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脑包虫病
寄生虫选择题及答案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A.体外寄生虫B.体内寄生虫C.兼性寄生虫D.永久性寄生虫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A.终宿主B.第一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D.第二中间宿主3、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A.阻塞腔道B.夺取营养C.压迫组织D.吸附作用E.破坏细胞4、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A.无季节性B.仅有季节性C.无地方性D.仅有地方性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5、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A.感染的中间宿主B.带虫者C.感染的家畜D.感染的野生动物E.寄生虫病患者6、除下列哪项外,均为吸虫的发育阶段()A.毛蝴B.胞蝴C.雷蝴D.尾蝴E.囊尾蝴7、下列不属于内寄生虫的是()A.钩虫B.猪带绦虫C.姜片吸虫D .微小牛婢E.捻转血矛线虫8、下列不属于外寄生虫的是()A,软婢B.华枝睾吸虫C.疥蛾D.痒蛾E.硬婢9、弓形体的终末宿主是()A.犬B.猫C.狼D.狐E.猪10、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是()A.蚂蚁B.蜗牛C.虫舌蛹D.地蛾E.蚯蚓11、华枝睾吸虫的补充宿主是()A,淡水螺B.剑水蚤C.淡水鱼、虾D.田螺E.地蛾12、不属于寄生虫致病机理的是()A.掠夺宿主营养B.机械性损伤C.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D.败血症E.继发感染13、日本血吸虫对畜禽的感染阶段是()A.尾蝴B.雷蝴C.胞蝴D.囊蝴E.毛蝴14、猪囊虫病的病原体是()A.猪带绦虫成虫B.猪带绦虫虫卵C.猪囊尾蝴D.微丝蝴E.细粒棘球蝴15、猪蛔虫的感染方式是()A.宿主-中间宿主-宿主B.宿主-媒介-宿主C.宿主-保虫宿主-宿主D.宿主-土、水、饲料-宿主E.宿主-补充宿主-宿主16、动物寄生虫包括三大类()A.吸虫、绦虫、线虫B.扁虫、线虫、原虫C.原虫、线虫、节肢动物D.蠕虫、原虫、节肢动物E.蠕虫、线虫、节肢动物17、布氏姜片吸虫的感染阶段是()A.虫卵B.毛蝴C.囊蝴D.尾蝴E.胞蝴18、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A.长角涵螺B.纹沼螺C.扁卷螺D.川卷螺E.钉螺19、人感染布氏姜片吸虫的方式是()A.生食或半生食猪肉B.生食或半生食牛肉C.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D.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E.生食或半生食溪蟹,站20、日本血吸虫主要致病阶段是()A.成虫B.毛蝴C.尾蝴D.虫卵E.童虫21、目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首选的药物是A.丙硫咪唾B.叱唾酮C.甲硝唾D.甲苯咪唾E,以上均可22、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是()A.毛蝴经皮肤感染B.童虫经皮肤感染C.童虫经口感染D.尾蜘经皮肤感染E.毛蝴经口感染23、猪蛔虫是以()感染宿主的A.感染性三期幼虫B.感染性虫卵C.第一期幼虫D .童虫E.成虫24、在我区传播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者为()A.草原革婢B.全沟硬婢C.残缘璃眼婢D.亚东璃眼婢E.微小牛婢25、肝片吸虫感染终末宿主是在()幼虫阶段.A.胞蝴B.尾蝴C.囊蝴D.毛蝴E.雷蜘26、具有抱雌沟的吸虫是()A.前后盘吸虫B.双腔吸虫C.胰阔盘吸虫D.日本血吸虫E.肝片吸虫27、弓形虫寄生在宿主的(),感染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动物是()A.细胞内/猪B.肝脏/牛C.胃肠/马D.肺脏/羊E.细月fi外/猪28、蛔虫卵较厚,由四层组成,最外一层为()A.卵黄膜B.几丁质膜C.脂膜D.蛋白膜E.细胞膜29、发育完好的猪蛔虫卵表面具有()特点A.光滑B.凹凸不平C.结节D.附属物E.绒毛30、旋毛虫病属于()的疾病.A.人畜共患病B.原虫病C.非人畜共患病D.昆虫病E.绦虫病31、旋毛虫幼虫寄生于()部位.A.大肠B.心肌C.横纹肌D.小肠E.胆管32、食道口线虫的第3期幼虫,在肠壁上形成结节()A.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B.微管食道口线虫C.甘肃食道口线虫D.粗纹食道口线虫33、在下列虫体中,能够经胎盘感染者为()A.伊氏锥虫B.环形泰勒虫C.巴贝斯虫D.弓形虫34、棘球蝴病的病源来自下列何种感染动物()A.犬B.羊C.猪D.马E.牛35、鸡吞入蚯蚓感染异刺线虫病,蚯蚓是异刺线虫的()A.中间宿主B.终末宿主C.贮藏宿主D.补充宿主36、前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A.扁卷螺B.钉螺C.锥实螺D.淡水螺37、卡氏住白细胞虫的终末宿主是()A.库蝶B.蜗C.蚊D.白蛉38、日本血吸虫寄生于()A.胆管B.胰管C.肠系膜静脉D.前胃39、猪棘头虫的中间宿主是()A.蚯蚓B.蜗牛C.蚂蚁D.金龟子40、无钩绦虫的终宿主是()A.犬B.人C.反刍兽D.禽41、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体节的主要区别在于()A节片长度B体节间腺C节片宽度D有无子宫孔42、弓形虫病的特效治疗药物是()A羟喀呢B伊维菌素C磺胺D左旋咪唾43、我国牛双芽巴贝斯虫斯虫病的传播媒介是()A残缘璃眼婢B长角血婢C森林革婢D微小牛婢44、弓形虫是()A.细胞内寄生虫B.单宿主寄生虫C.蠕虫D.细胞外寄生虫45、急性鸡球虫病的典型症状是()A.有些鸡拉血B.有的鸡便秘C.有些鸡食欲突然增加D. 95%的鸡只突然死亡46、巴贝斯梨形虫是一种寄生于()内的原虫.A.红细胞B.白细胞C.组织细胞D.单核细胞47、中华支睾吸虫的寄生部位是()A.十二指月次B.瘤胃C.胆管D.胰管48、治疗牛、羊梨形虫病时,()的效果较好A.灭绦灵B.贝尼尔C.左旋咪唾D.丙硫咪唾49、对线虫、吸虫和绦虫都有疗效的抗寄生虫药是()A.左咪唾B.伊维菌素C.叱唾酮D.丙硫咪唾50、家畜感染日本分体吸虫的途径是()A.吃入水草上的囊蝴B.尾蝴钻入皮肤C.吃入水中的尾蝴D.吃入含有囊蝴的钉镖51、艾美尔球虫的传播途径是()A.经口感染B.接触感染C.经昆虫感染D.经胎盘感染52、引起鸡盲肠肝炎的病原体是()A.住白细胞原虫B.鸡盲肠球虫C.鸡异刺线虫D.火鸡组织滴虫53、不属于寄生虫病控制措施的是()A.控制感染源B.增加饲养密度C.消灭感染源D.增强畜离机体抗病力E.切断传播途径54、不是驱猪蛔虫的药是()A.左旋咪唾B,丙硫咪唾C.硫苯咪唾D.伊维菌素E.贝尼尔55、对畜禽线虫和外寄生虫都有良好驱杀效果的药物是()A.丙硫咪唾B.伊维菌素C.左旋咪唾D.球痢灵E.硝氯酚56、造成雏鸡盲肠球虫病的病原体为()A.柔嫩艾美耳球虫B.巨型艾美耳球虫C.堆形艾美耳球虫D.毒害艾美耳球虫E.和缓艾美耳球虫57、不是抗鸡球虫的药物是()A.地克珠利B.百球清C.尼卡巴嗪D.马杜拉霉素E.叱唾酮58、牛羊的结节虫是指()A.捻转血矛线虫B.食道口线虫C.仰口线虫D.网尾线虫E.台湾鸟龙线虫59、用于驱除牛羊消化道线虫的药物,可选()A.氯硝柳胺B.硫双二氯酚C.叱唾酮D.丙硫咪哇E.慈诺沙星60、肝片吸虫的发育史过程为()A.虫卵一毛蝴一尾蝴一成虫B.虫卵一毛蝴一尾蝴一曩蝴一成虫C.虫卵一毛蝴一雷蝴一尾蝴一成虫D.虫卵一雷蝴一一胞蝴一尾蝴一成虫E.虫卵一毛蝴一胞蝴一母、子雷蝴一尾蝴一成虫61、毛首线虫寄生于()A.小肠B.结肠C.盲肠D.空肠E.肝脏62、姜片吸虫寄生于猪的()A.小肠B.结肠C.盲肠D.空肠E.肝脏63、后圆线虫的发育需要()作为中间宿主()A.甲虫B.蜗牛C.剑水蚤D.蚯蚓E,锥实螺64、不寄生于家畜肝脏的寄生虫的是()A.肝片形吸虫B.大片形吸虫C.华支睾吸虫D.兔肝球虫E.毛首线虫65、疥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经皮月夫感染B.经口感染c.自体感染D.接触感染E.经胎盘感染66、不属于畜禽外寄生虫的是()A.婢B.蛾C.虱D.蚤E.螺67、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A.扁卷螺B.钉嫖C.锥实螺D.陆地螺E.小萝卜螺68、日本血吸虫的发育史过程为()A.虫卵一毛蝴一胞蝴一尾蝴一成虫B.虫卵一毛蝴一曩蝴一尾蝴一成虫C.虫卵一毛蝴一雷蝴一尾蝴一成虫D.虫卵一雷蝴一毛蝴一胞蝴一尾蝴一成虫 E.虫卵一毛蝴一胞蝴一母、子雷蝴一尾蝴一曩蝴一成虫69、猪囊虫寄生于猪、人的()A.小肠B.肝脏C.心脏D.肺脏E.肌肉70、脑包虫病的病原是()A.多头蝴B.囊尾蝴C.似囊尾蝴D.裂头蝴E.棘球蝴71、猪囊尾蝴的成虫是寄生于人小肠内的()A.无钩绦虫B.有钩绦虫C.泡状带绦虫D.复孔绦虫E.迭宫绦虫72、可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是()A.莫尼茨绦虫B.捻转血矛线虫C.猪蛔虫D.反刍兽钩虫73、某猪场猪发病.仔猪症状明显,咳嗽,体温升高,喘气,消瘦;部分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成年猪无典型症状.该病最有可能是()A.蛔虫病B.结节虫病C.钩虫病D.鞭虫病E.肾虫病74、有3只50日龄幼犬,据畜主介绍,这3只幼犬与母犬同饲养在一个院子里的犬舍内,近来发现有2只幼犬不爱吃食,却啃咬碎砖头、煤灰渣等物,肚子比从前稍大,有时拉稀,或呕吐等;且排出淡黄白色虫体,呈圆柱形,一端较圆,另一端细而尖,长约40〜100mm不等.该病最有可能是()A.蛔虫病B.结节虫病C.钩虫病D.鞭虫病E.肾虫病75、2010年7月,德化县黄某从浙江购入仔猪316头,饲养到9月有175头猪表现为食欲不振,下痢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个别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出现贫血、消瘦,发育不良,死亡2头.猪舍均建在池塘边,粪便直接排到池塘内喂鱼,池塘里还种植了大量的水的产等水生植物. 据了解,畜主未对猪只进行驱虫,还经常打捞一些水的产生喂猪,以代替部分青绿饲料.该病最有可能是()A.姜片形吸虫病B.日本血吸虫病C.阔盘吸虫病D .肝片吸虫病E.前后盘吸虫病76、某羊群发病,2011年3月份以来陆续出现羔羊咳嗽,已陆续死亡7只.观察整群羊发现患羊大多被毛粗乱、消瘦、贫血,频繁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剖检病变死亡羊只,切开肺脏、气管与支气管,内有大量成团的白色细线状虫体并伴有大量血丝状脓性分泌物,经测虫体大的长约30〜110mm .该病最有可能是()A.肺线虫病B.结节虫病C.圆线虫病D.鞭虫病E.肾虫病77、某养殖专业户王某饲养长白猪200头,自2011年6月份以来,有十多头猪精神沉郁,咳嗽、消瘦,贫血,呼吸困难,被毛粗乱无光泽,在头、胸下和四肢发生水月中,曾先后使用过“黄金一号”、“一针退烧”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不佳.猪群感染虫体后的第一症状是咳嗽,驱赶和夜间休息、早晨出圈时咳嗽更为明显,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剖检发现支气管中有脓性黏液和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其中混有细小白色的虫体,虫体长l〜5cm不等.该病最有可能是()A.肺丝虫病B.结节虫病C.圆线虫病D.鞭虫病E.肾虫病78、某养羊户介绍,饲养波尔山羊48余只,从2011年6月份开始,羊群出现病症.有的羊只将鼻孔抵于地面,有的甚至顿足.病羊频频摇头,喷鼻,低头.病羊采食受阻,不能安稳休息,逐渐消瘦.先后死亡2只成羊.剖检发现羊鼻黏膜发炎、月中胀、充血、出血,分泌出脓性鼻汁;在1只羊的鼻腔内发现2条幼虫,呈棕褐色,体长25毫米左右,前端细小,有2个黑色的口钩,虫体分节,每节有许多小刺,背面隆起,腹面平,有黑色横带,虫体后端上部平坦,有2个黑色气孔板.该病最有可能是()A.肺线虫病B.鼻蝇蛆病C.莫尼茨绦虫病D.华枝睾吸虫病E.肝球虫病79、某规模牛场的牛群中牛婢呈现爆发状态,感染率达100%,牛只出现了高热、食欲废绝、反刍迟缓、精神沉郁、喜卧、结膜苍白等症状.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出现了体温的反复,疗效不佳.先后出现13头牛发病,治疗期间l头体弱病牛死亡,1头孕牛流产.病牛典型症状有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该病最有可能是()A.结节虫病B.巴贝斯虫病C.弓形虫病D.锥虫病E.白冠病80、某猪场发病,轻度病例,病猪的嘴部、耳部、背部、下腹部皮肤有点状出血.重病患猪的耳部、两侧腹部及脐部有出血性紫斑;鼻流白沫,呼吸加快,咳嗽或气喘,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呈栗状,饮欲尚可;眼睑发纲;体温40. 2〜42 c.病程4〜5天,重者可达1周以上.使用安乃近、青霉素,以及配合使用链霉素进行治疗无效.该病最有可能是()A.焦虫病B.弓形虫病C.球虫病D.锥虫病E.白冠病(81—84题公用题干)梅雨季节(气温22c〜25 C), 2000只3周龄肉鸡群突发食欲减退,被毛蓬乱,精神沉郁,呆立一隅,冠及可视黏膜苍白.排水样稀便并快速消瘦,进而粪便带血.日死亡率5%〜10%.81、对该群鸡病的诊断首先需进行的检查是()A.病毒分离鉴定B.细菌学检查C.血液学检查D.免疫学检测E.病理剖检82、如检查发现肠管壁增厚,内容物主要是血液和凝血块,有的呈干酪样物与血液混杂;’盲肠显著月中胀,呈棕红色;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异常,还要做的检查是()A.血红蛋白含量检测B.饲料铁、钻含量检测C,粪便病原检查D.脑组织电镜检查E.心肌显微病理检查83、【假设信息】如果该病是鸡球虫病,最恰当的药物及用药途径是()A.青霉素水溶液饮服B.链霉素肌内注射C.青霉素和氨丙咻水溶液饮服D.青霉素和慈诺沙星饮服E,氨丙咻和蕙诺沙星水溶液饮服84、下列哪种方法更有助于对球虫病的快速确诊()A.饲养场取陈旧粪样检查B.饲养场取新鲜粪样检查C.现有的粪样重复检查D.现有的粪样置于温箱内孵化l周后再检查E.重新剖杀取粪样(85—87题公用题干)2011年7月28日,袁某饲养的14头架子猪中有4头发病,病猪以咳嗽,消瘦,下痢为主,曾用肌注痢菌净,乳酸环丙沙星,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未见效果,到8月4日全群发病,l头死亡,有的食欲废绝,邀诊.病猪营养不良,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泽,有的下痢,粪内混有血液.体温无明显变化.询问该猪群已接种了猪三联苗,口蹄疫苗,饲料为萩皮、麦秆粉,鲜甜菜叶,无中毒史。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

86摘要:羊脑包虫是在养羊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是由于羊受到多头蚴的感染寄生后导致本病发生。
羊在发病后表现为神经症状以及脑部的严重病变,见于脑炎和脑膜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死亡情况,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羊脑包虫病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并着重研究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可供羊场在预防以及发病治疗时进行参考。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防治技术羊脑包虫病又称为羊多头蚴病,是羊的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
随着羊养殖业的不断扩大,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在养殖场不仅要预防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对寄生虫病预防也不能松懈。
尤其是羊脑包虫病的发生能够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1 病原简介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为多头绦虫,这是一种体长约在400~600mm,宽度为5mm 的寄生虫[1]。
脑包虫的形态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观呈乳白色且半透明,在其内部充满透明的液体。
成熟的脑包虫能够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卵子。
脑包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存活数年,但其对热较为敏感,通常在70℃的环境中可以被杀死。
2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以春季和秋季较为多发。
本病的发病范围较广,各地羊场均有发生。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脑包虫病,但其中以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在不同年龄的羊群中羔羊的易感性为最高。
3岁以上的羊群对本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本病的传染源为已经发病的肉食动物,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当肉食动物体内寄生的多头绦虫的节片脱落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对饲草和水源等造成污染,当健康的羊群采食这些被污染的饲草和饮水后就容易被病原所感染而导致发病。
这些虫卵在羊体内能够迅速发育生长成六钩蚴[2]。
六钩蚴是对机体损伤较大的一个寄生虫阶段,其不仅会破坏羊的肠道黏膜还可以到达脑部积液中,并在其中发育为多头蚴。
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牛、羊等偶蹄类动物,也可以感染马和猪,甚至可以感染人。
什么是包虫病科普知识(2024)

2024/1/26
7
02
包虫病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Chapter
2024/1/26
8
典型症状描述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 症状常见。
当包虫囊肿较大时,可压迫周围 器官,产生相应症状,如压迫胆 道可引起梗阻性黄疸,压迫胃肠 道可引起肠梗阻等。
2024/1/26
肝区不适 消化道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压迫症状
科普宣传手段单一
现有的包虫病科普宣传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 传统的宣传册、讲座等形式,缺乏创新和互动性。
地域性差异明显
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牧区,由于地域 、文化等差异,科普知识在不同地区的普及 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提
多元化宣传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包虫病科普宣传将更加注重 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 ,提高宣传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肝脏病变
包虫病可引起肝脏病变,如肝囊 肿、肝硬化等,严重时可导致肝 功能衰竭。
脑部病变
在极少数情况下,包虫病可侵犯 脑部,引起头痛、癫痫等严重神 经系统症状。
2024/1/26
01 02 03 04
肺部病变
包虫病可侵犯肺部,引起肺部炎 症、脓肿等病变,影响呼吸功能 。
其他并发症
包虫病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肾脏 病变等并发症。
肝脓肿
肝脓肿患者常有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等症状,B超等检查可发现液性暗区,但肝脓肿的 病程较短,一般无牧区居住史及羊、狗等动物密切接触史,且免疫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有 助于鉴别。
肝癌
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化等病史,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 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但肝癌的AFP等肿瘤标志物多升高,且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养羊技术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不仅容易引起羊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会直接引起羊只死亡,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寄生虫病.羊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反应迟钝、沉郁不动等临床症状,确诊后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临床经验表明,93%的感染羊只经过手术治疗可逐渐恢复健康,但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且避免损伤血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1、临床症状病羊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在放牧过程中独自离群,具有神经症状,如盲目向前冲且不转弯,或者先向右转圈再向左转圈,遇到障碍物时头抵在上面不动,走动不稳,往往卧地不起,采食时需要将饲草放在嘴边或者颈部依物而立自行采食。
发病前期,羔羊最常见发生急性型,且随着六钩蚴的移行导致脑部出现炎症,呈现明显发热,脉搏、呼吸加速。
有时会呈现过度兴奋,作前冲、后退或者回旋运动;有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脱离羊群,长时间躺卧,大多数羔羊会在3~5天内由于发生急性脑炎而导致死亡,有些耐过急性期后会变成慢性型。
急性型。
羔羊会表现出最明显的症状,感染后经过大约15天开始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反应退钝或者敏感,盲目奔走或者长时间的精神沉郁。
症状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极度萎靡或者过度兴奋,部分颈向一侧弯曲,呈现斜视,磨牙、流涎;部分做圆圈运动、前冲或者后退,接着出现痉挛;部分独自离群,往往躺卧。
病程一般可持续5~7天,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大部分症状会逐渐消失,转变成慢性型。
慢症型。
病羊寄生有一个或者少数囊泡时,且囊泡大小没有长到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压力前,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经过4~6 h,由于囊泡明显增大,导致脑和脊髓受到压迫,才会开始出现症状,且虫体寄生部位不同,会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如在大脑后部枕骨区寄生时,头部会高抬,作后退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在脊髓寄生时,会导致走动后躯无力,甚至出现麻痹,排尿失禁,呈犬坐姿势。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22.05疾病防治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李宜良(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273501)脑包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又被称为羊多头蚴病。
该病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我国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患病羊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可出现大批量死亡。
人在接触患病羊或食用羊头部、大脑等可被传染。
为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本文针对羊脑包虫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脑包虫病;症状;诊断;防治措施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羊养殖规模逐渐庞大。
随着养殖规模日渐壮大,羊脑包虫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羊脑包虫病可感染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品种的羊群。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感染导致。
患病羊多为一岁以内的羊群。
健康羊群采食多头绦虫卵而出现感染。
寄生虫通过血液到达脑部和脊髓,随后发育成多头蚴感染健康羊群。
患病羊通常表现为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衰竭死亡。
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通过不断提高诊断、治疗技术、加强预防管理,从而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保证养羊业稳步发展。
1病原多头蚴是引起羊脑包虫病的病原微生物。
多头蚴呈囊泡,囊泡内充满透明液体。
犬是多头蚴虫体的最终宿主。
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食物或存在多头蚴的牛、羊大脑从而被传染。
多头蚴幼虫在机体内可发育成成虫,存在于宿主的小肠内。
由于多头蚴繁殖能力强,24h 内可产生30万~70万个虫卵,因此对环境及羊群危害严重。
多头蚴虫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强,可长时间存活。
正常情况下在土壤内可存活3~5年。
低温情况下存活时间较长,零下10℃可存活5个月左右,在35~40℃环境下可存活一年左右,对环境温度不敏感。
高温条件下可使其灭活[1]。
2流行特点羊脑包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
该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广泛流行。
牦牛脑包虫病的防治要点

20227248临床金鉴牦牛脑包虫病的防治要点索朗卓嘎(拉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牦牛脑包虫病又被称为脑多头蚴病,主要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牦牛的脑部和脊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的疾病,多头蚴的终末宿主为犬科类的动物。
在我国牧区,牦牛脑包虫病的发病率较高,直接影响牦牛的养殖效益,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牦牛养殖户必须要加强对牦牛脑包虫病的防控,减少牦牛脑包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牦牛脑包虫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与病原体及临床症状,针对牦牛脑包虫病制定治疗与防控方案。
关键词:牦牛脑包虫病;治疗方法;预防要点中图分类号:S855.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2)07-0018-02牦牛脑包虫病即牦牛脑多头蚴病。
之所以出现牦牛脑多头蚴病,主要原因是由于牛的脑部与精髓部位等寄生了一种名为多头蚴虫卵,这种呈囊泡状的成虫通常会寄宿在犬科类的动物小肠之中,如狐狸、狼以及犬等。
由于多头蚴在牛脑部寄生的包囊大小与位置不同,对牛脑部神经压迫程度不同,所呈现出的症状千差万别,加大了手术定位的难度[1]。
1 案例资料西藏拉萨市兽医站近几年共诊治牦牛脑包虫病32例,其中母牛21头,公牛11头,平均年龄1~2岁。
32例牦牛脑包虫病中,治愈28例,治愈率达到87.5%。
病牛主要表现为转圈运动、体温升高、心跳加快、精神亢奋、食欲减退等,有18头病牛出现一侧视力衰退或失明,9头出现双目失明,5头视力暂时正常;有9头病牛的虫体寄生部位发生明显病变,其余病牛无变化;有6头病牛虫体寄生包囊突出脑结构表面,其余12头虫体寄生包囊在病牛脑结构深处,14头虫体寄生包囊在病牛脑结构浅层;有31头病牛只有1个包囊,手术成功暂未复发,1头病牛手术治疗1个月后,同一个侧发生明显病变。
2 病原体脑多头蚴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形状为圆形或者卵圆形,幼虫的大小和动物身体的寄主部位和发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

白色囊 泡状 , 囊体可 由豌豆大至鸡 蛋大 , 充满透 明 的液体 , 囊壁薄 , 壁上附有约 1 0 0 ~ 2 5 0 个原头蚴 , 呈
白色颗 粒 状 。犬 等 吃下 含 多 头 蚴 的羊脑 后 , 多 头蚴 内 的原 头 蚴 附着 在 犬小 肠 内 , 经 1 ~ 2个 月 发 育 为成
圈不 明显 , 离 群呆 立 , 病 程 时间 长 的 , 头盖 骨 可 出现
软化 。( 3 ) 当寄生于大脑额 叶时, 患畜低头向前 , 直
线 前进 , 头 顶异 物常 不能 自行 回转 。 ( 4 ) 当寄 生于 大
脑枕叶时 , 患畜常仰头后退 , 卧地不起 , 头颈部肌肉 痉挛, 使头背相接或头偏 向一侧。 ( 5 ) 当寄生于大脑颞 叶时 , 患畜非常明显地 向患侧转圈 , 对侧视力障碍。 ( 6 ) 当多头蚴寄生 于小脑或脑干时 , 患畜共济失调 , 蹒跚步态 , 行走时速度加快易跌倒 , 后躯无力或麻 痹。需要指出的是 , 多数病例为转圈 , 有时虫体跨 区
4 . 2手 术治 疗
对 于 中晚 期病 例 ,寄生 在 大脑
表层和浅层的( 顶叶、 额 叶、 颞叶) 多 采 用 手 术 方 法
治疗 比较可靠 。但对寄生于大脑深部及小脑和脑干 的患畜 , 手术效果不好 , 建议淘汰 , 多数病例以寄生
于表 层 和浅层 的居 多 。
运动时常发生离群发呆 ,但仍不显著 ,约再 经 1 — 2
疾病诊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4 7 5 4 . 2 0 1 3 . 0 8 . 0 2 7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
刘清 俊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驻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 内蒙古克什克腾 0 2 5 3 5 0 )
包虫病

包虫病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
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1、分布本病广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2. 流行环节(1)传染源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寄生在犬小肠中的成虫每7~14d虫卵成熟、孕节脱落一次。
但在感染犬粪中有持续虫卵排出。
(2)中间宿主寄生在中间宿主体内的细粒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它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而且寿命很长,又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绵羊,绵羊有高度的易感性,在重流行地区绵羊的患病率可达90% 以上。
(3)人类的感染在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中,人类是偶然感染的,并不参与寄生虫的生活史。
人类的感染及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取决于犬/绵羊循环的传播水平及人类与之接触的密切程度。
因而人类包虫病的流行区也就是畜牧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
3. 主要的流行因素(1)生活习惯:家犬有舔拭肛门的习惯,由此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当与人接触时随时可将虫卵传染给人。
含有虫卵的犬粪可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水和土壤污染人的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2)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需一定的外环境条件,特别是虫卵排出后需生存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感染中间宿主的机会。
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萆原和山地草原适于虫卵在外界的存活。
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
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一些病人是在死后进行尸检时发现。
随着囊肿的逐渐长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逐渐明显。
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而命名为相应的包虫病。
1、肝包虫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棘球蚴病,其次是肺包虫病。
(1)症状: 包虫囊压迫邻近组织或牵拉肝脏,可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减退。
巨大肝包虫囊肿可使横膈抬高,活动受限,甚至出呼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包虫病(brain chinococcosis)徐明生俞雅琴脑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我国有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
以囊型包虫病为主,本病以累及肝脏和肺为主,脑包虫约占1%~2%。
临床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癫痫和局限性脑损害征。
泡球蚴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但可通过浸润扩散、血行扩散和淋巴转移等方式累及肺、脑等器官,是高度致死的疾病,故有“虫癌”之称。
【病原】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棘球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及少节棘球绦虫,后两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
我国主要为细粒棘球绦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细粒棘球绦虫雌雄同体,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 由一个头节、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与妊娠节片组成, 妊娠节片的子宫内充满虫卵,在肠内或肠外破裂释出虫卵, 虫卵不断随狗粪排出体外,污染其皮毛、牧场、畜舍、蔬莱、土壤、水源,被人或羊等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卵内的幼虫(六钩蚴)在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肠系膜静脉血循环至肝、肺等组织器官,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 。
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包虫囊内原头蚴进入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
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虫卵进入人体后,其过程与羊等动物体内过程相似。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以狐、狗为主,中间宿主为人和啮齿类动物。
其生活史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当虫卵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后,六钩蚴经肠壁随血流至各组织器官,形成多房棘球蚴,呈浸润性生长,最终形成泡球蚴。
感染泡球蚴的啮齿类动物被终宿主捕食后,泡球蚴内的原头锄可在终宿主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囊性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大牧区,甘肃、宁夏、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
近年来,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的动物宰杀不规范和野犬的增多,亦成为流行隐患。
泡性包虫病流行地区较局限。
1.传染源感染的犬、狼、豺和狐等野生食肉动物是细粒球绦虫的终宿主,都是囊性包虫病的传染源。
人、羊、牛、马和猪等为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在啮齿目和兔形目等野生动物中循环, 感染的犬、狼、狐等是多房棘球蚴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犬是本病最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摄入虫卵而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可能,现今动物皮毛肉食品调拨运输频繁.间接感染风险也在增加。
3. 易感人群人群普通易感,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 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为高。
从事牧业生产、狩猎和皮毛加工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发病机制与病理】:脑内感染棘球蚴病的途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系指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多为单发包虫囊肿,继发性感染是由心脏内棘球蚴溃破,原头蚴经血行播散至脑内再次形成包囊,常为多发,多见于成人。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因囊肿压迫邻近组织所引起,六钩蚴侵入组织后,大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部分发育成棘球蚴,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单房囊状体,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两者间含有血管,供给营养。
内囊壁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状如粉皮,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生发层系寄生虫本体可形成育囊、子囊、原头蚴(统称棘球蚴砂),当包囊破裂,原头蚴可再次形成新囊肿。
棘球蚴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可压迫脑室系统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可引起脑实质损害造成癫痫发作及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症状。
巨大的包囊尚可压迫破坏颅骨。
椎管内棘球蚴病以占位压迫为主要病理改变,若侵犯神经根则可引起剧烈疼痛。
棘球蚴囊内含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囊壁破裂后, 囊液中具抗原性的蛋白质进入周围组织,引起局部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棘球蚴寄生人体所产生的直接危害是机械性损害、占位、过敏反应和毒素作用。
【临床表现】脑包虫囊肿的发展缓慢,多在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其中以顶叶最多,额叶次之,小脑少见,颅底、脑室更罕见, 也可累及颅骨、硬脑膜、脊柱, 脑包虫病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癫痫和局限性脑损害征;颅骨包囊虫病约占脑包虫病3%-4%,患处头皮有软组织肿块, 局部有疼痛及压痛, 虽有头痛,但无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征;硬脑膜外包虫病除颅骨受损的局部症状外, 还可有脑部受压症状, 引起颅高压及神经系统定位征。
累及脊柱, 包虫可浸润和破坏骨组织, 有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还可寄生于脊髓硬膜下, 构成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可有腰背痛、臀部及下肢不定位疼痛、感觉异常、截瘫、括约肌障碍,脊柱患处有压痛, 椎旁可发现软组织肿块。
中枢神经包虫病常伴发肝、肺包虫病。
【并发症】可并发囊内感染,造成脑脓肿。
外伤可引起脑包虫破裂,导致过敏性休克。
棘球蚴可引起脑梗死。
术前或术中包虫囊肿破裂,术后可有多发种植病灶出现。
后遗症可有轻偏瘫或单瘫、失明、癫痫等,儿童患者常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实验室检查】1.血及脑脊液检查:半数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
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高颅压患者脑脊液压力偏高, 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免疫学试验:1)循环抗体检测试验方法多种,但以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吸附试验最为常用,阳性率约90%,但有假阴性或假阳性,与血吸虫病、囊虫病存在交叉反应,。
2) 循环抗原检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待检血清中是否存在棘球蚴抗原,若结果为阳性,说明受检者是现症病人,如果为阴性,判定为没有感染棘球蚴病。
另外,手术摘除棘球蚴囊后,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迅速下降,故检测循环抗原可用于疗效考核。
3)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棘球蚴可释放出循环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循环抗体,并与之结合形成CIC,其测定方法很多,但以ELISA检出率最高,达70%-90%。
3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偶尔可见颅高压征象或蛋壳样钙化2).脑血管造影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显示囊肿部位无血管区, 囊肿周围血管弧形受压、移位、环绕无血管区呈“手抱球”征象 ,脑血管牵直变细,管径一致,似“蜘蛛足”样征。
3).脑CT扫描平扫见类圆形、边界光滑的囊肿,其密度和脑脊液相似,有的囊内可见多房分隔,或形成多个子囊,少数病例囊壁上显示蛋壳样钙化。
感染性囊肿显示囊壁不规则增厚,并有包膜环形强化。
4).MRI检查囊肿在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其边缘清楚锐利,可伴有占位及脑积水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多见于畜牧区, 病人大多有牲畜密切接触史, 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癫痫及神经系统定位征为特征。
有颅骨隆起、腰背痛及病变附近的软组织肿块, 继发性脑包虫病者伴有内脏包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特征性X片、CT、MRI表现以及特征性免疫学检查结果均助诊断。
1.临床诊断标准:具备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影像学特征或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者。
2.确定诊断标准:除具备临床诊断的依据外,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 血清中反复检出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2) 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
3) 临床活检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4)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
临床上脑包虫病需与脑囊性肿瘤(如颅咽管瘤) 、脑脓肿、原发性癫痫、脑部其他寄生虫病相鉴别。
【治疗】1.手术为本病根治的唯一疗法。
手术的目标在完整摘除包囊,严防囊液外溢引起过敏心性休克及原头蚴移植再发。
忌用脑针穿刺囊肿,脑压过高应用脱水剂减压。
万一手术囊液污染伤口,则应用过氧化氢液冲洗手术野。
2.药物治疗1). 阿苯达唑剂量为每日20mg/kg,分2次服,30d为1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亦有人建议长期大剂量用阿苯达唑治疗,每日剂量为20mg/kg,疗程17~66个月(平均36个月)不等,经长期随访有效率可达91.7%。
一般患者对长期治疗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疗中应随访肝肾功能与骨髓变化,孕妇忌用。
2).甲苯咪唑剂量与疗程文献报道不一致,剂量每日20~200mg/kg不等,通常以每日40~50mg/kg为宜,分3次口服,疗程1个月,一般需治疗3个疗程,间隔半个月。
也有人延长治疗至3~5年者,疗效报道不一。
本药吸收差,空腹口服仅1%吸收,配合脂肪餐,吸收率可提高至5%~20%。
【预防】1 实行家犬管理和吡喹酮驱虫。
2 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食未经煮熟的食物。
严禁用患包虫病的病羊内脏喂饲犬。
3 严格实行屠宰管理,妥善处理感染牲畜的脏器。
4 在泡型包虫病高发区开展控制狐狸传播本病的措施。
5 在高流行区人群中进行普查、早期发现病人给予治疗。
6研制疫苗,免疫预防。
【结语】包虫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包虫病高发国家之一,随着人口流动增加,宠物(狗)和经济动物(狐狸)养殖数量增加, 包虫病已从我国西部向东南部由畜牧地区向农业地区逐渐蔓延,是应予重点防控的寄生虫病之一。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关键在于逐步改变不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控制包虫病的流行需切断棘球绦虫生活发育环节,无论对中间宿主(羊、牛等家畜)还是对终末宿主(犬)采取有效的免疫预防均可切断棘球绦虫生活循环链,阻断包虫病流行。
近年,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有效免疫原成分进行筛选和克隆,制备基因工程疫苗,为包虫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将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排泄或分泌产物做成抗原,给绵羊接种后可使其获得抗细粒棘球绦虫卵的高度免疫力,証明六钩蚴能产生宿主保护性抗原。
目前应用Eg95重组蛋白疫苗免疫细粒棘球蚴感染的羊已取得较理想结果。
以EgM123为代表的预防犬细粒基因重组疫苗正在研制中。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在动物预防疫苗成功的基础上,发展人体预防棘球绦虫疫苗将成为现实。
免疫预防将为彻底控制包虫病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1). 陈灏殊主编. 实用内科学[M].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63-6652) 吴承运. 刘玉光主编. 临床神经外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80-4823) 郭玉璞. 徐庆中主编. 临床神经病理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57-3584). 彭仁罗. 谭长连. 杨秀军主编. 现代神经影像学[M]. 第11版.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178-1795).刘锡民主编. 内科讲座第9卷[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61-5646).史玉泉主编. 实用神经病学[M]. 第4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5,618-6207). 许隆祺. 薛纯良主编. 重要寄生虫病诊治指南[M].第1版.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98-1188). 杨光华主编. 病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9-4019).王天平主编.人兽共患寄生虫病[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6-12710).WHO/OIE Manual on Echinococcosi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Global Concern Edited by J. Eckert, M.A. Gemmell, F.-X. Meslin and Z.S. Pawłowski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ffice International de s Epizooties)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Reprinted: January 2002 11).Ito A., Nakao M., Kutsumi H. Serodiagnosis of alveolar hydatid disease byWestern Blotting.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93; 87: 170-17212).Jiang L, Wen H and Ito A. Immunodiagnostic differentiation of alveolar and cystic echinococcosis using ELISA test with 18-kDa antigen extracted fromEchinococcus protoscoleces. Trans Roy Soc Trop Med Hyg 2001;95(3): 285-288 13).张岐蜀.姜国华.胡小元等. 棘球蚴病免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7,6:26-2814).鲍佳春.袁凤来.陆伟国.包虫病治疗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22(2):197-19915).张林川.刘焱.任永芳.脑包虫病CT与MRI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7(3):198-19916).李淑华.陈雅堂.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 ,13(4):308-30117).温浩,徐明谦主编..实用包虫病学[M]. 第1版.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