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工艺学复习题(材料详实)

合集下载

酒精工艺学

酒精工艺学

酒精生产原料:辅助原料、水一、原料:1、玉米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细胞中(直链α,1,4-糖苷键支链α1,6-糖苷键)2、含氮物几乎为蛋白质,醇溶蛋白为主,几乎不含水溶性蛋白3、含5%-7%脂肪(玉米油),主要胚芽中,酒精生产中应将胚芽除去4、综合利用:1.糖类:淀粉低聚糖,葡萄糖酸,果糖糖浆2.酒精:饮料酒精,燃料酒精3.食用油:饲料二、辅助原料:酶制剂、尿素、纯碱、活性干酵母、硫酸(1)酶制剂:糖化剂: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的过程所用的催化剂耐高温α-淀粉酶作用:液化工序酶制剂,通常与液化喷射器协同完成工序过程分类:液体型、固体型性质:1.淀粉内切酶:可随机水解α1.4糖苷键,使糊化淀粉粘度迅速降低,2.耐高温105度以上3.最适pH5.5-7.0,可使酶稳定性提高产生菌:枯草杆菌糖化酶作用:将液化的糊精及短链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生产上常用液体剂型性质:1.淀粉外切酶:从淀粉分子还原糖末端逐渐水解α1.4,α1.3 α1.6糖苷键产生葡萄糖2.最适pH4.0-4.5,最适温度58-60C,多数重金属能抑制其活性3.产生菌:黑曲霉3.酸性蛋白酶作用:1.能水解蛋白质,生成短肽蛋白质及氨基酸被酵母利用,促进其繁殖2.蛋白质水解,破坏淀粉颗粒间的细胞壁结构,对淀粉颗粒有溶解作用(降粘,提高酒精生产率),性质:内肽酶,最适pH2.5-4.0,作用温度30-50产生菌:黑曲霉尿素生产中作酵母菌的氮源;质量稳定,具有三高:含氮高,纯度高,溶解度高纯碱:氢氧化钠和漂白料用途:1.调节pH值,使醪液达到α-淀粉酶的最适pH 2.作清洁剂,消毒剂,对各种罐,换热罐进行清洗活性干酵母:大型酒精企业的基础酵母菌种硫酸:主要用于调节pH值,酒精生产用水:工艺水、冷却水、冲洗水什么是软化水,去离子水?软化水——钠离子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2+和Mg2+后的水,去离子水——用H+阳离子水和羟型阴离子水除去水中大部分离子后的水酒精生产的方法:发酵法:利用微生物——酵母菌(1.淀粉质原料发酵2.糖蜜质原料发酵)化学合成法:利用石油裂解所得的乙烯来合成酒精,有间接水合法和直接水合法第二章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过程1.预处理(除杂、粉碎、调浆)除杂及原因:原料中可见的杂质有小铁钉、杂草、泥块、石头;粉碎机的筛板磨损;塔板的溢流层发生堵塞;设备内部机械零件遭到损坏方法:筛选法;风选法;磁力法原料的粉碎:原料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备物质,常以颗粒状存在于细胞质中,受植物组织和细胞壁的保护,即不溶于水也不易与淀粉酶接触。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第一套一、填空1. OIV是的简称。

2. 酒度的表示方法有3种,常用表示法,用符号表示。

3. “干红”指含糖量 g/L的红葡萄酒。

4.法国葡萄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法定产区酒,用字母表示。

5. 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三大巨头指、、。

6. 葡萄中所含的有机酸主要是和。

7. 葡萄酒酵母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8. 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包括和两大类。

9. 按发酵类型的不同,啤酒酵母分为酵母和酵母,目前广泛采用的是酵母。

10. 酒瓶一般为色和色,目的是为了保持颜色,防止氧化。

二、选择1. 被公认为酿酒鼻祖的是。

()A. 曹操B. 魏文帝C. 仪狄D. 张骞2. 下面哪种酒不是蒸馏酒。

()A. 白兰地B. 郎姆酒C. 金酒D. 波特酒3. 味美思属于类型酒。

()A. 加香酒B. 加强酒C. 起泡酒D. 天然酒4.优质葡萄酒的挥发酸含量不能超过g/L。

()A. 4.5B. 0.8C. 2.3D. 9.05. 雪丽葡萄酒酒为棕褐色,用干化葡萄酿造,主产于国家。

()A. 葡萄牙B. 西班牙C. 法国D. 意大利6. 下面哪个品种是著名的制汁品种()。

A.康可B.蛇龙珠C.赤霞珠D.霞多丽7.扎啤的“扎”是什么意思。

()A. 捆扎B. 广口杯C. 扎开D. 随便起名8.被广泛采用的酒花制品是。

()A. 酒花颗粒B. 酒花粉C. 酒花D. 酒花浸膏9.回收的酵母泥贮存温度一般为℃。

()A. 9-12B.6-8C.室温D.2-410.纯生啤酒的保质期一般为()。

A.7天B. 1个月C.3个月D. 6-12个月三、判断1. 酒度是指酒精含量的质量分数。

()2. 酒如果苦多加糖即可。

()3. 贵腐酒就是人为地使葡萄感染灰霉菌后酿造的酒。

()4. 年份酒即葡萄酒灌装出厂的年份。

()5. 葡萄酒酿造时必须添加酵母菌才能发酵。

()6. 酒精发酵属于厌氧发酵,必须保证绝对无氧。

()7. 品葡萄酒时倒入高脚杯总容量的1/4--1/3。

酒精工艺学复习题(含答案),四川理工学院

酒精工艺学复习题(含答案),四川理工学院

酒精工艺学复习题(含答案),四川理工学院酒精工艺学复习资料1、酒精生产常用的原料有哪些?淀粉质原料:玉米、甘薯干、木薯、其他(小麦、高粱、大麦)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糖蜜?纤维素原料:农作物:秸秆、麦草、稻草、玉米杆、玉米芯、高粱杆、花生壳工厂纤维:半纤维下脚料、甘蔗渣、造纸行业下脚料辅助材料:酶制剂、活性干酵母、尿素、纯碱、硫酸等。

麸皮米糠2、常用的原料除杂的方法及设备有哪些?(3种以上)方法:筛选,风选,磁力除铁设备:平面回旋筛,TCXT系列强力永磁筒、去石机、 5 —48 —H型除尘风网3、常用的粉碎设备有哪些?(3个以上)方法:干式粉碎、湿式粉碎设备:滚筒式粉碎机、机械冲击式粉碎机、锤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圆盘钢磨、对辊粉碎机4、酒精厂常用的输送设备有哪些?机械输送: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气流输送、混合输送5、淀粉糊化、液化、糖化、老化的定义淀粉糊化:当粉碎的原料与一定温度、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后,淀粉颗粒会吸水、膨胀,随着醪液温度上升,从40 C开始,淀粉颗粒膨胀速度明显加快,当温度升高至60~80C开始,淀粉颗粒体积膨胀到原来的50—100倍,淀粉分子间的结合削弱,引起淀粉颗粒部分解体,形成均一的黏稠液体,这样无限膨胀的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液化:醪液中a—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内部的 a —1,4糖苷键,生成糊精和低聚糖,随着淀粉糖苷键的断裂,淀粉链逐渐变短,淀粉浆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强的现象。

糖化:利用糖化酶将淀粉液化产物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老化:经过糊化的淀粉在较低温度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的现象。

6、简述双酶法糖化工艺(?)包括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两个步骤,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

粘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然后利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7、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有哪些?怎样尽量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主要有甘油、杂糖油、琥珀酸,还有乳酸、乙酸、丁酸、杂醇油、糖醛、双乙酰与乙偶姻、焦糖色素,醇、醛、酸、脂四大类化学物质。

酒精生产工艺试卷

酒精生产工艺试卷

酒精生产工艺试卷酒精生产工艺试卷(700字)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0题)1. 酒精的化学式是A. C2H5OHB. CH3OHC. C3H8OD. C4H102. 酿酒酵母发酵产生酒精的最适宜温度是A. 20-25℃B. 30-35℃C. 40-45℃D. 50-55℃3. 下面哪种酿酒方法不适用于酒精生产A. 湿法发酵B. 干法发酵C. 连续发酵D. 齐发酵4. 酒精生产中酿酒酵母主要的生化反应是A. 乳酸发酵B. 乙酸发酵C. 乳酸脱羧反应D. 乙酸脱氢反应5. 酒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原料是A. 水果B. 米糠C. 牛奶D. 小麦6. 酒精生产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 蒸馏B. 溶剂萃取C. 离心D. 过滤7. 酒精生产过程中的糖化是指A. 糖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 淀粉变成糖C. 酒精变成醋酸D. 糖变成乳酸8. 酒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发酵容器是A. 洗衣机B. 发酵罐C. 塑料袋D. 玻璃瓶9. 酒精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是A. 发酵废料B. 二氧化碳C. 酵母D. 醋酸10. 酒精生产工艺中的脱色过程是指A. 去除酒精中的色素B. 增加酒精的醇度C. 增加酒精的甜度D. 提高酒精的发酵速度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5题)1. 酒精的浓度通常用_________表示。

2. 酿酒酵母发酵产生的酒精所含的酒精度通常为_________。

3. 酒精的脱水工艺中,常用的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

4. 酿酒酵母的菌种培养一般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5. 酒精生产中的发酵时间通常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2题)1. 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是怎样产生酒精的?2. 简述酒精生产中的脱色工艺流程。

四、综合题(共40分)根据你对酒精生产工艺的了解,请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一下酒精生产的工艺流程。

答案提交:请将填空题答案写在试卷上,选择题和简答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将答题纸交给监考人员。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思考题一1、名词解释:原麦汁浓度:100g麦芽汁中含有浸出物的克数熟啤酒:pasteurized beer 经过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的啤酒。

鲜啤酒:fresh beer 不经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成品中允许含有一定量活酵母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冰啤酒:ice beer 经冰晶化工艺处理,浊度小于等于0.8EBC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干啤酒:dry beer 真正(实际)发酵度不低于72%,口味干爽的啤酒。

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热凝固物:从打出麦汁中分离出来的絮片叫热凝固物。

由30—80/um颗粒组成冷凝固物:冷凝固物是蛋白质—多酚物质的混合物在500°以下形成,由30—80/um颗粒组成,最佳剩余量为40—60mg/L,可赋予啤酒口味醇厚。

发酵度:啤酒发酵终了时被酵母消耗的浸出物在原麦汁中总浸出物的比例。

V=(已发酵浸出物含量/接种麦汁中的浸出物含量)×100%2、大麦芽所含的酶类有哪些?淀粉分解酶:特别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支链淀粉酶;主要酶类细胞溶解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分解酶:内肽酶和肽酶(羧肽酶、氨肽酶和二肽酶)磷酸酯酶3、酒花的主要成分与啤酒用酒花的作用是什么?酒花的一般化学成分:包括有水分、总树脂、挥发油、多酚物质、糖类、果胶、氨基酸等。

酒花的化学组成中对啤酒酿造有特殊意义的三大成分为,酒花精油,苦味物质和多酚。

酒花的作用(1)赋予啤酒柔和优美的芳香与爽口的微苦味(2)加速麦汁中高分子蛋白质的絮凝(3)提高啤酒泡沫起泡性和泡持性(4)增加麦汁和啤酒的生物稳定性4、啤酒为什么可用巴氏杀菌达到保藏的目的?啤酒的PH<4.5;含CO2气体;加了酒花,酒花树脂可抑制杀菌,故可以用低温杀菌。

5、制作复式一次煮出糖化法的糖化曲线,并标明曲线各阶段的含义。

(课堂笔记)复式一次煮出糖化法适于酿制Pilsener Beer:啤酒具有色浅、泡沫好、酒花香味浓,苦味重而不长,口味醇爽的特点。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 白酒:白酒旧称烧酒、老白干,属蒸馏酒,是世界世界上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

以淀粉质原料或含糖质原料,以中国酒曲为糖化酵剂,经固态或半固态发酵,再经蒸馏提高酒度而制成的含酒精饮料。

2 快曲:又名糖化曲或麦曲,是用麸皮、酒糟及谷壳等原料加水配制成曲料,经常压蒸气杀菌后,接入纯种培养制得。

3 白兰地:是一种以水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蒸馏酒,通常所说的是指以葡萄为原料生产的白兰地,以其他水果酿制成的白兰地,均冠以原料水果名称。

4 气体清洗:在冷处理过程中,在葡萄酒中溶入CO2,防止氧化。

5 双淋双蒸:喂饭发酵中,“双淋”指在蒸饭过程中两次用40℃左右的温水淋洒米饭抄拌均匀,使米粒吸足水分,保证糊化。

“双蒸”即同一原料经过两次蒸煮,要求米饭熟而不烂。

6稀醪酒母:将原料蒸煮糊化后,边冷却边加自来水稀释成米:水达1:7的稀醪,降温达60℃时,接种糖化曲,灭菌后,加乳酸,将其冷却至28~30℃,接入酵母,培养所制得的酒母称为稀醪酒母。

此法主要是减少了渗透压对酒母繁殖的影响,加快了酒母的成熟速度,培养时间短,酒母强壮。

7 糖化:是指利用麦芽本身所含有的各种水解酶(或外加酶制剂),在适宜的条件(温度、pH值、时间等)下,将麦芽和辅助原料中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等)分解成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如糖类、糊精、氨基酸、肽类等)的过程。

8自动开耙:在酵母产生的CO2气体的上浮冲力作用下醪液自动翻腾代替了人工搅拌开耙,同样达到调温、散热、排除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的作用,人们称之为黄酒大罐发酵的“自动开耙”。

9颗粒酒花:颗粒酒花是把粉碎后的酒花压制成颗粒,密闭冲惰性气体保藏的酒花制品。

10 制麦: 由原料大麦制成麦芽习惯称为制麦,是啤酒生产的开始。

11 黄酒:以谷物为主要原料,利用酒药、麦曲或米曲所含的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酿制而成的发酵原酒,大多数品种酒色泽黄亮故称黄酒 Rice Wine。

12 小曲:又名药曲,因曲胚形小而取名为小曲,是用米粉、米糠和中草药接入隔年陈曲经自然发酵制成13 起泡葡萄酒:起泡葡萄酒是一种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以葡萄酒为基础,二氧化碳可以由加糖发酵法产生或人工压入,其含量在0.3MPa以上(20℃)。

白酒及酒精工艺学试卷A08-09.7(材料详实)

白酒及酒精工艺学试卷A08-09.7(材料详实)

1.下列与淀粉水解速度无关的因素是()A 水解酶浓度B 温度C H+浓度D 溶解氧2.以下不是糖化剂的是()A 麸曲B 液体曲C 糖化酶D 活性干酵母3.以下连续蒸煮工艺中,出酒率最高的是()A 罐式连续蒸煮B 柱式连续蒸煮C管道式连续蒸煮D不确定4.精馏塔的作用是()A 从发酵醪中分离酒精B 酒精增浓和除杂C 排除酒糟D 提高出酒率5.液化型淀粉酶是()A α-淀粉酶B β-淀粉酶C 葡萄糖淀粉酶D 异麦芽糖酶6.以下哪个不是酒精发酵常见的主要杂菌()A 乳酸菌B 醋酸菌C 大肠杆菌D 野生酵母7.淀粉糊化和液化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物理性状是()A 粘度B pH值C温度 D 浓度8.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味物质是()A 乙酸乙酯B 己酸乙酯C 丁酸乙酯D 乳酸乙酯9.理论上,100kg淀粉得到无水酒精的数量为多少kg ()A 46.62 B 56.79 C 60.52 D 111.1110.液态法白酒生产中,可改善酒质的增香菌为()A 乳酸菌 B 己酸菌 C 丁酸菌 D 酵母菌一、多项选择题1.糖化过程主要控制以下哪些参数和操作过程()A 糖化时间B 糖化温度C 糖化剂用量D 搅拌E 糖化醪质量检测2.研究表明,影响酒精高效率发酵的主要因素有()A 葡萄糖浓度B 酒精的抑制作用C 蒸馏效率D 溶解氧浓度E 酵母细胞密度的限制3.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指标来控制发酵成熟醪的质量()A 外观糖 B 还原糖和残总糖 C 酸度D 挥发酸E 酒精含量4.下列酒属于蒸馏酒的是()A 中国白酒B清酒 C 威士忌D 白兰地E伏特加5.大曲具有的主要特点是()A 生料制曲 B 自然接种 C 强调使用陈曲D 可制成强化大曲E 既是糖化发酵剂又是酿酒原料的一部分二、判断题1.凡是含有可发酵性糖或可转变为发酵性糖的物料,都可以作为酒精生产的原料。

()2.常压下采用常规蒸馏手段无法得到无水酒精。

()3.酒精-水溶液中酒精的挥发性能随系统中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酿造酒工艺学考试题样本

酿造酒工艺学考试题样本

酒: 凡含有酒精(乙醇)的饮料和饮品酒饮料中酒精的百分含量称做”酒度”欧美各国常见标准酒度表示蒸馏酒的酒度。

古代把蒸馏酒泼在火药上, 能点燃火药的最低酒精度为标准酒度l00度大多数西方国家采用体积分数50%为标准酒度l00度。

即体积分数乘2即是标准酒度的度数⏹中国近代啤酒是从欧洲传入的, 据考证在19 俄罗斯技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家啤酒作坊(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是19 在青岛由德国酿造师建立的英德啤酒厂(青岛啤酒厂前身)。

第二章一、啤酒生产中使用辅助原料的意义1、降低啤酒生产成本2、降低麦汁总氮, 提高啤酒稳定性: 由于大多数辅料含有可溶性氮很少, 它们只提供麦汁浸出物中糖类, 几乎不给麦汁带来含氮组分。

因此, 能够降低麦汁总氮。

同时可相对减少麦汁中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比例, 能够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3、调整麦汁组分, 提高啤酒某些特性: 使用除大麦以外的其它铺料, 由于它们很少含有多酚类化合物, 故能够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和降低啤酒的色泽。

使用小麦, 大米, 由于它们含有丰富的糖蛋白, 故可提高啤酒泡持性。

使用蔗糖和糖浆作辅料, 能够提高啤酒的发酵度, 配制色泽浅淡、口味爽快的啤酒。

啤酒生产中使用酒花的目的:利用其苦味、香味、防腐力和澄清麦汁的能力。

酒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在酿造上的作用:1.酒花油: 是啤酒中酒花香味的主要来源。

2.苦味物质: α-酸又称葎草酮β-酸又称蛇麻酮α-酸和β-酸容易氧化转变成软树脂和硬树脂, 硬树脂在啤酒酿造中无任何价值。

3.酒花多酚类物质: 酒花中的多酚在麦汁煮沸时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二、酒花制品1、酒花粉酒花粉比压缩片状酒花苦味物质利用好,节约α-酸达15%,并易于储藏2、颗粒酒花与压缩片状酒花相比,颗粒酒花体积小,可真空包装,便于运输和储藏。

缺点是造粒时损失α-酸3、异构颗粒酒花采用异构颗粒酒花能提高苦味物质的利用率,酿造出的啤酒各项指标均正常,而且酒花香味突出4、酒花浸膏酒花浸膏的优点1) 提高了α-酸的利用率,节约苦味物质达20%左右2) 能够比较准确地控制使用量,保证成品啤酒苦味值的一致性;3) 体积较小,质量降低,便于运输和储藏5、β-酸酒花油β-酸酒花油是用液态C02萃取酒花中的β-酸和精油成分,含有70%的β-酸及其衍生物以及20%的酒花精油三、大麦的化学成分1、淀粉麦芽淀粉酶作用于直链淀粉, 几乎全部转化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但作用于支链淀粉2、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将会造成麦汁甚至成品啤酒过滤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发酵工艺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到空格处)
1.酒精生产常用的淀粉质原料有玉米、甘薯、木薯等。

2. 酒精生产常用的谷物原料有玉米、高粱、大麦等。

3. 酒精生产常用的薯类原料有甘薯、木薯、马铃薯等。

4.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5.常用的原料粉碎方法有湿式粉碎、干式粉碎两种。

6.常用的原料除杂方法有筛选、风选、磁力除铁三种。

7.常用的原料输送方式有机械输送、气流输送、混合输送三种。

8. 酒精厂常用的粉碎设备是滚筒式粉碎机、锤式粉碎机。

9.酒精厂常用的输送机械有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三种。

10.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分别是(65~75)℃、(53~64)℃。

11.双酶法糖化工艺中使用的两种酶制剂是耐高温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12.淀粉质原料连续糖化工艺分成混合前冷却糖化工艺、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二级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三种。

13. 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有甘油、杂醇油、琥珀酸等。

14.酒精发酵常污染的细菌有醋酸菌、乳酸菌、丁酸菌。

15.酒精蒸馏塔按作用原理可分为鼓泡塔、膜式塔。

16.从精馏塔提取杂醇油的方式可以是液相取油,也可以是气相取油。

17.酒精蒸馏塔按其塔板结构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

18.酒精的化学处理是提高酒精质量的一种辅助措施,常用的化学试剂是高锰酸钾、氢氧化钠。

19.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有氧化钙吸水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共沸法、分子筛法等。

20. 共沸法制备无水酒精常用的共沸剂是苯、环己烷。

21. 连续发酵可分为_全混(均相)连续发酵、梯级连续发酵两大类。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酒母培养罐和酒精发酵罐的构造是一样的。

×
2. 酒化酶是参与淀粉水解和酒精发酵的各种酶和辅酶的总称。

(×)
3. 薯干的果胶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甲醇含量较高。

(√)
4. 减少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就能提高酒精生成量。

(×)
5.采用高细胞密度酒精发酵时,必须定期向发酵罐中供应氧气。

(√)
6.异戊醇在酒精中的挥发系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始终大于1。

(×)
7.只要酒精发酵正常,发酵醪中就不会有甘油生成。

(×)
8. 玉米中蛋白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杂醇油含量较高。

(×)
9. 甲醇不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而是由原料中的果胶质分解而来。

(√)
10. 甲醇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

(×)
11. 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可发酵性糖生成酒精的同时,也生成大量二氧化碳。

(√)
12. 酒精发酵不但能用酵母菌,而且能用细菌。

(√)
13. 乙醛在酒精中的挥发系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始终大于1。

(√)
14. 差压蒸馏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塔系统内进行。

(√)
三、选择题空
1.汽油醇中无水酒精的含量一般为________。

A、>25%
B、10%~25%
C、<10%
2.酒母培养成熟时,酵母菌的出芽率一般控制在______。

A、>30%
B、15%~30%
C、<15%
3. 在淀粉质原料酒精发酵中用来调节醪液pH的是_______。

A、醋酸
B、硫酸
C、乳酸
4.木糖是一种__________糖。

A、6
B、5
C、4
5.淀粉质原料酒精连续发酵时,最佳的稀释比应控制在_______。

A、0.05~0.10
B、0.10~0.15
C、0.15~0.20
6.α-淀粉酶主要水解淀粉分子的________。

A、α-1,3糖苷键
B、α-1,4糖苷键
C、α-1,6糖苷键
7.用普通蒸馏方法得到的酒精,其浓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

A、95.57%(V)
B、97.60%(V)
C、99.50%(V)
8.杂醇油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A、异戊醇
B、异丁醇
C、正丙醇
9.生产无水酒精时一般选用孔径为________埃的钠型分子筛。

A、4.2
B、4.7
C、2.8
10.脱甲醇塔应采用________。

A、直接蒸汽加热
B、间接蒸汽加热
C、即可用直接蒸汽加热也可用间接蒸汽加热11.按在精馏塔中的动态分布,杂醇油应归为_________。

A、头级杂质
B、中级杂质
C、端级杂质
12.精馏塔上成品酒精的抽取口一般设在______。

A、塔顶
B、塔顶下2~6块塔板上
C、塔釜
四、名词解释
1.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非酶促褐变反应,由单糖(羰基)与氨基酸(氨基)在高温或升温时间较
长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一种褐色有焦糖味的物质。

2. 发酵动态:用相关系数来描述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情况。

3. 杂醇油:是以异戊醇为代表的许多高级一元醇的混合物,是一种淡黄色到红褐色的透明液体。

4. 挥发系数:酒精在汽相中的含量与液相中含量之比。

5. 杂质的精馏系数:是指杂质的挥发系数和酒精挥发系数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