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平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合集下载

密执根盆地的热弹性模拟

密执根盆地的热弹性模拟

密执根盆地的热弹性模拟
杨小毛;丁中一
【期刊名称】《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4(0)Z1
【摘要】沉积盆地的沉降过程受沉积物载荷的控制,但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用一种热弹性分层模型,考虑载荷及温度的共同影响,并计入了二者之间的弱耦合作用,讨论盆地的沉降过程。

用这种热弹性分层模型模拟计算了密执根(Michigan)盆地在古生代的沉降曲线。

密执根盆地是北美大陆上一近圆形的大盆地,具巨厚层沉积物,构造作用简单,属于稳定的克拉通内部盆地。

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能较好地吻合,并且指出了有关热事件是升温或者降温的性质。

【总页数】9页(P213-221)
【关键词】密执根盆地;热弹性;沉降曲线
【作者】杨小毛;丁中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干酪根热演化模拟与生烃 [J], 傅飘儿;李晓亚;汤庆艳;张铭杰;丛亚楠;张同伟
2.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干酪根热模拟气体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杜军艳;程斌;廖泽

3.美国密执根州蓝莓品种资源 [J], 黄国辉
4.利用干酪根热解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古地温 [J], 解启来;周中毅
5.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Gregory Lang教授和Guoqing Song教授来山东访问交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会议手册

202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会议手册

202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会议手册1. 引言1.1 会议背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是每年一次的重要学术盛会,旨在促进国内外工程热力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自1978年首届会议以来,该会议已成功举办了44届,并成为我国工程热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

202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将于某某时间在某某地举行。

本届会议将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平台,使得各界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科研机构能够就当前的工程热力学问题共同探讨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前沿。

同时,通过此次会议,将推动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1.2 目的与意义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平台,促进工程热力学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创新与发展。

通过聚集各界专家和行业代表,我们将共同探讨工程热力学研究现状、能源利用技术前沿以及新兴领域的发展方向。

此次会议的意义在于推动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同时,通过交流与互动,提升国内工程热力学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在构建节能环保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1.3 会议主题本次会议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 工程热力学研究现状:回顾并总结当前工程热力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取得成果,分享各类应用案例以及关键技术突破。

- 能源利用技术前沿:探索能源利用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能源转换与传输等创新技术。

- 新兴领域探索:聚焦新兴领域如低碳经济、智慧城市等,讨论工程热力学在这些领域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通过本次会议,我们期待与会嘉宾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出发,共同分享思想、交流经验,并探讨未来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同时,亦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广泛联系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工程热力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2. 研讨会议题部分内容如下:2.1 工程热力学研究现状:工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流动的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应用的学科。

基于XC7V690T的在轨抗单粒子翻转系统设计

基于XC7V690T的在轨抗单粒子翻转系统设计

基于 W+VQNXL$ 的在轨抗单粒子 翻转系统设计
夏!俊/ 张嘉伟/ 孙!晨% 朱昶文/ 江亚州/
%/L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3//3'* %L 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3//3'&
摘 要 针 对 核 心 工 业 级 ,)V# 型 ^I<V 芯 片 d.B"5'3( 抗 辐 照 能 力 较 弱 ' 在 轨 运 行 期 间 存 在 较 高 单 粒 子 翻 转 风 险 的 问 题 ! 为 了 提 高 d.B"5'3( 在 轨 抗 单 粒 子 翻 转 的 能 力 及 配 置 文 件 注 数 修 改 的 灵 活 性 ! 设 计 了 一 种 基 于 d.B"5'3( 的 在 轨 抗 单 粒 子 翻 转 系 统 架 构 *其 硬 件 架 构 主 要 由 d.B"5'3(,)V# 型 ^I<V 芯 片 'Vd433 反 熔 丝 型 ^I<V 芯 片 以 及 多 片 ^GV,K 组 成 * 软 件 架 构 主 要 包 括 Vd433反 熔 丝 型 ^I<V 对 d.B"5'3( 进 行 配 置 管 理 及 监 控 管 理 !对 d.B"5'3( 进 行 在 轨 重 构 管 理 !d.B"5'3( 通 过 调 用 内 部 ,S#-I 核 实 现 对 配 置 )V# 资 源 的 自 主 监 控 和 维 护 *在 轨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采 用 工 业 级 ,)V# 型 ^I<V 芯 片 d.B"5'3( 的 某 航 天 器 通 信 机 在 轨 测 试 过 程 中 成 功 进 行 了 ,S# 纠 错 !通 信 机 在 轨 工 作 正 常 ! 通 信 链 路 稳 定 ! 满 足 使 用 要 求 ! 表 明 该 系 统 架 构 可 以 有 效 提 升 d.B"5'3( 抗 单 粒 子 翻 转 能 力 !可 以 为 其 他 ,)V# 型 ^I<V 抗 单 粒 子 翻 转 设 计 提 供 借 鉴 与 参 考 $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秦伟、副所长朱俊强一行来院访问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秦伟、副所长朱俊强一行来院访问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秦伟、副所长朱俊强一行来院访

佚名
【期刊名称】《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年(卷),期】2009(22)2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
【相关文献】
1.追求最完美的漂移室--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元柏副所长 [J], 高彤;薛海峰
2.让生命绽放光彩--访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吕世华 [J], 刘小艳;吴俊山
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先生的高足我国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颇具知名度的青年专家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功能材料》学术期刊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副主任、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美成教? [J], 杨亲民;
4.卧薪尝胆为能源事业的明天而工作——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肖云汉(1981级,1988硕,1992博) [J], 胡洋
5.从全局角度衡量储能的价值是储能发展的当务之急——专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陈海生 [J], 翁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实验研究

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实验研究
Abs t r a c t :On t h e t e s t r i g o f o x y g e n - e n r i c h e d g a s i f i c a t i o n i n c i r c u l a i t n g l f u i d i z e d b e d,t he e f f e c t s o f o x y g e n
循 环 流 化床 富氧气 化 实验 研 究
刘嘉鹏 , 朱 治平 , 蒋海波 , 王 月 ,吕清 刚
( 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北京 1 0 0 1 9 0; 2 .中 国科学院大学 , 北京 1 0 0 0 4 9 )
摘 要 : 在循环流化床 富氧气 化实 验台上 , 通过调节水蒸气 流量使气 化温度基 本稳定在 9 1 0 ℃, 研究 了不 同氧气浓度及 气化 当量 比对煤气组 分 、 产 气率 、 冷 煤 气效 率 及碳 转 化率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氧气 浓 度从 2 5 %增 加 至 4 0 %时 , N, 体 积 分数 从 4 8 . 8 2 % 降低 至 3 3 . 8 3 %, H 从 2 1 . 4 7 %不断增加至 2 7 . 5 9 %, C H 4 基本不变 ; 受水蒸气流量影 响 , 氧 气浓度高 于 3 5 %时 , C O体 积分数 降低 , C O : 体积分数 增加 ; 氧气 浓度 4 0 %时 的煤气 热 值为 空气 气 化煤 气 热值 的 1 . 8 4倍 , 产 气率 随 氧气 浓度 增 加从 2 . 3 5 m3 / k g 降至2 . 1 3 m / k g , 冷煤气效率 和碳转 化率 不断增大 ; 当气化 当量 比从 0 . 2 0增加至 0 . 2 9时 , N2 体 积分 数先 降低 后升

超流氦低温恒温器冷质量准直调节及低温变形分析

超流氦低温恒温器冷质量准直调节及低温变形分析

Vol 54,No. 10Oct 2020第54卷第10期2020年10月原子能科学技术Atomic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超流氮低温恒温器冷质量准直调节及低温变形分析韩瑞雄1!,邹正平S 朱洪岩2常正则2,葛锐2,李少鹏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10019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摘要:为满足超导射频腔及超导磁体低温下的加速器准直精度要求,对超流氦低温恒温器冷质量的准直 调节方案进行分析。

通过对冷质量的低温位移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获得其在2 K 超流氦温区的位移变形量,利用拉伸丝型位移监测仪(WPM)在线测量数据来验证模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模拟值与测 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底部支撑型式低温恒温器的准直调节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关键词:超流氦;低温恒温器;低温位移;拉伸丝型位移监测仪;准直中图分类号:TL503. 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20)10197906doi : 10. 7538/yzk. 2019. youxian. 0710Alignment and Cryogenic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Cold Massin Superfluid Helium CryomoduleHAN Ruixiong 1% , ZOU Zhengping 1 , ZHU Hongyan % ,CHANG Zhengze % , GE Rui 2 , LI Shaopeng %(1. School of Energy and Poxver Engineering , Beiha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191, China $2.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49 , China )Abstract : To meet the alignment requirement of superconducting radio frequency (SRF )cavityandsuperconducting magnetatcryogenictemperatureintheacceleratorsystem !thedesignofadjustmentandalignmentofthecoldmassinsuperfluidheliumcryomoduleshouldbeanalyzed Thecryogenicdeformationofthecold massatthe2 K superfluidhelium temperature level wassimulated and obtained bythefiniteelement method ! meanwhilethesimulationanalysis method waschecked bythecryogenicdeformationdataofthecold massonline measured by the wireofposition monitor (WPM ) The resultsshowthatthesimulationresultandmeasurementresulthaveagoodconsistency ! anditprovidesanimportantdatafoundationforthealignmentdesigninthetypeofbo t omsupportedcryomodule收稿日期20190918;修回日期:2020-03-03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XDA030213)作者简介:韩瑞雄(1983-),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 cnki. net/kcms/detail/11. 2044. TL. 20200417. 1442. 006. html1980原子能科学技术第54卷Key words:superfluid helium$cryomodule$cryogenic deformation$wire of position monitor$alignment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的注入器I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研制,其中的TCM低温恒温器工作在2K超流氮温区,内部包括2台325MHz Spoke型(= 0.12)超导射频腔'台超导螺线管磁体等(1勺o TCM低温恒温器是国际上首台带束流运行的底部支撑型式超导腔低温恒温器。

基于Aspen_Plus的循环流化床工业气化炉模拟

基于Aspen_Plus的循环流化床工业气化炉模拟

2018年第37卷第5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1709·化 工 进展基于Aspen Plus 的循环流化床工业气化炉模拟刘忠慧1,2,于旷世1,张海霞1,朱治平1,2(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摘要: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由于试验煤种及操作条件的多样性,通过试验法优化操作过程所需周期较长、成本较大。

因此以大量工程数据为边界条件,基于Gibbs 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利用Aspen Plus 对气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单因素氧煤比、蒸汽煤比、气化压力、空气/蒸汽预热温度变化对气化指标的影响;并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以上4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氧煤比增加使有效气(CO+H 2)含量、冷煤气效率先增加再减小,并在0.45~0.50kg/kg 时取得最大值;蒸汽煤比增加使煤气热值和气化温度减小,对有效气含量基本没有影响;气化压力增加使煤气热值和气化温度增加;空气/蒸汽预热温度增加使气化温度、有效气含量、冷煤气效率增加,煤气热值减小。

通过正交实验综合分析,氧煤比和空气/蒸汽预热温度对气化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两者对气化指标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蒸汽煤比主要影响煤气热值,而气化压力主要影响比氧耗,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优化;Aspen Plus ;灵敏度分析;正交实验中图分类号:TQ5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8)05–1709–09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1493Simulation of industri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er by Aspen PlusLIU Zhonghui 1,2,YU Kuangshi 1,ZHANG Haixia 1,ZHU Zhiping 1,2(1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time-consuming and cost-consuming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coal type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er model was developed by Aspen Plus based on Gibbs free energy minimizati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simulation were set in terms of existing industry data. Different factors in gasific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oxygen-coal ratio ,stream-coal ratio ,gasification pressure and air/stream preheating temperature.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 four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asification product (CO+H 2) content and cold gas efficiency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oxygen-coal ratio increasing. The optimal range of oxygen-coal ratio is 0.45—0.50kg/kg. The gas heating value and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am-coal ratio. However ,the gasification product content is hardly affected by stream-coal ratio. The gas heating value and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 with gasification pressure increasing. The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gasification product content and cold gas efficiency increase with air/stream prehe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while gas heating value decreases with air/stream prehe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he oxygen-coal工艺模拟与优化。

水泥窑炉替代燃料使用效果评估:三个关键指标

水泥窑炉替代燃料使用效果评估:三个关键指标

水泥窑炉替代燃料使用效果评估:三个关键指标
王俊杰;杨华伟;湛月平;蔡军;朱治平
【期刊名称】《水泥》
【年(卷),期】2024()4
【摘要】利用替代燃料是水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碳排放量和单位熟料产品综合煤耗的重要途径。

与煤相比,替代燃料在种类、均匀性、尺寸、水分含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给企业利用替代燃料带来了较大挑战。

本文系统归纳了水泥窑炉替代燃料使用效果评估的三个关键指标,分别为替代燃料的热量替代率(TSR)、热量利用率(TUR)及经济效益,并分别阐述了影响TSR、TUR和替代燃料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水泥企业评估替代燃料使用效果提供参考。

替代燃料活化高效燃烧技术可消除TSR、TUR提升“瓶颈”——燃烧问题、落入烟室/熟料,提高TSR、TUR,提升替代燃料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王俊杰;杨华伟;湛月平;蔡军;朱治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灵活燃烧与热转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燃烧与气化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2.625
【相关文献】
1.农作物秸秆在水泥焚烧替代燃料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2.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和应用替代燃料热量替代率TSR分析与计算
3.农林生物质替代燃料技术在水泥窑炉系统的应用
4.石油焦燃料的钒危害——替代型燃料石油焦中钒对玻璃窑炉蓄热室格子体的侵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实例分析朱治平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9月7日报告提纲中科院循环流化床技术简介1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程应用3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2煤气化残碳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4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奠基人吴仲华先生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发展而来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发展相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获国家级和院、部级一、二等奖以上奖项40余项,研究所正高级科研人员45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杰青、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等22人拥有中关村本部、合肥分所、青岛分所、毕节分所、廊坊研发中心、连云港基地重大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实力中国重要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基地•率先在中国开展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人员团队•拥有2400m 2试验用房,建有大中型冷热态试验平台近20套•拥有30多台套先进的测试和分析仪器循环流化床技术实力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平台•对循环流化床技术在煤及多种燃料和废弃物的燃烧、热解、气化等转化和利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30年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典型煤种和典型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和排放特性数据库,正在建立典型煤种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特性数据库•完成的技术创新已申报130多项国内外专利,其中100余项已获授权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与锅炉行业有着广泛合紧密的长期合作,与多家锅炉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开发关系•2500余台产品级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等级全面覆盖12MW-25MW-50MW-150MW-200/300MW基本炉型•以粉煤(0~12mm)核心目标煤质适应性强煤气中不含焦油和酚;无废水空间循环气化,易放大面向工业燃气、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应用分类循环流化床煤制清洁工业燃气✓气化剂:空气+水蒸汽煤气热值:1200~1500 kcal/Nm3 规模15k~60km3/h台✓煤种适应性广泛,工业燃气成本0.1~0.15元/Nm3,折合天然气同热值<1元/Nm3✓连续运转率95%以上,无焦油酚水、化工废水排放面向中小合成氨改造—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制合成气✓气化剂:富氧(~40%)+水蒸汽煤气组分:CO+H2~65% (CO+H2)/N2≈3✓0~12mm粉煤,煤种适应性广,吨氨煤耗、吨氨氧耗低,系统能将高✓煤气无焦油、无废水产生,清洁环保,大幅降低综合成本循环流化床纯氧气化制合成气✓直接使用0~12mm粉煤,焦末等,使用煤种不受灰熔点限制✓气化剂高温预热回收煤气热量,降低氧耗及氧气成本报告提纲中科院循环流化床技术简介1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程应用3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2煤气化残碳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4✓14个用户,30台套工业应用✓数十种不同性质的煤为原料✓日处理煤量8600余吨✓稳定产出热值为1100~1450 kcal/Nm 3的煤气2580万Nm 3/d0.2t/d(2004)5t/d 中试(2012)25000Nm 3/h 冷煤气(2011)25000Nm 3/h 热煤气(2013)40000Nm 3/h 冷煤气(2014)60000Nm 3/h 冷煤气(2015)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来源工业分析/%收到基热值元素分析/%M ar A ar V ar V daf FC ar (MJ/kg)C ar H ar N ar O ar S ar 港口20.8 3.9633.9145.0741.3321.5758.44 3.580.7814.10.34内蒙17.213.2928.738.442.8219.8553.59 3.030.7211.340.84试验运行曲线试验用煤质产品级技术研发新式高温空气预热器技术大截面风帽以及无风室布风技术静态料层密封和逆流排渣技术高通量双级返料技术高效旋风分离技术高效间冷技术布袋除尘器前部温度保护和预分离联合技术横置锅筒无腔余热锅炉技术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技术产品开发:融合八大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已发表论文6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20项技术研发成果——第三方评价40000Nm 3/h 煤制工业燃气技术经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鉴定被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25000Nm 3/h 煤制工业燃气技术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鉴定被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0.1 t/d 小试试验台(2005年)8t/d 中试研究平台(2014年)金化500t/d 示范工程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技术研发报告提纲中科院循环流化床技术简介1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程应用3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2煤气化残碳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4印尼W. H. Winning 4×30000Nm 3/h项目(2016年)我国首个海外运行的煤清洁制工业燃气项目中国铝业集团5×40000Nm 3/h 项目(2015年)我国一次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工业燃气站信发集团分三期建成1×40000Nm 3/h (2014年)、2×40000Nm 3/h、2×60000Nm 3/h项目目前在建第四期2×60000Nm 3/h项目技术验证✓以华东、华北、华南、西北、印尼的十多种煤为原料✓技术产品已应用于国内和印尼的13个用户、共30台,产值11亿元,产气能力107.5万方/时产业化应用✓服务于铝业、镁业、焦化等行业(1+2)×40000Nm 3/h——冷煤气——350t/d (2+2)×60000Nm 3/h——600t/d ◆项目一期1台2014年5月投运,二期2台2015年7月投运,已经签订四期合同◆项目累计运行:1000天+,单次连续244天,连续运转率>92%◆国内首次完成此容量等级的工程示范及冷煤气工艺流程验证◆首次完成40~45%浓度的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工业示范运行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信发华宇40000Nm 3/h 项目1.23.29.71075原料成本水电气人员固定资产折旧循环流化床煤制工业燃气与两段炉相比,单位体积煤气成本低0.15元/Nm3,以单气化炉满负荷年运行8000小时计算,累积节约成本5400万元/年本技术与两段炉相比,没有焦油酚水排放,劳动环境明显改善1×60000Nm 3/h——500t/d——替代焦炉煤气用于生产LNG ,焦未气化◆项目2015年8月投运,国内目前最大容量的常压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项目一次投运即通过168小时考核国内首台此容量等级、首次用于替换焦炉煤气制LNG迁安九江焦化60000Nm 3/h 项目工程应用实例——九江焦化工程应用实例——九江焦化5×40000Nm 3/h——350t/d——广泛应用高灰高水低阶煤◆项目2015年5月投运,当时国内最大容量的常压循环流化床煤气站◆中国铝业集团公司2016年标杆工程,单次连续运行310天,连续运转率95%广西平果铝5×40000Nm 3/h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项目工程应用实例——广西平果铝典型应用业绩——广西平果铝原生产线基本情况规模:目前合成氨生产能力为年产8万吨合成氨,实际产能约为6万吨,计划目标为年产10万吨合成氨造气:间歇式制气,原料为石灰碳化煤球,半水煤气各成分含量为CO(28%~32%)、H2(33%~34%)、CO2(11.6~12.6%)、CH4(1.8~2.4%)、N2(19~22%)、H2S(1~2%)。

其中CO+ H2 约65%。

原料:基本上为贵州无烟煤,固定碳68%~72%,发热量约5800大卡左右,挥发份6%~9%,水份7%~10%,价格750~800元/吨消耗:吨合成氨耗半水煤气约3300m³ 耗原煤1600kg/吨氨,耗电1500 kWh/吨氨其他:型煤生产线采用变换气进行碳化烘干,系统压力压差约0.06MPa.项目单位用户煤种平果铝用煤固定碳%68-7238.67挥发份%6-939.40灰%9-1918.79 水%7-1017.40 发热量kcal/kg5800左右4225报告提纲中科院循环流化床技术简介1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程应用3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2煤气化残碳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4煤气化前处理与后处理技术研发需求:高水分的低阶粉煤干燥分选,保证进料流畅、提高能效、改善品质100 kg/h (2011)500 kg/h (2013) 5 t/h (2015)前处理技术:流化床干燥分选技术后处理技术:残炭燃烧技术气化飞灰:细、难燃、量大实现气化灰渣和细粉灰燃尽与气化系统的热力匹配,提高煤气化效率提高系统总能效,实现煤的清洁、高效、梯级利用 5 t/d 气化细粉灰燃烧试验台气化细粉灰燃烧技术研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支持30kW 预热燃烧台架0.2MW 预热燃烧平台机理实验台架:✓预热燃烧基础研究✓掌握预热燃烧规律✓氮迁移转化机制2MW 预热燃烧中试小试平台:✓预热过程✓燃烧过程✓低NOx 排放特性中试装置:✓中试规模放大特性✓中试规模预热特性✓中试规模燃烧及排放2004年建成2014年建成2015年建成20t/h 锅炉(14MW)2016年建成工程放大:✓工程放大✓性能试验✓产业化应用:1)广西河池1台2)宁县银川8台气化细粉灰燃烧技术研发5吨/日气化灰渣和细粉灰CFB燃烧高温蒸汽发生系统中试平台(河北廊坊)气化残炭燃烧技术研发1.在中试平台上完成了气化细粉灰的系统燃烧试验,气化细粉灰燃烧后飞灰含碳量为0.88%,燃烧效率高达98.6%;2.获得了气化细粉灰硫与氮元素的赋存特性及燃烧过程转化特性;3.掌握了提高气化细粉灰燃烧效率的关键影响规律,为工业示范装置的设计及运行提供指导。

40吨/日气化细粉灰燃烧工业试验装置气化细粉灰燃烧技术研发气化细粉灰燃烧技术研发宿迁细粉灰飞灰<1%气化细粉灰燃烧技术研发茌平细粉灰飞灰<1%技术优势及可靠性气化残碳燃烧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可以单独燃烧3000~5000kcal/kg气化残碳(挥发分<3%),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生产中不同气化工艺产生的气化残碳•可以掺烧粉煤•节能环保,残炭炉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残炭炉负荷调节范围大:50%~110%,满足客户运行需求•燃烧技术、运行经验成熟•残炭炉成本低,市场优势凸显2015年3月,工业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编制了《工业领域煤炭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对工业领域煤炭清洁化利用做出布局,行动计划推荐了21种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参考技术。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位列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