大下。游往分往界是点
③水能资源丰富
纬度高,冰期长;春夏冰雪融化,河水流量大;
北冰洋水系:有鄂凌毕汛河现、象叶尼塞河、勒拿河
外 流
太平洋水系:水秦化黑湄文岭大龙公特淮,江河征河含、(以沙:黄澜北量受河沧大季:,风流、江有影量长)结响夏江冰,秋;期雨大红;水,河不补冬便给春(利为小元用主,江。。季)节、变
河 印度洋水系:秦小南水萨伊布岭,亚补尔洛拉淮无:给温瓦马河结季为江底普以冰风辅(江特南期影,怒(拉;响流:便,量流江独河于雨变量)龙(航水化大、江雅运补大,)鲁、给。季、 藏灌为节布溉主变、,化江发高小)电山,恒。冰含河雪沙、融量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高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
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兴都库什山
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等
1、地形特征
80°E
①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海拔和相对高度
方位 西北
西南 东北 东南
相邻大洲 分界线
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 白令海峡 (隔海相望)
4、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而漫长
三、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河流与湖泊
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 四周低,多冲积平原
二、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主要位于 北半球、 东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20°W 和160°E
二、地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10°S~80°N,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三带,大 部分在北温带;25°E~170°W,东西距离最长,时 差达10个多小时。
80°N
25°E
170°W
10°S
60 90 120 40 30
1-1 认识亚洲
一、亚洲概况
1-1 认识亚洲
一、亚洲概况——范围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北冰洋里海海、、土大耳高其加海索 峡山、黑
欧洲 亚 洲
北美洲
亚非分非界线洲: 苏伊士运河、印红海度洋
太平白洋令海峡 大洋洲
1-1 认识亚洲
一、亚洲概况——分区
APEC
北亚
中亚
西重要的灌溉水源。
水系特征
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等
水文特征
河流
➢几个独特的湖泊: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世界上最 (西淡东咸)的湖泊 大的湖
世界上最 深的湖
世界上湖面海 拔最低、含盐 度很高的湖泊
三、自然环境
1.地形 (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9种);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 3.河流 (1)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 周流入海洋;
0
二、地理位置
3、海陆位置 北、东、南三面临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北冰洋
欧洲 亚 洲
北美洲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大洋洲
二、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经纬度位置:10°S~80°N,跨寒、温、热三带, 大部分在北温带;25°E~170°W。 3、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临洋,西面深入到亚 欧大陆内部。
区域地理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了解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相对(邻)位置)
分析自然环境
(地形、河湖、气候、…… )
探讨人类活动
(人口、工业、农业、…… )
1-1 认识大洲
考试内容
1.认识大洲 ①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 点及相互关系
考试要求
b d
一、亚洲概况 二、地理位置 三、自然环境 四、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